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基督教信仰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分析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宗教是一种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至今依然影响着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人口。
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
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近20个少数民族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信仰宗教。
当今社会,宗教借助各种信息传播途径不断扩大其影响,其影响波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相当多的人对宗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热爱生活、思维活跃、勇于创新。
他们是中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更是我们这个大国能否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屹立在世界之林的最大筹码。
在整个社会都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正经历着重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其中就有被各个阶层关注的“宗教热”。
大学生作为求知欲较强的一个青年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免会受到宗教的影响。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对待这汹涌而来的宗教热流,成了十分必要探究和讨论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思想作指导是维系我们坚定社会主义路线的最基本的准则。
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属于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人们的头脑对支配自己命运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虚幻的反映,其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类的物质生活过程,对历史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其消亡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历史过程。
仅以基督教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课题调查组曾针对北京地区高校学生的基督教信仰状况展开调查,这项调查也受到国家统战部的高度重视。
调查项目的负责人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基督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教授,调查涉及北京37所高校,在12404份有效问卷中有437份问卷选择了信仰基督教,即有3.52%的基督信仰者。
那么为什么可以说是从小受唯物主义教育的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会出现这么多的宗教信仰者呢?我个人认为,当今大学生不仅在学习领域内可接触见识的信息不断增加拓宽,在人生追去和信仰上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同观点的影响。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及其政治意识形态与各种宗教之间理论与实践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但有些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而且科学与宗教信仰其实是可以并存的。
关键字:哲学宗教信仰科学并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因为它认为一切宗教派别所崇信的各种形式的超自然力量和境界,都不过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幻想,是根本不存在的;它的这种彻底无神论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所发现的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
有科学的、无神论的宗教观,就有不科学的、有神论的宗教观,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我相信信仰,而且我相信科学与宗教信仰是可以并存的。
1.1:用事实去证明人类生活的地球,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当。
太阳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自转的速度、地球的大小、大气层的组成等,都恰到好处。
地球特殊的生态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
如果地球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地球将太热,反之则太冷。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66o33’,而且此倾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终不变,因此在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
如果没有这个偏角,热的地方将总是热,冷的地方将一直冷。
水的重要性不须冗述。
水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反膨胀”。
地球上的物质,大都是热胀冷缩。
但水在4oC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oC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
如果水也越冷越缩,一结冰就会往下沉,那在冬天,河、湖、塘、池从上到下将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继续生活。
由于水的反膨胀,冬天的水面皆被冰所覆盖,起到保温层的作用,使冰下的水生生物不受严冬的伤害。
这是何等奇妙!人们可以从水化学的角度解释水如何会反膨胀,但却解释不了为何水会反膨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信仰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信仰问题马克思是伟人,马克思主义也是承前启后的伟大思想和理论,我们这些小屁孩尚不具备资格和能力在这里妄言什么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迫于形势,也只能在这里就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信仰这一小方面来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尚且幼稚的看法,诚惶诚恐。
在我看来,马克思在其理论中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丰富的信仰思想,本文只从一个侧面初步展示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并揭示马克思考察信仰的独特视角。
一、从经济看信仰:马克思信仰思想的独特视角。
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经典作家从来不谈论和研究信仰问题。
这种印象不正确。
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就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信仰问题。
比如,马克思从研究和批判宗教的角度谈论过信仰;从批判旧哲学和清算唯心主义哲学信仰的角度谈到过信仰;从政治斗争和政治信念的角度谈到过信仰;从人生信仰角度谈到过信仰;还从思想宣传的角度,以及从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等也谈到过信仰问题。
在马克思谈论信仰的各种角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至今往往受到忽视的一个视角,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信仰现象的观察和透视。
这是马克思信仰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信仰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而且是离经济基础比较远的意识形态现象,人们往往看不到它与社会的经济因素和经济过程之间的联系。
所以,历来研究信仰现象的人,不论是一些神学家、宗教学家还是哲学家、文学家等,往往从思想人文的角度考察信仰问题,而通常并不注意进行经济分析。
这就有意无意地限制了信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独具慧眼,能够从经济角度去考察信仰问题。
特别是马克思,在与恩格斯的理论分工中,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因而,他在研究经济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涉及到一些信仰问题,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颖的见解。
经济学研究与信仰研究看起来天悬地隔,但并非如此。
马克思不是就经济研究经济,而是从经济领域来透视整个社会。
他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常地广泛地涉及到信仰问题并不奇怪。
而且政治经济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哪里作者:陈先达来源:《当代党员》2017年第13期荐书:《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陈先达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普及读物,是出版界、思想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融理论性、思想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广大党员、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学生可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科学学说,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
