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2)
《工程地质》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姓名:院系: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12月5日内容摘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
特别提到近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天坑”事件,用科学的工程地质学原理加以解释。
既然工程地质具有分析地质灾害成因的能力,那也就说明它同时具有使土木工程规避地质灾害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天坑”地质塌陷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属地质学范畴。
把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勘察手段获得各种地质数据,为各类工程建筑队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安全、质量及功能方面保证工程建筑在安全可靠、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顺利运行。
地质环境呢和各种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环境对建筑物的制约影响其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建筑物又改变了环境的初始平衡,使其发生各种变化甚至恶化。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工程地质学主要在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制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而评价、预测、控制并规范人类工程活动行为,提高地质环境质量,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从而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便是: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质学与工程学之间的边缘交叉性学科,它是通过地质知识正确、合理地处理和解决土木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营中遇到的自然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
也就是说工程地质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而出现的。
而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交集”最多也是最重的地方也就是土木工程建设首先要打好的地基。
我们深知地基对一个建筑物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更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影响重大。
工程地质论文 (6)
冰川地貌类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泥石流地区的桥梁建设我国是世界四大冰川分布国之一,也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面积最多的国家,是两极冰盖之外最重要的冰川集结地。
根据第一次冰川编目统计,我国有冰川46298条,总面积59406平方千米,总冰储量为5590立方千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横贯亚洲中部的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在高纬和高山等气候寒冷地区,如果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积雪将逐年加厚。
在一系列物理过程影响下,积雪就变为冰川。
冰川本身就是一种地貌,也是寒冷地区重要的地貌营力,可塑造一系列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类。
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山谷、羊背石等。
冰碛地貌可分为冰碛丘陵、侧碛堤和终碛堤等。
冰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冰水扇、冰水排泄平原、季候泥、蛇形丘等冰川地貌类型具有明显的组合规律。
山岳冰川地貌由山顶至山麓,地貌组合依次为:(1)冰斗、刃脊、角峰带位于雪线以上,为冰蚀地貌带。
(2)冰川谷、侧碛堤和冰碛丘陵带位于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为冰蚀-冰积地貌带。
(3)终碛堤带位于山谷冰川末端,为冰积地貌带。
(4)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带位于终碛堤以外,为冰水堆积地貌带。
大陆冰川地貌组合以终碛堤为界,堤内以冰碛地在冰川作用下能对地表进行侵蚀。
但冰川运动的速度缓慢,每年只有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
冰川各个部分的运动速度并不一致,其中从粒雪盆(雪线以上的积雪盆地,即冰川的补给区)出口到冰舌上部这一段速度最快;在横剖面上则以冰川中部为最快。
实际观察还证明,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最快,且自冰面向底部递减。
冰川运动的速度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一般是夏季快,冬季慢;白昼快,夜间慢。
在粒雪盆中冰川有向心运动和下沉运动,在冰舌部分有侧向运动和上升运动。
冰川运动是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组成的。
而冰川滑动则是产生侵蚀作用的根本原因。
当然冰川的侵蚀力量也是巨大的在粒雪盆中冰川有向心运动和下沉运动,在冰舌部分有侧向运动和上升运动。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与成就任课教师:王莎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水文11-2班学号:3110205211姓名:杨秀辉一、摘要及关键字 (1)二、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1)三、我国工程地质学取得的成就 (5)四、总结 (7)【摘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
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关键字】工程地质学发展成就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本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工程地质工作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同时培养了人材,壮大了工程地质科学队伍。
我国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给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由于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不仅使许多建设中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基本上满足了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科学研究成果亦逐日增多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1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由传统工程地质学到现代工程地质学的过渡阶段和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
㈠、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大体上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具体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具体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数据。
其目的是为具体工程寻找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地址。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
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
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工程师论文六篇
地质工程师论文六篇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1【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对策一、引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不行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发出的相关文件特殊是《一般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更强调了当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然而,如何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优质高效地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需要仔细讨论和实践的课题。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评价一份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当是全方位的。
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科研总结或论文,也不行能全部等同于真正的工程设计。
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育同学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学问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力量和初步科学讨论的力量。
主要包括:调查讨论、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力量,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学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讨论与论证的力量,试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试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力量,设计、计算与绘图的力量,包括使用计算机的力量,规律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力量,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及英语书面表达的力量等。
