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选修课适应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先修课程:《环境监测》后续课程:《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总学时:64〔其中实践教学 10 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程依据环境科学的根本理论,通过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进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行为间的价值关系,对人类社会关系行为的推断,调整和选择供给科学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初步把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开展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打下根底。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环境概念;环境特征其次节环境影响及其评价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1、了解环境、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进展;3、把握环境系统的特点;4、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进展及其功能。

本章难点:1、区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概念;2、学习报告表中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书写方法;3、明确环境系统特点的辨证性;4、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及其制度的进展。

其次章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概念;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中国环境标准现状;环境保护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其次节环境目标环境目标;环境容量本章重点:1、理解环境标准概念及意义;2、了解我国环境标准的现状;3、把握环境目标、环境容量的概念;4、理解环境标准体系和标准的应用。

1、理解各项环境保护标准之间的联系与区分;2、环境标准的更和应用;3、理解环境容量大小的取决因素。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其次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治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分类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的监视治理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实定;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本章重点:1、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治理程序;2、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把握环境影响评价遵循的原则;4、把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的监视治理途径;5、生疏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包含的内容。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 纺织厂 家用电器厂 评价标准 (mg/l ) 污水量(万m 3/a)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环境影响评价章

环境影响评价章
第4页/共189页
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内容
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基本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准 备阶段、评价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写 阶段。(见图13.2-1)
第5页/共189页
第6页/共189页
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 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3) 环境问题的识别和筛选 (4) 区域环境影响分析 (5) 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
种群: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 的集合体。
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域中的
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组成
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 统(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 具有一定的 结构与功能的系统。
植物
生物 动物
微生物
光、温
水分
非生物 氧、CO2
土壤及营养物
第31页/共189页
生态系统
特点:
结构的整体性 系统的开放性 区域分异性 动态变化性
① 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功能 ②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③ 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④ 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⑤ 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要同步
协调
第27页/共189页
(2) 可达性分析的角度
① 从投资角度分析 ② 从提高管理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
的角度分析 ③ 从污染负荷削减可行性角度分析
第18页/共189页
5. 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
5.1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
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 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环境 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 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 物排放量。
第19页/共189页
5.2 总量控制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料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爱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爱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限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确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爱护的规范(2)环境爱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爱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爱护法令, 法规和条例(6)环境爱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爱护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打算阶段,主要工作为探讨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料和评价环境影响。

环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环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 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它专项规 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与所在区 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
2.7实施方案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 基本内容: 开发区规划简介; 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描述; 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评价范围确定和评价标准(指标)选择;
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2.1适用对象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保税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 旅游度假区 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
2.2评价重点
⑴识别区域开发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 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⑵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 量,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发 展规划为依据,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 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 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 决策依据的过程。
开发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
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 法规等有关资料
现场踏勘、 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2.3
开 发 区 区 域 环 评 工 作 程 序
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 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编制开发区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
规划方案分析
污染源分析
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3.1环境承载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 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对象: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环一、环境的概念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如高山、大海、江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如高山、大海、自然因素的总体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

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

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如住房、工厂、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如住房、工厂、桥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1. 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与(1)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 )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 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能的系统。

(2)环境的区域性) 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及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区域性还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的特性。

区域性还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

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和(1)环境的变动性) 是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是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断变化之中。

(2)环境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紧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预测和评价该地区建设项目或其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本文将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详细探讨。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因素。

首先,对于自然环境的评价,需要考虑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例如,如果有一个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那么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就必须进行评估。

同时,对于水体和土壤污染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需要考虑该建设项目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比如是否有破坏生态系统的可能。

人文环境也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该项目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一个建设项目改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破坏了他们的文化遗产,那么就必须对其进行评估,并考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也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建设项目往往会对当地经济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该项目对就业、税收收入和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评估该项目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评价这些影响,通常会进行社会影响评估和社会风险评估。

为了进行准确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采取科学、系统和综合的方法。

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资料,比如地理、气象、水文、土壤、生态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还需要考虑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其次,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影响的程度和方式。

最后,需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影响。

在中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工具。

政府部门和企业在进行重大建设项目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然而,由于评价的复杂性和主观性,以及相关管理和监督的不足,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环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38页)

