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治
牛附红体病的治疗案例及分析
牛附红体病的治疗案例及分析【案例一】某养牛户有一头胎奶牛,产后12天日产奶34千克。
自产后40天左右,产奶迅速减少,不吃精料,饲草也只能吃到平时的2/3,明显消瘦。
随后出现蹄漏、褥疮、腹泻,到产后50天时每天只能产9千克奶。
曾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均未见效。
作血液化验,幼稚型和成熟型附红体100%o用防治中的处方综合调理后,一次即见食欲好转、产奶增加。
经4次治疗后食欲恢复,日产奶量达22千克。
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促进康复,随后又注射牛用干扰素2支,并对蹄漏和褥疮的外科处理,治疗后的10多天日产奶量又恢复到30多千克。
健康状况维持了大约4个多月,重又岀现不吃精料,奶产量迅速下降的症状。
随即义用上述方法治疗,症状又趋缓和。
【分析】该病例可能因饲养管理水平较差、产奶性能高,当发牛附红体感染后未能及时治疗所致,表现极度虚弱状态。
经过临床治疗后,症状刚有好转,产奶量立即上升,元气未得恢复。
另外,目前缺乏真正有效杀灭附红体的药物,如岀现症状后不予及时调理,必定会加快其淘汰。
该病例因在附红体的侵袭下,终至百病缠身,不得不于第三胎产后不久淘汰。
【案例二】某奶牛场有一头产第一胎时已达32月龄的奶牛,产后15天产奶达36千克。
维持大约20天后产奶量逐日下降,50天日产奶25千克左右,然而此时己表现出精料食入量减少,鼻流稀黏清亮鼻汁,抵槽而睡现象。
经采血检查,幼稚型附红体达96%o用上述方法调理后,产奶量恢复到30千克,该病例随后几乎每月治疗一次。
日产奶30千克以上连续产了7个多月。
【分析】该病例由于治疗及时,所以产奶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病例三】某牛场有一头奶牛,膘情中等,食欲良好。
产第一胎时,检查血液附红体感染率极高。
由于该牛骚动无法用药。
产后泌乳高峰期日产奶达33千克,该牛产奶均匀,然而未见虚弱状态。
而第二胎、第三胎泌乳高峰期也未突破33千克。
到第四胎分娩后,屈腱挛缩小能站。
精神、食欲、体温均正常,与生产瘫痪截然不同。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Attached Red Blood Cell Syndrome,简称ARBC)又称“附着症”,是一种常见的牛只血液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特点是红细胞在外周血液中呈现大量团聚现象,导致牛只出现贫血、厌食、乏力等症状。
以下是关于ARBC的诊断与治疗的详细介绍。
一、诊断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病牛的发病时间、饲养管理、饲料情况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为ARBC。
2. 体格检查:检查患牛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以及皮肤、粘膜的颜色和弹性等,观察是否出现贫血症状。
3. 血液检查:采集患牛的外周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数量、浓度和平均容积等指标,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配合血涂片检查红细胞的聚集情况。
4. 特殊检查:可进行骨髓穿刺造片和骨髓细胞分类检查,了解骨髓细胞的生成情况,确定是否存在骨髓抑制。
二、治疗1. 营养支持:为患牛提供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促进机体恢复。
可添加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等的饲料,以补充患牛的营养需求。
2. 输血治疗:对于重度贫血的患牛,可进行输血治疗。
选择健康的同种牛或异种牛作为供血者,将他们的经过特殊处理的血液输给患牛,以纠正贫血。
3. 药物治疗:可使用铁剂和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治疗,以补充体内所需的铁和维生素。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案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调整。
4. 预防措施:ARBC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不均衡有一定关系,因此改善饲养条件和饲料配方,保证牛只摄取的营养充足、均衡,可减少ARBC的发生。
在诊断和治疗ARBC的过程中,兽医的参与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牛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ARBC的发生也是关键,饲养人员应加强对牛只的管理和饲料调配,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降低ARBC的发病风险。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因瘤胃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瘤胃内出现大量红细胞体。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将介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一、诊断1. 临床症状:患有附红细胞体病的奶牛常出现食欲不振、腹泻、消瘦、饮水量增加等临床症状。
奶牛的乳量和产奶率也会显著下降。
2. 瘤胃穿刺液检查:通过瘤胃穿刺液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奶牛是否患有附红细胞体病。
正常情况下,瘤胃穿刺液中应该几乎不含红细胞体,而患有附红细胞体病的奶牛的瘤胃穿刺液中会出现大量红细胞体。
3. 血液分析:通过血液分析可以了解奶牛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等问题。
4. 其他临床检查:在诊断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其他临床检查,如观察奶牛的体温、呼吸频率等情况,以及对瘤胃进行超声波检查等。
二、治疗针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可以给奶牛口服一些药物来改善其瘤胃的功能,并帮助减少红细胞体的生成。
