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半喻式名名复合词的隐转喻研究
英汉明喻习语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明喻习语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明喻习语是明喻修辞与隐喻认知的统一体。
英汉明喻习语的构式类型基本重叠。
英语的原型构式为:(喻词-)喻底-喻词-喻体,先通过转喻由喻体的典型特征识解喻体,再借助隐喻由喻体认知本体,将喻体作为范畴的典型成员对本体进行范畴化。
汉语的原型构式为:本体-喻词-喻体,通过隐喻由喻体认知本体,并将喻体特征系统地投射到本体,在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创造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英汉明喻习语构式的异同既反映客观世界及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也体现不同民族对世界独特的识解方式。
标签:明喻隐喻习语构式英汉对比一、引言明喻习语处于明喻与隐喻的交界地带,是明喻修辞与隐喻认知的统一体。
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人类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意义并非语素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而是在隐喻、转喻以及规约性常识三种认知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Gibbs 等的心理语言学实验证明,人们在理解和认知习语时,由图式经验格式塔衍生出概念隐喻,并借助隐喻构建概念系统,为习语规约意义的理解提供理据。
作为一种习语类型,明喻习语是人类通过隐喻思维与外界互动获取的认知体验在语言中的反映。
但是,在明喻修辞的制约下,必须借助喻词对喻体进行标记,明示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的联系。
王寅从体验哲学和隐喻认知的理论视角对英语明喻习语中的“As X As Y”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该结构不仅是一个明喻,还兼集隐喻和换喻等多种认知机制于一身,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识解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其背后体现的“As—认知方式”是一种始源性的认知策略,具有巨大的元认知功能, 也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机制。
王寅、王天翼(2007)还运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根据习语结构与功能的不同特点,对汉语明喻成语进行构式分类。
研究表明,汉语成语中的明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同样蕴含着陈述、隐喻、转喻等命题,是多种认知机制的产物。
可见,习语中的明喻作为辞格,不仅属于语言层面的修辞现象,还是一种汉英民族共有的基础认知方式。
汉英“深”与“浅”概念隐语的对比研究
汉英“深”与“浅”概念隐语的对比研究本文在概念隐语视角下,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探讨汉英“深”与“浅”概念隐语的共性与差异。
研究表明:1.“深”/“浅”与DEEP/SHALLOW 的投射域总体相似,主要包括:情感域,知识/心智域,性格域,颜色域,味觉域,程度域等;2.“深”与DEEP 隐喻投射的应用频率明显高于“浅”与SHALLOW,这主要是由于前者为标记性词汇,且语义相对积极,而后者则为非标记性词汇,且语义相对消极,这反映了人类在隐喻思维上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标签:深/ DEEP 浅/ SHALLOW 概念隐语文化共性文化差异一、引言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我们对抽象事物进行概念化的有力认知工具。
人类基于自身体验,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来认知世界。
Lakoff 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观告诉我们,人们的生活经验包括身体体验和文化体验,并且这两种体验都会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以北京大学汉英双语语料库为主要语料来源,研究“深”/“浅”与“DEEP”/“SHALLOW”概念隐喻的共性与个性,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深”与“浅”概念隐喻的翻译现象进行考察,旨在通过分析语料,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深”/“浅”与DEEP/SHALLOW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的投射情况;对比二者在隐喻投射中反映出的特点及其深层动因,从而进一步认识汉、英语言系统的发展机制的相似与差异性。
二、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对大多数概念的理解往往要依赖于其他概念[1]。
我们的概念系统,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动习惯等各个方面,从本质上说都具有隐喻性[2]。
换言之,我们每天思考,体验,以及其他行为都具有隐喻性。
我们的身体体验与概念结构密不可分,它既能帮助概念的形成,又能帮助人类进一步理解概念[3]。
莱考夫指出,隐喻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一种表达方式,而是一种概念化的方法,而metaphor(隐喻)这一词汇意味着概念系统的跨域投射[4]。
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转喻和隐喻现象及语法结构的轴心地位
“ Metonymy is a mapsing of a conyptadl dn-
main, the sonreo, oi/o nothpc domain, the tac-
gU. Sonreo and targei arc in Wc samp fanctional
domain an/ arc lin/ep by a praumatio fnnetion, so
喻定义;(2) Willina Crofi的转喻定义;(3) Antonia Barcelona 的转喻定义;(4) Ronalp Laogac/eo 的转喻定义; (5) Zoltan Kovccsis 和
Gvntec Randeo的转喻定义。我们认为Antonia
Barcelona的转喻定义比较全面准确:
了概念转喻定义的主流。
鉴于这样的描述,我们对转喻的通俗理解是
“人们对同一事件或事物内的部分和整体、部分
[收稿日期]2217 -27 -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常用词的构成理据研究”(13BYY93)
—71 —
知本质”72。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 (2008)⑶(s695-95)先后列举了几种主要的概念转
喻定义:(1) George Ltoff 和 Mak Johnson 的转
thai the targel is meetaliy activatep. na2272: 246)
( Barceln-
从一个概念域,即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
即目标域的映射。源域和目标域属于同一功能
域,它们之间的语用功能联系使目标域在心理上
被激活”
《认知语言学概论》第149页又指出:“这
些定义都视转喻为概念框架内的认知过程,代表
201102 论理解汉英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参照活动模式
N 1 和 N2 并置时, 对 N1 和 N 2 分别进行隐喻和 转喻识解 的理据是, 识解者难于直 接建 立 N 1 和 N 2 的关 联。例如, 对 于 眉批 , 眉 是人 面部 的一部 份, 批 是 人的行 为活 动, 二者没有直接关联。对 眉 和 批 分 别进行 隐喻和 转喻识 解, 可以建立隐喻化的 眉 和转喻化 的 批 之间处所和事物 的关系, 眉批 指书眉或文稿上方空 白处所写的批注。
法, 是将 眉 在人面部的结构特征用 于形容文字在 页面所处 的位置, 批 本指 评论 的活动, 眉批 的 批 指评 语, 涉及 活动转指产品的概念转喻。
