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关于继承权的法律知识
关于继承权的法律知识一、继承权的主体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
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
具体为以下三类:1.法定继承人。
即指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继承权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根据《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
《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在遗产继承纠纷中,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继承权主体,也即哪些人具有遗产继承资格。
而遗产继承资格的确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应依法定遗嘱的方式来分割遗产。
而依法定继承相关亲属关系的确定,则是依据《婚姻法》所规定的亲属关系间权利义务来明确是否具有继承资格的。
二、继承权的特性继承权的特性一、继承权是自然人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享有的权利二、继承权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权利三、继承权的标的是遗产四、继承权是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的效力。
五、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继承权的原则是什么
继承权的原则是什么继承权平等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继承权平等。
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继承人的继承权受法律的平等保护;法定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继承人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大家会在生活中常常讨论有关于继承的话题,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拥有继承权的。
在继承的过程中继承权也是有原则的,那么继承权的原则是什么呢?下面大家就跟网站的小编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继承权原则一、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的原则遗嘱权利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凡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均为遗产,全得由其继承人继承。
第二,继承人的继承权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
第三,继承权为绝对权,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
二、继承权平等原则(一) 继承权男女平等(二)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继承权平等(三) 在遗嘱继承和遗赠中保护老、幼、残疾人的利益依《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以遗嘱处分其财产时,遗嘱中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
(四) 遗产分割不能侵害未出生人的利益按照《继承法》的要求,在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以保护被继承人死亡后出生的子女和利益。
(五) 承认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我国《继承法》中特别规定了遗赠扶养协议。
公民可以与无法定扶养义务的自然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以保障受扶养人的生养死葬。
三、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继承权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二)法定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三)继承人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四、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什么意思?
Tears are salty and sweat is salty, but I prefer sweat.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什么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什么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宪法》上述规定明确告诉我们以下几点: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宪法保护。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2、国家只有在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时,可以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也就说明“非公共利益的需要”,不能对公民的私有财产采用国家行政征收或者征用的权力;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只能依照“法律”的规定实施。
也就说明不能依照地方性法规、规章、文件的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4、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必须对公民所征私有财产给予补偿。
相关规定: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国家法律主要有如下规定:《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综上所述,只要是在宪法中被认定是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就应该得到法律以及他人的消极保护,而对于财产的所有者来说他们同时还可以将已经发生的侵害通过诉讼得到挽救。
人民警察法常用法律法规100条
人民警察常用法律法规100条1、宪法对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是如何规定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2、宪法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如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3、宪法对保护公民住宅是如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4、公民在行使宪法规定的自由和权利的时候有哪些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5、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行政管理的行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七条)6、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采取哪些强制措施?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八条)7、公安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实行交通管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十五条)8、在什么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实行现场管制?现场管制的具体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
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1.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不受非法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六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一条明确了继承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因此,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不仅是继承法的立法依据,而且也是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是:(1)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为遗产,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2)被继承人的遗产一般不收归国有,尽可能由继承人继承;(3)公民的继承权不得非法剥夺;(4)保障继承人、受遗赠****利的实现;(5)公民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得到司法救济。
2.继承权男女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3.养老育幼、照顾无劳动能力人继承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养老育幼、照顾无劳动能力人的精神:(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上,被继承人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与被继承人的配偶同为法定继承人。
(2)规定了代位继承制度;(3)在分配遗产时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当予以照顾;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4)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份额;(5)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即使遗产不足清偿债务时,也应当为其保留必要的遗产。
4.互助互让、团结和睦在法定继承时,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解释(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第四条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
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
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六条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第七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第八条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继承法规。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宪法 第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宪法第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国家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对于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1954年宪法的规定是:“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1975年宪法的规定是:“国家保护公民的劳动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将“合法的收入”改为“劳动收入”,缩小了受保护收入的范围。
1978年宪法的规定是:“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恢复了1954年宪法有关合法收入受保护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都删去了1954年宪法有关“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的规定,否认了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本条恢复了1954年宪法有关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规定。