常用的药物包括缓解瘤胃酸度的抗酸药物,如碳酸氢钠等,以及调节瘤胃菌群的益生菌等。
2. 饮食调整:对于患有附红细胞体病的奶牛,需要调整其饲养管理,包括饲喂高纤维、低精料的饲料,适当增加粗饲料的比例,减少精饲料的摄入等。
还需要确保奶牛有充足的饮水量。
3. 营养补充:为了帮助奶牛恢复健康,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营养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4. 疾病预防: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包括定期进行瘤胃检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奶牛患上附红细胞体病的风险。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诊断与治疗措施比较明确。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瘤胃穿刺液检查、血液分析等,可以帮助确定奶牛是否患有该病。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营养补充等方式,同时注重疾病的预防工作。
一起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升 , 在加有 含 4 装 %抗凝剂 的干 净小 瓶 中。
采取病牛的静脉血涂片 , 瑞氏染色 2 3 — 分钟 , 于
10 0倍 油 镜 下 观 察 , 锯 齿 状 、 射 状 等不 规 则 的 6 见 星 红 细胞 。病 原 体 呈蓝 色 , 细胞 呈红 色 , 红 每个 红 细胞 附着 的病 原 体 数 量 不 同 , 则 3 5个 , 则 十 几个 。 少 ~ 多 有 圆形 、 圆形 、 牙形 等多种 形状 的紫 蓝色 虫体 。 卵 月
病 例 报 告
一
起 奶 牛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的 诊 治
郭 金 荣 赵 义 刘 敬 波 z 赵 权’
(. 1吉林省 洮 南市草原 工作 站 170 ,. 省洮 南市畜牧 总站 17 0 ) 3 102吉林 3 10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动物血液里 、可附着在红
细胞 的表 面 , 游离 于 血浆 中的单 细 胞原 生 物 , 引 或 能
三 氮脒 6毫 克 / 千克体 重 , 注 射 用水 配 成 5 用 % 溶液 , 多点 深 部肌 肉注射 , 每天 1次 , 连续 4天 。 辅助 治 疗 , 可肌 肉注射 补 铁剂 , 草 与饲 料 内混 饲
合 05 . %四环素 , 0 连用 3 , 天 并静脉注射葡萄糖 、 维生 素 C 维生素 K 、 。 2头成 年奶 牛 采 用 以上 治疗 方 法 , 后恢 复 健 7天
收效 甚 微 , 病 畜 每 况愈 下 , 有 1 且 并 头犊 牛 死亡 病 例
出现 。
成年奶牛红细胞被感染率达到 8%以上 ,每个 0 红细 胞上 有 4 6 附红 细胞体 , 细胞 破损 轻微 。病  ̄个 红
死犊 牛发 病 晚 期 , 细胞 被 感 染 率 达 10 破 损 严 红 0 %,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牛巴贝斯亚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奶牛的红细胞,导致贫血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这种疾病对奶牛的生产力和生存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养殖业中,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贫血、发热、厌食、消瘦、运动不适和产奶量减少等。
在临床检查中,可观察到奶牛的眼结膜、口唇和乳头等部位呈现淡黄色、贫血的表现,常伴有腹泻和腹部积气等症状。
在疾病晚期,奶牛可出现意识模糊、萎靡不振、瘫痪等严重症状。
如果发现奶牛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诊断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病。
1. 血液学检查:通过对被怀疑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病的奶牛进行血液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贫血和红细胞数量减少的情况,以及寄生虫在红细胞内的存在。
2. 血清学检查:通过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到被感染奶牛的血清中是否存在附红细胞体病原虫抗体,从而确定是否感染了该寄生虫。
1. 疫苗接种:目前已经有附红细胞体病的疫苗可以接种给奶牛,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2. 定期体检:对奶牛进行定期的体检和血液学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奶牛,减少疾病的传播。
3. 合理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中,要注意保持牛舍和饮水、饲料的清洁卫生,减少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4. 药物治疗:一旦确诊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病,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以减轻病情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奶牛的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做好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的养殖管理中,要加强对奶牛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保持牛舍和饮水、饲料的清洁,减少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降低奶牛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风险,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也称为奶牛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
