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先秦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散文优质教学课件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 一、散文的萌芽 • 甲骨卜辞——易卦爻辞——铜器铭文 • 甲骨卜辞: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记言、记事的简短文字,是殷商时代 进行占卜时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记录。文句虽简短,却内容丰富,记事 简单,不成系统,保持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 (《大有²上九》) •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 坤²上六) • 《易经》卦、爻辞: • 《易经》是巫卜之类编著起来的卜筮书。其中的卦、爻辞,比较广泛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记事文字比甲骨文卜辞更完整,有更多的文学 色彩,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发展阶段。 •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铜器铭 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 先秦史官与历史散文的兴起 • 史职由宗教转向人文,所记录之内容由宗教对象 转为政治活动。其记述文字由简到繁,由质朴无 华到略具文采,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 《尚书²多士》:“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 《礼记²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 《汉书²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 《尚书》,事为《春秋》。 • 历史散文:指先秦时期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 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著作。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一、甲骨卜辞: •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甲骨卜辞。 • 2、甲骨卜辞可以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 的萌芽。 • 3、商周时期,君王、公侯常把一些重 大的事件记录在铜器之上,称为铜器 铭文。
古代叙事散文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 笔记
叙事散文的萌芽 记言文之祖 叙事之最
甲 骨 卜 辞
• 3.分类(今文): • 虞书2篇(《尧典》《皋陶谟》) 主要是“典”、“谟”文 体,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根据古代传说写 成。 • 夏书2篇(《禹贡》《甘誓》) 也是后人根据古代传说写成。 • 商书5篇 是我国记言文之祖,代表《盘庚》。 • 周书19篇 主要是 “誓”、“命”、“训”、“诰”四种文 体,记周公言论最多。著名的有《牧誓》、《洪范》、 《《无逸》、《秦誓》。 • 4.风格与影响 • “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 ——韩愈《进学解》 • 当时记言之文,然皆作书面语;文词古奥典雅,却语意平易。 • 诚挚敦厚,情深意切;文风质朴,少雕饰。 • 对后世官方文书的体式有深远影响。 • 《文心雕龙²宗经》: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大全及答案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大全及答案在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演变历程。
因此,对于先秦历史的探究和研究,既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教育工作中,先秦历史也是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因此本篇文档就是介绍先秦历史散文教案大全及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先秦历史,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历史的基本事件、人物及其主要文化表现。
2、通过先秦历史文献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探究能力及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发掘和挖掘先秦历史的人文价值和思想文化特征。
二、教学内容1、《左传》《左传》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代齐国、晋国、楚国、宋国、秦国等13个国家自770年到453年的历史,是反映春秋时期上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因其良好的文学性和历史概括性,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精品之一。
【教案答案】①《左传》起源于春秋时期,所以它主要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收录的内容大约涉及770年到453年,是一个连贯的历史时期。
②《左传》主要记载的是各国的建国与消亡、君臣间的争权夺利等。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内涵。
③《左传》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文献,其价值在于它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城邦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人物的思想,文化的传承等众多的历史特点,增强我们对于前人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的时代舞台。
2、《管子》《管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政治、哲学、文化综合性儒家经典,全书共分为六十卷,其内涵丰富,涉及法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
其中包括了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和人物的思想形态,具有深刻的历史思想和人文内涵。
【教案答案】①《管子》共分为六十卷,主要是政治、哲学、文化综合性儒家经典,收录了众多的知名内容,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政治、法律、文艺和文化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启示。
先秦历史散文 优质课件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 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 有鲁《春秋》传世,便 成为专称。
3.春秋——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 编《春秋》,相传经过 孔子整理、修订,赋予 特殊意义,成为儒家重 要经典(五经之一)。
• 3. 叙事中的道德化、神秘化倾向 •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而且叙述中往往
还带有神秘因素。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 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2)《尚书》是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初具历史 散文规模。
• (3)《春秋》原是一部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文词精练,言简意赅,只是一言两语的记事。
• (4)《国语》《左传》才是篇幅完整的历史散文,但是仍然语 多短句。《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相传“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
第三阶段
• 为后期阶段 • 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 ——国别体杂史著作
1.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出于战国时代, 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2.33篇,按国别记述。
3.记事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主要记载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行为,同时也记 载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情况。 全书没有系统的体例,单篇独立。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史官之建制已较为完备,史书之撰述亦较为发 达。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 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案(人教版)
翻译为“他”;代词“我”;代词翻译为“这样的”;语气助词;动词“到”。
2、“焉”:怎么;副词词缀,表示状态;句末语气词。
3、“以……为”翻译为:“认为……”;“所……者”翻译为假如……的话”。
4、“乎尔”介宾结构后置;宾语前置;“于师”介宾结构后置;“乎沂”“乎舞雩”介宾结构后置;“何以”宾语前置
六、搜集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
4、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吕氏春秋.劝学》
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
7、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0、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宋〕李觏《广潜书》
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吴堡中学杨选民。
大学语文散文教案之先秦散文和现代散文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 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 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 之自多于水乎?"
