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

合集下载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填空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填空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填空题)1.中华文明肇源于____________时代。

2.____________的出现,可看作是史前社会的终结和文明社会的开端。

3.____________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中华民族最早的国家形态。

4.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地理书,同时又是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_________。

5.中华民族的远祖可以分为华夏、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文化集团。

6._________是中华民族共同祭奠的人文始祖。

7.最早的文字是古埃及的____________文字和巴比伦的____________文字。

而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是____________。

8.殷商时代,____________明显处于文化的中心地位。

9.殷人的神鬼信仰主要是____________信仰和____________信仰。

10.“天”的观念是在____________时期出现的。

11.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____________制。

12.古代宗庙祭祀等级严格,在宗庙设置方面,天子设____庙、诸侯立____庙。

13.在古代礼仪制度中,被称为“五礼之冠”、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的是_____礼。

14.古代“三礼”包括《周礼》、《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器主要是__________。

16.中国上古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__________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17.春秋战国时期,鲁文化的内容,是以__________思想为宗,以__________文化为中心。

18.《__________》一书,为秦统一中国探索新的理论,成为秦文化融合的标志。

19.汉代经学中,偏重于考订文字训诂、典章制度,探讨经文本义,学风朴实,却难免流于繁琐的章句之学为__________经学。

20.汉代经学中,在经典字里行间寻觅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然往往牵强附会的一派,称为__________经学。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2013-1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2013-1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考试第13周5月25日第一讲中国文化产生的基础罗璞一、名词解释1.三皇五帝2.无中生有3.九族:二、思考题1.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方面的文化特征?2.谈谈你对“和则相生,同则不继”这句话的理解3.“绝地天通”这一传说,表明了当时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文化状态逐渐形成?三、论述题你如何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它对我国的政治结构又有何影响?第二讲中国语言文字与典籍谢昱一、思考题1.汉语语音的演变经过哪几个时期,大致有哪些变化?2.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谈谈现代汉语的特点?3.汉字有哪些特点?4.汉字字形演变过程,每种字形各有哪些特点?二、论述题举一例说明语言棱镜中能反映出文化的层次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任选其一)第三讲中国古代史学兰毅一、名词解释1.二十四史2.通典3.《通鉴纪事本末》二、思考题1.《史记》的内容和价值是什么?2.中国史书的编撰体裁及相关典籍有哪些?三、论述题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第四讲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李共力一、问答题简述文学艺术的功能、特性及构成。

二、论试题举例说明中国古典文学写作中现实主义与浪漫精神的具体表现(举一部或一篇作品为例,予以具体分析)。

第五讲“儒、释、道”三教朱丽一、名词解释1.三藏2.译经四大家3.佛教四大圣地4.六祖坛经5.藏传佛教6.全真道7.仁政说二、简答题1.简述佛教的基本教义。

2.谈谈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

3.简述道教的形式。

4.简述中庸思想的主要特征。

5.孔子之“仁”包括哪些道德范畴?三、论述题举例说明禅宗对中国传统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剖析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剖析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剖析总分:100分题量:50题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B.《乐》C.《礼》D.《易》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仁B.义C.礼D.智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7.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A.白虎观会议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D.五经文字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9.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A.陈独秀B.胡适C.陈寅恪D.钱穆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0.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A.《金瓶梅》B.《红楼梦》C.《聊斋志异》D.《牡丹亭》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A.“世界高原”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1.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2.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3.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4.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5.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A.查B.验C.测D.切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6.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7.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8.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9.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0.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1.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2.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3.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4.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一)传承功能文化忠实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历程。

在文字出现前,人们通过口头语言,将经验、知识口耳授受,代代相传。

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极大地扩大了文化的记录功能。

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这种记录功能更是无所不在。

(二)教化功能首先,通过认知能力的提高,达到教化。

人类通过文化,不断改进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认识世界。

一部人类文化史既记载着人类成长发展的心路历程和伟大创造,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人类认识史。

其次,通过教育促进教化。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

文化的核心功能就在于教化,提倡一种文化,也就是倡导一种教育。

再次,通过环境营造促进教化。

文化被人们创造之后,就成了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不同于自然的人造环境,即为文化环境。

