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稿
病理学:充血
![病理学:充血](https://img.taocdn.com/s3/m/7d704b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e.png)
病理学:充血充血是指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1、动脉性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原因:器官或组织细动脉扩张的结果。
神经体液因素→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细动脉扩张→动脉性充血(2)分类:可分为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和减压后充血。
生理性充血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炎症性充血发生于炎症开始和早期,由致炎因子刺激引起的轴突反射和血管活性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使炎症区局部细动脉扩张而发生充血;减压后充血指器官或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当压力突然解除时,细动脉可能发生反射性扩张,引起充血。
(3)病变:器官和组织内血量增多,体积可轻度增大;发生于体表,则局部组织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4)后果:动脉性充血是暂时性的血管反应,一般对机体无重要影响。
在炎症防御反应中具有积极作用。
2、静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
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腔阻塞③心力衰竭(2)病变:器官肿胀、发绀(全身淤血时,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和粘膜呈紫蓝色。
以口唇和指、趾甲为明显)、局部温度降低。
(3)后果:淤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淤血的器官,淤血的程度、淤血发生的速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淤血可引起①局部组织发生水肿,甚至漏出性出血,如肺淤血时,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内可发生漏出性出血,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痰中可带有含铁血黄素呈褐色,称为心力衰竭细胞;②实质细胞的萎缩和变性。
实质细胞因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以及中间代谢产物的堆积,可发生变性、萎缩甚至坏死。
如肝淤血时发生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使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呈槟榔状,称为槟榔肝;③间质细胞可增生,如慢性肝淤血时,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淤血性肝硬变;④侧支循环的建立,静脉通常都有丰富的吻合支,当某一静脉阻塞时其吻合支能及时扩张,起到代偿作用。
【病理学教案】第4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教案】第4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0a922a8ecfc789eb162dc832.png)
第4次(2学时)一、题目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2.熟悉:充血、淤血的类型、病变及后果3.熟悉: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后果4.掌握:血栓的概念、形成条件、对机体的影响5.熟悉:血栓形成的机制、过程及血栓的形态、结局三、教学内容(一)充血和淤血1.充血:充血的概念、类型、病变及后果2.淤血:淤血的原因、病变和后果、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变及后果。
(二)出血1.病因和发病机制2.病理变化3.后果(三)血栓形成1.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2.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3.血栓的结局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淤血的原因2.慢性肺、肝淤血病变3.淤血的后果4.血栓形成概念、条件5.血栓类型6.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第5次(2学时)一、题目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栓子运行的途径2.熟悉: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3.掌握:梗死形成的原因、条件和形态特点4.熟悉:梗死的类型、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5.熟悉:水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三、教学内容(一)栓塞1.栓子运行的途径2.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二)梗死1.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2.梗死的病变及类型3.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三)水肿1.水肿的发病机制2.水肿的病理变化3.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栓塞、梗死的概念2.栓子运行径路3.栓塞的类型尤其血栓栓塞中的肺动脉栓塞及对机体的影响 4.梗死的类型及病变5.出血性梗死的条件。
充血和淤血课件
![充血和淤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bfa52a31126edb6f1a10ca.png)
病 理 学
肺 淤 血
病 变
临床 表现
肺淤血
病 理 学
病 理 学
肺褐色硬化
心衰竭细胞 病
理 学
2.肝淤血
病因 多见于右心衰竭 肉眼-肝肿大,包膜紧张,质地变实,色 暗红,切面红、黄相间,称为槟榔肝。
Hale Waihona Puke 病 理 学肝 淤 血
病 变
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血窦扩张 淤血,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因缺氧、受 压而变性、萎缩或消失;周边区血窦淤 血较晚,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病 理 学
4. 透明血栓(微血栓) 构成:纤维素——纤维素性血栓; 部位:微循环内——微血栓; 见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肉眼:看不见——镜下血栓。
四、血栓的结局
病 理 学
溶解、吸收 软化、脱落 机化与再通
钙化
血 栓 的 机 化 与 再 通 镜 下
病 理 学
( )
五、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病 理 学
概念
因动脉血流入增多引起器官和组织的细 动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动脉性充血
(一)充血的原因和类型
1.原因
病 理 学
各种能引起细小动脉扩张的原因
血管舒张神经 兴奋性
神经 体液 因素
血管 血管收缩神经 兴奋性
细小 动脉 扩张
(一)充血的原因和类型 2.分类
病 理 学
栓子
气体
病 理 学
★ 三、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般与血流方向一致)
1.来自左心及大循环
体循环
由大A到小A
栓塞
管径相当的血管
常见器官:脑、脾、肾、下肢
病 理 学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稿教学内容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稿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5e41089c5da50e2534d7f4c.png)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稿充血、淤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xxx,任教学科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主要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经过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正确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充血、淤血。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和教材本次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编:xxx、xxx。
