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同文报告

合集下载

甲申同文翻译

甲申同文翻译

甲申同文翻译
好的,以下是对“甲申同文翻译”的回答:
“甲申同文”是一个历史事件,指的是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四月,当明朝军队占领辽东重镇沈阳、辽阳后,对于满族所通用的契丹文、女真文(亦称东夷文或女真字),明朝军民竟然也照样奉行文字狱的惯例,强行禁绝了满族的文字。

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历史现象,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歧视和压迫。

至于“甲申同文翻译”,它可能是指对“甲申同文”这一历史事件的翻译或解释。

由于甲申同文涉及到满族文化和文字的问题,翻译时需要考虑满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以便准确地传达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翻译者需要了解满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和表达方式,以便在翻译时能够准确地再现满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次,翻译者需要仔细阅读相关史料和文献,了解甲申同文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以便在翻译时能够准确地传达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

最后,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尽可能地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综上所述,“甲申同文翻译”需要考虑到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语言表达和读者理解等多个方面,才能达到准确、流畅、易懂的翻译效果。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甲申三百年祭警示我们治党先治吏

甲申三百年祭警示我们治党先治吏

《甲申三百年祭》警示我们治党先治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广大干部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

(10月8日人民网)习总书记的一席话让笔者想起70年前郭沫若先生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近来再读仍觉如警钟长鸣,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甲申三百年祭》中,郭沫若先生详细介绍了明王朝和大顺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原因, 毛泽东主席读完此文后,曾提出“反骄防满”、“防止腐败”的政见,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进京前夕又再次告诫全党:进京赶考,不做李自成。

现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逐渐接近尾声,很多人担心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了;也有一些人盼着紧绷的弦松一松,好让自己舒服舒服;更有一些人等着看中央还要出什么招,看“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

而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态度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有云:“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要树立法律、规则的权威,让社会有序运行,可见“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

“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振聋发聩,却道明了从严治吏的严重性和迫切性。

那么如何才能治吏惠民呢?培养教育是前提。

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甲申三百年祭》文中,李自成揭竿而起时,旗帜鲜明,纪律严谨,爱民如子,作风廉洁。

然而,当他坐上金銮宝座后,便“纷纷然,昏昏然”,认为大功告成,天下再无危机可言。

高官要员、文臣武将日日沉沦于胜利喜悦之中,陶醉于歌舞升平,忙碌于迎来送往、权贵之交,最终逆道而亡。

警世雄文《甲申三百年祭》

警世雄文《甲申三百年祭》
接他 的,是 主人 爽朗的笑语 。
件 经过 精心 推敲 ,交 给南 方局 负责人董 必武 审 阅。3 月 1 日,也 就是 明代亡 国之君崇祯 皇帝的死难之期 ( 9 史家 多 以此计 算 明亡 ), ( ( 甲申三百 年祭》首次见于 新华
日报 ,并连载4 日。
自成造反 。其间,李岩 、牛金星 、宋献 策、刘宗敏 、顾 君恩等一批 文 臣武将也相继投 奔李 白成 。从 此,李 自成 有 了根 本 的转机 。李 白成武 艺 精 湛, 有很 高 的指 挥能 力 。他 的军 法也很 严 ,例 如 : 规定 官兵不得 私藏金 钱; 经过城镇不 准住 百姓家 中;除 自己妻子 以外 不准与其他
意,我再去约请几人,凑齐六七篇文章,在报上造成声
势 。但这开 头一炮 ,你 就要 当仁不让 了?”
郭沫若深知这件事的重要性,他 接下稿约后,花 了1 个多月收集资料,初稿写成后,又用了几天时间修 改,终于写出了近两万字的史论 甲申三百年祭》。稿
开 了位于 金 刚碑 附近 天 官府4 号一 处简 陋 民居 的 门,迎
针锋 相对
剖析明室之亡
女人相处 ;甚 至让马践踏 了庄稼 的人也要被 杀头 。真可 以说是极端 的纪律之 师。他 自己也身体 力行,不好色, 不饮酒, 不贪财利,而且十分 朴素—— 当他进 北京的 时 候 ,还是 行军作战 的装束 ;在宫殿上朝见百 官时,仍然 头戴尖顶 白毡帽,身着蓝 布上马衣,脚蹬靴 筒鞋 。可见
距 明亡正好三 百周年 , ( 《 日报》 就 以此 为名,搞一 新华 个纪念 甲申三百年的活动,如何?”
乔 冠 华 一 拍 大 腿 :“ 公 高 明, 这 真 是 绝 好 的主 郭