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展现教化功能,使人按照社会理想和价值标准实现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削弱其动物性而成为社会人。

(三)凝聚功能文化可使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在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中受到教化,并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从而紧紧团结在一起,产生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

文化凝聚功能体现为多种层面。

凝聚功能核心内容就是民族认同(爱国)。

爱国主义是价值观念的体现,属于精神文化,凝聚范围大、程度深、最稳固持久。

基于共同爱好、职业、习惯、经历等,属于表层、中层文化,凝聚功能趋于表面化。

(四)调适功能第一,对生存环境不断调适。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种对本民族的改造与调适功能。

改造是为了更好地去把握各种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调适是文化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变化的需要。

第二,通过民族精神促进调适。

作为一种群体理念的民族精神,能渗透进民众的理想追求乃至信念中,并通过民众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这就是民族精神的无形影响。

第三,通过规章制度的主动调控。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发展,自然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某一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保证社会在一定秩序中运行发展。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文:五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

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

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

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

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3、文化的结构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5、文化的几个特点(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

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3.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5.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6.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7.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8.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9.儒学是怎样崛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10.试比较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

1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怎样继承其积极因素和发挥其现代价值?12.中国古代文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3.为什么说“气韵生动”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总概括?14.“孝悌”之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在21世纪,它是否还具有合理的道德价值?15.道教的思想渊源有哪些?16.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17.如何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18.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19.什么是原始儒家的精神?20.什么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有哪些主要内容?21.如何理解儒家的群己关系论?22.如何理解老子之“道”?23.如何理解庄子的自由观?24.试谈谈道家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25.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如何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26.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何?27.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如何?怎样建构中国当代文化的基本精神?28.试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近几百年中国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是什么?29.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30.你是怎样理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主张?。

大学生 中国文化概论 思考题 考试重点

大学生 中国文化概论 思考题 考试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中国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答: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一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方块字,表义,表形,表声);能把写字作为艺术、书法;二是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古典,经学,史学,类书和丛书等);三是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西汉透光铜镜(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文明);四是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诗经,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五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哲学著作,起始于中国的道教,中国化的佛教);六是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维持了当时的人伦关系)。

以上六个方面,既是中国文化民族与国度的特色,又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2、古代职官的发展分期及特点。

答:中国古代职官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前后大约一千年。

国君称“后”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

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

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

国君称“天子”、“天王”。

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

王妻称“后”。

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

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

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

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

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中国文化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参考绪论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

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显然,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

但是二者有密切的联系: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

二者不应割裂开来。

第一章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居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文化中心地区,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

中国农业区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也给我们民族与外界交流带来地理障碍。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2、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中国社会的多元结构相互配合,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周礼:《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

《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

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3.图腾图腾(totem)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

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4.今文经以秦汉通行的隶书记载的经书。

西汉自惠帝起,开始重视儒家经典,派人四处访求老儒,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将老儒背诵的经典本文和解释记录下来,一一写成书,如“书”出自于伏生,“礼”出自于高堂生,“春秋公羊传”出于公羊氏和胡毋生。

因为这些经典都是用当时流行的文字——隶书写下来的,故称为今文经5.节日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帅、漕、宪、仓”帅漕宪仓宋代在各路设立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机构 简称帅、漕、宪、仓。

帅司负责地方上的军事事务 漕司负责转运地方财富。

宪司职责办理地方刑狱方面的事务 仓司负责常平仓等公事。

因为此四者兼有监察地方长官的职责 所以合称监司7.聘娶婚聘娶婚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结婚方式,盛行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课后思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的意涵是什么?中国传统文的值根基础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请思考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第二章《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乾卦的文化意义在哪?坤卦的文化意义在哪?谈谈对“否极泰来”辩证思维的理解。

