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

五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

五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

2. 投影仪。

3. 教学软件。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等基础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购物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授新课:通过投影仪展示例题,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示范计算过程。

同时,强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分组讨论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问题给予纠正和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同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练习和小组讨论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计算以下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3.5÷5、7.2÷6、4.8÷4。

2. 思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在小数除法中?3. 实践: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法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它。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培养小学生11大数学素养:一曰达观的研究情趣,二曰敏锐的数感意识,三曰沉静的思考行为,四曰灵动的思维活跃,五曰清晰的推理层次,六曰主动的质疑胆识,七曰丰富的表达才艺,八曰优雅的审美情调,九曰张扬的数学个性,十曰和谐的协作精神,十一曰专注的倾听能力(听商)课程名称:小学数学教学材料:XXX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67课时开发教师:XXX开发时间:2015年9月一、课程背景:本册教材选取跟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

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都是以前知识的扩展,简易方程、因数倍数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素材入手,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研究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游三峡——小数除法这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是迅速和准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必要前提,更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更要明确算理,如课本第3页的“合作探索”,提倡策略的多样化,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既体现算法多样化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计算规律,形成计算技能。

此外,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情境串”引发“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本期教材内容知识点散、多,新增知识点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特性,从学生的研究需要动身,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对计较策略掌握。

2、课程目标: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较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举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程纲要 2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程纲要 2

科目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设计人吴占花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学校尹庄小学适用年级五年级总课时数60课时左右日期2013年8月课程目标编写要领遵循全面、适当、清晰的原则,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学期课程目标数与代数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统计与概率1.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综合应用1.通过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2.综合应用“铺一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课程内容内容安排单元主题单元内容知识链接课时安排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积的近似值4.连乘、乘加、乘减5.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五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课时:90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设计者:背景本册教材内容涉及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小数乘除法”单元,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容量大,计算过程比四年级复杂,还突出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学习相结合。

“简单方程”单元小学阶段正式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它不但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前面所学的算术知识,还可以利用解方程,大大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方法上的一次飞跃。

空间与图形领域提供的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

“多边形的面积”是在认识多边形的特征及面积定义后,去学习多边形面积的知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前四年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资源,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期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但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充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利用相关计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方程的意义,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定量描述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并能进行交流。

五上数学学科课程纲要

五上数学学科课程纲要

五上数学学科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课程内容1. 数与代数(1)整数:认识整数,比较大小,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及应用。

(2)分数:认识分数,比较大小,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及应用。

(3)小数:认识小数,比较大小,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及应用。

(4)四则运算: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5)比例与百分数:认识比例,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认识百分数,掌握百分数的计算及应用。

(6)方程与不等式:认识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几何与图形(1)点、线、面、体: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角与三角形:认识角的概念,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分类;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四边形:认识四边形,掌握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圆:认识圆,掌握圆的性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5)图形的运动:认识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的运动,解决实际问题。

3. 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方式表示数据。

(2)数据的中心趋势:计算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中心趋势。

(3)概率初步:认识概率的概念,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实践性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青岛版教材的特点,为五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课程教材。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册的研究,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包括小数、分数、几何、统计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小数: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运算、小数的大小比较等。

2. 分数:包括分数的认识、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3. 几何: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计算等。

4. 统计:包括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制作、数据分析等。

5. 综合与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自主研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使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60课时左右设计者:张玫/荆胡小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纲要共享........................1课时一、小数乘法........................8课时二、位置......................... ..3课时三、小数除法........................11课时四、可能性...................... ... 3课时五、简易方程.........................16课六、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七、数学广角.........................3课时八、总复习......................... .4课时实施(一)教学方式:情境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整数运算
- 学习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 进行实际问题的整数运算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 学习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 进行实际问题的小数运算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与运算
- 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 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数运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与绘制
- 学习不同类型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 学习使用尺规作图工具进行图形绘制
- 进行实际问题的图形分析和绘制
第五单元: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掌握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 进行实际问题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课程评估
本课程将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辅助教材:练习册、习题集等
教具:尺规作图工具、计算器等
注意事项
- 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向老师请教问题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的内容概要,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顺利学习数学课程,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程纲要》
⒉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⒊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㈢实施对策
1.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
⒉空间和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尝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课程目标
1、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
随时无条件接受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学生通过各种有效渠道的任何形式的检查、评估。
⒊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⒋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课时
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 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5课时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4
每周5课时,第6周至第8周