34
5.写作特点分析
1.情景交融的意境。 2.重章叠句的手法。 3.象征意蕴的生成。
35
关于主题的争论
▪ 《蒹葭》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诗。 ▪ 传统的文人多目之为带有政治色彩的诗歌。 ▪ 《毛诗序》以为是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
之言。 (四)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五)其言恍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
人不能器之。
8
《秋水》在《庄子》外 篇, 取篇首二字为题
主旨是阐述认知与价值 判断的相对性
9
▪ 全文分两大部分。 ▪ 第一部分为河伯与北海若
的对话,七问七答,为全 篇之主体。 ▪ 第二部分,为其余六节, 文意不相连属,疑为庄子 后学仿作或散段而羼入者。
▪ 《老子》《论语》《孙子兵法》《墨子》 《孟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 子》
6
先秦散文在我国 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它构成了我国 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是我国后代“古文” 的楷模
7
《秋水》(节选)
(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二)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 王、齐宣王
同时。 (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与老子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 而》)
20
《先秦诸子语录·孔子》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第二专题 先秦散文
这一章好像研究生入学,导师给他们训话,主要是 讲学习的快乐。
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你们来到我的门下,听我 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
第二乐是和同学在一起,你们不光自己学,还不 断有人慕名而来,成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 快哉?
第三乐是师门以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 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 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 快乐,不也很好吗?
典、谟、誓、命、训、诰
《虞书》、《商书》、《夏书》、《周书》
若颠末之有由蘖,若网之在纲,有条不紊,若 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 向迩,其犹可扑灭。(盘庚)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会有其极,归有其极。(洪范)
(二)诸子的主要流派
儒家(孔、孟、荀)、道家(老、庄)、 阴阳家(邹衍)、法家(商、韩)、名家 (公孙龙)、墨家(墨子)、纵横家(苏 秦、张仪)、杂家(吕不韦)、农家(许 行)、小说家。(“九流十家”)
(三)诸子散文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墨》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 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规模。 战国中叶:以《孟》、《庄》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 表,是成熟的长篇议论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 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元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 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 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 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 其事。圣 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
义士形象 如鲁仲连义不帝秦、唐雎不辱使命、晏子
说齐王贵士,颜斶见齐宣王
机智之人 如“不死之药”
揭露统治者内部的丑恶之事 如郑袖谗魏美人、 秦宣太后欲以逢丑夫殉葬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贵的人生态度 ❖ 人物形象分析 ❖ 刻画人物的方法 ❖ 语言行动 ❖ 对比手法
二、《战国策》基本内容——主要反 映纵横家的思想
❖ 政治家、外交家 ❖ 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
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 ❖ 个人主义者 ❖ 楚材晋用、朝秦暮楚 ❖ 如苏秦、张仪、陈轸 ❖ “战国之士,设心措施,无不出于诈”(鲍
“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的, 属古文经,《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 阐明其“微言大义”的,属今文经。
第二节 《左传》和《国语》
(春秋时代的散文)
一、《左传》概说
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春秋 三传)
2、左丘明
3、《《左左传传》》是和我国《现春存秋第一》部的记关事系详赡的编
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 批帛书,其中有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说辞二 十七章,其中十一章内容是《战国策》有 的,另外十六章是《战国策》所没有的, 这部分可补《战国策》的不足。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
❖ 主旨两方面: ❖ 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
谋 ❖ 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
(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 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 類』,其是之謂乎!」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 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 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 蕰、藻之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 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 理解先秦散文中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3. 培养学生阅读先秦散文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 《庄子》、《孟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先秦散文中复杂的思想内容和哲学观点。
2. 分析先秦散文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先秦散文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1. 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 介绍先秦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 分析先秦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2. 先秦散文的文学特点:- 阐述先秦散文的体裁特点,如议论文、叙事文、抒情文等。
- 分析先秦散文的语言风格,如朴素、典雅、含蓄等。
3. 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 介绍《庄子》、《孟子》、《韩非子》等代表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篇先秦散文作品进行鉴赏。
2. 各组代表分享鉴赏心得,教师点评。
四、布置作业1. 深入阅读《庄子》、《孟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先秦散文的读书笔记,总结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先秦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讲授新课1. 分析先秦散文中的主要思想内容:- 阐述先秦散文中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 分析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先秦散文的艺术手法:- 讲解比喻、象征、寓言等修辞手法在先秦散文中的应用。
