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基督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属于信仰范畴,回答人们用理性无法解释的人生根本问题。与科学不同,科学探索事实世界,宗教探索意义世界。与哲学也不同,哲学解释意义世界的方式是理性逻辑,宗教对意义世界的解释是超理性思维。一句話,凡人们想不通、做不到的地方,就有宗教存在。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宗教的唯心,它是科学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一切旧哲学——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真正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从而导致观察世界一系列问题上的重大缺陷和错误。旧唯物主义不把对象、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不了解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唯心主义则抽象、片面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理论,旨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解放被压迫阶级的方法。宗教信仰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都是人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诸多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共性和矛盾。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表象,并存在于被剥削阶级的社会中。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无知和对社会压迫的安慰,是对压迫者的妥协和逃避现实的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麻痹了人们的意识,使他们无法看清社会矛盾的本质,反而用宗教信仰来应对现实的问题。
二、宗教信仰的作用与意义
然而,宗教信仰对个体和社会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宗教信仰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安慰和力量,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找到信心和希望。宗教信仰还提供了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此外,宗教信仰也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凝聚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共性
尽管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有批判态度,但也存在一些马克思主义与
宗教信仰的共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追求一个没有
压迫和剥削的社会,这与宗教信仰中追求和平、正义、仁爱等共同的
价值观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都关注人类的幸福和福祉,都
追求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含义
有必要首先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信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这一问题其实主要是“信仰”与“信念”的关系问题。有人人为地严格区别这两个概念,认为应该用“信仰”一词来称呼宗教信仰,用“信念”来称呼科学信仰。其实,信仰与信念的差别不是性质上的,而是层次上的。信念通常用来表示对一些比较具体的观念的相信和信奉,而信仰则用来表示对最高层次和最核心的观念的信奉和相信,以及用来表示一个人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各种信念的体系。比如,我们在最高的以及体系的意义上称呼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时,我们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或“共产主义信仰”,而当我们称呼这一信仰中更为具体一些的观念的信奉时,则多用信念一词,如革命信念、必胜信念等。
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这两个概念也需要加以说明。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对这一信仰的完整指称。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也是把它们当同义语来使用的,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二者也各有其个性色彩,主要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词在意象上突出的是这一信仰的学理基础方面,给人一种理论信仰的印象,而“共产主义信仰”一词突出的是该信仰的现实追求方面,给人以信仰的行动的印象。具有这种差别是毫不奇怪的,因为任何信仰都有两个基本方面,它既是知识,又是行动,是从理论向行动的转化。正因为如此,在具体的行文和讲话中,根据语境和语气的不同,有时用“马克思主义信仰”较为恰当,有时又用“共产主义信仰”更为帖切,这也毫不奇怪。同时,由于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是从现实的追求方面来谈论这一信仰的,因而“共产主义信仰”一词似乎更流行,更顺口。
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意义及实践研究
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意
义及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发展与进步,信仰形态也在不断变动,对世界人民的精神世
界和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有别于宗教信仰的政治信仰,
是人类信仰史上的全新课题和伟大变革,是一种全新的信仰形态本质。马克思信
仰的本质是以科学为基础条件,通过实践的方法来解读世界发展规律,是为实现
最终信仰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信仰对青年学生进行培养与教育,能够有效
打破青年学生信仰困境,满足青年学生思想需求。这也是国家维护意识形态统一,保证青年学生精神信仰纯粹的关键方法。本文旨在研究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
信仰的现实意义及实践,以期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提供借鉴经验,推动青年学
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条件逐渐充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从物质文化逐渐转变
为精神追求,这充分展现人们生活本质在不断提高,有更多时间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世界各国经济与文化交流频繁,思想碰撞时有
发生,都会对国内人民产生一定影响。尤其青年学生正处于三观初定,精神建设
的阶段,因此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丰富精神谱系,能够为青年学生加强精神
文化建设,坚定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避免出现信仰危机。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容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坚定追求,是马克思对人类未来社会
形态的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来对人的概念进行解读,可以发展马克思所指
的人是将个人作为社会人类集体的一部分进行看待,对人自由的追求就是推动人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与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与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
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提出了一
系列关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观对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观点,并与宗教存在着
根本性的冲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精神世界是第二