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特殊关注选题质量和最终成果两个方面。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笔者在问卷调查、座谈等基础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五项认同度在90%以上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三、关键因素分析1.同学的学问结构及其投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同学自身的综合素养,由于如前所述,它要求同学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学问和技术学问,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讨论、工程设计问题,并取得设计成果,这是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力量形成的过程,是对其独立工作力量的熬炼的过程。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仅靠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明显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前三年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学问的学习,离不开实习、试验、课程设计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工程地质学论文
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成因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文一:工程地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价值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其特点1.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基础工作,工程设计之前,地质人员要详细查明拟定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按照一定比例尺将其如实地反映在地形底图上,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提供给设计部门使用。
1.2工程地质勘探对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坑探等。
1.3工程地质野外试验野外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经常进行的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和工程设计及施工所需要参数的主要手段。
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试验包括:钻孔压水试验、灌浆试验、荷载试验触探试验等。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野外试验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发展。
1.43S技术应用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大技术系统的集成与总称。
遥感技术是3S技术的基础,它提供主要的遥感信息源。
GPS技术用于遥感信息的精确定位,GIS技术则为遥感信息的获取提供辅助信息和专家思维,并对所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且具有制图功能。
近年来,国内开始在一些特大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3S技术,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了3S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1.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有:非凡性与复杂性、实践性与经验性、工程地质问题的长期性与隐伏性。
二、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条件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设对原有的地质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泥石流、斜坡滑动、斜坡崩塌、洞室围岩坍塌、溶洞、地质缺陷等。
工程地质学论文 (1)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地质浅谈工程地质学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2 年 6 月20 日工程地质学是制定控制地质作用与合理利用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在道桥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解决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以至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它的主要任务是: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可见,工程地质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
工程地质工程师务必要与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师密切协作,以完成上述各项任务。
研究内容工程地质学的任务决定了它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地球上任何类型的建筑物均离不开岩土体,无论是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或是评价工程地质问题,首先要对岩土的工程性质进行研究。
研究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各项参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岩土体的类型和分布规律,以及对其不良性质进行改善等内容。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由工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工程岩土学来进行的。
(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地壳表层由于受到各种自然营力包括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还有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这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作用,即为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习惯上将由于自然营力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叫做物理地质现象,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现象叫做工程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学论文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科目:工程地质学概论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简述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频繁,不良地质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工程建设带来越来越多的灾害,本文在此浅谈一些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关键词』地质不良地质工程地质我国的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区的地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山区(地)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他还有岩溶、风砂等。
一、崩塌的概念;崩塌是指陡峻斜坡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河流、河谷的陡峻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边坡上。
它来势迅猛,对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
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
在施工中应清除坡面危石或采取坡面加固、调整水流等措施。
二、滑坡的概念;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一定的软弱面或华东带整体下滑的现象。
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山区、丘陵区、包括黄土高原,亦有不同类型的滑坡分布。
1滑坡的发育过程;(1)、蠕动变形阶段;历时长,是滑坡预测和预防的重要阶段。
(2)、滑动破坏阶段;速度大、来势猛、破坏力大。
(3)、渐趋稳定阶段。
2、影响滑坡的因素(1),边坡形态;坡高,坡角。
(2)、岩土性质;强度,含水量,完整性。
(3);构造面的产状。
(4),水;静水,动水(5)、振动荷载;地震。
三、泥石流的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一种突然爆发性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急骤水流,并且携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冲向山前地带的现象,称泥石流泥。
石流是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或山前区,与水文气象、人类活动有关,是突然爆发性的,由泥砂石块组成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防治可考虑水土保持、跨越、排导和滞流拦截等措施。
工程地质论文 (8)
1工程地质课程作业(论文)题目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水利工程班级农水122姓名李梦冲学号123831213 指导教师杜明亮职称讲师2014年5 月6日目录摘要 (1)前言 (1)地质环境的角度分析水利工程的特征 (1)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的预防措施 (3)总结 (5)ii环境地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加快。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既能加快国民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的工程,也是我们人类不断改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手段,为此,我们要首先了解自然环境,而环境地质条件是和水利工程关系最重要、最密切的自然环境条件。