- 分析先秦散文的结构布局和语言风格。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先秦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先秦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教案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教案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先秦散文的魅力,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分析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如《孟子》、《庄子》等。
教学难点:1. 先秦散文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文本、注释、讲解视频等。
2. 学生预习相关的文本,了解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先秦散文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先秦散文的魅力在哪里?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孟子》或《庄子》中的一篇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先秦散文作品,讨论作品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讨论的成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先秦散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先秦散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经验,选择一篇先秦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2. 学生整理课堂讨论的笔记,总结先秦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篇一: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教案第一章先秦散文发展历程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总体上对先秦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形成轮廓。
重点: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战国策选注》原北京师范学院牛洪恩、邱少华、孙悦春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为较好之普及本。
二、先秦散文兴盛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社会制度的变迁,兼并战争的频繁,促进了散文的兴盛。
2、“士”阶层的形成,文化学术散布到民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成了散文的发展。
3、诗歌篇章短小,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于是散文起而代之。
4、竹简和书的发明,书写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散文的发展。
《尚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兼有记叙和论说的散文集,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它“虽非为作文设,而千万世文章,从是出焉”(李耆卿《文章精义》)。
其文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在春秋时期严酷的现实斗争中,不仅神权衰落,君权也大受冲击。
“民”的力量得到充分显示,地位大大提高。
一些比较明智的政治家逐渐认识到了“民”在取得和维护政权中的举足轻重作用。
在《左传》的记述中,对此有较为真实而深刻的反映。
如邾文公就认为“利于民”比“利于君”更重要,并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文公十三年)又如师旷论卫人出其君乃是君之过,他说:“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
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十四年)这样的清醒认识,分明是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并吸取现实斗争的深刻教训。
其次,《左传》非常强调重视民心的向背。
春秋时期激烈的斗争现实和无数血的教训,使当时一些具有明见达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悟出了得民则兴、失民则亡这一真理。
《左传》通过大量史实的记叙,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证明。
据《左传》所记,民心的向背不仅是统治者个人成败的决定因素,而且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兴亡。
先秦散文
理解诸子散文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从《论语》与《老子》中体会儒家与道家的思
想精华及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一)、先秦历史散文: 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本是记言的古史,是我国最 早的历史散文集。
曾子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 曰:“知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庄子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一位蔑视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同时他又是一个 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 然而已。”所以妻死则“鼓盆而歌”。
1、了解先秦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状况,进一步 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泛读一些儒家文化的主要作品,体会儒与道的思想 精华。
一、填空题
1、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___散文和___散文 两大类。 2、老子为我国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左传》是我国很早的一部____体史书。 4、所谓《春秋三传》,指的是___、___和___。 5、____和___是先秦时期两部国别体史。 6、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________言行的史料汇编。
二、选择题
1、《左传》采用的是__纪年 A、周王朝 B、鲁国 C、齐国 D、晋国
2、《左传》同《春秋》相比,所记载的年代__。 A、相同 B、长 C、短
3、《战国策》的现存本为__整理 。 A、刘向 B、陈寿 C、苏秦 D、司马光
先秦散文教案
先秦散文教案第一篇:先秦散文教案先秦散文[写作背景] 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生在春秋末期,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他大力宣扬“仁”的学说,以“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人格修养准则,并进而在政治上提倡文教德化。
孟子生在战国中期,面对当时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大力倡导“仁政”和“王道”,以修身养“善”为“治国平天下”的人格修养准则,并进而形成政治上的“民本”思想。
应当说,孔孟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有许多可以批判继承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
五四以来,“孔孟之道”遭到猛烈批判,实际上当时批判的锋芒主要不是指向孔孟的仁学,而是汉儒和宋代理学家借助儒家思想所生发出来的封建专制道统。
汉儒通过独尊儒术,宣扬君权天授,把“绝对君权”天意化;宋代理学家则高举“存天理,灭人欲”的大旗,把人性钉死在一系列“吃人”的纲常之上。
这是封建专制主义对孔盂仁学的阉割,而不是孔孟仁学的罪过。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和《孟子》之中。
这里所节选的十二则语录,侧重点是人格修养,贯穿思想是“仁”,不仅是孔孟思想的精华,而且有现实意义。
[层次结构] 这篇课文由十二则语录组成,其中孔子语录、孟子语录各六则。
孔子的六则语录大致可概要如下:第一则:不因富贵或贫贱违仁。
