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统计

合集下载

统计学3西格玛原则

统计学3西格玛原则

统计学3西格玛原则
统计学3西格玛原则,也称为“3σ原则”或“3倍标准差原则”,指的是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大约68%的数据会落在平均值附近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约95%的数据会在平均值附近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约99.7%的数据会在平均值附近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简单来说,3σ原则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在统计分析中,标准差是一种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常用工具。

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越接近平均值,相反,标准差越大则表示数据越分散。

通过3σ原则,我们可以确定数据的分布情况以及异常值的出现频率。

如果数据距离平均值超过3倍的标准差,那么这个数据点就可以被认为是异常值或者离群点。

因此,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3σ原则初步排除掉异常值,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可信。

此外,3σ原则也可以用来确定产品质量是否达标。

对于某个产品的生产数据,如果均值和标准差都已知,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3σ原则来确定该产品的合格率。

例如,如果生产数据呈正态分布,那么如果产品的特性指标离平均值超过3倍标准差,则该产品的合格率只有0.3%,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3σ原则只适用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并且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此外,3σ原则只能作为一种初步数据分析的方法,需要配合其他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统计学3σ原则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分布情况、排除异常值以及判断产品质量是否达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3章 统计整理

第3章 统计整理



(2)必须选择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分组依据;
例3:根据统计调查资料来研究人民生活水平变动情况时, 可供选择的分组标志有家庭人口数、每户就业人数、每 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家庭总收入、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 收入等,其中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变动的标志是:平 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应选择这一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练习:企业按净产值分组为:单位(万元) 10以下 10-20 20-30 计算首组和末组的组中值。 30-40 40-70 70以上 首组组中值=10-10/2=5(万元) 末组组中值=70+30/2=85(万元)
第四节
统计汇总
一、统计汇总:即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统计资料
归并到各组中去,并计算各组和总体的合计数(包 括单位总数和标志总量)的工作过程。


例如:对全国的工业企业进行
简单分组: 按所有制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 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轻工业 按企业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复合分组:
重工业 全民所有制 轻工业 集体所有制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重工业
轻工业

3、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 组。
N 15-24 25-44 45-89 90-179 n 5 6 7 8
180-359 9
360-719 10
适用条件:
1.近似正态分布 2.现象特性适合等距分组


组限:指每组两端数值。分为上限和下限。 上限:每组的终点数值(最大值)。 下限: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 组限的形式:与变量的特点有关,重合式和不重合式。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统计学p值为3

统计学p值为3

统计学p值为3
标题:统计学中的p值为3的探讨
在统计学中,p值是一种用于评估观察到的数据与假设之间的差异的指标。

它表示了当原假设为真时,观察到的数据或更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

一般来说,我们会将p值与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拒绝原假设。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很少会遇到p值为3的情况。

事实上,p值的范围通常是从0到1之间的一个小数。

当p值越小时,我们越有理由拒绝原假设,并认为观察到的差异是有统计显著性的。

那么,如果我们遇到了p值为3的情况,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p值为3是一个非常大的值,并且远远大于通常的显著性水平(通常设定为0.05或0.01)。

这意味着观察到的数据与原假设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并且很可能是由于随机因素所导致的。

换句话说,当p值为3时,我们无法得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或反对原假设。

这也说明了统计学中的p值并不是绝对的证据,而是一种用于帮助我们做出决策的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样本量、效应大小等。

尽管p值为3的情况在统计学中很少出现,但它提醒我们要谨慎解释和使用统计结果。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p值来做出决策,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领域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起来,p值为3的情况在统计学中是不常见的。

它表明观察到的数据与原假设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并且很可能是由于随机因素所导致的。