这里所说的信仰,就是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
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尤其是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科学成果;至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其事实依据就是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概括和新总结,而标准仍然是实践。
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学说始终如一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可以没有人的参与而自动起作用。
相反,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和作为信仰有区别吗?当然有。
科学是共有的、普遍的,而信仰是个人的。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时信仰与宗教(精选)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时信仰与宗教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的重要时期。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信念,不屈不挠,顽强抵抗。
战时信仰和宗教因素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一、中国传统宗教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体系。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传统宗教,如佛教、道教、儒教等,对于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心态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1. 佛教佛教倡导慈悲与智慧,强调修身养性、戒除贪心、坚守道德等价值观念。
在战争时期,佛教徒通过唱诵佛经、念诵佛号等仪式,增强了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培养了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2. 道教道教注重修身养性、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
在战争时期,道教强调个体的塑造和内心的修炼,通过道德修养和修行获得心灵的安宁与坚定。
道教对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宗教情感提供了一种安抚和宽慰,使人们能够在战争阴霾中保持坚持信仰的勇气和决心。
3. 儒教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国学教育体系,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责任感。
在抗日战争时期,儒教通过宣扬仁爱之道,强调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担当精神。
儒教思想给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使他们能够积极应对战争挑战。
二、基督教与抗日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基督教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督教注重个体信仰与教义,对于增强中国人民的信仰勇气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基督教传教士的贡献中国抗战时,许多基督教传教士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中国,为中国人民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
他们积极参与地下救助工作,组织救济活动,为中国战区的社会救济和战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教士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感激,为抗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 教会为抗战贡献在战时形势下,基督教教会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行动中。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在产生背景上的区别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产生,人类也拥有了信仰。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自然中的众多现象无法进行很好的解释,由此出现了对自然物的崇拜,形成了早期的有神论的信仰。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信仰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宗教信仰。
它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逐步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思想和灵魂的工具。
因此,历史上的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落后的政治社会中,宗教信仰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
它为那些主张反抗,不甘堕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
它通过这种心灵的慰藉,换取人们对现实的宽容和逆来顺受,进而最大程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落后统治。
但是,宗教信仰毕竟是一种非科学的信仰,它虽然有自己体系作为支撑,但却不能掩盖其自身的虚幻性。
从其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宗教信仰是认知水平低下、政治落后的时代产物。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生和发展,以宗教信仰为代表的有神论的信仰逐渐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失去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一批无神论信仰观念不断的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而产生的。
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在批判宗教信仰,追寻人类科学信仰的过程中,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的讨伐和批判,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已失去了历史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信仰走向世俗化的过程,人们对神的崇拜变成了对现实的力量的信仰。
然而,这种信仰并非是人类信仰的最高形态,人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矛盾需要寻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一切只有通过拥有终极价值的科学信仰的确立才能最终完成。
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决了人类信仰上的困惑,它在批判了宗教信仰的同时,又超越了当时的世俗化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的最高信仰指导着人们生活,推动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1)、它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人们对这种理论的相信和信奉,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是信仰,而人们对这种理论的信仰才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其实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的问题,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作为理论而存在,而且也作为信仰而存在。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这种理解无疑是必要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2)、它是指信仰者心中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说,上面一点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信仰态度,那么这里突出的是信仰者的信仰内容。
显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们信仰的内容而被包含在他们的信仰之中。
一种理论或观念,它之作为信仰对象并不处在信仰之外,没有对象的信仰是不存在的。
没有作为信仰对象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人们所相信和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与作为自在的客观真理的马克思主义隔离开的,人们的信仰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不是别的信仰,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了他们的头脑和心中。
如果说,信仰者头脑中的马克思主义可能与实际上的马克思主义有一定差距,那么也正是随着这种差距越来越小,人们的信仰才越来越成为名符其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3)、它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性或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里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时,指的不是一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而是一种哲学社会科学,它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
