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

合集下载

华山后记原文及翻译

华山后记原文及翻译

华山后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华山后记袁宏道(明)从玉泉院至青柯坪,东西皆石壁,涧水萦洄山。

逾张超谷,壁乃峭。

至希峡,石忽具态,摩云缀日,压叠而上行,大石累累卧涧中,水不得直去,则跃舞飞鸣,与山挣奇于一罅之内。

至青柯坪,西峰斗绝出,诸山忽若屏息,奇者平,高者俯,若童子之见严师,不知其气之微也。

西峰之奇,在水帘洞,远视见窦,下有丹石,瀑布]之。

千尺瞳而上,大奇则大险,小奇则小险,寸寸焉如弱夫之挽劲弩。

至苍龙岭,千仞一脊,仄仄如蜕龙之骨,四匝峰峦映带,秀不可壮。

游者至此,如以片板浮颠浪之中,不复谋目矣。

然其奇可直一死也。

若日月岩前方石,峭壁直上,止险耳,无他奇也。

逾岭路绝,折身反度,其险更甚,而不名者,不甚修也。

过王将军树。

度桥至通天门,险乃尽。

山自仙人拇始为岳,岳以内若自为天地者。

诸曜平视得人间之半。

其地微肤,长松桧,污处齐云台峰顶。

云台直北,当如瞳时,犹干霄,诸峰之在云台下者,犹矗矗也。

南上即落雁峰,千山环之如羽林执戟貌,山皆奇峭,锋锷林林,一锋直背如轮,若与峰争秀。

渭水东行,与黄河合,下见树影。

东峰即玉女峰也。

祠玉女者,乃峰之一臂,所谓洗头盆,亦渴而浅,而东峰有之,圆滑深洁,锡以盘名亦称。

西峰最幽奥,石态生动,有石叶如莲瓣,覆崖巅,其下有龟却立,昂首如欲行,盖叶上物也,是即所谓莲花峰亦。

玉井在峰足,二十八潭圆转而下,瀑布上流也,恨不于雨后观之。

山壁树如错绣,鸟语从隙中来,云无鸟者。

洞少天成,然整洁可居,庐舍亦有,而黄冠不至,岁一至,以馆香客耳。

山灵之寂寞无侣可知矣。

翻译:从玉泉院到青柯坪,东西都是石壁,山涧里的水环绕曲折地流出来。

越过张超谷,山壁变得陡峭。

到了青柯坪,西边的山峰陡然绝出,群山好像忽然屏住气息,像童子见到严厉的老师,不觉间气息变得微弱。

西峰的奇特在水帘洞,远看可以看到洞,(洞)下面有红色的石头,瀑布覆盖着它。

到了苍龙岭,四周峰峦相互衬托,景色秀美无法描绘。

经过五将军树,渡过桥到通天门,险峻的地方就到头了。

华山介绍

华山介绍

苍龙岭介绍登上华山北峰,再向南折,经擦耳崖,过上天梯,便有一长岭呈现眼前。

它莽莽苍苍,笔直插天,好像苍龙腾空,所以被称为“苍龙岭”。

此岭上的台阶只有2尺多宽,两旁万丈深壑,势陡如刀削斧劈。

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

在这里遥望青松白云,耳听风声大作,令人心惊目眩。

游人到此,莫不惊叹。

苍龙岭原来虽有修凿,但仍很危险。

解放后,将原岭龙脊凿平加设栏杆,1985年又下凿尺许,才将岭道拓宽。

1997年为解决因游人多而发生堵塞现象,华山管理局又在苍龙岭东边加修了一条复道,旅游旺季时两条路一上一下,确保安全。

若是夜晚登山,遥望苍龙岭,只见到远远无数灯点排成笔直一线,斜向天际,慢慢向上移动,是游人打着手电或头灯在岭上攀登,看去宛如登天。

“韩退之投书处”的故事——唐代以前,此路仅凿有石窝,也没有护栏,登岭须为爬行,到了上段更需两腿骑跨在岭脊之上,以身伏岭,以手搦岭,慢慢向上潜行,如骑龙背。

下岭要退行,山势道路万分险恶。

至今岭上“龙口”处的平台上还留有“韩退之投书处”的遗迹。

这是当年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登华山时留下的故事。

韩愈被贬出京城,东行赴任途中登上了险峻的华山。

游玩之后下山到苍龙岭处,只见两旁深谷万丈,云雾弥漫,山风呼啸,长长的山脊时隐时现,像一条青龙在空中舞动。

他因害怕无法下山而痛哭,于是将身上所有携带的物品都抛于岭下,并写了书信投下山与家人诀别。

当时的华阴县令听说此事后,亲自同人去接,韩愈才得以下山。

李肇在《国史补》中详细记载了韩愈面对苍龙岭时的怯弱。

山西赵文备在他百岁那年登上华山,由至苍龙岭,观看了韩愈投书处,却放声大笑。

遂在“韩退之投书处”旁又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明代王履、袁宏道也作诗记述了韩愈投书的轶事。