第二则:“三人行必有我师”语录中的后两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师”的两个方面,即一是从其善者,二是去其恶者。
这精神已包涵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中,因为肯定了“人人可师”,而人人又都有善与不善两个方面,那就必须既从其善又去其不善。
“从其善”与“去其不善”都是“师”,故而“人人可师”。
第三则: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这是以河水的不停流逝为喻,彰明自然、社会、人生的普遍规律,无论运用到哪里,都有积极的认识和激励意义。
第四则:松柏后凋。
当从“真金不怕火炼”方面去理解。
第五则:身正令行。
如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集
篇一: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
2、关于《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五、小结:略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前三小节、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一小节【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设计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设计引言:先秦散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先秦散文的专题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围绕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先秦散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模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先秦散文的起源及流派a. 先秦散文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b. 先秦散文的流派与代表作品。
2. 先秦散文的主题与艺术特点a. 先秦散文的主题、情感和思想内涵。
b. 先秦散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先秦散文名篇赏析a. 选取几篇代表性的先秦散文名篇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b. 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4. 先秦散文的创作与写作a. 学习先秦散文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方法。
b. 鼓励学生进行先秦散文的模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散文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艺术手法,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先秦散文,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读散文作品,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实践法:通过模仿和创新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先秦散文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课时:先秦散文的起源与流派a. 教师讲解先秦散文的起源和发展背景,介绍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
b. 学生课后阅读并做相关阅读笔记。
2. 第二课时:先秦散文的主题与艺术特点a. 教师讲解先秦散文的主题、情感和思想内涵,以及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先秦说理散文教案
先秦说理散文教案教案标题:先秦说理散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时期的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背景;2. 掌握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背景;2. 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技巧;3. 先秦说理散文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对说理散文的影响;2. 运用先秦说理散文的技巧进行文学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先秦说理散文的相关文本材料;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作品和范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先秦说理散文的片段,引起学生对该题材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先秦说理散文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背景(15分钟)1. 介绍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解释为什么说理散文在这个时期兴盛;2. 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如以议论为主、追求真理、注重论证等。
三、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技巧(20分钟)1. 介绍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结构,如引子、论证、总结等;2. 解释先秦说理散文的表达技巧,如用典、比喻、对比等;3. 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语言特点,如简练、明确、富有感染力等。
四、学生实践与展示(25分钟)1. 分发先秦说理散文的文本材料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技巧和特点;2.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先秦说理散文作品;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点评。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收获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分析更多的先秦说理散文作品;2. 引导学生运用先秦说理散文的技巧进行写作实践;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写作比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背景有清晰的认识;2. 学生能够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技巧和语言特点;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先秦说理散文作品;4. 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纪晓建教学重点: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价值教学难点:先秦诸子散文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教学过程:一、诸子散文的兴起(一)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学者的著作。
诸子散文一般都是论说性散文。
这种文体,萌芽于商周而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
说理散文蓬勃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从根本上说,是由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所决定的,而其直接原因则是士的阶层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需要人才,并且能够产生人才的时代。
当时社会激烈动荡,兼并战争频繁发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史记•太史公自序》)逮至战国,诸侯间的存亡斗争更为激烈,奋发图强就能捷足先登,扫灭群雄,统一全国;不图强则必然削弱萎缩,遭受蚕食鲸吞,最终灭亡。
面临这种严峻局面,各国统治集团竞相图强争雄,在展开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展开了智力资源的竞争。
他们纷纷礼贤下士,争相延揽人才,一时养士之风盛行人才的价值空前升值。
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事情的另一个方面是,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人才产生的条件。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分封制度解体,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一部分贵族随着贵族身份的丧失,沦为平民,把他们的文化知识带到民间;而更为重要的是学府下移,民间聚徒讲学之风兴起。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若颜浊邹之流,颇受业者甚众。