怎样理解易经的简易思维。

怎样理解易经的变易思维。

第三章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请思考儒家思想的历史演革。

请思考儒家学说的基本特质。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如何?儒学的现代命运如何?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什么?第四章道家、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有何渊源?老子道德含义如何?庄子逍遥游思想是什么?道家贵柔思想是什么?老子、庄周思想有何区别?第五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佛教的特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禅宗是地道的中国佛教”?∙禅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第六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论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论述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的关系∙论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论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节选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第七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现代中国选择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哪些影响?∙学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第八章中国传统兵学文化∙《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有没有历史渊源?∙《孙子兵法》为什么会产生在春秋时代?∙《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有哪些?∙《孙子兵法》中“虚实”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试论《孙子兵法》对后世战争理论和军事思想的影响第九章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过哪些影响?∙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什么很重视科举制?∙简述明代科举制的改革特点∙在选拔人才中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承继和借鉴了科举制的有益成分?∙你认为在现今的考试和人才选拔中,应该从哪那些方面改革,才能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第十章中国古典文学∙分析盛唐和晚唐边塞诗的异同∙分析李清照早期和晚期词风的不同∙思考《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倾向的成因∙思考窦娥冤悲剧形成的原因∙思考《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金圣叹在《水浒传读法》中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简答:
1、简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佛教在我国的流传
传入——东汉长期被当作方术,东汉末起流传渐广
发展——三国两晋西来名僧日多,译大量经书
鼎盛——南北朝隋唐兴起诸多流派
衰微——明清
范围:
大乘佛教我国大部分地区
小乘佛教傣族、布朗族、佤族、崩龙族聚居区
藏传佛教藏族、蒙古族、土族、羌族、裕固族聚居区
论述:
1、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菩萨:达到了自觉自度,还发愿觉人度人。第二等果位
佛:不但自觉觉人,而且达到了觉行圆满。是最高果位
6、虎溪三笑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人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以维持社群的生活,所以又创造了第二类文化,我们或可称之为“制度文化”。它们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
3、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又多以民风民俗的形态出现,它们是人类所创造的第三类文化,我们或可称之为“行为文化”(即含有文化意义的行为)。
人性论,“天命之性”直接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完美无缺,后来人们在现实中所受的“气”有清浊偏正之别,故有善与恶。此为阴阳二气交感所致。圣人凡人。
道德修养论,“居敬”,无事时不为物欲所诱,有事时不忘道义。穷理。王道政治-霸道政治-区别人心与道心,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认识论,格物致知,通过认识外物去认识人心之理,从而最终体认太极之理。提倡格草木、舟车等物理,接触一些具体知识,但一旦豁然贯通则自然知识被抛弃。“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致知即充分运用自我的认识能力,达到认知天理奥秘的最终目的。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有部分答桉)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有部分答桉)