分数乘整数3课时
分数乘分数3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4课时
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分数连乘 2课时
倒数 1课时
13
每周5课时,第9周至11周上半周。

可能性 2课时
2
每周5课时,第11周下半周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会识别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能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能初步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关系:正方体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能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的观察、比较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7.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整数乘法,除法、分数乘法和方程知识;学生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简单方案。
学习兴趣、习惯、方法和心理特征: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太差,对课堂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困生上课、做作业,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1)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1)
2、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孩子的表现都给与随即评价。
3、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乐于和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吸取他人的优点。
4、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可设计操作性、开放性和趣味性作业形式。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1课时
课程实施
1、从实际情境出发,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3、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评价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地与同学交流,是否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背景资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单元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科)第二单元
学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碑廓镇中心小学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
主备教师
蒋纪娜
使用年级

总课时
2
执教教师
蒋纪娜
主备时间
2018.9
学生、资源背景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设计教师:余传文◆设计日期:2017年9月◆授课对象:周堂镇齐庄明德小学五年级学生一、课程总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安排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根据本册教学内容,学生利用钉子板立体模型、校园设施等进行数学学习。

2、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数学离不开生活”。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实施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程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与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整数)表示位置。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洁具简单的实际问题,5.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场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确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6.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写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实施(一)小数乘除法1.淡化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2.结合“十进制”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

3.重视计算法则的概括总结(二)简易方程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数学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基本依据3.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

(三)图形与几何1.运用转化的思想,根据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推导面积公式。

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

(四)可能性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

(五)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例,初步体会解决实际问题所涉及的一些思想方法,同时感受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最新版)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最新版)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最新版)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一、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本课程纲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和计量单位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定义- 分数的计算- 分数的应用2. 第二单元:小数与分数-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小数的计算- 分数和小数的应用3.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 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 几何图形的计算与应用4. 第四单元:计量单位转换- 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 单位转换方法- 计量单位转换的应用5.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的类型及解决方法- 列式计算- 图形解决问题6. 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 概率初步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学科组:五年级数学备课组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授课时间:小数除以整数 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2课时商的近似值 1课时循环小数 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课时解决问题 2课时总计 11-12课时一、单元目标数与代数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单元内容安排单元主题课题名称单元任务课时安排小数乘法1.小数除以整数 1.会用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除法。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42. 一个数除以小数 23.商的近似值 14.循环小数 1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6.解决问题 2机动一课时三、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导学案:根据本校环境、本年级学生和本班学生特点,由本组老师共同商讨一起编制导学案。

2.网络:利用班班通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下载或者自制课件;班班通上的配套练习。

3.试卷:配套的单元测试卷。

(二)教法实施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桥梁。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学法运用。

1.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探讨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和复习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迁移到小数除法中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知识纲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知识纲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知识纲要数学并非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做题。

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知识纲要,供大家复习时使用!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0.3636……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12.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希望提供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知识纲要,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课程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4、适当了解网上的有关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资源。

2、课件班级座位图。

3、相关地图收集,确定位置。

(二)学习活动
1、以4人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讨论某同学的位置。

2、引导学生理解行、列,讨论、归纳数对怎么表示位置。

3、制作方格纸,表示方格纸上的点的位置。

课程评价:
单元总评成绩= 过程性评价成绩(30%)+ 单元考试成绩(70%)
一、过程性评价:
数学综合评议
二、单元考试成绩
单元学业综合性评价采取“纸笔测试”,卷面满分10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