在解释和使用统计结果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谨慎做出决策。

统计学只是一种工具,我们需要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做出准确和有效的判断。

3 应用统计学((教案)-统计整理

3 应用统计学((教案)-统计整理

等距数列:(组中值,频数) 等距数列:(组中值,频数) :(组中值 异距数列:(组中值,频数密度) :(组中值 异距数列:(组中值,频数密度) 折线图 单项数列:(变量,频数) 单项数列:(变量,频数) :(变量 向上累计分布:(变量上限,累计频数) :(变量上限 向上累计分布:(变量上限,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分布:(变量下限,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分布:(变量下限,累计频数) :(变量下限
闭口数列 首末两组上下限齐全的数列 开口数列 首组缺下限或末组缺上限 开口组 上限或下限不齐的组 开口组组距 以相邻组距近似代替 开口组组中值 上限-邻组组距/2(缺下限) 下限+邻组组距/2(缺上限)
★ 组距数列的编制 1、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 2、确定组数、组限和组距 组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组限和组距确定要体现组与组间质的 区别,要体现组内同质组间差异 3、离散型变量,邻组上下限可重叠也可 不重叠 连续型变量,邻组上下限必须重叠 组限重叠时,按“上组限不在内”原 则达到上限值的单位数计入下一组 4、可等距、可异距
★ 分类 品质分布数列(表1) 按标志性质分类: 变量分布数列(表2) 表1 某市2000年工业企业构成表
经济类型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其他企业 合 计 单位数(个) 942 4892 132 5966 比重(%) 15.79 82.00 2.21 100.00
表2 某企业三月份工人日产量表
日产量(件) 工人人数(人) 比重(%) 3 10 8.7 4 15 13.0 5 30 26.1 6 40 34.8 7 20 17.4 115 100.0 合 计
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
统计表 将统计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经 过整理汇总,按一定结构顺序 系统排列在一定表格内,此表 格即统计表。 (原始数据) 分类:按用途不同 调查表 整理表 (分布数列) 分析表 (指标分析) 按分组情况 简单表(表6、7) 简单分组表(表8) 复合分组表(表9)

高中必修三数学统计教案

高中必修三数学统计教案

高中必修三数学统计教案
主题:统计学概述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一、引入
通过实例引入统计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概念介绍
1.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是现代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抽样、数据等。

三、常用统计方法
1.描述统计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概率统计方法:频率分布、概率分布、期望值等。

3.推断统计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四、练习
1.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练习题:让学生做一些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的统计方法。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并展望后续学习内容。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扩展
介绍一些统计学在现代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中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注:此为一份简单的高中必修三数学统计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学(第三章)

四、统计分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 划分各组界限。划分各组界限,就是要在 分组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相邻组之 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一)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 组标志,界限比较明确,类型比较稳定。 如,企业按所有制分组、人口按性别分组 等。
(二)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数量标志有离散型和连续型之分,其分 组的方法和形式也不同。 1、按离散型变量标志分组其形式有2个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2、按连续型变量标志分组其形式只有一 个(组距式分组)。
某班级学生按性别分组 学生按性别分组 男 女 合 计 人数(人) 60 40 100
2、按数量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 就是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 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的变异范围内 划定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 若干组成部分。 3、根据分组选择标志的多少不同,统 计分组又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简单分组是指对统计总体 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3.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 4.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综上所述,设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 料进行审核是整理的前提,统计分组是统 计整理的基础,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 心环节,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是统计 整理的结果。
1.2、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既是统计认识问题的一种基 本方法,又是统计整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之 一,因此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4、次数分配的类型
对称分布
右偏分布
左偏分布
正J型分布
反J型分布
几种常见的频数分布
U型分布
1、钟形分布 钟形分布的特征是“中间多,两边少”,这类 分布是以平均值为中心的,越接近中心,分配的次 数越多,离中心越远,分配的次数越少,其曲线就 像一口古钟。

统计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有许多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数据、揭示数据间的关系和得出结论。

以下是一些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1. 描述统计方法:用于总结和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常见的描述统计方法有频数分布、直方图、箱线图等。

2. 推论统计方法:基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常见的推论统计方法有置信区间估计、单样本t 检验、双样本t 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3. 相关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关联程度的方法。

常见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点二列相关系数等。

4. 回归分析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有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5. 方差分析方法: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方法。

