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臧丹

合集下载

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1.3 大学生基督教信仰者信仰坚定 在调查访 谈 中,能 够 明 确 的 感 知 其 信 仰 根 深 蒂 固,甚至个别的有狂热倾向。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接 收基督教的 传 道,而 是 认 为 基 督 教 信 仰 已 经 是 他 们 生 活 中 基 本 的 生 活 部 分 ,像 吃 饭 睡 觉 一 样 自 然 ,加 之 我国对宗教 信 仰 的 宽 松 环 境,外 界 对 他 们 的 宗 教 信 仰 几 乎 没 有 削 弱 的 力 量 来 源 ,而 家 庭 宗 教 环 境 、教 会
教 育 百 态
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对大学思想 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何春革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 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 ,大学是 一 个 开 放 式、兼 容 性 强 的 一 个 思 想 活 跃的场 所,也 因 大 学 生 自 身 的 特 点,大 学 一 直 是 各 种 思 想 渗 透 的 首 选 场 所 ,大 学 生 也 是 一 些 不 良 势 力 极 力 想影响和拉拢的群体。基督教传播一 直 是 西 方 意 识 形 态 渗 透 的 排 头 兵,大 学 生 基 督 徒 是 大 学 生 群 体 中 一 个特殊的群体,虽然我国提倡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大学生我党我国培养共 产 主 义 事 业 接 班 人 的 非 常 重 要 的 阵 地 ,对 于 大 学 生 群 体 的 争 夺 ,要 有 政 治 意 识 、政 权 意 识 和 阵 地 意 识 。
方省份的只有2人,来自浙江南部6人,其中4人来 中大学生这一特点,将大学生作为潜在发展对象。
自农村,百 度 地 图 上 搜 索,温 州 基 督 教 堂 数 量 就 有 4 严守法律底线,提高政治意识,防护高校非法宗教
229个。 2.2 基督教信仰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一是通过 小 的 宗 教 团 体 组 织,吸 纳 和 强 化 大 学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信仰与传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如何对大学生的基督教信仰进行合理疏导思考,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状况,对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进行一些思考。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选择和信仰自由。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

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其他宗教,都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选择和信仰自由。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我们不能强加于人,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信仰选择,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基督教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在疏导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信仰与生活、学习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灵。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基督教信仰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道德伦理的信仰。

在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当今社会,诚信、正直、善良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成为了被人们所忽视的东西。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行和正直的品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需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宗教素养。

宗教素养是指根据各自宗教要求的信仰理念、文化传统、神学精神和道德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督教信仰者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大学生中基督教信仰者的增长速度更快。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复杂,其中一些是追求信仰自由、寻求精神寄托等心理需求,还有一些是因为身边的同学朋友鼓励和影响。

无论是基于哪些原因,作为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需要进行合理疏导和思考。

其次,信仰不应该阻碍学业和就业。

作为大学生,学业和就业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信仰应当被体现在学业和就业中的态度和行为上,如平和、宽容、乐观、坚韧、感恩等,而不是通过过多参与宗教活动等方式影响学业和就业。

如果大学生的信仰越来越影响学习和就业,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信仰的意义和价值,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第三,信仰不应成为对他人价值观的挑战和冲突。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但不代表他们能够对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朋友进行攻击、轻视、诋毁等行为。

信仰应当通过言行和生活实践来影响和感染他人,而不是通过强制和施压来影响他人的信仰观念。

大学生应该保持专业、谦和、和善的态度,尊重他人信仰与选择,以达成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目标。

最后,信仰需要与现实相结合。

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其它宗教,都要求信徒将其信仰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并以此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需要在保持信仰本真的同时,更要对社会与国家的现实状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努力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作为大学生信仰基督教,需要进行合理疏导和思考,将信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以此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要与他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建立一个和谐、(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的)理性、开放的社会环境。

辩论宗教信仰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利

辩论宗教信仰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利

宗教信仰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众所周知,宗教信仰过于强烈会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有有害的一面,但我们应该同时看到宗教也有利的一方面。