该课程针对的是高中起点三年制护理、康复、助产等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生使用,讲授该课程时,这些大学生一般处于第二学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经过之前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她们已熟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正常器官组织结构及生理解剖位置等专业知识,由于学生大多基础较差,整体素质不强,所以讲课速度不宜过快。
二、教学目标根据《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常见重要脏器淤血如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熟悉:充血的类型,充血、淤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充血、淤血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充血、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常见重要脏器淤血的病理变化。
3.素质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准确理解临床病理现象,对疾病状态作出初步判断,如为什么不能快速大量抽腹水?发绀是怎么一回事?三、教学思路案例导入新课 10分钟;充血、淤血的概述 10分钟;充血类型及充血的病理变化 25分钟;淤血的原因及病理变化 35分钟;病例分析及讨论 10分钟;课程小结 10分钟;总共是100分钟。
在这100分钟内,我主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组织讨论法,借助PPT 课件、动图文件、黑板板书、画图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病理学局部循环03说课讲解
![病理学局部循环03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902f059bb4cf7ec4afed0ca.png)
钙化 静脉石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阻塞血管: 心、脑、肾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常
导致梗死。 下肢静脉血栓致下肢淤血、水肿。 门静脉血栓致胃、肠、脾淤血、水肿。 肠系膜静脉干血栓致肠出血性梗死。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4.出血:DIC多见。
再见
第四节 栓 塞 embolism
概念:
2.慢性肝淤血 肉眼:“槟榔肝” nutmeg live
槟榔肝
正常肝结构
肝淤血脂变
慢性肝淤血
淤血性肝硬化
第二节 出血 hemorrhage
血液自心脏或血管外出至组织间隙、 体腔或体表,称为出血。又分为:
内出血 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
外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
(一)破裂性出血 见于心脏、大中型血管。
(三)气体栓塞 gas embolism
1. 空 气 栓 塞 air embolism 颈 胸 部的大静脉受伤 破裂; 分娩、 加压输液、输卵 管通气、人工气 腹或人工气胸等 意外事故中发生。 100ml可致猝死
(2)减压病 沉箱病 decompression sickness caisson disease
跑步
害羞
2.病理性充血: (1)炎症性充血 促进渗出
(2)减压后充血 晕厥、出血
二、淤血 congestion
Venous hyperemia
由于局部静脉血 液回流受阻,血液在毛 细血管、小静脉淤积, 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 淤血。
原因三类:
1 . 静脉受压; 2 . 静脉腔阻塞; 3 . 心力衰竭。
原因:室壁瘤 动脉瘤 侵蚀 肝硬化 (二)漏出性出血
常见于毛细血管。 原因:
1.血管壁受损 2.血小板质、量异常 3.凝血因子缺乏
病理学淤血的教学设计
![病理学淤血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cde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6.png)
病理学淤血的教学设计导言: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原因、发展过程、病变特点和机制等方面。
在病理学的学习中,淤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它涉及到不同器官和系统的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病理学原理和淤血的相关知识,本文设计了一套针对病理学淤血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淤血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和发展过程;3. 了解淤血对不同器官和系统的影响;4. 了解淤血在临床中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淤血的概念和分类(1)淤血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根据淤血发生的位置和性质进行分类;(3)淤血与充血的区别。
2. 淤血的病理变化和发展过程(1)淤血的形态学特点;(2)淤血的发生机制和病变过程;(3)淤血的发展阶段和临床表现。
3. 不同器官和系统的淤血病变(1)心血管系统的淤血病变;(2)呼吸系统的淤血病变;(3)肝脏、肾脏和脾脏的淤血病变;(4)消化系统的淤血病变;(5)神经系统的淤血病变。
4. 淤血在临床中的诊断和治疗意义(1)淤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淤血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3)淤血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淤血的相关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等知识点;2. 影像展示法:使用幻灯片和示意图展示淤血的病理过程和器官病变;3.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加深对淤血的理解;4. 实验演示:利用病理实验室的模型和标本,展示淤血的实验现象和病理变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淤血的理解和运用;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学习任务,检验学生对淤血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考题,评估学生对淤血的全面掌握和理解。
结语:通过本文设计的病理学淤血的教学方案,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淤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对器官和系统的影响以及在临床中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ff6393fd0a79563c1e7260.png)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总学时:96(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本科护理学专业预修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较少见的疾病,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但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病变。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实验报告等。
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题型。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课件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5586f084254b35eefd3478.png)
案例引入
充血、淤血
患者李某,男,66岁,患者有肝硬化病史8年余,近期 出现腹胀,尿少,B超示大量腹水,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入院后予以放腹水。 问:1、首次能不能快速大量放腹水? 2、简述充血的病理变化?