与本条规定相关的几个概念是财产、财产权和所有权。
财产是物的一种。
对财产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从物的角度可以将财产划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其中,有形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无形财产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从财产的用途可以将财产划分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类别。
财产权是相对于人身权而言的,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具有一定物质内容并直接体现为经济利益的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以及婚姻财产权和劳动财产权等。
财产权可以由民事法律关系产生,也可以由婚姻、劳动等法律关系产生,如由婚姻法律关系产生的夫妻间的财产权,由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报酬权等。
总之,财产权是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占有、支配、流通与分配关系的法律表现,并因社会制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与内容。
而所有权只是财产权内容的一部分,是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公民财产权益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公民财产权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财产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以确保公民的财产得到合法的保护与利用。
一、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其他财产权。
”这一条具有特殊重要性,它体现了公民的财产权应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尊重,不受侵犯。
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具有以下特点:1. 合法性保护:宪法规定仅对合法的财产权进行保护,使公民合法获得和拥有的财产不受侵犯。
同时,宪法对不法侵占和违法剥夺公民财产的行为予以制止,维护财产的合法性,确保公民的财产权益不受侵犯。
2. 平等保护:宪法保障公民财产权的原则是平等的。
不论个人财产还是集体财产,不论私有财产还是公有财产,都应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
3.继承保护:宪法规定继承权,确保公民的合法继承权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这是为了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使其在继承遗产时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4.依法保护:宪法规定财产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这意味着公民在财产权的行使和保护上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和程序,不能违法乱纪。
二、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虽然宪法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益,但其也明确规定了对财产权的限制和调整。
这些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征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财产实行征用制度。
这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及时调整社会资源,确保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财产税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授权国家对处于合法和合理范围内的财产实行征收和调节。
这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合法合规性,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3.法律限制及调整:宪法规定了制定财产法律的职权,以便对财产权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限制。
法律可以通过规定相应的限制条件,对公民的财产权益进行合法限制,保持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稳定。
三、宪法保障公民财产权益的实施路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保障公民财产权益的具体实施路径,以确保其有效性。
继承法 第一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一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二、主旨:本条说明现行继承法是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
三、条文释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
我国现行宪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继承法的全部条款,都充分体现了宪法关于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的规定。
继承法的各个具体条款都是宪法有关规定的精神和原则的体现。
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包括个人所有的合法的生活资料和法律允许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个人财产所有权是继承权的基础和前提,继承权是个人所有权的延伸和继承。
继承是公民取得个人财产的一种方式。
个人所有权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同样,宪法和法律也保护公民个人财产的继承权。
制定继承法,明确公民的继承权,才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互助和社会安定,也有利于调动积极因素。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继承法的通知(1985年6月12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将于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继承法是根据宪法规定的保护公民继承权的原则,在总结我国处理遗产继承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
各级人民法院必须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继承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切实抓好。
为此,特作如下通知:一、各级人民法院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继承法,掌握立法精神,理解法律条文的确切含义。
要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统筹安排,在继承法施行前,广泛深入地开展一次宣传活动,教育干部和群众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正确处理继承问题,反对见利忘义、争夺遗产、危害家庭和睦与社会安定的错误行为,使继承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掌握和遵循。
二、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近年来继承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认真总结过去审理各类继承案件的成功的经验,搜集、整理典型案例,指导审判实践。
继承权词解释
继承权词解释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具体来说,继承权包括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和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
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在继承开始前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则是指当法定的条件具备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
这种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不仅可以接受、行使,而且还可以放弃,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
此外,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而要成为继承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需是公民死亡时留下的财产;二是必需是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法律条例或咨询专业律师。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报告人:胡梦婷目录宪法关于公民财产权的规定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加大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原罪宪法关于公民财产权的规定•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
•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大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一、提升了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地位。
提升了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地位,为民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对私有财产保护作出具体规定提供了宪法依据。
二、加大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力度要特别防止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的侵犯。
三、扩大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
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都给予保护,用财产权代替所有权。
•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都给予保护,保护范围既包括生活资料,又包括生产资料。
按照这次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公民的各类私有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只要公民的财产是合法的,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不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出现的其他财产权利,法律都给予保护。
当然,这里保护的是“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合法的私有财产是不受保护的,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那些用盗窃、抢劫、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手段取得的非法财产不在保护之列。
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强调受保护对象的合法性,以引导人们通过合法经营、辛勤劳动致富。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原罪•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资本,而大多的劳动者则除了靠出卖自己廉价劳动力外一无所.历史上,劳动者是如何丧失生产资料成为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维持生存的一无所有的劳动者的呢?这一切就是从资本主义原罪开始的。
中国宪法私有财产都有哪些法律法规?