下面请让我阐述这一观点。

世界银行前两年曾发表过一个报告,大意是有信仰的地方发生金融犯罪的可能性更低,因为人们不是害怕法律才不犯罪的。

事实上,再完备的法律也阻挡不了深思熟虑的触犯,人不犯罪一是受到道德律的自我约束、自我谴责,二是害怕神的惩罚。

佛教的转世说,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这些戒律在叫人弃恶从善,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据调查,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0%,其中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约占信教者的62%。

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信仰变成多元化。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人们意识形态的异化。

共产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主义初级社会的腐败现象、单位中的用人不当,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贫富差距的扩大,种种因素,使青年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怀疑。

政治信仰的缺失,导致许多人转向宗教信仰,大学生也不例外。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学生转向了宗教。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青年人承受着更多的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和压力。

求学道路的困难、生活的苦涩和艰辛、工作的不尽人意或家人的下岗待业、个人及亲友病痛等等,面对人生挫折和困惑,都会导致青年人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之途。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

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它就已经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

当今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欲强、重视精神生活的群体,更加容易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后的我国大学校园,宗教信仰现象越来越呈现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受到的宗教影响越来越强烈。

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探索针对这种宗教信仰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

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它就已经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

我国拥有众多民族,而且也拥有广大宗教信徒。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宗教信仰也逐渐成为人们多样化的信仰选择之一,宗教信徒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宗教升温现象越演越热。

当今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欲强、重视精神生活的群体,更加容易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

恩格斯先生曾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脑中的幻想的反应。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信仰宗教呢?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或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也如此相信甚至信仰宗教是有何原因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探索针对这种宗教信仰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意义大学生宗教信仰这一概念指的是大学生群体对于某种非科学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笃信并由此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危机,而大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培养科学精神从宗教的主要特点上来看,宗教信仰者受宗教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进行抵制,而偏向于迷信。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通过调查 发现 ,现在大学 生的宗 教信仰趋 向 比 较 明显 ,这已经
越来 越成为新时期 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 要课题 。从 本质上讲 ,宗教是 唯心主义的产物 ,它宣扬神灵的存在 ,这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背道
而驰 的,这种冲突的世界观必然会 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 ,从 而对 自身 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 ,在认识世 界、判断事物上犯一些 显而 易见 的错
【关键 词 】大 学 生 ; 宗教 信 仰 ;思 想政 治教 育
文章编号 : I S S N 1 0 0 6 -6 5 6 X ( 2 0 1 4 ) 0 5 — 0 2 2 0 — 0 1
我 国进行社 会 主义建设 所需要 的人才 大部 分都是 高校 培 的 , 高等教育 同样 承担着提 高人 口素 质的重任 ,大学生作为社 会 的中坚 力量 ,在建设 社会主义精 神文 明以及 物质文 明中发挥着 不可替代 的
心理 辅导教 育 ,及 时解决在 认知世 界 的过 程 中所 出现 的偏 差 ,使 之
缩 回伸 向宗 教信仰 的手 。高校在建 设师 资队伍 的过 程 中 ,应注重 对 政 治理论 水平 以及宗教文 化知识 的培养 ,让教 师及时掌 握学生 们的
作用 。现 阶段 ,我 国要想 实现 复 兴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梦想 ,就 应该
在提 高高 等教 育 质量 上下功 夫 。现在 ,一些 大学 生 信仰 宗教 ,随 着时 间的推移 ,这种趋 势愈演愈 烈 ,这种无形 的人力资 源流失不利
于祖 国建 设事业 的开展 ,高校 思想政治教 育应该重 视这个 问题 。在 加强 大 学生 思 想政 治 教育上 ,切 实增 强 实效 性 。
误。
三 、 结 束 语
总之 ,高校 的思 想政治教 育工作 并不是 可有可 无的 , 更 不是虚 无缥缈 的 ,它应该 与广大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 。只要高校有针对性的 开展工作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 教育方法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

