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学分:4分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促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心理发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6学时)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第二节学习与脑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二、脑的结构与学习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第三节学习的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第四章学习理论及其流派(10学时)第一节学习的联结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第二节学习的认知理论一、格式塔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符号学习论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第三节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学科分支,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原理基础和理论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教育心理学》也指导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具备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兼修的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学》长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跨专业基础课,是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管理、电化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各级师资培训的必修科目,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理论,形成结构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知识模块;指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现象的理解、分析批判能力和对教育心理学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

因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必须注重理论原理探讨与实践活动探索的相互结合,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教学任务如下:1、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把握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维,使其具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计,熟练掌握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教育与教学技能。

二、选取教材的原则与依据本课程近几年主要采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莫雷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该教材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成果,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操作性。

由于本学科的研究发展迅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本课程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因此本课程的教材还采用了美国Anita Woolfolks主编的《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十版)及其中译本(何先友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该教材被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是一部经典、权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在同类教材中版次最高,堪称第一品牌。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讨论稿)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5.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6.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7*.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涵义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4.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6*.奥苏伯尔认知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学习动机的含义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3*.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4.动机期望理论5.成败归因理论6.自我实现理论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2.教学直观形式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4.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主要条件5.记忆的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6.影响信息编码和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7*.遗忘曲线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9.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1.元认知的涵义及其构成2*.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构成3.记忆(编码、保持、回忆)策略4.阅读策略5.解题策略6.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类型7.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8*.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性的含义2.创造的心理过程3*.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5*.创造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6.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第七章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2.道德发展阶段论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4*.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5*.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1.自我意识的含义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内容与观念三方面分析)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分化、矛盾、统一、稳定)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5*.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及其产生原因3.从众、模仿、感染及其影响因素4.集体舆论与集体规范5.集体凝聚力及其培养6.人际吸引的因素7.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8.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4.大学生环境适应教育5.大学生智力发展教育6.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教育7.大学生健康恋爱观教育8.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1.人格的含义2.能力与智力的含义3*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5.能力的个别差异6*.气质类型及其特征7.性格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8*.性格的特征分析注: 带*号者为必须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内容。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纲要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纲要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纲要一、《高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地位心修课程,闭卷考试必考科目。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基本构架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与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包括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看法,即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与意义,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即认知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章、第二章)2、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种种心理问题,具体包括学习心理的一般理论问题、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等问题。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3、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及特点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等问题。

(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4、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十二章)5、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之一。

高等学校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克服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个性特点的工作岗位并适应职业生活。

(第十三章)6、高等教育是高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活动,在了解了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也是高校教师必须了解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第十四章)7、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p1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与心理学.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7一、心理学与教育的早期结合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8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8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3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p17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p17心理发展的涵义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学生的发展课题p20第二节大学生的生理发展p21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发展p26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和稳定第四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p35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问题三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展开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四年级大学生面临择业和求职的矛盾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p38第一节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述学习的分类第二节学习理论概述p42第三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p43巴布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p43桑代克的联结学习p4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P47第四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1第五节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8第六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62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p66动机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p71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p76第三节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p85第一节迁移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作用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p88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迁移理论的新发展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96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定势的作用第四节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p99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p103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p103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的结构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p106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p114 自我教育的定义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p119 第一节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p119群体的概念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集体心理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第二节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p129什么是人际交往p129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p13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132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p135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p135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p139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的主观因素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p143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p14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p146第四节高校学校的心理咨询p148心理咨询的实质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p152第五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p15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的领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与指导第六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第九章高等学校中的教师p170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角色p170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第二节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p174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威信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p184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点第十章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p191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什么是知识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表征知识的作用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的概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及其能力的培养p205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理论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的培养第十一章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p223第一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概论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媒体第二节网络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依据计算机模拟与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正负效应网络团体心理网络人格网络情色网络拼凑抄袭网络成瘾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p248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什么是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第二节正确进行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p251效度信度难度第三节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其应用p256教学测验的类型学绩测验的编制测验的评分及结果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简)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简)