性的,个人的信仰来源于对物质生活的体验和认识;无神论则否认了
超自然存在的存在,并拒绝将其作为个人信仰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有三个主要特点: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
义者认为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物质决定意识,人的信仰是受物质
条件的制约,它来自于人的社会实践。2.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
主义认为宗教是在物质条件落后的社会中产生的,它是面对无法解决
的问题时人们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将渐渐消失。3. 无
神论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反对将个人信仰寄托于神明或超自然力量上,而强调依靠人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文化作用,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宗教是一种被剥削阶级所利用的意识形态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
认为,宗教是人民受压迫和剥削状态下的精神鸦片,它可以让人们逃
避现实的困境,忘记阶级斗争和社会问题,从而保持社会秩序和压迫
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者充分认识到宗教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坚决反
对将个人信仰寄托于宗教。
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味地否定宗教,而是主张通过改善人们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作者:陈先达
来源:《当代党员》2017年第13期
荐书:《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陈先达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普及读物,是出版界、思想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融理论性、思想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广大党员、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学生可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尤其是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科学成果;至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其事实依据就是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概括和新总结,而标准仍然是实践。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学说始终如一的要素。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时信仰与宗教(精选)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时信仰与宗教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也是
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的重要时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信念,不屈不挠,顽强抵抗。战时信仰和宗
教因素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动力和
道德支持。
一、中国传统宗教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体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传统宗教,如佛教、道教、儒教等,对于
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心态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1. 佛教
佛教倡导慈悲与智慧,强调修身养性、戒除贪心、坚守道德等价值
观念。在战争时期,佛教徒通过唱诵佛经、念诵佛号等仪式,增强了
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培养了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为中国人民提
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2. 道教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在战争时期,道教
强调个体的塑造和内心的修炼,通过道德修养和修行获得心灵的安宁
与坚定。道教对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宗教情感提供了一种安抚和宽慰,
使人们能够在战争阴霾中保持坚持信仰的勇气和决心。
3. 儒教
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国学教育体系,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责任感。在抗日战争时期,儒教通过宣扬仁爱之道,强调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担当精神。儒教思想给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使他们能够积极应对战争挑战。
二、基督教与抗日战争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基督教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督教注重个体信仰与教义,对于增强中国人民的信仰勇气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基督教传教士的贡献
中国抗战时,许多基督教传教士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中国,为中国人民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地下救助工作,组织救济活动,为中国战区的社会救济和战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传教士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感激,为抗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意味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的认同,同时深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规律的独特解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历史和实践经验所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包括相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选择等。坚定这些信仰和信念将使我们在实践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思想和坚强的信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理和理论,以解释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变革。然而,宗教信仰在人类社会中
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宗教信仰之间
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相互影响。
一、宗教信仰的起源和发展
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对于无法解释的自然
现象及存在之谜的思考和回应。通过崇拜神灵、聆听教义和执行祭祀
仪式,信徒们向上帝、神或其他超自然力量表达尊敬和信仰。宗教的
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不
断演变和传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宗教形式和传统。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社会
学说,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社会发展和
阶级斗争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