清代李柏登山至此,又在此刻道:“华之险,岭为要。

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

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

”不过也有不少文人持不同态度,对韩愈投书痛哭的做法提出质疑。

明朝诗人袁宏道,“公安派”三袁之一,看他写的诗文是怎么得来的

明朝诗人袁宏道,“公安派”三袁之一,看他写的诗文是怎么得来的

明朝诗人袁宏道,“公安派”三袁之一,看他写的诗文是怎么得来的袁宏道,明朝诗人,是明朝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

他既反对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学说,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

他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他说,"性灵",能导致文章的"趣"和"韵",而它们是由"无心"或"童子之心"得来的。

他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指出,"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又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拟宫词玉殿莲筹夜未央,内人传旨出昭阳。

朝来刚赴西宫约,莫遣经筵进讲章。

罗隐南王章甫小集斋中说旧事偶成珠楼曲曲贮仙娃,一带风窗十里沙。

记得中和门外路,女墙东去是他家。

罗隐南王章甫小集斋中说旧事偶成万瓦如鳞绣作堆,别山重见秃翁来。

晴川阁下南条水,一日同君荡几回。

天坛三首仙苑桃花朵朵香,曾于天上看霓裳。

刘郎老去风情减,闲把音容问太常。

天坛三首碧翁难道是无情,分合千年议不成。

不得宁居天亦苦,古来多事是书生。

天坛三首空坛深净驳琉璃,秃发簪冠老导师。

铜呇金涂秋草里,如今不似世宗时。

春江引溪潋潋,草茙茙。

野桃露滴珊瑚红,花气晓腥鱼子浪。

柳枝晴扇麦苗风,美人罗袖扑香蕊。

科斗旋旋丁子尾,百舌欲止复冲人,一声滴溜芳溪里。

郊外水亭小集清歌袅袅两妖童,尼酒题诗兴转工。

拾翠女来虚槛外,分蔬人立小畦中。

落花扑面都如雪,密树宜亭不碍风。

怪得夜来乡梦好,穿云直入武陵东。

放言效白三首贤愚富贵且凭他,山上髻鬟柳上蛾。

铁网试捞穿海月,渔舟任载过头波。

齐肩大士辞荤久,秃发中书感事多。

船上老郎江口女,咿哑容易得成歌。

戊戌初度禅灯滟滟雪玻璃,贝典将来戒小妻。

《华山别记》原文及翻译

《华山别记》原文及翻译

《华山别记》原文及翻译《华山别记》原文及翻译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华山别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宏道《华山别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少时,偕中弟①读书长安之杜庄,伯修②出王安道《华山记》相示,三人起舞松影下,念何日当作三峰③客?无何,家君同侍御龚公惟长从蒲坂回,云登华至青柯坪,险不可止,逾此则昌黎投书处④。

余私语中弟,近日于鳞诸公,皆造其幽,彼独非趾臂乎?然心知望崖者十九矣。

余既登天目,与陶周望商略山水胜处。

周望曰:"闻三峰最胜,此生那得至?"后余从家君游嵾上⑤,有数衲自华来,道其险甚具。

指余体曰:"如公决不可登。

"余愤其言,然不能夺。

今年以典试入秦,见人辄问三峰险处。

而登者绝少,唯汪右辖以虚、曹司理远生、杨长安修龄,曾一至其颠。

然面矜而口呿,似未尝以造极见许也。

余至华阴,与朱武选⑥非二约,索犯死一往。

既宿青柯坪,导者引至千尺?,见细枝柴其上,顶如覆铛,天际一隙,不觉心怖。

因思少年学骑马,有教余攀鬣蹙镫⑦者,心益怯,后有善驰者谓余曰:"子意在马先,常恨霜蹄之不速,则驰聚如意矣。

"余大悟,试之良验。

今之教余拾级勿下视者,皆助余怯者也。

余手有繘⑧,足有衔⑨,何虞?吾三十年置而不去怀者,慕其崄⑩耳。

若平莫如地上矣,安所用之?扪级而登,唯恐崄之不至,或坐或立,与非二道山中旧事,若都不经意者。

顷之越绝崖,逾沟,度苍龙岭,岭尽至峰足,地稍平衍。

余意倦,百步一休,从者相谓:"何前捷而后涩也?"余曰:"蹈危者以气,善一而怖十,绝在险也;怖一而喜十,绝在奇也。

吾忘吾足矣,去危即夷,以力相角,此舆卒之长,何有于我哉?"下舂乃跻南峰之颠,与非二席峰头待月。

袁宏道最著名的诗

袁宏道最著名的诗

袁宏道最著名的诗
袁宏道的《长城怨》和《天问》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长城怨》是袁宏道为表达对祖国伟大长城的钦佩和怀念之情而创作的。

诗中通过长城的高耸、坚固和巍峨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遗迹的崇敬之情。

《天问》则是袁宏道以叙事诗的形式描绘了人类对宇宙无限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诗中以浩瀚宇宙为背景,通过仰视星空、追问天命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宇宙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这两首诗作在袁宏道的创作中都具有重要位置,它们通过深邃的意象、雄浑的情感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袁宏道的诗歌才华和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

