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八练习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练题第一章:古代中外史前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发展1. 什么是史前文明?列举两个史前文明的代表性文化。
2. 古代文明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什么?3. 描述黄河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4. 简述古代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其发展。
5. 请列举一些古代文明遗址或遗物的发现,说明其对于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国古代的历史前文明与古代历史的发展1. 请简述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主要特征。
2. 简述夏朝和商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3. 描述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4. 详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多元化的特点。
5. 请列举一些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以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欧洲文化和世界历史的发展1. 描述古希腊罗马的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发展的影响。
2. 请简述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3. 详细说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对现代欧洲文化的影响。
4. 描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5. 请列举一些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家、哲学家或作家,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四章:封建社会历史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 描述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2. 详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3. 简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发明。
4. 描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 请列举一些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五章: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与现代社会文化1. 请列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源地和代表性城市。
2. 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制度。
3. 描述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 详细说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5. 请列举一些现代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现代社会文化1. 简述清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八)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必修二专题八: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20题)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④①【答案】A【点拨】分析材料,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④项正确。
②项说法错误,全球化的主要障碍应该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③项说法明显错误,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贫穷,并未被消除。
2.(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19题)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答案】A【点拨】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构架之内运作的,可见这位学者强调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核心作用,故选A。
B、C、D都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3.(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24题)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
它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B.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答案】A4.(2011年9月安徽六校联考25题)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八)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必修二专题八: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法国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答案】B【点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是美国,A不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C不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 0世纪7 0年代已经瓦解,D不正确。
材料中法国总统萨科奇表达认为,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世界货币体系不能只有美元一种货币。
各选项中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是美国;C项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D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 0世纪7 0年代已经瓦解。
本题选B项。
2.(2012年1月龙岩市质检22题)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西方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打起了空前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人混乱。
二战后为改变该混乱局面,国际社会采取的关键措施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B.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C.签订关贸总协定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D3.(2011年11月扬州市期中18题)“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
”上述材料应出自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材料反映的是协助会员国复兴与建设,援助发展中国家,这属于世界银行职能。
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故B正确。
4.(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3题)《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5x2=70分)1.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2.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3.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4.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分别指A.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发达国家间对话B.发达国家间合作/发展中国家间对话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中国家间对话D.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话6.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7.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8. 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重点讲解】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特点及其影响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中期,东西方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物质基础: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3.科技条件: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成果累累:电磁学、近代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一步积累,这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直接原因和知识、技术条件。
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条件。
4.劳动力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5.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海外市场迅速扩大,资本主义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和经济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它引起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技发明的一项重大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八)(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检测卷(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英国一开始对此持有异议,但在1946年时不得不接受了这一方案,因为它当时只有两个选择( )A.要么向美元低头,要么出现国家贷款违约B.要么退出关贸总协定,要么向美元低头C.要么出现国家贷款违约,要么退出关贸总协定D.要么力挺英镑,要么出现国家贷款违约答案 A解析当时英国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向美元低头,要么出现国家贷款违约,不然美国人将不会再给他们放贷了。
“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成立,B、C两项不正确;二战使英国实力大为削弱,“力挺英镑”是不可能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并确立美元的霸主地位,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的标志是( )A.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B.雅尔塔体系的正式建立C.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答案 D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3.下列机构的宗旨在二战后初期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所宣扬的目标相一致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贸组织答案 B解析马歇尔计划宣扬的目标是援助欧洲复兴经济,世界银行初期的宗旨也是致力于欧洲经济的复兴。
4.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在关于产品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这一规定促使( )A.世界完全形成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B.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超过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对等的利益D.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答案 D解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条约的形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行贸易自由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而A、B、C三项都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1.史载:1800年前后,在英国工人周薪约0.5~1英镑,养家糊口都极为困难。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
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
英国工人工资收入发生上述变化,源于A.英国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 B.19世纪英国代议制度日趋完善C.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D.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2.“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此材料可以论证的历史观点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葡萄牙、西班牙开启海上霸权C.进化论为殖民扩张提供依据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4.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年份1870 1900企业总数(个) 808 669工人总数(人) 78 000 27 200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5.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
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
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6.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八)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必修二专题八: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18题)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扩火企业盘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城市体制改革等。
1984对应国有企业改革,1992对应十四大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2001年对应加入世贸,故选A..其他选项不符要求。
2.(2011年10月温州十校联合体19题)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点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给中国在许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但加入世贸组织,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随着更多的境外产品和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③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D。
