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中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湖北枝江一中历史课堂

湖北枝江一中历史课堂

湖北枝江一中“4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423”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423”课堂教学模式即第一学习时间新知预习分“四步”,即一读,通读课本,把握梗概;二看,精看教辅,知识提炼,由厚到薄;三填,填写学案,边填边记;四练,针对训练,及时巩固。

课堂教学推进设“两环”,一环指第二学习时间教学的四个步骤——生议,学生小组讨论;生讲,班内学习小组交流;师拨,教师精讲点拨;反馈,学生课内达标。

二环是指在第三教学时间内的三个教学步骤——生练,尝试解答;展示,班内小组交流;师评,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提炼。

学生小组讨论教学全程用“三案”。

“三案”是指“学案”、“练案”与“教案”。

学有“学案”、练有“练案”、教有“教案”,三案分而不离。

二、“423”课堂教学模式中三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三案”中重点说明“学案”和“练案”。

学有“学案”是指学生的学习以“学案”为载体,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结构、课前预习、新知学习、课堂小结、课内达标、日清反思等八项内容,充分体现“导读、导思、导听、导记、导练”的“五导”功能;练有“练案”是指学生的课外训练不再用现成资料,而是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自编试题。

实行一课一练,“练案”包括“必做题”、“选做题”两部分。

一个教学内容的“三案”应形成一个系统,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凸显有效性的课堂改革理念。

三案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助学——课内训练固学——课后反思再学。

三案的编制过程中突出个人能力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以集体备课为依托,将各章节课时、内容、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具体落实;编制的三案既体现共性,同时也要张扬个性。

切忌不通过集体备课、不落实个体消化、不进行个性链接,拿着别人编的三案就去上课。

三案区别于教案、区别于学案、区别于练案、区别于学科、区别于课型,要体现融合,立足学科,区别课型,努力做到学科化和个性化。

“三案”的10项基本内容。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高二物理教学设计:选修3-2 4.6 互感和自感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高二物理教学设计:选修3-2 4.6 互感和自感

4.6互感和自感武汉市第一中学王竹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五个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感和互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感实验器材,数字化实验系统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主要讲了三个知识点: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变化2、感应电流的方向确定: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其增加,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其减少,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课堂导入: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灯泡不与电源连接也能发光呢?提问:灯泡回路中并没有电源,灯泡为什么亮了?学生回答: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灯泡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

引出互感和互感电动势: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互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引入兴趣小实验,隔空传声。

演示实验二这就是互感现象的一个应用。

变压器、收音机、电磁炉、变压器就是利用互感制成的。

互感可以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教师:通过互感,我们知道一个电路电流变化会使另一个电路产生感应电动势,当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在电路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选取八位同学来参与实验,利用两节干电池和线圈。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二)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每个学习领域设置若干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科目设置有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每个科目的课程内容由若干模块组成,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三)课程设置及说明1.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课程内容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

必修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执行。

选修Ⅰ模块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并结合我省实际分类别、分层次设置。

选修Ⅱ模块是普通高中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见表1、表2:(1)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全部开设。

(2)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四个学习领域各科目的选修Ⅰ分为选修ⅠA、选修ⅠB、选修ⅠC。

选修ⅠA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修习内容;选修ⅠB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选择修习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修习(数学选修ⅠB每个专题均为18学时,学生需在其中选择两个专题修习);选修ⅠC 的模块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选修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修习。

在选修ⅠA的模块修习中,修习文、理方向学生按各科目要求选择模块,艺术、体育特长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后,可按自身的发展方向选修相关科目的模块。

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完成必修学分所需修习的模块,以及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修满必修学分所需修习的模块,由学生在全省指定的范围内选择。

学生在八个学习领域各科目的选修中,至少要获得22学分。

湖北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湖北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湖北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宜昌市教研中心宜昌市2010年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指导意见各县市教研室(中心)、各高中:根据湖北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第二年的实际情况,结合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和用书目录,针对主要学科的教学特点,特发布该指导意见,以便于各高中学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及监控教学过程。

各校应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主要学科在参考指导意见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应微调。

学校教学安排不易落实,故制定该表供参考;②选修ⅠA、ⅠB理由:《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是湖北省统一选定的选修课程,纳入高考范畴。