拍即合
敲定还 击计划

甲申政变述论

甲申政变述论

甲申政变述论作者:刘阳丹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1884年12月4日爆发的甲申政变是朝鲜国内发生的一次流血政变。

这次政变由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为主导,并有日本协助,于12月6日被清政府驻朝军队镇压,仅持续了三天,但它是朝鲜第一次资产阶级改革的尝试,无论是对于朝鲜国内,还是中日两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朝鲜清政府日本金玉均一、甲申政变前的朝鲜政局甲申政变前的朝鲜政局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清日两国势力不断加强和对立,在朝鲜展开了角逐,以及朝鲜国内守旧派与开化派的矛盾日趋尖锐,两派之间的斗争逐渐激化。

清政府自1882年7月“壬午兵变”起,开始了对朝事务的全面干涉。

在镇压“壬午兵变”后,将朝鲜保守派领袖大院君软禁在中国;利用“宗主”国的有利地位攫取特权,扩大在朝鲜的商业利益,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派员干涉朝鲜外交事务;帮助朝鲜整顿军制。

日本则对清干涉朝鲜的政策极为不满,但尚且不愿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于是企图在朝鲜培植亲日势力,排斥清势力,但又以开化派实力不足为借口,采取了“静观待变“的态度。

自1883年,开化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开化派起初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动,但遭到闵氏后党守旧派的屡次阻挠与破坏。

进入1884年,守旧派对开化派的攻击和诬陷日渐严重,最终金玉均被迫辞去官职。

开化派开始认识到要把改革運动开展下去,必须除掉守旧派,掌握政权。

随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

1884年3月清廷爆发了政变,大院君将被释放回国的消息传出,使得守旧派深感不安。

同年6月,中法战争爆发,驻朝清军将领吴长庆率半数清兵回国,又盛传日本将同法国结盟进攻中国,使得守旧派开始动摇,高宗便想要趁机摆脱清朝的控制,实现独立自主。

在这种情况下,开化派决定以政变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扫除阻碍改革的守旧派势力。

此时的日本认为这正是假借开化派之手消灭亲情势力,扶植亲日势力上台的绝好机会,于是转变了观望态度,开始积极接近开化派,笼络朝鲜王室,煽动反华。

选择甲申同文的10条理由

选择甲申同文的10条理由

选择甲申同文的10条理由对于绝大部分英语学习者而言,口译能力的获得是其终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到什么样的机构来学习,就成为很多学员面临的抉择。

几乎所有选择甲申同文课程的学员都经历了如下考量:一、从甲申同文开办之日起,就将口译教学与研究作为企业的一项关键核心竞争力来看待,这一学术传统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末,甲申同文还在筹备之初时。

纵览现有的同类型机构,注意力如此集中于一个领域的情况是绝无仅有的。

二、甲申同文是一家翻译公司,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输出型的培训班。

将学员返聘到企业的翻译团队中来,是甲申同文一贯的主张,多年以来,数以千计的专业译员在这里放飞梦想。

三、甲申同文致力于将口译能力作为一种普及性外语技能进行推广。

这一突破不仅表现在教学理念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课程性价比方面(考虑到聘用了国际顶级同声传译员主讲课程,30多元/课时的学费,即使在设置高级翻译课程的公立大学也很难做到)。

这使得成百上千非外语专业的语言学习者获益,从而有效地促成了他们复合人才的转化过程。

四、甲申同文始终坚持使用行业内最顶级的一线同传译员(包括AIIC会员,详情请参阅“师资团队”栏目文章)主持授课。

这一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从实践的角度占据了口译教学的制高点,因此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特性。

五、基于上述师资的实践背景,甲申同文的教学蓝本多取材于由师资本人最近参与的口译现场实践活动,这种由大师本人亲自评述、解析自己作品的教学模式,其本身就是无法替代的经典。

六、多元化的学术交流,使得甲申同文的口译课程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这里,你能够接触到早年联合国译训班的笔记系统;你能欣赏到源自巴黎高翻和加州蒙特瑞的释义流派;你能亲身经历欧盟培训司的魔鬼记忆训练。

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能体验到将这些先进的实践与教学理论融入一炉的,甲申同文独有的“介入式”口译训练体系。

