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先秦散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散文优质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散文优质教学课件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 一、散文的萌芽 • 甲骨卜辞——易卦爻辞——铜器铭文 • 甲骨卜辞: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记言、记事的简短文字,是殷商时代 进行占卜时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记录。文句虽简短,却内容丰富,记事 简单,不成系统,保持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 (《大有²上九》) •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 坤²上六) • 《易经》卦、爻辞: • 《易经》是巫卜之类编著起来的卜筮书。其中的卦、爻辞,比较广泛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记事文字比甲骨文卜辞更完整,有更多的文学 色彩,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发展阶段。 •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铜器铭 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 先秦史官与历史散文的兴起 • 史职由宗教转向人文,所记录之内容由宗教对象 转为政治活动。其记述文字由简到繁,由质朴无 华到略具文采,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 《尚书²多士》:“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 《礼记²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 《汉书²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 《尚书》,事为《春秋》。 • 历史散文:指先秦时期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 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著作。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一、甲骨卜辞: •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甲骨卜辞。 • 2、甲骨卜辞可以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 的萌芽。 • 3、商周时期,君王、公侯常把一些重 大的事件记录在铜器之上,称为铜器 铭文。
古代叙事散文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 笔记
叙事散文的萌芽 记言文之祖 叙事之最
甲 骨 卜 辞
• 3.分类(今文): • 虞书2篇(《尧典》《皋陶谟》) 主要是“典”、“谟”文 体,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根据古代传说写 成。 • 夏书2篇(《禹贡》《甘誓》) 也是后人根据古代传说写成。 • 商书5篇 是我国记言文之祖,代表《盘庚》。 • 周书19篇 主要是 “誓”、“命”、“训”、“诰”四种文 体,记周公言论最多。著名的有《牧誓》、《洪范》、 《《无逸》、《秦誓》。 • 4.风格与影响 • “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 ——韩愈《进学解》 • 当时记言之文,然皆作书面语;文词古奥典雅,却语意平易。 • 诚挚敦厚,情深意切;文风质朴,少雕饰。 • 对后世官方文书的体式有深远影响。 • 《文心雕龙²宗经》: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大全及答案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大全及答案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大全及答案在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演变历程。

因此,对于先秦历史的探究和研究,既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教育工作中,先秦历史也是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因此本篇文档就是介绍先秦历史散文教案大全及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先秦历史,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历史的基本事件、人物及其主要文化表现。

2、通过先秦历史文献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探究能力及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发掘和挖掘先秦历史的人文价值和思想文化特征。

二、教学内容1、《左传》《左传》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代齐国、晋国、楚国、宋国、秦国等13个国家自770年到453年的历史,是反映春秋时期上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因其良好的文学性和历史概括性,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精品之一。

【教案答案】①《左传》起源于春秋时期,所以它主要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收录的内容大约涉及770年到453年,是一个连贯的历史时期。

②《左传》主要记载的是各国的建国与消亡、君臣间的争权夺利等。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内涵。

③《左传》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文献,其价值在于它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城邦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人物的思想,文化的传承等众多的历史特点,增强我们对于前人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的时代舞台。

2、《管子》《管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政治、哲学、文化综合性儒家经典,全书共分为六十卷,其内涵丰富,涉及法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

其中包括了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和人物的思想形态,具有深刻的历史思想和人文内涵。

【教案答案】①《管子》共分为六十卷,主要是政治、哲学、文化综合性儒家经典,收录了众多的知名内容,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政治、法律、文艺和文化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启示。

先秦历史散文 优质课件

先秦历史散文 优质课件
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 的《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称古文 《尚书》,这16篇不久亡佚。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 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 有鲁《春秋》传世,便 成为专称。
3.春秋——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 编《春秋》,相传经过 孔子整理、修订,赋予 特殊意义,成为儒家重 要经典(五经之一)。
• 3. 叙事中的道德化、神秘化倾向 •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而且叙述中往往
还带有神秘因素。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 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2)《尚书》是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初具历史 散文规模。
• (3)《春秋》原是一部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文词精练,言简意赅,只是一言两语的记事。
• (4)《国语》《左传》才是篇幅完整的历史散文,但是仍然语 多短句。《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相传“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
第三阶段
• 为后期阶段 • 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 ——国别体杂史著作
1.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出于战国时代, 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2.33篇,按国别记述。
3.记事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主要记载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行为,同时也记 载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情况。 全书没有系统的体例,单篇独立。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史官之建制已较为完备,史书之撰述亦较为发 达。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 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案(人教版)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案(人教版)

