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艺术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体系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
中文摘要
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现代科学的发展,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结构技术以及空气调节、人工照明、防火、防水技术的进步,使建筑不仅可以向高空、地下、海洋发展,而且为建筑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建筑物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使建筑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质,二者的紧密联系,使其互相促进进步,长期有效发展。
关键词:建筑学艺术相互促进发展
一、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体系重要性
(一)专业内容
1.传统研究——建筑学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2.新兴学科——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二)专业前景
1.延承传统,稳中求胜
建筑是一个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专业毕业生是建筑行业专门人才,也是日后成就事业的主力军。一般会在建筑设计单位、设计所、工作室、等相关单位从事工作,内容可涵盖各种民用与工业房屋及群体的综合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装饰装修设计,建筑修复、建筑雕塑、有特殊建筑要求的构筑物的设计,成为了建筑师一般从事建筑设计技术咨询,建筑物调查与鉴定,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等专业技术工作,目前国家建筑师的缺口很大,完全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并且由于它的专业性极强和无可替代性,建筑师的年薪也就水涨船高,一般的建筑师年薪会达到10-15万,成熟的建筑师年薪可达到20-30万,故这个专业也真真正正成为了金饭碗专业。
2.快速发展,市场广阔
由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市政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需要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环境艺术的专业涵盖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发展到今天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的设计领域。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公共场所消费档次的提高,设计也由过去偏重于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除了美观外还要有艺术性、欣赏性、创造联想性等,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的行业。专业就业市场一直很广阔,只要涉及到环境艺术类都可胜任,如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工程改造等而且待遇非常高。
(三)市场需求
1.缺少新建筑新设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建筑师的地位较低,从古至今,中国多数宏伟的建筑,例如长城、故宫等等,没有留下一个建筑师的名字。传统把建筑归到理工科类、工程类,并不被视为艺术。在国外,在西方,建筑在艺术之首,有的国家甚至放在第一位。中国对建筑的理解,或者说重视程度还是把它更多的作为一种工匠,工艺,工程方面去理解,所以便没有留下优秀的建筑师。建筑师在中国长期以来他的地位都还是不够受到重视,长久以来,古代的智慧结晶并也遗留在古代,缺少新的建筑艺术的呈现。
中国是最大的建筑工地,而中国的设计市场也是被全世界的设计师给占领。面对这一现象首先要提高中国建筑师的地位,其次,市场亟需实力强的建筑师,不应该让整个中国的建筑市场全部被国外的建筑设计师瓜分。
2.中国传统缺乏欣赏建筑艺术的习惯
在中国的传统中人们没有欣赏建筑艺术的习惯。西方美术史中,很早建筑就与绘画、雕塑一样被作为艺术对待,欧洲人有欣赏建筑的习惯。所以在欧洲国家,老城区内是不允许新建城市的。包括学习西方的日本,建筑师也如画家或明星一样知名,普通百姓会探讨建筑的好坏,新建的建筑甚至会开放一个月让市民参观品评,这样全民都会有欣赏建筑的艺术能力,在那样的地方赝品仿古的建筑很难有市场。所以现在粗制滥造的赝品实际在降低着人们的欣赏水平。
古人对建筑是非常认真的,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哪怕是墙角的一个装饰。这是今天的人们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可以快速仿造,但却绝对难以企及那种精细与美感,这就是对建筑的态度。人们不会去欣赏那种美,粗制滥造的东西慢慢蚕食人们的审美能力,把这种能力越拉越低。
3.精神追求引发审美需要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只是生产过剩,还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增加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数量,这对生产者来说是一种消费契机,生产者开始在商品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上开发新的消费点,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商品本身开始发生了意义转变,其自身的文化附加值和审美价值开始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成为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类对于建筑的审美追求,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印。即便是原始状态,也包含有审美的意念,如索尔兹伯里的巨石圈,便表现了原始人类对建筑所营造的神秘的、宗教式的美感追求,无论中外建筑,概莫能外。
1999年6月,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北京宪章》,其核心内容来源于吴良镛教授多年心血的结晶——广义建筑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如日中天,吴良镛教授感到传统建筑学难以满足我国当前建筑领域的要求,适时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概括而言,就是“一法得道,变法万千”,“一法”指建筑的一些本质、基本原理、行动指南,是指导建筑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道”,是必然;“变法万千”则是指以基本原理准则为基准的城市建筑具体形象的创造,应尽可能千变万化,容许并鼓励其多样性,亦即通过“必然”就能获得自由,无须也不可能定于“一尊”,至少在建筑师思想上没有创作的桎梏和藩篱,而将诸多学派括入囊中,高瞻远瞩,博采众长,并针对所承担的规划设计对象的特殊点为我所用,随机应变,进行意匠独造,以至无穷。
在现实生活中,建筑审美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传统建筑文化与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