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观察期
流行性出血热
7~14天
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止
不检疫
钩端螺旋体病
1~30天
7~13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应注意尿的 不检疫 消毒处理,防止接触传播 皮肤炭疽隔离至创伤口痊愈、 医学观察8天,与患者 痂皮脱落为止,其他类型患者 和病者接触之物品应 在症状消失后细菌培养2次阴 进行消毒 性后取消隔离 患者须住院隔离 不检疫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3~42天 副伤寒2~15 天
12~14天
8~10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菌;病人 从大,小便排菌,相当一 体温正常15天可解除隔离, 部分病人在恢复期仍可继 可热退后5天和10天作2次大 续排菌2~3周,少数在1 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年以上,甚至终身 发病前10天至病后4周均 有传染性,少数可达4个 隔离期不少于病后40天 月
炭疽病
12小时~12 天
1~3天
狂犬病
12天Hale Waihona Puke 1年或 长至5年 4天~数月或 更长
30~60天
阿米巴痢疾
10~18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连续三 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 次检查滋养体及包囊阴性解除 进行包囊检查、阳性 隔离 者停止工作进行治疗 医学观察21天,副伤 寒为15天,饮食行业 人员观察期间应送大 便培养一次,阴性者 方可工作
7~10天
白喉
1~7天
2~4天
猩红热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间日疟 疟疾
1~12天 10~21天 8~30天 4~21天 10天~数月
2~5天 15天 14~21天 10~14天 14天
疟疾 三日疟 恶性疟 登革热 布鲁氏菌病 10~45天 5~12天 3~15天 3天~1年左 右 5~46天 30天 10天 5~7天 7~14天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空气、粪便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和管理办法各不相同。
下面将就常见的传染病进行详细介绍。
1.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4天,最长可达7天。
-传染期:从出现症状前1天就开始传染,症状出现后7-10天内最具传染性。
-隔离期:一般建议患者发病后至少隔离5天,或症状消失48小时(无热、无咳嗽)后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密切接触者如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管理办法:鼓励接种流感疫苗,及早发现患者并给予合适的治疗。
2.麻疹:-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
-传染期:自发病前4天至皮疹消退后的第4天,最具传染性是在出疹期前后3天。
-隔离期:麻疹病例应隔离至发热及出疹后的第4天,或解痉后3天。
-接触者观察:密切接触者如出现发热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管理办法:麻疹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此病的有效措施。
3.结核病:-潜伏期:一般为2-8周。
-传染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至少持续2周具有传染性。
-隔离期:治疗后痰菌阴转,连续三次痰菌阴转后可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劝告接触者就医,接受结核菌感染相关检查。
-管理办法:加强结核病的筛查和治疗,建立有效的隔离措施和感染控制措施。
4.感染性胃肠炎(如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
-传染期:自发病开始至症状消失后2-3天,病毒排出期可长达数周。
-隔离期:密切接触者需在患者病程结束后1周内暂时避免与他人接触。
-接触者观察:观察接触者是否出现相应症状。
-管理办法: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尽量避免食用可能污染的食物和不洁的水源。
以上仅是部分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和管理办法的介绍。
对于不同的传染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早期发现、隔离治疗、个人防护、做好环境消毒等,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传染病是指通过微生物、病原体或其他感染因素引起的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以及接触者的观察和管理办法对于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相关信息。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SARS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传染期通常持续8-10天,但也有可能延长至14天。
隔离期持续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以及呼吸道症状消失。
接触者观察期一般为患者发病后的10天内,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管理办法包括佩戴口罩、维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进行手卫生等。
3.麻疹: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8天,传染期从发疹前4天开始,到发疹后的4天结束。
隔离期持续至疹期结束。
接触者观察期一般为患者发病后的21天内,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管理办法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接种麻疹疫苗等。
4.登革热: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传染期从发病的第3天开始,持续至病情改善前的2-3天。
由于登革病毒可以通过蚊子传播,因此没有单独的隔离期。
接触者观察期一般为患者发病后的14天内,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管理办法包括个人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消除蚊虫繁殖源,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
在接触者管理方面,一般采取以下措施:1.密切接触者:对于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疾病症状。
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一般接触者:对于与患者有一定接触的人员,应进行普通观察,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3.接种疫苗:对于特定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接触者应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总结起来,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以及接触者的观察和管理办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人们应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维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佩戴口罩等。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百日咳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21天。