《演讲与辩论》必修2第4单元已涉及。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与选修ⅠA相照应,现代散文与高考联系紧密;③选修模块宜昌、荆州、黄冈等地已取得一致,保持统一。

二、数学学科①高一年级。

完成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按照上学期必修1、必修4,下学期必修5、必修2进行授课,每周安排4课时;安排义务教育与高中衔接内容的教学,并安排一次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

②高二年级。

高二上学期的上半学段完成必修模块数学3的教学后,文科学生选学选修ⅠA,课程顺序为选修1-2、选修1-1,每周4课时;理科学生选学选修ⅠA,课程顺序为选修2-3、选修2-1、选修2-2,每周4课时。

文、理科同时安排一次完整的数学建模活动。

③高三年级。

高三文、理科学生选学选修ⅠB、选修ⅠC与高三复习,文科选修课程为选修3-1、选修4-5,每周4课时;理科选修课程为选修3-1、选修对于有选修要求的学生,学校应指导他们合理地选择课程。

根据《课标》的建议,学生选课有以下几种组合:有人文社会科学(含体育、艺术)发展倾向的学生,应选择选修ⅠA中的选修1-1、选修1-2两个模块和选修ⅠB中的选修3-1、选修4-5两个专题。

有理工科(含部分经济类)发展倾向的学生,应选择选修ⅠA中的选修2-1、选修2-2、选修2-3三个模块和选修ⅠB中的选修3-1、选修4-1、选修4-4、选修4-5四个专题。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设置及课表编排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设置及课表编排

指导意见
附件3: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6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的通知》(教基26号)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鄂教基10号)要求,为规范普通高中学校 学分认定工作,制定本意见。
一、学分要求
2.多元性原则。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让学生、教师等多主体参与评价,综合运用观察、交流、 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考试(考查)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模块修习进行全面评价。
感谢观看
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必修获得116学分,选修Ⅰ至少获得22学 分,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 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信息技术4学分、通用技术4学分、音乐3学分、美术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修满毕业所要求的144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学校学生模块修习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6号)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鄂教 基10号)等文件精神,为规范普通高中学生模块修习评价工作,落实模块教学的基本要求,确保模块修习质量, 制定本意见。
实施意见
附件2: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学生选课指导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6号)精神,落实《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 行)》(鄂教基10号)要求,引导普通高中学校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制定本意见。

最新枝江一中'423'学案导学模式解读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枝江一中'423'学案导学模式解读教学讲义PPT课件

一、把握方向,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4、教学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操作形式:学案导学
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 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主导,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 • 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山东昌乐 二中“271”特色课堂、山东潍坊市的 “345”优质高效课堂、安徽泗县二中三维 互动立体课堂、枝江一中“423”课堂模式
教学的认识
教学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
一、把握方向,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2、对教学的认识
• 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 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 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 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
用红色笔更正、记笔记。 学生自我反思小结的备忘录,以后复习巩固的学习材料,要妥善保
管好学案。
二、编写学案,突破学案导学的瓶颈
1、“学导案”的编制与使用解读:
2、学案编写的四大要素:三线、四化、五别、八项
1.学案编写要明晰三条主线:①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知识点 的衔接,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流通线。②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 习方法:编出适合学生积极认知的学法指导线。③研究知识运用: 一般知识点可设计成填空题或选择题,重点难点设计成不同类型、 不同梯度的系列问题,并设计针对练习加以巩固(一点一练)。以 试题为载体,通过“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发散思维)和 “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举一反三),确定能力培养线。

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价值

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价值

屹立于课改潮头——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王明华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在课程改革洪流中,枝江一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前沿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旅程中求证标准、求证价值、求证尊严,从关注课程到关注课堂,从“教”的方式传承到“学”的方式转变,从课堂流程再造到课堂文化构建,原创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校现行教育教学的主流文化,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且坚定了我们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一、艰辛曲折改革路枝江一中历来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曾提出“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根据学科特点,总结提练一些具有校本和科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进入新课改以来,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与实践。

1、三案导学,开始研究。

2006年秋季开始,我们集中探讨了“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案的功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学案、教案与练案三案合一的编制与应用模式。