爬华山

爬华山

爬华山听很多人说过,西岳华山,很险。

我总是不以为然。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华山。

我们要乘动车,从河南到陕西。

妈妈兴奋地告诉我和翰泽。

我们击掌欢呼起来!果真,我们乘上了旅游车,行驶到了动车车站。

再见了,小胖和小瘦!导游姐姐要走了?我们垂头丧气地叫了起来。

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笑声的小李姐姐导游李静要走了!我们和小李姐姐告别,乘上了动车。

动车太舒服了,我们看着车窗外绿绿的田野。

还是给自己一个好心情爬华山吧!大约行驶了一两个小时,我们到站了。

我们跟着新导游,坐上旅游车,准备去华山。

从黄甫裕公路蜿蜒而上,到达华山门。

我一听说要乘坐索道,快乐地叫喊起来,而翰泽(小胖)手上都是冷汗。

万一掉下缆车怎么办?摔死了怎么办?老天啊,可怜可怜我!他在那边,对着老天爷自言自语。

不容他多说,我们排着队伍,来到了上索道的缆车里。

一二三,开始!我在心中默念。

想不到,缆车里还传出阵阵音乐。

先是慢慢的,最后加快了。

妈妈一直闭着眼睛,我却转过身,对着万丈深渊拍照。

不久(不过妈妈却说时间太长了),到了华山,可以爬北峰了!我们跳下缆车,开始爬北峰。

北峰不太高,也不太险,我们一下子就登了上去。

在华山顶上,我们依稀见到了一个大石头,上面写着红色的大字:华山论剑。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郭靖、黄蓉、洪七公、黄药师、欧阳锋曾在这儿论剑。

为了纪念登上北峰顶,我向下面山谷喊了几嗓子,然后买了一个小金牌戴上。

我们试着到达西峰吧!我和妈妈,翰泽还有翰泽妈妈、翰泽爷爷,还有五个同行的大人,一起爬山。

华山真是险啊!我只能一手慢慢扶着铁链,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我不敢看旁边,生怕一看旁边,没注意脚下的路,摔下来。

等一下就到擦耳崖了!新的导游哥哥说道。

为什么叫擦耳崖呢?我好奇地询问着导游哥哥。

擦耳崖,是因为他顿了一下,古时候,擦耳崖太险了!道路十分窄小,经过这里不仅要贴崖擦耳,脸皮都会沾染了青苔。

所以叫擦耳崖。

我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么现在险不险呢?那得到上面才知道哦!我只好擦了一把汗,继续向擦耳崖进发!擦耳崖的门!小胖一路上爬得气喘吁吁,没有说什么话,一看见写着擦耳崖的大门。

袁宏道华山诗歌及其后期诗风的形成

袁宏道华山诗歌及其后期诗风的形成

2018年2月第33卷第3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Feb .2018 V ol .33 No .3【秦地文化研究】袁宏道华山诗歌及其后期诗风的形成赵国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西安710065)摘要:袁宏道典试秦中后,其诗歌创作在内容上以粹正为宗,诗风上崇尚蕴藉之美。

这一显著变化 始自其太和山诗歌,中经桃花源诗歌的形神合并,最后到华山诗歌的醇厚而趋于成熟。

袁宏道后期诗风转 变有三个阶段,大体对应“浅近俚质”“神理粉泽一体”和“深沉蕴藉”三种风格。

文章分析了袁宏道后期 诗歌,特别是华山诗歌淳雅蕴藉诗风的形成与典试秦中及道家思想之间关系,以及道教仙山圣境对后期诗 风的影响。

关键词:袁宏道;华山;道教;诗歌中图分类号= 1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8)03-0085-07收稿日期=2017-11-05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道教宫观文化发展趋向调查与研究(12C 050)作者简介:赵国庆(1971—),男,陕西铜川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研究人员,文学博士,主要从 事道教文学研究。

逐渐增多,其诗风愈发呈现“醇厚蕴藉”的特征。

这一特征的形成与袁宏道思想中潜在的道教因子 在后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有关,也与他后期诗歌创 作转而崇尚杜甫、陶潜及道家审美理想相关。

本文 拟以华山诗歌为中心探讨袁宏道后期诗歌风格的 变化及其原因。

一、华山诗歌的内容特色万历三十七年(1609)春,袁宏道擢升吏部考 功司员外郎,时年四十二岁。

夏,与兵部主事朱一 冯(字非二)往陕西典试。

经定州、赵州、苏门山、 渑池、潼关、华阴等而至陕府行省。

虽然路经华山, 却不及登山,只能望山兴叹,遂作《经太华》二首,其一五:天地如文人,精华不可刊。

而其秀杰气, 常在水与山。

华山翠天表,五岳让高寒。

当其 匠意时,百灵穷肺肝。

琢以月天斤,洗以银浦 澜。

《虎丘记》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虎丘记》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虎丘记》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虎丘记》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虎丘记》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虎丘记》是明朝文学家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中的代表作。