常见的方差分析方法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
方差分析等。

6. 聚类分析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观测值分成不同的组别的方法。

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等。

7. 因子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变量间存在的潜在结构、简化数据的方法。

常见的因子分析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这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它们在不同情境下有着不同的应用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汇总技术:
有传统手工汇总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汇总两种技术。
(1)手工汇总。常用的汇总方式有四种: • 划记法。划“正”字符号计数,多用于对总体单位数或次数的简单汇总。
• 过录法。将原始资料分类过录到事先设计的汇总简表中,可用于对内容项 目较多的资料的汇总。
• 折叠法。将每张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同类项目及数据折压一个印记,一张 一张的重叠在一起,再进行汇总。这种方法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及其数 据进行汇总,故适用于数据较少的资料。
• 卡片法。将需要汇总的项目数据分类登记在卡片上,再汇总计算。这种方 法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且多采用复合分组形式的事物,特别是设备、器 材类的实物资产的汇总。
(2)电子计算机汇总。其数据处理程序如下: • 第一步,编程。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出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程序。
• 第二步,数据录入。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 存储在磁盘、磁带等磁介质中。
树茎
数叶
数据 个数
10 7 8 8
3
11 0 2 2 3 4 5 7 7 7 8 8 8 9
13
向上累 计个数
3
16
12 0 0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5 5 6 6 7 7 7 8 8 9
24
40
13 0 1 3 3 4 4 5 7 9 9
10
50
14 0 0 1 3
16284
22.3
第三产业
20228
27.7
合计
73025
100.0
3、变量数列的编制
成绩 (分)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学生人数 频率 (人) (%)
向上累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知识点思维导图及单元巩固练习(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知识点思维导图及单元巩固练习(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统计知识点导图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习题巩固一、认真读题,正确填写!1.小光单元测验时,语文、数学、科学三科平均95分,其中科学得了99分.那么小光语文与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分.2.已知下面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70,请你在空缺的横线里填上正确的数.();()9;()26.3.制统计表时,必须把()进行分类填在表内,并写上统计的(),注明()和().4.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

5.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三月份比五月份多做好事()件.6.下面是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7.下面是三年级一班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视力的人数最多。

()视力人数最少。

8.下面是某超市一、二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月份的总销售量最多.()的酸奶销售量最多.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2.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可以方便比较数据.()3.一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米,二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2米,则这两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1米.()4.体育老师要分别统计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跳远成绩,可以用复式统计表。

()5.在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三、我会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5,已知乙、丙两个数的和是60,甲数是()A.15 B.35 C.452.A、B两地相距300米,甲、乙、丙三人轮流抬水,两人抬一桶由A到B,平均每人抬()米。

A.100 B.150 C.2003.从()中可以很快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A.统计表B.统计图C.两种都可以4.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它的特点是()。

统计学所有统计方法应用整理

统计学所有统计方法应用整理

统计学所有统计方法应用整理一、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的基础,主要用于收集、整理、展示数据的统计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以及直方图、箱线图等图形化表示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概括数据的分布特征,为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

二、推论性统计推论性统计是从已知的数据分布推断出未知的总体分布的统计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大样本理论、中心极限定理、置信区间估计等。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进行预测和决策。

三、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推论性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方法是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主要方法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等。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进一步推断总体的特征。

四、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推论性统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检验关于总体的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主要方法包括:单侧检验、双侧检验等。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或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五、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比较多个总体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数据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六、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简单相关分析、多重回归分析等。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预测和解释。

七、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时间序列分解等。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模式。

八、统计决策理论统计决策理论是将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决策过程中的理论体系。

主要方法包括:贝叶斯决策理论、期望效用理论等。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优的决策。

九、非参数统计非参数统计是一种不依赖于总体分布假设的统计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核密度估计、非参数核回归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品数量和属性,学会如何进行统计;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运用图表和图形辅助理解和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洞察力;2.培养学生对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重视;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数据结果,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难点1.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学工具:黑板、图形卡片、计数器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统计的基本方法;2.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以及为什么需要统计;2.演示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讲解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第三步:实践1.小组合作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并绘制柱状图展示;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统计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四步:总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反思统计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相关练习题;2.反思今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统计基础知识项目三 统计整理电子教案

统计基础知识项目三  统计整理电子教案

项目三统计整理教学要求学习目标:认识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和审核;认识统计分组的作用和标志;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和种类、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频数分布;理解统计汇总的相关知识,掌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概念、结构与分类。

教学重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构与分类。

教学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模块一统计整理概述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及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即统计数据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收集到的多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和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可以利用综合指标对总体做出概括性说明,进而揭示总体的内在特征。

(2)在调查统计中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只有通过整理工作,经过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等环节,才能使统计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由个例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事物的数量特征。

(3)统计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动态分析,这就需要有长期累积的历史资料。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1)设计方案。

(2)资料审核。

(3)统计分组。

(4)统计汇总。

(5)编制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

三、统计数据的审核数据审核是统计整理的初始阶段,也是展开整个工作的基础。

1. 数据检查数据检查是指检查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事先制订好的检查规则,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检查。