讲授法
对比理解充血、淤血概念及病理变化
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培养学生观察 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作出判断,如为 什么不能快速抽出 大量腹水?发绀是 怎么一回事?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学生能够 识别充血、淤血 的病理变化及常 见重要脏器淤血 的病理变化。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手段
说教学过程
护理、助产、康复等专科学生,知识储备相对 薄弱,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应以学生为中心积 极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xxx教授主编 xxx出版社出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发生的共同规律;但由于各器官本身在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上的不同,其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转归以及 有关临床表现和采取的防治措施各有不同,构成了每一个 疾病的特殊规律。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手段
说教学过程
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充血淤血 的概念、常见 重要脏器淤血 如肺淤血和肝 淤血的病理变 化。
充血、淤血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手段
说教学过程
全书共设26章,第1-15章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总论; 第16-26章为病理学各论。 总论所研究和阐述的细胞和组织适应和损伤,损伤的 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基本病理变化, 为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而各论则是在总论 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例 如肝炎、肾炎、肺炎等,其基本病变均为炎症,这是疾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1295a0a2161479171128db.png)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001522002总学时:96(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本科护理学专业预修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较少见的疾病,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但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病变。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实验报告等。
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题型。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课件(2024版)
![充血、淤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课件(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19ba1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d.png)
医学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 门医学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 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基 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 梁学科,通过正确认识和掌 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规 律,为防治和护理提供必要 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与病理生 理学主要是研究疾 病的原因、发生机 制、病理变化和经 过的一门医学基础 学科。
知识目标
掌握充血淤血 的概念、常见 重要脏器淤血 如肺淤血和肝 淤血的病理变 化。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学生能够 识别充血、淤血 的病理变化及常 见重要脏器淤血 的病理变化。
素质目标
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培养学生观察 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作出判断,如为 什么不能快速抽出 大量腹水?发绀是 怎么一回事?
答:1、①一次性大量放腹水,会引起腹腔压力迅速下降,导致腹腔内细动脉血管 迅速扩张而致局部充血,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甚至导致其它脏器血液供应不足, 引起低血压休克,出现头晕、心悸、恶心、气促、面色苍白、脉速等表现。②腹水中 含有大量营养成分,过多的放腹水还会诱发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2、病理变化 大体: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表面充血,呈鲜红色,局部温度升高。 镜下: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
根据听课教师意见和 学生反馈情况,总结教学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 定相应的教学预案,采用 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手段新Fra bibliotek讲解小结
作业及思 考题
课程 教学反思
由临床案 例导入新 课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充血、淤血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临床常见重要脏器淤血的病理变化
重难点的处理 依据教学大纲—— 讲透重点;多次重复;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和淤血 病理学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和淤血 病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76cc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f.png)
充血
一、充血的概念及充血的结局
一、充血的概念及原因
1.概念: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致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含量增多。 2.原因:
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
局部细动脉扩张
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血含量增多
二、充血的分类
1.生理性充血:运动的肌肉(血管)充血;妊娠子宫;饭后的胃肠血管 充血;激动、害羞(面红耳赤)。 2.病理性充血: ⑴炎性充血(早期):结膜炎、疖 ⑵减压后充血:绷带包扎的肢体、 一次大量抽放腹水 ⑶侧支性充血:缺血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
疖
三、充血的病理变化
肉眼:体积略大、重量增加,局部温度增高、呈鲜红色。 镜下: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量增多。 代谢加快、功能相对增强。
四、充血的结局
多为暂时性,原因去除,即可恢复。 有利:O2↑、代谢↑、机能↑、抵抗力↑,加速损害的修复。 不利:脑膜血管充血→头痛、头晕→脑出血(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病内囊出血
《充血和淤血》课件
![《充血和淤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d733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b.png)
了解充血和淤血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它们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23
PART 02
充血的原因和机制
REPORTING
生理性充血
生理性充血是指在生理状态下,由于各种刺激引起的血管舒张和扩张,导致血液充 盈的现象。
例如,运动时肌肉的充血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
局部组织坏死
总结词
组织坏死是充血和淤血导致的严重病 理变化之一。
详细描述
长时间的组织缺氧和营养物质缺乏可 能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坏死。坏死组 织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 病情。及时治疗是预防组织坏死的关 键。
2023
PART 05
充血和淤血的诊断与治疗
REPORTING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等部位 是否出现充血或淤血现象,以 及伴随的症状如疼痛、肿胀等
针对引起充血和淤血的 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抗凝、溶
栓等。
预防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
感染、血栓形成等。
康复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 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
恢复功能。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 因,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 治疗,如抗凝药、溶栓药 等。
手术治疗
淤血通常发生在身体较柔软的部位, 如下肢、腹腔等,因为这些部位的静 脉较容易受到压迫或损伤。
充血和淤血的区别与联系
充血和淤血虽然都是由于血液过多引起 的,但它们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充血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或血流量增 加引起,而淤血则是由于静脉血液回流
受阻引起。
充血教学设计方案