各章重点第一章重点:学的学科定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重点:教师角色的含义;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教师专业素质第四章重点:学习的含义;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第五章重点: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学习动机的特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六章重点: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促进第八章重点:问题和问题解决;创造和创造力;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第九章重点:品德的含义;品德的心理结构;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功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第十章重点:人际交往的含义;人际交往的阶段;人际交往的功能;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第十一章重点: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2、教师角色3、教学风格4、自我效能感5、教学效能感6、动机与学习动机7、学习迁移8、问题解决9、自我意识10、心理健康教育11、教师期望效应12、教学监控能力13、教师胜任力14、教学反思15、学习16、创造力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18、人际交往二、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简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3.简述学习的作用。

4.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5.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6.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7.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8.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9.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

10.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11.简述自我意识发展。

12.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1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

14.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5.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6、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17、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8、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 阶段: (一)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 一角色形成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 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二)认同阶段:角色认同是指教师亲身体验接 受高校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 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三)信念形成阶段:将高校教师角色中的社会 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需要。 • 要促进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首先要使从 事高校教师职业的人在正式成为高校教师 之前就对高校教师的角色有一个全面客观 的认识。树立榜样也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 职业角色。要促进教师角色形成,还需通 过教育实践。
综合应用: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p63-66)
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威信
• 领会:威信的心理分析——影响力(p67-69) 威信的实际是人的影响力。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 间相互影响。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影响和 改变其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叫做影响力。 (一)强制性影响力。又称为权力性影响力,简称权力。 它是“威”的实质。这种影响力的特点是,它以外 力推进的形式进行,具有不可抗拒性,被影响者不 得不接受影响。 (二)自然性的影响力。又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它是 “信”的实质。这种影响力的特点是,被影响者自 愿地接受影响,它是一种由于个人品质而产生的内 在吸引力。
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 识记: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p51-57) • 教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直接影响教 育教学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一般认为,教 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包括:(1)全面掌握和善 于运用教材的能力;(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的 能力;(4)敏锐、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5) 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的能力;(6)独立思考和 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7)因材施教 的能力;(8)教育机智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的性质《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必修理论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本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二)课程的目的1、帮助高校青年教师尽快了解、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促进他们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3、使他们全面认识和履行教师职责,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帮助他们积极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的内容、重(难)点及教学要求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特点和发展阶段;掌握和教师成长过程;理解教师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教师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及职业倦怠的预防。

教学的内容要点一、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特点(一)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与特点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

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是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需求的表现。

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是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师生间年龄差距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根据富勒的观点,将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1、生存关注阶段2、任务关注阶段3、发展关注阶段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一)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二)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能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3、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育科研能力;(三)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系统理论的学习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三、教师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高原现象及消除1、教师职业的“高原现象”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培养和激发人类创新能力,以 更高效的方式管理和配置人力 资源。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反思实践
通过情境的安排,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理解、 应用和解决能力。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强化学习和教学 环节中的合作、互动。
对教学、学习等实践体验进行定性、客观地梳 理评价与反思。
自我效能理论
2
境中得到开发和体现。
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感。
3
成就动机理论
人类在追求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中
心理资本理论
4
产生的动机。
个体积极品质、学习体验和社会人力 资本的聚集状态。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学应用
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师 生互动和学生学业成就。
职业指导
人力资源
重视个体职业成就和个人发展, 助力个体职业成长和生涯规划。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和学生心理特征、个体差异、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等,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个体发展水平。
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的作用
提供个体与社会互动、学习、 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有效指导 思路和手段。
心理学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大脑和行为的机制, 帮助人们实现个体和社会生活 的完美结合。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学科建设
以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为核 心,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体 系和学科建设计划。
前沿技术
把握新兴技术的机遇,发展 数字化教育、大数据和在线 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进入全 球高等教育系统,与国外高 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机构和专 家保持紧密联系。
总结与展望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前景。 通过深刻的理论探索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个体学习能力,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认识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特点、青少年儿童的个体社会化、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等基本知识,全面地认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一)使学生掌握从事普通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的心理观;(二)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

主要知识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培养;动机与学习;人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学视角,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进一步完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教育学。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莫雷、刘学兰等),现代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推荐参考书: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2007年11月第3次印刷。

2)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版。

3)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006年7月第6次印刷。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七、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的运用。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使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教师明确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学问题,如高等教育中的学习心理、大学生的认知发展,高校中的群体心理及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初步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在走上讲台时能够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高校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切实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高等教育心理学》新大纲。