传染病学Hale Waihona Puke 第七版)阿米巴性痢疾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检未发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传染病学(第七版)
猩红热
1~2天
潜伏期末出现退热时止,传染期约1周
退热后2天
在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
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
10~11天
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
隔离至出疹后5天
医学观察21天,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
百日咳
2~21天
7~10天
潜伏期的最后1~2天至发病2~3周内传染性最大,一般在病后4周即无传染性
发病起40天或自痉咳后30天
医学观察21天
白喉
1~7天
2~4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部分患者在恢复期仍继续排菌
症状消失后鼻咽分泌物2次(间隔2天)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30天可解除隔离
医这观察7天
猩红热
1~12天
2~5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至皮肤脱屑阶段则无传染性
症状消失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12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白喉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伤寒
病临床症状消失后5天起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
最新传染病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39种
最新传染病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39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2种)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26种)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三)丙类传染病(11种)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国家卫生部已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参照乙类管理。
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一鼠疫:鼠疫(plague) 是由啮齿动物和蚤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其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常见的是最早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这就是腺鼠疫,其90%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少数发生在腋下或颈部,受害的淋巴结肿胀、红肿、变软、化脓,发热是最常见的。
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限
病名
典型临床症状
传染期
潜伏期(天)
患者隔离日期(返校条件)
接触者检疫日
常见
最短
最长
甲型肝炎
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等,
自潜伏期末至出现黄疸后2~3周或更长。
30
15
50
急性病人自发病起不少于30天,托幼机构要隔离40天。
疫源地处理后,对密切接触者观察40天。
细菌性痢疾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
从发病开始就有传染性,一般症状消失后1~2周内停止排菌,迁延性病人可长期排菌,并有传染性。
2~3
1
7
临床症状消失后,隔日连续2次粪便培养,结果阴性者即可解除隔离、或大便正常后一周解除隔离。
疫源地实行终末消毒后,观察7天。
水痘
发热1~2天出现红色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的呈“露珠”状疱疹,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易破、发痒
发病前1~2日至全部皮疹干枯结痂为止。
14~16
11
24
皮疹全部干燥结痂
21天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大(一侧或双侧),疼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
发病后只腮腺肿完全消失为止(10~14天)。
1~2
数小时
3
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不得少于7天)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从潜伏期末至退热时止均有传染性,能迅速侵犯易感人群。
1~2
数小时
4Hale Waihona Puke 退烧后24小时最后一个病人
发病后3天
麻疹
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
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及处理原则
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日。第一周为呼吸道及消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观察期可用活疫苗进行 化道隔离。第二周以后为消化道隔离。 快速免疫。 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 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 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有2例及以上死亡。 一个县发现2例以上白喉病例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次鼻咽分泌物培养阴性。 痉咳发生后30日或发病后40日解除隔 1周内,同一乡镇、街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 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隔离至体温正常。 病程中隔离治疗。 不隔离。 医学观察7日。密切接触的儿童可服磺胺或利福平预 防。 医学观察7日。 医学观察20日,观察期间幼儿可用红霉素等预防。 接触者不检疫。 被狂犬或狼咬伤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应注 射狂犬疫苗。 不检疫。
流行性腮 8~30日 腺炎 流行性感 数小时~4日 冒 猩红热 风 疹 2~12日 14~21日
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 医学观察3周。 病后14日。 成人一般不检疫,但幼儿园、托儿所及部队密切接 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 触者应检疫3周。 热退后2日接触隔离。 发病后6日。 出疹后5日解除隔离 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 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时 应早期隔离。 接触儿童作咽拭培养,可疑者隔离治疗。医学观察7 日。 不检疫。 不检疫。 密切接触者检疫45日,每周检查ALT一次,以便早期 发现。
流行性出 4~46日 血热
46日内出现5例病例
备注:1、暴发疫情报告标准:按照2003年《辽宁省重大传染病及原因不明疾病暴发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系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肝炎、霍乱除外),在一个村、居民委员会或集体单位(1000人左右)发 生的最低病例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标准:按照2005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执行。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观察期等.