作为一种世界观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当其作为一种科学时,也同时必然具有价值性。
因为,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必须要有实践者,为此它必须要人们去信奉它,为人们所接受从而成为他们的信仰。
二、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信仰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摘要:同样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其巨大的区别决定了在新的时期可以作为立国之本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宗教。
本文将从世界观、本质、社会作用和对人的精神的影响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仰进行区别,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值得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的崇高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世界观,本质,社会作用,对人的精神影响。
宗教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权甚至超越王权占据了大多数国家的真正统治。
几千年来对宗教的本质的逐渐清晰让人们致力于寻求更科学的信仰以指引人类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便是这种追求下得产物之一。
那么为什么一千年前可以通知人类思想的宗教信仰失去了通知的地位而被其他信仰所取代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可以指导一个落后的国家使其逐渐强大呢?他们本质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一、世界观的差别世界观这个方面的差别时是在表面上显而易见的。
在科学的理论出现之前,为了解释各种神奇的自然界现象,人类没有科学的理论可供参考,于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期逐渐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由伟大的神所掌控的,人类是神灵手下低等的生物。
在科学的理论出现前,这种对神灵的强烈崇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帮助人类解释了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日月星移,解释了人类为什么要向善。
宗教告诉信徒们这个世界存在神,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违背神的意志,只要相信神的旨意人类社会就会向着崇高和富足发展。
宗教的世界观给在科学普及之前的人类一丝希望之光,引导人类走出了迷茫,那就是“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劳动”,“我为什么不能做违背社会的事情”,“为什么大自然会有风雨雷电”,虽然它是以一种唯心主义的方式来解释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与神论相悖的理论逐渐出现,宗教的不科学性逐渐显现出来。
“进化论”,“牛顿运动定律”等理论毕竟以科学的方式解释了大自然的现象。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本质区别的现代解读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本质区别的现代解读[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解决现实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实现的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和教条化,不能使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不能把共产主义理想终极化或庸俗化,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划清界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区别19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等同起来,其主要内容是夸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以及对人的理解与宗教(主要是指基督教)的相似之处,把马克思看成是“弥赛亚先驱”,将马克思主义学说诠释为新现世宗教。
如英国著名哲学家波特兰·罗素就认为:“我认为世界上各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以及共产主义信仰,全是虚假而有害的。
”〔1〕L·J·宾克莱在《理想的冲突》一书中也把马克思称为“一个新现世宗教的创始人”,“一位宗教道德家”〔2〕。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固然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的矛盾和问题,都是一种对理想目标的信仰,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等等,而马克思对现实的批判也主要是从对宗教的批判开始的。
但是,尽管如此,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宗教,从而否定它的科学性,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划清界限。
一、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本质区别1.在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上,宗教是一种神秘的幻想,而马克思主义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对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马克思在1857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理论的、实践的、宗教的和艺术的四种基本的方式。
宗教作为人类最初的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一种神秘的幻想,其中包含了很多原始的观念和解释世界的方法。
然而,“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其他幼稚行为”〔3〕。
为什么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成小康社会目标共同奋斗。 三、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时代要求。创新是一个 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 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一个领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党, 也必然应当是创新型的执政党。全党必须牢记,一个政党 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 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在前进 征程上,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 既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用时代发 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 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报 告对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作出许多新的部署,比如,积极发展 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和政策创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我们要解放思想,从 新的实际出发,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使党的工作不 断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根本要求。90 多年的发 展历程表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 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 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新形势下建 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 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 历史前进。党的十八大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 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建设服务 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项重大举措,必须认真抓好,努 力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 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 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总结近年来各地实践经验作出的 重大部署。我们要广泛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 把领导和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 务群众、凝聚群众功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党Leabharlann 版2013 年 第 1 期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对话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对话内容提要: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神学思想无疑是两种最重要的意识形态。
在共产党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而在欧美,基督教文化则是其文化精神的核心。