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的含义是( D )A.人的品德B.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C.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D.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文化”一词的是( A )A.《说苑》B.《论语》C.《易》D.《荀子》3.“文化”中的“文”,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是( B )A.品德、修养B.花纹C.文治教化D.人文,即社会现象和规律4.“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A)A.《易·贲卦》 B.《荀子》 C.《论语》 D.《诗经》5.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做(B)A.文化事象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D.文化内涵6.我们平时经常讲“筷子文化”、“扇子文化”、均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人文精神属性而言的这一般被称为(D)A.文化产品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内涵7.中国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形成于(B)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位于阴山以南的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是(D)A.山西高原B.秦岭山脉C.汾河谷地D.河套地区9.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发展主要归功于( B )A.农业 B.海上贸易 C.牧业 D.渔业10.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其中底层文化是指(B)A.精英文化B.民间文化C.大众文化D.市民文化11.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其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A)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D.南高北低12.吐蕃开始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D)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南北朝13.在中国境内,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势最高的高原是(B)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帕米尔高原14.云贵高原崇山峻岭,地势复杂,古代在此地区杂居的人是(B )A.东夷 B.西南夷 C.南蛮 D.西羌15.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A)A.温带季风性气候B.热带雨林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沙漠性气候16.在历史上,最早提出把整个中国的疆域分为“九州”的说法出现在(B )A.《国语》B.《尚书》C.《山海经》D.《史记》17.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B)中国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竺可桢将此期称为A.温暖期B.方志时期C.寒冷期D.仪器观测时期18.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是(C )A.太行山B.河西走廊C.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处D.秦岭山脉的缺口处19.公元前770年率众东迁,开始了东周时代的君主是(C)A.周幽王B.周宣王C.周平王D.周公旦20.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文化中心的诸侯国是(C)A.秦国B.楚国C.齐国D.赵国21.于1553年以晒晾贡物为名,赖占了澳门的是( C )A.荷兰人B.西班牙人C.葡萄牙人D.英国人22.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使者是(D)A.张骞B.司马迁C.唐蒙D.班超23.根据《史记》记载,五帝中进行了深刻的宗教革命的是()A.黄帝B.炎帝C.高辛D.尧24.下列比较重视史学的学派是( B )A.桐城派 B.浙东学派 C.皖派 D.吴学25.提出人应该从“修身”开始,最终要“治国”、“平天下”的典籍是(C)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26.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B)A.磨制石器的使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农业的出现 D.陶器的制造27.氏族制度形成于(B)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夏代 D.商代28.中国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夏、商两代建立的地区是( B )A.长江中下游B.黄河中下游C.淮河流域D.辽河流域29.“八王之乱”发生在( D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30.在秦国实施变法,最终遭受车裂肢解的法家代表人物是( B )A.韩非子B.商鞅C.吴起D.管仲31.道家思想发源于(B)A.楚国 B.秦国 C.鲁国 D.齐国32.中国文化重心向南迁移最早出现在( A )A.南北朝 B.魏晋 C.秦 D.汉33.灵渠开凿于(B)A.汉代 B.秦代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34.古代吐蕃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是(D )A.关中地区B.云贵高原地区C.岭南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35.自古就有居“天下大势”之说的省份是(A)A.山西 B.河北 C.陕西 D.甘肃36.下列文化遗址中,属于夏代的是(D)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二里头文化37.战国时期改革军事制度,实行“胡服骑射”的是(B)A.齐国 B.赵国 C.秦国 D.韩国38.司马迁曾经把楚国一分为三,今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被他称为()A.西楚B.东楚C.南楚D.北楚39.提出仁政观点的是( B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老子40.在元代,处于最低等地位的人是(B)A.蒙古人 B.南人 C.色目人 D.汉人41.郡县制建立于( C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42.《农政全书》的作者是(B)A.宋应星 B.徐光启 C.李时珍 D.王夫之43.玉米从欧洲传入我国是在(C)A.宋代 B.元末 C.明末 D.清末44.著名的“七国之乱”发生于(B)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45.提出“尚贤”、“尚同”思想的是(C)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6.最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人是( C )A.汉武帝 B.曹操 C.曹丕 D.司马迁47.中国的“家天下”的历史起源于(B)A.尧舜时期 B.夏代 C.商代 D.周代48.仰韶文化属于(C)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中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49.历史上的“太康失国”发生在(A)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东周50.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包括(C)A.墨家 B.道家 C.佛家 D.法家51.佛教传入中国是在( C )A.秦代 B.西汉初 C.两汉之交 D.唐朝52.主张“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的名家代表是(C)A.公孙龙 B.老子 C.邓析 D.墨家53.在汉代的官员选拔方式中,比较重视才能的科目是(B)A.孝廉 B.茂才 C.贤良 D.明经54.丞相的废除发生在(C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55.建立特务机构东厂的是( D )A.刘邦 B.李世民 C.朱元璋 D.朱棣56.西汉初年文帝、景帝在位之时指导政治实践的思想是( B )A.儒家思想B.黄老之学C.法家思想D.佛家思想57.将商朝历史分为前后两期的界限是(B)A.武丁时期 B.盘庚迁都 C.武王伐纣 D.平王迁都58.中医“四诊”中最重要的方法是(D)A.望 B.问 C.闻 D.切59.儒家的思想核心是(B)A.礼 B.仁 C.孝 D.兼爱60.商代达到鼎盛时期是在( C )A.汤 B.盘庚 C.武丁 D.纣61.商代自武丁以后,在宗教崇拜占据了主要位置的神灵是(A )A.祖先神 B.自然神 C.图腾 D.天地神62.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的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C)A.仁B.兼爱C.逍遥D.生生63.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思想得到归纳和整理是在( A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64.中华民族的基干生成的时期是( B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朝65.