一、教学原则、授课方法与考核方式(—)《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原则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认真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当代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热点问题。

2. 要充分考虑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心理发展等特点,从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实际工作出发,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3.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使高校青年教师了解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自觉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1、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远程授课、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为主,以自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专题研讨和论文习作等方法为辅。

分连续学习与分阶段学习两种。

2、考核方式是闭卷和开卷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与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 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述,使学员明确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以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脉络,进而把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原则;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性质;我国教育心理学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第一章解读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领会: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识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领会: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简单应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领会: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四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综合应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二章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第一节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领会:角色及其理论●领会与简单应用: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简单应用: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第二节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识记: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领会: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综合应用: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威信●领会:威信的心理分析——影响力●识记:教师威信的内涵●领会:教师威信的作用●领会:影响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领会:教师威信的变化●综合应用:如何维护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威信第四节高校教师的成长●领会:教师职业成长理论●简单应用: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新手—专家●识记:专家型教师的一般特征●综合应用: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第三章认知对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一节心理发展的模式和过程●识记:心理发展及其特点●领会:心理发展的模式第二节心理发展的理论●识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领会:埃里克森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领会:斯普兰格和彪勒的人格发生论、张增杰的大学生心理发展观第三节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识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领会:大学生的认知特征第四节大学生的情意特征●领会:大学生的需要特征●简单应用:大学生的动机特征●领会: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简单应用: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第五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识记:自我意识及其结构●领会:自我意识的发展●简单应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综合应用:培养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第四章指导学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识记:学习的概念●领会:学习的分类第二节学习过程●领会:学习过程与认知过程●简单应用: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第三节大学生学习的特点●识记、领会、简单运用: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第四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识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领会: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领会: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识记、简单运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第四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识记: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领会: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简单应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简单应用: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第六节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识记: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简单应用: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领会: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简单应用:认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五章传授知识:大学生的知识获得第一节知识概述●领会:知识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知识的表征●领会: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领会: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第三节知识的获得●简单应用: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简单应用:程序性知识的获得第四节知识的保持●识记:记忆及其分类●领会:多重记忆系统理论●识记:编码●简单应用:遗忘及其规律●简单应用: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第五节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识记、简单应用:知识的迁移●领会:知识的应用第六章激发创造: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培养第一节思维概述●识记:思维及其特征●领会:思维的分类●领会:思维过程第二节问题解决●领会: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领会: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简单应用:问题解决的策略●简单应用: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创造性的培养●识记:什么是创造性●领会:创造性的心理结构●简单应用:创造性的影响因素第七章学会育德:大学生品德的培养第一节品德概述●识记:品德和道德●领会:品德的心理结构第二节品德发展的理论●领会:中国古代的品德发展理论●领会: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领会: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简单应用:品德发展阶段论在教育上的应用第三节品德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领会:品德的形成过程●简单应用: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第四节大学生品德的培养●简单应用:道德认识的培养●简单应用:道德情感的培养●简单应用:道德意志的培养●综合应用:道德行为的培养与矫正第八章促进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识记、领会:心理健康的概念●领会:心理健康的标准●领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简单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识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领会: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简单应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第三节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识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综合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九章完善人格:大学身健全人格的培养第一节人格概述●识记:人格的概念和特征●领会:气质与性格第二节健全人格的特点及模式●识记:健全人格的特点●领会:健全人格的模式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自我调适●领会:人格障碍的特征●简单应用: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特征●简单应用:人格障碍的自我调适第四节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领会: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综合应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与措施第十章善于激励: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第一节激励概述●识记:激励的概念●领会:激励的作用第二节需要与动机●识记:激励的基础—人的需要●领会:激励机制—人的动机●领会:成就动机理论第三节激励理论●领会:内容型激励理论●领会:过程型激励理论●领会:状态型激励理论第四节激励大学生的途径和方法●简单应用:按需激励●简单应用:目标激励●简单应用:强化激励●简单应用:成功激励●简单应用:公平激励●简单应用:归因激励第十一章精于教学: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概述●识记:教学的概念●简单应用:教学过程●综合应用:教学的共同原理第二节教学理论●领会:学习时间理论●简单应用:掌握学习理论●领会:凯勒计划●领会:教学的发展模式●领会:能力倾向—教学处理交互作用理论●简单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领会:教学支架理论第三节高效的教学及其特征●领会:什么是有效的高校教学●简单应用:有效教学的特征第四节有效的高校教学模式●领会、简单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直接教学●领会、简单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教学●领会:其他的教学模式●简单应用:有效的学习环境第五节促进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途径●识记、简单应用:教学监控●识记、简单应用:教学反思●领会、简单应用:教学评价第十二章因材施教:大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一节差异心理概述●识记:个别差异的概念●领会:个别差异的理论●领会:学习和研究大学生差异心理的意义第二节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领会:智力及其理论●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第三节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第四节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领会:性别及其差异●综合应用: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第十三章凝练集体: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第一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识记:人际关系理论●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综合应用:如何发展与协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第二节大学生的群体心理●领会:群体的概念及分类●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综合应用:大学生的社团活及指导第三节大学生的班集体心理●领会:班集体概念和类型●简单应用:班集体心理●领会:大学生班集体的形成和特点●综合应用:如何建立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班集体第十四章指导人生:大学生就业心理及指导第一节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领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领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第二节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简单应用: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简单应用: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综合应用: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职业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偏差●识记:自我同一性问题●领会:目标定位偏差●领会:几种常见的求职择业心理偏差第四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领会:加强就业政策与就业观念的指导●综合应用: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简单应用:加强就业指导●简单应用:加强求职技能指导。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肖少北专题一:绪论一、心理学概论(一)心理系统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4、心理特征:人们在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心理与行为(三)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二、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一)对象观点之一: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观点之二: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体系认知学习绪论——学习心理——情感与行为规范学习外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三、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二)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专题二:学习心理一、学习概述(一)学习实质1、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引起心理和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现象)。

