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综合练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三)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专题四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演练(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年珠海一模)1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解析:A从材料的时间可知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的现象愈演愈烈,说明白银外流严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造成中国白银外流的是鸦片走私严重。

2.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与此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B材料描述的“奇迹”是指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导致“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3.(2018年武汉联考)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解析:D从材料中的“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领事裁判权”造成的不良影响。

4.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

以下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A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显然是革命史观,四个选项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封建不是其主观目的,可以排除。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1、民主革命的分期:
鸦片 农民阶级、 五四 无产阶 新中国
· · · 战争 资产阶级领导 运动 级领导
1840
1919
成立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两大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或反帝反封建 反侵略或反帝→追求民族独立 反封建→追求民主进步
一、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 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㈠鸦片战争
1、发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 料和市场 导火索: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状况:政、经、思 中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
3、鸦片战争的结果
①《南京条约》1842
A.开放广、厦、福、宁、上为通商口岸 破坏贸易主权 B.割香港岛 破坏领土主权 C.关税协定 破坏关税主权
实战演练 ►对近代列强经济侵略的认识
1.烟台是近代山东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近代百年的烟台史就是一部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下列三幅图代表19世纪中后期云集烟台的三种不 同类型的企业。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72年,德国商人率先在烟台创办蛋粉厂,生产蛋粉出口,当年出口量达 46.76担。这是烟台境内第一个外资工业企业。同年,德国人在烟台开设缫丝局 (即为工厂),将汽锅、铁紝等先进缫丝技术传入芝罘湾畔。1879年,德国商人 在烟台创办“弗兰大”机器纺织厂,这是山东省内最早的机器纺织企业。外国资 本势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烟台的华商。
(2)简要分析这几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时云集烟台的社会原因。
考查知识点: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民 族资本主义企业。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2018天津文综,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政府的禁烟措施。

从题干中对外商如若走私鸦片清政府必将按照清朝法律进行严惩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禁烟的坚决态度,故A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清政府要求外商具结的承诺,与各国政府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禁止外商带鸦片来华,反映了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外商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故D项错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

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

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向中国出口商品时却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也。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大炮得用”。

材料中没有涉及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认为清政府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2014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新人教版2014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单元升级训练四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某某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某某的美国的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某某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鸦片战争时期某某人抵制洋货C.鸦片战争严重打击了某某的中外贸易D.清政府加强限制某某对外贸易2.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某某条约》B.《某某条约》C.《条约》D.《辛丑条约》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②“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指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③“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近代最初一步”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据道光年间外交史料编纂情况统计,道光十年(1830年)至二十年之间,“天朝”一词比“中国”一词使用多,道光二十年后,“中国”一词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这一变化()①受鸦片战争惨败的影响而产生②为和太平天国政权相区别而使用③反映传统的天下意识被完全抛弃④说明近代的国家观念在逐步形成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某某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某某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 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

……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50%。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主题深化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
中国
西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势力弱小,封建政府限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

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 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



国内 环境
市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 场 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技
——《刘坤一集》 【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坤一为什么认为郭嵩焘的 禁烟之策“朝廷”会“不再垂询”?
【解读】
解读项目
解读结论
史料来源 信息
洋务派代表、清朝重臣
问题限定 信息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刘坤一认为”
考查主题 信息
史料有效 信息
清政府允许鸦片贸易的原因
(1)从刘坤一主张“万不能行”和“想朝廷不再垂询”可以得出“清 政府支持鸦片种植”的结论 (2)从“此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及地方一切需要”并结合所学 可以得出“鸦片财政关乎清朝的国库收入和地方的开支”的结论 (3)从“讵有既经禁烟仍收税厘之理”可以得出“如果禁烟就没有 理由再收厘金(税源锐减)”的结论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 术
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
资 缺乏原始资本积累,资金匮乏 拥有雄厚的资金,金融业发达

国际环境
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 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国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
极力维护本国的海外利益
史料解读
【史料】 1877 年,驻英公使郭嵩焘连上两道奏折,请求朝廷主持禁烟, 两广总督刘坤一在一封私人信函中如此评价郭嵩焘的建议:“郭筠仙侍 郎禁烟之议,万不能行。即以广东而论,海关司局每年所收洋药税厘约 百万有奇,讵有既经禁烟仍收税厘之理!此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及 地方一切需要,从何设法弥缝?……顾据实直陈,必触忌讳,不如暂缓置 议,想朝廷不再垂询。”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专题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

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

”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

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D.满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2.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对该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3.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4.“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

这一变化( C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5.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

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

这里的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

孙中山的“新主义”( )A.受制于中国现状而未能付诸实践B.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体现了中西政治文明成果的融合D.旨在弥补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6.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潍坊一中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题干表述,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①“冲击——反应”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②“侵略——革命”模式中,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③“早期启蒙”模式中,“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