”(《史记•孔子世家》)开创了儒家学派。
墨子聚徒讲学,组织成颇有纪律的集团,形成墨家学派。
战国之际,私人讲学之风更盛,孟子、荀子等都曾是同辈中的老师巨擘。
这种局面使社会下层人民获得了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的机会,从而极大的开发了人才源,使得人才源源不断地以空前的规模生产出来。
需要和可能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事物的发展,“士”这一特殊阶层便迅速崛起。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设计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散文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文体,是平实易懂、形式自由的文体之一。
因此,散文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先秦历史散文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教学对象:本教案针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二年级的学生。
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先秦时期大量流传下来的优秀散文。
3.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
4.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1.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漫画、图片、诗歌、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先秦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
2)概念解释讲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不同于其他文体,散文的形式十分自由,语言也相对平实,主要指的是以叙述或描写为主,不按照诗歌的体制来写作的文体。
先秦历史散文十分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评价,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3)例文阅读选择一些优秀的先秦历史散文,让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其中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4)文本分析针对所选的散文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5)篇章写作通过引导,让学生仿写散文,独创作品,能够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6)语文素养提升通过阅读,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能够更好地欣赏优秀古文,从中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2.教学手段设计:1)黑板可以画出散文的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形式和特点。
2)多媒体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3)教材使用历史散文选读教材,选择好的散文进行阅读、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设计1.因材施教法针对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取得进步。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发问,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本质和内涵,提升学习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有所互动,互相帮助,分享思考和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教案标题:先秦诸子散文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包括其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分析先秦诸子散文中的思想与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先秦诸子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3.先秦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步骤:引入:1.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先秦时期的图画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先秦时期文化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先秦诸子散文有了解吗?你们知道有哪些代表作品吗?探究:1.讲解先秦诸子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散文的定义、形式、特点等。
2.介绍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如《庄子》、《论语》等,并分析其主题和思想。
3.通过阅读和分析先秦诸子散文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思想观点,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先秦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对后世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影响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先秦诸子散文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例如对人生、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启示。
总结:1.总结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鼓励学生对先秦诸子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并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先秦诸子散文的读后感或思考题目,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解释。
3.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对先秦诸子散文与当代社会联系的思考和观点。
教学资源:1.相关的先秦诸子散文文本和解读资料。
2.描绘先秦时期的图画或相关视频。
3.先秦诸子散文的影音资源,如有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素材。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先秦诸子散文的创作或模仿,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时期的散文作品,如唐宋散文等,进行对比分析和鉴赏。
备注: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先秦散文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
先秦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我国古代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时代,的甲骨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
上的,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先秦散文是的发轫。
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
包括、等和、等先秦说理散文。
时期,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
当时的,只能说是与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方面的和,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历史散文我国的建制很早,按周代的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位。