3.(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16题)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攫取了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答案】B4.(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26题)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专题练习含解析: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记一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结构填一填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3.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辨一辨1.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它的成立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但其通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并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因此它不能真正克服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也没有真正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两大机构的不同是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区别是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对在国际收支中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世界银行主要是提供长期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社会经济,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
辨析体会研一研史料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方价格为1盎司黄金=35美元。
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布雷顿森林协定》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
[提示] 两挂钩一固定;奠定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具有统一性、严密性和约束性。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史料“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
历史必修二专题八.doc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确立:1944年,美、英、中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2、内容:①确立国际货币制度: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b.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国际金融机构: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IB)3、结果: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4、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形成: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知道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欧盟(EU)(1)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元:欧盟单一货币,2001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增长,推动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2)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3)欧盟的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亚太经合组织(APEC):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2国第一届部长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宣告成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检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2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检测试卷(八)(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江苏无锡高一期末)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
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内外民众和国际组织纷纷伸出援手。
某国际组织及时提供资金援助和其他所需援助,包括地震损失评估、灾后重建等。
该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灾后重建”可知应该是世界银行,故正确答案为A项。
2.(2018·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世界某个组织类似于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成员国加入时需存入一笔认缴款,份额多少由其经济地位决定。
该组织用各成员国缴纳本金组成基金库,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并实施经济调整和改革。
该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是( )A.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B.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C.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D.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不难看出这里描述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的国际组织是世界银行,故A项错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关贸总协定,故B 项错误;“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的国际组织是世界银行,故C项错误;故选D项。
3.外交官金问泗(1892~1968)在《外交工作的回忆》里记载,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参加了某一会议,强调与会国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充分就业”和“取消贸易壁垒”两个方面,而应将目光放在二战中遭受重大破坏的国家,尤其是那些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上面。
据此推测他参与了( )A.布雷顿森林会议B.筹备关贸总协定会议C.提出“复关”谈判D.申请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答案 B解析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会议,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强调与会国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充分就业’和‘取消贸易壁垒’两个方面”,可知与关贸总协定是协调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相符,故B项正确;中国提出“复关”谈判是在198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是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后,故D项错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7—8测试题 下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II(人民版)专题7—8综合测试题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行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3.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4.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A.由社会主义倒退资本主义 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C.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D.从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5.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 年6.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②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都在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④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7.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A.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在进行“二五计划”建设C.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D.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8.据统计,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后,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牲畜,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国际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敌视、封锁 B.自然灾害严重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消极抵制 D.被推翻的阶级敌人破坏9.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A.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D.以党代政,个人崇拜严重10.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大清洗运动11.有关苏联在二战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状况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农、重、轻比例协调发展 D.斯大林体制持续推动经济发展12.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戈尔巴乔夫1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改革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C.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改革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线14.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15.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1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17.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两个核心国家是①英国②法国③联邦德国④意大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标志欧洲联合迈出第一步的事件是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C.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D.欧元的发行和使用19.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不同点是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经济组织产生20.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货币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21.导致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主要因素是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②现代科学的发展③各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加深④国争夺世界的斗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①降低关税②减少贸易壁垒③促进自由贸易④帮助美国占领世界市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催生世界贸易组织的是A.多哈回合谈判B.东京回合谈判C.乌拉圭回合谈判D.肯尼迪回合谈判24.世界贸易组织应属于哪一类型的国际组织A.区域性、专业性B.世界性、政治性C.区域性、政治性D.世界性、专业性2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期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具有“等同黄金”的特殊功能的货币是A.卢布B.美元C.英镑D.欧元26.一些国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B.各国经济互相以来程度进一步加深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27.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国际经济组织的减少B.国际贸易大幅度提高C.跨国公司的数量减少D.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28.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联合国B.资本主义发达国家C.世界贸易组织D.新兴发展中国家29.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是A.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B.加剧了业已存在的各种问题C.丧失了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D.挑战和机遇并存30.关于“非洲需要世界,世界需要非洲”的口号的本质含义是A.不允许他国干涉非洲经济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C.非洲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小D.非洲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
必修二专题二、专题八综合历史试卷
必修二专题二、专题八综合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关于这个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2.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所以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有的。
”材料认为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3.从贸易区内部的实力来看,美国占有2/3的人口和90%的经济实力,加拿大则仅有7%的人口和8%的经济实力,墨西哥虽拥有近26%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则不到2%。