在当代“全球化”和“文明对话”的背景下,基督徒和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对话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对话已经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德语神学界的“政治神学”及拉美神学界的“解放神学”之间展开,并且已经开始越过纯理论的层面。
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之间的相似渊源以及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及其主要思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期以来,在西方学者那里普遍存在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宗教化”理解的倾向。
一些西方学者常常将马克思看成是“弥赛亚先驱”,而将马克思主义学说诠释为人间的宗教,如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罗伯特·图克尔、路易斯·哈勒等等,都曾把马克思描绘成一个世俗宗教的缔造者。
[1]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梯利希则认为,马克思从基督教及犹太教那里获得了弥赛亚的前瞻,以革命的方式,在经济基础上建立他的“弥赛亚”国。
在梯利希看来,马克思对人及其历史的看法是两个决定性的基本思想,其中与基督教对人和历史的解释有相当吻合的一面。
[2]坚信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反而被理解为一种宗教,这种“反宗教之宗教”的悖论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事实上,尽管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神学在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的本质观,特别是切入现实生活的途径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但马克思主义毕竟产生于基督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它和基督教思想之间当然绝非是简单的水火不容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早期关于人的理论与基督教人文精神之间,确实存在着诸多相似性和可比性:就其历史运动形态而言,两者都追求被压迫的下层人民的自由、解放;就价值观而言,两者都反对个人主义,强调社团的、非个人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反对把个人作为道德绝对化的基础,强调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就社会理想而言,两者都设想了未来公正、和平、博爱的理想王国。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认为宗教是一个社会现象,是由社会、历史和经济环境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下,宗教不是主要的社会动力,也不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相反,它是一种表征和反映社会现象的形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宗教实现了对非物质层面的支配。
马克思认为,教会有一种强大的控制力量,可以通过控制信仰和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施加影响,来塑造社会的精神世界。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治和法律制度相对较为薄弱,宗教就成了对社会治理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
例如,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宗教在国家政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伊斯兰法规定了国家的各种机构和政策。
在美国,宗教群体强大,它们经常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激进主张,如堕胎和同性恋等议题。
其次,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在生活中找到慰藉的方式。
在过去的历史中,人们很难通过法律等手段得到正义和公正,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痛苦时,往往只能寻求宗教的帮助。
宗教可以为人们和团体提供切实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面对不幸和挫折。
例如,在疫情期间,世界各地的教会组织都开展了宗教仪式,以安抚人民的心灵和情绪。
第三,宗教可以加深社会团结。
社会需要一种团结的力量,而这种团结可以通过宗教来达成。
许多宗教在历史上都被用来塑造团体和社会。
例如,天主教会的教皇可以代表整个基督教界,伊斯兰教中也有专门的宗教领袖和神职人员等。
宗教信仰可以成为团结和协作的枢纽,凝聚人们的共同意愿和福音。
第四,宗教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
教会和其他宗教机构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例如派发食物和衣物等物品,为疾病或残疾的人士提供照顾。
在某些地区,宗教机构还为社区提供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服务,促进社区的协作和发展。
最后,宗教可以作为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尽管宗教通常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宗教运动确实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及其政治意识形态与各种宗教之间理论与实践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但有些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而且科学与宗教信仰其实是可以并存的。
关键字:哲学宗教信仰科学并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
因为它认为一切宗教派别所崇信的各种形式的超自然力量和境界,都不过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幻想,是根本不存在的;它的这种彻底无神论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所发现的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有科学的、无神论的宗教观,就有不科学的、有神论的宗教观,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我相信信仰,而且我相信科学与宗教信仰是可以并存的。
1。
1:用事实去证明人类生活的地球,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当。
太阳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自转的速度、地球的大小、大气层的组成等,都恰到好处。
地球特殊的生态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如果地球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地球将太热,反之则太冷.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66o33’,而且此倾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终不变,因此在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如果没有这个偏角,热的地方将总是热,冷的地方将一直冷。
水的重要性不须冗述.水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反膨胀”。
地球上的物质,大都是热胀冷缩。
但水在4oC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oC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
如果水也越冷越缩,一结冰就会往下沉,那在冬天,河、湖、塘、池从上到下将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继续生活。
由于水的反膨胀,冬天的水面皆被冰所覆盖,起到保温层的作用,使冰下的水生生物不受严冬的伤害。
这是何等奇妙!人们可以从水化学的角度解释水如何会反膨胀,但却解释不了为何水会反膨胀。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和追随。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通常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解释和改变世界的理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相信,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解放和进步。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思想组成的,它包括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和批判,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导向,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和展望。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相信,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才能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方向,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味着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懈追求。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相信,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他们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场长期的斗争,需要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坚定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味着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认为,作为无产阶级的一部分,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有责任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怀着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担当,始终保持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为之不懈奋斗。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确实,大千世界,精彩的东西那么多,何必拘泥于革命、阶级、贫富分化这些刺人神经的话题呢?可以读下先秦诸子,感悟中华文化里的人生哲学;可以读下西方古典哲学,感知逻辑世界的周延;还可以读各色各样的小说,了解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哪样不比宣扬阶级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有趣呢?那些不读马哲,或者读了马哲也不信的人,还不是过得很好。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信仰马克思主义呢?我想,这根源于我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这份向往,我们已很难考证从何时而起,但至少,当人类能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后,我们便从为帝王作家史的史书中看到了这份向往。