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认真分析水利工程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地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还提出了一些关于降低不利影响的控制或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影响,控制措施1 前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加速期,而水利工程对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是非常重要,比如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抗旱及水力资源综合使用等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效益。
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又势必会改变自然环境原来的面貌,这种对自然环境的快速改造肯定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既包括有利的影响,也包括不利的影响。
然而自然环境的未知因素又会对水利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自然环境和水利工程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环境地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以期为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作出一定的贡献。
2 地质环境的角度分析水利工程的特征水利工程是指调配和使用自然环境中的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从而达到消除水患利国利民的目的而建造的工程。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而水又经常带来灾害,因此,水利工程的修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2)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20094012姓名:邓晶波学号:2009401208实习时间:2011.6.30—2011.7.1指导老师:白义如前言2011年7月,我们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我们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水利工程地质作为我们水利水电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要求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分析和计算方面的内容,更需要我们深入实地根据现场情况了解地质方面的现象,岩石的构造,以及各种地质环境的分析和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的实地测量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以后学习和研究以及探讨设计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介由以上所考虑到的实践的重要性,由学校安排组织,专业老师带领下我们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利用暑假开始的前一段时间到宜昌市秭归县进行了地质实习活动,此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谨以此报告记录本次实习的过程,内容和收获。
2011年9月.实习目的:1.巩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教材所学内容,让所获得的相关知识由理性认识层面过渡到感性认识层面,从而两者共通,对水利工程地质方面的的知识有更全面地了解。
2.通过在野外实地学习考察达到锻炼的效果,不仅仅从身体上起到锻炼作用,更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我们的意志。
3.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4.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
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习时间:2011.6.30—2011.7.1 共计两天。
实习地点:宜昌市秭归县实习时间计划和路线:(1)6月30日:秭归县郭家坝采石场,三道拐(2)7月1日:秭归县九畹溪秭归县国家地质公园:链子崖实习要求: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学结课作业工程地质学是我来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相比其他理论课的枯燥无味,工程地质学上关于基础建设的内容使我第一次觉得我会了一点关于“盖楼”的理论知识。
记忆犹新的是老师讲土直径大小时关于地铁基础的修建方法。
相比后期比较枯燥的知识,我更喜欢前期绪论的部分。
在工程地质学中我了解了有关地震液化,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及其预防,更有关于上海地基特点,角撑使用,抗滑桩等有关基坑和隧道的知识,平心而论,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会形成很多壮丽的天然景观。
景观方面地表变现为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石林等自然景观。
课堂上主要展现了地下溶洞部分的景观。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
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
充满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甚为壮丽。
喀斯特地貌对于工程地质的影响方面。
由于喀斯特地貌地下部分溶洞洞窟比较多,所以尽量做一些深基础。
另外,由于溶洞外部有流水侵蚀,在修建需要很久存在时间的建筑时要注意勘察地下暗河。
在勘察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串珠状溶洞,否则深基础也是没有用的。
另外根据资料,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当地基评价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施工现场遇到泥隙、泥槽、溶洞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穿越式,即下挖穿越,采用桩基础;二是跨越式,即加强梁的钢筋或增大梁的宽度。
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泥隙、泥槽、溶洞,应根据其位置、大小、埋深、围岩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处理措施。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地质工程是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土壤力学、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岩石力学等研究领域。
本文将综述地质工程领域相关文献,包括历史回顾、研究进展、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工程历史回顾地质工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文献综述中可以引用早期地质工程案例,如纽约地铁建设、巴尔干半岛地震破坏等,重点描述这些案例对地质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二、地质工程研究进展2.1 土壤力学土壤力学是地质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文献综述中可列举历年来的土壤力学研究成果,如孔隙水压力理论、固结与压缩行为、土体侧向应力等,突出土壤力学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2 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土壤复合体的力学行为和特性的学科。
地质工程中常常涉及岩土界面问题、岩石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等。
综述中可以引用岩土力学领域的关键进展,如弹塑性本构模型、岩石裂隙扩展机理、固结体与饱和体介质的渗透特性等。
2.3 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地质工程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建设地下隧道、地下通道等地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文献综述中可介绍地下工程方面的关键研究成果,如地下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地下水对结构的影响、地下通风系统等。
三、地质工程理论与方法3.1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在地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模拟软件(如FLAC、ABAQUS等)的开发与使用为地质工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综述中可介绍数值模拟方法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地震作用下的土壤动力响应等。
3.2 室内试验与现场测试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是地质工程理论验证和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
文献综述中可展示试验与测试方法的发展历程,包括承载力试验、剪切试验、地应力测量等,突出实验与测试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
结论地质工程作为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地质学论文六篇
地质学论文六篇地质学论文范文1水岩化学作用过程的化学机理主要是指地下水和岩石之间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溶解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酸性腐蚀等,下面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论述。