袁宏道任吴县令时曾六次游览虎丘,两年后辞官时,又故地重游写出《虎丘记》。

该文记述了中秋夜苏州人游虎丘的情景,其中写得最精彩的是有关唱歌的场面。

从开始“唱者千百”到最后“壮士听而下泪”,层层深入,情景交融,把读者引入到一个若有所失,但更有所得的境界里。

作品原文虎丘记虎丘1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2,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3,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4,无得而状。

布席5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6,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7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8,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9。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10,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11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12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13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面北为平远堂14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15一点在望。

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16谋所以复之,欲祠17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袁宏道《徐文长传》原文译文赏析

袁宏道《徐文长传》原文译文赏析

袁宏道《徐文长传》原文|译文|赏析徐渭是一位奇人,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也可称为一篇奇文。

徐文长是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又是一流的画家、书法家,在文学史和美术史里,都有他崇高的地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徐文长传》原文明代:袁宏道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写华山的文章

写华山的文章

写华山的文章华山像一位豪气冲天的巨人,他在朴实平凡的西北大地上昂首挺立,傲视万里峦嶂,笑对天下名山。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写华山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许多年前,我同几个朋友结伴西行,曾经到过华山;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大家只是在山下的玉泉院、西岳庙游览一番,并没有体验登高望远、俯视万物的快慰,至今念及此事,尚有几丝悔意。

不久前的一天,我乘坐高速列车经过华阴市境,不经意间猛然看到窗外匆匆掠过的山影,那么美丽,那么雄伟,那么奇特,那么壮观,我的心为之感动,我周身的血液为之沸腾,我把脸颊紧紧地贴在冷冷的窗玻璃上,极力朝外面望啊望啊,久久不愿收回热切渴盼的目光。

是的,那是西岳的雄姿,那是华山的倩影,那是八百里秦川绝无仅有的秀岭奇峰。

她是一首没有文字的诗,她是一幅不需要装裱的画。

华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纯洁高雅。

她的芳名千古传扬,她的馨香世代称颂。

华山像一位豪气冲天的巨人,他在朴实平凡的西北大地上昂首挺立,傲视万里峦嶂,笑对天下名山。

华山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复制到我的脑海,无论身在何处,我对她的挚爱都不会有些许的动摇。

我多么想尽快去到她的身边,仰望她迷人的姿态,呼吸她醉人的气息,感受她动人的情调!然而,我当下事务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攀登海拔2160米高度的石梯险道,没有闲情逸致来专心享受亲近自然与山水相伴的美妙意趣,但是我坚信总有一天自己会了却多年的夙愿,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走过回心石,走过千尺幢,走过金锁关,最终抵达山巅峰顶,独自徘徊,独自吟咏,欣赏日出日落的美景,抒发居高临下的豪情。

列车飞驰而过,美景转瞬即逝。

主宰万物的神灵啊,请告诉我,怎样能够留住瞬间消逝的美丽,怎样能够重复戛然而止的旋律,怎样能够延续亘古未有的神奇!写华山的文章篇2:华山游记刚刚华山归来,依然激动不已,劣笔潦草,粗述行程,唯求偶得之微薄感悟,与大家共分享之。

昨天,也就是2009.02.23我等三人(其余二人为崔与郑),早上学校开完实训会议急急涉往西安火车站,一路平常,暂不赘言。

袁宏道简介_袁宏道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袁宏道简介_袁宏道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袁宏道简介_袁宏道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

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代表作品:《叙陈正甫会心集》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

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

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

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

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

品愈卑,故所求愈下。

或为酒肉,或然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

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

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

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虎丘记》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虎丘记明代-袁宏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翻译: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

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

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

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万历三十七年秋,袁宏道典试秦中,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描写陕地秦风的诗文,其中描述最为详尽的要数华山,具有陕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气息: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对华山奇险凌峻之景的描写;飞仙已蜕茅龙死,留得青山一壑鳞——对华山地域文化的认同;虚实相生,美之意象流露出高雅情感。

标签:华山;袁宏道;诗文黑格尔说,文学艺术表现中心是人,“人要在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

[1]任何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其独有的创造环境与背景。

作家创作的环境与背景,不仅能够充实作家的审美体验,以肥沃的艺术土壤培育其与众不同的创作灵感,而且能丰富作家的创作个性。

刘勰认为,“屈平所以能洞见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2]袁宏道作为公安派的杰出代表,强调灵性是他文学创作中最可贵之处。

他一生热爱山水,创作了许多游记散文和诗歌,表现山水的自然之美,对晚明及其以后的游记散文都产生深远影响。

万历三十七年秋,袁宏道奉命至陕西,主考乡试。

他趁主试之便,与故交一起悠游论学,扪级攀援,“遍游秦中诸胜,历岳嵩山,登华山绝顶”,畅游秦中的骊山、华嵩二山。

华山以其奇险凌峻,使其一扫之前的郁郁之气,写下了独具探索、拼搏不息精神的华山游记。

他所创作的华山游记成为华山文化中极具价值的一部分。

一、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对华山奇险凌峻之景的描写华山是我国五岳之一,它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

华山与秀美婉约的东南山水迥异,巍峨奇险是其最大特征。

袁宏道幼时偶得王履所作的《华山记》,此后便渴望一睹华山之奇险,频频自语:“何日当作三峰客。

”[3]把游历华山当做一生夙愿。

曾有道人认为凭中郎羸弱之躯无法登上艰险的华山,但这样的劝说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要抓住这次典试秦中的机会,“索性犯死一往”。

