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姓名:***

班级:林业专硕15-2班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国色天香、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寓意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一直是作为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洛阳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而且品种繁多,花色多样,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洛阳牡丹栽培的历史开始于隋代,唐代是培育牡丹的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便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与此同时,各朝各代还涌现出一些描写洛阳牡丹的诗词、著作及绘画作品。本文主要是讲述了洛阳牡丹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及对洛阳牡丹文化的研究。

关键词:洛阳牡丹发展历程文化研究

1、洛阳牡丹文化的背景

洛阳牡丹,有一句诗可形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是十三朝古都,自古以来便有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另外还有诗句形容,“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自隋朝开始,于唐朝达到顶生时期,宋朝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洛阳牡丹代表着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她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洛阳牡丹不仅花朵硕大,而且品种繁多,更是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等到花开时节,整个洛阳城便陷入整个牡丹花海中,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竞相观赏牡丹的芳容。

洛阳牡丹的观赏部位主要就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在各种场所均可种植,如: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种植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可筑造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也可呈自然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合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牡丹的种植与应用相当灵活,种植也更加方便快捷,生长简单,操作容易。也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牡丹的根皮可入药,花瓣可酿酒。

2、洛阳牡丹的发展历程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种植,最早开始于南北朝。根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自从牡丹这一名称被发现,也标志着牡丹栽培种植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

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代生物学家达尔文编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到,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多年,那是在公元五世纪,即为南北朝初年。所记载的情况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同。

牡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经过文人雅士的宣扬,慢慢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高贵品质,从而建建流传下来。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传统和文化因素构成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软环境[1]。历史上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牡丹文化的社会风气以及丰富的牡丹文化,构成了牡丹文化特有的人文环境。牡丹渲染了人们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富贵吉祥这一含义,便构成了牡丹的精神文化。其次,自古以来的一些文人雅士在诗文中经常借助牡丹来宣扬自己的高风亮节,便铸就了牡丹文化的内涵。如以冬牡丹喻坚贞不屈的秉性,黄牡丹比喻品行的端庄[2]。

近年来,牡丹花会作为宣传牡丹文化的途径,可谓是把洛阳牡丹的文化最大化最为广泛的宣传出去。自2005年以来,为了扩大花会规模,提高花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终将花会举行的时间更改为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3]。大型的洛阳牡丹文化花会的举办,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有课前来参观、游玩、欣赏。洛阳牡丹花会从开始的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上,逐步地转变为由政府主导为市场化运作,在文化与经济的切合点上做足文章,在市场效力与文化本身的吸引力的增强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扩大了花会的经济以及文化内涵。现如今在洛阳,牡丹书画、牡丹灯会、牡丹花会庆典文艺演出、民俗文化庙会、牡丹书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蓬勃已经开展,日益丰富着洛阳牡丹文化的内涵,牡丹广场、牡丹公园、牡丹仙子雕像等一大批以牡丹为主题的城市标识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突显和诠释了洛阳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4]。

3、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3.1洛阳牡丹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作为洛阳牡丹文化构成的部分之一,在食品、装饰、民间花会以及民间工艺等各方面均有所涉及。食俗方面,例如牡丹菜肴的制作,牡丹花瓣的食用[5]。牡丹装饰方面,如建筑装饰、衣物服饰、生活用品、流通货币、窗花剪纸等等,均将牡丹文化深入到各方面。《牡丹记叙》中记载,“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6]。牡丹文艺作品方面,在牡丹的各产地、主要种植区也都流传着不少有关牡丹的民间文艺作品,它们也是宝贵的旅游

资源。在西北“花儿”民歌中, 牡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花卉, 不仅牡丹的花朵, 包括牡丹的根、牡丹的种植方法及生存场所等都有所咏唱, 而且牡丹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表达功能[7]。这种民间文艺与牡丹交融的自然生态, 为我们的旅游开发也都提供了最为理想的空间。

洛阳牡丹花会,在全国范围内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洛阳牡丹花会的办会宗旨从原来的的“活跃大众生活,促进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上升到今天的“花会搭台,经贸、旅游、文化唱戏”,与时俱进,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重大节日,成为洛阳展示形象和发展经济的平台,也是洛阳通往世界的桥梁。

3.2洛阳牡丹科技文化研究

牡丹科技文化指的是根据牡丹的栽培、选育、加工、应用等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它可从根本上维系牡丹种植资源的传承、发展,是作为牡丹花卉旅游可持续的保证[8]。一是从牡丹的起源与发展史上研究,李佳珏从生物学角度探讨了各种牡丹品种起源的问题,从而得出中国牡丹具有三个大方面的品种[9]。陈平平从生物学和古籍考证的角度说明了牡丹的起源和分类[10]。在《中国牡丹全书》中,部分章节对牡丹文化史进行了研究[11]。二是对于地域牡丹文化的研究成果众多。《菏泽牡丹》是建国以来第一步牡丹专著[12]。《洛阳牡丹》对洛阳牡丹的发展过程以及她驰名中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13]。三是对牡丹文化的专门研究。《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研究了牡丹文化的诗词底蕴[14]。左丽娟等对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作了系统的研究[15]。从古至今,根据以上针对牡丹的研究,在文献所记载的具有观赏、文化价值高的品种应该力求恢复种植,并且努力开发出新的品种。同时,提高牡丹的栽培技术、保鲜技术、延长牡丹的开花时间,使牡丹花常开不败,宣扬更多的牡丹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