环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38页)
3.1环境承载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 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对象: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域社会经济-区域 环境结构系统。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 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一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 规模。
对区域污染物 总量控制分析, 目前尚无统一 要求和方法, 一般可按图示 技术路线进行。
5.4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要点
(1) 选择合适的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选择:粉尘、烟尘和SO2;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选择:COD、NH3、TN、TP 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 (2) 确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3)确证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4) 确证是否符合指令性总量控制要求 (5) 贯彻“增产不增污,以新带老,集中治理”原则 (6)经济技术可行
评价专题设置。
2.8基本专题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公众参与; ■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②内容: ·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 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 · 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 · 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
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 措施。
(3)环境承载能力指标体系具 体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 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类,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 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
第三类,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的迁 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八章第二节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八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八章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

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回顾评价,即根据历史资料,了解一个地区过去的环境质量及其演变;第二类是现状评价,即根据监测、调查的材料,对环境质量的现状作出评价;第三类是预断评价,根据发展规划对未来环境状况作出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属于预断性的评价。

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传统的建设项目的决策,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速度。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使决策的研究不仅从项目的外部条件分析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还要考虑项目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反馈作用,并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这样就可以真正把各种建设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从实质上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也是认识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从而在符合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布局工农业生产、城市和人口结构。

这样就可以把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评价还可以预先知道项目的选址是否合适,对环境有无重大不利影响,以避免造成危害事实后而无法补救。

(三)从法理上说,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民事侵权法有一条原则:任何民事主体(包括法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有义务防止发生对他人的损害,作为受害者有权要求停止侵害、采取防范措施或赔偿损失。

第八章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



调查时间

沉积物调查时间可以与海洋水质和海洋生 态环境调查同步进行,一般进行一次现状 调查。
调查原则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应充分利用评价区域内或 邻近区域已有的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其调查监 测数据资料应是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具有海洋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所出具的十年内 的调查监测数据。
使用已有资料时须经过筛选,应按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中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和GB12763.7《海洋调查规范》中海洋调查资 料处理的方法和要求,处理后方可使用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
8.1 海洋沉积物概述
海洋沉积物是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海
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水中的大多数污染物质最终沉积在海洋沉 积物中。 海洋沉积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底栖生物 和海水水质。
全球沉积物采样点
From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United States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通则
评价等级 环境现状调查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沉积物环境质量影响预测
措施和建议
8.5 评价等级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 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划分为1 级、2级和3级。其分级原则和判据详见技术导则中 表格。


预测时段

一般建设项目,应对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 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影响进行预测。 海洋固体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应进 行施工阶段、生产阶段和废弃阶段的沉积 物环境质量影响预测
预测结果

1级和2级评价项目应给出预测因子的趋势 性分布描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3级 评价项目应定性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

第八章-环境评价

第八章-环境评价

一 环境评价的方法
2、指数评价法——最早使用的方法
(1)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 PC S
P为环境质量指数;C为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该污 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某一数值或标准。
如果环境中存在多种污染物且相互没有激励或抑制,则环 境质量指数可以各污染物质量指数的和来表示:
PC 1C2 Cn Ci
三 环境评价的分类
2 按评价参数分:
卫生学评价; 生态学评价; 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学污染物)评价; 物理学(声学、光学、电磁学、热力学等)评价; 地质学评价; 经济学评价; 美学评价等。
三 环境评价的分类
3 按评价区域分: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农村环境质量评价; 流域环境质量评价; 风景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工矿区环境质量; 交通环境质量评价
素等给予考虑和评估,有时在没有充分资料情况 下,作出定性和定量的估计。
3 专家评价法
(3)一般评价步骤
确定评价主题; 编制评价事件一览表; 选择专家(一般10~50人); 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专家匿名函询); 结果的处理与表达。
二 环境评价的程序
1、三个方面的工作: 环境调查、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 2、调查、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内容: 污染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效应; 3、总的评价程序: 调查——监测——评价——综合防治
Mi=Pi+ Ri+Bi+Wi Wi除以总产品数就得到单位产品的污染物量wi。
4、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2)排污系数法 排污系数法有三类:单位产品基、单位 产值基和单位原材料基
已知某行业某产品的产量、产值和原材 料消耗量,乘以相应的排污系数即为污 染物排放量。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影响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会判断)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的结果称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