翻译为“他”;代词“我”;代词翻译为“这样的”;语气助词;动词“到”。

2、“焉”:怎么;副词词缀,表示状态;句末语气词。

3、“以……为”翻译为:“认为……”;“所……者”翻译为假如……的话”。

4、“乎尔”介宾结构后置;宾语前置;“于师”介宾结构后置;“乎沂”“乎舞雩”介宾结构后置;“何以”宾语前置
六、搜集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
4、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吕氏春秋.劝学》
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
7、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0、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宋〕李觏《广潜书》
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吴堡中学杨选民。

大学语文散文教案之先秦散文和现代散文

大学语文散文教案之先秦散文和现代散文
14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 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 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 之自多于水乎?"
34
5.写作特点分析
1.情景交融的意境。 2.重章叠句的手法。 3.象征意蕴的生成。
35
关于主题的争论
▪ 《蒹葭》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诗。 ▪ 传统的文人多目之为带有政治色彩的诗歌。 ▪ 《毛诗序》以为是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
之言。 (四)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五)其言恍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
人不能器之。
8
《秋水》在《庄子》外 篇, 取篇首二字为题
主旨是阐述认知与价值 判断的相对性
9
▪ 全文分两大部分。 ▪ 第一部分为河伯与北海若
的对话,七问七答,为全 篇之主体。 ▪ 第二部分,为其余六节, 文意不相连属,疑为庄子 后学仿作或散段而羼入者。
▪ 《老子》《论语》《孙子兵法》《墨子》 《孟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 子》
6
先秦散文在我国 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它构成了我国 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是我国后代“古文” 的楷模
7
《秋水》(节选)
(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二)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 王、齐宣王
同时。 (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与老子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 而》)
20
《先秦诸子语录·孔子》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第二专题 先秦散文

第二专题 先秦散文

这一章好像研究生入学,导师给他们训话,主要是 讲学习的快乐。
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你们来到我的门下,听我 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
第二乐是和同学在一起,你们不光自己学,还不 断有人慕名而来,成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 快哉?
第三乐是师门以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 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 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 快乐,不也很好吗?
典、谟、誓、命、训、诰
《虞书》、《商书》、《夏书》、《周书》
若颠末之有由蘖,若网之在纲,有条不紊,若 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 向迩,其犹可扑灭。(盘庚)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会有其极,归有其极。(洪范)
(二)诸子的主要流派
儒家(孔、孟、荀)、道家(老、庄)、 阴阳家(邹衍)、法家(商、韩)、名家 (公孙龙)、墨家(墨子)、纵横家(苏 秦、张仪)、杂家(吕不韦)、农家(许 行)、小说家。(“九流十家”)
(三)诸子散文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墨》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 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规模。 战国中叶:以《孟》、《庄》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 表,是成熟的长篇议论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 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元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 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 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 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 其事。圣 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
彪注)
义士形象 如鲁仲连义不帝秦、唐雎不辱使命、晏子
说齐王贵士,颜斶见齐宣王
机智之人 如“不死之药”
揭露统治者内部的丑恶之事 如郑袖谗魏美人、 秦宣太后欲以逢丑夫殉葬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贵的人生态度 ❖ 人物形象分析 ❖ 刻画人物的方法 ❖ 语言行动 ❖ 对比手法
二、《战国策》基本内容——主要反 映纵横家的思想
❖ 政治家、外交家 ❖ 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
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 ❖ 个人主义者 ❖ 楚材晋用、朝秦暮楚 ❖ 如苏秦、张仪、陈轸 ❖ “战国之士,设心措施,无不出于诈”(鲍
“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的, 属古文经,《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 阐明其“微言大义”的,属今文经。
第二节 《左传》和《国语》
(春秋时代的散文)
一、《左传》概说
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春秋 三传)
2、左丘明
3、《《左左传传》》是和我国《现春存秋第一》部的记关事系详赡的编
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 批帛书,其中有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说辞二 十七章,其中十一章内容是《战国策》有 的,另外十六章是《战国策》所没有的, 这部分可补《战国策》的不足。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
❖ 主旨两方面: ❖ 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
谋 ❖ 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
(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 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 類』,其是之謂乎!」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 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 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 蕰、藻之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 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教案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 理解先秦散文中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3. 培养学生阅读先秦散文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 《庄子》、《孟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先秦散文中复杂的思想内容和哲学观点。

