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开卷考场速查——高频专题七:中外史上的革命和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
●知识梳理
改革
革命
中
外
中
外
古
1.商鞅变法
1.伯利克里改革
代
2.北魏孝文帝 2.日本大化改新
改革
3.查理·马特改革
近 1.洋务运动 代 2.戊戌变法
1.俄国1861年改 1.辛亥革命
革
2.新民主主
2.日本明治维新 义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美国独立战争 3.法国大革命 4.美国南北战争
1.土地改革
①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自下而上的革命
3.从结果 来看
①取得了成功,促进了社会发展的革命或改革
②当时未取得成功,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革 命或改革
③使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的革命或改革
4.从时代成因和发展趋势得出的几点感悟
①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当旧制度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导 致矛盾冲突时必然会出现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以上这些 改革或改革都发生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1.寻历史人物足迹
(图一:石德宽浮雕像)
(图二:宋玉琳浮雕像) 图三:安庆二中内的徐锡麟纪念馆
图四:熊成基烈士纪念馆, 安庆博物馆
图五:陈独秀陵园
2.合理设计行车路线
• 安庆二中→德宽路→玉琳路→人民路 →博物馆→独秀园
3.请为以上五位历史人物纪念地各设计一份100 字左右的演讲稿,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推翻各国的封建专制
C.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
性质的是
( C)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罗斯福新政 D.戈尔巴乔夫改革
09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docx
09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一、慧眼识真:学史可以明智。
请同学们用你的睿智和慧眼,从每一道题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填在下面括号中。
1.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使屮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屮国民族资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白救运动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2. 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屮,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
与 洋务运动相比较,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 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农村建立 人民公社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 观察下面两幅图,你认为深圳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5.19世纪屮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所承担的战重要、最根木的历史使命是() A.为工业资木主义发展开辟道路C. 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6.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木目的是A.发展资木主义经济B.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C.解放农奴提供白由劳动力D.维护沙皇专制统治7. 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A.U 本明治维新B.俄国农奴制改革C.罗斯福新政D.戈尔巴乔夫改革&如果请你为《赫鲁晓夫的改革》这篇调杏报告进行修改,你会将下列哪个调杳结果挑出 来改正( )A. 改革在一定稈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 改革没有从根木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 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切弊端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实行民族区域白治制度B.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翻各国的封建专制 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建立经济特区前的深圳心 今天的深圳心D.改革首先从农业领域开始的9.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伟大成就,说明()①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②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③只有屮国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④社会主义发展屮的局部倒退和反复,不会改变其代替资木主义的必然趋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11.复习世界近代史时,小明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历史中考专题:中外历史的革命与改革
历史中考专题: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历史,改革与革命交相辉映,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车轮。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进程来看,有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有改革社会根本性质的变化,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就结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革命方面,按阶级来划分,有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残暴统治的起义,也有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等。
今天我们从这些知识点入手,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谈改革,论革命,寻找其规律所在,以百倍的信心,胜战中考!一、知识链接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洋务运动考点: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均需要掌握,重点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戊戌变法考点: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严复)──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
5、“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6、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8、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9、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考点:(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中考历史《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革命与改革一.概念:革命是通过暴力方式推翻原有政权,是“自下而上”的方式;改革是在原有政权的领导下,采取除旧布新的措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二.知识整合:㈠改革1.主体知识部分:《导与练》P97。
补充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⑴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⑵领导人:彼得一世⑶时间:18世纪初⑷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⑸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⑹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⑺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2.不同改革的比较: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三次改革※1,2,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这些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评价和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时要和当时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借鉴:※2.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3.20世纪三大成功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
(2)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3)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为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4)都有创新:①美: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②苏: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③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专题10)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十)┃ 要点整合
二、近现代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俄国走上了资本 主义发展道路。 2.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 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3.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 动,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 化的第一步。 4.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资 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它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 本主义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专题(十)┃ 要整合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 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 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用错误的思想指导 改革,苏联变成多党制,导致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党的地位。 国家权力分散,加速国家分裂,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4.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 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专题(十)┃ 要点整合
5.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彻底 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6.1953—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三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
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历史,改革和革命都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车轮。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进程来看,有局部的调整,例如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有改革社会根本性质的变化,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就结果来看有成功的,如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也有失败的,如中国戊戌变法、赫鲁晓夫改革。
革命方面,按阶级来划分,有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残暴统治的起义,也有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等。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知识提要》P3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
商鞅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性质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提要》P5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为加强鲜卑贵族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和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这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提要》P15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危机。
【国际】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4、启示:由于资产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知识提要》P201、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开端。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专题综述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结果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知识精要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内容:前期、后期。