七、将国内外权威认证适度的引入课程中。

甲申同文从未将自己降格为所谓“应试培训机构”。

甲申三百年祭

甲申三百年祭

《甲申三百年祭》与晚明政治史的启示[ 毛佩琦] 来源:[ 北京日报]今年是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一系列纪念文章相继于各报刊发表。

这些纪念文章体现了学界对郭文及晚明史的研究和认识有了新的进展。

本文是一篇专从历史启示的角度谈晚明史的新论——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当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我们会常常想起历史,就是因为历史可以指导现实,昭示未来。

六十年前(1944年),同样是甲申年,郭沫若先生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本文标题中简称《甲申》),祭的是从当时上溯300年的甲申,即公元1644年。

那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明祚在满洲政权和浩荡的农民战争的挤压下灯枯油尽,进驻紫禁城的大顺政权,又在与新兴的满清政权的遭遇中“拉然而朽”。

人们惊魂未定,城头已经变换了大王旗色。

火光冲天,血流遍地;失败的痛哭,胜利的欢歌;新贵们弹冠相庆,黎民在刀枪中求生……多么生动,多么丰富的历史画卷!自那以后,这个甲申年就是史学家们热衷的话题,各种著述盈匣联车,有的藏之名山,有的付诸梨枣,沸沸扬扬一直说了300年。

说不尽的四十天到了1944年这个甲申,郭沫若这个“有点历史癖的人”又旧话重提,是为了什么呢?郭沫若决不是无病呻吟。

他要从300年前的天下兴亡中探寻历史的规律,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去发现推动历史、控制历史运转的根本力量。

在这一点上,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同具英雄慧眼。

就在《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18天的4月18日,《解放日报》就开始逐日将其全文转载。

接着4月20日,毛泽东在党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说:“我党历史上曾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

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

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

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不久,党中央便把它列为整风文件,成为延安及解放区全党及广大干部的必读书。

《甲申三百年祭》篇幅虽然不大,内涵却十分丰富。

甲申同文翻译

甲申同文翻译

甲申同文翻译
【实用版】
目录
1.甲申同文翻译简介
2.甲申同文翻译的重要性
3.甲申同文翻译的历史背景
4.甲申同文翻译的主要内容
5.甲申同文翻译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甲申同文翻译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发生在甲申年(1864 年),这次活动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和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甲申同文翻译的简介。

甲申同文翻译是指在清朝同治年间,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这次翻译活动主要是将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等翻译成中文,以便于在我国传播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甲申同文翻译的重要性。

这次翻译活动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翻译,我国人民了解到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对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甲申同文翻译的历史背景。

19 世纪中叶,西
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摆脱困境,清朝政府决定借鉴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便有了甲申同文翻译。

再来看看甲申同文翻译的主要内容。

这次翻译活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医学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翻译成果有《几何原本》、《代数术》等。

最后,我们来谈谈甲申同文翻译的影响和意义。

这次翻译活动不仅为
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且推动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

同时,甲申同文翻译还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甲申同文翻译

甲申同文翻译

甲申同文翻译摘要:一、甲申同文翻译的背景与历史1.甲申年(1844 年)的历史背景2.同文馆的设立与沿革二、甲申同文翻译的内容与影响1.翻译内容概述2.对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影响三、甲申同文翻译的意义与启示1.推动中国近代知识体系的变革2.为后世翻译工作提供借鉴正文:甲申同文翻译发生在1844 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甲申年。

这一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一些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在这一背景下,同文馆应运而生,成为我国最早的翻译、研究机构。

同文馆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始。

自成立以来,同文馆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著作,对中国近代知识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文馆所翻译的著作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知识体系。

同时,同文馆的翻译工作也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专业翻译人才。

甲申同文翻译对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推动了中国近代知识体系的变革。

在此之前,中国的知识体系主要基于传统文化和学术,而同文馆的翻译工作使得西方的科技、文化、政治等知识逐渐传入中国,为中国的知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甲申同文翻译为后世翻译工作提供了借鉴。

同文馆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如“信、达、雅”等,至今仍为翻译工作者所遵循。

甲申同文翻译的意义和启示在于,它展示了在民族危机时刻,知识分子应勇于担当,为推动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同时,同文馆的翻译工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在面对新的知识体系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勇于创新。

