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检验甲烷燃烧有CO2生成B.读液体体积C.将带有残留夜的滴管倒持D.吹灭酒精灯2.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2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C.Li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4.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5.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6.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A.硫酸钠B.碳酸钠C.盐酸 D.氯化钠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7.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 )B .4种饮料中,苏打水的PH 值最小C .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适宜补充盐汽水D .喝适量柠檬汁有助于补充人体的维生素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9.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选填序号).10.图为铜片A 的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1)若方法1中的X 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则X 是 (填化学式);(2)写出方法2的化学方程式 ;(2)铜片A 、铜片B 、铜片C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其中方法1和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m A 、m B 、m C 的大小关系为.11.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 2O 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实验中应加入22 毫升;(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 来比较H 2O 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 ;(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 2从混合物汇总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 .12.焦亚硫酸钠(Na 2S 2O 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 2S 2O 5. 已知:A 中发生的反应为:H 2SO 4(浓)+Na 2SO 3═Na 2SO 4+SO 2↑+H 2OB 中发生的反应为:Na 2SO 3+SO 2═Na 2S 2O 5(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2)写出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有关(填化学性质)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检验甲烷燃烧有CO2生成B.读液体体积C.将带有残留夜的滴管倒持D.吹灭酒精灯【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基本操作的正确操作方法回答本题.【解答】解:A、检验甲烷燃烧有CO2生成,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误;C、将带有残留液的滴管倒持,会使残留液倒流,腐蚀胶头.故错误;D、熄灭酒精灯不能吹灭,要用灯帽盖灭,故错误;故选A.2.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2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C.Li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第3页(共8页)B、根据反应过程进行来分析;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D、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A、锂是由金属元素锂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A正确;B、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故B正确;C、Li2O2是化合物,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锂元素在钙化合物中显+1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C.4.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B、根据钠是金属,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C、根据燃烧发生的条件下进行分析;D、根据同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进行分析.【解答】解:A、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A错误;B、钠是金属,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B错误;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故C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故选:C.5.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题意,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结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6.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A.硫酸钠B.碳酸钠C.盐酸 D.氯化钠第4页(共8页)【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题意,简易酸碱灭火器中碳酸钠溶液与一种常见的酸反应;结合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简易酸碱灭火器中碳酸钠溶液与一种常见的酸反应;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残留液显酸性.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存在,说明此沉淀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由于反应物是一种酸,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酸有剩余,则原酸溶液为硫酸,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硫酸钠、硫酸.故选:A.7.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进行解答;B、根据定量的盐酸,加入碳酸钙,当碳酸钙和盐酸全部反应完时,溶液质量就不变了,再加入大理石就不反应,且大理石是固体,它的质量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最后总溶液的质量的不变;进行解答;C、锌置换氢气,显然质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锌是固体,所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再增加;D、根据铜粉置换银,因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所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进行解答.【解答】解:A、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上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不符合题意;B、开始时,溶液总质量就是盐酸的质量,随着加入大理石,溶液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大理石和盐酸全部反应完时,溶液质量就不变了,因为盐酸已反应完,再加入大理石就不反应,且大理石是固体,它的质量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最后总溶液的质量的不变;不符合题意;C、锌置换氢气,显然质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锌是固体,所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D、铜粉置换银,因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所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变;正确.故选D.)第5页(共8页)A.雪碧是一种混合物B.4种饮料中,苏打水的PH值最小C.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适宜补充盐汽水D.喝适量柠檬汁有助于补充人体的维生素【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用盐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C.根据人体排泄的物质来分析;D.根据维生素的来源来分析.【解答】解:A.雪碧中含有水、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B.苏打水成弱碱性,其pH>7,是最大,故错误;C.高温工作人员由于大量出汗,体内无机盐流失,可补充盐汽水调节人体内无机盐的平衡,故正确;D.柠檬汁含有维生素,喝适量的柠檬水可补充维生素,故正确.故选B.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0分)9.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氦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①②(选填序号).【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分析】根据微观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来确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解答】解: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③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是氦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氦;①②.10.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1)若方法1中的X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则X是H2(填化学式);(2)写出方法2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2)铜片A、铜片B、铜片C的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其中方法1和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m A、m B、m C 的大小关系为m A=m B>m C.【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常见的还原剂有碳单质、一氧化碳和氢气,X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所以X是氢气进行分析;(2)根据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3)根据方法1是将已经部分氧化的铜片重新用氢气还原,依据质量守恒中的原子守恒,方法1反应结束后,铜被重新还原,所以m A=m B,方法2中部分氧化的铜片产生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有部分铜元素进入溶液中,剩余的铜单质的质量为m C,所以小于m A、m B进行分析.【解答】解:(1)常见的还原剂有碳单质、一氧化碳和氢气,X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所以X是氢气,化学式为:H2;(2)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3)方法1是将已经部分氧化的铜片重新用氢气还原,依据质量守恒中的原子守恒,方法1反应结束后,铜被重新还原,所以m A=m B,方法2中部分氧化的铜片产生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有部分铜元素进入溶液中,剩余的铜单质的质量为m C,所以小于m A、m B,所以m A、m B、m C的大小关系为m A=m B>m C.故答案为:(1)H2;(2)CuO+H2SO4=CuSO4+H2O;第6页(共8页)(3)m A=m B>m C.11.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实验中应加入2240毫升;(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相同的时间内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温度较高时水蒸发成水蒸气;(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汇总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过滤、洗涤、干燥.【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影响的方法分析;(2)根据相同的时间内产生气体的多少分析;(3)根据温度高时水蒸发成水蒸气分析;(4)根据混合物的组成特点分析分离提纯MnO2的方法.【解答】解:(1)利用对比试验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变量应是温度,其余的量应相同,所以,实验2中应加入5%H2O240毫升;(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相同的时间内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温度较高时水蒸发成水蒸气;(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汇总分离出来,由于MnO2不溶于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过滤、洗涤、干燥.故答为:(1)40;(2)相同的时间内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小;(3)温度较高时水蒸发成水蒸气;(4)过滤、洗涤、干燥.12.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氧化性有关(填化学性质)【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书写即可;(3)根据若滴加浓硫酸过快,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较快进行分析;(4)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2)反应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相似,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填:SO2+2NaOH═Na2SO3+H2O第7页(共8页)(3)若滴加浓硫酸过快,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较快,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气体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故填: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是为了防止Na2S2O5被氧化成Na2SO4,这里反映了氧气的氧化性;故填:氧化性.2016年6月24日第8页(共8页)。
[初中化学]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
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CO2验满B.收集O2 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液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CO+3H2,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A错误;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不含有氧气,故B错误;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故C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D正确.答案: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酸碱溶液的稀释.【分析】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可以据此结合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B、酸稀释后不能变为碱,进行分析;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关系进行解答;D、过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锌与稀硫酸反应比铁剧烈;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可以据此分析.【解答】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该反应中铁和铜的质量关系为:Fe+CuSO4═Cu+FeO456 64所以可以判断加入的铁的质量比生成铜的质量要少,即固体的质量要减少,但是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固体,所以起始固体的质量为0.所以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故A错误;B、酸稀释后不能变为碱,故B错误;C、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而不是2:1,故C错误;D、图示相同反应时间内锌放出氢气质量大于铁,表明锌比铁活动性强;完全反应后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与反应事实相符;故D正确.故选D.瓶【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温度一定时,100g水中溶解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即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甲烷、氢气、酒精等物质燃烧都能够生成水.【解答】解: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瓶体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氯化钠反应,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使塑料瓶变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说明20℃时100g水中溶解的氯化钾质量小于38g,则KCl 的溶解度小于38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该选项说法正确;D、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可能是甲烷,也可能是氢气或酒精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6分)5.实验室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发生、收集装置应选择图中CE (填字母)装置,该实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析】根据实验室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进行分析.【解答】解:实验室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装置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装置错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E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故答案为:CE;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1)甲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2)乙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3)丙实验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的NaCl;H2O;CO2(填物质化学式)质量总和.【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实验的原理及注意的事项分析红磷过量原因.(2)根据反应的原理和实质来分析解答;(3)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可解此题.【解答】解:(1)该实验主要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然后根据进入水的体积,判断氧气的体积.只有加入过量的红磷,才能将将氧气完全消耗掉.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的结果是水倒流不足五分之一;故填: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2)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2Fe+3CO2;(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质量之和等于氯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答案:(1)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2)3CO+Fe2O32Fe+3CO2;(3)NaCl;H2O;CO2.7.已知草酸加热时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检验草酸的分解产物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2)装置C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4)如果观察到D中石灰水不变浑浊,E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现象时,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能和水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晶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高温条件下,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草酸分解生成了水,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故填:水和二氧化碳.(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防止对检验一氧化碳产生干扰.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4)如果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则E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红色的铜,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E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小明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③将滤渣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④向滤液中加入一定10%的Na2CO3溶液,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1)在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a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NaCl.(2)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3)根据图象及相关的数据可求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90.9%.(4)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将偏小.(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前10g碳酸钠溶液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2)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3)根据从第10g开始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4)根据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会造成碳酸钙的质量减小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前10g碳酸钠溶液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a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NaCl;(2)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说明滤渣中没有碳酸钙,所以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故填: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3)根据图象可知:从第10g开始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的质量为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90.9%;(4)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会造成碳酸钙的质量减小,所以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将偏小;故填:偏小;答案:(1)NaCl;(2)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3)90.9%;(4)偏小9.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1)金属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由此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7.8g镁铝合金样品,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共收集得到氢气0.8g,则该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4:9,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3)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平时看到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猜想:小江认为可能是MgO;小楠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龙认为可能是Mg(OH)2.小龙认为小江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MgO是白色固体,不是灰黑色.实验探究:小楠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受热的试管内产生了白色固体.实验分析:实验后,小楠认为小龙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氢氧化镁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和Mg2(OH)2CO3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你写出Mg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Mg2(OH)2CO32MgO+CO2↑+H2O.【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进行分析;(2)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依据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Mg2(OH)2CO3分解生成MgO、CO2、H2O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根据题意可知:设铝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镁的质量为7.8g﹣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n,Mg+H2SO4=MgSO4+H2↑,24 27.8g﹣x nn=2Al+3H2SO4=Al2(SO4)3+3H2↑54 6x yy=所以+=0.8gx=5.4g7.8g﹣x=2.4g所以镁和铝的质量比为2.4g:5.4g=4:9;(3)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氧化镁为白色固体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镁,而信息中为灰黑色物质;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样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氧化镁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则Mg2(OH)2CO3分解生成MgO、CO2、H2O,化学方程式为:Mg2(OH)2CO32MgO+CO2↑+H2O.故答案为:(1)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4:9;Mg+H2SO4=MgSO4+H2↑;(3)氢氧化镁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Mg2(OH)2CO32MgO+CO2↑+H2O.三、分析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10.鱼的生长与水中溶氧量密切相关,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3mg时,鱼就会死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将14.4g 的过氧化钙加和装有1000L水中的鱼缸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1L=1000ml=1000cm3)(1)计算生成氧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分别是多少?(2)通过计算判断:①生成的氧气完全溶于水时,鱼缸中的溶氧量是否达到最低要求?②已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7g,鱼缸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是否饱和?【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结合题中所给的数据进行解答;(2)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和鱼缸中水的质量进行解答;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消耗水的质量为z,2CaO2+2H2O=2Ca(OH)2+O2↑144 36 148 3214.4g z y x===x=3.2gy=14.8gz=3.6g所以生成氧气的是3.2克,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是14.8克;(2)①鱼缸中的溶氧量是:×1000=3.2g/L,所以符合要求;②设需要的氢氧化钙为m,=m=1700g所以鱼缸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不饱和.故答案为:(1)O2是3.2g,Ca(OH)2是14.8g;(2)①符合;②不饱和.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6月份)