病名病原体潜伏期传播途径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期
消毒方式最短~最长常见
鼠疫(甲腺鼠疫肺鼠疫
2~8天3~6天鼠→蚤→人接
自发病起直至
腺鼠疫隔离至
留验9天同时对光、热、干数小时~3天1~3天
霍乱(甲霍乱弧菌数小时~6天1~3天消化道潜伏期末即可
临床症状消失
伤寒和副伤寒(乙伤寒3~42天12~14天消化道潜伏期末即可
体温正常15天
医学观察21天,副伤寒急性出血性结
肠道病毒(E数小时~5天1~2天直接与间接接触传播至少7~10天2天75%酒精、84脊髓灰质炎(乙3~35天7~14天消化道发病前10天至
隔离期不少于
医学观察20天,对5岁以艾滋病(乙6个月~10年9~10年体液血中检出HIV应立即采取隔
7~14天发病后第2周临床症状消失
不检疫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5~46天7~14天动物源性多途
急性期血液、
隔离至急性症
不检疫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1~30天7~13天发病后第2周隔离至症时~12天
1~3天人畜共患主要为动物病
皮肤炭疽隔离
医学观察8天,与患者和狂犬病(乙
隔离至出疹后
医学观察21天
对紫外线、乙百日咳(乙
百日咳杆菌2~21天7~10天呼吸道潜伏期的最后
发病起40天或
医学观察21天
对紫外线抵抗白喉(乙白喉杆菌1~7天2~4天呼吸道潜伏期末至整
症状消失后鼻
医学观察7天对热及化学消猩红热(乙
A群溶血性链1~12天2~5天呼吸道潜伏期末至整
症状消失后咽
医学观察7~暴晒30分以上水痘(水痘带状疱疹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和隔离期
传染病类型
传染病名
潜伏期
1、流感(不是感 冒)
1-3日,最短可数小时
麻疹
8-12天
2、风疹
14-21天
隔离期(传染5天
3、流行性腮腺炎 呼吸道传染病
4、水痘(斑疹、丘 疹、疱疹)
5、肺结核
14-21天 10-24天 因人而异
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约3周
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不少于发病后14天
痰培养阳性具有传染性,抗痨治疗至少半年,休学 至少4个月
6、流脑
1-7日
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发病后于7天
肠道传染病(4食 物中毒5肠出血6 脊髓灰质炎7肝炎 8细菌性痢疾9伤 寒10霍乱11诺如 病毒即病毒性肠
胃炎等)
1、手足口病
2、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红眼病)
3、甲肝(黄疸肝 炎)
2-7天 1-3天 15-45天
痊愈后7天,不少于发病后10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 自发病之日起3周
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及隔离期
乙脑
1周内
同一乡镇、街道
发病5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流感
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
发病30例及以上,或5例及以上住院,或1例及以上死亡。
腮腺炎
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
发病10例及以上
感染性腹泻
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2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标准
疾病
时间
范围
病例数
霍乱
发病1例及以上
甲肝
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5例及以上
麻疹
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10例及以上
风疹
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10例及以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脑
3天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医学观察40天
麻疹
6天
21天
10天
疹前四天、疹后五天
退疹或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医学观察21天
风疹
14天
21天
16~18天
疹前五天、疹后五天
出疹后1周
医学观察21天
流脑
数小时
10天
3~4天
发病开始至二周
发病日起10天
医学观察10天
乙脑
4天
21天
10~14天
病毒血症时间短,一般在发病后5天内
数小时
7天
1~3天
症状期
症状消失后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
天成熟配子体时就
有传染性
恶性疟 5~12天 10天
登革热3~15天
5~7
天潜伏期末至病后3
天,少数至病后6
天
起病后7天不检疫
布鲁氏菌病
3天~1
年左右7~14
天
发病后第2周可
在尿中发现病原
体,可保持2~3
个月
临床症状消失后解除
隔离
不检疫
流行性出血
热5~46天
7~14
天
急性期血液、尿液
中有病原体具有
传染性,可经破损
皮肤感染
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
止
不检疫
钩端螺旋体
病1~30天
7~13
天
发病后第2周可
在尿中发现病原
体,可保持2~4
个月,个别1年以
上,但作为传染源
意义不大
隔离至症状消失,应
注意尿的消毒处理,
防止接触传播
不检疫
炭疽病
12小
时~121~3
天
主要为动物病,人
经动物感染,人与
皮肤炭疽隔离至创伤
口痊愈、痂皮脱落为
医学观察8天,与
患者和病者接触。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
各种传染病的暗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不雅察其及办理方法病名暗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不雅察期及办理方法最短~最长常见鼠疫腺鼠疫肺鼠疫2~8天数小时~3天3~6天1~3天自发病起直至痊愈为止的整个病程腺鼠疫隔离至淋巴腺完全痊愈,肺鼠疫应在临床病症消掉后,痰持续培养6次阴性方能出院。