甲申年间的政治变革

甲申年间的政治变革

甲申年间的政治变革甲申年间是指中国的历史上,清朝光绪皇帝在甲申年间(1894年)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变革。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究甲申年间的政治变革。

一、甲申变法的背景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甲申变法的背景。

当时的中国已经陷入深度的危机之中,外敌入侵、社会不稳、经济萎靡、科技落后等问题相继出现。

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开始进入政治舞台,国家的治理问题成为了政治家们关注的重心。

一些派系开始力图拿出一种更为适合于中国的新型政治制度,希望停止现有的军阀割据局面,重构中华民族的雄风。

这也为甲申变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甲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1. 甲申变法的内容甲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地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制度改革、全国实行学制改革、军制改革、调减军费等方面。

其中,全国实行学制改革,发布新时期教育法令,增设中小学和职业教育机构,还设立了翻译学校、邮电学校等专业学校,这些都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甲申变法还大力推进了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

2. 甲申变法的影响甲申变法虽然在当时遭到新旧派系的反对和抨击,但是它带来的变革和影响是深远的。

甲申变法是中国史上最早的一次主张民主改革的运动之一,为后来的政治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甲申变法也引起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的冲突。

尽管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甲申变法并没有成功的翻转历史,但是它无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三、甲申变法的启示1. 历史教训的启示通过对甲申变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历史教训。

首先,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需要时代的推动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不能靠一己之力来完成;其次,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长期性和艰难性需要政治家和整个社会的付出。

2. 甲申变法的启示甲申变法虽然没有在当时实现,但是它对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有重要的启示。

甲申文化宣言

甲申文化宣言

甲申文化宣言当今,几乎所有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艺术家和人文学者都在关注和谈论全球化。

这一显见的世界趋势既推动了人类现代文明特别是科技成就和企业经验的共享,也凸显出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

鉴与此,我们响应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杨振宁、王蒙5位发起人的提议,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邀请,于2004(甲申)年9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2004文化高峰论坛”,愿籍此向海内外同胞,向国际社会表达我们的文化主张。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存有的基本形态。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起源、地域环境和历史过程各不相同,而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和交融的动力。

我们期待,经历过全球化的洗礼,原生状态的、相对独立的多样文明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参照,更为坚定的认同。

文明既属于历史范畴,既已成为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普遍的尊重。

我们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弥隔阂,消弥误解。

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或者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形容为不可调和的冲突,甚至认为这种冲突将导致灾难性的政治角力和战争。

文化既涵盖价值观与创造力,也包括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

文化多元化对于全球范围的人文生态,犹如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物种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我们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同时也有权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们为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经济次发达地区的文化命运深感忧虑。

国家不论大小、历史不论长短、国力不论强弱,在文化交往和交流方面均享有平等权利。

我们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歧视,并认为此类行为是反文化的。

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至今仍是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

应当认识,中华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在于她是发生于上古时代多个区域、多个民族、多种形态的文化综合体。

甲申史鉴馆

甲申史鉴馆

甲申史鉴馆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纵览历史,山海关甲申之战赫然入目,盖其为中国历史一拐点之故耳。

凝神沉思,大顺政权【兴也勃焉】,【亡也忽焉】之史训深矣哉!
居安思危,乃治国之道。

古人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悖之则亡俟夕矣!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向为我党执政之要。

中国共产党人高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帜,坚守【两个务必】之本,谨记【决不当李自成】之训,怀忧患心,立兴邦志,修为政德,践公仆行,是故创民族复兴之昌,破历史周期之复。

夫今逢盛世,尤须思危,遂建斯馆,以警示人。

铭曰:巍巍燕山忆甲申,九州云涌雷动。

石河鏖战败奢兵,灰飞壮志空,大江依旧东。

泱泱渤海鉴古今,倾听历史钟鸣。

盛衰成败岂无凭,本固方兴邦,长城巨龙腾。

刘亚洲《甲申再祭》

刘亚洲《甲申再祭》

刘亚洲:甲申再祭(全文)又逢甲申。

三百六十年前,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中国天地大变。

一个旧王朝死了。

一个新王朝刚从母胎里生出来也死了。

一个更新的王朝跃上了历史舞台。

这个王朝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他们自己。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这个王朝有关。

六十年前,公元1944年,郭沫若在延安写了《甲申三百年祭》,那时已是革命胜利的前夜,这篇文章对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毛泽东相当看重这篇文章,把它奉为党内整风文件。