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6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9分)1. (2分) (2019九上·黑龙江月考) 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 燃烧B . 爆炸C . 颜色发生了改变D . 状态发生了改变2. (2分)(2016·道外模拟) 《花千骨》是一部古装仙侠玄幻剧,里面的主角迷倒了无数人.而在2016年元旦联欢会上,工大附中的王千恩同学男扮女装的小骨,真是让大家醉了好多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 花千骨头上的合金饰品属于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都是纯净物B . 王子恩买的假发成分是人造化纤,这种材料属于合成材料C . 花千骨的头发是真的,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 . 王子恩的道具里有一串项链,是塑料制品,用塑料是因为它耐腐蚀,易加工3. (2分)从反应“2Mg+CO22X+C”做出的以下推断错误的是()A . 物质X是MgOB . 单质镁着火时可用CO2灭火C . 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D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 (2分)(2017·三明模拟) 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方法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各取少量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C检验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D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A . AB . BC . CD . D5. (2分)(2016·长宁模拟) 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A . +2B . +3C . ﹣2D . ﹣36. (3分) (2016九上·唐河期中) (多选)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 铜丝作导线B . 活性炭作吸附剂C . 天然气作燃料D . 氮气用作保护气7. (2分)(2017·枝江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金属制品表面涂油漆以防锈蚀B . 氢氧化钠可用于中和人体内过多的胃酸C . 白色污染是指建筑垃圾引起的污染D .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8. (2分)将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混合后溶液的pH<7B . 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和C . 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是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D . 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9. (2分) (2018九上·乌鲁木齐期末) 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C .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0. (2分) (2016九下·深圳开学考) 同学们为探究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方案中实验设计、现象、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实验设计现象结论(金属的活动性)A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无现象Ag>ZnB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锌粉产生气泡的速度比铁丝快Zn>FeC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无现象Fe>CuD将铝丝放入硫酸镁溶液中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Al>MgA . AB . BC . CD . D11. (2分) (2016八下·威海期中)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据质量守恒定律,5g氢气和5g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一定是10gB . 蒸发20g食盐水后得到2g食盐和18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加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12. (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A . NaOH 、CuSO4、H2SO4B . NaCl、Na2SO4、NaOHC . NaCl、Ba(NO3)2、HClD . NH4NO3、NaOH、NaSO413. (2分) (2016八下·大庆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B .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 . 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D . 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14. (2分) (2019九下·定兴开学考) 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 . 向pH=12的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 . 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 . 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D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分别制取氧气二、填空题 (共5题;共36分)15. (3分) (2016九下·湘乡期中) 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1)四个水分子________;(2)两个氮原子________;(3)三个铁离子________.16. (8分) (2016九上·博兴期中)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请你回答:(1)根据如图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问题:①A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下同),B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②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这个反应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可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17. (7分)(2016·云南)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1)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①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a.海水b.河水c.蒸馏水d.井水②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③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器来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生活照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②若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③将60℃的甲、乙、丙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18. (13分)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和废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如下:(一)、产品制备(1)流程图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反应②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10203040506080100溶解度/g14.317.420.725.028.533.340.055.075.4蒸发浓缩后热溶液经处理大量析出晶体,温度到达30℃时,剩余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Ⅰ是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Ⅱ是________.(4)反应④中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备波尔多液,其化学方程式为:Ⅰ是________;Ⅱ是________.(5)(二)、组成测定查阅资料得知,石青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bCu(OH)2,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为测定其组成,小组同学称取石青样品34.6g,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洗气瓶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B中所装液体为________.(6)现控制C装置中的温度为250℃对石青进行热分解,直至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冷却后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8.8g.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___;(7)若缺少F装置,测得的a:b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8)(三)、脱水探究硫酸铜晶体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CuSO4•5H2O固体2.50g,放在如图实验装置C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9)G→H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10)将CuSO4•5H2O固体加热到570℃分解后,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硫的一种氧化物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19. (5分)(2011·大连) 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________.(2)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_、________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3)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______能.三、简答题 (共2题;共9分)20. (3分) (2017九上·重庆期中) 下列物质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B卷,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卓越教育集团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A.铁B.氢C.氧D.铝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盐酸用于除铁锈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3.如图,为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其主耍成分为生石灰(CaO),CaO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4.人体健康离不开营养元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B.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容易骨折C.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D.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能从该图获取的信息是()A.该元素的质子数为40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6.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重要能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均能燃烧 B.它们都含有碳元素C.它们均属于化石燃料D.它们都是可再生能源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B.稀释浓硫酸C.滴加试D.倾倒液8.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9.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过滤是降低天然水硬度的简单方法C.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都可以净化水D.清澈、透明的矿泉水是纯净物10.火灾,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列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11.2009年底武广高铁建成通车填补结束了我国无高速铁路的历史,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气铁和铝粉的混合物,用镁条引燃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Al2O3+2Fe.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铝具有还原性C.该反应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该反应中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12.生产上要用10%的硫酸来清洗钢材.欲配制10%的硫酸溶液49Kg,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A.2Kg B.5Kg C.44Kg D.50Kg13.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盐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表所示: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大红花粉红色橙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雏菊无色无色黄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B.万寿菊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C.遇到pH=10的溶液,大红花汁会变成粉红色D.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B.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C.涤纶、腈纶、羊毛等都属于天然纤维D.电木插座开裂后,可用加热熔化的方法修补15.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熟石灰与氯化钠溶液B.常温下,铝与氧气C.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 D.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16.近几年来,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有扩张血管,增加记忆的功能.这一发现成为当今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工业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是()A.N2B.NO2C.NH3D.N2O517.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项目A.比较催化效果B.比较硬度C.检验碳酸根D.验证CO2实验现象和结论①试管比②试管放出气泡快﹣﹣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硬度比铜大有无色气泡生成,石灰水变混浊﹣﹣碳酸盐能与HCl反应生成CO2木条熄灭﹣﹣CO2不支持燃烧A.A B.B C.C D.D18.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剧烈燃烧B.木炭粉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后可看到红色粉末C.氢氧化钠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变质,无需密封保存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9.归纳物质的性质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物质之间的共性(即相同的性质)或特性(即不同的性质).下列各组物质的共性和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物质共性特性A CO、CO2常温下,都是气体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B H2O2、H2O 都有可燃性H2O2能分解产生氧气,H2O则不能C 浓硫酸、浓盐酸水溶液都显酸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D KMnO4、KClO3都能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常温下KMnO4是固体、KClO3是白色晶体A.A B.B C.C D.D20.甲、乙、丙、丁分别是NaCl、Ba(NO3)2、Na2CO3、HCl四种溶液.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不可能是Ba(NO3)2B.甲一定是Na2CO3C.丙一定是盐酸 D.甲一定是NaCl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36分)21.用名称或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1)2个氮原子:;3个水分子:硫酸铁.(2)硝酸钙在水中解离出的离子是.(3)某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该氧化物化学式是:.22.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完成:离子OH﹣Cl﹣CO3﹣SO42﹣H+﹣﹣溶溶溶Na+溶溶溶溶Ca2+微溶溶微Ba2+溶溶不不(1)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填符号);检验方法和现象是:.(2)从表中选择离子组成两种化合物,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①一个同时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②一个碱与盐的反应.2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是.(3)t2℃时,将65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4)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24.据图填空:(1)图1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图1所示反应恰好完成时的现象是;小明认为图2、3中的可以代表此时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其中的水分子和极少量的酚酞没有画出,并认为可以用实验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3)根据图1反应历程图4、5中能正确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是:.(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4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g.25.在2011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低碳经济”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1)将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将过多的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将工业上产生的CO2进行收集、处理,作工业原料,如用作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一定条件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NH3)和CO2,即可析出碳酸氢钠固体,此时溶液变浑浊;过滤、滤液中含有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提示:方程式配平后,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26.海水主要含有NaCl、MgCl2等物质,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小红同学模拟如图化工厂生产流程,以海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原料来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无水MgCl2.(1)查阅资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表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溶解度(g)氢氧化钠 42 51 109 119 129 145 174 299 314 329氢氧化钙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0.105 0.095 0.08(2)除杂过程请回答:①在30℃,试剂A最好选用:(填化学式).在海水中加入试剂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若在实验室进行操作1,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玻璃棒外,还有.③试剂B与沉淀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④MgCl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g的MgCl2中含有12g的Mg.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4分)27.请回答下列问题:(1)把试管口竖直向上,加入锌粒,这样的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量筒必虚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处保持水平.28.请根据所示装置图来回答问题:(1)仪器①、②的名称是:①,②.(2)用B、C作气体发生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与B 相比,C的优点是.(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需要在装置A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可用D装置来收集O2,这是利用了O2的性质.29.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1)指出金属铜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性质,对应的用途.(2)要防止铁制品因锈蚀而报废,就要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3)炼铁的固体原料有铁矿石,石灰石和,炼铁过程中,CO和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金属活动顺序,没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装置编实验现象号①金属表面无明显现象②剧烈反应,金属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每片逐渐溶解③通过上述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此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相同,其原因是.(5)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甲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把铁片投入15%硫酸铜溶液中(如图④),观察到的现象是.我国古代“湿法冶铜”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0.5月某校举行了科技文化节,在这次科技文化节上初三级化学研究小组没计了如下挑战项目:通过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和两种白色固体,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钠溶液、CaO和 CaCO3中的一种.现场仅提供了蒸馏水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请设计一个完成该挑战项目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卓越教育集团中考化学模拟试卷(B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A.铁B.氢C.氧D.铝【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析】根据氧在地壳元素中含量占第一位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氧在地壳元素中含量占第一位,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百分之六十五,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氧在地壳元素中含量占第一位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盐酸用于除铁锈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的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盐酸用于除铁锈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盐酸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碳酸氢钠、干冰、盐酸、熟石灰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如图,为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其主耍成分为生石灰(CaO),CaO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解答】解: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4.人体健康离不开营养元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B.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容易骨折C.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D.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碘是甲状腺的主要组成元素,元素在人体内维持平衡,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解答】解:A、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A叙述正确;B、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老年人缺钙会骨持疏松,容易骨析,故B叙述正确;C、碘是甲状腺的主要组成元素,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故C叙述正确;D、元素在人体内维持平衡,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故D叙述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能从该图获取的信息是()A.该元素的质子数为40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20.元素符号Ca.元素名称钙.相对原子质量40.08,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钙属于金属元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6.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重要能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均能燃烧 B.它们都含有碳元素C.它们均属于化石燃料D.它们都是可再生能源【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重要能源,都含有氮元素、可以燃烧,都是化石燃料.【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可以燃烧,故A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有碳元素,故B正确;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属于化学燃料,故C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有关问题,属于能源问题,这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一定要全面了解.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B.稀释浓硫酸C.滴加试D.倾倒液【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分析】A、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B、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D、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解答】解:A、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A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接触试管内壁,图中操作错误,会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及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了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和稀释浓硫酸的方法.8.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分析】利用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酚酞遇酸性及中性溶液不变色,酸性溶液一般与活泼金属反应会放出氢气,与碳酸盐溶液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解决.【解答】解:A、石蕊遇酸性性溶液会变红,所以该溶液呈酸性,故此选项说法正确.B、酚酞遇酸性溶液及中性溶液,溶液均保持无色,所以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不能说明溶液一定显酸性,故此选项说法不正确.C、加入Mg粉生成了气体,由于活泼的金属与酸性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所以能证明溶液呈酸性,故此选项说法正确.D、加入CaCO3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能证明溶液呈酸性,碳酸根离子遇氢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能证明溶液呈酸性,故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是现象与结论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酸碱溶液的性质与反应现象的对应关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9.