(2)按照检查规则将所有问卷分为三类:可以接受的、明显要作废的、有疑问的。

(3)对可以接受的问卷和有疑问的问卷进行进一步校订。

2. 数据校订数据校订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对数据做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正,以满足统计研究的要求。

以调查问卷为例,调查问卷的数据校订包括以下步骤:(1)查看每一份问卷,检查出不满意的答案。

(2)处理不满意答案。

处理不满意答案有两种方法:按缺失值处理、整个问卷作废。

【小升初数学专项练习】《三、统计与概率7.扇形统计图》(附答案)

【小升初数学专项练习】《三、统计与概率7.扇形统计图》(附答案)

小升初数学专项练习一线名师严选内容,逐一攻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技能一网打尽☆点拨策略思路,侧重策略指导,拓宽眼界思路☆7.扇形统计图【小升初考点归纳】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院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2.读懂扇形统计图:(1)获取信息的方法:运用综合、对比等多种观察方法,可以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2)扇形统计图的优点: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与总数、部分数量与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3.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解析.【经典例题】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弧中(共6小题)1.(2018春•徐州期末)如图是某家庭旅游支出情况统计,这项支出占全部支出的()A.25%B.40%C.90%【解析】解:90÷360=0.25=25%,答:旅游支出占全部支出的25%.故选:A.2.(2018•衢州)在一个有40名学生的班级里选举班长(每人投一票),选举结果如表:下面()图表示了这一结果.张明10小豆20杨杨5丽丽5A.B.C.D.【解析】解:张明:10÷40=0.25=25%;小豆:20÷40=0.5=50%;杨杨:5÷40=0.125=12.5%;丽丽:5÷40=0.125=12.5%;图A,没有表示50%的扇形,不符合题意;图B,有表示50%的扇形,表示25%的扇形和12.5%的扇形,符合题意;图C,4个扇形都表示25%,互符合题意;图D,没有表示50%的扇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18春•相山区期末)如图是某小学六(1)班学生上网时间统计图.六(1)班不上网的有30人,全班共有()人.A.30B.40C.50D.60【解析】解:1﹣(30%+10%)=1﹣40%=60%30÷60%=50(人)答:全班共有50人.故选:C.4.(2018•泉州)如图是甲、乙两个班男、女生人数分布统计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班的人数一样多B.乙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40%C.甲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D.甲班的女生人数一定比乙班的女生多【解析】解:由分析得:A.两个班的人数一样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B.乙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70%,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0%,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全班人数的40%,而不是男生人数比女生多40%,因此,乙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40%.这种说法是错误的.C.因为40%=,所以甲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D.虽然甲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乙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但是两个班的人数不一定一样多,所以甲班的女生人数一定比乙班的女生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5.(2018•太仓市)画统计图时,要根据信息的特点来画.在下面的信息中,适合用扇形统计图的是()A.六年级一班女同学的身高B.芳芳6﹣12岁的身高变化C.大豆的营养成分【解析】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画统计图时,要根据信息的特点画.A、六年级一班女同学的身高,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B、芳芳6﹣12岁的身高变化,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C、大豆的营养成分,适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故选:C.6.(2018•鼓楼区)六(1)班共有48名同学,期末推选一名优秀毕业生,投票选举结果如表中,下面()图能大体表示出这个结果姓名小红小刚小芳小军票数241248A.B.C.【解析】解:24+12+8+4=48小红:24÷48=50%;小刚:12÷48=25%;小芳:4÷48≈8%;小军:8÷48≈17%;只有A答案能表示出投票结果;故选:A.二.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共10小题)7.