留验9天同时接种鼠疫菌苗霍乱数小时~6天1~3天暗藏期末即可排菌,临床病症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自数天至4周不等,少数可数月至1年以上临床病症消掉后,隔日大便培养,持续2次阴性或病症消掉后14天解除隔离留验5天,并持续作粪便培养2次,阴性者解除隔离病毒性肝炎甲型15~50天3~4周暗藏期末至发病2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在病后某段时期仍可排病毒临床病症消掉,肝功能恢复正常,但不少于病后30天,幼托机构要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医学不雅察45天,接触后2周内打针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症乙型50~180天100天摆布暗藏期末即有传染性,长者可达1年以上急性期应隔离到HbsAg阴转,恢复期仍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者处置作HbsAg,抗HBc,抗HBs,HbeAg, 抗Hbe检测,均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丙型2~26周暗藏期末即有传染性,临床病症期传染最大,慢性病人亦有传染性,最长达6年急性期隔离至病情不变,慢性病例按病原携带者处置目前无法定办法丁型2周~6个月急性传染后HDAg血症可持续25天,慢性传染者在HDAg与抗-HD肖掉前均有传染性同乙型肝炎目前无法定办法戊型2~9周6周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周从粪便中排出自发病起隔离3周医学不雅察45天细菌性痢疾数小1~3暗藏期末即可排临床病症消掉后,持医学不雅察7天,时~7天天出病原体,临床病症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常见,多为间歇排菌,绝大局部在病后1~2周遏制,少数可长达数年续2年至3次粪检阴性或大使正常后1周可解除隔离饮食行业人员不雅察期间应送粪便培养1次,阴性者方可复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10天3~4天暗藏期末即有传染性,普通型患者之传染性可持续6~7周临床症消掉后3天,但不少于病后7天医学不雅察7天,可服利福平预防发病流行性感冒数小时~3天1~2天暗藏期末呈现退热时止,传染期约1周退热后2天在大流行时,集体单元应进行检疫,呈现发烧等病症者,应早期隔离麻疹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10~11天暗藏期末至出疹后5天隔离至出疹后5天医学不雅察21天,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百日咳2~21天7~10天暗藏期的最后1~2天至发病2~3周内传染性最大,一般在病后4周即无传染性发病起40天或自痉咳后30天医学不雅察21天白喉1~7天2~4天暗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局部患者在恢复期仍继续排菌病症消掉后鼻咽分泌物2次〔间隔2天〕培养阴性或病症消掉后30天可解除隔离医这不雅察7天猩红热1~12天2~5天暗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至皮肤脱屑阶段那么无传染性病症消掉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医学不雅察7~12天水痘10~21天15天暗藏期末至皮肤发疹和水泡时传染性最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医学不雅察21天流行性腮腺炎8~30天14~21天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从发病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成人一般不检疫,托幼机构儿童医学不雅察21天流行性乙型脑炎4~21天10~14天病毒血症时间短,一般在发病后5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室内做好防蚊、不检疫天内灭蚊疟疾间日疟10天~数月14天疟疾现症病人和无病症带虫者,当其周围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时就有传染性不需隔离,但患者应给以系统治疗,居室内应做好防蚊、灭蚊不检疫三日疟10~45天30天恶性疟 5~12天 10天登革热3~15天5~7天暗藏期末至病后3天,少数至病后6天起病后7天不检疫布鲁氏菌病3天~1年摆布7~14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3个月临床病症消掉后解除隔离不检疫流行性出血热5~46天7~14天急性期血液、尿液中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可经破损皮肤传染隔离至急性病症消掉止不检疫钩端螺旋体病1~30天7~13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4个月,个别1年以上,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隔离至病症消掉,应注意尿的消毒处置,防止接触传布不检疫炭疽病12小时~12天1~3天主要为动物病,人经动物传染,人与人之间亦可经分泌物而受传染,但较少见,肺炭疽可经呼吸道传染皮肤炭疽隔离至创伤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他类型患者在病症消掉后细菌培养2次阴性后打消隔离医学不雅察8天,与患者和病者接触之物品应进行消毒狂犬病12天~1年或长至5年30~60天个别情况下,可从唾液中别离到病毒,但未见人传人之事例患者须住院隔离不检疫阿米巴痢疾4天~数月或更长10~18天从发病早期排出滋养体到晚期粪便中含有大量包囊都有传染性隔离至病症消掉,大便持续三次查抄滋养体及包囊阴性解除隔离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包囊查抄、阳性者遏制工作进行治疗伤寒和副伤寒伤寒3~42天副伤寒2~15天12~14天8~10暗藏期末即可排菌;病人从大,小便排菌,相当一局部病人在恢复期体温正常15天可解除隔离,可热退后5天和10天作2次大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医学不雅察21天,副伤寒为15天,饮食行业人员不雅察期间应送天仍可继续排菌2~3周,少数在1年以上,甚至终身隔离大便培养一次,阴性者方可工作脊髓灰质炎 3~35天7~14天发病前10天至病后4周均有传染性,少数可达4个月隔离期不少于病后40天医学不雅察20天,对5岁以下儿童打针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症艾滋病6个月~10年以上9~10年血中检出HIV抗体起即有传染性应当即采纳隔离办法,并送卫生行政部分指定单元治疗严密不雅察,持久追踪,在不雅察的6个月及1年时采血检测。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观察期等
胺均可将
病菌杀死
。
消化道
潜伏期末
即可排 菌,临床 症状期传 染性最 大,病后 带菌自数 天至4周 不等,少 数可数月 至1年以
临床症状 消失后, 隔日大便 培养,连 续2次阴 性或症状 消失后6 天解除隔 离
留验5 天,并连 续作粪便 培养2 次,阴性 者解除隔 离