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三、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它提供了一种
人们解释生活意义、规范行为准则、寻求心灵慰藉和建立社会秩序的
框架。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灵性需求。
在许多社会中,宗教信仰还承担着社会凝聚力的作用,将信仰群体团
结在一起。
然而,马克思主义将宗教视为一种虚假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宗
教是掩盖社会现实的幻象,是压迫阶级统治的工具。他认为,宗教是“鸦片”一样的东西,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存在。坚持追求宗教
解读“信仰”——由不宜提“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发的思考
解读“信仰”——由不宜提“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发的思考
一、引言:介绍“信仰”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信仰的形成:从社会心理角度解释信仰的产生过程,探讨信仰与文化、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关系
三、信仰的分类:从宗教、哲学、艺术、科学等角度分类,阐述各自的特点及影响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解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内涵和世界观,探讨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
五、信仰的价值与意义:探讨信仰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与意义,从道德、文明、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解析
六、结语:总结信仰的本质与作用,呼吁人们在建立信仰的同时注重常识与理智,拥有科学、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第一章:引言
人类是信仰的动物,信仰是人类思想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信仰是指一个人、一个群体在心灵领域中对目标、意义、价值、方向等方面的信赖和承认。信仰的形成和建立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信仰既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也是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本文旨在分析和解析信仰的概念、形成、分类、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等问题,重新审视信仰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价值与意义,并探索建立科学、客观、理性信仰的必要性。
第二章:信仰的形成
信仰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和个体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信仰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出现之初。在长时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制度和观念。这些制度和观念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信仰因素。例如,法律、道德、语言、宗教等信仰体系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扮演了重要角色。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在产生背景上的区别
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产生,人类也拥有了信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自然中的众多现象无法进行很好的解释,由此出现了对自然物的崇拜,形成了早期的有神论的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信仰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宗教信仰。它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逐步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思想和灵魂的工具。因此,历史上的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落后的政治社会中,宗教信仰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它为那些主张反抗,不甘堕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
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它通过这种心灵的慰藉,
换取人们对现实的宽容和逆来顺受,进而最大程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落后统治。但是,宗教信仰毕竟是一种非科学的信仰,它虽然有自己体系作为支撑,但却不能掩盖其自身的虚幻性。从其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宗教信仰是认知水平低下、政治落后的时代产物。随着近代科技的发生和发展,以宗教信仰为代表的有神论的信仰逐渐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失去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一批无神论信仰观念不断的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而产生的。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在批判宗教信仰,追寻人类科学信仰的过程中,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的讨伐和批判,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已失去了历史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信仰走向世俗化的过程,人们对神的崇拜变成了对现实的力量的信仰。然而,这种信仰并非是人类信仰的最高形态,人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矛盾需要寻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一切只有通过拥有终极价值的科学信仰的确立才能最终完成。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决了人类信仰上的困惑,它在批判了宗教信仰的同时,又超越了当时的世俗化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的最高信仰指导着人们生活,推动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所以说,相较于产生于认知水平低下、政治落后时代的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产生背景上就有着巨大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进行的理性探索,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
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最高的阶段就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
在于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可行性,即通过社会主义阶段的努力,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
富裕和世界和平。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前提。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
发展迄今为止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它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就在这样
的演变中得到巨大的进步。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如果现存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就必须改变这些关系,将它们推向进步,以促进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待历史的态度是非常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一直是由