1.1溶解作用在长时间的地下水和岩石的接触过程中,在岩石中存在的一些钠、钾等离子以及一些含酸的盐类可以直接溶于地下水,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含有了腐蚀性物质的水会对岩石的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且,由于在岩石内部,尤其是那些颗粒之间都不行避开的存在大量的裂纹,然而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不同溶液可以渐渐渗透到岩石的颗粒中,并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除此之外,在水溶液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也会对岩石的溶解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岩石的组成成分以及岩石所处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变化都会对岩石的溶解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2水解作用由于在地下水中存在有大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因此使地下水成为了具有极强腐蚀性的溶液,正是由于这两种离子的存在,很简单使弱酸或是弱碱的盐类矿物质发生解离,解离物可以和水中的这两种离子结合生成新的物质,使岩石原有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
岩石的水解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岩化学作用。
而且,随着水解过程的不断进行,会产生大量的粘土物质,进而对斜坡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1.3氧化还原作用由于地下水也存在肯定的流淌性,使得地下水中含有肯定量的游离氧。
而氧化作用发生的先决条件就是存在有游离的氧离子。
因此,水岩作用过程通常发生在地下水面以上的地表岩层,而在游离氧较少的地区,主要发生还原反应。
1.4离子交换作用由于在地下水溶液中存在有多种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这些离子中那些结合力量强的离子可以将岩石中含有的一些离子置换出来,进而产生新的物质。
最为常见的是,水中含有的氢离子可以将岩石中含有的钾离子和钠离子置换出来,进而导致岩石的溶解。
地下水和岩石之间的水化作用严峻破坏了岩石的结构,并降低了岩石的强度。
1.5其他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酸性腐蚀和化学沉淀等。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地质工程学是研究地质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地质学。
它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如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电工程、工民建工程、矿山工程、港口工程等。
工程地质学的特点是始终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
对工程地质工作忽视或重视不够,一些严重的地质问题未被发现或发现了而未进行可靠的处理,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延误工期,重则使建筑物不能使用,酿成灾害。
相反,工程地质工作做得越好,设计,施工就能顺利的进行,建筑物的安全运营有了保证。
例如宿迁至淮安高速公路淮安段正是因为对该路段地质条件的正确分析才是工程顺利完工。
该路段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苏北断坳的北缘,基底为元古代的变质岩。
盖层发育良好,其下部为早古生界一套碳酸盐建造和碎屑岩建造。
上部为晚古生界至中生界的一套碳酸盐建造和红色建造。
晚三红色建造。
晚三迭世以来,经受了印支运动和早期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增强褶皱和断裂。
路线地区跨越黄泛冲积平原及古淮河湖冲积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和工程地质区,第四系沉积厚度大,基岩埋藏深,地层结构复杂,黄泛冲积平原区,第四系上闻地层多为可液化土、软土,古河道处厚度较大;古淮河冲湖平原区,第四系表层广泛分布弱~中等膨胀土。
专家对此的建议:构造物以桩基础为主,桩尖持力层以Q3粘性土为宜,桥台引道对可液化土、软土宜采用粉喷桩、碎石桩综合处理,表层膨胀土可采用换填或石灰改良。
这确保了淮安段的设计,施工得以顺利的进行。
淮安段地质条件分析并指导公路设计施工正说明,公路在兴建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条件和地质问题,如果对地质工作重视不够,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开挖高边坡时,如果忽视地质条件,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崩塌或滑坡,那样不仅会增加工程量,而且会延期工期和提高造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施工安全,造成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地下建筑施工中的地质条件评价与分析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地下建筑施工中的地质条件评价与分析研究评价与分析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地下建筑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开发方式。
然而,地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如软弱地基、地下水、地质灾害等,这些地质条件对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地下建筑施工中的地质条件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意义对地下建筑施工中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因地质条件引起的工程事故。
同时,通过对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方案,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地下建筑施工中的地质条件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如何采集、处理和分析地质数据?如何评价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何根据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验研究和工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了解地下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地质条件及其评价方法;其次,通过实验研究,采集和处理地质数据,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和分析;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分析,验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 文献资料分析:收集和阅读有关地下建筑施工中地质条件评价和分析的文献资料,了解常见的地质条件和评价方法。
2. 实验研究:通过地质勘探和实验室测试,采集和处理地质数据,包括土体力学性质、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
3. 评价方法制定:根据实验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的结果,制定地质条件的评价方法,包括稳定性评价、安全性评估和施工方案制定等。
4. 工程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建筑工程,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和分析,验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未来发展方向1. 智能化评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评价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工程地质学论文
道桥专业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浅析工程地质对公路桥梁的作用摘要:工程地质是道路、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其他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工程地质有许多分支,主要解决的是施工区域地质对施工的影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具体应用于道路、桥梁设计领域,主要针对道桥修筑地的地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总结,并给出解决办法,因此在许多土木工程中这门应用科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工程地质;桥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区域稳定性;引言:工程地质学作为道路桥梁的专业课程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它不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地质学的大门,同时也为之后土力学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门课对于公路桥梁设计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我查阅相关论文、学术期刊后更是明白将来如果在道桥方面继续深造必须深谙地质学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以及区域稳定性四个角度来阐述其对公路桥梁设计、施工的巨大作用。
(一)工程地质勘察与桥梁设计桥梁是公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线路跨越河流、沟谷或道路时需要架设桥梁,这就决定了桥梁必定是是线路通过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主要工程。
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如果对桥址周围的工程地质特征了解不足,在桥梁施工、运营时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有的将墩、台设在滑坡上,基坑开挖时引起滑坡复活,而使已建成的墩、台错位;有的墩、台建在岩溶洞穴上,致使墩、台倾斜,无法使用。
查明建筑物场址周围的工程地质条件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这对于桥梁也不例外。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桥位选择、桥梁基坑稳定性和正确选定桥基承载力,是确保桥梁安全的三个重要方面。