中国宪法私有财产都有哪些法律法规?宪法作为我国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和案件审理中都是比较强有力的依据和参考范围。
我们公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的钱财和无形资产,宪法是予以私有化的权利的。
那中国宪法私有财产都有哪些法律法规呢,下面小编就结合我国的相应法律法规给大家解答。
宪法作为我国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和案件审理中都是比较强有力的依据和参考范围。
我们公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的钱财和无形资产,宪法是予以私有化的权利的。
那中国宪法私有财产都有哪些法律法规呢,下面小编就结合我国的相应法律法规给大家解答。
宪法修正案适应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将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样修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第一,加大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
1、一是提升了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地位。
现行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一系列规定,而现行宪法的有关规定则不相适应。
这次宪法修正案提升了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地位。
2、二是加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
这次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侵犯”在现代汉语中有侵入、触犯、非法干涉、损害权利之意。
“不受侵犯”亦即不得侵入和触犯,不受非法干涉,权利不受损害,从而强调了保护私有财产的严肃性。
▲第二,扩大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
这次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形态不再一一列举,采取概括的方式,改用“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实际上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
1、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都给予保护,保护范围既包括生活资料,又包括生产资料。
按照这次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公民的各类私有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公民的财产继承权 修改
立了遗嘱
有继承权? 遗赠,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 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 继承人以外的人.
2007年6月,侯耀文突发心 脏病猝死,生前并未订立遗 嘱.
侯耀华与其徒弟若占有遗产就属于非法侵占
遗产风 波二 --遗产之争
侯耀华发表声明称自己无意侵占弟弟遗 产,将在不久之后将遗产交还给第一继承 人侯瓒和妞妞。但是数月过去了伯父侯耀 风波二:遗产之争 华迟迟不肯归还侯耀文的遗产。 十二岁的妞妞和姐姐该怎么办?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重要法律准则 是( B ) A民法通则 B继承法 C宪法 D婚姻法 2、公民张某有一儿一女,妻子早逝,还收养 了一个侄子和他一起生活,张某因病去逝, 留下6间房产和5万元存款。如果你是法官, 应该确定谁是张某遗产的继承人( D ) A与张某生前一起生活的侄子 B张某婚生的儿子 C张某婚生的一儿一女 D张某婚生的一儿一女、侄子
字画 等……
哥 哥 徒 弟
继承人范围
依继承人与被继承人 之间存在一定的婚姻、 血缘、抚养关系而确 定的
×
×
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
婚生,非婚生,养子女, 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 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
第二顺序继承人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 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 序继承人不继承。
李某有两子一女,3间房子,3万存款, 于2009年逝世,没立遗嘱。 ( A 两子一女各1间房子,1万存款 . 一般均等原则) B 小儿子贫穷些,大儿子与女儿协商后,每 人各1间房子,3万存款给小儿子. (协商原则) (照顾原则)
C 李某一直由女儿照顾,每人各1间房子,3万 存款给女儿.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简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85年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我国公民处理继承问题的准则,是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继承案件的依据。
人民法院贯彻执行继承法,要根据社会主义的法制原则,坚持继承权男女平等,贯彻互相扶助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精神,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85年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我国公民处理继承问题的准则,是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继承案件的依据。
人民法院贯彻执行继承法,要根据社会主义的法制原则,坚持继承权男女平等,贯彻互相扶助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精神,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为了正确贯彻执行继承法,我们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对审理继承案件中具体适用继承法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供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时试行。
一、关于总则部分1.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开始。
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
2.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
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3.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
4.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其价额作为遗产。
宪法解读私有财产保护
宪法解读私有财产保护私有财产作为宪法所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中国宪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宪法解读的角度出发,探讨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原则和限制,以及相关的法律保障与实践。