1、以强烈感受烘托华山之险袁宏道的华山诗文,大多表现为人怡情于自然,他所追求的“趣”,就是自然之真在形态上的一种反应,他率真地倾吐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心之所向。

袁宏道文选

袁宏道文选

袁宏道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包括散文、诗歌、随笔等。

以下是一些袁宏道的文选:
●《满井游记》:这是一篇描写京郊初春景色的散文,用写实的手法刻画细
腻,情致盎然。

文中描绘了春寒料峭中的一池春水,冰消水润,万物复苏,柳条将要舒展,麦田青葱翠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虎丘记》:这篇游记描述了作者在苏州虎丘山的游览经历,展现了虎丘
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魅力,以及人们在山间的活动和感受。

●《天目一》:这是一篇游记,描述了作者在浙江天目山游览的经历。

作者
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的美丽和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感慨。

●《晚游六桥待月记》:这篇游记描述了作者在杭州西湖的游览经历。

作者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自然风光,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观第五泄记》:这是一篇游记,描述了作者在观赏瀑布时的感受和经历。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瀑布的壮观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袁宏道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自然美感,他的文字简练明快,风格清新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袁宏道最著名的诗

袁宏道最著名的诗

袁宏道最著名的诗
摘要:
1.袁宏道的背景介绍
2.袁宏道的诗歌创作
3.袁宏道的著名诗作
4.袁宏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
5.袁宏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文:
袁宏道,字子才,号简斋,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性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他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慈溪。

袁宏道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以及文学评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宏道的诗歌创作主题丰富,风格独特。

他的诗歌涉及山水田园、人生哲理、咏史抒怀等方面。

其中,他的《西湖》描绘了西湖秀美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苔》则以苔花为喻,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袁宏道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袁宏道的著名诗作有《苔》、《西湖》等。

其中,《苔》是他最知名的一首诗,该诗以苔花为题材,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袁宏道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含蓄委婉见长,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袁宏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卓越,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评论对乾嘉时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影
响了一批后来的诗人。

此外,袁宏道还是一位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饮食文化著作,对后世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袁宏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在诗歌创作、散文写作、文学评论和美食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

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

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作者:孙瑜鑫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万历三十七年秋,袁宏道典试秦中,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描写陕地秦风的诗文,其中描述最为详尽的要数华山,具有陕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气息: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对华山奇险凌峻之景的描写;飞仙已蜕茅龙死,留得青山一壑鳞——对华山地域文化的认同;虚实相生,美之意象流露出高雅情感。

【关键词】华山;袁宏道;诗文黑格尔说,文学艺术表现中心是人,“人要在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

[1]任何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其独有的创造环境与背景。

作家创作的环境与背景,不仅能够充实作家的审美体验,以肥沃的艺术土壤培育其与众不同的创作灵感,而且能丰富作家的创作个性。

刘勰认为,“屈平所以能洞见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2]袁宏道作为公安派的杰出代表,强调灵性是他文学创作中最可贵之处。

他一生热爱山水,创作了许多游记散文和诗歌,表现山水的自然之美,对晚明及其以后的游记散文都产生深远影响。

万历三十七年秋,袁宏道奉命至陕西,主考乡试。

他趁主试之便,与故交一起悠游论学,扪级攀援,“遍游秦中诸胜,历岳嵩山,登华山绝顶”,畅游秦中的骊山、华嵩二山。

华山以其奇险凌峻,使其一扫之前的郁郁之气,写下了独具探索、拼搏不息精神的华山游记。

他所创作的华山游记成为华山文化中极具价值的一部分。

一、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对华山奇险凌峻之景的描写华山是我国五岳之一,它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

华山与秀美婉约的东南山水迥异,巍峨奇险是其最大特征。

袁宏道幼时偶得王履所作的《华山记》,此后便渴望一睹华山之奇险,频频自语:“何日当作三峰客。

”[3]把游历华山当做一生夙愿。

曾有道人认为凭中郎羸弱之躯无法登上艰险的华山,但这样的劝说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要抓住这次典试秦中的机会,“索性犯死一往”。

虎丘记(袁宏道)

虎丘记(袁宏道)

虎丘记(袁宏道)虎丘记(袁宏道)课⽂评释虎丘去(注释:去,距离)城可(注释:可,⼤约)七⼋⾥。

其⼭⽆⾼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楼船(注释:箫⿎楼船,指达官贵⼈装饰豪华的游船。