2、限制讲授,深入研究。

2007年秋季,我们又总结提炼出了“211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在“211”时间分配的指导下,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通过限制老师的讲来突出学生的学。

半年后,我们发现学生的预习很难落实,便将课堂时间由40分钟改回至45分钟,提出了“2115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5分钟的预习时间设置来落实学生的预习环节。

3、大师引导,深化研究。

2009年5月,中央教科所教授韩立福来校指导,我们结合前两年的研究,与韩教授所研究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对接,创造性地总结提炼出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让我们突破了三大思维定势:座位模式可以改变,改变可以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课型可以变化,变化(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综合解决课)可以让学生的预习、交流与合作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用学习愿景来促进,问题为主线、评价为手段、任务驱动为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的生成。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 教案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 教案

探究目标一、知识技能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情感价值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探究过程【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板书】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板书】1、燃煤发电的过程【板书】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板书】3、原电池原电池实验探究【学生探究】探究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学与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样流动的吗?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动画模拟】原电池的微观原理【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由于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锌被氧化成Zn2+而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课改来“袭”何去何从——谈枝江一高课改的启发

课改来“袭”何去何从——谈枝江一高课改的启发

课改来“袭”何去何从——谈枝江一高课改的启发当传统课堂开始遭遇质疑,当教育不再徘徊在功利的边缘,当教育者开始意识到教育的真正归宿应该是“育人”,我们该如何从课堂开始,扭转教育的航向。

一、坚定信心,坚持课堂改革的方向不动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内在规律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也已经到了一个改革的节点上。

新课改的核心教育教学观是以生(人)为本,它回归了教育的本质。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观其所好;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问其所思;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为所“欲”为;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畅所欲言;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亲近自然。

这也正是我们的新课堂模式改革所要追求的方向。

湖北枝江一高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提出新课改核心理念的三种视角: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从只重视今天走向关注明天,树立终身教育观;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他们以生为本,关注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如何提高升学率。

坚持进行课堂模式改革真正关注了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师事业的幸福指数。

要改革就要打破定式,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本位、以知识为本位、以考分为本位的三位一体,决定了教师垄断着发言权,教师只会关注学科知识的本身,教学的功利性太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与教育完全脱节,教师的专业魅力无法全面展现和提升,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快乐成长中体会到真正的事业幸福感。

新的课堂模式改革提倡将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将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种资源,教材本身是“肌体”,教学观是“灵魂”,“肌体”与“灵魂”要有机结合。

正因为新的课堂改革坚持着正确的方向,遵循着科学的规律,所以时代需要唤醒我们这一代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潮流中,披荆斩刺,开创未来。

二、课堂改革要结合实际,改革的精神要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枝江一高袁校长多次强调了建立一定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枝江一中物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枝江一中物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高三第一轮复习“423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三第二轮复习“423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优秀学生学习习惯研究 学困学生心理研究和学习兴趣培养 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 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1. “做中研”是教学研究的生命线:不断观 察记录教育事实;重视听课和分析课;加强 集体讨论总结 2.以打造精品课例为抓手,通过课例研究,推 动《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课题研究。
高一上学期期中 高一上学期期末
高一下学期期中 高一下学期期末
必修一第一章至必修一第三章 必修一第一章至必修二第五章
必修二第六章至必修二第七章 必修二第五章至选修3—1电场
高二上学期期中 高二上学期期末
高二下学期期中 高二下学期期末 高三第一轮复习 高三第二轮复习
选修3—1电场至选修3—1结束 选修3—1电场至选修3—2结束
枝江一中物理教研组三 年发展规划
枝江市一中
陈宏
【发展目标】
新课程实施近几年来,教育和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及时地转变、更新教育教 学的理念,在学校办学思想引领下,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 划,在三年中物理组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发展的物理教育资 源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造就一个敬业、乐业、 专业的物理教研团队。使学生在高中三年物理学习中除了 掌握必备的物理知识还要学会物理思维,激发对物理学科 的热情,提高综合素质。
Ⅰ.信念作风
物理是科学技术的基石,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保证
Ⅱ.队伍建设
枝江一中物理教研组共2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 15名,中级教师8人,党员教师13人,校级领导2人,中层 领导6人,师资力量雄厚。物理教研组人际关系和谐,团结合 作意识强,是一个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集体。近三年来, 教研组把研究教学、练教学基本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市、 省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中成绩斐然,多名老师先后获得湖北省 优秀课一等奖和宜昌市教学优质课二等奖。物理教研组老师 参加多项省级的课题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的课题 组被评市级优秀课题组。教研组老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 文400多篇,多篇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论文大赛一等奖;在学 科竞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金伟、蔡鹏飞获得全国物理 竞赛一等奖,每年参加全国中学物理竞赛都有多人获得省一 等奖。在实行理科综合高考新模式以后,与化学组、生物组 组老师们通力合作,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多次获得教 学质量奖。