各种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在这样的历史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总结阶级斗争的规律性,看准历史的走势。
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是简单的理论追求,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为基础。因此,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自己的信仰来自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利益的反映,始终紧密地联系着社
会现实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相信,通过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社会公
平和自由平等。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无产阶级解放,并且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
会中,人类才能彻底地解放自己。基于这个信仰,马克思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自己不
断地拥护无产阶级,支持无产阶级的斗争,努力促进历史的进步。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也
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一种政治信仰,而是一种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的对未来的理性预测和良好的社会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许多领域中已经产生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
马原讨论题:关于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渊远流长,有着特定的价值和功能。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也有特定的价值和功能。那么,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关系呢?二者之间有没有共同点与不同点呢?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该问题的讨论。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关系: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同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思想,他们作为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他认为物质是第一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存在决定思维。这种观念引导我们公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我们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事情从实际出发,客观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而关于宗教信仰这一问题,它是一种客观唯心的表现。举一个常见例子,西方社会人们都信奉耶稣,信奉上帝,从这一层面来说,宗教信仰是以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即思维决定存在。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能够引人向善,改善人们的行为等。从我的观点来说,我是不反对一个人有宗教信仰的。西方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把物理学研究到登峰造极地步后,晚年开始研究神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牛顿认为以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就连他自己提出的理论都无法完美的解释世界和宇宙,所以,由此可见唯心主义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可见,宗教信仰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在特定的时期也是有着自己的特殊作用的。
因此,我认为,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在一些方面来说,可以是互补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都不能从绝对的层面来说谁对谁错,即使我们信奉唯物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唯心主义为我们带来的巨大作用。所以,二者是相互补充的。无论是宗教信仰也好,马克思主义也好,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的学习与认知。
坚定信仰-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
1、世界观、认识论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而神的
观念在宗教世界观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可以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为
我所用;而宗教认为世界和人类社会由神创造并主 宰,是不可知的。
2、信仰对象不同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的信仰 宗教信仰是一种虚幻的信仰 信仰方式不同 任何一种宗教均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特殊的宗教经典、
识的成熟,不能使人真正获得信仰的自由。
2. 宗教信仰兼具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特征
信仰选择是公民的私人事情,但是公民选择了信仰之后的宗教实
践,却并非私人的事情。
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具有“群众性、复杂性和国际性”。宗
教信仰的这些特性,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私人性或个体性,具有了丰富
的社会性。
不受任何约束的“宗教自由”是不正确和不可能的。离开法律来
结论
1、信仰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2、宗教信仰是人类信仰的一种形式 3、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的科学的信仰 4、不存在绝对的信仰自由 5、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宗教不得干涉教育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师生不能信仰宗教
信仰就是我们信奉且尊敬的东西。
信仰≠宗教信仰
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宗教或政党起了催化剂的作 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
人活世上,不可能没有信仰。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它们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区别。本文将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一、哲学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它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观念、道德等都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它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的。宗教信仰强调信仰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政治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的政治理论,它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保守的政治理论,它认为神权是最高的权威,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的信仰和虔诚,认为只有通过信仰和虔诚才能得到神的庇佑和保佑。