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发生在(C)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66.在明代,对儒家心学理论贡献最大的是(B)A.朱熹 B.王阳明C.宋应星 D.张仲景67.我国南北方生产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是(D)A.耕作方式 B.作物类型 C.水利灌溉 D.二十四节气文化68.我国南方的农耕文化属于(A)A.稻作型 B.麦黍型 C.林业型 D.牧业型69.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是(A)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70.君主专制最早出现在(C)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代71.将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C)A.商鞅 B.孔子 C.韩非 D.吴起72.祭祀大地的时间是在(D)A.春分 B.立春 C.冬至 D.夏至73.我国出现农耕业的萌芽的时期是(A)A.仰韶文化时期 B.龙山文化时期 C.尧舜时期 D.夏代74.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是在(D)A.新石器时代 B.黄帝时期 C.尧舜时期 D.夏商时期75.汉代重在考察德行的察举科目是(B)A.贤良文学 B.孝廉 C.秀才 D.明法76.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初见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的文化遗址是(B)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屈家岭文化77.“本草”一词最早出现在(C)A.西周 B.春秋 C.西汉 D.唐朝78.中国最早出现专卖店是在(B)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79.砖最早出现在(D)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秦代80.农业社会的定居生活使得社会的经济形态成为(B)A.采食经济B.产食经济C.游牧经济D.渔猎经济81.祭礼天帝的时间是(C)A.春分 B.立夏 C.冬至 D.夏至82.我国古代法律的定罪是根据( B )A.犯罪轻重 B.等级 C.财产 D.犯罪事实83.中国古代最早制订出测岁的纪年法、纪季法、纪旬法、纪日法和记时法是在(B)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84.秦代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是( A )A.关中地区 B.岭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淮地区85.中国第一个农业盛世是( D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汉代8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B)A.《四民月令》B.《淮南子》C.《四时篡要》D.《开元占经》87.我国古代法律的中心任务是( A )A.刑事制裁 B.民事诉讼 C.维护正义 D.保护民权88.秦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政治统治,在全国推行直属中央管辖的(B )A.分封制B.郡县制C.采邑制D.宗法制89.我国古代引礼注法的运动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一过程完成的标志是(B)A.《唐律》B.《唐律疏议》C.《大清律例》D.《九章律》90.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曾经是法家学说支配的,后来被儒学思想所代替是在(B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91.隋唐时期,为了限制相权,中央官制采取(A)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92.在宗法制度下,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D)A.家庭 B.村庄 C.部落 D.宗族93.我国古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高基层组织形式是(A)A.什伍里甲制 B.户籍管理制 C.连坐制 D.察举制94.汉代的选官制度是( C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世卿世禄制95.考选官员制度开创于( C )A.周代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代96.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B )A.科学研究 B.预卜祸福 C.行政决策 D.制定历法97.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的儿童识字教材是(C )A.《百家姓》 B.《千字文》 C.《急就章》 D.《三字经》98.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是在(B)A.汉代 B.曹魏时期 C.晋代 D.南北朝99.孔子“仁”的核心是(A)A.爱人 B.兼爱 C .无差等之爱 D.孝悌100.提出“一分为二”观点的是( D )A.张载 B.孔子 C.老子 D.朱熹101.我国科举制的雏形是(C)A.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世卿世禄制102.我国傣族地区信奉的佛教是(B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原始佛教 D.密教103.中国历史上建构成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是()A.周文王 B.老子 C.孔子 D.孟子104.中国历史上,完成对天上最高权威神“上帝”的创造的历史时期是()A.夏代B.商代C.西周D.春秋105.东汉时期倡导道教于鹤鸣山,被尊为“五斗米道”领袖的是(B)A.老子B.张道陵C.张三丰D.张角106.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A.《诗经》 B.《楚辞》 C.《古诗十九首》 D.《花间集》107.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C)A.《唐律》 B.《唐律疏议》 C.《大清律例》 D.《九章律》108.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是(B)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器物文化109.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美誉的是(C)A.吴道子 B.顾恺之 C.曹不兰 D.阎立本110.礼最初来自于(A)A.习俗 B.祭祀 C.宗教 D.法律111.汉语中的“胡同”来源于(D)A.维吾尔语 B.藏语 C.布努语 D.蒙古语112.文化的载体是(A)A.语言 B.文字 C.媒体 D.信息113.“三纲”一词最早出现于(C)A.《论语》 B.《孟子》 C.《春秋繁露》 D.《道德经》114.在中国哲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A)A.天人合一 B.天人交胜 C.天人之分 D.天人相分115.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B)A.和谐 B.中庸 C.通变 D.致用116.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C)A.真人 B.君子 C.圣贤 D.佛陀117.普通话的标准音依据是(A)A.北京方言 B.山东方言 C.河北方言 D.河南方言118.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是()A.语音B.语法C.词汇D.声调119.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A. 林业 B. 牧业 C. 农耕 D. 渔业120.郡县制最早出现在(D)A.商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代121.在西周的社会政治秩序中,首要的政治原则是(A)A.亲亲 B.尊尊 C.敬德 D.保民122.“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书本绪论习题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答: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答: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答: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答: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3.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5.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绪论思考题一、文化的三个层次及文化本质特征是怎样的?1.三个层次:(1)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化成果的大文化观;(2)主张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将文化理解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2. 文化的一般与本质特征: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核心是人,一切文化都是属人的,是人类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形式,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工产品同自然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文化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具有无限展开的丰富性;文化即历史,文化是文化共同体所享有的。

