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合集下载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会计核算,可以更好的对会计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资料,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领域里某些无法正确加以证论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的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事理的前提推断。

会计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

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均为会计主体。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以会计主体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会计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界定。

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的基矗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假设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这样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够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

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从持续经营假设引申出来的,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连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定期确定损益和编制财务报表,及时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

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为年度、季度、月份。

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但如果等待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是不能满足经济管理要求的。

所以,划分会计期间是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客观要求。

四、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

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能进行会计反映。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关于会计的相关知识,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此为依据。

一般而言,要了解会计,首先应了解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即会计为谁算账,会计服务的范围是什么。

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范围。

对企业而言,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丰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一般来说,辨别某个组织是否为会计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是否拥有独立资金。

(2)是否进行独立的经营活动。

(3)是否编制独立的会计报告。

企业只有符合以上三点要求,才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从理论上说,会计主体的规模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大可小。

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一个独立的法律个体;也可以是不进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班组,一个非法律个体。

但是,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一个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财务报告的实体。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又称继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与财产清算。

它是会计核算前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一个企业是继续经营,还是停止营业、破产清算,在会计核算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财务会计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为前提。

例如,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固定资产才可以按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该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 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营 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 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含义 持续经营指企业不考虑破产清算的因素,以 企业是持续、正常的经营为前提。 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 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 题提供了基础。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含义 会计分期指把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 为地划分为一定的等距的会计期间,分期结 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2、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有了本期与非 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 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要求。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 与其成本、费用应当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 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 在该会计期间内确定。 3、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 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所谓历史成本就是 取得或购建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 金或其他等价物。
§3﹣2 会计原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1、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 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 2、相关性/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可理解性/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 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7、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
当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不得多记资产或收益,少 计负债或费用。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

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还规定:“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它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比性原则。

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一贯性原则。

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会计核算是指根据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通过收集、记录、分类、汇总、报告和分析财务信息的过程。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前提,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展开讨论。

一、经济实体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是经济实体假设。

根据这一假设,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是独立于其所有者的,即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与其所有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是分开的。

这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应该独立核算,而不应将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混为一谈。

二、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在会计核算中,所有的经济业务都以货币形式进行记录和报告。

这是因为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可以更方便地衡量和比较不同经济业务的价值。

三、会计期间假设会计期间假设要求企业将其经济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进行核算和报告。

这一假设确保了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可比性。

常见的会计期间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

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期间进行核算和报告。

四、会计业务实质超过法律形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会计业务实质超过法律形式。

这意味着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重点关注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非其法律形式。

例如,一项合同可能在法律上被认为是租赁关系,但经济实质上是一项购买服务的交易。

在会计核算中,应根据交易的实质进行分类和记录。

五、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将继续经营下去。

这一假设反映了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应按照其预期使用和清偿的期限进行分类和报告。

六、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原则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将其资产和负债以其取得时的成本进行核算。

这意味着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将资产的价值按照其购买或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记录。

历史成本原则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七、会计核算的实体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的实体完整性原则要求企业将其所有的经济业务都进行记录和报告,不能遗漏或遗忘任何重要的经济事项。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 • • • • • •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 体。一般来说,法律主 体是会计主体,会计主 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 将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 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 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 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假设界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强调会计主 体的核算工作,应当立足于企业能够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 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发生破产清算。 会计只有在持续经营这一条件下,才可能合理界定会计 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使会计的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 础之上,不考虑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要求,有效解决资产的 计价与使用、债务的承诺清偿、费用的核定与分解、收益的 确认与分配等问题,保持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只有在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条件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 有必要区分为流动的和长期的,各种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而 不是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也才有必要、有可能在会计 上划分核算期间,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实现收支配比等奠定 基础。
这一假设强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内容应当是
一个实行独立核算的组织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
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
工作严格界定在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会计主
体概念的产生和形成,是由于合伙制企业出现于业主的 其他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有必要分开,这样才能正确反映 各个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否则,会计资料的生 成和提供必然漫无边际。为此,会计核算必须围绕特定 的“主体”进行。
,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
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小问题
• A制造企业12月销售自产商品取得收入420万

会计实务: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实务: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既: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这个前提,即明确了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

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会计主体(除本企业单位以外任何企业单位)相独立,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亦即企业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清算。

在组织会计工作时,是以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为前提。

有了这个前提,企业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预定目的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将按预定日期偿还。

这个假设为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建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

3、会计分期,指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叫做会计期间。

确定会计期间有利于分期确定费用、收入和利润。

分期确定各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分期规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有规定固定的会计期间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叫做会计年度。

年内还可再细分为季度和月份。

我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必须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

尽管计量标准有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但财务会计只能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基础核算基本前提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核算

会计核算基础核算基本前提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核算
第36页/共63页
第28页/共63页
(4)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则与方 法。正确地应用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规范。相关内 容将在下一节中详细讲述。
销售产品,
货款3 000元暂