今天读《祭》文,有褒亦有损。

褒,它促使我党吸取了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损,它鞭笞的是封建之尸,宣扬的还是封建之魂。

文笔顺,动机也纯,唯立意矮了三寸。

我们当然不能苛求前人,连毛泽东也不能免俗呢。

毛泽东从西柏坡进北京的时候,一只脚踏进吉普车,兴冲冲地对周恩来说:我们今天是进京赶考啊。

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他说:“还有殿试呐!”毛泽东虽然是开玩笑,可还是反映了他心灵深处的暗影。

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做李自成?仅仅不做李自成就行吗?我们不仅不能做李自成,我们谁都不能做,只能做自己。

共产党是人类之旗,在漫长的封建长河里根本没有参照物。

事实上,我们当然没有做李自成,但我们的脉管里有李自成的血,“赶考”能打满分?进城后,运动蜂起,争斗惨烈。

革命吞噬革命。

人民专政人民。

神州又一次“陆沉”。

这种情况直到邓小平时代才结束。

甲申年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

重温甲申,心中犹有万马奔腾。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我想说:一切当代史都很难跳出历史(一切当代史都会对应历史)。

为了明天而逼近历史。

遂有此文,再祭甲申。

一、合格的领袖甲申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历史就是领袖的历史。

也就是说,纯粹是英雄的历史。

当我们说人民创造历史的时候,其实是说人民的代表——英雄——创造历史。

在西方,在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其历史也一样是领袖的历史,但自那以后就渐渐不再是了,今天尤其不是。

中国没有宗教。

中国真正的宗教是儒教。

儒教不除,君主坚挺。

关于《甲申三百年祭》的“附识”

关于《甲申三百年祭》的“附识”

作者: 卜庆华
出版物刊名: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主题词: 甲申三百年祭;《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国民党反动派;九四;可悯;中央日报;四年;中所;李闯王
摘要:<正>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脱稿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旋即由《新华日报》刊出。

此文后来编入文集时,作者在文章后面写了“附识”如下:“此文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四日。

二十四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对我攻击。

国民党反动派的尴尬相是很可悯笑的。

”对于“附识”中所提到的“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攻击《甲申三百年祭》一事,历来。

甲申三百年祭诗词

甲申三百年祭诗词

甲申三百年祭诗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甲申三百年祭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2.甲申三百年祭诗词的内容和特点
3.甲申三百年祭诗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
正文
甲申三百年祭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的产生,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传统:祭文。

祭文,是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用来表达敬仰、感恩和祈求心情的文字。

而甲申三百年祭诗词,则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为了纪念甲申之变而创作的一系列祭文。

甲申之变,指的是明朝嘉靖二十四年(公元 1545 年)发生的一起重大政变。

这场政变,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甲申三百年祭诗词的创作,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甲申三百年祭诗词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既有对甲申之变的描述,也有对英雄人物的赞颂;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甲申三百年祭诗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甲申之变的记录和反映。

它的文化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后世文学的启示和影响。

可以说,甲申三百年祭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杰作。

总的来说,甲申三百年祭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不仅记录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也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第1页共1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及我们的文化政策选择——重读《甲申文化宣言》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及我们的文化政策选择——重读《甲申文化宣言》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及我们的文化政策选择——重读《甲申文化宣言》摘要:2004年发表的《甲申文化宣言》被誉为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三大宣言之一,如果说彼时《宣言》发表之时,中国文化还处于文化弱势一方的话,现今的中国却被视为西方文明的一种强大挑战力量。

在全球化不断加深又不断反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发生了许多变化,为此我们需要作出许多改变。

关键字:全球化文化保护政策选择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挑战文化好比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识,通常民族通过文化形成身份认同和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民族的社会发展。

主权是指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主权的内涵逐渐扩大,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领土概念,它包含有许多的成份因素在里面,如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等。

十几年前《甲申文化宣言》就对全球化对各国文化所带来的危机有着深刻的认识,指出“这一显见的世界趋势……也凸显出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

”1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宗教、电影、文学、民主等文化和价值观念。

主权内涵的扩大在于全球化过程中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传统文化逐渐的衰落甚至消亡引起了许多国家的警惕。