一、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私有财产保护是现代社会法治的基石之一,其意义不仅在于保障个人财产权益,更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私有财产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公平正义:私有财产保护确保了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止他人对私有财产的侵犯,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2. 促进经济繁荣:私有财产保护激发了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加了投资和创新的动力,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保障社会稳定:私有财产保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它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二、私有财产保护的原则和限制私有财产保护在宪法中确立了一系列的原则和限制,下面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平等原则:在私有财产保护中,法律应当对公民和法人平等适用,不论其私有财产的来源和性质,都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
2. 国家利益优先原则:国家有权对私有财产实施必要的管理、调整和限制,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
3. 拨乱反正原则:宪法规定,“非法的倒手倒帐、骗取财物和其他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并将财物返还合法所有者。
4. 保障权益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益,保障公民拥有和依法使用财产的权利。
三、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保障与实践为了有效保护私有财产权益,我国在法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和保障措施,并付诸实践。
下面将从法律保护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
1. 法律保护我国法律体系中包含了诸多与私有财产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例如《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
这些法律为私有财产的产生、流转、保护和继承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法律制度和依据。
2. 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中国积极推动私有财产保护。
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讲解
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讲解我国继承的基本原则,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我国继承法的出发点和依据。
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在继承法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出来,其原则、地位和作用一目了然;二是藏于总则中,不见其形,其精神实质贯穿于整个法律条文中,通过对继承法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可以概括出的基本原则。
我国继承制度主要有以下几项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民法通则第76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在此基础上,继承法第1条开宗明义地规定:"根据《中华人民 ___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可见,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是我国继承立法的宗旨和出发点,是继承法的首要原则。
其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任何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财产或财产权利,都可以作为遗产由其继承人依法继承;(二)任何公民都可以是继承的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继承的权利;(三)任何公民都有权依法行使其继承权,自主决定接受或放弃继承,除非有法定丧失继承权的情节,不得剥夺公民的继承权;(四)任何公民都享有依法取得遗产和处分遗产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限制和干涉;(五)继承权为绝对权,他人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公民的继承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请求给予法律保护和补救。
继承权男女平等是指公民作为继承权的主体,不因性别的差异而影响其权利的享有与行使。
我国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 ___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婚姻法第13条、第17条和第24条分别规定了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等内容。
继承法以宪法为依据,并按照宪法的精神,第9条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增加了公民私有财产的保障条款和补偿条款
财产权入宪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有着密切联系。
只有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才能产生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宪法中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可以鼓励公民从事个体工商业和创办企业,可以使现有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放心大胆地搞经营、谋发展,也有利于引进和吸收海外资本,解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其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财产权体现了对公民个人合法的物质利益的保护,以及对追求个人合法物质利益的肯定,可以促使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
我国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显然有利于极大地调动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鼓励个人合法致富、勤劳致富,增加公民的家庭财产,使人们的生活殷实起来,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不可被剥夺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不可被剥夺1. 前言公民拥有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本权利之一。
这些权利的保障对于个人的自由、权益和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以及为什么这些权利不可被剥夺。
2.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2.1 概述私有财产权是指个人或团体对其所拥有的财产享有的权利。
这些财产可以包括房屋、土地、货币、股票、知识产权等。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是现代社会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确保了个人的财产安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个人的自由。
2.2 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意义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意义在于鼓励个人的努力和创新。
一个人的努力和创造性工作常常会产生财富,而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确保了个人对其创造的财富的拥有权。