箫⿎,泛指乐奏。

楼船,指有楼饰的游船),⽆⽇⽆之。

凡⽉之夜、花之晨、雪之⼣,游⼈往来,纷错如织。

⽽中秋为尤胜。

每⾄是⽇,倾城阖户(注释:阖户,指全家。

阖,通“合 ”,全),连臂⽽⾄。

⾐冠⼠⼥,下迨蔀屋(注释:蔀bù屋,指穷苦⼈家昏暗的房屋。

这⾥指贫民。

蔀,遮蔽光明之物),莫不靓妆(注释:靓 jìng妆,美丽的妆饰)丽服,重茵累席(注释:重茵累席,指游客席地⽽坐。

茵,垫褥。

累,重叠),置酒交衢(注释:交衢qú,⾏⼈往来的通道。

衢,⼤道)间。

从千⼈⽯(注释:千⼈⽯,虎丘⼭上的⼀块⼤磐⽯。

相传南朝梁代⾼僧竺道⽣(即下⽂的“⽣公”)曾在此说法,有千⼈列听,故称千⼈⽯)上⾄⼭门,栉⽐(注释:栉zhì⽐,密如梳齿。

栉,⽊梳。

名词作状语,像⽊梳⼀样。

⽐,并、排列)如鳞,檀板丘积(注释:檀板,唱歌⽤的拍板,檀⽊制成。

丘,名词作状语,像丘⼀样),樽罍云泻(注释:樽罍léi酒器。

云,名词作状语,像云⼀样)。

远⽽(注释:⽽,连词,表修饰)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注释:雷辊g ǔn电霍,雷鸣电闪。

辊,车轮转动的声⾳。

霍,疾速闪动的样⼦),⽆得⽽状(注释:得,能够。

状,名词作动词,绘,形容)。

〔点拨:第1段描写虎丘中秋之夜游⼈如织的情景。

分两层来写,以“⽽中秋为尤胜”为界,之前总写,之后以中秋为例,具体写。

第⼀层,从时间“⽆⽇⽆之。

凡⽉之夜、花之晨、雪之⼣”和空间“游⼈往来,纷错如织”两个⾓度来写。

第⼆层,从“概况 ”(“倾城阖户,连臂⽽⾄”“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长卷”(“ 从千⼈⽯上⾄⼭门,栉⽐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和“全景”(“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得⽽状”)三个⾓度来写。

感事 袁宏道诗作

感事 袁宏道诗作

感事袁宏道诗作《明代诗歌·袁宏道·感事》鉴赏袁宏道湖南山色远微清,天天醉在河边。

二关不露,三堂不穿。

自古无中下边防,今有是非。

秋天太阳平,草乱的时候,一对白鸟从人们身边飞走了。

本诗大约写于万历年间,正当明代内忧外患频仍之际。

明朝中叶以来,皇帝往往不临朝听政,只经内监传达旨意。

于是就出现了宦官、后妃擅权干预朝政,并与朝官勾结,形成朋党争斗,使朝廷日无宁时。

这是内忧。

至于外患,当时主要两大祸患;一是历来的东瀛倭寇犯边作乱;同时,又有关外女真满族的频频侵扰。

特别是诗人所处的万历年代,以努尔哈赤为主宰的女真部族进犯朱明王朝的野心日益暴露,成为当时明朝的最大外患。

这就是此诗的历史背景。

****一、疑词诠释: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庭山。

在湖南岳阳之西洞庭湖中。

《史记·秦始皇本记》载:“浮江至湘山祠,……上向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死后葬此。

”露布——对不加封的诏书、简牍之类,或军中告捷文书之称谓。

所以名“露布”者,谓不经封检而宣布,使四方速知,亦名“露版。

”据《公文缘起》云:“露布之名,汉已有之,但非专用于军旅耳。

”《汉书》载,“何武为刺史,齐心劾奏属吏,必先露章。

汉官仪,凡制书,皆玺封,惟赦赎,令司徒印,露布州郡。

”此指军事捷报之传递。

三殿——古代称“三殿”者有四:①即指三御殿。

蒋防《望禁苑祥光》诗云:“树摇三殿侧,反映九城傍”;②宋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为“三殿”;③清代以宣和殿、中和殿及太和殿为“三殿”;④麟德殿之别称。

此用第一义,泛指朝廷。

垂衣——即“垂裳”。

原是定衣服之制,以辨贵贱,昭示天下以礼也。

后用以称喻盛世之治。

《周易·系传》有注云:“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用此,以说明朝廷已失“乾尊坤卑”之制,礼法不张。

白鸟——可以有三解:一曰泛指白羽之鸟,如鹤、鹭之类;二曰天鹅,亦名鹄,俗称白鸟;三曰,蚊子之别称。

据《本草》附录云:蚊子,一名白鸟。

《虎丘记(袁宏道)》阅读答案及翻译

《虎丘记(袁宏道)》阅读答案及翻译

《虎丘记(袁宏道)》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阅读答案(附翻译)虎丘记(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