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过滤是降低天然水硬度的简单方法C.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都可以净化水D.清澈、透明的矿泉水是纯净物【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析】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要注意微观和宏观的区别;B、硬水是指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通过过滤不能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C、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C、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都可以净化水;D、清澈、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净化水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能够正确地判断物质的所属类别.10.火灾,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列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故A解释错误;B、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能降低温度并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故B解释正确;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隔绝氧气,故C解释正确;D、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的目的是移走可燃物,故D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1.2009年底武广高铁建成通车填补结束了我国无高速铁路的历史,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气铁和铝粉的混合物,用镁条引燃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Al2O3+2Fe.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铝具有还原性C.该反应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该反应中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物质是否与氧发生了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解答】解: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B、该反应中铝得到了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选项正确;C、该反应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生产上要用10%的硫酸来清洗钢材.欲配制10%的硫酸溶液49Kg,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A.2Kg B.5Kg C.44Kg D.50Kg【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用浓溶液加水配制稀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解答】解:由于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需要浓溶液的质量为: =5kg;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有关溶液稀释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13.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盐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表所示: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大红花粉红色橙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雏菊无色无色黄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B.万寿菊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C.遇到pH=10的溶液,大红花汁会变成粉红色D.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A、色素属于有机物,能用酒精溶解.B、万菊花在不同的溶液中颜色相同,不可以作指示剂.C、pH=10溶液呈碱性,由表中信息可知碱性溶液中大红花汁会呈现绿色.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呈酸性与碱性,雏菊花汁可以区分它们.【解答】解:A、色素属于有机物,在有机物中易溶解,故能用酒精溶解,故正确.B、万菊花在不同的溶液中颜色相同,不可以作指示剂,故正确.C、pH=10溶液呈碱性,由表中信息可知碱性溶液中大红花汁会呈现绿色而不是粉红色,故错误.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呈酸性与碱性,雏菊花汁可以区分它们,分别会呈现无色与黄色,故正确.。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实验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A.制取、收集氧气B.蒸发结晶C.检查装置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2.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和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O+2CO2N2+2CO23.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操作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B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C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D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A.A B.B C.C D.D4.一兴趣小组向某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和Al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和Al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有AgNO3和Al(NO3)3.A.只有①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①②③④5.科学实验中、准确地分析实验数据是得到科学结论的保证.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B.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C.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D.在装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6.2015年10月,科学家屠哟哟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它是青蒿的提取物,能溶于酒精、乙醚和石油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其中含有的过氧基团是抗疟作用的最重要结构,过氧基团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被破坏,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B.疟疾是一种以吸血昆虫疟较为传播媒介的接触传染病C.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利用了青蒿素的化学性质D.制药过程应在低温无水的环境中进行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2分)7.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温度℃25 50 95溶解度g 0.17 0.95 6.8某同学为了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将样品充分溶解后,在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3)将所得滤液,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8.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总结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帮助完成下列空白:(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填物质类别);(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下列(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反应A.Na2SO4B.KNO3C.Ba(OH)2D.NaOH.9.在集气瓶内放入一装有少量酒精(C2H5OH)的蒸发皿,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再将经打磨过的光量镁条伸入集气瓶内点燃,可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在瓶底白色固体粉末中夹杂着少量黑色固体,用足量的盐酸处理,结果发现白色物质溶解,黑色物质不溶,由此他猜测:黑色物质是原来镁条中所含的杂质,乙同学没有轻易赞同甲同学的意见,他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镁与空气中的O2、N2、CO2都会发生反应,他推断:这黑色物质是碳,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1的名称是,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对后续试验的作用的影响是(写出1条).(2)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的方法是.10.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并将得到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集,实验步骤如下:(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2)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2,打开K1,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排除装置内的空气,此时装置存在的缺陷是.(3)继续通CO,在出口M处将气体干燥并用小试管收集后检验气体纯度,待装置内气体纯净后,打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点燃酒精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打开K2,此时装置D的作用是.11.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船底防污漆,防止海中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无损,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6.8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00g质量分数2%的硫酸铜溶液和一定质量的铜.(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1)Cu2O中Cu化合价是价.(2)列式计算过滤所得铜的质量.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实验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A.制取、收集氧气B.蒸发结晶C.检查装置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防止产生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所示装置错误.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和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O+2CO2N2+2CO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反应的图示变成如图所示的情况,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进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B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整个过程是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结合生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C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构成及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NO+2CO N2+2CO2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只有掌握这些才能顺利解题.3.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操作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B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C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D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A、根据酸不能是酚酞变色进行分析;B、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进行分析;C、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硫酸银沉淀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 、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所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不能验证,故A错误;B、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故B正确;C、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硫酸银沉淀,所以不能检验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故C错误;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于除杂,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4.一兴趣小组向某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和Al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和Al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有AgNO3和Al(NO3)3.A.只有①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①②③④【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进行分析.【解答】解:①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浅绿色,说明Fe已开始反应,Al已经反应完,若铁没有完全反应,则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若AgNO3过量则滤渣中不一定有铁,则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①正确;②溶液显浅绿色,说明铁和硝酸银反应,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故错误;③溶液显浅绿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铝,故错误;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Al(NO3)3,可能含有AgNO3,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及其进行,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5.科学实验中、准确地分析实验数据是得到科学结论的保证.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B.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C.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D.在装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加水稀释KOH溶液,溶液不会成为酸性来分析;B、根据甲烷燃烧时分子的变化分析判断;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D、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不再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解答.【解答】解:A.加水稀释KOH溶液,溶液不会成为酸性,即pH不会小于7;故错误;B、由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2O2CO2+2H2O可知,甲烷燃烧前后分子个数不会变化,分析与图象不符,故错误.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故正确;D、不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具体可结合解答领会.6.2015年10月,科学家屠哟哟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它是青蒿的提取物,能溶于酒精、乙醚和石油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其中含有的过氧基团是抗疟作用的最重要结构,过氧基团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被破坏,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B.疟疾是一种以吸血昆虫疟较为传播媒介的接触传染病C.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利用了青蒿素的化学性质D.制药过程应在低温无水的环境中进行【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C.根据青蒿素能溶于水石油醚来分析;D.根据青蒿素在受湿、热而被破坏来分析.【解答】解: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青蒿素由青篙素分子构成的,一个青篙素分子是由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B.疟疾是由疟原虫的寄生引起的,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其传播媒介是蚊子,故错误;C.青蒿素(C15H22O5)是青蒿的提取物,它能溶于酒精、乙醚和石油醚,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D.因为过氧基团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被破坏,故应在制药过程应在低温无水的环境中进行,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2分)7.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温度℃25 50 95溶解度g 0.17 0.95 6.8某同学为了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常温下苯甲酸溶解度很小.(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将样品充分溶解后,在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减小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3)将所得滤液缓慢降温至室温,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利用表格提供的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解释此题;(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损失;(3)为使其形成颗粒较大的晶体,应缓慢降温.【解答】解:(1)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其溶解度只有0.17g,室温时会更小,故不会有溶解现象发生;(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与泥沙混合滤出导致其损失;(3)缓慢降温使其析出会得到颗粒较大的晶体,便于得到苯甲酸晶体.故答案为:(1)常温下苯甲酸溶解度很小;(2)减小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3)缓慢冷却至室温.【点评】本题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利用表格数据结合相关的实验操作解决此题.8.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总结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帮助完成下列空白:(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氧化物(填物质类别);(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3)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下列AC (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反应A.Na2SO4B.KNO3C.Ba(OH)2D.NaOH.【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科学探究.【分析】(1)据酸与碱都可与氧化物、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分析;(2)据酸与盐反应的规律写化学方程式;(3)碱与盐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之一必为沉淀.【解答】解:(1)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可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和碱都可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故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紫色石蕊或氧化物;(2)由图可知,反应④是盐和酸的反应,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写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CO2↑;(3)由图可知,反应①是碱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生成物必有沉淀,反应才可进行,盐Na2SO4和碱Ba(OH)2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符合条件,故选AC;故答案为:(1)氧化物;(2)CaCO3+2HCl═CaCl2+H2O+CO2↑;(3)A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充分识图,然后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反应物具有的特征,最后再书写方程式和规律.9.在集气瓶内放入一装有少量酒精(C2H5OH)的蒸发皿,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再将经打磨过的光量镁条伸入集气瓶内点燃,可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在瓶底白色固体粉末中夹杂着少量黑色固体,用足量的盐酸处理,结果发现白色物质溶解,黑色物质不溶,由此他猜测:黑色物质是原来镁条中所含的杂质,乙同学没有轻易赞同甲同学的意见,他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镁与空气中的O2、N2、CO2都会发生反应,他推断:这黑色物质是碳,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1的名称是坩埚钳,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对后续试验的作用的影响是酒精燃烧产生的CO2作为后续反应需要的反应物,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点燃镁条(写出1条).(2)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融熔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的方法是取镁条浸入足量的盐酸中,若镁条全部溶解,则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以及先点燃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引燃镁条,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镁反应;(2)根据做铁丝实验时试剂瓶铺有细砂作用一样进行分析;(3)根据镁条能与盐酸反应,若镁条全反应没有剩余,证明不含杂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仪器1的名称是坩埚钳,先点燃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且生成二氧化碳.先点燃坩埚内的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点燃镁条,酒精燃烧产生的CO2作为后续反应需要的反应物;(2)在验证氧气与铁反应的实验中也在集气瓶底铺少量的细砂,作用和这里是一样的,防止融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3)镁条中若含有杂质不能和酸反应,将镁条直接与过量(或足量)的盐酸反应,镁条完全溶解,若无黑色物质残留,说明甲同学的猜测不能成立.故答案为:(1)坩埚钳,酒精燃烧产生的CO2作为后续反应需要的反应物,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点燃镁条;(2)防止融熔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3)取镁条浸入足量的盐酸中,若镁条全部溶解,则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点评】典型的信息给予题,只有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正确快速的得出正确答案.10.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并将得到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集,实验步骤如下:(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2)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2,打开K1,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排除装置内的空气,此时装置存在的缺陷是一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3)继续通CO,在出口M处将气体干燥并用小试管收集后检验气体纯度,待装置内气体纯净后,打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点燃酒精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4)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不变浑浊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打开K2,此时装置D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2)根据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分析;(3)根据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物的性质和D装置的特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2)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填:一氧化碳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3)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4)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由装置可知,二氧化碳进入B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说明B中反应充分.这时气体为一氧化碳,立即关闭K1,打开K2,此时装置D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故答为:(2)一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3)3CO+Fe2O32Fe+3CO2;(4)不变浑浊,收集一氧化碳.【点评】本题通过实验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会污染空气,装置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一定要回收或处理.11.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船底防污漆,防止海中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无损,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6.8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00g质量分数2%的硫酸铜溶液和一定质量的铜.(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1)Cu2O中Cu化合价是+1 价.(2)列式计算过滤所得铜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0解答;(2)根据提供的数据硫酸铜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设Cu2O中Cu化合价是x,2x+(﹣2)=0,x=+1;(2)设原混合物中的Cu2O的质量为y,生成铜的质量为z,硫酸铜的质量为:200g×2%=4g,Cu2O+H2SO4═CuSO4+Cu+H2O,144 160 64y 4g z。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一.选择题1.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对照”的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与这一科学方法不符合的是()A.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研究蒸发快慢影响的因素C.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2.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烷时应密封防水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烷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C.三甲基一氯硅烷水溶液pH小于7D.三甲基一氯硅烷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3.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作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废液来源甲组乙组检测方法与结果观察废液呈无色观察废液呈红色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会腐蚀铸铁水管D.