囊肿 指一种囊状的良性包块, 用 囊 的外形特征形容 肿瘤, 涉及以外形为相似点 的概 念隐喻, 用 肿 转指肿 的产 物 肿块 , 涉及活动转指产品的概念 转喻。
图 2 鱼贯式参照活动 模式 以 眉批 为例, 眉 作 为参 照点 R1, 达至 作为 目标 T 1 的 书页上方 空白 处 , 以结 构为 相似点 、以 眉 喻 书 页上 方空白处 的隐 喻是第一次参照活动 实现的途径 。第一次参 照活动的目标 T1 书页上方空白 处 同 时作为 第二次 参照活 动的参照点 R 2, 达至 作为目 标 T2 的 批 , 批 是以评 论转 指评语的结果, 以活动转指产品的概念 转喻是 第二次 参照活 动实现的途径。 参照活动的实现以名词所指 事物的 特征凸 显度、事物之 间的邻近度以及事物之间的 常规关系 为概念 基础。例 如, 对 于 眉批 , 根据理想认知模式, 与 眉 相关的百科知识包括: ( 1)是脸部的一部分, 位于眼睛上方; ( 2)外观: 弧形; ( 3)结构: 眉头、眉峰、眉梢等。 与 批 相关的百科知识包括: ( 1)是一种活动; ( 2)功能: 更正、反馈。 以 眉 为参 照 点 通 达 目 标 书 页 上 方 的 空 白 处 , 以 眉 的结构特征凸显度 以及它 和书 页结构 的相 似度与 匹配 度为概念基础。以 书页上方的空 白处 为 参照点, 通达目标 批 , 以 批 这个动作与 动作产 品的概 念邻近度、以 及处所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内容疆妥嚣干多年戳莨,憋嚷俸舞修爨格魏先蓬入所知。
在莲方,疆墨舞多穗在葵萋箨《诗学》和《修簿学》中就对臻喻滋行了系统獭研究,并确立了其螽两千年西方修辞学界隐喻研究的基本线索。
在中国古代,“浞取诸身,远取诸物”熄认识窝描述攀糖鲢基本嚣鼷,“毙”毒“兴”是《涛经》枣主要转掰种表嚣手簸,“跑者,援:方予裙氇;*卷,托事予耪。
”宅粕都满于我靠j当代豫喻研究的范畴。
尽管人类单融把隐喻作为认知手段,但宦的认知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爨剥语言学家静认霉释重视。
Lakoff襄Johnson指窭,稳嚷莛天秘鲻渣楚懿、具体静经验建褐夔祭的、籀象豹概念的过褪。
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往往戳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从而认识人擞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
实质上,隐噙是一令试躲壤映射副另一个试麴域懿过程。
当代黼喻认知研究豫了隐喻试知韵本质特德、隐瑜认知豹形成视翻和誓作机制等方耐外,还面临辫~个重大课题。
首先,应该对英语以外的语言的隐喻系统馥丈羹豹藻礁磅究,墩求涯甓不仅在英语辛,嚣盛在其德语富串,搔象愚绦都是部分避进隐喻来实现静。
其次,建肖关隐喻概念系统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润题。
一方面,人裟的认知溜幼植根于日常的身体体验,而不同民族的身体体验却是相霹戆,嚣藏毒理壶稷设罄遽性憨稳嗡概念魏存在;另一方嚣,蠢予奏落褡验不麓独立于特定的文纯和社会之井,我们也有理由推论在不同文化的隐喻概念累统中应该存在麓异。
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隐喻概念系统豹冥帮焉,帮是亟待遭遗蔸羲实实懿辩毙磁究来辩答懿阕嚣。
燕拓墨藏瀑笼整蘑谎的:“揩鞠事物的舜闷所在不赡,撩究它们储戳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这恰恰魁对比研究的墩终目的”。
本论文献诀彝语言学簸角度愆荚汉嚣释嚣鬻诿害串毒太樊爱莲整露裙荚麓人体、空间、时间、情瓣和基本颜能铸五个方面的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
全文共分九耀。
第一鬻隽导言聱努,主要论述了选题燕缘蠡,提出了零漂题熬磅究薮设,疑而确定了沭课题的研究髑标,并且确班了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斑籍研究方法。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摘要: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表明英语中比喻性复合词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汉语,因而英语要比汉语更加灵活。
这个结论过于空泛,透过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
因而本文从比喻性复合词的产生方式、词性以及明喻暗喻等方面分别研究比较了英汉语中的比喻性复合词,看到了个中差异,并对英汉语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比喻性复合词;英汉对比Contrastive Study of Figurative Compound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It is believed that English is moreflexible than Chinese since in many researches the proportion of Figurative Compoundings in Englis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hinese. This conclusion, however, is too vague. We could get many revelations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figurative compound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shows the differences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word’s production ways, parts of speech, simile and metaphor, thus leading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Key words:Figurative Compoundings; contrastive study0.引言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因而英汉语对比对于我们的语言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基于参照点理论英汉隐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
基于参照点理论的英汉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认知研究摘要:本文以英汉隐转喻名名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式理论和参照点理论,探讨理解这类复合词遵循的认知规律,由此论证其语义的部分可析性,进一步提出英汉隐转喻名名复合词所涉及的链式和阶梯式这两种参照活动模式。
研究表明,理解这类复合词的本质是以百科知识为背景建立概念之间的参照关系。
关键词:参照点;隐转喻;名名复合词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21. 引言名名复合词因其多产性而一直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它的主题之一是其两个名词性成分n1和n2的语义关系多样性。
然而,名名复合词的理解过程并不一定就是直接建立n1和n2语义关系的结果。
与此同时,直接建立n1和n2语义关系而获得的意义和语境发生匹配错位,对这类复合词的理解需要分别进行隐喻和和转喻识解。
本文以英汉隐转喻名名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langacker的参照点理论,讨论我们如何理解这类复合词,揭示这类复合词的语义可析性。
2. 隐转喻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两种基本认知识解,通常相互作用。
jakobson (1960:370)认为,诗歌中,“相似性被附加到了邻近性上,转喻带有一点隐喻性,而隐喻带有几分转喻的色彩”。
国外的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五种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模式。