未收到。

3月
虽未收到货币资金, 但已获得收款权利,仍计算 为3月份的收入。
4月
第10页/共63页
(2)确立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可比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第11页/共63页
3.2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定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下,对会计
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进 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简称会计原则。
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其他计价方法:
第30页/共63页
➢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 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现值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 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计量。
此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34页/共63页
(6)谨慎性原则
①含义:又称稳健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 费用。
第35页/共63页
②应用原则:企业不能漫无边际、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 否则将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客观性,造成会计秩序的混乱。 ③该原则的要义: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 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分别是:
1. 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真实状况,不得夸大或缩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 可靠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财务报表必须具有可验证性。

3. 公正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公正地对待各种经济业务,不得任意偏向某个部门或某个企业,保证会计核算结果不受任何不正当因素的影响。

4. 统一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或不同的
会计制度,不得因地区、行业或企业规模的差异而存在差异,保证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法等所做的基本限定,也称会计假设。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称为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是指财务会计⼯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法的选择上有很⼤的差别。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员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分割为⼀定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的,在于将持续经营的⽣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向各⽅⾯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流量的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度均按公历起讫⽇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则

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则

第一章总论框架和基本内容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假设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三)会计分期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这些会计方法。

(四)货币计量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该原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

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不能为了追求可比性,过分强调使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使会计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三)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

该原则是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

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五)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是指对企业的经济事项进行记录、分类、分析、汇总和报告的过程。

在会计
核算中,有四大基本前提,分别是会计主体、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主体
二、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是指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企业的经济事项进行记录、分类、
分析、汇总和报告。

会计期间在会计核算中也是一个基本前提。

通过会计期间的规定,可
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
支持。

三、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各种经济事项以货币形式表现,是企业核算的第三个基本前提。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事项涉及的价值往往不只是货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必须把
它们变成统一的货币价值。

这样才能更好地比较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

四、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等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核心表述。

会计等式会体现企业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而反映企业的净资产。

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等式是重要的核算基础,它能够体现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
供重要的参考。

综述以上四点,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素,只有通过对它们
的严格遵守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际与财务状况。

同时遵守这些基本前提,也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2、持续经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3、会计期间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

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还规定:“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亦称会计假设。

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业务中面对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经营活动,只有明确会计核算的前提,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正确地记录和反映,以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因此,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既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亦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在组织会计核算之前,首先要明确会计为谁核算的问题。

否则,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支出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所以会计核算必须首先明确核算的主体。

会计处理的业务都是与某一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工作规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人员只为特定的会计主体记账、算账并编制会计报表,每一会计主体不仅与其他会计主体相区别,而且独立于其业主之外。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任何企业,无论其组织形式如何,都可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但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独资和合伙企业都不具备法人资格,但二者都是经济实体,可视为会计主体,可以单独进行会计核算。

通常在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便于掌握其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收支情况,可以将分支机构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要求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由此可见,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总之,从会计角度看,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会计报表。

根据这一前提,会计可以正确地反映会计主体所有的资产和对外所负的债务,准确地计算经营成果,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停业或破产、清算。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概念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对某种情况按照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作出的合理推断或人为规定。

2.作用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前提为依据。

3.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1.概念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一个有效的空间范围。

2. 作用(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事项的范围.(要不要处理)(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怎样处理)3.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1)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4.意义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事项作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作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

二、持续经营1.概念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2.作用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例如:采用历史成本计价、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

3.注意: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并作披露。

三、会计分期1.概念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又称会计期间。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等。

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称为年报(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目的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财务报告,及时提供信息。

会计核算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也是指会计为 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凡是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 的企业或单位都是一个会计主体。只有规定了会计主体,才使会计核算 有明确的范围,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 减变化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实现情况,使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独立的反映出来,为企业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求经济业务的处理选 择以货币作为量度来加以确认。企业的各种财产物资因为计量单位不同 (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等)无法直接相加汇总,但可以把不 同的计量单位都转化为货币单位形式,这样就可以直接汇总,综合反映 会计信息指标,例如,企业有原材料100千克,价值20万元;库存商品 2000件,价值50万元;厂房一栋,价值500万元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具体来说,对资产、负债、 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合 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 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根据这一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企业的资产发生 贬值,应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防止企业不良资产挂账。谨慎性要求的 实质是不少计费用、不多估资产、不多计利润、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 站稳脚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人们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包含着如下四个方面的意思:(1)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企业)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这是因为会计计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以这个特定企业的权力和义务为界限的,收入和费用也是以该特定企业为界限,按实现和配比原则来确认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那就必须将某一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独立地、完整地反映某一特定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明确经营管理责任,并根据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

(2)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所以不仅要把各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应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例如,当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为同一个人时,由于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是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这就需要把所有者的个人的消费与企业的开支分开,由此确定由企业会计入账的内容,并及时清算企业与企业主(所有者)之间的往来,否则就无法计量企业的支出和利润,也无法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再如,企业按规定提取一笔职工福利费,这表明企业增加了一笔债务,而企业在发生职工福利支出时,就不再看作是企业的费用,而应视为企业债务的偿付。

(3)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与作为法人的企业是有区别的。

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限定,也称会计假设。

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是指财务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