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4.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测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可用洗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pH试纸上B.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玻璃棒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里,并边倒边搅拌C.称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时,可以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垫有等大滤纸的天平托盘上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能手拿试管,液体也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5.如表图示中的“﹣”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甲乙丙丁戊A H2SO4Fe2O3HCl Zn CuCl2B H2CuO HCl O2COC Na2CO3CuCl2NaOH HCl CO2D Fe H2SO4NaOH CuCl2Fe2O3A.A B.B C.C D.D6.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7.某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甲装置后使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黑.小明猜测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为验证猜测,小明从图乙中选择装置和对应药品,并按一定次序连接在甲装置的后面,其中装置和药品选择及装置连接次序最好的是()A.①②③⑤ B.①③②⑤ C.①④②⑤ D.③①②⑤二.填空题8.干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锌、石墨、二氧化锰和氯化铵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的化学式是;(2)二氧化锰(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3)氯化铵(NH4Cl)中氯离子的符号是;(4)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对污染.9.在科学家的眼里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直径最大可达1.2毫米,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1)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反应类型是.(2)理论上66克二氧化碳可以制得多少克金刚石?(列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C 12 O16 Na 23)三.实验探究题10.将金属铜进行如下实验:向得到的C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1)写出Cu→A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3)用如图乙装置还原氧化铜,在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若要判断反应是否已完全进行,可依据的现象是.1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丁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问题】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探究】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该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注: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A试管内装有铁粉,B烧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1)该装置中需加热的仪器为(填字母).(2)图中C装置在实验中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若没有C装置,实验结束时,先熄灭加热设备,再把导管移出水面,这样操作可能会导致.(3)该组同学对所收集的气体进一步实验发现:该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并且能燃烧.请你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组成,结合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4)该反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则组成黑色固体的元素应该是(元素符号).四.计算题1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镁合金的组成,取16克铝镁合金样品,将60克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aAlO2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剩余固体的质量/克10.6 5.2 4.0计算:(1)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参加反应金属铝的质量为克;(2)该合金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3.化学课上,同学们围绕“水污染与防治”的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1)请将引起水污染的原因补充完整.①:;②:生活污水任意排放;③:工厂废水未经处理排放.(2)氮和磷含量超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之一.下列化学肥料的使用与水体富营养化没有直接联系的是(填标号,下同).a.CO(NH)2 b.Ca3(PO4)2 c.K2CO3d.KNO3(3)下面是同学们设计“家庭用水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其中需要通过做实验才能回答的是.a.家庭用水是井水还是自来水 b.家庭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c.家庭采用哪些节水措施 d.生活污水如何处理(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处理水中有机物(以C6H10O5为例)的新技术,其原理可表示为:2C6H10O5+2O2═7CO2+5X.①X的化学式是.②利用该技术的一个负面影响是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填标号).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③有同学建议选用NaOH溶液处理该技术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对照”的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与这一科学方法不符合的是()A.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研究蒸发快慢影响的因素C.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实验中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方法来分析;B.根据实验中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方法来分析;C.根据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来分析;D.根据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火柴头和火柴梗的着火点不同,此实验设计了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温度的对比,探究了可燃物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此实验设计了加热和不加热两种实验对比,表明了升温能加快液体的蒸发;C.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没有设计对比;D.此实验中,通过设计种子只与空气接触、种子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种子只与水接触三个对比试验,探究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故选C.2.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烷时应密封防水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烷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C.三甲基一氯硅烷水溶液pH小于7D.三甲基一氯硅烷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析】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应密封防水;其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水溶液pH小于7.【解答】解: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烷时应密封防水,说法正确,因为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A正确;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烷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说法正确,故B正确;C、三甲基一氯硅烷水溶液pH小于7,说法正确,因为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C正确;D、三甲基一氯硅烷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应“三甲基一氯硅烷分子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D.3.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作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废液来源甲组乙组检测方法与结果观察废液呈无色观察废液呈红色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会腐蚀铸铁水管D.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考点】酸、碱、盐的鉴别;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析】根据表格内容结合酚酞的变色情况可知,甲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乙组溶液呈碱性.【解答】解:A、甲组废液为无色,则甲组废液可能呈中性,不一定含有盐酸或硫酸,故A 错误;B、乙组废液呈红色,说明乙组废液为碱性,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B正确;C、甲组废液为无色,则甲组废液可能呈酸性,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会腐蚀铸铁水管,故C正确;D、甲组废液为无色,则甲组废液可能呈酸性,乙组废液呈红色,说明乙组废液为碱性,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污染,故D正确,故选A.4.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测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可用洗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pH试纸上B.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玻璃棒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里,并边倒边搅拌C.称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时,可以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垫有等大滤纸的天平托盘上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能手拿试管,液体也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选项说法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故选项说法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不能手拿试管,应用试管夹夹持,液体也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5.如表图示中的“﹣”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甲乙丙丁戊A H2SO4Fe2O3HCl Zn CuCl2B H2CuO HCl O2COC Na2CO3CuCl2NaOH HCl CO2D Fe H2SO4NaOH CuCl2Fe2O3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分析】根据给出的物质间能否按照框图所示转化或反应判断即可,金属可与酸反应,可与位于其后的金属发生反应;酸可与碱、金属氧化物反应,还可以与某些盐发生反应,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还原金属氧化物.【解答】解:A、硫酸会与氧化铁、锌反应,锌会与氯化铜反应,硫酸不会转化成氯化铜,氯化铜不会与氧化铁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氢气会与氧化铜、氧气反应,氧气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氢气不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碳酸钠会与盐酸、氯化铜反应,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碳酸钠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氯化铜不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铁会与硫酸、氯化铜反应,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铜反应,铁会转化成氧化铁,硫酸会与铁、氧化铁、氢氧化钠反应,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6.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A、图1中乙无溶质剩余,无法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B、图2中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并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完成解答;C、图1中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甲有固体剩余,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结合图3完成解答;D、根据图3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再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乙中没有晶体析出进行解答.【解答】解:A、图1中乙无溶质剩余,无法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图2中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它们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B错误;C、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错误;D、根据图3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再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乙中没有晶体析出,因此30℃时乙中一定也无晶体析出,因此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故D正确.故选D.7.某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甲装置后使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黑.小明猜测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为验证猜测,小明从图乙中选择装置和对应药品,并按一定次序连接在甲装置的后面,其中装置和药品选择及装置连接次序最好的是()A.①②③⑤ B.①③②⑤ C.①④②⑤ D.③①②⑤【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检验水,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检验二氧化碳,多余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处理分析,另外要注意检验的顺序.【解答】解: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还原氧化铁,分别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检验水需要通过硫酸铜粉末,看是否变成蓝色;检验二氧化碳需要通过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为防止对水的干扰,因此要先通过硫酸铜粉末检验水的存在,从而确定氢气的存在;再通过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从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等的干扰,要接一个干燥吸收装置﹣碱石灰,若有一氧化碳,最后还要对一氧化碳进行尾气处理,因此顺序为①③②⑤;故选项为:B.二.填空题8.干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锌、石墨、二氧化锰和氯化铵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的化学式是 C ;(2)二氧化锰(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氯化铵(NH4Cl)中氯离子的符号是Cl﹣;(4)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1)根据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即知氧元素的化合价.(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4)从废电池的危害、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石墨是碳的单质,其化学式为:C.(2)二氧化锰(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氯离子可表示为:Cl﹣.(4)废电池里含有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节约了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或水或土壤)的污染.故答案为:(1)C;(2)﹣2价;(3)Cl﹣;(4)环境(或水或土壤).9.在科学家的眼里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直径最大可达1.2毫米,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1)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 C+2Na2CO3,化学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2)理论上66克二氧化碳可以制得多少克金刚石?(列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C 12 O16 Na 23)【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2)在方程式中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的质量.【解答】解:(1)写方程式的步骤是:一写二配三注明四等号,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钠,生成物是碳和碳酸钠,根据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最后注明条件.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故答案为:3CO2+4Na C+2Na2CO3;置换反应;(2)解设金刚石的质量为x3CO2+4Na C+2Na2CO3132 1266g x解得x=6g故答案为:(1)3CO2+4Na C+2Na2CO3;置换反应;(2)6g.三.实验探究题10.将金属铜进行如下实验:向得到的C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1)写出Cu→A的化学方程式2Cu+O22CuO ;(2)写出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HCl、CuCl2(或HNO3、Cu(NO3)2);(3)用如图乙装置还原氧化铜,在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若要判断反应是否已完全进行,可依据的现象是玻璃管内黑色粉末是否全部变红色.【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图框可知,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题意和图2可知,铜盐的溶液与加入Ba(OH)2溶液开始时不产生沉淀,说明加入的稀酸B不是硫酸,据此分析回答;(3)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即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解:(1)根据图框可知,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十O22CuO;(2)由题意和图2可知,铜盐的溶液加入Ba(OH)2溶液开始时不产生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沉淀,说明加入的稀酸B不是硫酸,并且酸是过量的.所以,加入的酸可能是盐酸或稀硝酸,所以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HCl、CuCl2或HNO3、Cu(N03)2;(3)为了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这样可以把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出;若要判断反应是否已完全进行,可依据的现象是:玻璃管内黑色粉末是否全部变红色.故答案为:(1)2Cu十O22CuO;(2)HCl、CuCl2[或HNO3、Cu(N03)2];(3)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玻璃管内黑色粉末是否全部变红色.1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丁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问题】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探究】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该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注: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A试管内装有铁粉,B烧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1)该装置中需加热的仪器为AB (填字母).(2)图中C装置在实验中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若没有C装置,实验结束时,先熄灭加热设备,再把导管移出水面,这样操作可能会导致倒流入试管,把试管炸裂.(3)该组同学对所收集的气体进一步实验发现:该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并且能燃烧.请你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组成,结合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4)该反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则组成黑色固体的元素应该是Fe、O (元素符号).【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判断物质的作用,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可以判断生成物的种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设计探究实验.氧气不能燃烧,氢气能够燃烧生成水;红热的铁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和氢气.【解答】解:(1)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判定A装置中的铁粉必须加热,B装置也必须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因为是铁和水蒸气的反应,故答案为:A、B(2)熄灭加热设备,会造成加热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若没有C装置会造成倒吸,水直接进入A装置;(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只含Fe、O、H三种元素,生成的气体也就只有两种可能:H2或O2;根据气体的性质可确定是H2;故答案为:H2(4)因为此反应是铁和水发生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确定生成的固体中一定含有Fe、O元素,故答案为:Fe、O;答案:(1)AB;(2)水倒流入试管,把试管炸裂;(3)氢气;(4)Fe、O.四.计算题1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镁合金的组成,取16克铝镁合金样品,将60克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aAlO2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剩余固体的质量/克10.6 5.2 4.0计算:(1)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参加反应金属铝的质量为12 克;(2)该合金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1)根据“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合第一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的数据可知,每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将会消耗铝16g﹣10.6g=5.4g;而。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冰雪融化B . 木材制成桌椅C . 纸张燃烧D . 湿衣服晾干2. (2分)要将100Kg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变溶质质量分数为25%,需要蒸发水分的质量是()A . 40KgB . 60KgC . 80KgD . 25Kg3. (2分) (2017九上·浦东期中)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气球本身质量忽略)下列对气球内充的气体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 氢气B . 氮气C . 空气D . 氧气4. (2分) (2017九上·平顶山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检查气密性B . 氢气验纯C . 检验氧气D . 二氧化碳验满5. (2分)下面的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A . 尿素B . 硫酸钾C . 磷酸钙D . 硝酸钾6. (2分)(2017·西华模拟) 关于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X的化学式为H2B . 铝的化合价由0升至+3C . 该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D . 可采用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取X7. (2分) (2017九上·南山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 . 原子不能再分C .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D . 分子大,原子小8. (2分)在高温条件下,能将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的物质是()A . O2B . COC . N2D . CO29. (2分) (2018九上·增城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石油、天然气和氢气都是化石燃料B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D .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10. (2分)物质 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①x+酸盐+H2O 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 H2OA . CaOB . CO2C . NaOHD . H2SO411. (2分) (2018九上·綦江期中)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 . 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B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 . 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D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2. (2分) (2019九上·泉港月考)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 镁在氧气中燃烧B .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 .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二、填空题 (共3题;共13分)13. (5分) (2016九上·伊宁期中) 已知锶元素的符号为Sr,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问:(1)锶原子核电荷数为________,判断该元素属于________(填元素类别).(2)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__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形成的锶离子符号为________.14. (5分)(2016·余干模拟) 现在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t3℃时,A,B,C的溶解度的关系是________.(2)在t2℃时,将40g的C放入50g水中的,得到的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某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3)若要除去C溶液中含有的少量B,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15. (3分)(2017·金溪模拟)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曹大爷种的小麦出现倒伏现象,你会建议他使用化肥中的________(填“氮肥”或“磷肥”或“钾肥”).(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写出配制过程中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三、简答题 (共3题;共13分)16. (6分)小明的邻居张大爷是种植蔬菜专业户,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只记得是硫酸钾、碳酸氢铵中的一种,张大爷正为此烦恼.(1)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助他鉴别化肥:实验步骤: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实验现象:嗅到氨味.实验结论:小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不是________;(2)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收集资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省略).①根据现象:________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②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________(写一条).17. (3分) (2018九上·濮阳月考)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点P。