它们分别是goossens的“隐转喻”(metaphtonymy)、radden和barcelona的隐喻的转喻理据、riemer的后隐喻和后转喻、ruiz de 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以及geeraerts的棱柱形模式(prismatic model)。
goossens(1990)首次提出“隐转喻(metaphtonymy”的概念,用于解释如何理解同时涉及隐喻和转喻的习语。
goossens讨论的隐转喻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来自转喻的隐喻(metaphor from metonymy)和“含转喻的隐喻”(metonymy within metaphor)。
(全英文论文)中英动物类习语对比研究解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英语毕业论文)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英语毕业论文)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3、(英语毕业论文)公众演说中修辞人格的研究——以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为例4、(英语毕业论文)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英语毕业论文)中法身势语的文化差异研究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开题报告+论文)7、(英语毕业论文)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我矛盾及其成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9、(英语毕业论文)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0、(英语毕业论文)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开题报告+论)1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英语毕业论文)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 A Close Reading of The Hairy 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英语毕业论文)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开题报告+论文)14、(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5、(英语毕业论文)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6、(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开题报告+论文)17、(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18、(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英语毕业论文)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20、(英语毕业论文)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21、(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eath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by Hemingway(开题报告+论文)22、(英语毕业论文)《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解读(开题报告+论文)23、(英语毕业论文)“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24、(英语毕业论文)论《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讽刺25、(英语毕业论文)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26、(英语毕业论文)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27、(英语毕业论文)母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析28、(英语毕业论文)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开题报告+论文)29、(英语毕业论文)从人际功能和言语行为理论解析《儿子与情人》的对话30、(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1、(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2、(英语毕业论文)从心理分析角度分析《屋顶丽人》中汤姆的升华(开题报告+论文)33、(英语毕业论文)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4、(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5、(英语毕业论文)《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36、(英语毕业论文)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3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38、(英语毕业论文)《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开题报告+论文)39、(英语毕业论文)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40、(英语毕业论文)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41、(英语毕业论文)《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42、(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3、(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4、(英语毕业论文)浅谈英语俚语(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5、(英语系经贸英语)电子商务bc运营模式——以亚马逊为例4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7、(英语毕业论文)论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新与旧的世界4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49、(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50、(英语毕业论文)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52、(英语毕业论文)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53、(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54、(英语毕业论文)《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5、(英语毕业论文)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开题报告+论文)56、(英语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57、(英语毕业论文)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8、(英语毕业论文)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59、(英语毕业论文)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60、(英语毕业论文)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61、(英语毕业论文)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6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63、(英语毕业论文)《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以人物名字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4、(英语毕业论文)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65、(英语毕业论文)《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诗词翻译对比赏析66、(英语毕业论文)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67、(英语毕业论文)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8、(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69、(英语毕业论文)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70、(英语毕业论文)A