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 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教学难点1、列函数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讲评二、复习导入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知道当(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

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从这个关系中发现: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2.自变量的取值是x>0.三、新课讲解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 k是常数,k≠0).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实践应用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例2 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例3 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1),z与x成正比例;(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例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 的值.分析因为y与 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例5 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小结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练习2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3.已知y=y1+y2, 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x=3cm时,求y的值.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二、探究归纳1.画出函数的图象.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三、实践应用例1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解由题意,得解得.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例4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1)求m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的图象.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五、课堂练习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1)y和x的函数关系式;(2)当时,y的值;(3)当x取何值时,?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1)m和n的值;(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四、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卷一份六、课后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2】篇〗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1在上《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自认为此课比较简单,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

因此我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但是,等到周五上完解比例,课堂作业本交上来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习题12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各比例改写成比例。

”有不少学生把“3×40=8×15改直接改写成“3:40=8:15”,显然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

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

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不熟悉。

最后责任还是在教师我自己身上,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

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为了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增加一题:“再添一个数,使它与0.16,0.32,一起组成一个比例”,更是让一些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大伤脑筋,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高手”重了招。

看来要解决问题,还得抓住根本。

小学数学_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教案时间:年月日成比例。

6∶2 和 9∶3六、全课小结,畅谈收获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达标检测自主练习2题作业布置必做:自主练习3题选做:自主练习第4题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猜想验证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的基本性质》——学情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本班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即《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兴趣比较高,且本节课教学难度不大,因此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信学生领会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但又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在教学中要关注这部分人。

《比例的基本性质》——效果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和核心,是后续学习的有效支持。

比例的意义时学习正、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因此,学好比例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数学从生活中来。

比例知识的学习也不应该脱离这一点,仅仅通过计算让学生判断比例是否成立未免课堂过于单一、枯燥,基于这种想法,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安排了预习中感知---探究中理解---应用中升华三个大环节,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时,先安排学生复习求比值,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比例的理解写一个比例,同桌根据比例的意义共同判断自己写的比例是否成立,在此基础上,挑选一些比例全班来判断,让学生在反复讨论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明确判断比例成立可以用判断两个比值是否相等的方法,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已有了正确的理解。

接下来,组织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多了一种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7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7篇)

《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7篇)《比例的根本性质》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的意义的根底上教学的。

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前置作业。

但对于要学习什么新的学问学生是不知道的,让学生不通过看书,用学生已有的学问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我在课前就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进展课堂教学。

从学生的前置作业看,对于观看你写的比例有什么一样的规律或特点。

有12位同学觉察了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

有5位学生觉察交换比例中间的两个数或者是两端的两个数还能组成比例。

有4位学生觉察一个比例可以写成8个不同的比例。

还有就是依据比例的意义觉察: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比例有四个数组成。

在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依据我所供给的两组数据,独立写成比例。

这也就是本节课探究的重点是:观看这些比例,你有什么觉察?课前,看了很多关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的案例,案例中学生精彩的答复让我不禁感慨,也让我对今日的课堂布满了期盼!为孩子们更顺当地探究扫清根本的障碍,我把比例各局部名称的教学放在了运用比例的意义推断能否组成比例的环节。

可课堂上在这个探究的环节:学生们能顺当写出6个不同的比例后,观看这些比例,你有什么觉察?有十来个学生举手了,当第一个学生说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我只好追问学生你能理解吗?进展验证。

可是今日的探究好似特别短暂,我期盼着能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学生没有给我惊喜!他们好似除了这个觉察就没别的了,我有点懊丧,我试图连续引导他们:同学们,再认真观看观看,还能觉察什么吗?教室里很安静。

课后,我不断地思考着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孩子的思维?莫非是孩子们课前预习阻碍了他们的发散思维?我在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觉察其中的一些规律呢?我想这样的探究才会更有效!本次上的两节课应当是同课同构,很多环节很类似,包括很多的练习设计。

本节课虽探究时花得时间不多,但相关的练习却是变化很多,特别灵敏。

尤其是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好似都比较欠缺。

小学数学_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1页。

【课标分析】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积极主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页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以及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基础,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为初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比及比的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理解比例的意义之后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解比例,学习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所以在课堂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从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建立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明白比例部分的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比例性质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发探究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猜想——自主实施验证——自主归纳结论”的过程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的设计旨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简洁、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学会探索方法,体验数学思想,发展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通过教学,我了解到了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知道了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我相信自己在以下这些方面会比这次做得更好。具体如下:1、培养学生自学课本方面。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自学提示。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和小组交流的机会。3、在利用课件方面。能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自己的课件,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使课件能真正起到其作用。4、在教材处理方面。平时多研究教材,努力吃透教材,能根据教材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足之处是:
在介绍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只是由我介绍的,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已经进行了预习,这时就应该检查学生的反馈效果了,发挥学生预习的作用,由学生自己去表达,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充分的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新任老师正在处于关注自我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练习过程中,我采用投影仪的方式来展现的,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很多同学的注意力并没有在题上,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小组讨论研究,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
20xx年x月,南票区教育局举行了新教师技能大赛,作为本次参赛的我感到万分的荣幸,受到了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我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对此,我将对本次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进行反思。
本课设计由复习比例的意义及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导入。在教学比例各部分名称时,通过学生的预习,由老师介绍各部分名称,并强调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依然不变。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的两个内项积与两个外项积有什么关系吗?小组讨论,大家发现规律后又找其他几个比例验证,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用字母表示比例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还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小学数学_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课上由于时间问题练习没有做很多,通过第二课时的评测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能够判断4个数是否能够构成比例,但是在写成比例时,学生有时会把应该写成外项或者内项的两个数写成比,再次要求检查时,又能写对,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粗心大意的情况。