2、次广义:是指人类的学习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狭义:指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学习分类:p84—87二、学习理论(一)联结派1、桑代克的试误说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1、G estalt的完形说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基本观点;(2)教学论思想;(3)对我们的启示3、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说(1)基本观点;(2)对发现法的评价;(3)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4)有意义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三、学习动机(一)概述1、概念;2、分类;3、动机与学习效果(成绩)的关系(二)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6、自我价值理论;(三)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四、学习迁移(一)概述1、概念;2、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二)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元素说;3、概括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说(三)如何促迁移进1、科学精选教学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材呈现方式;4、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专题三:认知学习一、广义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知识(广义)智慧技能(狭义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二、陈述性知识学习(一)习得过程: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2、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013C1160学时:36 学分:2.0一、教学对象本教学大纲适应于五邑大学师范类本科生使用。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下学与教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方面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教育心理问题,提高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为从事教师职业奠定知识基础。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无特别要求。

学生在修读本课程前,如能通过自学形式学习完《普通心理学》,将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总学时数:36)教学基本要求分三级:A-掌握,B-理解,C-了解。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36学。

第1章绪论( 4学时)1 教育心理学概述(B)1.1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B)1.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特点(B)1.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B)2 教育心理学的方法2.1 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C)2.2 研究策略(B)3 具体研究方法(A)3.1观察法(A)3.2 教育经验总结法(A)3.3 自然实验法(A)3.4 实验室实验法(A)3..5 测量法(A)4 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和趋势(C)4.1 发展简史(C)4.2发展趋势(C)第2章学习理论(8学时)1 概述1.1 学习理论的哲学根源(C)1.2 学习的定义(B)1.3 学生学习的特点(C)2 国外的几种主要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A)2.2 学习的认知理论(A)2.3 社会学习理论(A)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A)3 学习的生理基础3.1 电生理基础(C)3.2 突触基础(C)3.3 生化基础(C)第3章知识的学习(4学时)1 概述1.1 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C)1.2 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C)2 知识的感知2.1 感知(C)C2.2 知识感知的基本规律(C)3 知识的理解3.1 理解的定义(C)3.2 理解的特点(B)3.3 如何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A)4 知识的记忆与保持4.1 记忆(C)4.2 如何提高知识记忆的效果(B)5 学习的迁移与知识的运用5.1 知识的迁移(C)5.2 迁移的理论(B)5.3 促进迁移的条件(B)5.4 知识的应用(A)第4章技能的形成(3学时)1 技能概述1.1 技能概念(C)C1.2 技能的种类(C)2 技能的形成过程2.1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及特点(C)2.2 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及特点(C)3 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3.1 练习及练习曲线(C)3.2 练习应注意的条件(C)第5章品德及其形成(4学时)1 品德概述1.1 道德与品德概念(C)1.2 道德与品德的区别与联系(C)2 品德的结构与形成过程2.1 品德的结构(B)2.2 品德形成过程分析(C)2.3 三种道德形成的理论(B)3 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3.1 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B)3.2 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B)3.3 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依据(C)第6章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3学时)1 认知发展与学习1.1 认知发展(B)1.2 认知发展与学习(B)2 智力与学习2.1 智力概念(C)2.2 智力的发展与变化(B)2.3 智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关系(B)第7章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人格因素(4学时)1 焦虑与学习1.1 焦虑定义(B)1.2 焦虑的产生(B)1.3 焦虑对学习的影哟(C)1.4 理论解释(A)2 态度与学习2.1 态度及特点(C)2.2 态度与学习的关系(B)2.3 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方法(A)3 控制点,自弃与学习3.1 控制点概念及测量(B)3.2 控制点与学习(C)3.3 控制点研究的教学意义(C)3.4 自弃及其理论(A)3.5 自弃与学习(B)第9章心理卫生(2学时)1 心理卫生及其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1.1 心理卫生及其特征(B)1.2 心理卫生在学习中的作用(C)1.3 适应不良及特征(A)1.4 适应不良的主要类型(B)1.5 适应不良对学习的主要影响(C)2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1 保持心理健康的一般方法(B)2.2 学校帮助适应不良学生的一般措施(A)第10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学时)1 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1.1 性格差异(C)1.2 兴趣、动机差异(C)1.3 能力、气质差异(C)2 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2.1 按年龄分班,辅以个别教学(B)2.2 按程度分班(B)第11章教师心理(2学时)1 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其作用1.1 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B)1.2 教师心理品质的作用(B)2 教师的期望与作用2.1 皮格马利翁效应(A)2.2 教师期望的传递途径(A)五、主要教材和参考书1、理论课教材陈琦.