Stylistic Analysi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1、(英语毕业论文)《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开题报告+论文)72、(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73、(英语毕业论文)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74、(英语毕业论文)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75、(英语毕业论文)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76、(英语毕业论文)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78、(英语毕业论文)《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79、(英语毕业论文)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80、(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开题报告+论文)81、(英语毕业论文)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2、(英语毕业论文)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83、(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开题报告+论文)8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85、(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6、(英语毕业论文)《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形象分析87、(英语毕业论文)《麦克白》的独白88、(英语毕业论文)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开题报告+论文)89、(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90、(英语毕业论文)《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91、(英语毕业论文)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2、(英语毕业论文)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开题报告+论文)9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94、(英语毕业论文)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5、(英语毕业论文)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开题报告+论文)96、(英语毕业论文)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动物习语的理解策略研究——以“狗”的习语为例97、(英语毕业论文)《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情景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99、(英语毕业论文)《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100、(英语毕业论文)论新闻英语中的选词及其翻译101、(英语毕业论文)论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的成长(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2、(英语毕业论文)浅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权主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3、(英语毕业论文)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开题报告+论文)104、(英语毕业论文)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老友记》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5、(英语毕业论文)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106、(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07、(英语毕业论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开题报告+论文)108、(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9、(英语毕业论文)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10、(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1、(英语毕业论文)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开题报告+论文)112、(英语毕业论文)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113、(英语毕业论文)《喜福会》中隐喻的使用114、(英语毕业论文)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5、(英语毕业论文)《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6、(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开题报告+论文)117、(英语毕业论文)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8、119、(英语毕业论文)《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120、(英语毕业论文)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121、(英语毕业论文)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12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23、(英语毕业论文)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开题报告+论文)124、(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5、(英语毕业论文)Analysis on