三、经济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它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宗教信仰则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理论,它认为财富是神的赐予,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才能获得财富和幸福。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的奉献和慈善,认为只有通过奉献和慈善才能得到神的赏赐和祝福。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摘要:同样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其巨大的区别决定了在新的时期可以作为立国之本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宗教。本文将从世界观、本质、社会作用和对人的精神的影响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进行区别,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值得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的崇高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世界观,本质,社会作用,对人的精神影响。
宗教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在中世纪的欧洲神权甚至超越王权占据了大多数国家的真正统治。几千年来对宗教的本质的逐渐清晰让人们致力于寻求更科学的信仰以指引人类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便是这种追求下得产物之一。那么为什么一千年前可以通知人类思想的宗教信仰失去了通知的地位而被其他信仰所取代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可以指导一个落后的国家使其逐渐强大呢?他们本质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一、世界观的差别
世界观这个方面的差别时是在表面上显而易见的。在科学的理论出现之前,为了解释各种神奇的自然界现象,人类没有科学的理论可供参考,于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期逐渐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由伟大的神所掌控的,人类是神灵手下低等的生物。在科学的理论出现前,这种对神灵的强烈崇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帮助人类解释了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日月星移,解释了人类为什么要向善。宗教告诉信徒们这个世界存在神,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违背神的意志,只要相信神的旨意人类社会就会向着崇高和富足发展。宗教的世界观给在科学普及之前的人类一丝希望之光,引导人类走出了迷茫,那就是“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劳动”,“我为什么不能做违背社会的事情”,“为什么大自然会有风雨雷电”,虽然它是以一种唯心主义的方式来解释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与神论相悖的理论逐渐出现,宗教的不科学性逐渐显现出来。“进化论”,“牛顿运动定律”等理论毕竟以科学的方式解释了大自然的现象。与之前宗教所宣传的“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神的作用”这种虚无的解释方式相比,科学的理论更能更好地,更有说服力地解释这个世界。这时宗教信仰的世界观的不科学性便显现出来。宗教的世界观是用虚无的东西作为理论去解释非常现实的东西,而其科学的解释却是很实际的理论。一旦虚无的理论遇到了非常实际的理论,那么其脆弱性便体现出来。这便是唯心主义遇到唯物主义后的结果。宗教便是唯心主义的代表,它告诉人们应该相信什么,然后用所相信的东西去指导人类的实践,而从不希望人类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什么,因为宗教告诉人们,这个世界已经被神完美地创造好了,一切神没有创造的东西都是邪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创造性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基督教信仰
的差异性先进性调查分析报告
本次实践我首先上网浏览量基督教有关信息(马克思主义原理由于大二上学期已经学完,没有再查阅)。然后选取5个基督教教徒作为案例,询问了解其入教原因,入教时间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由于涉及隐私问题,对受访问人员的姓名等个人资料保密)。借着我同样询问了5个党员类似问题。最后,我对不同信仰做了个人认为比较理性的分析,推断出两者之间马克思主意信仰的优越性,结尾时我还分析了此次调查的一个不足之处。
以上是我对自己寒假实践的概括,下面是我的具体分析报告。
有关基督教信仰者的调查分析表
有关党员的调查分析表
上面两张表是我调查是笔录的数据,里面显示他们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原因等详细信息。
我发现基督教徒们普遍认为信教能弥补、治愈心灵的创伤,能使寂寞无聊的心绪找到寄托之所,能起鼓舞作用,给人以力量、信心和勇气。而和谐互助的宗教环境让基督教徒们彼此之间仿佛家人一般,一个教会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牧师成了最高明的心理医生。我发现基督教徒们信仰基督教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那就是基督教本身追求至善的宗旨。基督徒们表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其需要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基督教徒们的入教原因:1.因为个人的价值观。信仰的形成,很大的程度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对他的影响。在亲友的影响下,基督教的信仰不知不觉的就深入了他们的心底。2.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求学道路的困难、生活的苦涩艰辛、工作的不尽人意或家人的下岗待业、个人及亲友的病痛等等。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和困惑,人们不得不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之法,而基督教给了他们温暖,入教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访谈的结果让我们不可否认,信仰基督教在人格塑造上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帮助,它能指引很多教徒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说因为心目中没有上帝,没有监察并规范人类品行的
神明,在碰到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实际问题与自己做个好人的良好愿望无法一致时,就无可奈何地,甚至毫无顾忌地将后者抛弃掉。那么在这些积极方面上我们不反对对基督教信仰。
但基督教的消极影响在于基督教的唯心。基督教是信奉上帝的,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上帝,以及人们对上帝之道的领悟和追求;一旦全人类对上帝之道达成了共识,都能遵循上帝之道而做到公平公正了,那么美好的未来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那就是错误的认知。我们知道很多发展不是靠“神迹”和“神力”的佑助,而是靠人自己,而基督教在这上面显得消极。基督教徒们认为一切发展皆是上帝的安排,从而否定了人的能动性。
在这上面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宗教的唯心,它是科学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从有关马克思信仰者的访谈案例来看,马克思信仰能充分带动人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从历史上看,实践的确的确是认识的来源,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也逐
渐加深,很多以前无法解释而用上帝论解释的现象也可以用科学解释了。科学在每一领域取得的任何重大成就,都意味着在这个领域内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意味着把神秘的作用和无知的影响从这个领域中清除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
最后,我不得不说一下此次的调查缺陷。我把基督教基督教信仰者定性的认为是基督徒,把马克思信仰者认为是党员。这是不正确的。因此本次调查不够严谨,分析结果只具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