2. 分析先秦散文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先秦散文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1. 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 介绍先秦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 分析先秦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2. 先秦散文的文学特点:- 阐述先秦散文的体裁特点,如议论文、叙事文、抒情文等。

- 分析先秦散文的语言风格,如朴素、典雅、含蓄等。

3. 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 介绍《庄子》、《孟子》、《韩非子》等代表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篇先秦散文作品进行鉴赏。

2. 各组代表分享鉴赏心得,教师点评。

四、布置作业1. 深入阅读《庄子》、《孟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先秦散文的读书笔记,总结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先秦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讲授新课1. 分析先秦散文中的主要思想内容:- 阐述先秦散文中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 分析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先秦散文的艺术手法:- 讲解比喻、象征、寓言等修辞手法在先秦散文中的应用。

- 分析先秦散文的结构布局和语言风格。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先秦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先秦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教案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教案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教案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先秦散文的魅力,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分析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如《孟子》、《庄子》等。

教学难点:1. 先秦散文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文本、注释、讲解视频等。

2. 学生预习相关的文本,了解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先秦散文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先秦散文的魅力在哪里?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孟子》或《庄子》中的一篇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先秦散文作品,讨论作品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讨论的成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先秦散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先秦散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经验,选择一篇先秦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2. 学生整理课堂讨论的笔记,总结先秦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篇一: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教案第一章先秦散文发展历程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总体上对先秦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形成轮廓。

重点: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战国策选注》原北京师范学院牛洪恩、邱少华、孙悦春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为较好之普及本。

二、先秦散文兴盛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社会制度的变迁,兼并战争的频繁,促进了散文的兴盛。

2、“士”阶层的形成,文化学术散布到民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成了散文的发展。

3、诗歌篇章短小,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于是散文起而代之。

4、竹简和书的发明,书写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散文的发展。

《尚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兼有记叙和论说的散文集,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它“虽非为作文设,而千万世文章,从是出焉”(李耆卿《文章精义》)。

其文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在春秋时期严酷的现实斗争中,不仅神权衰落,君权也大受冲击。

“民”的力量得到充分显示,地位大大提高。

一些比较明智的政治家逐渐认识到了“民”在取得和维护政权中的举足轻重作用。

在《左传》的记述中,对此有较为真实而深刻的反映。

如邾文公就认为“利于民”比“利于君”更重要,并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文公十三年)又如师旷论卫人出其君乃是君之过,他说:“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

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十四年)这样的清醒认识,分明是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并吸取现实斗争的深刻教训。

其次,《左传》非常强调重视民心的向背。

春秋时期激烈的斗争现实和无数血的教训,使当时一些具有明见达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悟出了得民则兴、失民则亡这一真理。

《左传》通过大量史实的记叙,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证明。

据《左传》所记,民心的向背不仅是统治者个人成败的决定因素,而且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兴亡。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
1、了解先秦百家争鸣的历史状况; 2、掌握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理解诸子散文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从《论语》与《老子》中体会儒家与道家的思
想精华及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一)、先秦历史散文: 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本是记言的古史,是我国最 早的历史散文集。
曾子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 曰:“知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庄子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一位蔑视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同时他又是一个 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 然而已。”所以妻死则“鼓盆而歌”。
1、了解先秦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状况,进一步 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泛读一些儒家文化的主要作品,体会儒与道的思想 精华。
一、填空题
1、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___散文和___散文 两大类。 2、老子为我国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左传》是我国很早的一部____体史书。 4、所谓《春秋三传》,指的是___、___和___。 5、____和___是先秦时期两部国别体史。 6、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________言行的史料汇编。
二、选择题
1、《左传》采用的是__纪年 A、周王朝 B、鲁国 C、齐国 D、晋国
2、《左传》同《春秋》相比,所记载的年代__。 A、相同 B、长 C、短
3、《战国策》的现存本为__整理 。 A、刘向 B、陈寿 C、苏秦 D、司马光