用加倍量 的20%漂 白粉乳剂 或2~3% 来苏儿, 0.5%氯 胺,还可 用新药“ 84”消毒 液消毒
至少7~10 天
2天
75%酒精 、84消毒 或煮沸
(丙) (CA24)
医学观察
20天,对
发病前10
5岁以下
脊髓灰质 炎(乙)
3~35天 7~14天 消化道
天至病后 4周均有 传染性, 少数可达
隔离期不 少于病后 40天
儿童注射 胎盘球蛋 白或丙种 球蛋白,
4个月
可防止发
病或减轻
症状
艾滋病 (乙)
6个月~ 10年以上
带者处理 种乙肝疫
苗
潜伏期末
即有传染 性,临床 症状期传 染最大, 慢性病人 亦有传染 性,最长
急性期隔 离至病情 稳定,慢 性病例按 病原携带 者处理
目前无法 定措施
达6年
急性感染
后HDAg血
症可持续
25天,慢 性感染者 在HDAg与
同乙型肝 炎
目前无法 定措施
抗-HD肖
失前均有
传染性
发病前2
周至发病 后2周从 粪便中排
数年
传播途径 传染期
隔离期
接触者观 察期及管 消毒方式 理办法
呼吸道 呼吸道
对寒冷、
潜伏期末 即有传染 性,普通 型患者之 传染性可 持续6~7 周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患者隔离治疗期与及接触者观察处理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患者隔离治疗期及接触者观察处理期一览表--------------------------风疹 18 1421出疹后5日解除隔离。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8~48H隔离至症状消失。
接触者不检疫。
人-猪链球菌感染1 1小时 2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天。
水痘 14~16 1024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手足口病3~6隔离至热度、红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但不少于发病后10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周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病名潜伏期 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期及管理办法最短~最长 常见 鼠疫 腺鼠疫肺鼠疫2~8天 数小时~3天3~6天 1~3天自发病起直至痊愈为止的整个病程腺鼠疫隔离至淋巴腺完全痊愈,肺鼠疫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痰连续培养6次阴性方能出院。
留验9天同时接种鼠疫菌苗霍 乱数小时~6天1~3天潜伏期末即可排菌,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自数天至4周不等,少数可数月至1年以上临床症状消失后,隔日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解除隔离留验5天,并连续作粪便培养2次,阴性者解除隔离甲型 15~50天3~4周潜伏期末至发病2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在病后某段时期仍可排病毒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但不少于病后30天,幼托机构要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45天,接触后2周内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发---------------------------------------各类传染病隔离期-------------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潜伏期、隔离期和接触者观察期---------------------------------------------------- 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来源: 作者:管理员录入: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10-4 14:21:28---------------------------------------。
隔离医学观察要求措施和规章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依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一〕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管理措施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隔离期根据医学检定结果确定。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对"传染病病人〞和 "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场所发展医学观察或者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密切接触者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登记并发展医学观察7 天,每日测量体温和安康问询,做好登记。
可居家医学观察,也可以集中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开场前,专业人员应口头或者书面告知被观察对象相关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负责医学观察的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3、对医学观察期间浮现发热或者呼吸道病症者,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护条件下,应即将送定点医疗机构发展医学隔离治疗。
对疑似或者确诊病例采取限制手段,是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在中国境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承受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有关传染病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