综上分析,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2.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③西学传入,旧思想、旧观念受到冲击④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D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两种不同的文明相撞时,两种文明必然会产生冲突,在冲突中又会融合。

西方工业文明是先进的,而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落后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必然会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冲突中又会融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重组+考向分析)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重组+考向分析)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第4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知识重组 西方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 ①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②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①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

②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国人民的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①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③《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度。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因此得出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务运动的兴起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兴起。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逐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加之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②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术力量薄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少。

②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江或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较发达。

“新思想”萌发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济南月考)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 )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解析:B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从材料信息看,费正清认为,这场战争是由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造成的,即把战争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清政府不愿意与英国进行平等的商贸往来,这从根本上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没有从战争的本质角度分析,排除。

2.(2014北京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解析:D 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向美国出口货物需缴纳高额关税,而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却仅需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2014年重庆文综,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__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__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课时强化训练7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B解析:“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为解题的关键。

林则徐禁烟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中国对国内非法贸易具有管辖权;而义律作为代表英国的商务监督却从中操作,使林则徐的交涉对象由英国鸦片商人变为了英国政府,使得矛盾扩大化,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湖北省鄂东南高三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B.未满足列强的预期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除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故B正确;A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影响,C错误;材料没有与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D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一、列强侵华与农民阶级的抗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①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②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2)后期①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②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③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③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4)人民自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反割台斗争①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历史二轮复习 训练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

历史二轮复习   训练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

训练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太原三模)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答案D[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国内状况的理解。

阅读材料从“朝贡”等信息可知,龚自珍作为地主阶级士大夫,对外面世界形势变化一无所知,仍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故答案为D项。

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 2.(2012·平顶山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该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偶然B.鸦片贸易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必然C.鸦片战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偶然D.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D[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分析,费正清所言“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说明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根本上是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D。

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片面夸大了鸦片贸易的影响。

]3.(2012·湘潭三模)英国外相巴麦尊曾在密信中写道:“我以最忠诚的心情建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

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得最适意的满足。

2019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第7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2019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第7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课时强化训练7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B解析:“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为解题的关键。

林则徐禁烟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中国对国内非法贸易具有管辖权;而义律作为代表英国的商务监督却从中操作,使林则徐的交涉对象由英国鸦片商人变为了英国政府,使得矛盾扩大化,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故B 项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湖北省鄂东南高三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A.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B.未满足列强的预期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除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故B正确;A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影响,C错误;材料没有与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D错误。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主流思想【一】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1)原因: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评价:①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出现了旗袍。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潍坊一中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有研究指出 ,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响〞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A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题干表述 ,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 ,解读题干:①“冲击——反响〞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②“侵略——革命〞模式中 ,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③“早期启蒙〞模式中,“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

综上分析 ,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对抗斗争·鸦片战争;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2.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以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③西学传入 ,旧思想、旧观念受到冲击④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D此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当两种不同的文明相撞时 ,两种文明必然会产生冲突 ,在冲突中又会融合。

西方工业文明是先进的 ,而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落后的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必然会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 ,冲突中又会融合。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由器物到制度 ,再到思想文化 ,表达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课标版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答案)

课标版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D.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

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

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也。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4.“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

”你认为该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6.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对该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7.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高效训练专题二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高效训练专题二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能力梯级提升·思维高效训练一、选择题1.(2011·福州模拟)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一统”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的歧视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3.1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每两白银可兑换的铜钱数量1820年之前约值1 000枚铜钱1827年 1 300枚1838年 1 600枚1845年 2 200枚或更多一些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4.(2011·泉州模拟)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该观点(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5.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6.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2.4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2.4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通史综合测评(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高三模拟)1838年6月,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

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

不久,收到29份议复奏折。

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

这反映了()A.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B.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C.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D.“夷夏之辨”观念根深蒂固解析:材料中未提及官员关系,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与英国相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地方大员对鸦片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重视英国与走私鸦片的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7·郴州市高三质检)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

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时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俄入侵我国,对中国的边疆、沿海均造成威胁,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是工具,关键原因是“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19世纪90年末,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昆明市高三月考)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

该项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归纳(含解析)【典例】 (2014年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题思路: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已经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了,海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D项正确。

19世纪60年代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没有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排除B、C两项。

答案为D。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主干知识的考查——洋务运动【典例】 (2014年北京文综,37,节选)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题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专题四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

”可见(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孤军奋战解析:C 材料表现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与屈辱在民众中未产生太大的影响,表明在当时民众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C项正确。

2.(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国外设立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重要特征。

清政府顺应了国际外交发展的趋势,C项符合题意;清政府只是形式上设立领事机构,并没有出现制度性的变化,B项错误;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3珠海一模)在工业浪潮冲击下,一些国家依靠政府力量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进程。