它是先哲笔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理念,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社会理想,是“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济世情怀。
人类能被称为万物之灵,就在于我们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弱肉强食的兽性,懂得了尊老爱幼、关怀弱者的人性。
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人性的光芒被发挥到有史以来的极致。
美国《独立宣言》公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继之的法国《人权宣言》也宣布:“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
”这些法律文件凝结出的人类理性光辉,构成了现代民主国家的理论基础。
《共产党宣言》指出过:“资产阶级在历史上,也曾经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其革命成果之一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摆脱封建关系束缚的,在形式上彻彻底底的自由人。
深受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桎梏的中国人,对此感受是颇深的。
当西方将民主、平等、博爱等精神传播到中国后,国人便顿觉找到了济世的良方。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革命奔走呼号,屡败屡战,终于在1911年把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埋葬,并把新生的国家命名为民国。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袁世凯、张勋之流的复辟行为都没能得逞。
正确认识宗教信仰
3、信仰方式不同
任何一种宗教均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特殊的宗教 经典、特殊的教义、特殊的清规戒律、特殊的信仰方式、 特殊的信仰仪式 ,宗教信仰的仪式性的行为是由宗教规 定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比任何信仰都更强调实际行动的意义。
自治区教育厅宣讲团 2012.10
2007.08
三、关于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 信仰 自由
2007.08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世界观 认识论
不同
自治区教育厅宣讲团 2012.10
信仰 对象不同
信仰 方式不同
2007.08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1、世界观、认识论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而神的
观念在宗教世界观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可以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为
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青少 年学生不能信仰宗教
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看青少 年学生不能信仰宗教
从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要求来看青少
年学生也不能信仰宗教
自治区教育厅宣讲团 2012.10
2007.08
结论
• 1、信仰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 2、宗教信仰是人类信仰的一种形式 • 3、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的科学的信仰 • 4、不存在绝对的信仰自由 • 5、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宗教不得干
我所用;而宗教认为世界和人类社会由神创造并主 宰,是不可知的。
自治区教育厅宣讲团 2012.10
2007.08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2、信仰对象不同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的信仰 宗教信仰是一种虚幻的信仰
自治区教育厅宣讲团 2012.10
2007.08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基督教信仰
的差异性先进性调查分析报告
本次实践我首先上网浏览量基督教有关信息(马克思主义原理由于大二上学期已经学完,没有再查阅)。
然后选取5个基督教教徒作为案例,询问了解其入教原因,入教时间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由于涉及隐私问题,对受访问人员的姓名等个人资料保密)。
借着我同样询问了5个党员类似问题。
最后,我对不同信仰做了个人认为比较理性的分析,推断出两者之间马克思主意信仰的优越性,结尾时我还分析了此次调查的一个不足之处。
以上是我对自己寒假实践的概括,下面是我的具体分析报告。
有关基督教信仰者的调查分析表
有关党员的调查分析表
上面两张表是我调查是笔录的数据,里面显示他们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原因等详细信息。
我发现基督教徒们普遍认为信教能弥补、治愈心灵的创伤,能使寂寞无聊的心绪找到寄托之所,能起鼓舞作用,给人以力量、信心和勇气。
而和谐互助的宗教环境让基督教徒们彼此之间仿佛家人一般,一个教会就是一个大家庭。
在这里,牧师成了最高明的心理医生。
我发现基督教徒们信仰基督教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那就是基督教本身追求至善的宗旨。
基督徒们表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其需要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基督教徒们的入教原因:1.因为个人的价值观。
信仰的形成,很大的程度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对他的影响。
在亲友的影响下,基督教的信仰不知不觉的就深入了他们的心底。
2.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求学道路的困难、生活的苦涩艰辛、工作的不尽人意或家人的下岗待业、个人及亲友的病痛等等。
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和困惑,人们不得不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之法,而基督教给了他们温暖,入教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访谈的结果让我们不可否认,信仰基督教在人格塑造上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帮助,它能指引很多教徒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因为心目中没有上帝,没有监察并规范人类品行的
神明,在碰到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实际问题与自己做个好人的良好愿望无法一致时,就无可奈何地,甚至毫无顾忌地将后者抛弃掉。
那么在这些积极方面上我们不反对对基督教信仰。
但基督教的消极影响在于基督教的唯心。
基督教是信奉上帝的,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上帝,以及人们对上帝之道的领悟和追求;一旦全人类对上帝之道达成了共识,都能遵循上帝之道而做到公平公正了,那么美好的未来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那就是错误的认知。
我们知道很多发展不是靠“神迹”和“神力”的佑助,而是靠人自己,而基督教在这上面显得消极。
基督教徒们认为一切发展皆是上帝的安排,从而否定了人的能动性。
在这上面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宗教的唯心,它是科学的,唯物的。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
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从有关马克思信仰者的访谈案例来看,马克思信仰能充分带动人的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从历史上看,实践的确的确是认识的来源,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也逐
渐加深,很多以前无法解释而用上帝论解释的现象也可以用科学解释了。
科学在每一领域取得的任何重大成就,都意味着在这个领域内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意味着把神秘的作用和无知的影响从这个领域中清除出。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
最后,我不得不说一下此次的调查缺陷。
我把基督教基督教信仰者定性的认为是基督徒,把马克思信仰者认为是党员。
这是不正确的。
因此本次调查不够严谨,分析结果只具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