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思考

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思考

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思考【摘要】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升温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及其特点,并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角度入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宗教信仰,进行科学的信仰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同时吸纳宗教信仰一些好的内容和方式,借鉴到现有的思政教育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我国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人数呈增长趋势,并逐渐从受众者转变为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传播者,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迫切要求高校客观认清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将宗教中具有价值生命力的部分加以合理的借鉴与转换,从而有效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一、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人们通过教义的学习和不断重复的仪式行为,使宗教信仰的理念和精神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价值和行为系统之中,从而成为塑造信教者的心理与人格的新的力量。

宗教信仰为人生提供终极基础。

表征着人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它给人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

是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是人的精神柱石,是人的全部价值意识的定向形式。

宗教作为人类历时久远、分布普遍、影响深广的文化现象之一,与人的世界紧密相连。

人类文明的各个部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人类遗留的许多文化遗产,无不处处显示出宗教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光辉,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宗教还能满足人们的内在心理需要和群体交往的需要。

大学生宗教信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大学生宗教信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高校教育要求的定位也仅仅局限于“造富”这一层面,而不是“造福”。

在对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也采取的是一种“短视”行动,对社会缺乏终极性的关怀。

教育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它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社会活动,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同时,社会越是发展越是要求教育活动站在总体性、综合性的高度,要求教育者具有高水平全方位的教育能力。

从长远来看,无视社会责任的高校教育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相反,肩负社会责任的高校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对于社会责任问题,应该增强教育者的哲学思维能力,需要从哲学高度概括具有教育共性的、带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正确理论,即从哲学角度加以剖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然环境“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的存在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前提,其历史活动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历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并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

人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实践,从而改变周围的自然环境,力求使它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但人类的实践有时又是盲目的,缺乏理性和哲学的指导。

不负责任的社会生产贪图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气候恶化。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但是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即过分享受和奢侈的需要)。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系列问题是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导致不重视环境管理,忽视社会价值造成的。

作为未来的生产者的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只有树立足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才会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1)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1)
2000 年,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 “大学生深层次 思想问题研究” 显示, 上海市大学生中因各种原因 而 信 教 的 合 计 为 11.8%。 据 最 新 的 网 络 调 查 显 示 , 有 42.5%的大学生有宗教信仰或者有宗教 信 仰 的 倾 向。 笔者认为这个数据有些偏大, 有待商榷。 2008 年 5 月对暨南大学 254 名大学生的随即抽样调查显 示, 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占 9%, 这个数据与实际状况 比较接近。
二、 原因解析 1. 内在精神需要 人类思想史长期以科学主义为主导,认为只有通 过理性思维, 在主客体之间搭起认识之桥, 方能把 握科学规律, 从而支配客体。 科学理性被人类推崇 到至尊的地位, “以致造成物欲横流、 精神境界低 下 ”的 现 象 。 [1] 庄 子 曾 质 疑 : “ 以 有 涯 随 无 涯 , 殆 已。” 当代人文主义哲学家伽达默尔等人也不满足于 这种传统的主客体关系的认知方式, 提倡万物一体、 相通融合, 强调在更高的审美境界高度来把握万有 相通的宇宙整体。 由于科学以外部事实为追问视域, 无法满足人内心深处的终极意义追问, “于是人转 向科学和事实世界之外, 到 ‘神秘世界’ 的领域中 去寻找意义和价值。 显然, 这种把意义和价值推到 超 验 的 彼 岸 的 观 点 是 抽 象 的 、 不 现 实 的 ” [2]。 英 国 著 名 学者费雷哲认为, 宗教 “指的是对被认为能够指导和 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自然力量的迎合和抚慰”[3]。 显然宗教认为在大自然的隐蔽处存在着一种有意识、 有人格的力量— ——人格神; 崇拜者如果迎合、 取悦 人格神, 便可以使之造福于自己。 人类始终追求有
·131·
· 教师与学生 ·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
普遍性, 宗教通过感性的默祷来体验世界的无限性 和普遍性; 哲学诉之理性的力量, 宗教诉之外在的 权威(人格神)和内心的信念。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信仰教育,就要从产生思想和信 仰的源头抓起,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供哲学引导。 与其他的学科方法比较, 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的。在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哲学引导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层 面的引导,世界观是基础,方法论是对世界观的应用, 就是自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立场,通过唯物 辩证法,克服宗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主观主义方法 论的错误和片狭,提倡哲学的“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 的精神”[4], 努力建构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 确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高远的人生境界。 大学应当开设宗教学课程, 在大学生中开展宗教教 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站 在理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 的规律,客观解析宗教对主体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和 影响,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信仰问题,自觉培养中华 民族当代所需要的 “自由精神”。[5]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IAO YU SHI DIAN/教育视点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王 忠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宗教信仰会对国家建设意识形态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产生影响,基于此,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推进。