![充血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d4a5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充血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2)了解充血的病理生理机制;(3)学会充血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3)增强学生临床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充血病研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敬业奉献的精神;(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充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充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充血的病理生理变化;4. 充血的鉴别诊断;5. 充血的治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充血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等知识;2.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充血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充血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体验充血的诊疗过程;5.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充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引入充血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充血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等知识;3. 案例分析: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充血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充血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5. 角色扮演: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体验充血的诊疗过程;6.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充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 总结与反馈:教师总结充血教学重点,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和互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充血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5.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充血的认识,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c4b89db9d528ea81c779ad.png)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单位医学院教研室临床医学教研室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授课对象临床1601-1603班授课教师蒋帅职称助教教材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年2月19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媒体选择组织教学检查人数,记录考勤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阐明教学重点与难点讲授新课第八章缺氧由于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oxia)。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PO2):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产生的张力血氧容量(CO2max):标准条件下,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血氧含量(CO2): 100ml血液的实际含氧量,(包括Hb结合的氧、极少量溶解的氧)血氧饱和度(SO2):指血液中结合氧的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CaO2-CvO2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小结总结本次课内容,再次强调教学目的与要求作业1、低张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2、简述血液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的特点3分钟5分钟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85分钟5分钟2分钟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血、淤血
1
2
(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各位老师:
4
大家下午好!!
5
我叫xxx,任教学科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主要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7
8
病理变化和经过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正确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9
展规律,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充血、淤血。
10
11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12
一、课程和教材
13
本次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编:xxx、14
xxx。
15
该课程针对的是高中起点三年制护理、康复、助产等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16
的学生使用,讲授该课程时,这些大学生一般处于第二学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17
经过之前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她们已熟识病理学与病理18
生理学中正常器官组织结构及生理解剖位置等专业知识,由于学生大多基础较差,19
整体素质不强,所以讲课速度不宜过快。
二、教学目标
20
21
根据《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
22
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3
1.知识目标
24
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常见重要脏器淤血如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25
熟悉:充血的类型,充血、淤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26
了解:充血、淤血的原因。
27
2.能力目标
28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充血、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常见重要脏器淤血29
的病理变化。
30
3.素质目标
3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准确理解临床病理现象,对疾病状态作出初步判断,如为什么不能快速
32
33
大量抽腹水?发绀是怎么一回事?
34
三、教学思路
案例导入新课 10分钟;
35
36
充血、淤血的概述 10分钟;
37
充血类型及充血的病理变化 25分钟;
38
淤血的原因及病理变化 35分钟;
39
病例分析及讨论 10分钟;
40
课程小结 10分钟;
总共是100分钟。
41
42
在这100分钟内,我主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组织讨论法,借助PPT课43
件、动图文件、黑板板书、画图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44
四、具体教法方法
45
1.案例式教学
46
详细来讲,利用多媒体播放血液循环中正常心脏射血和静脉血液回流的动态文件。
结合临床的真实案例(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病人,为什么不能一次性
47
48
快速大量放腹水?),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充血、淤血),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49
心和求知欲。
2.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之后,运用讲授法
50
51
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追求新知,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采用大量形象的PPT图片52
以及适量的动态文件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充血、淤血,同时用黑板板书的形式53
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强调。
54
3.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55
在讲授及引导的的基础上,回顾课程开始时那个比较常见又深刻的案例,组织56
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57
最后进行课程小结,布置作业、预留复习及反思等。
58
五、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59
1.重点
A、对比理解充血、淤血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60
61
B、临床常见重要脏器淤血(肺淤血、肝淤血等)的病理变化
62
2.难点
63
A、充血、淤血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64
B、肝、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65
充血类型相对来说具有多样化,不易区分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而且机制66
较复杂,对于学生初次接触疾病(肝肺淤血等)的病理机制和病理变化,有些生67
疏,很难记忆,我主要借助于形象的动态文件、临床病理图片以及反复强调的方68
式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69
六、综述
以上是我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充血、淤血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70
71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