材料能够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A.南北合作 B.战略的过渡性C.大国主导 D.区域经济互补4.1872年从海外归来,回到其家乡广东南海创办使用机器、雇佣工人的继昌隆缫丝厂的是A、陈启源B、张謇C、荣宗敬D、李鸿章5.表一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6.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
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A.纺织服装业 B.农产品加工业C.冶金采矿业 D.机器制造业7.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
接着,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2 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
这些措施A .加快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结构性转型B .可证实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C .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制度的近代化D .掩饰不了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8.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训练八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训练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计48分)1、(高考预测)大中祥符(宋真宗年号)九年宋真宗采纳广州知州的建议,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赍赴阙。
其余辇载重物,望令悉纳州帑,估直闻奏。
非贡奉物,悉收其税算,并且限制外国使团人数。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限制对外政治交往 B鼓励民间贸易C减少朝贡贸易损耗 D实行海禁政策2、(高考预测)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3、(高考预测)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俱雏形。
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门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材料反映出景德镇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制瓷工艺的进步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4、(2017杭州月考)恩格斯在谈到近代一项科技成果的作用时说,“它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下列与该科技成果关系最密切的发明国家是A瓦特 B阿克莱特 C西门子 D卡尔本茨5、(2017邯郸期中)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这一国际分工基本格局的形成A标志着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 B是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全球扩张的结果C标志着资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两类国家都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6、(2017珠海二模)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单元练习一、选择题(35×2=70分)1.如图所示,二战前后国际经济体系(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变化A.促进了战后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B.完全是为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C.使世界贸易从此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 D.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2.2011年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总裁特别顾问朱民正式出任基金组织副总裁。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次选择来自中国的副总裁。
业界认为,此举体现了国际经济治理民主化演进的进步,同时也表明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日益上升②美国已经完全丧失国际金融支配地位③世界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①②③3.观察下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贸易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C.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为其发展提供保障 D.战后世界经济恢复使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增长4.某中学史学社团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位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素材撰写历史论文,请给这位同学的论文加上最贴切的主题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C.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霸主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5.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欧洲恢复经济B、促进全球经济发展C、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D、借此遏止社会主义国家6.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
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材料反映了()A.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7.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联合国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贸总协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8.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
”此后建立了()A.雅尔塔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欧洲经济共同体9.“二战”后初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最强势地位的货币是()A.美元 B.马克 C.英镑 D.欧元10.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由()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 B.布雷顿森林体系构成C.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构成11.为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各自的战后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战后,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美国允诺给英国巨额贷款的诱压下,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
这充分说明A.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B.美国与英国共同分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C.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中心 D.英国顾全大局,与美国结成货币联盟12.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期波动。
在每一个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
1945年前后,美国充当“增长极”的措施不包括A.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美国在世界金融的支配地位 B.推行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C.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拓展了美国的海外市场 D.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主导区域经济1314西哥虽拥有近26%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则不到2%。
材料可以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A.货币一体化 B.政治合作 C.大国主导 D.军事合作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
其中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②上海合作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欧洲联盟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16.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1718.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二战后,要“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则必须从A.英法的和解开始 B.英国和德国的和解开始C.缓和欧美洲际关系开始 D.法国和德国的和解开始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
下列事件排列的正确顺序是①北约组织成立②欧共体成立③杜鲁门主义实施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A.①②③④B. ④③①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20.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21.中国证券报2010年5月8日报道:为救助陷入债务危机困境的希腊,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携手提供为期三年总计1100亿欧元的救助,其中欧元区出资800亿欧元,IMF提供300欧元。
这说明了①希腊是欧共体国家②IMF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③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④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22.“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
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
这主要因为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23.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一般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C.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D.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24.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25.中国金融怕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人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
”这一设想A.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B.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人国家的发展更有利26.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
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D.欧盟、日本、俄、东亚国家等推动了第三次转变27.下表反映了美国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分析该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③利润因技术层次的不同而存在明显落差④国际分工不平衡,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8.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29.贾英健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一书中写道:全球化无疑首先是经济上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生活方面的革命性变革。
这场“变革”的主要标志是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完成C.殖民地的拓展 D.市场经济的孕育与发展30.根据国际移民组织2003年6月发布的《2003年全球移民报告》,1990年,有1.2 亿人长期生活在自己国家以外的地方。
2002年,这一数字超过1.5亿,是35年前的两倍。
2003 年全球国际移民总数更是已超过1.75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3%。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全球化的加速 B.局部战争频繁C.地缘政治影响 D.两极格局结束31.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并表示以后十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以上材料说明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B.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抵制C.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D.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32.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指出,“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对“全球化”理解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现象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B.经济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差异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文明的共存与融合33.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A.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4.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D.世界联系日益密切35.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A.欧盟成立时的12国中已包括北欧的瑞典B.1989年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大家庭精神C.世贸组织是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来调节国际贸易关系的组织D.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却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二、材料题(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