武汉二中 -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武汉二中 -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大力提升综合办学水平——武汉二中迎接新课改的实践与思考武汉市第二中学校长董汉利一、以人为本,提升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应体现时代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注意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我校在主体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优质教育发展的实际和时代要求,提升了“以人为本、务实求真、德能兼修、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完善主体教育模式。

1.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学校一切工作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明天,提出了“明天—-学生永远的希望”的育人理念。

学校以主体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和形成学生思想上自教、行为上自律、管理上自理、学习上自学、心理上自励的能力。

近几年,我们充实、完善了“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合作、探究、拓新”的学习模式。

2.坚持以师为本,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高扬二中主体精神为主线,以强化爱心和责任为核心,提出“责任---教师永远的良心”的师德理念,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用先进的理念和崇高的精神引领教师,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用人文关怀温暖教师,用事业成功激励教师,用研究和学习平台发展教师。

(二)务实求真,扎实开展学校工作。

改革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完善了党政工密切配合的行政指挥监督系统;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垂直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执行系统;育德育人并进、成人成功成才同行的科学育人系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的课程建设系统;依据系列制度客观评价、聘用、奖励的评聘分配系统。

(三)德能兼修,促进师生同成长。

(四)追求卓越,推进学校优质发展。

在目标上有高的追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优化思想---管理讲严格,严格讲爱心,爱心讲策略,策略求优化,优策出高效。

我们更注重居安思危,思忧方优的策略,学校领导经常告诫所有管理者和教师,要冷静地看到问题和危机,寻弱找薄,自强不息。

优秀教案--武汉中学

优秀教案--武汉中学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武汉中学实习教师:丘文盛一、指导思想排球运动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水平五教学内容中选项学习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掌握简单的排球技术原理,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和价值,不断的提高排球运动技术和参与比赛的能力。

同时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

培养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二、教材分析排球运动是通过发、垫、传、扣、拦等动作组成的。

是在快速、激烈、的情况下通过接发球,二传、扣球来完成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

通过排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垫球技术,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接发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术。

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防守也是进攻的开始,垫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

前面我已经给学生上过一节排球理论课,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本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排球运动的第一节课,因此,本课着重垫球技术中的击球点和击球手臂的正确姿势。

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高一(8)学生,共58人。

由于他们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排球,所以他们的排球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但是他们对排球的学习都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本课采用启发、模仿、创新、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湖北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湖北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宜昌市教研中心宜昌市2010年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指导意见各县市教研室(中心)、各高中:根据湖北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第二年的实际情况,结合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和用书目录,针对主要学科的教学特点,特发布该指导意见,以便于各高中学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及监控教学过程。

各校应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主要学科在参考指导意见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应微调。

说明:①新课程实施以来,省里对课程设置虽有方向性意见,但不够具体,学校教学安排不易落实,故制定该表供参考;②选修ⅠA、ⅠB理由:《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是湖北省统一选定的选修课程,纳入高考范畴。

《演讲与辩论》必修2第4单元已涉及。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与选修ⅠA相照应,现代散文与高考联系紧密;③选修模块宜昌、荆州、黄冈等地已取得一致,保持统一。

①高一年级。

完成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按照上学期必修1、必修4,下学期必修5、必修2进行授课,每周安排4课时;安排义务教育与高中衔接内容的教学,并安排一次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

②高二年级。

高二上学期的上半学段完成必修模块数学3的教学后,文科学生选学选修ⅠA,课程顺序为选修1-2、选修1-1,每周4课时;理科学生选学选修ⅠA,课程顺序为选修2-3、选修2-1、选修2-2,每周4课时。