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收集气体B .除去CaO 中的少量CaCO 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C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NaOH 溶液,过滤D .除去Cu (NO 3)2溶液中的少量AgNO 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 粉末,收集气体。
故A 错误。
B. 除去CaO 中的少量CaCO 3;煅烧充分反应,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
故B 错误。
C.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KOH 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NaOH 溶液,产生新的杂质氯化钠。
故C 错误。
D. 除去Cu(NO 3)2溶液中的少量AgNO 3,D. 除去Cu(NO 3)2溶液中的少量AgNO 3,;加入足量铜粉,与硝酸银充分反应,生成银,硝酸铜,后过滤。
故D 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除杂相关的知识。
2.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 和Na 2O ,相关反应①222Na 2H O 2NaOH H +=+↑ ②22Na O H O 2NaOH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 B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 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 .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22Na 2H O 2NaOH H +=+↑,22Na O H O 2NaOH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9.8g 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4224CuSO +2NaOH =Cu(OH)+Na SO 1608098yx9.8g↓ 160y =989.8gy=16g <150g ×16%=24g80x=989.8gx=8g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共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8g100%=4.6g40⨯⨯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钠的质量为5.4g-a,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5.4g-a)+a100%=4.6g62⨯⨯,a=3.1g,钠的质量为:5.4g-3.1g=2.3g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222Na+2H O=2NaOH+H4622.3g m↑46 2.3g=2mm=0.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不符合题意;C、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不符合题意;D、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氧化钠的质量为3.1g,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3.1g=23:31,符合题意。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下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下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七氧化二氯(Cl2O7)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样均可以跟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当七氧化二氯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A.ClO﹣4B.ClO﹣3C.ClO﹣2D.ClO﹣2.下列关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B.CO可用于冶炼铁,因为CO具有还原性C.CO2与CO都是大气污染物D.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O2具有酸性3.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用装置①制取O2时,应先装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B.用装置④收集CO2时,检查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f处放置燃着的木条C.用KMnO4制取并粗略测定O2的体积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g﹣h﹣iD.用Zn和稀H2SO4制取并收集干燥的H2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d﹣e4.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CaCl2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NaCl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5.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甲: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丙:探究铁、铜、银金属活动性强弱D.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6.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D CuSO4溶液A.A B.B C.C D.D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2分)7.据报道,中国科学家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流.“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与电量,但电性相反,已知α粒子是带2个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则反α粒子的符号可表示为;反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时会湮灭释放出大量能量,则此变化(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8.t℃时,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粉末,溶液保持t℃不变,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的:①溶液质量②溶质质量③溶剂质量④溶液密度⑤溶液体积⑥硫酸铜的溶解度(1)与原溶液相比,不变的是(选填序号)(2)下列选项不能计算得到反应后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①③B.②⑤C.②④⑤D.⑥(3)若要通过过滤分离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9.小乐发现切过咸菜的铁质菜刀很容易生锈,她猜测可能是咸菜中的盐水加快了铁的锈蚀,于是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在答题卡中画出B试管中还需加入的物质并注明名称;(2)一段时间后,若在实验中观察到(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3)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多种方法来防止铁生锈,比如在铁片外面镀覆一层锌,制成镀锌铁皮,小乐为了测定某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镀锌铁皮属于金属材料中的合金B.镀锌铁皮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与空气隔绝C.在操作Ⅱ中,锌镀层完全反应的标志是盐酸和镀锌铁皮的反应速率突然减小D.在操作Ⅳ中,剩余样品的质量是镀锌铁皮内铁皮的质量(4)若要计算得到锌镀层厚度,还需知道的物理量是.10.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这种粽子颜色微黄、清香软糯,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如下探索:【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只要成分是K2CO3,还有少量K2SO2和KCl.【实验】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试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2)写出检验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的Cl的实验方法:;(3)小乐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草木灰中K2CO3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能.(4)有人认为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其结果偏大,原因是.11.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的溶液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据图分析,该反应是将(选填“稀HCl”或“NaOH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溶液的pH=5时,溶液中的溶质为;(3)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4克NaCl,则有多少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12.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问题:(1)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28.4%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2)早在东晋时期,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屠呦呦受此启发,提出把黄花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35℃)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为什么此法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请对此作出解释..(3)现今,研究人员发现,把相关基因转入酵母菌内后,酵母菌就能产生含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像这样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使生物按照人类的要求定向产生新的性状的育种技术叫.(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叶龄7天),共采集3次,并请补充完整表格内的栏目,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下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七氧化二氯(Cl2O7)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样均可以跟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当七氧化二氯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A.ClO﹣4B.ClO﹣3C.ClO﹣2D.ClO﹣【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分析】已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归纳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在于氢氧化钠生成相应的盐时,化合价都没变,因为“七氧化二氯(Cl2O7)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样均可以跟碱反应”,则可推测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应与Cl2O7的化合价相同,故可知答案.【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在于氢氧化钠生成相应的盐时,化合价都没变,因为“七氧化二氯(Cl2O7)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样均可以跟碱反应”,则可推测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应与Cl2O7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A、ClO4﹣: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故A符合题意;B、ClO3﹣: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B不符合题意;C、ClO2﹣: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不符合题意;D、ClO﹣: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关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B.CO可用于冶炼铁,因为CO具有还原性C.CO2与CO都是大气污染物D.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O2具有酸性【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构成、性质和用途等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A错误;B、CO可用于冶炼铁,因为CO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CO是大气污染物,CO2未列入大气污染物,故C错误;D、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CO2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碳酸具有酸性,CO2不具有酸性,故D错误.故选B.3.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用装置①制取O2时,应先装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B.用装置④收集CO2时,检查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f处放置燃着的木条C.用KMnO4制取并粗略测定O2的体积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g﹣h﹣iD.用Zn和稀H2SO4制取并收集干燥的H2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d﹣e【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量气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分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先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B、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答;C、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D、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解答.【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装置④收集CO2时,二氧化碳应从f进,e出,故检查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e处放置燃着的木条,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KMnO4制取并粗略测定O2的体积时,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用5收集时,应从h进,g 出,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h﹣g﹣i,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Zn和稀H2SO4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叫干燥,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d﹣e,故选项说法正确.答案:D4.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CaCl2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含稀盐酸和NaCl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液体中有酸和碳酸根及钙离子;所以知甲同学的试管含有CaCl2、HCl;乙同学的试管中含有NaCl、Na2CO3所以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的;甲、乙同学的废液混合之后,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和CaCl2+Na2CO3═CaCO3↓+2NaCl,由“废液缸中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可知废液缸中存在CaCO3,则最后废液中的溶质不可能还有HCl,废液中的溶质有以下三种可能:①NaCl和CaCl2;②NaCl和Na2CO3;③NaCl;【解答】解: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通过反应可知:①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生成氯化钙和水,②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另外还应考虑盐酸和碳酸钠过量;所以知甲同学的试管含有CaCl2、HCl;乙同学的试管中含有NaCl、Na2CO3;故产生的气体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沉淀是由剩余的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A、甲同学的试管含有CaCl2、HCl;故正确;B、乙同学的试管中含有NaCl、Na2CO3,没有氯化氢,故错误;C、由题意知,二者混合若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有NaCl,若CaCl2过量,则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溶质,若Na2CO3过量,则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故错误;D、由题意知,二者混合若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有NaCl,若CaCl2过量,则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溶质,若Na2CO3过量,则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故错误;答案:A5.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甲: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丙:探究铁、铜、银金属活动性强弱D.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B、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进行解答;C、根据铁和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能证明铁排在氢的前面,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排在银的前面进行解答;D、根据热水的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进行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硫和氧气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集气瓶压强变小,氢氧化钠溶液会被吸入集气瓶内,所以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B正确;C、铁和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能证明铁排在氢的前面,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排在银的前面,但是不能比较出铁与铜以及银的关系,故C错误;D、热水的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红磷不燃烧不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应该将水中的红磷换为白磷,故D错误.故选:AB.6.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D CuSO4溶液A.A B.B C.C D.D【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H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进行解答;B、根据反应有沉淀产生,溶液质量应该先减小,后溶液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进行解答;C、根据锌置换氢气,当硫酸反应完后,最后溶液总质量不变.进行解答;D、根据铁粉置换铜,因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所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进行解答.【解答】解:A、H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上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不符合题意;B、根据反应有沉淀产生,溶液质量应该先减小后总溶液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不符合题意;C、锌置换氢气,显然质量增加,当硫酸反应完后,锌是固体,所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再增加.符合题意;D、铁粉置换铜,因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所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硫酸铜变成了硫酸亚铁,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2分)7.据报道,中国科学家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流.“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与电量,但电性相反,已知α粒子是带2个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则反α粒子的符号可表示为﹣24He ;反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时会湮灭释放出大量能量,则此变化不属于(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得出反α粒子的电荷数和质量数.【解答】解:α粒子是氦核,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则反α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故答案为:﹣24He由于反物质与自然界的正物质一旦接触,就会相互抵消而湮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24He;不属于.8.t℃时,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粉末,溶液保持t℃不变,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的:①溶液质量②溶质质量③溶剂质量④溶液密度⑤溶液体积⑥硫酸铜的溶解度(1)与原溶液相比,不变的是④⑥(选填序号)(2)下列选项不能计算得到反应后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BA.①③B.②⑤C.②④⑤D.⑥(3)若要通过过滤分离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玻璃棒.【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t℃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白色硫酸铜粉末后,硫酸铜会结合水变成五水硫酸铜,使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溶剂减少,析出溶质,溶液质量也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加入少量白色硫酸铜粉末后,硫酸铜会结合水变成五水硫酸铜,使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溶剂减少,溶剂减少溶不了那些溶质会析出晶体,溶质也减少了,溶液质量也减少,由于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与溶解度有关,由于温度没变,溶解度就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1)与原溶液相比,不变的是溶液密度、硫酸铜的溶解度,故选④⑥;(2)下列选项不能计算得到反应后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故选B.(3)若要通过过滤分离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玻璃棒.故答案为:(1)④⑥;(2)B.(3)玻璃棒.9.小乐发现切过咸菜的铁质菜刀很容易生锈,她猜测可能是咸菜中的盐水加快了铁的锈蚀,于是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在答题卡中画出B试管中还需加入的物质并注明名称;(2)一段时间后,若在实验中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左边低,右边高(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3)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多种方法来防止铁生锈,比如在铁片外面镀覆一层锌,制成镀锌铁皮,小乐为了测定某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镀锌铁皮属于金属材料中的合金B.镀锌铁皮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与空气隔绝C.在操作Ⅱ中,锌镀层完全反应的标志是盐酸和镀锌铁皮的反应速率突然减小D.在操作Ⅳ中,剩余样品的质量是镀锌铁皮内铁皮的质量(4)若要计算得到锌镀层厚度,还需知道的物理量是镀锌铁皮的面积与金属锌的密度.【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析】(1)根据题意可能是咸菜中的盐水加快了铁的锈蚀设计实验;(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碱、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铁钉表面处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容易生锈;铁钉生锈消耗部分氧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降低,U型管两端液面左高右低.(3)根据盐酸溶解锌反应完全后无气体放出,依据流程分析解答.(4)计算锌镀层厚度,需要的数据是锌质量、镀锌铁皮的表面积和密度;【解答】解:(1)可能是咸菜中的盐水加快了铁的锈蚀设计实验如下;(2)因为铁钉生锈消耗掉部分氧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降低,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底右低,故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3)A.镀锌铁皮属于金属材料中的金属;故错误;B.镀锌铁皮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与空气隔绝,故正确;C.在操作Ⅱ中,锌镀层完全反应的标志是盐酸和镀锌铁皮的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故正确;D.在操作Ⅳ中,剩余样品的质量是镀锌铁皮内铁皮的质量,故正确.(4)计算锌镀层厚度,实验测定锌的质量,还需知道的物理量是:镀锌铁皮的表面积,金属锌的密度,故答案为:镀锌铁皮的面积与金属锌的密度;答案:(1)(2)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左边低,右边高;(3)镀锌铁皮的面积与金属锌的密度.10.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这种粽子颜色微黄、清香软糯,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如下探索:【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只要成分是K2CO3,还有少量K2SO2和KCl.【实验】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试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2)写出检验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的Cl的实验方法:向足量的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取滤液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氯离子;(3)小乐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草木灰中K2CO3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能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4)有人认为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其结果偏大,原因是乙装置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进入到丙中被吸收.【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2)根据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需要先加入硝酸钡除去碳酸根离子的干扰进行分析;(3)根据装置中还存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计算碳酸钾的质量需要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进行分析;(4)根据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其结果偏大,原因是乙装置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进入到丙中被吸收进行分析.【解答】解:(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2)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需要先加入硝酸钡除去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所以检验方法是:向足量的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取滤液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氯离子;(3)装置中还存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计算碳酸钾的质量需要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所以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能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4)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其结果偏大,原因是乙装置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进入到丙中被吸收.