(2019春•简阳市期中)扇形统计图是中,圆表示总量,各个扇形表示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解析】解:扇形统计图中,圆表示总量,各扇形表示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故答案为:总量、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8.(2019•郴州模拟)如图是某校六年级全体学生某次数学竞赛成绩的统计图.“不及格”部分的扇形圆心角是18度.【解析】解:360×(1﹣30%﹣40%﹣25%)=360×5%=360×0.05=18(度),答:.“不及格”部分的扇形圆心角是18度.故答案为:18.9.(2019•武侯区)(1)妙想家其他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12%?(2)如果伙食水电支出2700元,那么文化支出1320元.【解析】解:(1)答:妙想家其他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12%.(2)2700÷45%×22%=2700÷0.45×0.22=6000×0.22=1320(元),答:文化支出1320元.故答案为:12%;1320.10.(2018秋•临河区期末)如图是对某校六年级(1)班60名同学就“能不能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情况的调查结果.主动的有18人;从不主动的有15人;偶尔主动的比主动的多9人.【解析】解:60×30%=18(人);60×25%=15(人);60×(45%﹣30%)=60×0.15=9(人);答: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有18人,从不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有15人,偶尔主动比主动的多9人.故答案为:18、15、9.11.(2018秋•醴陵市期末)某学校六年级某次考试中,成绩情况如图所示:不及格人数为20人,六年级总共有200人,良好有70人,良好人数比优秀人数少12.5%.【解析】解:20÷(1﹣40%﹣35%﹣15%)=20÷10%=20÷0.1=200(人);200×35%=200×0.35=70(人);(40%﹣35%)÷40%=5%÷40%=0.05÷0.4=0.125=12.5%;答:六年级总共有200人,良好的有70人,良好人数比优秀人数少12.5%.故答案为:200、70、12.5.12.(2018春•泰兴市期末)鼓楼商场根据今年端午节最热销的三种粽子的销量制作了一张扇形统计图,请仔细看图填空.蛋黄粽占三种粽子总数的15%,据统计蛋黄粽卖出了210个,那么绿豆粽卖掉了840个,火腿粽的销量比绿豆粽少490个.【解析】解:1﹣60%﹣25%=15%;210÷15%=210÷0.15=1400(个),1400×60%=1400×0.6=840(个),1400×25%=1400×0.25=350(个),840﹣350=490(个),答:蛋黄粽占三种粽子总数的15%,绿豆粽卖掉了840个,火腿粽的销量比绿豆粽少490个.故答案为:15、840、490.13.(2018•杭州模拟)下面分别是关于四(3)班学生的综合等级评定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但由于沾上污渍使成绩优秀的数据看不清楚,只知道等级评定为“优”的女生比男生多2人.根据所给的信息可以知道,四(3)班一共有14人得了“优”,其中女生有8人.【解析】解:总人数:(2+1)÷6%=50(人)得优的人数和:50﹣12﹣9﹣6﹣6﹣2﹣1=14(人)其中女生:(14+2)÷2=8(人)答:四(3)班一共有14人得了“优”,其中女生有8人.故答案为:14;814.(2017秋•涟源市校级期末)下面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节目统计图.(1)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32%.(2)喜欢大风车节目和新闻联播节目的人数差不多.(3)喜欢焦点访谈节目的人数最少.如果该学校有150名老师,那么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42人.【解析】解:(1)1﹣15%﹣25%﹣28%=32%;答: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32%.(2)喜欢大风车占25%,喜欢新闻联播的占28%,所以喜欢大风车节目和喜欢新闻联播节目的人数差不多.(3)150×28%=150×0.28=42(人);答:喜欢焦点访谈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42人.故答案为:32;大风车、新闻联播;焦点访谈;42.15.(2017秋•涟源市期末)绿荫小学共种树木160棵,各种树木种植情况如图.那么杉树有64棵,杨树有72棵,柳树有24棵.【解析】解:160×40%=160×0.4=64(棵);160×45%=160×0.45=72(棵);160×15%=160×0.15=24(棵);答:杉树有64棵、杨树有72棵、柳树有24棵.故答案为:64、72、24.16.(2018•乐昌市)根据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填表.黑兔/只白兔/只灰兔/只合计/只1565490300【解析】解:90÷30%=90÷0.3=300(只);300×52%=300×0.52=156(只);300×18%=300×0.18=54(只);故答案为:156、54、300.三.应用题(共1小题)17.(2019春•东台市校级期中)如图是某农场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1)已知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多260公顷,这个农场一共耕种土地多少公顷?(2)经济作物耕种多少公顷?【解析】解:(1)260÷(60%﹣34%)=260÷26%=260÷0.26=1000(公顷),答:这个农场一共耕种土地1000公顷.(2)1000×34%=1000×0.34=340(公顷),答:经济作物耕种340公顷.四.解析题(共5小题)18.(2018秋•西山区期末)如图是林场育苗基地树苗情况统计图.