先秦散文教案

先秦散文教案

先秦散文教案第一篇:先秦散文教案先秦散文[写作背景] 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生在春秋末期,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他大力宣扬“仁”的学说,以“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人格修养准则,并进而在政治上提倡文教德化。

孟子生在战国中期,面对当时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大力倡导“仁政”和“王道”,以修身养“善”为“治国平天下”的人格修养准则,并进而形成政治上的“民本”思想。

应当说,孔孟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有许多可以批判继承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

五四以来,“孔孟之道”遭到猛烈批判,实际上当时批判的锋芒主要不是指向孔孟的仁学,而是汉儒和宋代理学家借助儒家思想所生发出来的封建专制道统。

汉儒通过独尊儒术,宣扬君权天授,把“绝对君权”天意化;宋代理学家则高举“存天理,灭人欲”的大旗,把人性钉死在一系列“吃人”的纲常之上。

这是封建专制主义对孔盂仁学的阉割,而不是孔孟仁学的罪过。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和《孟子》之中。

这里所节选的十二则语录,侧重点是人格修养,贯穿思想是“仁”,不仅是孔孟思想的精华,而且有现实意义。

[层次结构] 这篇课文由十二则语录组成,其中孔子语录、孟子语录各六则。

孔子的六则语录大致可概要如下:第一则:不因富贵或贫贱违仁。

第二则:“三人行必有我师”语录中的后两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师”的两个方面,即一是从其善者,二是去其恶者。

这精神已包涵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中,因为肯定了“人人可师”,而人人又都有善与不善两个方面,那就必须既从其善又去其不善。

“从其善”与“去其不善”都是“师”,故而“人人可师”。

第三则: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这是以河水的不停流逝为喻,彰明自然、社会、人生的普遍规律,无论运用到哪里,都有积极的认识和激励意义。

第四则:松柏后凋。

当从“真金不怕火炼”方面去理解。

第五则:身正令行。

如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集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集

篇一: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

2、关于《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五、小结:略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前三小节、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一小节【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设计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设计

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设计引言:先秦散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先秦散文的专题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围绕初中先秦散文专题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先秦散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模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先秦散文的起源及流派a. 先秦散文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b. 先秦散文的流派与代表作品。

2. 先秦散文的主题与艺术特点a. 先秦散文的主题、情感和思想内涵。

b. 先秦散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先秦散文名篇赏析a. 选取几篇代表性的先秦散文名篇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b. 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4. 先秦散文的创作与写作a. 学习先秦散文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方法。

b. 鼓励学生进行先秦散文的模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散文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艺术手法,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先秦散文,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读散文作品,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实践法:通过模仿和创新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先秦散文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课时:先秦散文的起源与流派a. 教师讲解先秦散文的起源和发展背景,介绍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

b. 学生课后阅读并做相关阅读笔记。

2. 第二课时:先秦散文的主题与艺术特点a. 教师讲解先秦散文的主题、情感和思想内涵,以及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先秦说理散文教案

先秦说理散文教案

先秦说理散文教案教案标题:先秦说理散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时期的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背景;2. 掌握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背景;2. 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技巧;3. 先秦说理散文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对说理散文的影响;2. 运用先秦说理散文的技巧进行文学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先秦说理散文的相关文本材料;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作品和范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先秦说理散文的片段,引起学生对该题材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先秦说理散文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背景(15分钟)1. 介绍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解释为什么说理散文在这个时期兴盛;2. 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如以议论为主、追求真理、注重论证等。

三、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技巧(20分钟)1. 介绍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结构,如引子、论证、总结等;2. 解释先秦说理散文的表达技巧,如用典、比喻、对比等;3. 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语言特点,如简练、明确、富有感染力等。