Heathcliff'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26、(英语毕业论文)《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7、(英语毕业论文)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128、(英语毕业论文)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12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130、(英语毕业论文)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131、(英语毕业论文)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132、(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开题报告+论文)133、(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34、(英语毕业论文)从礼貌原则分析发盘的语言技巧135、(英语毕业论文)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13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37、(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138、(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39、(英语毕业论文)《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开题报告+论文)140、(英语毕业论文)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141、(英语毕业论文)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14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43、(英语毕业论文)Translation of Advertising Slogans from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heory(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4、(英语毕业论文)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开题报告+论文)145、(英语毕业论文)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46、(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47、(英语毕业论文)《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48、(英语毕业论文)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149、(英语毕业论文)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50、(英语毕业论文)万劫不复的阴暗人性——解析《蝇王》的主题(开题报告+论文) 151、(英语毕业论文)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52、(英语毕业论文)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153、(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探究《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开题报告+论文)154、(英语毕业论文)汉英语言中动物名称文化内涵对比分析155、(英语毕业论文)伊莉莎白和凯瑟琳不同性格及命运的分析156、(英语毕业论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开题报告+论文)157、(英语毕业论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的演说词158、(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159、(英语毕业论文)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60、(英语毕业论文)《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161、(英语毕业论文)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162、(英语毕业论文)从《时时刻刻》看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与现实的抗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63、(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开题报告+论文)164、(英语毕业论文)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65、(英语毕业论文)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66、(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开题报告+论文)167、(英语系经贸英语)论苹果公司的撇脂定价策略168、(英语毕业论文)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及其他》的唯美主义169、(英语毕业论文)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70、(英语毕业论文)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171、(英语毕业论文)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72、(英语毕业论文)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3、(英语毕业论文)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7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75、(英语毕业论文)从顺应论角度看劳伦斯小说中关于心理动机的语码转换17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77、(英语毕业论文)《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178、(英语毕业论文)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9、(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180、(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1、(英语毕业论文)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开题报告+论文)182、(英语毕业论文)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句子结构的不对应性183、(英语毕业论文)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184、(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185、(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186、(英语毕业论文)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87、(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188、(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9、(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190、(英语毕业论文)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1、(英语毕业论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192、(英语毕业论文)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93、(英语毕业论文)The Analysis of the Double Character of Wuthering Heights’Hero——Heathcliff194、(英语毕业论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95、(英语毕业论文)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197、(英语毕业论文)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98、(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开题报告+论文)199、(英语毕业论文)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200、(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老人与海》中人对自然的态度。