其中,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或者根据传染病的潜伏期将其留验。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 对医疗机构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发展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法律特殊规定,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尚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有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4、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感染病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
在传染病的防治中,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
感冒在潜伏期方面较为短暂,通常为1-3天。
在这之后,感冒症状开始显现,包括喉咙痛、流鼻涕、咳嗽等。
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以及直接接触传播。
因此,在感冒的潜伏期和隔离期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用纸巾掩嘴等,以减少传播机会。
二、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性强。
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通常为2天。
在这期间,人体对病毒逐渐产生免疫应答。
在感染后的隔离期,流感病毒可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一段时间,通常为7-10天。
因此,流感病人应尽可能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并采取措施遮掩口鼻以减少病毒扩散。
流感观察期一般为14天,这段时间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三、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通常为14天。
在这期间,患者可能没有症状,但已携带病毒并具有传染性。
隔离期一般从发疹子开始,直到疱疹结痂期结束,通常为5-7天。
由于水痘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对于未感染的人来说,接触病毒后将出现水痘病症状,而对于已感染的人来说,病毒将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引发带状疱疹。
因此,水痘的隔离期和观察期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四、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肺部。
结核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通常为2-10周。
在这期间,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但可能已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具有潜伏传染性。
隔离期主要是指患者在发病前及接受治疗期间,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给他人。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工作计划怎么写一、工作计划的概念工作计划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所使用的文种。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
二、工作计划的特点(一)严肃性。
工作计划作为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工作的规划安排,往往会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工作计划的严肃性不可或缺。
(二)方向性、指导性。
工作计划往往是对本机关、本单位的发展或者工作的要点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三)战略性。
工作计划往往是机关单位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
(四)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关机关单位在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往往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讨论,这就决定了工作计划先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特点。
三、工作计划的分类工作计划的分类多种多样,大致可以按照紧急程度、时间、制订计划的主体和任务的类型四个方面来分。
(一)工作计划按紧急程度可分为正常的、紧急的、非常紧急的工作计划。
(二)工作计划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工作计划、中期工作计划和短期工作计划,或者是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
(三)工作计划按制订计划的主体可以分为自己制订的工作计划、上司下达的工作计划或者是同等职位请求协助完成的工作计划。
(四)工作计划按任务的类型可分为日常的、计划的和临时的工作计划。
四、工作计划的写作格式工作计划的写作格式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一)开头。
工作计划的开头一般都是阐述依据、概述情况或者是直述目的,要求简明扼要。
(二)主体。
主体是计划的核心内容,一般都采用“并列式结构”的写法,主要是阐述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办法等内容,要求既统筹全面,又突出重点、清楚明了。
(三)结尾。
工作计划的结尾可要可不要,如果写了就要突出重点、强调有关事项或者是提出简短号召。
五、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工作计划的写作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切实可行的原则。
工作计划的目标、任务、标准等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既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盲目冒进。
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制度