该病在奶牛中相对较为常见,给奶牛的生产和养殖带来很大的威胁。
下面将介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一、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的观察:患病的奶牛会出现乳房肿胀、硬化、乳汁分泌减少、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
2.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的奶牛进行尸检,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如淋巴结肿大、红细胞体的增生和浸润等。
3. 实验室检查:采集患病奶牛的血样或淋巴组织样本,进行血液学和组织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的异常增生。
4. 遗传学检查:通过对患病奶牛与正常奶牛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寻找可能的遗传因素与基因变异。
二、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性强的奶牛品种繁殖: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奶牛品种进行繁殖,能够降低患病的风险。
2. 合理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条件,提供优质饲料和饮水,合理分配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奶牛之间的接触,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3. 预防疫苗接种:针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研发疫苗,提前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和疾病监测: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 合理用药治疗:一旦发现奶牛出现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应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如化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养殖过程中给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疫苗接种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
一旦发现奶牛患上附红细胞体病,应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奶牛的治愈率和生产能力。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矮葵菜属植物的毒素引起的疾病。
在饲养过程中,奶牛吃了含有矮葵菜属植物的饲料,其中的毒素进入奶牛体内,引起中毒症状。
在奶牛的血液体内,毒素会破坏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解,造成红细胞体病的症状。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严重程度因病原体毒性和奶牛的免疫状况而异,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防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对于牧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诊断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包括贫血、黄疸、尿液变色、顽固性贫血、低产乳等。
如果奶牛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红细胞体病。
目前,可以通过测量奶牛血液中的丙二醛水平来诊断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丙二醛是毒素对红细胞膜的直接作用产生的物质,血液中的丙二醛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以证实奶牛患有红细胞体病。
同时也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来诊断红细胞体病。
防治预防是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关键。
最好的方法是避免在饲料中添加矮葵菜属植物,特别是在草地上放牧。
牧场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防止奶牛食用矮葵菜属植物:1. 除草:将草地上的矮葵菜属植物除去,以减少奶牛食用。
2. 增加牧区:增加牧区面积,使奶牛在草地上寻找食物的时间更长,从而减少奶牛食用矮葵菜属植物的机会。
3. 检测饲料:定期测试饲料中矮葵菜属植物的含量,以确保奶牛不会食用超过允许的安全含量。
4. 定期检查:对奶牛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并及时治疗疾病,以提高免疫力。
如果奶牛已经患有附红细胞体病,需要及时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输血、使用抗氧化剂等,同时还需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营养以帮助恢复奶牛的健康状态。
结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预防是最好的方法。
牧场主需要注意检查饲料的安全性,保证牛群的健康,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奶牛不会食用矮葵菜属植物。