二、文化力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巨大力量,可以称之为“文化力”或“文化生产力”,它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在文化领域内塑造历史的一种力量。

三、对文化从其基本结构的角度来分类是怎样的?从文化基本结构的角度来看,文化可以分为:1. 物质生产文化;2.制度行为文化;3. 精神心理文化三类。

四、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文化主要具有六大功能,即:记录、认知、传播、教化、凝聚、调控功能。

五、中国当代文化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化主要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三元汇一、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化。

传统文化在文化整体中保持了一种漫漶而又深邃的基础性,马列主义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十分深厚的当代传统,已上升为主导性意识形态文化;而西方文化却在迅速渗透并改变着中国当代文化性质。

六、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生境界论有何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人生的热爱。

热爱生活、自然、生命,泛爱众生。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无不如此。

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古代哲人无不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善、真、美的和谐统一。

并希望道德主体在一种切入和生命的发挥中把握自己的本心,认识自我,并通过此以体验到自然生命之道与宇宙精神,达到与宇宙自然相通相感,相参相配,领悟到“气陶化而播流,物受气而含气”的生命创造的乐境。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 B.民族 C.地域 D.层次3.中国的地势地形()。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A.秦代 B.两汉 C.魏晋 D.隋唐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

A.孟子 B.董仲舒 C.韩愈 D.白居易8.车的发明者是()。

A.神农氏 B.轩辕氏C.伏羲氏 D.有巢氏9.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

A.时间 B.长度 C.重量 D.体积10.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A.周文王 B.秦王赢政 C.汉武帝 D.汉高祖11.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 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12."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

A.张载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1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14.《牡丹亭》是()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 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15.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绪论习题参考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

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显然,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

但是二者有密切的联系: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

二者不应割裂开来。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习题参考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居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文化中心地区,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

中国农业区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也给我们民族与外界交流带来地理障碍。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习题参考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和文化是一对矛盾体,二者相辅相成,彼此制约,相互促进。

中国文化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参考绪论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

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显然,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

但是二者有密切的联系: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

二者不应割裂开来。

第一章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居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文化中心地区,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

中国农业区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也给我们民族与外界交流带来地理障碍。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2、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中国社会的多元结构相互配合,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思考题一、文化的三个层次及文化本质特征是怎样的?1.三个层次:(1)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化成果的大文化观;(2)主张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将文化理解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2. 文化的一般与本质特征: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核心是人,一切文化都是属人的,是人类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形式,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工产品同自然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文化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具有无限展开的丰富性;文化即历史,文化是文化共同体所享有的。

二、文化力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巨大力量,可以称之为“文化力”或“文化生产力”,它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在文化领域内塑造历史的一种力量。