这样,个人会被激励去创造更多财富,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3 私有财产权的限制然而,私有财产权也有一定的限制。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法规来限制私有财产权的行使,以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例如,政府可以对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进行限制,以确保城市的合理发展。
此外,私有财产权也受到知识产权法、环境法和劳动法等其他法律的限制。
3. 公民的继承权3.1 概述继承权是指公民在其死后将财产转让给其合法继承人的权利。
继承权的确立是为了保障个人财产的传承和延续,同时也是对个人一生努力的一种承认和奖励。
3.2 继承制度的历史演变继承制度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有所变化。
在古代,继承往往是按照家族的血缘关系和父系制度进行的,而现代社会则普遍采用民法继承制度。
这种制度基于公正、平等和自由意愿的原则,保护继承人的权益。
3.3 继承权的保护继承权的保护是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确立继承权,公民可以合法地将财产转让给其合法继承人,确保财产的变现和使用。
此外,继承权的保护还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 为什么这些权利不可被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之所以不可被剥夺,是因为这些权利代表了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在第四次宪法修改热议中浅谈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在第四次宪法修改热议中浅谈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作者:李梦琳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7期【摘要】近期在“两会”热点法律问题——第四次宪法修改的热议中,很多学者都提出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写入宪法。
本文借鉴德国公民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先进经验,并分析我国现有的问题对公民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提出若干建议。
本文分为前言、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关键词】公民;私人财产权;宪法保障;第四次宪法修改财产权是宪法予以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是与公众的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一项权利。
在公民法律维权意识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则更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一、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概念(一)财产权的概念传统“财产权”概念的核心乃是所有权,区别于民法上的“财产权”,宪法上的“财产权”是一个更宽广的概念。
财产权是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
具体地讲,物权、债权、租赁权、股权、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典权、抵押权、留置权、林权、采矿权、狩猎权、捕捞权以及营业自由和整体上足以构成经济主体的经济价值者,均应属于该当范畴。
①(二)宪法规定的公民私有财产权概念宪法规定的私有财产权反映的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它是公民相对于国家而言享有的一种权利,是公民为了抵御国家公权力的不法侵害的一项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私有财产权是指公民相对于国家而言享有的一种权利,即为公民个人享有的,为国家公权力所不能不法侵害的一种权利。
二、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的概念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是指保障宪法上所规定的公民私有财产权得以实现的方法、制度、手段的总称。
公民私有财产权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财产”。
第二,什么是对财产的“征收”或“占用”。
第三,财产被公共利益征用获得的补偿。
不同法系、不同的国家,其财产权的构成均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其本质还是具有一定的共性的。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的私有财产权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的私有财产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宪法中,保障私有财产权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宪法中私有财产权的保障进行解读,旨在使读者更加理解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重视。
一、宪法第一章明确规定私有财产属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财产,受法律保护。
这一规定表明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给予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和受法律保护的权益。
二、宪法第二章规定国家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条款明确了国家制度的性质和经济体制,在保障公有制的同时,也允许私有财产的存在和发展。
三、宪法第三章规定国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其他合法的收入,宪法禁止以任何形式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
这一条款强调了国家对劳动者合法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的保护,并明确禁止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加强了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四、宪法第四章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护合法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权益。
这一条款体现了国家对私有财产的关注和支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护和引导。
五、宪法第五章规定国家确保土地所有权合法,防止非法征用和无偿占用土地,保护公民合法的住宅财产。
这一条款直接保障了土地和住宅财产的私有权益,防止土地非法征用和住宅财产的无偿占用。
六、宪法第六章规定国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持和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和主导地位。
这一条款明确了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也强调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总结起来,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具有明确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为保护和促进私有财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不仅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尊重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并切实做好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落实,保证私有财产权的充分发挥和合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