对已患有红细胞体病的奶牛需要及时治疗,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护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损害。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2018年第7期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单细胞原生物,主要在动物血液中寄生,能够游离于血浆中或在红细胞表面附着,可导致各种人和动物发生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病。
奶牛患病后泌乳量会减少、生育力降低,还会有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发生死亡。
该病比较容易反复,治疗难度较大,应加以重视。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只是食欲不振,增加饮水,双眼流泪。
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牛体温升高至40.0~41.8℃,呈现稽留热。
呼吸加速,脉搏达80~100/min ,瘤胃蠕动缓慢,先发生便秘,接着变成腹泻,排出稀软粪便或者混杂血液的水样粪便。
排尿量减少,且尿中也存在血液。
嘴边挂有线状涎液,结膜苍白,眼球外凸,反刍微弱或完全停止,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
血液稀薄,心力衰竭,机体日渐消瘦,被毛焦枯、失去光泽,四肢无力,肌肉震颤,走动摇晃,流汗增大。
发病后期,病牛体温降低至正常水平,但皮温不均,可视黏膜苍白,发生黄疸,严重时只能够卧地不起,甚至发生死亡。
病程通常能够持续10~15d 。
2剖检变化急性死亡的病牛,尸体营养状况基本没有变化,病程持续较长时尸体明显消瘦,可视黏膜苍白、黄染,部分会出现不同大小的暗红色出血斑,尸僵明显,血液如水样稀薄,凝固不良,皮下组织浸润有黄色胶体样物质,腹腔和心包积水。
肝脏发生肿大、变性,表面存在暗红色出血点,呈针尖至米粒大小,切面可见皮质和髓质存在模糊界限。
慢性死亡的病牛,肝脏呈棕黄色或者土黄色,也发生肿大变性,质地变脆。
肾脏发生肿大,质地变软,被膜上有暗红色出血斑点,且大小不等,肾盂有积水。
膀胱黏膜发生黄染,并存在暗红色出血点。
胆囊扩张含有大量绿褐色的浓稠胆汁。
黏膜有暗红色出血点。
肺脏表面存在出血点,或者略微肿胀。
心冠脂肪和心外膜由于出血被染黄。
脑组织持续充血,脑室含有较多的脊髓液,个别脑实质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对消化道进行剖检,可见食道及瘤胃浆膜面存在出血点;第三胃内有明显干固的内容物,且黏膜容易脱落;第四胃黏膜发生肿胀,并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斑,还形成高粱至蚕豆大小的溃疡斑,其边缘为红色隆起,中间为灰色凹陷。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又称为牛红细胞体病或牛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宿主共生的赤色球体纤毛红细胞体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具有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一、诊断1. 临床表现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在夏季,患病奶牛常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乏力、发热、粪便干结、腹泻、贫血等症状。
部分患病奶牛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皮肤粗糙、毛发干枯、毛色暗淡等情况。
2. 实验室检查在实验室检查中,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和血液寄生虫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在血液常规检查中,患病奶牛的红细胞数量常常偏低,红细胞中含有寄生虫体;在血液寄生虫学检查中,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牛血液中寄生虫体来确定诊断。
3. 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兽医可以进行临床诊断,确诊奶牛是否患有附红细胞体病。
二、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兽医护理来进行。
以下是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1. 药物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常用的药物有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左旋咪唑等,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兽医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严格控制药物用量和使用频率,以及药物治疗的周期。
2. 兽医护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兽医护理,包括定期观察患病奶牛的临床症状和体温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和治疗方案;保持患病奶牛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牛舍和喂食槽,保持空气流通;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保证患病奶牛的营养需求;加强患病奶牛的饲养管理,定期修剪爪子、消毒牛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预防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预防:1.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定期请兽医对奶牛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奶牛,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风险。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牛舍和喂食槽,保持牛舍内空气流通,减少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3. 控制虫媒传播加强对虫媒的防治,如媒介昆虫灭蚊、灭蚤、灭虱等,减少寄生虫传播的途径。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牛附红细胞体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这种疾病会给奶牛的生产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1. 临床症状奶牛患上附红细胞体病后,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乳量减少、体重下降、贫血、发热以及血尿等症状。