一、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于宗教信仰而言,其属于一种社会问题,宗教信仰渗透在社会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对大学生看待宗教信仰的态度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给予充分尊重,从而使宗教信仰成为一种和谐、稳定的因素。

大部分学生认为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相同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宗教信仰有充分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之信仰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对宗教信仰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宗教信仰有明确的认识,并对宗教信仰的问题进行正确看待,从而坚持我国正确的宗教政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提高。

二、解决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有效策略(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于宗教信仰而言,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负面影响,针对于负面影响,教育人员需要对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对宗教信仰工作进行梳理,杜绝大学生对宗教产生暧昧的态度。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在这过程中,高校切不可使用暴力手段或者强制手段,否则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我国相关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宗教信仰问题,应该始终坚持我国的宗教政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我国的宗教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教徒于公共场所或者学校进行宗教信仰宣传的行为是错误的。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一种个人信仰选择,也是一种价值观选择。

对于作为信徒的大
学生而言,如何合理疏导自己的信仰,在人生和学习中获得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
题。

首先,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弘扬宗教教义。

大学生应该坚守这一信仰,无论是否遇到挑战和诱惑。

但是,信仰不是消极的依附和炫耀,而是要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以行动证明信仰的力量。

同时,信仰的个人选择也同样应得
到尊重。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用自己
的行动表达信仰。

其次,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不可以把信仰单看作完成学业、攀比成绩和实现自我价
值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需要充分认识到信仰的深刻意义和指引作用,以信仰作为指导自己
精神和道德方向, 在考试、就业、爱情等各种社会生活中综合运用以保持精神的纯洁。

最后,应该懂得合理选择。

信仰是个人选择的一个方面,但是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学习,应该充分理解不同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尊重他人信仰并且避免过度宣扬自己的信仰,兼
顾好文化与信仰的关系,而不单纯取其中之一。

总之,信仰的选择固然是个人选择,但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
遵循信仰教义和道德标准;同时,保持开放和尊重他人信仰。

最终,大学生应该综合运用
其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之间保持平衡,并为自己的信仰奉献出爱心和行
动。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信仰是人类思想和精神层面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是他们对上帝和宗教信仰的选择。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一种宗教自由的表现。

宗教信仰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来说,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论我们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信仰。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可以带来一种安定的精神寄托。

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的各种困扰。

对于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来说,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他们一种安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信仰,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需要做到合理和理性。

信仰不应当成为对其他宗教信仰和非信仰者的歧视或排斥的基础。

大学生在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包容性,尊重其他宗教信仰或非信仰者的选择。

应该以合理的方式表达个人信仰,不应干预他人的自由,并避免过度宗教化的言行。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现代社会是多元和开放的,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多样化。

信仰不应成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阻碍,相反应该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问题、个人成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应当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协调,使信仰能够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需要在学校中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学校是大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宗教信仰能够获得指导和疏导的重要环境之一。

学校应当为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宗教教育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宗教信仰。

学校也应加强宗教与信仰疏导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和健康的宗教信仰。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理解。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应当保持合理和理性,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信仰是人类内心深处对于信仰对象的坚定信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基督教信仰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而对于大学生群体中信仰基督教这一现象,我们应当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思考。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他们个人信仰自由的一种表现。

中国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国家,每个人都享有信仰的自由权利。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体现了他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选择权利的行使,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信仰选择,不做任何干涉和限制。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意义。