故答案为:(1)变红;(2)向足量的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取滤液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氯离子;(3)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4)乙装置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进入到丙中被吸收.11.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的溶液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据图分析,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选填“稀HCl”或“NaOH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溶液的pH=5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 ;(3)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4克NaCl,则有多少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依据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图象可以看出,开始反应时pH小于7,随后pH逐渐增大,故该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2)当溶液的pH=5时,溶液呈酸性,溶液中有剩余的盐酸和生成的氯化钠,故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3)设参加反应的NaOH质量为xHCl+NaOH=NaCl+H2O40 58.5x 2.34g解得:x=1.6g故需要10%的NaOH溶液质量是: =16g故答案为(1)NaOH溶液;(2)HCl、NaCl;(3)有16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12.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问题:(1)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28.4%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2)早在东晋时期,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屠呦呦受此启发,提出把黄花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35℃)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为什么此法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请对此作出解释.乙醚沸点低,当加热到35℃时就会汽化带走热量,温度不能持续升高,就不会破坏青蒿素.。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小徐在实验室进行了一些实验,其中实验操作或装置有错误的是()A.取粉末状固体B.塞紧橡皮塞C.蒸发结晶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最近流行一款主要由三聚氰胺为原理制造的清洁产品﹣神奇海绵,它在去污过程中会自动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海绵擦洗后又能继续使用,三聚氰胺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奇海绵主要利用物理变化去除污渍B.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3H6N6C.三聚氰胺属于有机物D.三聚氰胺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3.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金元素是第79号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79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D.金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974.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A.OH﹣沉淀法、气体法B.H+显色法、沉淀法C.Cu 显色法、气体法D.CO32﹣沉淀法、显色法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Fe和AlD.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可能含Al(NO3)36.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生成气体或沉淀得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不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A.A B.B C.C D.D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2分)7.调查显示不锈钢保温杯存在重金属迁移的风险,实验员用醋酸(HAc)溶液代替果汁进行实验后发现,锰元素最高超标34倍,好奇的小汪同学上网找到资料:①不锈钢中往往加入锰铬镍能金属甲醛耐腐蚀性.②锰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易溶于酸性溶液生成二价锰盐.(1)有关不锈钢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合金B、属于金属材料C、是一种混合物D、是一种化合物(2)实验中锰和醋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8.自杭州获得G20举办以来,政府正努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工作,如:对煤的脱硫脱硝(氨)处理及粉碎后燃烧,对汽油挥发形成的油气(主要成分有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进行回收处理等.(1)对煤进行粉碎后再燃烧,该措施的科学原理是;(2)二甲苯和乙基苯的化学式都是C8H10,但化学性质却不相同,其原因是.(3)除了植树造林,低碳出行及以上措施以外,请再举一种能减小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9.某科学研究小组利用如图仪器进行有关CO2的探究实验.(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c接.研究小组的同学将CO2通入装置E中,加热使钠燃烧,充分反映后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和一种白色固体.【做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①氧化钠②碳酸钠③碳酸氢钠④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指出以上不合理的猜想并说明理由.【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实验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将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向另一份溶液中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根据以上信息,试分析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产物是.【实验反思】研究小组在实验时,先通过二氧化碳,在加热金属钠,该顺序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说明原因,若不合理请提出改进意见.10.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结晶含量的实验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冷却”必须在干燥中进行,其原因是;(2)小夏实验后得到以下数据(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Cu:6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硫酸铜晶体样品中结晶水的x的值为,做此实验时,最少应称量次.(3)从下列分析中选出该学生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硫酸铜晶体样品中含有不可能分解的杂质b、硫酸铜晶体样品未加热完全就开始冷却c、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出d、加热完毕后,露置在空气中冷却e、加热前晶体潮湿带水(4)另一小组称取2.500g纯的胆矾晶体逐渐升温使其失水,并准确测定不同温度下剩余固体的质量(m)得到如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则加热温度在110℃时硫酸铜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11.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小徐的妈妈也准备怀第二胎,而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他们家的家常菜,小徐想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均可溶于水,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②在碘化钠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可以得到碘单质和相应的碱溶液.③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入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④灼晒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根据相关资料,小徐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中含有碘离子.请你再设计2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方法一:;判断依据:.方法二:;判断依据:.12.小汪在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时,将a克铁粉和一定量的硫磺充分混合后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完全反应后用磁铁吸引生成物时,有b克物质被吸起,请计算参加反应的硫磺质量.(相对原子质量S:32 Fe:56)13.2016年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提高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在农业上,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散失,采用如图1所示的几种灌溉方式中,对水的利用率最高的为方式,且因为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故而减少了除草用工,可见杂质与作物间的关系为关系.(2)提倡用菜篮子买菜,少用、不用塑料袋,已知塑料袋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其中的盛放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C7H8),摄入该物质少量会导致失眠,吸入有呕吐等症状,下列关于甲苯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甲苯分子中碳、氢原子数比7:8C、1个甲苯分子中含4个氢分子D、甲苯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研究建立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如图2):根据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一定不变B、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量、光能等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互相转化(4)为了保护地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农作物增产B、焚烧树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C、加高烟囱,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保护大气.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小徐在实验室进行了一些实验,其中实验操作或装置有错误的是()A.取粉末状固体B.塞紧橡皮塞C.蒸发结晶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分析】A、根据取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塞紧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B、塞紧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B错误;C、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C正确;D、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应先加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故D正确.故选B.【点评】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2.最近流行一款主要由三聚氰胺为原理制造的清洁产品﹣神奇海绵,它在去污过程中会自动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海绵擦洗后又能继续使用,三聚氰胺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奇海绵主要利用物理变化去除污渍B.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3H6N6C.三聚氰胺属于有机物D.三聚氰胺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分析】A.根据物质的变化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书写化学式;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三聚氰胺的构成来分析.【解答】解:A.神奇海绵除污是利用了其吸附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由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3H6N6,故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三聚氰胺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D.三聚氰胺是由三聚氰胺分子构成的,每个三聚氰胺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都是化学的基础知识,应加强学习.3.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金元素是第79号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79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D.金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9,表示原子序数为79,金元素是第79号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9,表示原子序数为7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均为79,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9,表示原子序数为7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4.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A.OH﹣沉淀法、气体法B.H+显色法、沉淀法C.Cu 显色法、气体法D.CO32﹣沉淀法、显色法【分析】A.根据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B.检验氢离子方法一般是加指示剂或与金属反应有气体生成或与不溶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物等;C.铜离子一般是蓝色的溶液;D.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解:A.氢氧根离子一般用沉淀法和显色法(指示剂)检验,故错误;B.H+的检验方法一般是加指示剂或与金属反应有气体生成或与不溶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物等,不能用沉淀法,故方法错误;C.铜离子是蓝色溶液,采用的是显色法,不采取气体法,故方法错误;D.碳酸根离子可溶性的钙盐溶液结合成沉淀,碳酸盐一般显碱性,可用指示剂来检验,故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熟练的掌握,并要注意干扰因素的影响.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Fe和AlD.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可能含Al(NO3)3【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于铝、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银,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铝和银,当铝反应完全后,铁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了铝完全参加了反应,铁也与硝酸银进行了反应.由此可知:A、由上分析可知,铝完全参加了反应,铁不一定有剩余,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有硝酸银,向滤液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故B正确;C、由上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Al,故C错误;D、滤液中一定含Fe(NO3)2、Al(NO3)3,可能含AgNO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及其进行,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6.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生成气体或沉淀得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不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A.A B.B C.C D.D【分析】A、根据生锈的铁的与稀盐酸反应时,氧化铁先于盐酸反应,然后铁再与盐酸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盐酸不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B、根据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C、根据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盐酸会先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进行分析;D、根据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钾反应时,盐酸会先于氢氧化钾反应,然后氢氧化钾再与氯化铁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生锈的铁的与稀盐酸反应时,氧化铁先于盐酸反应,然后铁再与盐酸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盐酸不会生成气体,故A正确;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C、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盐酸会先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故C正确;D、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钾反应时,盐酸会先于氢氧化钾反应,然后氢氧化钾再与氯化铁反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现象和结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另外注意审题时总结答题要点,一是反应,二是开始无明显现象.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2分)7.调查显示不锈钢保温杯存在重金属迁移的风险,实验员用醋酸(HAc)溶液代替果汁进行实验后发现,锰元素最高超标34倍,好奇的小汪同学上网找到资料:①不锈钢中往往加入锰铬镍能金属甲醛耐腐蚀性.②锰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易溶于酸性溶液生成二价锰盐.(1)有关不锈钢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是一种合金B、属于金属材料C、是一种混合物D、是一种化合物(2)实验中锰和醋酸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Mn+2HAc=Mn(Ac)2+H2↑.【分析】(1)根据合金的特性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解答】解:(1)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ABC;(2)由题意可知,锰与醋酸(HAc)反应生成二价锰盐.故反应物是锰和醋酸,生成物是醋酸锰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2HAc=Mn(Ac)2+H2↑;故答案为:Mn+2HAc=Mn(Ac)2+H2↑;【点评】本题考查合金的性质、用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度不大.8.自杭州获得G20举办以来,政府正努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工作,如:对煤的脱硫脱硝(氨)处理及粉碎后燃烧,对汽油挥发形成的油气(主要成分有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进行回收处理等.(1)对煤进行粉碎后再燃烧,该措施的科学原理是增大煤炭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2)二甲苯和乙基苯的化学式都是C8H10,但化学性质却不相同,其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3)除了植树造林,低碳出行及以上措施以外,请再举一种能减小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分析】(1)据促使物质充分燃烧的方法分析;(2)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3)根据减小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分析回答.【解答】解:(1)煤炭粉碎后燃烧的科学原理是增大了煤炭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二甲苯和乙基苯的化学式都是C8H10,但化学性质却不相同,其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3)能减小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很多,例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的能源等.故答案为:(1)增大煤炭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2)分子的构成不同;(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点评】环境的污染和防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就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9.某科学研究小组利用如图仪器进行有关CO2的探究实验.(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c接f→g→d→e→k.研究小组的同学将CO2通入装置E中,加热使钠燃烧,充分反映后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和一种白色固体.【做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①氧化钠②碳酸钠③碳酸氢钠④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指出以上不合理的猜想并说明理由③不合理,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实验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将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向另一份溶液中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根据以上信息,试分析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产物是Na2CO3.【实验反思】研究小组在实验时,先通过二氧化碳,在加热金属钠,该顺序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说明原因,若不合理请提出改进意见合理,有利于排净E中的空气.【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要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应先除杂再干燥,洗气装置中导管长进短出,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分析解答;(2)考虑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解答】解:(1)实验室通常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图中装置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先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后通入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且通入时要长进短出,再收集二氧化碳,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c→f→g→d→e→k;(2)③不合理,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碳酸氢钠;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白色物质为碳酸钠;故猜想②正确.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C+2Na2CO3;研究小组在实验时,先通过二氧化碳,在加热金属钠,该顺序合理,因为这样有利于排净E中的空气.故答案为:(1):c→f→g→d→e→k;(2)③不合理,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Na2CO3、合理,有利于排净E中的空气.【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0.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结晶含量的实验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冷却”必须在干燥中进行,其原因是硫酸铜能和水反应;(2)小夏实验后得到以下数据(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Cu:6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硫酸铜晶体样品中结晶水的x的值为 4 ,做此实验时,最少应称量三次.(3)从下列分析中选出该学生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bd .a、硫酸铜晶体样品中含有不可能分解的杂质b、硫酸铜晶体样品未加热完全就开始冷却c、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出d、加热完毕后,露置在空气中冷却e、加热前晶体潮湿带水(4)另一小组称取2.500g纯的胆矾晶体逐渐升温使其失水,并准确测定不同温度下剩余固体的质量(m)得到如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则加热温度在110℃时硫酸铜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CuSO4•3H2O .【分析】(1)根据硫酸铜的化学性质来分析;(2)根据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的质量=m(容器十晶体)﹣m(容器十无水硫酸铜),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结晶水x的值;(3)在测定中若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挥发的杂质或实验前容器中有水,都会造成测量结果偏高、偏低.(4)根据CuSO4、结晶水物质的量确定化学式.【解答】解:(1)因为硫酸铜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为了防止硫酸铜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必须在干燥皿中进行冷却;故填:硫酸铜能和水反应;(2)由表格中的数据,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7.9g﹣5.4g=2.5g,水的质量:7.9g﹣7.1g=0.8g,则CuSO4.xH2O CuSO4+xH2O,160+18x 18x2.5g 0.8g解得x≈4,故答案为:4;多次称量可以减少误差,至少称量三次;故填:三;(3)硫酸铜晶体中,x的值为5,该误差是水测定结果偏小造成的.a.硫酸铜晶体中含不可能分解的杂质,会导致测定的硫酸铜的质量偏大,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小,符合题意;b.硫酸铜晶体样品未加热完全就开始冷却,会导致测定的硫酸铜的质量偏大,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小,符合题意;c.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导致水的质量测定结果偏大,不合题意;d.加热完毕后,露置在空气中冷却,会造成吸水而导致测定的硫酸铜的质量偏大,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小,符合题意;e.实验前,晶体表面有吸附水,加热后水挥发,而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使x 值偏大,不合题意.故填:abd;(4)2.500g胆矾的物质的量为2.500g÷250g/mol=0.01mol,其中含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2~113℃之间失去结晶水质量为2.500g﹣2.140g=0.360g,其物质的量为0.360g ÷18g/mol=0.02mol;加热温度在110℃时,剩余固体中CuSO4与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1mol:(0.05mol﹣0.02mol)=1:3,故化学式为CuSO4•3H2O,故填:CuSO4•3H2O.【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实验,对失水得到产物的分析判断以及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1.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小徐的妈妈也准备怀第二胎,而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他们家的家常菜,小徐想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均可溶于水,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②在碘化钠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可以得到碘单质和相应的碱溶液.