文、理科同时安排一次完整的数学建模活动。

③高三年级。

高三文、理科学生选学选修ⅠB、选修ⅠC与高三复习,文科选修课程为选修3-1、选修4-5,每周4课时;理科选修课程为选修3-1、选修4-1、高中数学学生选课建议:对于有选修要求的学生,学校应指导他们合理地选择课程。

根据《课标》的建议,学生选课有以下几种组合:有人文社会科学(含体育、艺术)发展倾向的学生,应选择选修ⅠA中的选修1-1、选修1-2两个模块和选修ⅠB中的选修3-1、选修4-5两个专题。

有理工科(含部分经济类)发展倾向的学生,应选择选修ⅠA中的选修2-1、选修2-2、选修2-3三个模块和选修ⅠB中的选修3-1、选修4-1、选修4-4、选修4-5四个专题。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发布时间:2022-01-18T06:52:09.39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2期作者:周鹏程[导读]周鹏程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2-093-01最近我又回看了《李小龙传奇》,这部电视剧把中华武术展示得淋漓尽致,深受国人的喜爱。

其实,《李小龙传奇》告诉我们了这样一个事实:李小龙对中华武术的贡献,正是抛弃了僵硬的、华而不实的一招一式,抓住了武术和搏击的实质,让武术更加直截了当,这才创立了截拳道。

这使我想到了新高考。

2018年湖北省正式启动高中新高考改革,2021年新高考正式落地。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风向标引领着湖北高中教育的新变化,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看到了新高考的魅力:孩子们回归了本性,教师充满了激情,课堂有了新的生机。

新高考,让我们的政治教学更加精彩。

但欣喜之余,反思新高考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光鲜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形神分离”的现象,这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领悟理念──要深入精髓,莫僵化教条一切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理念中生发出来的,理念导致行动;一切教学发展都是新的教学理念的结晶,理念促进发展。

但在实践中,有时我们只注重了学生活动,注重了情境创设,注重了技术手段而独独忽略了知识的落实,忽略了学科价值的提升,忽略了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了 “核心素养”而机械的贴近,形式冲淡了内容,从而使理论观点阐述不到位,以致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理念的肤浅理解,只注重了“刑似”忽视了“神似”。

而缺乏“神似”的课堂是僵化的、毫无生机的。

真正的课堂教学、真正的教学改革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

而这种“神似”一定是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材主旨、学生情况的深刻领悟和把握。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力学量所选用的基本量是:( )A.长度、力、时间 B.长度、质量、时间C.长度、力、质量、时间 D.速度、加速度、力参考答案:B略2. (单选)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电路中装有0.5A的保险丝L,原线圈匝数n1=600匝,副线圈匝数n2=120匝。

当原线圈接在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上,要使整个电路和用电器正常工作,则副线圈两端可以接A.阻值为12Ω的电阻B.并联两盏“36V 40W”的灯泡C.工作频率为10Hz的用电设备D.耐压值为36V的电容器参考答案:B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B.扫地时扬起的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布朗运动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D.在液体表面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E.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参考答案:ADE【名师点睛】此题考查3-3课本的几个简单知识点,分子动能、布朗运动、表面张力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等,都是基础知识,只要多看书,加强记忆理解就能得分.4.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是维持物体的速度B.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C. 牛顿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D. 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进入了微观世界参考答案:B【详解】牛顿认为力的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开普勒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得出的,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故B正确;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C错误;量子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进入了微观世界,故D错误。

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镇一中九年级物理《比热容》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镇一中九年级物理《比热容》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比热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本节主要包括“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三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内能”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书本上的阅读材料“气候与热污染”,由于本节课容量太大,放在课后学生自行阅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生通过设计、进行实验,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学生自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具体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目标导学、学法导引法:通过目标导学、学法导引,让学生学会自学。

4、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四、教学设计:本节课教学环节分为情景引入、目标导学、构建新知、检测反馈、小结反思、课后拓展六个方面进行。

其中构建新知分成三个学习活动进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概念的建立;热量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二中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大力提升综合办学水平——武汉二中迎接新课改的实践与思考武汉市第二中学校长董汉利一、以人为本,提升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应体现时代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注意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我校在主体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优质教育发展的实际和时代要求,提升了“以人为本、务实求真、德能兼修、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完善主体教育模式。