相比于其他宗教,基督教强调爱、宽恕、勇气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能够激励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保持正向心态,有助于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发现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我们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思考。

我们应当强调宗教信仰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和谐共存。

在现代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应当站在科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过度沉迷宗教,忽略科学知识的行为,需要进行正确引导。

我们应当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宗教信仰是一个个人精神世界中的问题,但我们不能放弃对于思考和怀疑的权利。

大学生在接触宗教的过程中,应当运用批判性思维,理性思考宗教的真假、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学习和思考,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信仰。

我们还应当注重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关爱和引导。

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与社会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可能参加一些宗教组织活动,这是他们融入社会和交流的方式之一。

我们应当关心大学生在宗教活动中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这一现象,我们应当保持尊重和平衡的态度。

既要尊重大学生的信仰选择自由,也要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思考。

通过强调科学与宗教的共存、引导理性思考和提供适当的关爱和引导,我们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宗教信仰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西藏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基于西藏自治区四所大学的调查分析

西藏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基于西藏自治区四所大学的调查分析

西藏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基于西藏
自治区四所大学的调查分析
赵坤;郑雪莲;焦兴青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刊)》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调查分析表明:西藏大学生信仰宗教表现出盲从性和理智并存但趋于理性化;接受过系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对宗教问题认识不全面并存;渴望获得宗教文化知识和对宗教文化知识的片面理解并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信仰教育,增强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宗教观.
【总页数】2页(P43,10)
【作者】赵坤;郑雪莲;焦兴青
【作者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拉萨850000;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拉萨850000;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拉萨8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r——基于河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 [J], 岳宗德
2.西藏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基于西藏自治区四所大学的调查分析 [J], 赵坤;郑雪莲;焦兴青;
3.西藏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J], 李庆华;刘佳;曾帅;许鹏辉;蒋明芳
4.西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对策 [J], 王永智;舒敏勤
5.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成因探析——以吉林市四所大学学生信仰情况调查为例 [J], 孟繁英; 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整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docx

最新整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docx

最新整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杨澜访谈录》中“正青春”主题讨论中,嘉宾俞敏洪对通识教育解释中以乔布斯为例,乔布斯是计算机专业的,他的苹果设计中融合了心理学、美学、禅宗和道教文化。

由此可见,宗教对于各个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大学教育中要重视宗教文化的教育。

力求让宗教信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在神秘的宗教文化中找到世俗中没有的美丽,从而在社会生产生生活中进行创新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宗教信仰教育的作用我国法律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国际化过程中,我国的宗教种类也非常多。

第一,宗教领域有万教归宗的理论,宗教的宗旨都是让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心存善意,珍爱生命等等。

这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品质都具有重要帮助。

宗教是古老的,带有一种神秘色彩,这种古老宗教中的轮回或者因果报应,与马哲里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原因与结果等原理是相似的,只是宗教以一种教义的方式阐述出来而已。

所以说,宗教信仰教育能够有利于辅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

王菲信仰佛教,在李嫣出生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孩子兔唇的客观情况,但是王菲的信仰不容许她扼杀这个生命。

当代大学生生活观念比较开放,导致了很多小生命被扼杀。

如果学生有较强的宗教信仰观念,就能够在做事之前考虑后果和责任,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第二,宗教中或多或少的会有宿命论的影子,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不幸时得到心灵的抚慰,这对于学生具有安定精神的作用。

当人的心不乱时,就能够更好的整理思绪,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在当代社会进行生存和发展,能够让学生在客观做事情时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最为指导。

人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生活中要符合当下的意识形态,了解当下工作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为自己人生价值实现和国家建设做好准备。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调研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调研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调研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赵昂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9年第3期【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大学培养的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而近年来部分高校出现了“宗教文化热”现象,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对宗教概念认识不明确,对宗教政策、规定理解不透彻等问题,因此,笔者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党员管理、提升思政工作者素质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思政教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放在首要位置。

把大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紧紧抓住并做好立德这一核心。

近年来,在多元价值观和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的环境下,部分高校出现“宗教文化热”现象。