英汉半喻造词形成的语素义比较研究
21 0 0年 3月
1 8养 第 1
西安 外国语 大学学报
O r a f ’ n I tr ain lSu isU u n l Xi a nen to a tde o
Ma . r 201 0
V l 1 .No 1 o _8 .
英 汉 半 喻 造 词 形成 的语 素 义 比较研 究
p o ciae )T em rhmi m aig r e yteme po c rhm nl hsm t hr a ciaea hr o g.3 h o e c e nsf db t hr a mo e ei E gs e i a oi o g e n p n o m h a il p n i me p c l n r
一
、
引言
二、 英汉半喻造词的类型及喻指语素形成新语素义的
条件
1 汉半喻 造 词 的类 型 .英
复合词的构成看 似简单 , 实质上两个 语素之 间隐含
着极为复杂的语义构建过程 , 隐喻就是复合词构建语义的
一பைடு நூலகம்
种重要手段。其 比喻造词有全喻造词和半 喻造词两种
英汉半喻造词形成 的的复合词 由于喻指语素所处 的 位置不同 , 分为前喻式复合词和后喻式复合词。喻指成分 在前 的称 为前喻式复合 词, sog ae e o om, 如:pneck , l w r b o hs oe, r — e ; uhm ny i ng y 扇贝 、 o r 鱼雷 、 民、 草 藕灰 ; 喻指成分 在后 的称 为 后 喻式 复 合 词 , 如 :ga m uh a b , 例 ol ot,er r - —a bl.ut , hm e.r s, 林 、 e y t n cinybe t 碑 lb o a 笑柄 、 光 、 借 绝壁 。在
_语法中的转喻和隐喻_评介
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认知角度探讨语法中的转喻或隐喻的专著只有三本:Ruiz de Mendoza &Otal (2002)和Brdar (2007)侧重语法中的转喻研究,Steen (2007)主要研究语法中的隐喻。
2这里的语法隐喻指对语言结构产生影响的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有别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概念。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转喻和隐喻的研究基本上聚焦于概念层面,较少触及转喻和隐喻对语法结构的影响。
近几年,转喻和隐喻与语法结构的关系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不断问世。
但迄今鲜有论著专门探讨语法中的转喻和隐喻1。
新近出版的《语法中的转喻和隐喻》,从理论构建和语言事实分析两个方面展示了语法中转喻和隐喻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是第一本囊括语法转喻和语法隐喻2的研究性文集。
该书2009年由John Benjamins 出版,为“人类认知加工”系列丛书第25卷。
1.内容简介全书共十五篇文章,导论部分两篇,其余十三篇根据所研究的语法现象类别分为五个部分。
导论中的两篇文章侧重理论阐述。
Panther 和Thornburg 首先讨论了什么是语法、语法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的地位、语法与比喻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然后对语法转喻和语法隐喻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二者的工作机制假设。
Langacker 的文章所阐释的主要观点是“语法本质上是转喻的”。
他提出,无论是语法关系中的成分还是它们之间的具体联系都具有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语言符号所编码的信息并不能建立起语言表达式使用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具体联系,显性表达激活概念,概念为隐性含义提供心理通道,即语言的形式结构和概念结构之间是转喻关系。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词类意义和构词法。
Mihatsh 讨论了名词图式THING 的隐喻理据,认为名词的概念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名词有别于其他词类所表现出的形态、类型、语义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共同属性;二是名词词义变化的路径。
汉英隐转喻习语对比研究——基于认知语法视角
位置和虚拟位置;详略度指的是对同一情景进行描述的详细程度,包括精细度(finegrained)和粗糙度
( )两种 。 coarsegrained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纯语言现象,更是认知现象,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和认知方式〔16〕。
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认识该事物〔17〕,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又称“概念隐喻”。
年 月 2019 11 第 卷 第 期 20 6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Nov. 2019 Vol. 20 No. 6
◇ 语言文学 ◇
汉英隐转喻习语对比研究
———基于认知语法视角
转喻则是同一个认知域中的某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常用一个概念实
体来代指另一概念实体,又称“概念转喻”〔18〕。Goossens 发现,隐喻和转喻作为不同的认知机制,并不互相
排斥,二者在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式中存在着多重互动方式,并且能够整合贯通 。 〔1〕
Goossens 最先提出“隐转喻”这一概念,他用这一概念来解释如何理解同时涉及隐喻和转喻的习语。
为,用嘴转指说话的行为〔19〕。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以隐喻、转喻和隐转喻为认知机制的汉英习语统称
芦晓莉1,2,刘宇红1
(1. 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 210097 2. 信阳农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 南 信阳 ) 464000
摘 要: 认知语法中的识解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揭示汉英隐转喻习语背后的认知规律和异同点。聚焦、突显、
视角和详略度这四种识解方式单独或交叉作用于汉英隐转喻习语的理解,能够认识到在相同的识解方式下,汉英
英语隐转喻型N+N复合词语义构建的认知规则性
英语隐转喻型N+N复合词语义构建的认知规则性
费红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8)003
【摘要】英语隐转喻型N+N复合词的语义构建不是随机的,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的.根据Benczes提出的概念隐喻和转喻作用于英语N+N复合名词的方式,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概念转喻和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系统分析这类复合词语义构建的认知规则性.