1.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学校一切工作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明天,提出了“明天—-学生永远的希望”的育人理念。

学校以主体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和形成学生思想上自教、行为上自律、管理上自理、学习上自学、心理上自励的能力。

近几年,我们充实、完善了“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合作、探究、拓新”的学习模式。

2.坚持以师为本,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高扬二中主体精神为主线,以强化爱心和责任为核心,提出“责任---教师永远的良心”的师德理念,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用先进的理念和崇高的精神引领教师,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用人文关怀温暖教师,用事业成功激励教师,用研究和学习平台发展教师。

(二)务实求真,扎实开展学校工作。

改革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完善了党政工密切配合的行政指挥监督系统;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垂直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执行系统;育德育人并进、成人成功成才同行的科学育人系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的课程建设系统;依据系列制度客观评价、聘用、奖励的评聘分配系统。

(三)德能兼修,促进师生同成长。

(四)追求卓越,推进学校优质发展。

在目标上有高的追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优化思想---管理讲严格,严格讲爱心,爱心讲策略,策略求优化,优策出高效。

我们更注重居安思危,思忧方优的策略,学校领导经常告诫所有管理者和教师,要冷静地看到问题和危机,寻弱找薄,自强不息。

实现管理氛围的民主和谐,管理策略的集优至善,管理过程的严谨精细,管理效能的最大释放。

二、求真求精,提升管理效能(一)依法管理,制度建设续新篇。

提出凡是有岗位、有空间、有事务就要有制度,制定了完备的教育教学、招生、考试、科研、人事聘用、人事考核、后勤服务、财务管理、奖金、津贴及福利分配等制度,形成了六册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依制度用人,依制度办事,依制度理财,依据制度来实现人、财、物的管理调配。

(二)科学管理,运行协调求高效。

(三)民主管理,干群心齐力更足。

民主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大力推行校务公开,使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向深度发展,学校工作在公开中引领、在公开中规范、在公开中超越、在公开中提升。

(四)人本管理,团队文化铸精髓。

学校高扬“淡于名利,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勤于工作,善于合作,勇于拓新”的二中主体精神。

它是二中数代人不懈努力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二中人克难攻坚,开拓奋进的嘹亮号角,是二中团队管理文化的精髓。

三、熔铸精髓,提升队伍素能(一)打造一支公信度高,决策力和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

二中干部队伍是一个团结和谐、务实求真,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1.守公约,承传统,先学做人。

2.明职责,讲实干,求实绩。

3.讲奉献,讲自律,保廉政。

4.注重青年干部的培养。

(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的教师队伍。

1.加强政治学习,提升队伍思想素质。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新课改的关键。

2.倡导爱心责任,熔铸巍巍师魂。

学校提出“责任---教师永远的良心”的育人理念,提出爱心与责任的标志是:我随时在老师的眼中,我更在老师的心中;我的缺点老师批评;我的进步老师肯定;我的学习老师指导;我的困难老师帮助;有严格无惩罚,有批评无歧视,有反复无放弃。

3.严格师德管理,传承二中优良传统。

4.严格过程管理,客观公正评价教师。

开展学生评教评学、家长评教评学、同行评教评学,制定了《武汉二中教师学期考核条例》,引领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绩效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5.改革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2007年起实行分级聘用和学校聘用相结合的教师人事安排制度。

聘任坚持师德讲规范,管理讲水平,团结讲合作,过程讲策略,结果讲绩效的原则。

6.改革分配制度,构建合理的分配体系。

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特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分配原则。

7.加强学习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先进的理念、最新的知识、优化的策略、娴熟的技能离不开学习研究,学习研究是永葆团队创造力的源头活水。

学校为教师的发展长搭建了系列学习研究平台。

四、成人成功提升德育实效(一)实行德育学分制,扎实推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吸纳宜昌一中德育管理经验,制定《武汉二中德育学分制实施条例》,并于2006年开展试行。

(二)弘扬延安精神,切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1.成立“武汉二中延安精神研究分会”。