患病的奶牛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腹部肿胀、黄疸等症状。
养殖户可以通过观察奶牛的生长状况、精神状态和排泄物来初步判断是否患上了附红细胞体病。
2. 实验室检测为了确诊奶牛是否患上了附红细胞体病,兽医可以通过检测奶牛的血液样本来寻找寄生虫的存在。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片法、血清学检测法、PCR检测法等。
PCR检测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更快速地确定是否有寄生虫存在。
3. 病原学检验为了进一步确认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兽医可以将患病奶牛的排泄物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验。
通过这种检验方法,兽医可以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并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二、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1. 药物治疗奶牛患上附红细胞体病后,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氯硝柳喷胺、多巴胺、氨津胺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减轻奶牛的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养殖户应该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来给奶牛进行治疗,以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2. 环境改善附红细胞体寄生虫主要通过牛粪传播,因此保持牛舍内的清洁卫生是预防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关键措施。
养殖户应经常清理牛舍内的粪便,保持牛舍内的干燥和通风良好。
对牛舍内的饮水设施和饲料储存设施也需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寄生虫通过牛舍内的饮水和饲料传播给奶牛。
3. 免疫预防除了药物治疗和环境改善外,免疫预防也是预防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户可以在奶牛生长期间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奶牛的抵抗力,减少寄生虫的感染。
免疫预防还可以帮助奶牛建立免疫记忆,减少寄生虫再次感染的风险。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红细胞体(Babesia)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贫血、发热、黄疸、粘膜苍白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本文将讨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
诊断和治疗方法。
1. 诊断方法
(1)临床观察: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不同,但通常会出现发热、贫血、黄疸、粘膜苍白等症状。
饲料和水的摄入量也会减少,可出现倦怠、抑郁和机体状况较差的迹象。
另外,疾病初期时可能会出现发冷和颤抖等。
(2)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血液学检查和分离红细胞体分析来确诊。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血液涂片,当发现红细胞体时可确诊。
分离红细胞体分析也是常用的确诊方法之一。
2. 治疗方法
(1)抗生素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初期是比较容易治疗的。
通常采用抗药物治疗,如长效磺胺类、喷他帕尼啶等。
(2)抗病毒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病毒有多种类型,部分病毒是难以被抗生素杀灭的,因此采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地抑制病毒的繁殖。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西地那非、西
格霉素等。
(3)免疫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主要依靠机体免疫力来抵抗病毒,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可采用膳食补充剂、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法来提高机体免
疫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4)其他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其他的治疗手段。
包括输液、改善环境条件等,这些方法也是治疗的辅助手段。
总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为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应加强对
该病的预防和治疗。