(1)已知柳树有3500棵,这些树苗的总数是多少棵?(2)槐树和杨树分别有多少棵?(3)松树比柏树多百分之几?【解析】解:(1)3500÷25%=14000(棵)答:这些树苗的总数是14000棵.(2)14000×17%=2380(棵)14000×33%=4620(棵)答:槐树有2380棵,杨树有4620棵.(3)(15%﹣10%)÷10%5%÷10%=50%答:松树比柏树多50%.19.(2018秋•深圳期末)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深圳市城市垃圾中可回收再生资源构成如图.(1)电子垃圾是8.4万吨,深圳市城市垃圾中可回收再生资源共多少万吨?(2)2014年全市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回收量实际约为265万吨,请计算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回收率.(百分号前保留整数)(3)谈谈你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或建议.【解析】解:(1)8.4÷2%=420(万吨)答:深圳市城市垃圾中可回收再生资源共420万吨.(2)265÷420×100%≈0.63×100%=63%答: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回收率约为63%.(3)我的看法与建议:在当今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类只重视经济和物质的发展,却渐渐忘记了环境是直接受害者,而人类是间接受害者.只有少部分的人意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和面对的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将来.作为世界主人的我们,已经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一次次惨不忍睹的自然灾害,已经向我们传递了警戒信息.我们不能在做些有损自然而对自己无利的行为了.因此,在这个资源贫乏,能源紧缺,环境日益恶化的现代,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并以此展开更多的环保行动,通过一点点的微薄的努力,让人类从熟视无睹到彻底明白这一重要性.人类才是破坏环境的真凶,我们要保护自己,保护我们无可被任何东西取代的环境.20.(2018秋•阿克苏市期末)如图是小明一家三口五一旅游的各项费用统计图.其中A表示食宿费用,B表示路费,C表示购物费用.(1)这是扇形统计图.(2)图中A、B、C三部分的比是9:6:5.(3)已知食宿费用是1350元,路费是多少元?【解析】解:(1)这是扇形统计图.(2)1﹣25%﹣30%=45%A、B、C三部分的比:45%:30%:25%=9:6:5.(3)总费用:1350÷45%=3000(元)路费:3000×30%=900(元)答:路费是900元.故答案为:扇形;9:6:5.21.(2019•集美区模拟)如图是六年级一班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1)喜欢《走进科学》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8%.(2)喜欢《焦点访谈》的人数相当于喜欢《大风车》人数的60%,如果全班有100人,那么,喜欢《大风车》的有25人,新闻联播有22人.【解析】解:(1)1﹣15%﹣25%﹣22%=38%答:喜欢《走进科学》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8%.(2)15%÷25%=60%100×25%=25(人)100×22%=22(人)答:喜欢《焦点访谈》的人数相当于喜欢《大风车》人数的60%,如果全班有100人,那么,喜欢《大风车》的有25人,喜欢《新闻联播》的有22人.故答案为:38,60,25,22.22.(2018秋•湟源县期末)看图解决问题.(1)喜欢足球的人数占六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几?(2)如果喜欢跳绳的人数为36人,那么六年级共有多少人?【解析】解:(1)1﹣15%﹣12.5%﹣22.5%﹣30%=20%答:喜欢足球的人数占六年级人数的20%.(2)36÷15%=240(人)答:六年级共有240人.。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比重。
3、分 类
品质数列 变量数列
单值数列
组距数列
等距数列 异距数列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编制变量数 列的步骤
确 定 组 数 确 定 组 距 计 算 频 数 编 制 表 格
(一)品质数列:
将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 例
某班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
按性别分组 绝对数人数 比重(%)
男 女 30 10 75 25
1、定义
2、作用
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 前提和基础 (承上启下)
3、统计整理的步骤
1.数据的预处理
2.统计分组
3.编制分配数列
4.汇总统计资料
5.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2008-1-4 5
第二节 统计分组
33 %
25%
42%
分组前
分组后
2008-1-4
6
一、统计分组的含义与性质
1.含义 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 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 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的统计方法,称 为统计分组。 2.性质 分与合 、穷尽与互斥、反映本质差异、可能 掩盖差异、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分组界限 的确定
单位:亿元