三、对文化从其基本结构的角度来分类是怎样的?从文化基本结构的角度来看,文化可以分为:1. 物质生产文化;2.制度行为文化;3. 精神心理文化三类。

四、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文化主要具有六大功能,即:记录、认知、传播、教化、凝聚、调控功能。

五、中国当代文化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化主要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三元汇一、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化。

传统文化在文化整体中保持了一种漫漶而又深邃的基础性,马列主义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十分深厚的当代传统,已上升为主导性意识形态文化;而西方文化却在迅速渗透并改变着中国当代文化性质。

六、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生境界论有何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人生的热爱。

热爱生活、自然、生命,泛爱众生。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无不如此。

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古代哲人无不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善、真、美的和谐统一。

并希望道德主体在一种切入和生命的发挥中把握自己的本心,认识自我,并通过此以体验到自然生命之道与宇宙精神,达到与宇宙自然相通相感,相参相配,领悟到“气陶化而播流,物受气而含气”的生命创造的乐境。

第一章思考题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什么能长期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统治地位?1.首先是由历代王朝所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所致;2.其次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剥削所致;3.再次与孔孟儒向人们灌输的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相一致的重农抑商意识密切相关。

二、为什么说历代官府手工业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首先因为官府手工业产品都是用于自给自足的,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物质生活享受而不是用于交换价值的;2.其次,虽然历代官府无不控制着种类繁多的官营手工业生产,但其生产原料是征调而来,生产者是服徭役的人,不需支付工钱;其产品不是为了营利。

三、血缘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区分高低贵贱的法规准则。

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血缘为核心而形成的,要求家族成员,乃至广大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四、血缘宗法制度大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分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周代的“宗子法”也就是嫡长子继承法;第二类是东汉以后兴起的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的门阀氏族制度;第三类是宋代以后的家族或宗族制。

五、宗法社会主要有哪些特点?宗法社会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以父权系统和孝道观念作为宗法社会的基础;第二大特点是夫权,这是宗法家长制社会的重要特点;男权是社会中心,束缚女性;第三大特点是君权。

这是宗法社会的第三大特点,皇帝至高无上、终身、世袭。

第二章思考题一、简介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殷商之前)1.生产工具由粗制到精制;2.火的发现和使用;3.从狩猎采集经济到农牧生产经济4.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5.私有制和国家起源;6.艺术与宗教。

二、殷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文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文字出现2.青铜器铸造3.神权至上与敬德保民4.巫史与《周易》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兴办私学2.百家争鸣3.民本思想四、为什么说秦汉六朝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期?因为在这一历史时期内:1.文化统一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地同域、衡统一;2.奢侈与残暴是秦文化的显著特点,这也开了后世历史的恶例;3.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一直在历朝历代占据显赫地位;4.经学与讖纬:儒学经学化,讖与纬宣扬宗教迷信,为封建帝王服务;5.魏晋玄学:对后世中国哲学和文艺都产生过广泛影响。

五、为什么说唐宋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期与历代封建王朝比,唐宋两朝文化的繁荣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唐宋的文学艺术成就是十分辉煌的;其次,唐宋两朝儒佛之争激烈,理学兴起,形成了思辨性极强的新的儒学形态;再次唐宋两朝的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天文、中药、火药、罗盘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活字印刷、传统工艺、陶塑都有长足进步。

六、说明清是中国文化的转向期,主要依据是什么?1.启蒙主义思想兴起并不断深化发展(清初“三先生”);2.文学艺术中出现了大量的开创型人物,张扬反叛精神;3.复古潮流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

这些都从反面证明文化开始转向了。

第三章思考题一、整体地看中国文化,你觉得它的风貌如何?它的风貌是:1.大陆型文化;2.农耕文化;3.伦理政治宗法型文化;4.尊正统斥异端的学术文化。

二、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宗法社会的传统作为价值评判准则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从人生态度来看:“赞天地之化育”的参与精神;2.从情感方式来看:在家族关系中履行着一种将血缘亲情与实践理性融为一体的情感方式;3.从思维模式来看:将部分与全体交融互摄;4.从致思途径来看:借助经验、直觉去洞察对象本质,以把握人生真谛;5.从价值观念来看:以上古的“黄金时代”为价值取向,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作为最高的人格理想,以宗法社会的传统作为价值评判的准则。