以下企业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B.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制造总局C.1902年荣氏兄弟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新面粉厂D.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成立大生纱厂解析:B 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依靠政府力量”,江南制造总局为官办军用企业,B项正确,A、C、D三项都依靠民间力量(私人)。

4.(2013丽水模拟)下列对“晚清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之展品和会场布置场景概况表”的分析正确的是( )名称展品概况展场布置概况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绸缎、雕牙、银器、漆器、铜器、景泰器、玉器、古玩、绣货、瓷器、丝、茶、六谷、药材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进牌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会场布置……“无一外洋楼款式者”①呈现的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形象②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显著③富有很强的“王朝”色彩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A 由晚清中国的参展展品可知主要为土特产品,体现了一个典型农业国家形象,①正确;由材料信息“大清国”“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反映了很强的“王朝”色彩,③正确;“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体现传统文化的影响,④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 )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解析:B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从材料信息看,费正清认为,这场战争是由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造成的,即把战争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清政府不愿意与英国进行平等的商贸往来,这从根本上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没有从战争的本质角度分析,排除。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解析:D 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向美国出口货物需缴纳高额关税,而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却仅需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解析:D 解答本题应注意三点:一是时间“1876年”,二是李鸿章的身份(“中方谈判首脑”)和所属阶级、派别,三是材料的内容。

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反对外国的侵略,因此A、B两项错误,从材料中李鸿章的回应可知C项错误,D项正确。

4.1860年至1862年,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

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房租、地价开始上升,房租收益可获30%~40%的利润。

一些老牌贩卖鸦片的洋行,也兼营房地产。

这一现象( )A.说明租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B.是政治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C.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D.意味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解析:B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60年至1862年”可知,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主要是为了躲避太平军的冲击,故选B项。

A项与史实不符;太平军对地主、富商及官僚的冲击反映了阶级矛盾尖锐,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5.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在中国,在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

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 A.仍属改朝换代范畴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C.提出新的革命方案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解析:A 社会基础没有改变说明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仅仅上层建筑人物的变化属于改朝换代的范畴,在这里马克思实际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6.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解析:D 材料信息反映了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

这两项规定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故D项正确。

7.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A.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解析:D 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虽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究其原因在于,官办企业是封建衙门官场的翻版,经营者的独断、草率决策最终影响到企业发展,C项是表面现象,A、B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应为D。

8.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

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 )A.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C.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D.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解析: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奠定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因此A项是最关键基础。

9.“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

”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 ) 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B.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C.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解析: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间生存艰难,所以A项说法勉强;材料主要不是阐明民族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排除B项;材料表明民族资本家用经营工商业的利润购买土地,排除D项;“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表明民族资本家拥有双重身份,实质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项正确。

10.《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B 《海国图志》是魏源依据林则徐《四洲志》的编译稿编写而成,比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由其中的“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关键词可知,该书中涉及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容。

A项错误,B项正确;魏源致力于呼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尚未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C、D两项。

11.“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

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

”(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 ( ) 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D.以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解析:B 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因此只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拒绝政治制度的变革,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作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终无所成”,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李鸿章捞取私利、缺乏魄力,故A、C两项错误;洋务运动以军事为重点,同时辅以民用工业,故D项错误。

12.如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

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A.服饰 B.发型 C.交通工具 D.建筑装饰风格解析:C 黄包车是近代从外国传入的,故C项正确;图片上服饰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A项不正确;图片上人物的发型也是属于传统发型,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B项不正确;图片上没有看出建筑装饰风格,故D项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27分,共52分)13.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我国史学工作者着力最多、争议最大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对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二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中国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从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关于中国儒学阻碍资本主义兴起的观点一直到当代的西方现代化理论,都为这一研究取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一项比较现代化研究》材料三从情感基础来说,这种“资本主义萌芽情节”可以说是一种特定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心态的表现。

……如果我们尊重事实,不把资本主义视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自然也就不必到历史中去苦苦地寻找中国资本主义的起源了。

——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情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如何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传统因素有哪些?(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资本主义萌芽情节’可以说是一种特定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心态的表现”这句话的理解。

(9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问,比较简单,注意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第(2)问,注意答案的限定词“传统因素”,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作答即可。

第(3)问答案相对开放,须答出中国在近代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不起决定性作用,不一定是中国最终的发展方向。

答案:(1)说明: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夺了中国的大量主权和领土,并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打断了中国自身发展的进程。

(8分)(2)因素:传统封建专制制度及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传统儒家思想观念的束缚;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

(8分)(3)理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成为先进文明的体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在反侵略的潮流下普遍认为若西方不侵略,中国也可以同西方一样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