③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入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④灼晒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根据相关资料,小徐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中含有碘离子.请你再设计2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方法一:取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入双氧水,再加入淀粉;判断依据:若观察到变蓝,则证明有单质碘的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碘离子.方法二:取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往滤液中通入氯气,再加入淀粉;判断依据:若观察到变蓝,则证明有单质碘的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碘离子.【分析】根据信息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碘单质或滴加双氧水,可以得到碘单质和相应的碱溶液结合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信息可知灼晒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而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碘单质或滴加双氧水,可以得到碘单质和相应的碱溶液,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因此可以用来鉴别碘元素的存在;故填:取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入双氧水,再加入淀粉;若观察到变蓝,则证明有单质碘的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碘离子;取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往滤液中通入氯气,再加入淀粉;若观察到变蓝,则证明有单质碘的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碘离子.【点评】本题考查碘单质的性质以及碘离子的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结合题目所给的信息,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 质 杂 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 H 2 HCl 气体 先通过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 NaOH 溶液 Ca (OH )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 2CO 3溶液,再过滤C CO 2 CO 点燃气体 DCaO 固体CaCO 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 .AB .BC .CD .D2.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 .A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 .B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 .C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 .D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 3.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D.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5.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6.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8.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图及其使用方法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从b管通入B.用排空气法收集O2,则O2从a管通入C.除去空气中的CO2,则空气从a管通入D.用排水法收集O2,则O2从b管通入【分析】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2从a管通入;用排空气法收集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2从a管通入正确;除去空气中的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管通入正确;用排水法收集O2,则O2从b管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解答】解:A、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2从a管通入,不能从b管通入;B、用排空气法收集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2从a管通入正确;C、除去空气中的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管通入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O2,则O2应该从b管通入,这样可以把水彻底的排出,否则会导致氧气从b跑出,不能收集到氧气;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有时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还要记忆气体的三种收集方法,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分析】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A错误;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不含有氧气,故B错误;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故C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D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3.一兴趣小组向某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和Al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和Al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有AgNO3和Al(NO3)3.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①②③④【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进行分析.【解答】解:①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浅绿色,说明Fe已开始反应,Al已经反应完,若铁没有完全反应,则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若AgNO3过量则滤渣中不一定有铁,则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①正确;②溶液显浅绿色,说明铁和硝酸银反应,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故错误;③溶液显浅绿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铝,故错误;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Al(NO3)3,可能含有AgNO3,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及其进行,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4.科学实验中、准确地分析实验数据是得到科学结论的保证.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常温下,稀释OH溶液B.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C.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D.在装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分析】A.加水稀释OH溶液,溶液不会成为酸性分析;B、根据甲烷燃烧时分子的变化分析判断;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D、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不再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解答.【解答】解:A.加水稀释OH溶液,溶液不会成为酸性,即pH不会小于7;故错误;B、由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2O2CO2+2H2O可知,甲烷燃烧前后分子个数不会变化,分析与图象不符,故错误.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故正确;D、不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具体可结合解答领会.5.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分析】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化合反应,但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解答】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描述错误;B、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描述错误;C、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化合反应,但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描述错误;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因此氧气具有氧化性,故D描述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等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二、填空题6.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铸造用到Fe、Cu、Al、Ni(镍),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Ni+H2SO4═NiSO4+H2↑,Fe+NiCl2═Ni+FeCl2,这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是置换.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Ni、Cu (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据此解答.【解答】解:由Ni+H2SO4═NiSO4+H2↑可知,Ni位于氢的前边,由Fe+NiCl2═Ni+FeCl2可知,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Ni,上述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Ni、Cu.故答为:置换,Al、Fe、Ni、Cu.【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7.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g 25 50 95溶解度/℃0.17 0.95 6.8某同学为了提纯某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室温时,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室温时,苯甲酸的溶解度较小.(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分析】(1)利用表格提供的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解释此题.(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损失.(3)为使其形成颗粒较大的晶体,应缓慢降温.【解答】解:(1)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其溶解度只有0.17g,室温时会更小,故不会有溶解现象发生,故答案为:室温时,苯甲酸的溶解度较小.(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与泥沙混合滤出导致其损失,故答案为: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3)缓慢降温使其析出会得到颗粒较大的晶体,便于得到苯甲酸晶体,故答案为:缓慢冷却至室温【点评】此题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利用表格数据结合相关的实验操作解决此题.三、实验探究题8.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Cu(NO3)2、NH4NO3、Na2CO3、Ba(NO3)2、NaCl、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取少量固体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2)另取少量固体进行如下图的实验:已知:实验1中无沉淀产生,实验2中无气体产生.由实验1、实验2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H4NO3,一定不含Na2CO3、Cu(NO3)2(3)为进一步探究原固体的组成,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32(4)根据上述判断,可推知(2)中实验2所得滤液B中的溶质有HNO3、Ba(NO3)2、AgNO3、NaNO3.【分析】根据硝酸铜溶于水显蓝色,硝酸铵和碱混合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硝酸铜溶于水显蓝色,硝酸铵和碱混合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少量固体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说明原固体中不含NH4NO3;固体样品溶于水且溶液呈无色,硝酸铜溶于水显蓝色,说明该固体一定不含Cu(NO3)2,且Na2CO3和Ba(NO3)最多只能含一种,实验②中加入稀硝酸无气体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不含Na2CO3;加2入AgNO3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溶液A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Ba(NO3)2和NaOH,CO2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碳酸钠再与Ba(NO3)2生成BaCO3沉淀;实验②中加入的是过量的硝酸银,所以反应后的滤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滤液B中也含有硝酸钠,则实验②所得滤液B中的溶质有HNO3、Ba(NO3)2、AgNO3、NaNO3.(1)通过推导可知,取少量固体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H4NO3;(2)通过实验①、②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一定不含Na2CO3、Cu(NO3)2;(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Ba(NO3)2、NaOH;(4)通过分析可知,实验②中加入的是过量的硝酸银,所以反应后的滤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滤液B中也含有硝酸钠,则实验②所得滤液B中的溶质有HNO3、Ba(NO3)2、AgNO3、NaNO3.故答案为:(2)NH4NO3,Na2CO3、Cu(NO3)2;(3)Ba(NO3)2、NaOH;(4)AgNO3、NaNO3.【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9.化学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氨气(NH3)是碱性气体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 .(2)测定Cu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CuO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计算出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Ⅰ.小组同学利用上图进行实验,装置连接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③.Ⅱ.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①③(填序号);①CuO未完全起反应②CuO不干燥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④NH4Cl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Ⅲ.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CuO和Cu 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分析】(1)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现象,判断反应的生成物,其中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Ⅰ.根据实验设想,在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简单、合理的装置组装能实现实验目的实验装置;Ⅱ.分析所提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判断其中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因素;Ⅲ.根据对实验的理解,为达到测定目的,判断还可以采取的测量值.【解答】解:(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亮红色固体是铜,管口的液滴是水,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氮气,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2)Ⅰ.测定Cu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CuO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可知需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于氨气(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生成的氨气需先通过氢氧化钠干燥、再与氧化铜反应,并把还原氧化铜后生成的水用不能吸收剩余氨气的氢氧化钠吸收,最后反应后剩余的氨气用浓硫酸吸收处理,以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装置连接合理的是ADBDC.Ⅱ.设测定的氧化铜质量为A、生成水的质量为B,设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3CuO+2NH33Cu+N2+3H2O3m+48 54A B=m=﹣16①若Cu0未完全起反应,导致生成水的质量偏小,即B偏小,测定结果偏大;②若CuO不干燥,加热过程水分蒸发,导致测得水的质量偏大,测定结果偏小;③若Cu0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导致生成水的质量偏小,即B偏小,测定结果偏大;④若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但只要氨气干燥彻底,对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不产生影响.故选项①③正确.Ⅲ.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可发现,通过测定氧化铜与铜或铜与水等质量,也可计算出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答案为:(1)3CuO+2NH33Cu+N2+3H2O;(2)Ⅰ.③;Ⅱ.①③;Ⅲ.CuO和Cu.【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从题干叙述的内容抽取有用的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一】(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图a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交流讨论】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实验验证二】(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的操作是: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提供充足的氧气(答一条即可).【分析】【实验验证一】(1)根据检验水的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交流讨论】根据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进行解答;【实验验证】(1)根据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进行解答;(4)根据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进行解答;【拓展应用】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溶解度变小,析出了氢氧化钙;【交流讨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实验验证】(1)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拓展应用】为了充分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实验验证一】(1)烧杯内壁有水雾;(2)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炭黑;【实验验证二】(1)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4)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拓展应用】提供充足的氧气.【点评】本题考查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生成产物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四、解答题11.科学小组的同学对模拟湿法炼铜实验中得到的铁、铜固体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称取10克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①10克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4.4 g.②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分析】①根据图示数据可知最后加入硫酸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物质都是铜,再进行计算;②根据铁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硫酸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①根据图示数据可知最后加入硫酸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物质都是铜,10克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4.4g;②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加入49g稀硫酸时消耗铁的质量是10g﹣7.2g=2.8g,设49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Fe+H2SO4═FeSO4+H2↑56 982.8g=4.9g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答案:①4.4g;②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分析出加入硫酸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物质都是铜.12.(2016杭州三模)中国酿酒历史悠久.花雕酒属于黄酒,是汉民族的特产酒.据记载,花雕酒起于六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了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花雕酒是属于发酵酒中的黄酒,中国黄酒中的奇葩,选用上好糯米、优质麦曲,辅以江浙明净澄澈的湖水,用古法酿制,再贮以时日,产生出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据科学鉴定,花雕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称为“高级液体蛋糕”.根据贮存时间不同,花雕酒有三年陈、五年陈、十年陈等,以陈为贵.“假酒”一般是由工业酒精加水配制而成,它含有一定量的甲醇[CH3OH],而饮用甲醇会使人视力迅速下降、失明,甚至死亡.甲醇的工业制法为:+2H2═CH3OH,则的化学式为CO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在+2H2═CH3OH,的左边有1个分子和4个氢原子,右边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1个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的化学式表示为CO.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式的推断,题目较易.。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6年某某省某某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CO2验满 B.收集O2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3.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铁粉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电解一定质量的水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等浓度稀硫酸反应A.A B.B C.C D.D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瓶体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与NaCl反应B50℃时,将19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20℃时,KCl的溶解度为38g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D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4A.A B.B C.C D.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6分)5.实验室采用某某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发生、收集装置应选择图中______(填字母)装置,该实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______.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1)甲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2)乙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3)丙实验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的______(填物质化学式)质量总和.7.已知草酸加热时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检验草酸的分解产物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______.(2)装置C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4)如果观察到D中石灰水不变浑浊,______等现象时,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8.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小明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③将滤渣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④向滤液中加入一定10%的Na2CO3溶液,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1)在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a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______.(2)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______.(3)根据图象及相关的数据可求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4)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将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9.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1)金属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由此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2)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7.8g镁铝合金样品,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共收集得到氢气0.8g,则该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______,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平时看到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猜想:小江认为可能是MgO;小楠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龙认为可能是Mg(OH)2.小龙认为小江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MgO是白色固体,不是灰黑色.实验探究:小楠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受热的试管内产生了白色固体.实验分析:实验后,小楠认为小龙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和Mg2(OH)2CO3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你写出Mg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三、分析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10.鱼的生长与水中溶氧量密切相关,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3mg时,鱼就会死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将14.4g 的过氧化钙加和装有1000L水中的鱼缸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1L=1000ml=1000cm3)(1)计算生成氧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分别是多少?(2)通过计算判断:①生成的氧气完全溶于水时,鱼缸中的溶氧量是否达到最低要求?②已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7g,鱼缸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是否饱和?2016年某某省某某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CO2验满 B.收集O2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液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A错误;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不含有氧气,故B错误;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故C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D正确.