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2、主要参考文献[1] 藩菽.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六、考核方式本科师范生为考试课程,公共选修生为考查课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青年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高等教育和教学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以尽快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履行育人职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课程致力于:帮助高校教师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揭示大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学条件,并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课程内容:第一讲:导论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并知晓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及其发展历程,熟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并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人类心理现象(一)个体心理系统(二)个体心理与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知识点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使命(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使命教学重点: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二讲:大学生的认知和智力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了解认知和智力发展的特点,了解相关理论,促进大学生记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利用大学生记忆思维和智力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大学生记忆发展特点(一)记忆及其类型(二)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知识点二:大学生记忆的促进(一)大学生记忆的影响因素(二)大学生记忆的促进知识点三:大学生思维发展理论(一)思维含义(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三)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四阶段理论知识点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二)大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知识点五:大学生智力发展促进(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智力发展的差异(三)大学生智力发展与促进教学重点:大学生记忆发展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智力发展促进。

简约版: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简约版: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的特点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实验教育学在德国的代表人物是莫依曼(E.Meuman)和拉伊(y)的。

实验教育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比纳和西蒙(A.Binet &T.Simon)。

1905 年他们编制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年龄,以便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分别进行教育。

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

桑代克于1903 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1913 年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这三卷分别是:《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与从前教育心理学的显著不同是:①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与从前仅仅是普通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移植,特别是缺乏实验支持的教育心理学根本不同。

②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建构出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即三大组成部分,这是从前的教育心理学难以比拟的。

(2)科学教育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美国主要有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和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

近年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

联结派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指的都是某种情境(situation)仅能唤起某些反应(resnonse),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联结派教育心理学主张:①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与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的原则或公式;②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③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认知派是反对联结派,发源德国,前身是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学分:2总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学校教育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它的前导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为其学好学习心理学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四、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六、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德育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主要的德育心理理论,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等概念,形成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能力。