因此,很多国家将文化视为本国的文化主权。

1.全球化带来了民族身份认同危机全球化过程我们有更多机会和途径接触到国外的文化,这些文化和文明是本国所没有的或者虽有接触但不擅长的,如科幻电影、漫画、动画篮球、足球;或者是一些制度层面,如高效的城市管理,先进的教育制度等。

然而,全球化改善生活时,人们的兴趣也逐渐的多元化,眼光更多触及世界之外,并可能由爱好某一项目而爱屋及乌的喜欢某一国家,如喜欢NBA的喜欢美国,喜欢漫画的喜欢日本等等;甚至因喜欢他国而讨厌出身国,认为与自己的国家落后、野蛮、愚昧。

比如近些年不断有新闻报道“精日”现象,侮辱国家为“支那”。

此外,香港和台湾地区,新生代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下降得很快,虽然这种情况有很多的原因,但全球化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申同文北京高校巡回讲座报告
这一天我有幸参加了甲申同文北京高校巡回讲座。

讲座主要讲了如今翻译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和一些简单的翻译技巧,其中以口译为主。

讲师是自由职业同声传译员,NBA中国区长期特聘译员,奥斯卡,艾美奖颁奖典礼特聘译员邵晨老师。

讲座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当今市场对于口译人员的需要和要求。

首先,口译是口头翻译的统称,其中包括同声翻译,陪同翻译和交替翻译。

其中,同声翻译是要求最高的,同时也是最辛苦的。

他需要译员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卓越的外语知识和技能。

陪同翻译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即“低姿态,高要求”。

低姿态指的是陪同翻译是口译中要求最低的,只要能让对方明白意思即可。

高要求指的是陪同翻译人员需要有正式整齐的着装,不能有过长或披散的头发,仪容仪表要整齐大方利落,要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交替翻译指的是发言人讲一段话,然后由翻译人员在三秒中之内开始翻译。

这不仅需要翻译人员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还要有速记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对外交流越来越广阔,翻译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翻译也日渐成为高薪职业,但是要求也随之升高。

如今市场对于口译的要求是专业化。

这意味着口译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外语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支撑。

否则将无法适应越来越严苛的市场环境。

讲座第二部分主要是以实例来证明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讲师播放了一段三十秒的录音,内容为两会人大新闻发言人的一段开场白。

具体内容是: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几位副总理。

首先请李克强总理为我们讲话,然后会回答记者的提问。

讲师要求我们在听这段录音的时候记一下主要内容,记得越多越全面越好。

听录音时我们奋笔疾书也只是勉强记了几个字,这样,我们是绝对不能够胜任翻译这个职业的。

然后讲师给我们介绍了做笔记的一种方法,叫做p型笔记。

P型笔记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一句话记一行,这样可以逐行翻译,避免混乱。

其二是词与词之间要打斜线,主要目的是分割信息点和信息群。

最后一点则是要用括号表示并列,且并列内容要纵向排列。

之所以纵向排列是因为横向排列可能会导致歧义。

记笔记的内容是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或者标志性的字母或符号。

例如中文的女士们先生们,笔记可以做为L和G,这两个字母纵向排列,右面再用一个括号,这样就表示是并列关系,也就是中文的“和”字。

“高兴”一词便可记为一个笑脸。

这样记笔记可以做到快速,准确,全面。

这就体现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专业的记笔记的方法,即
使外语再好可能也无济于事。

当然记笔记也只是口译专业知识的冰山一角。

当今社会趋于复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

比如你会外语,最好加上一些商务,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你的外语才能够在各个领域充当沟通的桥梁。

其实,专业和复合是共通的。

当你学习了其他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外语中时,才能够显得你的外语更专业。

这也是我收获的很重要的一点。

最后,讲师与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今我们的英语学习趋向应试的问题。

现在我们学习英语可能过多的为了考专业四级,专业八级。

为了这些考试,很多人报了价格不菲的补习班。

其实,英语只有四个方面,就是听说读写,既然去报班,就意味着在这四个方面有问题。

英语的听说读写是互相融会贯通的,其中一个方面提高,其他方面也会随之提高。

所以,英语要兼顾全局,在听说读写上下匀功夫。

而且,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

通过这次的讲座,我对当今的外语市场有了更深的了,这对我今后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同时也清楚了一名合格的翻译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提醒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全面发展。

总之今天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很感谢有这次的机会!
甲申同文北京高校巡回讲座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3级英文系(3)班
赵铭悦
学号:1132026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