答案:D.3.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铁粉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电解一定质量的水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等浓度稀硫酸反应A.A B.B C.C D.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酸碱溶液的稀释.【分析】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可以据此结合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B、酸稀释后不能变为碱,进行分析;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关系进行解答;D、过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锌与稀硫酸反应比铁剧烈;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可以据此分析.【解答】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该反应中铁和铜的质量关系为:Fe+CuSO4═Cu+FeO4 56 64所以可以判断加入的铁的质量比生成铜的质量要少,即固体的质量要减少,但是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固体,所以起始固体的质量为0.所以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故A错误;B、酸稀释后不能变为碱,故B错误;C、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而不是2:1,故C错误;D、图示相同反应时间内锌放出氢气质量大于铁,表明锌比铁活动性强;完全反应后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与反应事实相符;故D正确.故选D.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瓶体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与NaCl反应B50℃时,将19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20℃时,KCl的溶解度为38g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D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4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温度一定时,100g水中溶解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即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甲烷、氢气、酒精等物质燃烧都能够生成水.【解答】解: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瓶体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氯化钠反应,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使塑料瓶变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说明20℃时100g水中溶解的氯化钾质量小于38g,则KCl的溶解度小于38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该选项说法正确;D、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可能是甲烷,也可能是氢气或酒精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6分)5.实验室采用某某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发生、收集装置应选择图中CE (填字母)装置,该实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某某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某某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析】根据实验室采用某某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进行分析.【解答】解:实验室采用某某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装置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装置错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E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某某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某某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故答案为:CE;某某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某某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1)甲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2)乙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3)丙实验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的NaCl;H2O;CO2(填物质化学式)质量总和.【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实验的原理及注意的事项分析红磷过量原因.(2)根据反应的原理和实质来分析解答;(3)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可解此题.【解答】解:(1)该实验主要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然后根据进入水的体积,判断氧气的体积.只有加入过量的红磷,才能将将氧气完全消耗掉.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的结果是水倒流不足五分之一;故填: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2)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2Fe+3CO2;(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质量之和等于氯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答案:(1)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2)3CO+Fe2O32Fe+3CO2;(3)NaCl;H2O;CO2.7.已知草酸加热时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检验草酸的分解产物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2)装置C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4)如果观察到D中石灰水不变浑浊,E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现象时,证明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能和水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晶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高温条件下,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草酸分解生成了水,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故填:水和二氧化碳.(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防止对检验一氧化碳产生干扰.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4)如果草酸分解产生了一氧化碳,则E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红色的铜,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E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小明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③将滤渣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④向滤液中加入一定10%的Na2CO3溶液,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1)在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a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NaCl .(2)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3)根据图象及相关的数据可求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90.9%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前10g碳酸钠溶液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2)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3)根据从第10g开始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4)根据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会造成碳酸钙的质量减小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前10g碳酸钠溶液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a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NaCl;(2)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说明滤渣中没有碳酸钙,所以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故填: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3)根据图象可知:从第10g开始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的质量为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90.9%;得碳酸钙的质量分将偏小;故填:偏小;答案:(1)NaCl;(2)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3)90.9%;(4)偏小9.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1)金属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由此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7.8g镁铝合金样品,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共收集得到氢气0.8g,则该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4:9 ,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3)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平时看到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猜想:小江认为可能是MgO;小楠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龙认为可能是Mg(OH)2.小龙认为小江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MgO是白色固体,不是灰黑色.实验探究:小楠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受热的试管内产生了白色固体.实验分析:实验后,小楠认为小龙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氢氧化镁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和Mg2(OH)2CO3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你写出Mg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Mg2(OH)2CO32MgO+CO2↑+H2O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进行分析;(2)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依据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Mg2(OH)2CO3分解生成MgO、CO2、H2O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根据题意可知:设铝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镁的质量为7.8g﹣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n,Mg+H2SO4=MgSO4+H2↑,24 27.8g﹣x nn=2Al+3H2SO4=Al2(SO4)3+3H2↑54 6x yy=所以+所以镁和铝的质量比为2.4g:5.4g=4:9;(3)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氧化镁为白色固体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镁,而信息中为灰黑色物质;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样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氧化镁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则Mg2(OH)2CO3分解生成MgO、CO2、H2O,化学方程式为:Mg2(OH)2CO32MgO+CO2↑+H2O.故答案为:(1)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4:9;Mg+H2SO4=MgSO4+H2↑;(3)氢氧化镁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Mg2(OH)2CO32MgO+CO2↑+H2O.三、分析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10.鱼的生长与水中溶氧量密切相关,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3mg时,鱼就会死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将14.4g 的过氧化钙加和装有1000L水中的鱼缸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1L=1000ml=1000cm3)(1)计算生成氧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分别是多少?(2)通过计算判断:①生成的氧气完全溶于水时,鱼缸中的溶氧量是否达到最低要求?②已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7g,鱼缸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是否饱和?【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结合题中所给的数据进行解答;(2)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和鱼缸中水的质量进行解答;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消耗水的质量为z,2CaO2+2H2O=2Ca(OH)2+O2↑144 36 148 3214.4g z y x===所以生成氧气的是3.2克,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是14.8克;(2)①鱼缸中的溶氧量是:×1000=3.2g/L,所以符合要求;②设需要的氢氧化钙为m,=m=1700g所以鱼缸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不饱和.故答案为:(1)O2是3.2g,Ca(OH)2是14.8g;(2)①符合;②不饱和.。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卓越教育集团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卓越教育集团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卷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1.(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切割金属D.氢气用于填充氢气球2.(2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2分)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C.检查气密性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4.(2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C.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浇水灭火5.(2分)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①2Ca2+﹣﹣2个钙离子②O2﹣﹣2个氧原子③2H2O﹣﹣2个水分子④2H﹣﹣2个氢元素⑤﹣﹣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A.①④⑤B.②④C.①③⑤D.②③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B.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纯碱、烧碱都属于碱D.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7.(2分)如图是元素X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核内电子数为16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C.X 属于非金属元素D.X 与Na 生成化合物NaX8.(2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9.(2分)2014年全球十大化学研究成果之一是复旦大学的同鸣飞教授课题组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Riedel教授合作,成功制备出了四氧化铱正离子(IrO4+),在这种离子中,铱(Ir)元素的化合价为()A.+3B.+6C.+7D.+910.(2分)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分各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B.CO(NH2)2(尿素)、K2CO3、和Ca(H2PO4)2均可做氮肥C.在K2SO4中加入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D.KOH、KCl、KNO3都可以做钾肥11.(2分)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钛合金表链B.紫砂壶C.手机塑料外壳D.真丝围巾12.(2分)钛铁矿(钛Ti)的主要成分是FeT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TiO3中Fe、Ti、O 元素的质量比是56:48:16B.FeT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48+16C.FeTiO3中Fe、Ti、O 的原子个数比是1:1:1D.FeTiO3中Ti 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13.(2分)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A.铁和硫酸铜溶液B.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14.(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物均是氧化物B.反应物中有单质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是2:115.(2分)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16.(2分)盐酸溶液中含有H+,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在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下列物质,溶液仍为红色的是()A.CaO B.NaOH C.Na2CO3D.AgNO317.(2分)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人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丁产生气泡比丙的更快;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收集O2
C.测溶液pH
D.探究红磷燃烧条件
2.(3分)下列关于科学中“不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O与H2O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B.O﹣16与O﹣18中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C.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3.(3分)如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20304050
KCl34.0g37.0g40.0g42.6g
KNO331.6g45.8g63.9g85.5g
A.2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
C.在40℃时,10g水中加入5gKCl可得到33.3%的KCl溶液
D.在50℃时,10g KNO3中加入20克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4.(3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它们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电解水试验中,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少
C.鉴定NaOH溶液是否变质,可向5ml该样品中滴加2﹣3滴稀盐酸确定
D.Na2CO3固体俗名纯碱,若用干燥的石蕊试纸接触纯碱固体,石蕊试纸显蓝色5.(3分)向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取滤渣,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只凭借以上信息和下列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就能判断出金属活动性Zn>Fe的是()
A.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
B.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浅绿色溶液
D.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仍有部分固体不溶解
6.(3分)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
B.②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C.③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钙
D.④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B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
二、填空题(共34分)
7.(6分)地球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巨大损失.研究发现,地震孕育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物质中有CO2、H2等,并且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会发生如下的反应:CaCO3CaO+CO2↑;MgCO3MgO+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反应类型均为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生成物均是.(填物质类别),已知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上述两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否”).
(2)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一种灵敏元素.已知活泼金属铝除与强酸,还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将一个铝制易拉罐中充满CO2,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开始一段时间,发现罐内凹而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过一会儿,又有什么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该现象发生的原因.
8.(4分)某学生为了将氯化钠和氯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分离,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实验方法分离得到的NaCl固体会有杂质。
欲使最后所得NaCl固体不含杂质,步骤⑤之前应增加一步除去杂质的措施,该措施是。
(2)若要测定该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除称量B物质外,还需称量另一个物质的质量才能计算确定,这个物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50分)
9.(5分)小亮对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出现的红热球状物产生了兴趣,随后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问题1】铁燃烧后剩下来的球状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实验探究】将剩下来的球状物质碾碎,加入(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Fe3O4Fe2O3铁
分解温度/℃15381400﹣
熔点/℃﹣﹣1535
(3)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实验测定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之间。
【拓展延伸】(1)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发现并处理。
(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比课本实验,该实验的优点是。
10.(10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滴加CuSO4溶液的量实验现象
①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
蓝色溶液
②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
振荡后沉
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成黑色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铜在室温下温度,70℃~80℃时分解生成氧化铜。
Ⅱ.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假设】
Ⅰ.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Ⅱ.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理由是。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号试管,…
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得到亮
蓝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1号试管中现象为。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11.(9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作答:(1)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H2,甲同学按图(1)所示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硫酸,你认为他的操作是否正确?。
(若正确,请填“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的地方)
(2)按要求从以下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
乙同学要制取并收集H2应选择;丙同学要收集一瓶O2,应选择。
(3)小松同学探究B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Ⅱ)示。
检查图(Ⅱ)装置
气密性的方法是。
(4)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B装置相比较,图(Ⅲ)
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漏斗,其优点是;橡皮管的作用是。
四、简答题(共36分)
12.(6分)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
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每次实验均用1g大理
石,20mL盐酸)
实验序号温度(℃)大理石颗粒盐酸质量分数(%)实验目的120粗5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
与石灰石颗粒大小的关系220细5
(1)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一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2)实验中CO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二所示,请将实验2中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画在图二中。
(3)已知20℃该气压下CO2气体密度约1.98g/L,求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2.C;3.C;4.A;5.A;6.B;
二、填空题(共34分)
7.分解反应;氧化物(或化合物);否;2NaOH+CO2=Na2CO3+H2O;罐壁重新鼓起;2Al+2H2O+2NaOH=2NaAlO2+3H2↑;8.向滤液中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固体混合物;
三、实验探究题(共50分)
9.稀盐酸;1535﹣﹣1538;变红;环保;10.CuSO4+2NaOH=Na2SO4+Cu(OH)2↓;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蓝色固体不消失;氢氧化铜能溶解在高于20%的NaOH中形成亮蓝色溶液;蓝色沉淀逐渐变为黑色;11.不正确,量筒作用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配制溶液;BC或BE;C或D;关闭止水夹a,从长颈漏斗中倒入水至淹没下端管口,使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儿,水柱不下降证明气密性良好;②③;液体被压到有孔塑料板以下,压入长颈漏斗内;长颈;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维持装置内的气压平衡;
四、简答题(共36分)
12.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来判断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