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累计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3、我国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影响评价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活动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变化前的状态.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环评的程序1、三个评价等级各自的工作要求: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2019咨询-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精讲班-53、第八章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一)

2019咨询-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精讲班-53、第八章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一)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大纲要求】㈦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讲解】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尽管从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上,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不再作为项目核准或备案的前置条件,但咨询与决策人员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各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将其贯彻到项目前期咨询成果中,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落实项目前期咨询成果的环境可行性,避免环境评价与前期咨询成果的互相影响。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分类管理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版)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⑴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⑶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具体分类名录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例】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范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B.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C.可能造成较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D.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答案】B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及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般包括概述、总则、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附录附件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 本原则和目的 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掌握环境 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掌握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分 类及其控制分析 4.掌握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了解开发区 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5. 了解区域环境管理机构及指标的建立,区 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1.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测算 目前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有12项,它们是大 气污染3项,水污染物8项,工业固体飞舞1项,其中工 业粉尘和COD除外的其他7项污染物属于企业级控制的 污染物。 2.总量合理分配分析 为确定一个合理分担率,利用采用等比例分配方 法计算。公式如下 qij=Qj×tik/tk qij-第i区域第j类污染物应分配总量指标; Qj-地区第i类污染物总量指标; tik-第i区域第k类指标分量; tk-地区域第k类指标总量; k -可以表示为经济\资源\土地面积\人口数量或 综合平均指标
二、技术路线 区域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总 量控制,资源问题应作为分析研究的首要问题。 当总量控制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对总体规划的调 整来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从而达到从总体上 把握污染控制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并与 之相互协调的目的。分析的基本思路见图8-2:
三、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 在区域环境总量控制中,需要根据资源的开发利 用水平预测污染的排放量,因此首先要预测主要资源 的消耗量。 ⒈资源预测方法 常规的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有人均资源消费法、分 部门资源预测法、时间序列法、投入产出法和弹性系 数法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预测方法。这 里介绍常用的弹性系数法。所谓弹性系数可以看作是 经济指标增长率和资源指标增长率之比,计算公式为 QWi=Q0(1+K×Ni)t QWi-资源需求总量; K-经济增长速度; Ni-资源消耗弹性系数; t-规划年限
第四节
一、环境容量的概念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国外学者对环境容量概念的描述
国外有些学者认为,环境容量是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与环境 中污染物浓度的比值;有的则认为是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 同化能力,即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是污染物允许排放总 量与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速率的比值。日本学者矢野 雄幸则认为:环境容量是按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一定范围 的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负荷总量。
水流系统从资源开采到向受纳水体排污的全过程, 可以分为水资源开采、谁的使用、污水产生与排放、分 散处理或集中处理、向受纳水体排放与回用等阶段,如 图8-4所示。
四、区域发展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分析 如何分析各类污染物质排放总量能否满足 总量控制需求,如何确定出一个合理的总量分 担率,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一般 可采用如图8-5所示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与探 讨。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⒈目的 区域开发活动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计划地 进行的一系列开发建设活动。其目的是通过 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完善区 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 展。通常情况下,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发生在 区域开发规划纲要编制之后和区域开发规划 方案编制之前。(参见图8-1)。 ⒉意义 根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开发规划与区域 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开发活动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为:
⒉能流分析 在 区域生态系统中,能源指自然能和辅助能两 大部分。自然能主要指生物能、 太阳能、风能等可 再升资源,而更重要的是以矿物燃料为代表的辅助能。 按照 现状用能的实际情况,将最终用能按照部门划 分并采用网络图的方法加以概括 和抽象,形成如图 8-3所示的宏观能流平衡网络图。 在能流平衡网络中能流可以分为四个节段,即能 源的输入、能源的集中转换与加 工、能源的输送与 分配、能源的最终使用。 3.水流分析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是许多区域开发过程中 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活水 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各类污水排放对环境产 生的压力都将不断增加,而这些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反 过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又如,入口小的港湾,污染物排放量Q与海水中污染物浓 度p的关系是 Q=F · ρ 式中:F----是港湾与外海间海水交换量,所以环境容 量 就是F值。 污染物在环境单元中发生化学分解反应,其分解速度r 与排放量Q的关系是 Q= r·V 式中:V-环境单元的体积。 而污染物分解速度r往往与污染物的浓度ρ 成正比,即 r= Kr ·ρ 式中: Kr –反应速度常数。将该式代入上式则 Q= Kr ·ρ ·V 这样,环境容量E相当于Kr·V,从化学(生物化学) 角度看,环境容量应该是污染物净化能力(降解能力)的 度量。
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和要求,根据评 价的性质、行政区划、区域类型、环境要 素等,可以把区域环境影响划分成若干类 型,与开发建设项目紧密相连的主要有流 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旧 区改建等四种类型。
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区域环境规划的重要组 成部分,着重研究环境质量现状、确定区域环 境要素的容量以及预测开发活动的影响。因此, 它是一相科学性、综合性、预测性、规划性和 实用性很强的工作。 应遵循如下原则: ⒈同一性原则⒉整体性原则⒊综合性原则⒋实用 性原则⒌战略性原则⒍可持续性原则
第五节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和分类 ⒈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 所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环 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 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 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 域范围内各污染源语序的污染物排放量。 ⒉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 目前的总量控制分类方法总体上有两种形式: 一是指令约束下的总量控制,二是环境容量约 束下的总量控制。
第六节
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
一、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 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结构不发生 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化方向转变 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 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 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2.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 就是区域社会经济-区域环境结构系统。 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 二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 (2)研究的内容: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区域环 境承载力综合评估: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 保护规划的对策措施。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区域开发活动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内 有计划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开发活动。这些开发活动 区域一般称为开发区。具有以下特征: 占地面积大,一般占地面积均在1K㎡以上; 性质复杂,一般一个开发区涉及多种行业; 管理层次较多,除有专门的开发区管理机构 外,每个开发项目一般均有其独立的法人; 不确定因素多,许多开发区初期仅具有开发性 质,但具体的开发项目往往不确定; 环境影响范围大,程度深; 有条件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
第一节
区域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的概念和特点
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具有战略性,它 着眼于在一个区域内如何合理规划和建设,强调把 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评价的重点在于论 证区域内建设项目的布局、结构和时序,同时也根 据区域环境的特点,对区域的开发规划提出建议, 并为开展单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相对于建设项目影响评价而言,不仅 是评价范围和内容的扩展,而且包含了区域系统协 调发展的思想。它以区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国家 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已很多,它们规模大,效益显著, 在环境保护上也产生一系列特殊问题,客观上需要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在时间中不断 地发展和完善。
以开津经济开发区为例,各类指标下的等 比例分配见表8-1
3.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技术经济分析 总量控制目标和方案确定后,还需要进行技术经济 分析,并以判断其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技术经济 分析包括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等方面,主要看技术上 是否可行,贷款回收年限、财务内部收益率等是否可以 接受,环境效益是否显著等,并采用对比的方法确定最 优的方案。 4.预测总量的环境影响分析 在合理分担和技术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所确定的总 量还必须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 用建立总量与环境质量输入相应关系的方法,常用的是 模拟计算的方法。计算模拟的选择应与预测排放量的精 度相适应,并应最终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如不能满足 要求,可以通过强化污染物控制来减少排放量。当能满 足环境质量要求时,该排放量可作为区域的排放总量。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宏观角度对区域开发活动 的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因此, 可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区域自 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可为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入选项目的筛选 提供决策依据。 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来的环 境问题,从而有助于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 规划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促进区域真 正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作为单项入区项目的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单项 工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减少各单项工程环境影 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使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 价兼顾区域宏观特征,使其更具有科学性、指导 性,同时缩短其工作周期。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容量和区域环 境承载力等概念,在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本章教学目录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2.我国对于环境容量概念的解释

我国有些学者把环境容量定义为“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 素对污染物质的承受量和负荷量”,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基本环境容量(或称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 容量(或称同化容量)。前者可通过拟定的环境标准减去 环境本底值求得,后者是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