【总页数】6页(P90-95)
【作者】费红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1
【相关文献】
1.认知语义学视角下英语N+N离心复合词语义研究 [J], 费红;覃丽赢
2.从认知组构语义学看英汉N+N复合词的意义构建 [J], 万兰芹
3.英语比喻型N+N复合词中名词形容词化的转喻识解 [J], 林慧英
4.汉英隐转喻名名复合词语义的认知研究 [J], 黄洁
5.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浅析英语复合词汇的语义构建 [J], Yang Wei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喻视角下一词多义现象解析——以英汉人体词为例
转喻视角下一词多义现象解析——以英汉人体词为例岳好平;李琪【摘要】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传统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多个义项的产生是任意的.认知语义学认为,词义的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而转喻是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根据转喻的概念和本质可以将转喻分成部分指代整体、整体指代部分、部分指代部分三种类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词有很多义项是通过转喻思维实现的,其义项延伸方式与转喻分类方式相对应,是用突显的方面指代同一认知框架内相邻但不突显的方面.【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人体词;一词多义;转喻【作者】岳好平;李琪【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在语言词汇发展过程中,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
一词多义指相同的形式有一个以上的意义。
[1]一词多义是由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产生的历史必然。
新事物、新思想、新概念层出不穷,仅凭造词、构词和借词手段不能完全满足语言词汇的表意需要,词汇的多义化可以更简便、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Lyons指出,“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未曾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
”[2]对同一词汇的多个义项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存在很大分歧:传统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多个义项的产生是任意的;认知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自然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呈链锁状,A-BC-D等,即后一个义项以前一个义项为基础。
[3]Leech[1]认为词义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
关于隐喻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析已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述,本文把笔墨转向一词多义现象的转喻解析,并以英汉人体词汇的多义现象为例予以说明。
隐喻与转喻的界面研究——以英语“fire”和汉语“火”的隐转喻为例
隐喻与转喻的界面研究——以英语“fire”和汉语“火”的隐转喻为例————————————————————————————————作者:————————————————————————————————日期:隐喻与转喻的界面研究——以英语“fire”和汉语“火”的隐转喻为例-汉语言文学隐喻与转喻的界面研究——以英语“fire”和汉语“火”的隐转喻为例丁晓宇摘要:隐喻与转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
隐喻的实质是用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概念,实现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
转喻的实质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隐喻与转喻的界面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临界双方的互动关系。
本文以英语“fire”和汉语“火”的隐喻与转喻为例,对隐喻与转喻的界面进行研究,通过语料分析可以发现,隐喻与转喻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并非固定不变。
关键词:隐喻转喻fire火连续体一、引言自上世纪80年代,隐喻与转喻逐步开始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
在西方传统理论中,隐喻与转喻是经常在诗歌和小说中使用的特殊修辞手法。
Lakcoff ﹠Johnson(1980)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对隐喻与转喻做出了新的阐释与定义。
隐喻发生在不同认知域内,实质是使用一个概念认知另一概念,最终实现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隐喻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
转喻是发生在同一认知域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转喻是建立在邻近性的基础之上,通常用一个容易突出显现的,易被感知的事物来解释另一事物。
虽然认知域是区分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主要标准,但是“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区分难以界定。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与转喻都是来自人们的生活和实际经验。
“火”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与对“火”的认识有很大联系。
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认知思维模式。
通过语料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火”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认知域。
复合名、动、形的功能转指及转喻的单向性优势的开题报告
复合名、动、形的功能转指及转喻的单向性优势的开题报
告
研究背景: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词汇的多义性、转指性和转喻性。
复合名、动、形作为语言中常见的词汇形式,也具有这些语言特点。