(5)评价: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戊戌变法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5、影响: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七改革与革命
初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内容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命和改革。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改革等方式确立并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0世纪初,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革命的探索,最终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要点整合】一、列举中外历史上的革命或改革(以事件性质分类)(1)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2)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1)推翻了英国封建君主专制——(2)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3)实现了美国的独立——(4)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实现了美国的统一——(5)使中国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6)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1)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2)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度——(3)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得到调节、巩固和发展——(4)中国近代史上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3)无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伟大决策,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注意:以上改革或革命中,改变了本国社会性质的有以上改革和革命中,获得成功的有以上改革中,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只在原有社会制度内部进行调整的有二、革命或改革中的历史人物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曾担任“护国主”——1)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2)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人——(3)领导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美国总统——1)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领导人——(2)法国大革命期间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3)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4)《国际歌》的创作者——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1)1861年改革的领导者——(2)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1)大化改新时的天皇——(2)明治维新时的的天皇——1)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近代企业的洋务派代表——(2)发动戊戌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的顽固派代表——(3)不愿做亡国之君,支持戊戌变法的清朝皇帝——(4)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国父”——(5)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三、与革命或改革相关的文献》: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英国首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4)除旧布新,改革创新,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除旧布新 改革创新——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 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考点1:封建地主阶级改革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得到封,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李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考点2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但客观上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明开化,即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考点3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方针,建(1)地主阶级改革。
这一知识点,在最近两年的中考中都以材料分析题考查了洋务运动,这一内容在未来中考中还应持续关注。
其他的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大化改新已经多年没有考查,值得关注,命题者会以选择题或者组合列举题的形式考查这些内容。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这一知识点在历年中考中都有内容考查,命题者主要以选择题、辨析改错以及材料分析题、分析探究等题型考查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以及影响。
(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这一内容在中考中主要是以选择题、列举题、以及材料解析题等考查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等考点,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多年未考查,在未来的中考中,值得关注。
(1)要点法。
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要注意从背景、时间、领导者、主要措施、影响、评价、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以加强对改革的掌握。
(2)比较法。
复习改革类专题要注意加强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改革的比较,归纳其异同,加强对不同改革的理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归纳总结法。
复习本专题内容,要善于归纳总结。
哪些改革成功了,哪些改革失败了。
哪些共同因素促成了改革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改革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等。
例: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①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015年中考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11)(专题内容:中外史上的著名改革)
一、中国历史上的改革1、商鞅变法2、戊戌变法3、土地改革4、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日本的明治维新2、俄国1861年改革3、苏俄新经济政策⑴、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⑵、开始时间、主持人:1921年列宁⑶、内容及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⑷、作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苏联斯大林模式:⑴、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⑵、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作用。
但这一摸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晶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⑶、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⑷、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使社会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5、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⑵、时间、主持人:1933年罗斯福⑶、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
⑸、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⑹、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⑺、作用:新政取得了明显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
新政不可能从根本土消除经济危机。
河北版中考历史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声誉。 b.消极作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的状况;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 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评价: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8世纪初。 (2)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人物:彼得一世。 (4)内容:改组行政机构;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提倡学习西方礼节 与生活方式。 (5)评价: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非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 C ) A.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欧先进军事技术,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 C.鼓励发展工业,允许工场使用农奴劳动 D.推行学校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提倡西欧式生活方式 解析 判断彼得一世改革性质的关键是看其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使用农奴劳动仍属封 建性质。
山西版中考历史42_专题七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可编辑PPT)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形式多种 多样,从进程来看,有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 国改革开放;有社会根本性质的变化,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从结果来 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革命方面,按阶级来划分,有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残暴 统治的起义,也有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领导 的革命运动;等。
5.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有哪些? 背景:都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背景下进行的。 前提:都没有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影响:都使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政局 稳定,对以后产生了重大影响。都有创新: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 导;苏俄(联)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等。
二、归纳类 3.中外改革的类型有哪些? (1)促进社会性质的变化,确立先进社会制度:明治维新。 (2)社会制度的自我调节、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探索:戊戌变法。 (4)学习先进文化,实现富国强兵: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5)吸取不同社会制度优点进行自我完善: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三、对比类 4.比较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背景相同: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目的相同:都是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部分相同:在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
不同点: 性质不同:中国是地主阶级改革,日本和俄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内容不同:中国在政治方面未对封建制度作任何变动,而日本和俄国在政治方 面向西方学习,发展了资本主义。 结果不同: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日本和俄国的改革取得成功。
专题07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202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完整版)
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 三级,由中央派官管理。 经济: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 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 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派遣 留学生,发展近代教育
归纳提升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你对当前中国所进行的改革的认识有哪些?