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传染病也逐渐成为了威胁我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古代,人们对于传染病的认识还很有限,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防控措施,传染病肆虐时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直到现代,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才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以有效地保障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
一、传染病的概念和危害传染病是指由感染源通过不同的传染途径传播到人体,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导致疾病的一种疾病类型。
传染病的危害在于其具备很强的传播性和攻击性,能迅速蔓延并引起大规模感染。
传染病除了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的痛苦和心理的负担外,还可能导致感染源的家庭成员、同事、朋友等亲密接触者感染,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
二、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的目的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和消除传染源的传播,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和大规模感染。
其次,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还可以保护患者的人权,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歧视和伤害。
此外,它还有利于监测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发展,为科学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预防隔离制度的基本内容预防隔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对于任何一种传染病的病例,医疗机构必须及时向相应的卫生部门进行报告,并配合进行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测,以确诊病例和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
2. 传染病的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传染性和危害性的不同,将传染病分为不同的级别,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和管理标准,以达到对不同传染病的针对性控制和治疗。
3. 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针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将其隔离开来进行相应的治疗,防止其与他人接触和传播疾病。
4. 接触者的跟踪追踪和观察:对于已知感染源的亲密接触者,卫生部门需要进行跟踪追踪和观察,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病例并进行相应处理。
5. 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控措施:对于感染源可能存在的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传染源扩散和传播。
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置
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置背景全球范围内不时爆发各种传染病的疫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进行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置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传染病是指由生物体(包括病原体和媒介)引起、通过不同途径传播进入人体并在其中生长、繁殖而引起感染等疾病。
传染病具有以下特点:1.易传播:传染病通过人对人、动物对人、物品或食物等途径传播。
2.疫情性:传染病一旦在某个区域发生,会迅速扩散并形成疫情。
3.潜伏期:传染病具有潜伏期,即人感染了病原体,但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时间段。
4.高发性:传染病多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缺陷有关,如年龄、健康状况、食品卫生等。
疫情调查的流程前期准备1.组织调查人员:疫情调查需要一支严谨的团队,调查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2.制定调查计划:根据疫情的性质和特点,制定调查计划和采样方案。
3.采购工具与物质:如采样盒、采样棒、消毒剂和保鲜剂等。
数据采集1.病人问诊和体检:对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进行问诊和体检,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
2.根据病例追踪:根据已知病例,利用史料、调查等手段寻找病原体传播的途径和范围。
3.采集样本:针对可疑病人、疑似患者和已经确诊的病人采集样本,如咽拭子、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实验检测和分析1.样本处理:样本去除污染物和其他杂质,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2.实验检测:采用检测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如核酸检测、荧光抗体法、细菌培养法等。
3.数据分析:分析检测数据,判断样本是否为阳性,或者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病原体。
结果报告和处置1.结果报告:将检测结果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
2.对病人进行隔离和治疗:针对已经确诊或者疑似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对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登记、隔离和观察等措施。