四、学生实践与展示(25分钟)1. 分发先秦说理散文的文本材料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技巧和特点;2.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先秦说理散文作品;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点评。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收获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分析更多的先秦说理散文作品;2. 引导学生运用先秦说理散文的技巧进行写作实践;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写作比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背景有清晰的认识;2. 学生能够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技巧和语言特点;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先秦说理散文作品;4. 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纪晓建教学重点: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价值教学难点:先秦诸子散文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教学过程:一、诸子散文的兴起(一)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学者的著作。

诸子散文一般都是论说性散文。

这种文体,萌芽于商周而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

说理散文蓬勃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从根本上说,是由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所决定的,而其直接原因则是士的阶层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需要人才,并且能够产生人才的时代。

当时社会激烈动荡,兼并战争频繁发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史记•太史公自序》)逮至战国,诸侯间的存亡斗争更为激烈,奋发图强就能捷足先登,扫灭群雄,统一全国;不图强则必然削弱萎缩,遭受蚕食鲸吞,最终灭亡。

面临这种严峻局面,各国统治集团竞相图强争雄,在展开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展开了智力资源的竞争。

他们纷纷礼贤下士,争相延揽人才,一时养士之风盛行人才的价值空前升值。

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事情的另一个方面是,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人才产生的条件。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分封制度解体,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一部分贵族随着贵族身份的丧失,沦为平民,把他们的文化知识带到民间;而更为重要的是学府下移,民间聚徒讲学之风兴起。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若颜浊邹之流,颇受业者甚众。

”(《史记•孔子世家》)开创了儒家学派。

墨子聚徒讲学,组织成颇有纪律的集团,形成墨家学派。

战国之际,私人讲学之风更盛,孟子、荀子等都曾是同辈中的老师巨擘。

这种局面使社会下层人民获得了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的机会,从而极大的开发了人才源,使得人才源源不断地以空前的规模生产出来。

需要和可能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事物的发展,“士”这一特殊阶层便迅速崛起。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设计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设计

先秦历史散文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散文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文体,是平实易懂、形式自由的文体之一。

因此,散文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先秦历史散文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教学对象:本教案针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二年级的学生。

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先秦时期大量流传下来的优秀散文。

3.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

4.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1.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漫画、图片、诗歌、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先秦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

2)概念解释讲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不同于其他文体,散文的形式十分自由,语言也相对平实,主要指的是以叙述或描写为主,不按照诗歌的体制来写作的文体。

先秦历史散文十分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评价,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3)例文阅读选择一些优秀的先秦历史散文,让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其中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4)文本分析针对所选的散文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5)篇章写作通过引导,让学生仿写散文,独创作品,能够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6)语文素养提升通过阅读,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能够更好地欣赏优秀古文,从中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2.教学手段设计:1)黑板可以画出散文的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形式和特点。

2)多媒体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3)教材使用历史散文选读教材,选择好的散文进行阅读、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设计1.因材施教法针对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取得进步。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发问,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本质和内涵,提升学习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有所互动,互相帮助,分享思考和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

先秦诸子散文教案教案标题:先秦诸子散文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包括其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分析先秦诸子散文中的思想与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先秦诸子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3.先秦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步骤:引入:1.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先秦时期的图画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先秦时期文化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先秦诸子散文有了解吗?你们知道有哪些代表作品吗?探究:1.讲解先秦诸子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散文的定义、形式、特点等。

2.介绍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如《庄子》、《论语》等,并分析其主题和思想。

3.通过阅读和分析先秦诸子散文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思想观点,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先秦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对后世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影响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先秦诸子散文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例如对人生、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启示。

总结:1.总结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鼓励学生对先秦诸子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并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先秦诸子散文的读后感或思考题目,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解释。

3.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对先秦诸子散文与当代社会联系的思考和观点。

教学资源:1.相关的先秦诸子散文文本和解读资料。

2.描绘先秦时期的图画或相关视频。

3.先秦诸子散文的影音资源,如有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素材。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先秦诸子散文的创作或模仿,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时期的散文作品,如唐宋散文等,进行对比分析和鉴赏。

备注: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先秦散文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

先秦散文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

先秦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我国古代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时代,的甲骨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

上的,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先秦散文是的发轫。

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

包括、等和、等先秦说理散文。

时期,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

当时的,只能说是与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方面的和,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历史散文我国的建制很早,按周代的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位。