类 型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农业 14106.2 13873.6 14462.8 14931.5 林业 886.3 936.5 938.8 2 815.0 1 033.5
牧业
渔业
6 997.6
7 393.1 7 963.1
8 454.6
2 971.1
2 539.0 2 712.6
张桂平 刘汉 马云 李非列 宋卫平 孙广信 杨孙西 李彦宏 张力 李思廉 李金元 陈发树

三、统计的职能

三、统计的职能

统计职能
信息职能
咨询职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其他职 能发挥作用的基础
统计咨询、 统计咨询 、 统计监督 职能能对信息职能起 到促进和强化作用
三、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 统计具有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 监督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监督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 密切联系的。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 密切联系的。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保证咨询和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 ) 保证咨询和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1)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 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 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2)各级统计机构为有 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 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3)各级 统计机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状况实行 统计监督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一)统计分组遵循的原则统计分组的关键:合适的分组标志、确定各组的性质界限在选择分组标志时应注意:A、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例:在某地区全部常住人口这一总体中,如果研究目的是反映该地区人口的男、女比例,就要以性别作为分组标志;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年龄构成,就应以年龄作为分组标志。

B、要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

例如研究职工的生活水平的高低,可以用职工的工资水平作为分组标志,也可以用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收入水平作为分组标志。

职工的工资水平并不能反映职工生活水平的高低,如果他赡养的人口数多,即使他的工资很高,其生活水平也不会高,因此选用后者作为分组标志。

C、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社会经济现象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历史条件变了,事物的特征也会变化。

例如现在划分职工困难户的标准,不能根据50年代或60年代的职工生活水平作为分组标准,而必须根据现在的物价水平重新确定困难户的标志,然后再分组。

衡量企业规模,不能用人数,应用劳动生产率、利润、利税额等指标。

列宁衡量农业生产,针对俄国用耕地面积(粗放型),美国用地均投资(节约型)。

划分各组界限时应注意如果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各组之间界限的划分比较简单。

如果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组和组之间界限的划分则需详细分析和比较。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1、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分组(属性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

变量分组(数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是指用品质标志将总体分为若干组来表示。

按品质标志分组,标志一经确定,组数和组限都非常明显。

这些组在组限上、性质上都很明显,不存在组与组之间界限难以划分的问题。

在统计工作中,对于比较复杂的分组则由上级统计机关或各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编制标准的分类目录供大家使用。

按数量标志分组就是选择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例如,职工按工资收入多少分组,工业企业按产值分组、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等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统计一词的3种含义

统计一词的3种含义

统计一词的3种含义
统计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可以指代以下三个方面:
1. 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统计学涉及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统计学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以帮助人们做出准确和可靠的决策。

2. 统计数据:统计也可以指代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当人们谈论“统计数据”时,通常是指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以获得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更深入的了解。

3. 数量统计:统计也可以用来描述数量或频率。

例如,如果一个人说“统计表显示了每个月的销售额”,他或她是在描述销售额的数量或频率,以便更好地了解业务的情况。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品牌 A B C D
统计/箱 30 45 25 10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新授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3、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2: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十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

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而应画成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

2、出示:
教师:你能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第一小组学生体重统计图。

3、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课题:平均数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的成绩。

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并说明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

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

应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比,比较合理。

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1的统计图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统计图的内容。

提问:我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什么叫“平均”?
教师: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样多?看看哪个同学的方法多?
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先合后分。

教师:“合”就是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的瓶子?“分”就是把收集总数在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如果我们列算式该怎样列了,请大家试一试。

小结:我们利用矿泉水瓶子的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式来求平均数,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练习: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下,这两个小组哪个小组的计算能力强?
第一组平均每人的分数是:86分
第二组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是:87分
看了这两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第二组的计算能力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
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
(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

(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课题: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三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投小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
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应该怎样列?
提问:(28+33+23)÷3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把投中的总数以3表示什么?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2。

提问:从这两张统计表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也比较重要?
场上哪一个对的身高占优势,我们能根据个别队员来作判断吗?我们要看整个对的平均身高。

现在就请大家算一算,哪一个对的平均身高占优势。

2、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3、教师:从这两个平均数,能反映出这两个队除技术外的另一个实力,说明平均书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于不同数据的总体情况,这是我们学习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5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1)完成第1小题。

提问:什么叫“月平均销售量”?
要求哪种饼干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应该怎样列式?
(2)完成第2小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完成第3小题。

你从图中还得到什么信息,告诉全班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