针对此种现象,笔者设计了“大学生宗教信仰调研问卷”,发放对象为西部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份,回收率96%。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一)信仰宗教的学生比例不高125份问卷中,发现1名学生有宗教信仰,占0.8%;对宗教存在模糊认识的有7人。

学生宗教信仰多始于大学之前,信仰宗教的父母亲戚是主要影响因素。

对国家宗教政策了解的有17人,占13.6%;部分了解的有86人,占66.8%;不了解22人,占17.6%。

有121人表示在自己的周围没有从事宗教活动或穿戴宗教色彩服饰的同学。

(二)对宗教认识不明确在本次调研开始前,部分新生未能正确理解宗教的概念,未能区分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本质区别,未能区分宗教活动和民族风俗活动的区别。

对于某些少数民族学生,我们不仅要尊重其信仰的宗教,而且要尊重其民族风俗习惯。

(三)对宗教政策、规定理解不透彻在调研谈话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均认可“党员、团员不能有宗教信仰”“在校大学生不能有宗教行为或从事宗教活动”等说法,但对于其中的具体缘由和内涵掌握得并不全面。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陈洋
【期刊名称】《青年时代》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国内外宗教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宗教在我国也不断的升温,它以各种媒体形式渗透到各所大学,不可避免的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关乎着民族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大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宗教观,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陈洋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兼析锦州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成因 [J], 陈立新
2.宗教信仰状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范亲敏;张兆文
3.试论宗教信仰对信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 李玉强;邓纯余
4.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 王忠
5.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生成逻辑研究 [J], 任新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8期)Total No .278收稿日期:2011—09—26作者简介:臧丹(1978—),女,吉林白山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简介:该文章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科研项目”。

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臧丹1,葛飞2,朱晓琳3(1、2、3.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本文将以东北师范大学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规整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问题现状,剖析大学生信教的成因,探讨宗教渗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20—0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也使国外各种理论、思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基督教传播也随之而来。

高校是各种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地方,是各种社会思潮交锋的主要阵地,是意识形态斗争较为激烈的场所,也是敌对势力和我们争夺青年的重要阵地。

在境外基督教加大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渗透的形势下,大学生的认识观会产生动摇,宗教的蛊惑和欺骗性也使大学生失去了一个明显的理论权威和评判标准,增加了他们辨别是非的难度,难免陷入价值困惑乃至迷失方向。

所有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如何处理好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关系,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如何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现状基督教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

在宗教世俗化、现代化进程中,基督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日渐突出。

近年来,基督教呈现出从农村到城市、从老年人到青年人甚至在校大学生的迁移和扩散的趋势。

为更好地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情况,笔者在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通过统计回收的364名大学生的问卷,可以判断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类似情况。

一是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成为公开化。

在300余份匿名问卷中,表示有基督教信仰的就有18名同学,占到整个调查对象的4.9%。

本以为学生不愿公开表达自己的信仰问题,但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愿意就自己的宗教信仰问题与他人交流,共享经验。

其中有1名党员(预备党员)也在知道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要求下,表露出自己对基督教的信奉。

二是大学生对基督教的基本内涵上态度暧昧,人生观塑造上出现问题。

在涉及对基督教性质和基督教对人生观的影响上,大部分学生对基督教持积极和赞成的态度,部分学生好奇基督教的相关知识,愿意参加如弥撒、复活节等宗教色彩浓厚的活动。

二、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成因在通过对学生问卷的信息反馈和日常工作的了解中,大学生基督教信仰主要是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基督教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制约和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真空及信仰迷茫的问题而综合产生的问题。

一是民族习俗影响。

基督教是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而传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利用开医2院、办学校、给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等手段进行传教活动,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有较深影响。

如傈僳族、哈尼族、白族、拉祜族、怒族等大部分民众都信仰基督教。

在问卷中也发现来自贵州的少数民族同学也不是在大学后才开始信仰基督教,而是从小就在基督教的环境中长大,并严格地按照基督教的宗旨进行生活和人际交往等。

二是家庭传统影响。

在问及信仰基督教同学的信仰缘由时,可以看出家庭因素在大学生的基督教信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家庭的宗教背景并不必然导致个人信教,但这最起码能使个人在心理上不排斥宗教,尤其是遇到特殊条件和机遇时,更有可能接近宗教。