2.弘扬延安精神主题化、专题化。

3.弘扬延安精神模块化、系列化。

4.开展弘扬延安精神课题研究,为弘扬延安精神提供理论支撑。

(三)走进军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每年高一新生在11月中旬都要停课组织为期十天的军训。

(四)扶危济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设立“武汉二中资助贫困学生专项资金”,开展扶危济困专项捐助活动,为贫困学生就学、医疗提供专项援助。

与郧西一中开展对口扶贫活动。

2005年开始,又捐资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2万元,并与该校结成扶贫资助对子,每年资助聋哑学校20名学生1,000元连续资助三年,直至完成学业。

(五)关注心灵,有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入学校校本课程,成为学生的必修内容。

五、课改教改,提升教学策效在“主体教育”办学理念下,我校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摆脱单纯以升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一)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尝试课程评价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武汉二中特色的课程体系。

2000年,我校出台了《关于开发建立武汉二中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校本课程纳入三级课程管理系统之中,成为我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

2003年,又出台了《武汉二中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想》,将全部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延伸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具技能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等板块。

2003年秋,根据新课程计划的精神制定了《武汉二中学校的课程方案》。

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应有的比例开设学校课程,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同年下半年,我校接受了全市首批学分制试点的任务。

逐步建立多元选课机制。

不断增强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选择性。

(二)开展“十大走进”活动,强化实践类课程。

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走进新农村、走进老区、走进社区、走进开发区、走进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工地、走进军营、走进大学校园、走进植物园、博物馆、走进贫困学生家中、走近名人名家”等“十大走进”系列综合实践课程。

(三)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自2000年国家将研究性学习设为国家必修课程以来,我校从每届高一年级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设计了诸如“糖尿病的食疗研究”、“东湖为什么没有西湖有名”等课题。

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自由选择指导教师指导,采取假期集中进行研究与在校学习期间分散利用时间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四)加强体卫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克服校园小,学生活动场地小等困难,认真落实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长年坚持田径队、篮球队集训,开展三防教育及必要的急救基本知识教育。

(五)实施“主体发展”教学策略,构建“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合作、探究、拓新”的学习模式。

(六)严格控制课时和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严格控制教辅资料、作业布置,实施“刚性作业+弹性作业”的策略。

通过实施课堂调研制度、开展学科联动、坚持备课和教案检查制度、学生座谈制度、学生及家长评教评学制度、民主测评制度、练习抽查制度等方式,加强过程管理,督促教师规范过程,提升素能。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七)因材施教,切实加强分层教学。

既注重起点编班分层和中途依实际调整班级的分层,又注重不同类别的班级教学的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训练分层、检测考试分层,更注重同一个班中的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跟踪。

六、潜心探索,提升科研水平(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制度保障,强化教科研意识。

(二)培养骨干,组织队伍,课题辐射,形成教科研特色。

(三)教(研)科(研)结合,提供平台,建立机制,追求教科研实效。

(四)重视培训,强化理论,以老带新,提高教科研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培训着重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师德教育,二是理论学习,三是技能培训,四是实施导师制。

新课程条件下实施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仙桃中学刘少琼新课程的本质特征是“新”,实质是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场深刻变革。

它必将带来学校管理的深刻变革。

新的学校管理会引起学校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必须具有鲜明的特色。

它是新型教师的摇篮,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具有不绝如缕的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它是新型学生的摇篮,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潜力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培养,终身发展的基础打得厚实;同时学校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能不断增强。

新课程的实施呼唤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呼唤新型的学校管理者。

下面是在新课程条件下,就实施学校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的思考,以期交流和探讨,共谋教育发展大计。

一、确立新的管理理念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师为本,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学校管理,受传统文化和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较深。

对新课程理念相悖的主要“官本位”思想和物本管理思想。

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根本对立的。

官本位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表现:长期以来,我国校长一直被看作是一种行政职务,在职责、任用、晋升和待遇上都是按照政府官员对待的,校长只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不对教师负责,校长为官,教师为民,官贵民贱;学而优则仕,在学校管理中成了教而优则仕,教师提拔为干部后,教学活动减少,待遇增加,干部与教师间等级分明;班主任把自己当作“官”,利用手中的管理权力压制学生等等。

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不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创新和教学创新,不利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