同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治愈率。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龙源期刊网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作者:邹伟来源:《新农业》2014年第12期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
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
寄生于牛体内的附红细胞体称为温氏附红细胞体,致病力相对于猪附红细胞体弱。
目前,本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我国于1981年首先在家兔中发现附红细胞体,之后相继在牛、羊、猪等家畜中查到,以后在人群中也证实了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存在。
2014年9月,大连某农户的奶牛发病。
该农户地处山区,周围植被茂密,夏季“草爬子”(蜱)较多。
结合发病情况与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一例奶牛的附红细胞体病。
1.临床症状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达41℃,结膜轻度黄染,反刍减弱,四肢无力,常卧地不动。
2.实验室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仍是当前诊断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手段,显微镜检查主要包括鲜血压片法和涂片染色法,在血浆中及红细胞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附红细胞体即可判定为阳性。
①鲜血压片镜检。
取病牛耳静脉鲜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加盖玻片后直接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附着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的闪光小体,使红细胞呈现边缘不整的棘形。
②涂片染色镜检。
在病牛耳尖部针刺采血,制成血液涂片,甲醛固定,吉姆萨染色。
油镜下观察20个视野,可见有许多红细胞呈锯齿状、刺球状等多种形态。
红细胞为淡红色,附红细胞体呈紫红色。
3.治疗贝尼尔5毫克/公斤体重(以注射用水稀释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隔48小时再注药1次,共注射2次。
土霉素注射液0.1毫升/公斤体重,作肌肉注射,隔72小时再注药1次,共注射2次。
辅助治疗,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毫升,3%碳酸氢钠250毫升,维生素B120毫升,维生素C20毫升,1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
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途径,目前报道较多的有接触性传播、垂直传播及媒介传播。
由于夏季该地区草爬子(蜱)较多,患寄生虫病的可能性较大。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EPF)是一种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奶牛群中流行。
本文将介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1. 临床症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主要表现为乳牛突然出现高热、食欲下降、牛奶减少或停产、贫血、外貌憔悴等症状。
2. 血液检查:对患牛进行血液检查可以发现红细胞体。
可以采用血片染色、血细胞计数等方法进行分析。
3. 附红细胞体检查:通过奶牛乳汁或血液样本的镜检可以直接观察到附红细胞体。
治疗:
1. 使用药物:目前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有效药物主要有抗生素和生物制剂。
常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特比萘芬、屈氏菌素等,生物制剂如枸橼酸锰、硫酸酮洛芬等。
使用药物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决定剂量和疗程。
2. 加强护理:患病奶牛需要提供清洁、卫生的环境,保持牛舍通风良好。
饲喂适宜的饲料和营养补充,同时加强奶牛的日常管理和护理。
3. 预防措施:对于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主要依靠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
可选择接种相关疫苗对牛群进行预防,同时注意病毒的传播途径,加强牛群的生物安全管理,预防病原体的传播。
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报告
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报告
朱育克
【期刊名称】《今日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的一类微生物。
该病原体可引起牛发热、黄疸、贫血和产奶量下降等症状。
1发病情况2012年7月25日,沈阳苏家
屯区王某自家养殖的奶牛发病,病牛消瘦,四肢无力,疲倦喜卧,起立缓慢,病牛倒卧届需较长时间才能重新站立。
食欲不振。
曾在附近兽医院注射过青霉素,但效果不佳。
2临床症状病牛消瘦,精神沉郁,四肢无力,疲倦喜卧,起立缓慢。
食欲不振,瘤胃蠕动音弱,腹泻,尿黄。
呼吸急促,鼻有灰白浆性鼻液,流泪。
眼结膜黄染,口唇苍白。
体温是40.4℃,心跳106次/分。
【总页数】1页(P78-78)
【作者】朱育克
【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姚千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沈阳11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
【相关文献】
1.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J], 刘芳‘
2.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J], 王琼;虞筱芬;
3.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与巴氏杆菌病混感的诊治 [J], 康敏娟