三是学生因好奇或对现实的苦闷产生猎奇心理,最终加入基督教。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分析中,这类学生的特点也是与其他基督教信仰者不一致的地方,其成因更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分析研究。

在问卷中也看出,部分基督教信仰者最终加入基督教的原因是内心自发的,本能的一种“为基督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和“主动寻求基督教的心理安慰”。

而这一点也正是基督教向高校渗透最诱人的、最具有蛊惑性的口号和借口。

与民族性的信奉和家庭传统影响信仰的途径完全不同,此类学生更多地是一种主动寻求基督教慰藉、庇护的过程。

其实质都是大学生人生观的缺失,是主动地放弃马克思主义,加入到宗教组织之中的放弃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行为。

三、对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通过对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情况的判断和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第一,宗教中有相当一部分教义教规与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要求相容,这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我们不能把大学生中个别宗教徒与绝大多数非宗教徒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更不该强迫大学生宗教徒改变自己的信仰。

但宗教的消极作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

尤其在当前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图谋“西化”、“分化”、“分裂”的严峻形势下,应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第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核心在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以及“追寻自己的信仰”,其中精神寄托是最为根本的。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理性关注宗教,帮助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信仰。

1.引导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正确看待宗教问题毋容置疑,宗教世界观的唯心主义性质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相背离的,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马克思认为,“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的自然产物。

”[1]因此,将马克思宗教观的基本原理、方法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有助于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来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有助于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念,慢慢弱化宗教对于他们生活的干扰和影响,学会减少对宗教信仰的盲目性,进而客观分析和理性对待宗教信仰问题。

2.强化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积极抵制非法宗教渗透“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2]当前,随着宗教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影响和日益扩展,高校应切实做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一是要在贯彻基督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到合法登记活动地点和场所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在引导过程中,还应帮助大学生学会利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宗教信仰,使他们尽可能只吸收宗教中那些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个人成长的积极内容,最大限度地摒弃其教义、道德中的消极方面。

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打击校园内部和周边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园周边的宗教活动场所,谨防宗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势力对高校校园的渗透;要明确大学生宗教信徒或“望教者”不得在规定的活动场所以外特别是大学校园内进行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等宗教传播活动,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组织或团体,不得进行非法宗教集会活动;要加强对校园的定期巡查,如果在校园内发12现非法宗教活动,要及时给予制止,不听从劝告接受管理的,应依法给予取缔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3.创新教育内容和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大学生信教问题上,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回避,而是疏导。

要通过宗教文化知识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丰富的人文知识,减少对宗教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用科学理性的方式来对待宗教问题。

使学生做到实事求是、尊重真理,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世物万象,明白科学才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有力武器,是指导我们改造世界、揭露和批判宗教唯心主义有神论的锐利武器,做到自觉和宗教“保持距离”。

[3]其次,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方面,让大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的潮流中,通过劳动领悟到有神论鼓吹的世界神创论及神主宰世间一切万物的唯心主义史观的荒谬性。

另一方面,让大学生走出校园,突破课堂教学和书本在时空和信息广度上的局限,深刻认识体会到个体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于个体的需要和要求,进而可以激励他们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不断奋斗。

4.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结晶。

”[4]调查表明,有些学生走上宗教信仰之路就是因为大学期间思想空虚、无所事事、人际关系失调、心理不和谐等引起的。

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陶冶其情操,活跃其课余生活,疏导其消极情绪,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因此,在高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如艺术节、节日晚会、运动会、歌唱比赛、教师技能比赛等,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融入其中并深切感受校园文化的和谐氛围,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5],最大程度地减少他们向基督教靠拢的机会,使各种唯心主义的伪科学、封建迷信乃至基督教在大学里没有市场,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

5.重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身心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现实的压力和困惑时常使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无助、痛苦甚至绝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