对于桥梁位置的选择来说,应该综合考虑线路方向、选线设计技术要求、城乡建设、交通水利设施的要求、地形、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中、小桥位置由线路条件决定,特大桥或大桥则往往先选好桥位,然后再统一考虑线路条件。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地质工程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以及地质作用的科学,它在工程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是对地质工程领域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成果。
本文将围绕地质工程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地质工程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
选题应紧密结合当前地质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同时考虑到实际工程需求和个人研究兴趣。
选题的确定通常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研究方向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论文的开题报告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内容。
开题报告的撰写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以确保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接下来,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言:引言部分应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
2. 地质背景分析:详细描述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地质特征,为后续的工程地质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3.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 工程地质问题研究:针对工程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介绍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技术,对勘察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6. 工程设计与施工: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7. 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展示地质工程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8. 结论与建议: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提出对工程实践的建议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最后,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应详细列出论文撰写过程中引用的所有文献,以便于读者查阅和核实。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研究物基础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当前工程领域中构筑物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强调了研究对于提高构筑物基础设计水平和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勘探技术和装备的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
第四部分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和可持续性改进方向,为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第五部分展示了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等。
最后,总结了研究的主要贡献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强调了地质勘探在构筑物基础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工程领域中,构筑物基础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由于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
当前,在构筑物基础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参数的确定、地质条件对设计的影响等。
因此,开展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地质勘探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基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通过研究,能够提高构筑物基础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性,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同时,研究还将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设计进行优化,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地质勘探技术和装备获取地质信息,利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1. 选择合适的勘探点和采样方法,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样本。
2. 利用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对样本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3.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获取的数据,绘制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揭示地质结构的分布规律。
4. 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数值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基础设计效果,并进行优化设计。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化,地质勘探在构筑物基础设计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结课作业
工程地质学是我来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相比其他理论课的枯燥无味,工程地质学上关于基础建设的内容使我第一次觉得我会了一点关于“盖楼”的理论知识。
记忆犹新的是老师讲土直径大小时关于地铁基础的修建方法。
相比后期比较枯燥的知识,我更喜欢前期绪论的部分。
在工程地质学中我了解了有关地震液化,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及其预防,更有关于上海地基特点,角撑使用,抗滑桩等有关基坑和隧道的知识,平心而论,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会形成很多壮丽的天然景观。
景观方面地表变现为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石林等自然景观。
课堂上主要展现了地下溶洞部分的景观。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
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
充满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甚为壮丽。
喀斯特地貌对于工程地质的影响方面。
由于喀斯特地貌地下部分溶洞洞窟比较多,所以尽量做一些深基础。
另外,由于溶洞外部有流水侵蚀,在修建需要很久存在时间的建筑时要注意勘察地下暗河。
在勘察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串珠状溶洞,否则深基础也是没有用的。
另外根据资料,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当地基评价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施工现场遇到泥隙、泥槽、溶洞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穿越式,即下挖穿越,采用桩基础;二是跨越式,即加强梁的钢筋或增大梁的宽度。
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泥隙、泥槽、溶洞,应根据其位置、大小、埋深、围岩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处理措施。
泥石流、滑坡、崩塌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三种地质现象的区别为,泥石流属于滚落的碎石流,滑坡是一种减性山体移动现象山体在
10°以下,崩塌是40°以上的一种山体剪性崩裂。
三种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因都是水。
关于防治方面,
泥石流防治,应以防为主,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
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
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
①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
②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③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
④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⑤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造林增加植被复盖率。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防治崩塌灾害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易崩塌岩体的稳定程度,防止或削弱崩塌活动;保护受灾对象,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①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居民点和重要工程设施要尽可能避开崩塌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
②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
③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