4.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治 [J], 马胜永
5.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J], 王琼;虞筱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1 年我县某 镇一养牛户饲养 的 2头奶牛 发生 附红 细 胞体病 , 其中 1 头死亡 , 另一 头经采用综合 治疗 , 病情得到 控 制 。病牛在产前 2 0 d开始消瘦 , 四肢无力 , 反刍减 弱 , 食欲 减 退, 并 发乳房炎 , 产后胎衣不 下 , 喜卧 。病牛精神沉郁 , 消瘦 ,
理技术不科学 、 免疫 程序 不合 理等情况 出现时 , 可诱发本 病 。
牛在 良好的饲养管 理条件 、 卫生清 洁的环境 、 合理 的营养结 构及机体 防御机能健全 的情况下 , 一般不会发生急性病例 或 不表现临床症状 。但是在应激 , 如长途运输 、 突然断奶 、 天气
突变 等 , 营养缺乏 , 不 良环 境以及其他 疾病 的作用 下造成机
消毒剂均 能杀死病原 。
2 流行 特 点
取抗 凝血涂片 , 用无水 乙醇固定 , 姬姆萨染色 , 在油镜下 观察 , 见 红细胞 变得 不规则 , 周 围有小球 状微 生物 , 呈紫 红
色, 染 色较深 , 微调显 微镜 , 可见折 光性很强 的小体 , 形状 以 圆形的居 多 , 也有椭 圆形 的。没发现其他原虫。
附红 细胞体病是 由附红 细胞 体寄生于人 、 畜 等多种动物
红细胞表 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 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 病牛主 要以黄疸性贫血 、 发热 、 呼吸困难 、 虚弱 、 流产 、 腹泻 为特征 。
1 病 原
下、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 、 肿大 ; 肠道有出血 、 水肿 。
5 实验 室 检 验
细胞体病。 6 治 疗措 施
其他牛多为隐性感染 。 本病 的传播主要为接触性 、 血源性 、 垂
直性及媒介 昆虫 4种方式 , 如吸血 昆虫 叮咬 、 阉割 、 打记 号 、
剪毛注射等器械可传染 ,母牛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染 给犊 牛。 配种时公母 牛可互相传播 。 本病多发生于蚊虫较 多的夏秋季
5 0 0 mL与能量合剂 5 0 0 mL混合 , 静脉注射 。
经过一周 , 该牛基本恢复健康 。
7 小 结
心音减 弱 , 脉搏 9 5次 /r a i n , 瘤 胃蠕动音 减弱 , 体温 4 1 ℃, 呼
吸6 0次 /m i n , 腹泻 , 粪便恶臭 , 行 走无力 , 阴户黏膜 等可 视 黏膜 以及大部分皮肤黄染 。
体的红细胞 比正常的红细胞 比重小 , 严 重感 染的红细胞缩小
到只有正 常红细胞 的 1 , 4 , 整个红细胞呈刺球状 。
变化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 的抵抗力很低 , 但耐低 温, 在5 q c 时可保存 1 5 d , 在冰冻凝 固的血液 中可存活 3 l d ; 在 加1 5 %甘油 的血液 中于 一 7 9 ℃条件下可保存 8 0 d ,一般常用
节, 尤 其是 多雨 季节 , 常呈地方性流行 。本病是条件性疾 病 , 当品种 的抗病能力弱 、 饲 料营养不 全面 、 卫生环境差 、 饲养管
第 1 天用药 : 上 午用“ 血虫净 ” 3 g /支 × 5支 与生理盐 水 5 0 0 mL混合 , 缓慢静脉注射。 下午用生理盐水 1 0 0 0 mL与头孢 先锋 5 g /支 X 6支混合 ,静脉注射 ; 5 %葡萄糖 溶液 1 0 0 0 mL 与能量合剂 5 0 0 mL混合 , 静脉注射。 第 2天用药 : 该 牛开始吃喝 , 精神好转 , 体温 3 9 . 3 ℃。用 生理盐水 1 0 0 0 m L与头孢先锋 ( 成分为头孢唑啉钠) 5 支 × 6
4 剖 检 变 化
根据出现的症状 ,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可用抗贫血药 ,
如牲血素做辅助性治疗或 用葡聚糖 铁钴 注射液 ,肌 肉注射 。 同时应用抗生素 防止继发感染 。加 强羊群的 日常饲养管理 , 饲料 营养全 面 , 搞好 羊舍及其 周 围的环境 卫生 , 定期 进行常 规环境消毒工作 。 采用驱虫 、 药浴等方法消灭体表虱 、 螨等体
体抵抗力下降时 , 可大面积暴发本病 。
3 临 床 症 状
支 混 合 ,静 脉 注 射 ; 5 %葡 萄 糖 溶 液 1 0 0 0 mL与 能 量 合 剂
5 0 0 mL混合 , 静脉注射 。 第 3天用药 :上午用强力 血虫净 3 g , 支X 5支与生理盐 水 5 0 0 mL混 合 ,缓 慢 静 脉 注射 。下 午用 5 %葡 萄 糖 溶 液
在 离 心管 中 , 加2 %柠 檬 酸 钠 生 理 盐 水 2 ~ 3 m L , 再 加 病 牛
不 同年 龄 、 品种 的牛 均有 易感性 , 但 只有 怀孕母 牛更易 感, 哺乳期母牛 发病 率和死亡率较高 , 有时可达 8 0 % 9 0 %。
血液 2 mL ,混均后 以 5 0 0转 / m i n离心 5 mi n ,再取上清液 以 2 5 0 0转 / ai r n离心 1 0 m i n , 取沉渣涂 片, 姬姆萨染色 , 镜 检见多 数红细胞 变形 , 周围很多小球状物 ; 没有发现其他原虫 。 根据发病情 况 、 临床症状 和实验室检 验 , 确诊 为牛 附红
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物
一
例 奶牛 附红细胞 体 病诊 治
马 胜 永
( 黑龙 江省 密 山市裴德 畜牧 兽 医站 。密 山 1 5 8 3 0 0)
DO I : 1 0 . 3 9 6 9 D. I SSN. 1 6 71 — 6 0 2 7 . 2 0 1 3 . 0 4. 0 4 8
取 1 滴抗 凝血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 加 等量 的生理盐水
混合 , 覆 以盖玻 片 , 镜检可见红细胞变形 , 周围很多小球状 的 微生物 , 在血浆中也有游离 出来 的单个个体 , 1 个红细胞一般
都附着 7 ~ 1 2 个, 微调显微镜可见底部正 常的红 细胞 , 附有虫
附红细胞体形态呈球形 、 卵 圆形 、 逗点形或秆状 。 大小为 0 . 3  ̄ 1 . 3 m× 0 . 5 ~ 2 . 6 m,常单独 或呈 链状 附着 丁 红细胞 表 面, 也可游离在血浆 中。发育过程 中其形状 和大小 可 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