《·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言为《》”《尚书》记载了商周君王对臣民发布的各种政令,文辞简练。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事严谨,语言精炼。

先秦历史故事应该说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是其代表。

《左传》是《》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所作。

《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和《》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论述了孙武的战争观、进行战争 的基本条件和灵活应变的战术思想。 他认为战争是关系到人民生死存亡的 大事,必须慎重对待。
4、《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子兵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广为流传,许多军 事名著如《吴子》、《孙膑兵法》等,就引用 不少其中的军事思想,《战国策·齐策》、《吕 氏春秋·上德》、《韩非子·五蠹》等篇就对该 书有所记录。“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军形(有备无患,自保而全胜)九地(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兵势(奇正相生,因势而动) 火攻(相机而行,伺机而动)
虚实(虚实可变,胜可为) 用间(三军之事,莫亲于间) 军争(机不可失,时不待我)
3、《计篇》
《孙子兵法》首篇(即《计篇》)是全 部兵法的宏旨大纲,具有提挈全书的 作用。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 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 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 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黄金时代
1、礼崩乐坏,思想活跃。 2、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3、注意语言技巧,逻辑、修辞,以至谋篇构思以记事为主 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笔法: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
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书先 秦 史 事 三 部 史
先秦散文
讲授内容
一、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二、 《左传》之《城濮之战》
一、历史散文
(...一...)、先秦历史散文的形成和发展
“左史王记命言众,,右悉史至记于事庭;。事为《春秋》,言为《尚 书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汉训书汝·艺,文猷志黜》乃)心,
无傲甲从骨康卜。辞:“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 《周古易我》先:王用,来亦占惟卜图吉任凶旧的人迷共信政文。字王。播告之,修
《荀子》、《韩非子》。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 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 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三) 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及影响
1、思想内容: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对现 实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2、文风:各自有独立的个性和风格。 3、语言:十分讲究文彩和修辞。 4、文体发展:已经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首先是儒家学派的 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
爱士、养士:
魏文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 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
(二 )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
三阶段: 1 、春秋末、战国初。语录体为主
《论语》、《墨子》,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 短章。
2 、战国中期。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孟子》、《庄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 与专题论文。
3 、战国后期。专题论文
儒家的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秩序的说教 却有不良的影响;道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 但不肯同统治阶级合作,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 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好影响。
就诗家来看,接受前者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 为现实主义;接受后者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 现为浪漫主义。
孙子与《孙子兵法》
1、孙子及《孙子兵法》简介 2、《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简介 3、《计篇》赏析 4、《孙子兵法》的影响
2、《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简介
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 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反应了战争的一 般规律,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突破 鬼神论和天命观的束缚,强调战争的 “必取于人”。
十三篇
九变(千变万化,为将之道)
始计(兵者,诡道也)
行军(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作战(故兵贵胜,不贵久)
地形(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 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 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左传》
当时规模最大的历史著作,以记事为 主的第二部编年体史书。
《国语》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政事) 以记言为 主。”。
《战国策》
以记事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刘向记集 整理。共计33篇,记录战国时代游说 之士的策谋。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 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 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1、孙子及《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时著名军事家。 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后由齐入 吴,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补任为将。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十三篇》,或名 《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我国有 资料可考的最早一部的军事著作,也是世 界上较早的一部军事理论名著。目前世界 上现存最古最具影响力的军事理论著作。
不匿厥天指行。健王,用君丕子钦以自;强罔不有息逸。《周易·象辞上传·乾卦》 地言势,坤民,用君子丕以变厚。德今载汝物聒。《聒周,易·象起辞信上传险·乾卦肤》,予弗知
乃所《讼尚。书非》予:自最荒古兹老德的,一惟部汝历含史德散,文集,即殷商时代 记不言惕史予料一的人汇。编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 ......
......
二、先秦诸子散文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
小说
《 荀 子 》
《 孟 子 》
《 论 语 》
《 庄 子 》
《 老 子 》
子《 》韩

《 墨 子 》
(一) 诸子散文的形成
诸子散文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
1、经济方面,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各 诸侯国的势力增强。 2、政治上,蚕食兼并。 3、文化方面,官学兴起,士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