疫情处置的策略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和技能。
2.改善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消除污染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名潜伏期
传染期隔离期
接触者观察期
及管理办法最短~最
长
常见
鼠疫腺鼠
疫
2~8天3~6天自发病起直至痊
愈为止的整个病
程
腺鼠疫隔离至淋巴
腺完全痊愈,肺鼠疫
应在临床症状消失
后,痰连续培养6次
阴性方能出院。
留验9天同时
接种鼠疫菌苗肺鼠
疫
数小时~
3天
1~3天
霍乱数小时~
6天
1~3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
菌,临床症状期
传染性最大,病
后带菌自数天至
4周不等,少数可
数月至1年以上
临床症状消失后,隔
日大便培养,连续2
次阴性或症状消失
后14天解除隔离
留验5天,并连
续作粪便培养
2次,阴性者解
除隔离
病毒性肝炎甲型15~50天3~4周
潜伏期末至发病
2周内传染性最
大,少数在病后
某段时期仍可排
病毒
临床症状消失,肝功
能恢复正常,但不少
于病后30天,幼托
机构要隔离40天
密切接触者医
学观察45天,
接触后2周内
注射正常人免
疫球蛋白可防
止发病或减轻
症状
乙型
50~180
天
100天
左右
潜伏期末即有传
染性,长者可达1
年以上
急性期应隔离到
HbsAg阴转,恢复期
仍不阴转者按HbsAg
携带者处理
作HbsAg,抗
HBc,抗
HBs,HbeAg, 抗
Hbe检测,均阴
性者接种乙肝
疫苗
丙型2~26周7.4周
潜伏期末即有传
染性,临床症状
期传染最大,慢
性病人亦有传染
性,最长达6年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
稳定,慢性病例按病
原携带者处理
目前无法定措
施
丁型
2周~6个
月
急性感染后HDAg
血症可持续25
天,慢性感染者
在HDAg与抗-HD
肖失前均有传染
性
同乙型肝炎
目前无法定措
施
戊型2~9周6周
发病前2周至发
病后2周从粪便
中排出
自发病起隔离3周医学观察45天
细菌性痢疾数小时~
7天
1~3天
出病原体,临床
症状期传染性最
大,病后带菌常
见,多为间歇排
菌,绝大部分在
病后1~2周停
止,少数可长达
数年
临床症状消失后,连
续2年至3次粪检阴
性或大使正常后1周
可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7天,
饮食行业人员
观察期间应送
粪便培养1次,
阴性者方可复
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10天3~4天
潜伏期末即有传
染性,普通型患
者之传染性可持
续6~7周
临床症消失后3天,
但不少于病后7天
医学观察7天,
可服利福平预
防发病
流行性感冒数小时~
3天
1~2天
潜伏期末出现退
热时止,传染期
约1周
退热后2天
在大流行时,集
体单位应进行
检疫,出现发热
等症状者,应早
期隔离
麻疹6~21天,
被动免疫
后可延至
28天
10~11
天
潜伏期末至出疹
后5天
隔离至出疹后5天
医学观察21
天,如接受过被
动免疫者应延
至28天
百日咳2~21天7~10
天
潜伏期的最后
1~2天至发病
2~3周内传染性
最大,一般在病
后4周即无传染
性
发病起40天或自痉
咳后30天
医学观察21天
白喉1~7天2~4天潜伏期末至整个
病程均有传染
性,部分患者在
恢复期仍继续排
菌
症状消失后鼻咽分
泌物2次(间隔2天)
培养阴性或症状消
失后30天可解除隔
离
医这观察7天
猩红热1~12天2~5天潜伏期末至整个
病程均有传染
性,至皮肤脱屑
阶段则无传染性
症状消失后咽拭培
养3次阴性,可解除
隔离,一般不少于病
后1周
医学观察7~
12天
水痘10~21天15天发疹和水泡时传
染性最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
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医学观察21天
流行性腮腺炎8~30天
14~21
天
腮腺肿大前7天
至肿大后9天
从发病起至腮腺肿
大完全消退
成人一般不检
疫,托幼机构儿
童医学观察21
天
流行性乙型脑炎4~21天
10~14
天
病毒血症时间
短,一般在发病
后5天内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
止,室内做好防蚊、
灭蚊
不检疫
疟疾间日疟
10天~数
月
14天
疟疾现症病人和
无症状带虫者,
当其周围血液中
有成熟配子体时
就有传染性
不需隔离,但患者应
给以系统治疗,居室
内应做好防蚊、灭蚊
不检疫三日疟10~45天30天
恶性疟5~12天10天
登革热3~15天5~7天潜伏期末至病后
3天,少数至病后
6天
起病后7天不检疫
布鲁氏菌病3天~1年
左右
7~14
天
发病后第2周可
在尿中发现病原
体,可保持2~3
个月
临床症状消失后解
除隔离
不检疫
流行性出血热5~46天
7~14
天
急性期血液、尿
液中有病原体具
有传染性,可经
破损皮肤感染
隔离至急性症状消
失止
不检疫
钩端螺旋体病1~30天
7~13
天
发病后第2周可
在尿中发现病原
体,可保持2~4
个月,个别1年
以上,但作为传
染源意义不大
隔离至症状消失,应
注意尿的消毒处理,
防止接触传播
不检疫
炭疽病12小时~
12天
1~3天
主要为动物病,
人经动物感染,
人与人之间亦可
经分泌物而受感
染,但较少见,
肺炭疽可经呼吸
道传染
皮肤炭疽隔离至创
伤口痊愈、痂皮脱落
为止,其他类型患者
在症状消失后细菌
培养2次阴性后取消
隔离
医学观察8天,
与患者和病者
接触之物品应
进行消毒
狂犬病12天~1
年或长至
5年
30~60
天
个别情况下,可
从唾液中分离到
病毒,但未见人
传人之事例
患者须住院隔离不检疫
阿米巴痢疾4天~数
月或更长
10~18
天
从发病早期排出
滋养体到晚期粪
便中含有大量包
囊都有传染性
隔离至症状消失,大
便连续三次检查滋
养体及包囊阴性解
除隔离
对饮食行业从
业人员进行包
囊检查、阳性者
停止工作进行
治疗
伤寒和副伤寒伤寒3~
42天副伤
寒2~15
天
12~14
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
菌;病人从大,
小便排菌,相当
一部分病人在恢
复期仍可继续排
菌2~3周,少数
在1年以上,甚
至终身
体温正常15天可解
除隔离,可热退后5
天和10天作2次大
便培养,阴性者可解
除隔离
医学观察21
天,副伤寒为
15天,饮食行
业人员观察期
间应送大便培
养一次,阴性者
方可工作8~10
天
脊髓灰质炎3~35天7~14
天
发病前10天至病
后4周均有传染
性,少数可达4
个月
隔离期不少于病后
40天
医学观察20
天,对5岁以下
儿童注射胎盘
球蛋白或丙种
球蛋白,可防止
发病或减轻症
状
艾滋病6个月~
10年以上
9~10
年
血中检出HIV抗
体起即有传染性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
施,并送卫生行政部
门指定单位治疗
严密观察,长期
追踪,在观察的
6个月及1年时
采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