三、从内部因素的结构分析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将其分为几种不同的文化?可以分为三组六种不同的文化:1.雅文化与俗文化;2.儒家显文化与法家隐文化;3.山林文化与庙堂文化四、传统的雅文化主要弊端何在?雅文化的弊端主要是书生气太浓,文化思想趋于保守、僵化、迂腐,甚至流为虚伪,在人生价值上将“重义轻利”“崇德贱力”奉为圭臬,也明显含有不合情理、不切实际的缺陷。

五、作为显文化的儒家文化体系,其文化要点有哪些?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义以为上”的价值观;2.重视现世,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社会观;4.刚健自强的人生思想;5.修身为本,以德为政。

第四章思考题一、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怎样的?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2.人本主义精神;3.天人合一精神;4.礼治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包括了哪三个不同的层次?1.以民为本。

“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2.重人伦远鬼神。

关注百姓现世的人伦生活;3.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

追求一种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

三、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其积极和消极意义各体现在哪里?积极意义主要有三点:1.或多或少带有唯物的因素;2.目的是监督督促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要他们清正廉洁,坚持礼制,实行仁政;3.促使人们去研究自然,推动了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消极的意义主要也有三点:1.使带有宗教迷信特色的精神糟粕得以发展;2.对中国人的心理产生了副面影响,扼制了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3.过于强调了人对自然的迎合,忽视甚至不敢对自然的开发、利用,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四、礼治精神所谓礼,原本指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的一种仪式。

所谓礼治则是将这予以加工改造,升华为一种社会理想,然后予以实施和推行,这就是礼治精神。

五、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1.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2.重和谐与统一;3.重实际,追求稳定;4.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第五章思考题一、你认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有哪些?1.辩证思维;2.直觉思维;3.中和思维。

二、辩证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里?深深地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传统文化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1.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导向作用;2.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维护平衡的作用;3.对古代军事理论及战争决策起到了重要影响;4.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建构和发展起到了启迪推动作用;5.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民族智慧的开发、文化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直觉思维中和思维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形式,指的是思维主体通过对思维对象的直观认识,以非逻辑、非理性的形式,试图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中和思维: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法。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怎样的?1.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2.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3.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中重义轻利;4.尚古倾向和平均主义。

五、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应该从历史哲学的高度和以创新文化的积极态度,去疏导、分析、辨别,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崇古复古。

批判地继承,合理地改造,大胆地创新,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应有的正确态度。

第六章思考题一、儒家思想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的?1.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儒家学派,提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一整套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分成八派,孟子和荀子是两个最重要学派的代表人物。

3.至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4.魏晋时受玄学和佛教的挑战一度衰落。

5.唐代孔颖达等人作五经正义,儒学再度被罩上耀眼光环。

6.宋代至明代形成“理学”成为显学。

7.清代出现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

儒家思想的理论形态虽然不断变化,但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

二、简述孔子的思想1.孔子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圣人境界。

他认为圣人之所以能为圣人,在德性上可以归为“仁”,在行为上可以归为“孝”,在方法上可以归为“忠恕”;2.孔子把“仁”作为最完善的道德品质和最高的人格精神,认为仁是人人时时可以达到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体的修养。

“仁”的品格和“礼‘的规范是分不开的,仁是内在精神,是道德的属性;礼是外在形式,是道德的标准,仁和礼是一体的;3.孔子认为仁之基本为爱,爱之源泉在亲子之情,所以说孝悌是仁之本;4.孔子认为每个人不仅要自己致力于道德修养,还要善于把一己的品德推及他人,这样仁爱精神方可充满人间,而忠恕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5.孔子关于“礼”与“仁”的思想,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自觉,儒家一整套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历史哲学、教育哲学都是从“礼”与“仁”的关系中推衍出来的。

三、“三纲五常”及董仲舒的学说特点是怎样的?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董仲舒学说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号,以先王之道为楷模,吸收阴阳五行说,纳韩非思想,“推天道以明人事”,极力宣扬王权神授,论证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批上了神学外衣,建构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神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