《·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言为《》”《尚书》记载了商周君王对臣民发布的各种政令,文辞简练。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事严谨,语言精炼。
先秦历史故事应该说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是其代表。
《左传》是《》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所作。
《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和《》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子兵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广为流传,许多军 事名著如《吴子》、《孙膑兵法》等,就引用 不少其中的军事思想,《战国策·齐策》、《吕 氏春秋·上德》、《韩非子·五蠹》等篇就对该 书有所记录。“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军形(有备无患,自保而全胜)九地(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兵势(奇正相生,因势而动) 火攻(相机而行,伺机而动)
虚实(虚实可变,胜可为) 用间(三军之事,莫亲于间) 军争(机不可失,时不待我)
3、《计篇》
《孙子兵法》首篇(即《计篇》)是全 部兵法的宏旨大纲,具有提挈全书的 作用。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 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 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 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黄金时代
1、礼崩乐坏,思想活跃。 2、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3、注意语言技巧,逻辑、修辞,以至谋篇构思以记事为主 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笔法: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
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书先 秦 史 事 三 部 史
先秦散文
讲授内容
一、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二、 《左传》之《城濮之战》
一、历史散文
(...一...)、先秦历史散文的形成和发展
“左史王记命言众,,右悉史至记于事庭;。事为《春秋》,言为《尚 书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汉训书汝·艺,文猷志黜》乃)心,
无傲甲从骨康卜。辞:“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 《周古易我》先:王用,来亦占惟卜图吉任凶旧的人迷共信政文。字王。播告之,修
《荀子》、《韩非子》。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 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 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三)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及影响
1、思想内容: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对现 实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2、文风:各自有独立的个性和风格。 3、语言:十分讲究文彩和修辞。 4、文体发展:已经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首先是儒家学派的 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
爱士、养士:
魏文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 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
(二 )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
三阶段: 1 、春秋末、战国初。语录体为主
《论语》、《墨子》,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 短章。
2 、战国中期。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孟子》、《庄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 与专题论文。
3 、战国后期。专题论文
儒家的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秩序的说教 却有不良的影响;道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 但不肯同统治阶级合作,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 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好影响。
就诗家来看,接受前者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 为现实主义;接受后者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 现为浪漫主义。
孙子与《孙子兵法》
1、孙子及《孙子兵法》简介 2、《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简介 3、《计篇》赏析 4、《孙子兵法》的影响
2、《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简介
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 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反应了战争的一 般规律,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突破 鬼神论和天命观的束缚,强调战争的 “必取于人”。
十三篇
九变(千变万化,为将之道)
始计(兵者,诡道也)
行军(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作战(故兵贵胜,不贵久)
地形(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 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 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左传》
当时规模最大的历史著作,以记事为 主的第二部编年体史书。
《国语》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政事) 以记言为 主。”。
《战国策》
以记事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刘向记集 整理。共计33篇,记录战国时代游说 之士的策谋。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 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 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1、孙子及《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时著名军事家。 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后由齐入 吴,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补任为将。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十三篇》,或名 《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我国有 资料可考的最早一部的军事著作,也是世 界上较早的一部军事理论名著。目前世界 上现存最古最具影响力的军事理论著作。
不匿厥天指行。健王,用君丕子钦以自;强罔不有息逸。《周易·象辞上传·乾卦》 地言势,坤民,用君子丕以变厚。德今载汝物聒。《聒周,易·象起辞信上传险·乾卦肤》,予弗知
乃所《讼尚。书非》予:自最荒古兹老德的,一惟部汝历含史德散,文集,即殷商时代 记不言惕史予料一的人汇。编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 ......
......
二、先秦诸子散文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
小说
《 荀 子 》
《 孟 子 》
《 论 语 》
《 庄 子 》
《 老 子 》
子《 》韩
非
《 墨 子 》
(一) 诸子散文的形成
诸子散文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
1、经济方面,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各 诸侯国的势力增强。 2、政治上,蚕食兼并。 3、文化方面,官学兴起,士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