(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 展的规律。 (2)改革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改革成败也取决于改革者与反对改革者之间 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强弱,以及改革 策略方针是否恰当。
(1)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2)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 新行政管理方式。 (3)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改革要符合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5)要转变落后观念、落后制度(布新也要 除旧),学习优秀文明成果。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开始
开始于秦朝,秦朝丞相为三公之一,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终结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废丞相,权分六部,彻底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制度类别
地方行政 管理制度 的演变
制度名称
内容与影响
分封制
即古书上说的“封建”一封邦建国 ,天子与诸侯分治天下。西周统治者将姬姓子弟、 功臣、先朝贵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朝时分封制最为完善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共26页文档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 改革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考历史热点-中外近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联
勃列日涅夫改革 20世纪60年
的
代
改
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 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导致苏联解体
归纳总结
社会性质发生
根本性变化的 +
改革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源自社会性质没有改革开放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发生变化的改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革
归纳总结
地主阶级 性质
中国洋务运动 彼得一世改革
三种性质
资产阶级 性质
中国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 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 苏联(赫、戈)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归纳总结
失败的 改革
成功的 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列宁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务
运
主张和目的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国富
动
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主要内容 客观评价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企业 3、筹办近代海防 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积极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背景 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时间 阶级 代表 皇帝
1898年6月——9月 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光绪帝
序幕
内容
结果 意义
公车上书
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失败(戊戌政变)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农 时间:197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考场速查
高频专题七:中外史上的革命和改革
【考点链接】
中国史考点
(1)商鞅变法
(2)改革开放
世界史考点
(1)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
(3)苏俄新经济政策
(4)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5)匈牙利改革
(6)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
【考点速查】
1.革命和改革的概念
革命是以暴力推翻现有政权,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方式;改革是在现有政权领导下采取除旧布新的措施。
革命往往比较彻底,但是有暴力、流血;改革是温和的,但往往不彻底。
2.举例说明世界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哪三种方式?
各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有两种方式: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和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法国建立共和制。
资产阶级改革方式:俄国,1861年改革成为历史转折点;日本,明治维新。
民族解放运动方式: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实现独立,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延伸1:古代世界的改革:中国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等
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独家视角: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中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4.依据结果不同分类比较人类历史上重大的改革运动
感悟:革命与改革要立足国情,要有人民群众支持,顺应时代潮流的革命与改革会促进历史发展。
5.比较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1)原因:都是本国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发动者:都是本国君主,俄国是亚历山大二世,日本是明治天皇
(3)过程:都颁布了变法法令
(4)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结果: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成为本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6)局限性: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包括保留了君主
不同点:(1)原因:日本改革的外因是遭受西方列强入侵,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俄国则不是
(2)内容: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俄国则没有
(3)影响: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了侵略扩张的资本主义道路
6.列举20世纪苏、中、美三次成功的改革,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点:
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危机、政局不稳情况下的改革;
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
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改革体现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三位历史伟人从国情出发、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7.20世纪后半期,中国、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匈牙
利改革初见成效,最终由于外债负担重和改革中遇到新困难不敢大胆突破而失败,捷克斯洛
伐克改革由于苏联的粗暴干涉而中断。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戈
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则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
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
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8.苏联解体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⑤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⑥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⑦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
【直击考查】
1。
试解释历史上的诸多“新”的含义。
“大化改新”——封建制度的建立
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加强
“百日维新”——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放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
革开放
苏俄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一战后的“新秩序”——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根据国力对比,对战后世界的重新安排
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整个中华民
族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新时期——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革
命前途
2. 危机与机遇:大国发展历程中,往往会看到危机时刻抓住机遇、反败为胜的惊世之举。
中国古语也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警示。
请完成下面各题:
(1
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经济危机时期
(1929--1933)
反危机措
施
美国罗斯
福新政
(2)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和德日采取的不同措施,对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美国罗斯福新政巩固、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最终挑起二战,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请你再举出一例危机中找出发展机遇的史例。
答:明治维新;(或俄国1861年改革符合题意的即可)。
(4)上面史实对我们有何启示或警示?
答:人生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或逃避,要勇于面对、积极战胜困难。
(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