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

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

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

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

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

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

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

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

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

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人 景相 容 , 以人衬景
袁 宏 道经 常把 人 物 活 动和 山水 结 合 在一 起 , 例如 ,《 华山记》 就是 通过 记 述作 者攀 登 华 山绝 壁的 事件 以及当 时紧 张 的心 理 采衬 托华 山的 险峻 。由于 将人 物活 动穿插 在 山水描 写 中 , 山 水之 美便 能 够从 多方面 显现 出来 。 对 华 山景点 的抒 写 , 不 但体 现 了晚明 士人 热爱 旅游 的社 会风 气 和热 爱 山水的 生 活情趣 , 更将 艺术 创作 与华 山风 景合 而为一 。这 些 景 观有着 深厚 的文 化积淀 , 其 性情 与创 作个性 均 与这华 山地 域 特点 不取 色态妍 , 唯求神 骨 肖—— 对华 山奇 险凌峻之 景的描 写 具 有 密切 的关 系 , 也 为这 些景 点 增添 了新 的 文化 价 值 , 诗 文 本身 也 华 山 是我 国 五岳 之一 , 它 由 一块 完整 硕 大 的花 岗岩 体构 成 , 有 是 对华 山地域文 化的一 种沉淀 和传承 。 二、 飞 仙 已蜕 茅龙 死 , 留得 青 山 一壑 鳞—— 对华 山地域 文 化 的 东、 西、 南、 北、 中五峰, 南 接秦 岭 , 北 瞰 黄渭 , 扼守 着 大 西 北进 出中 原 的门 户。华 山与 秀美婉 约的 东南 山水迥 异 , 巍 峨奇 险是 其最 大特 认 同 征 。袁 宏道 幼 时偶 得 王履 所作 的 《 华 山记 》 , 此 后便 渴 望一 睹 华山 华 山不仅 是 著名 的游览 胜地 , 也 是道教 的 “ 洞天 福地 ” , 历 来是 之奇 险 , 频 频自语 : “ 何 日当作三 峰客 。 ” 口 把游历 华山 当做一 生夙愿 。 道教 徒 向往 的修 炼 之地 。历 代道 教 徒修 真 养性 的遗 址 和文 物 遍 布 曾有 道 人认 为凭中 郎赢 弱之躯 无法 登上 艰险 的华 山 , 但这 样 的劝说 山 中, 至今 当地 还流 传着 许多 神奇 的传说 和故 事 。袁宏 道在 其华 山 反 而激 起 了他 的 斗志 , 要 抓住 这次 典 试秦 中 的机会 ,“ 索性 犯 死一 诗文 中 , 也 常 常引 用这些 道教 传说 , 一来 描述 了景观 的文 化底 蕴 , 二 往” 。 来也 表达 了自己 的爱憎激 情 。
特的地域 文化气息 : 不取 色态妍 , 唯 求神 骨 肖— 对华 山奇险凌峻之景的描 写; 飞仙 已蜕 茅龙死 , 留得 青山一壑鳞—— 对华山地域文化 的认
同; 虚 实相 生, 美之意 象流露 出高雅情感 。
【 关键词】 华山; 袁宏道 ; 诗 文
黑 格尔说 , 文 学艺 术表 现中心 是人 ,“ 人 要在 现 实客观 存在 , 就 必须有 一个 周 围世 界 , 正如神 像不 能没有一 座庙宇 来安 顿一样 ” 。_ 1 任 何作 家 的创 作都 离不 开 其独 有 的创 造环 境 与背 景 。作 家创 作的 环 境与 背 景 , 不 仅 能够 充 实作 家 的审美 体 验 , 以肥 沃的 艺 术土 壤培 育 其与众不 同的创 作灵 感 , 而 且能 丰富 作家 的创作个 性 。 刘 勰认为 , “ 屈平所 以 能洞见 风骚 之 情者 , 抑 亦江 山之 助 乎 ” 。口 袁宏 道作 为公 安 派的 杰出代 表 , 强调 灵性是他 文 学创作 中最 可贵 之处 。他一 生热 爱 山水 , 创作 了许 多游记 散文 和诗 歌 , 表 现 山水的 自然之 美 , 对 晚 明 及其 以后的 游记 散文都 产生 深远 影响 。万历 三十七 年 秋 , 袁 宏道奉 命至 陕西 , 主考 乡试 。他趁 主试之 便 , 与 故 交一起 悠游 论学 , 扪级 攀 援 ,“ 遍游 秦 中诸 胜 , 历岳 嵩 山 , 登 华 山绝 顶 ” , 畅 游秦 中 的骊 山 、 华 嵩二 山 。华 山以 其奇 险 凌峻 , 使 其一 扫之 前 的郁 郁之 气 , 写下 了独 具探 索 、 拼 搏不 息精神 的华 山游记 。他 所创 作的华 山游 记成 为华 山 文化 中极具价 值的一 部分 。