然而,研究表明复合名、动、形在转指和转喻时存在单向性优势,即它们更容易由具体指向抽象、由实际功能指向象征性功能。
这种单向性为什么会出现,背后有什么原因和机制,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计划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法,探究复合名、动、形在转指和转喻过程中的单向性优势。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复合名、动、形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了解复合名、动、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分类,掌握它们在语言中的作用和意义。
2.复合名、动、形的转指和转喻。
研究不同类型的复合名、动、形在转指和转喻中的表现和规律,寻找它们的单向性优势是否普遍存在,以及存在的原因和机制。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设计相关实验,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验证存在的单向性优势,并探究其背后的机制和原因。
4.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探究复合名、动、形的单向性优势能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什么新的观点和认识,同时为教学和实践中的语言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研究意义:
复合名、动、形作为常见的语言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通过研究它们在转指和转喻过程中的单向性优势,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义性和语义变化,还能为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认 知这 两种 视角 切入 。从 修辞 的视 角 , 研 究 者 主要 程 中相 互作 用
探讨 复合 词 的 比喻 义 。根据 本体 和 喻 体 的语 义 、 语 法
前 喻式 名名 复合 词就 是喻 指 成分 在 前 , 直 指成 分
关系 , 杨 润 陆分别 对前 喻式 复合 词 和后 喻 式复 合 词 进 在后 的名 名复 合词 。在前 喻式 名 名 复合 词 中 , 喻 指成
唐春艳
( 贵州大学 明德学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0)
[ 摘
要]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 。一些研 究表 明, 转喻 比隐喻 更基本 , 往往在认知世界的过程 中为隐喻
提供基础 。隐喻和转喻共存 于一 个连 续体 中, 二者相互作用的模 式非常复 杂。 目前, 国外认 知语 言学 家共提 出了五 种 隐喻和转喻 互动模 式, 其 中, R u i z d e M e n d o z 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对 半喻 式名名 复合词 的生成机 制最具 解释 力。本 文 将在 R u i z d e Me n d o z a的概念相 互作 用模 式理论框 架下详 细阐释 半喻 式名名复合词 的生成动 因。 ,
的复 杂性 。本文 拟采 用 R u i z d e Me n d o z a ( 2 0 1 1 ) 的 立概 念关 系 。转喻是 基 于邻 近 性 ( c o n t i g u i t y ) 的, 是 以
概 念相 互作 用 模式 理 论 探 讨 半 喻 式 名 名 复 合 词 的 生 事物 间 的邻 近 联想 为基 础 , 在 同一 认 知 域 内用 凸显 、 成 机制 及其认 知动 因。
名 词在 后 的 称 为 后 喻 式 。例 如 , me a t b a l l , e y e b r o w( 箭 域 的矩阵 域 的 百 科 知识 集 合 。转 喻 的 运作 实 际上 是
头 和眼球 ) 。半喻式 名名 复合 词 的生成 过 程是 隐喻 与 次域与矩阵域之间的相 互凸显 ( h i g h l i g h t ) , 是一个认 转 喻认 知机 制 相 互 作 用 的过 程 。隐 喻 与 转 喻 相 互作 知域 去激 活或 凸显 另一个认 知 域 的概念 加工过 程 。 用 方式 的复 杂 性 体 现 了半 喻式 名 名 复 合 词 生 成 过 程 转喻 的认 知 机 制允 许 我们 在 主域 与 次 域 之 间建
[ 关键 词]半喻式名名复合词 ; 隐喻 ; 转喻 ; 隐转喻 互动
[ 中图分类号]H 0 5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5 8 2 3 ( 2 0 1 4 ) 1 1 - 0 1 2 2 - 0 3 [ 收稿 日期]2 0 1 4— 0 7— 2 4
在汉语和英语 中, 名名复合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 ( p r i s m a t i c m o d e 1 ) 。其中以 R u i z d e M e n d o z a 的概念相 构 词方 式 , 所 以, 一 直 是 语 言 学 界 关 注 的 热 点 。A 1 互作 用模式 最 能 体 现 名 名 复 合 词合 成 过程 的错 综 复 g e o …认 为 , 英语 中复合 词 是 最 多产 的构 词形 式 , 6 8 % 杂性 。虽然 隐喻是 以相似 性 为基 础 的跨 域 映射 , 转 喻
行分类 , 并对各种类 型 中喻 体的特征进行 了概括说 分和直指成分之所以能共 同构成一个复合词 , 主要是 明 。从认 知视 角对 比 喻型 复 合 词 的 研 究 主要 关 注 概 因为 两个成 分之 间具 有某 种相 似性 。例 如 , “ 扇 贝” 是
念合 成 的机制 问题 。 指这 种贝 的外 形像 扇 子 , m u s h r o o m c l o u d是用 “ 蘑菇” 名 名复 合词虽 然形 式简 单 , 但是 其 合 成过 程 非 常 的形 状来 修饰 “ 云” 。这 类 复 合 词 的 构 成 往往 是 隐喻 复杂 , 且 名名 复合 词 中有很 多是 比喻 型 的 。比喻 型 名 和转 喻 的认 知 机 制共 同参 与 的结 果 。 转 喻是 在 同一 源域 ) 为 另一 个 名复合词可分为全喻式和半喻式两类 , 半喻式又可分 个 理 想化认 知模 型 中一 个概 念 实 体 ( 为前喻 式 和 后 喻 式 。喻 体 名 词 在 前 的 称 为前 喻 式 。 概念 实体 ( 目标 域 ) 提供 心 理 通 道 的认 知 操 作 过 程 。 r o t f ( 1 9 9 3 ) L 4 j 认为, 理 想化认 知模 型是 一 个包 涵 多个 例如 , e l e p h a n t g r a s s , k i d n e y b e a n ( 金 鱼 和扇 贝 ) 。喻 体 C
第 3 0卷 第 1 l 期
Vo 1 . 3 0
No .1 1
兰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O URN AL OF L ANZ HOU I N S T I T UT E OF E DUC AT 1 0N
2 0 1 4年 1 1 月
NO V.2 01 4
英 汉 半喻 式 名 名复 合词 的隐 转 喻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