(2)通过练习发现学生解横式比例的正确率高但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比例正确率有待提高,尤其是含有分数的比例,学生区分不好哪个是比号,哪个是分数线,不能仔细观察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通过感知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

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问题,从而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独立写成的比例,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接着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1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对比例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为下节课学习解比例打下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除法”“比”和“比例的意义”以后教学的,利用学生对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已有认识,再引导学生认识比和比例的不同,并逐步抽象出比例基本性质的概念,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体验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概况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出示比例:2.4: 1.6= 60 : 403、引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1、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1)在比中只有两个数叫前项后项,(2)在比例中,有几个数(有四个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

两边两项“2.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两边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内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猜想:这么多的比例,例题的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自主计算“ 2.4: 1.6= 60 : 40 ”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3)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3)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 ×60=96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呢,这个规律是不是一样存在利用多媒体演示,总结规律(4)我们可以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验证: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呢? 53=159 自主计算出每组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外项积是:3×15=96内项积是:5×9=96你能举一个列子,验证你的发现吗?(6)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3、课件展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齐读)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a:b =c:d(b 、d ≠0)→ad =bc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1、出示题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1)(1) 6∶3和8∶5 (2)0.2∶2.5 和 4∶50(3)31:61 和 21:41 (4)1.2:43和43:52、自主尝试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以上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随堂练习(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

(2)如果5a =3b ,那么, b a =() ,ab = () (3)a ︰8=9︰b,那么a ×b =( )知识应用内项是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24: () = () :23、交流4、和上节课学过的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5、完成41页的“做一做”。

6、交流。

四、总结本节课:1、回顾比例各部分的名称;2、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2.4: 1.6 = 60 : 40内项外项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 ×60=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在上学期同学们都已经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了学习,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比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有继续学习了比例的意义,认识了比例的构成并且区分了比与比例。

本节课就是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效果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主要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我最满意的地方是学生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教学很顺利,和我的课前预设基本吻合。

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上。

在此我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课件展示,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规律,请大家算出它们的内项积与它们的外项和积,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再随便找几个比例,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接着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本节课课堂氛围浓厚,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通过巩固练习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也很牢固,能够快速、熟练、正确地把练习完成。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教才材先呈现用“:”表示比的典型比例以利于学生直观看到比例的四个项中,位置在里边的是“内项”,位置在外边的是“外项。

然后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并不会因为形式的改变而变化,并且正好形成交叉关系。

例1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这两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都相等。

这是学生初步发现的一个规律,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规律的一般性,教材还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验证这个发现,然后再总结概念。

这其实也是一个猜想、验证的归纳推理过程。

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主要是两个,用于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二是解比例。

因此,在例1之后安排了“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计算两个比的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看它们是否相等,来判断这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至此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两种途径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评测练习1.填空。

(1)在比例中,两个( )的积等于两个( )的积,这叫做( )。

(2)在比例2︰0.5=1.2︰0.3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4)在6351.27=里,两个外项分别是( )和( )。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6︰4=( )︰2 ( )︰1.5=2︰33.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4×6=2×12只能组成一个比例。

( )(2)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除以两个内项的积,商是1。

( )(3)5︰35=1︰7,还可以写成51357=。

( )4.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写8个) 3×40=5×245.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因为32a b ,所以a ︰b =( )︰( )。

因为3a =2b ,所以a ︰b =( )︰( )。

答案1.(1)外项内项比例的基本性质(2)2 0.3 0.5 1.2 (3)25(4)6 7 (5)5 42.略3.8 1 24 1 4.(1)× (2)√ (3)√ (4)√5.(1)324:66:2(2)略6.(1)4 8(答案不唯一) (2)2 24(答案不唯一) (3)1 0.72(答案不唯一) (4)1 40(答案不唯一) (5)3 2 2 37.x︰m=n︰y,x︰n=m︰y,y︰m=n︰x,y︰n=m︰x,m︰x=y︰n,m︰y=x︰n,n ︰x=y︰m,n︰y=x︰m《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两组数据,独立写成比例,再联系比的前项和后项的知识激趣:“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

”学生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

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规律,请大家算出它们的内项积与它们的外项和积,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再随便找几个比例,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接着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

采用问题解决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标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体验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概况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