1 、 以强烈感 受烘托 华 山之 险
1 、 物 为 己用, 雅俗共 赏
袁宏道的华山诗文, 大 多 表 现 为 人 怡 情 于 自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 追 求 的
在袁 宏 道 的 《 登华 》六 篇 ,【 7 均 与道 教传 说相 关 , 例如 , “ 飞
“ 趣” , 就 是 自然之 真在形 态上 的一 种 反应 , 他 率 真地倾 吐 对大 自 然 仙 已蜕茅 龙死 , 留浔 青 山一壑 鳞 … 微风 恍惚 动仙 裾 … 山 迹 久没 无
的赞 美和 心 之所 向 。前人 偏 爱运 用反 衬 的手 法 , 以乐 景 写哀 情 , 或 后辈 ” 等, 在 华山奇 绝的景 致中 融入神话 传说 , 鲜活 自然 , 余 韵悠悠 。 是以 哀景 写 乐情 , 袁 宏道 却反 其道 而 行之 , 以自 己强 烈 的感 情采 烘 这 些诗 文 或用 传说 作 比喻 , 或 用传 说讽 现 实 , 将 诗 人 自身 的艺 术 追 托自然 之美 。例如在诗 作 《 苍 龙岭 》中 , 前两句 “ 瑟瑟秋涛 谷底 鸣 , 求与 当地风 土人 情巧妙地 结合在 一起 。 扶摇风 里一毛轻 ” ,I 4 描写 了山中常 见之景— —山风 , 用 “ 瑟瑟 ”的 在 《 登华 》中 , 首联 “ 瀑 布 声 中洗 面壁 , 桐 花 茈 草自 然春 ” , 客 风鸣 展现 山间距 离的 狭小 , 并把 游人 比作鸿 毛 , 衬托 出山风 的凌 厉 ; 观 描写 了 山水相依 , 花 草丛 生的 自然风 光 : 颔联 “ 欲攀 绝壁 无根 地 , 后两 句 “ 半生始 得惊 人事 , 撒手 苍龙 背上行 ” , 写 到诗 人不 惧山风 险 且 趁孤云 未老身 ” , 感 叹山之 险 , 趁着 身体硬 朗要完 成夙 愿 ; 颈联 “ 堕 恶, 独 辟 蹊径 , 撒手而行, 自 豪之 感 溢 于 言表 。以 “ 惊 人 事 ”衬 托 险 啼崖 皆韵 事 , 倚 松坐 石想 幽人 ” , 用听 闻堕 崖人之 众 侧面 烘托 登华 出苍 龙岭 的艰 险难爬 , 同时苍龙 岭 的奇险 也衬托 出 了诗人 超人 的勇 的艰 险 ; 尾联 “ 飞 仙已 蜕茅 龙死 , 留浔 青 山一 壑鳞 ” , 巧妙 引 入神 话 气, 情景 交 融 , 交相 辉映 , 为 我们 展现 出 了一 幅 险象 环生 的 登山 图 。 传说, 将 诗人 坚韧 不拔 , 永不 服输 的精 神表现 的淋 漓尽 致 。显然 , 要 苍龙 岭 体 青背 黑 , 自北 峰 南望 , 高 耸入 云 , 状如 苍龙 腾 空 , 因名 “ 苍 做 到对 道 教传 说 的使 用如 此 恰如 其 分 , 入木 三分 , 必 是对 华 山 的道 龙岭” , 是 华山 这座 以 奇险 著称 的 名山 的奇 险景 观 之一 。袁 宏道 个 教 文化 了如指掌 的 。 性 鲜 明, 开 心写 意 , 他又 擅 长把 握思 维 特点 , 通 过强 烈感 受 和想 象 , 2 、 道 非道 , 我 即我 使之 与自 己主观 情感柔和 起来 。 2 、 即景想 象突 出华 山之 险 中郎游 记喜 深思 , 针对 山水 特点 , 展 开联想 , 这联 想 并不 是天马 行 空的 想象 , 而是对 他 审美感 受 的高度概 括 , 调 侃 中暗含 深意 , 将抽 象 的道理 纳于 形象 的描绘之 中 。例如在 《 猢狲 愁 》中 ,[ 6 】 ‘ ‘ 仄馆 东 移 半尺 苔 ”一句 是描写 猢狲 愁旁 的屋舍 因鲜 有人经 过 已长满 青 苔, 从侧 面说 明此地 的惊险 。二句 “ 如何 横渡碧 催巍 ” 则 用一个 疑问句 , 表 现诗 人的 心理动 态 , 面对这 样 的险境 , 诗人 和猢 狲一样 也犯 了愁 , 不 知怎样 才能通过 。最 后两句 “ 上头若有 朝三叟 , 料 得猢狲也 喜来 ”

( 典出 《 庄子 ・ 齐物论 》 , 它记述 了这样 一个 寓言 : 有个养 猴子 的人给 猴子喂橡 子 , 说: “ 朝三而 暮四 ”( 早晨 给三个 吃 , 下午给 四个 吃 ) , 猴 子们嫌 给 的少 , 都 发 了怒 。养猴 人便说 : “ 朝四而 暮三 ”猴 子们 便都 高兴 了。这 里的 “ 朝三叟 ” 即 指养猴 人 ) 若 有好处 猴子都 不顾 生死 。 诗人 通过 这样 的奇 想 , 暗讽 当 时那 些趋 炎 附势 的人 , 抒 发 自 己愤世 嫉俗 的情趣 。
华山 与袁宏道诗文创作
文 史 纵 横
华山与袁宏道诗文创作
孙 瑜鑫
( 陕 西师 范大 学 陕 西 西安
【 摘
7 1 0 0 6 2 )
要】 万历三十七年秋 , 袁 宏道典试秦 中, 在 此期 r g 4 , ] 作 了大量描 写陕地秦风 的诗 文, 其中描 述最 为详尽 的要 数华 山, 具有 陕地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