1、掌握外国主要德育心理的研究成果。

2、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的概念。

3、理解品德与品德态度之间的关系。

4、掌握学生过错行为的原因和纠正。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育心理概述一、国传统的德育心理思想二、国外德育心理研究三、国内的研究第二节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考核要求:1、德育心理概述1.1皮亚洲杰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识记)1.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识记)2、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1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识记)2.2品德与品德态度的关系(领会)2.3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领会)2.4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应用)第二章学习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学习思想,掌握学习动机、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的基本理论,形成运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河北省高等院校在职和拟聘教师岗前培训的基础课程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河北省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目的与目标
本教学大纲由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根据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下发的《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的总体评价目标制定,并力求促使河北省即将入职的高等学校教师通过课程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准确理解并掌握高等学校情境下的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的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解释、说明和辨析。

4.能够综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适宜对策。

三、教学原则
1.重视理论,夯实基础的原则。

本科阶段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必须主要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教育心理学在学习理论、学习规律、教学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为学员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2.课堂教学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员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化对知识结果的理解,养成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并注意指导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研,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能力的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
的应用学科,必须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原理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去分析现实的课堂教学,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包含12章的内容,总学时为120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章目讲授学时自学学时
1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 4
2 学习动机 2 8
3 学习心理 3 12
4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 8
5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 8
6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 4
7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2 8
8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2 8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8
10 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2 8
11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测评 3 12
12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2 8
合计24 96
五、课程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编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学目标】
1.掌握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p1 -4,明确心理的实质p5,并能够清楚地阐述脑、心理和客观现实的关系p5。

2. 明确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 区别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别,理解心理学对教学活动的影响p12-14 ,并能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阐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第二章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
1. 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p2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29。

2. 理解强化动机理论p30-32、成就动机理论p32-33、成败归因理论p33-35、自我实现理论p35-36、自我效能理论p36-37,⑤能够利用这些理论解释大学生的某些学习现象p41。

3. 掌握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中p37-45。

第三章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
1. 掌握大学生学习的特点p51。

2. 理解先行组织者p63、接受学习p49 、刺激泛化律和分化律、强化与正强化p58、惩罚p59等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p62-6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67-68,进行教学设计和分析教学现象。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陈述性知识69 、程序性知识69的概念,并能对比分析陈述性知识、程
序性知识的异同69。

2.明确感觉、知觉、思维、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变式等术语,掌握大学生观察72、记忆76、思维发展74的特点。

3.理解记忆、识记、保持、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75、过度学习97等术语,理解知识的组织的主要方式91、知识遗忘的进程及其特点90,掌握遗忘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92-95。

4. 能够运用记忆的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效果95-97。

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的概念99 -100。

2. 掌握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能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教学方法101-104。

3. 理解主要的认知策略,掌握认知策略教学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111-121。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教学目标】
1. 理解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泛化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等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129 -133,理解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33-136;掌握促进
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37-138。

第七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教学目标】
1. 掌握创造力的概念和创造力最主要的特征141-142。

2.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48-150及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50-152。

3.重点理解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掌握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155。

第八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教学目标】
1.理解品德及其实质157及其基本特征157 ,了解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2.能够运用价值观辨析理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166-169。

第九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一般概念,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188-189。

2.了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95,掌握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适应不良、学习问题、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择业与求职等问题的心理辅导方法198-203。

3.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204及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06,明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掌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辅导的方法209。

第十章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教学目标】
1. 理解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216-217及社会助长218、社会惰化218 、群体极化221、群体思维221 、冒险转移、从众219 、服从219-220 、模仿220 、感染220等概念。

2.掌握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226。

3.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30,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231,并能够指导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232。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测评
【教学目标】
1. 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基本程序,理解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240。

2.理解教学任务的分析247。

3.明确教学测量、教学评价、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了解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教学目标】
1. 明确成熟教师的特征和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266-268,教师对学生的影响268。

2.了解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容,理解教师职业能力的结构273-288,理解教学监控能力及其结构因素280-282,理解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与作用274-276,理解教育机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表现方式286-289,掌握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276-280。

3.掌握教师威信建立以维护的方法291。

4.理解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294、教学反思的概念297,⑩掌握教师成长的与发展的途径296-300、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