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爱》看翻译技巧
《简爱》四种中文译文赏析
《简爱》四种中文译文赏析论文导读:虽然文中选取的这段话很短,用词也很简单,字面意思很容易翻译,以上所列的四种译文都还算是内容达意,但对原作的思想及语言风格的反映却大相径庭。
关键词:简爱,译文,欣赏原文:Itialongwayoff,ir;Nomatteragirlofyourenewillnotobjecttothevoyageortheditance.;Notthevoyagebuttheditance:andthentheeaiabarrier;Fromwhat,Jane?;FromEnglandandfromThornfield:and;Well;Fromyou,ir;(JaneEyre,Chapter23)译文一:路很远,先生。
没关系---像你这样有见识的姑娘不见得会反对旅行和路远吧。
旅行倒没什么,就是路远;再说,还隔着海--和什么隔着海,简和英格兰,和桑菲尔德,还和---呃和你,先生。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二:路很远啊,先生。
没关系----像你这样有头脑的姑娘总不会怕航行和路远吧。
倒是不在乎航行,而是路太远;再说又有大海相隔跟什么相隔,简跟英格兰,跟桑菲尔德,还跟呃跟你,先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文三:离这里很远呢,先生没有关系---像你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姑娘是不会反对航程或距离的。
不是航程,而是距离。
还有大海是一大障碍离开什么地方,简?离开英格兰,离开桑菲尔德,还有怎么离开你,先生。
〔译林出版社〕译文四:路好远啊,先生不怕的,你是个懂事的姑娘,应该不在乎旅行和路远吧。
科技论文。
不是怕旅行,只是离这儿太远了,又隔着大海,那我就再也见不到见不到什么,简?见不到英格兰,见不到桑菲尔德,见不到嗯见不到你了,先生。
〔翻译批评散论〕1.选取的原文发生的背景2.比照分析在简断断续续的话语后,罗切斯特问道Fromwhat,Jane译文一和二都是承接上一句翻译成了和什么隔着海,简?和跟什么相隔,简?意思都和原文相符,又承上其下。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
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小说,第一章是该小说的开篇,它概括了小说的基本内容。
这篇文章将介绍这一章节的两篇译文的对比分析,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探究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和思想。
首先,让我们从写作风格上来比较这两篇译文,发现它们有诸多区别。
第一篇译文篇幅较短,表达式简洁,使用比较少的描写语言,把目光集中在结构上;另一篇译文较为简短,用词丰富,语言生动,更多的着重于事件的描写和情节的表现,赋予文本以时空的概念,以及更多的情感。
其次,从翻译角度来看,二者表现出的译者的差异也颇明显。
第一位译者更侧重于原文的意义和结构,力求忠实于原文,注重原文的表达方式;而另一位译者则更关注语言本身,力求把原文表达的思想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使之更加通顺,更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可以清晰地观察出,两篇译文在表达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也表明了不同译者在翻译时有着显著的思想和文化差异。
一方面,一位译者更在意原文的方式,力求忠实于原文;而另一位则更注重语言的通顺,更加关注原文的思想和情感传达。
因此,从这两篇译文对比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表现,也更加认识到不同文化的融合的重要性。
- 1 -。
从《简爱》两个中译本看女性主义翻译
从《简爱》两个中译本看女性主义翻译作者:李彬张轶前袁亮亮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摘要:《简爱》是女性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具有女性主义特色的作品。
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为基础,对《简爱》的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译者分别为祝庆英(女),宋兆霖(男)。
通过对比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不同性别的译者在理论策略和实践手段的不同特色,尤其强调女性译者译作的女性主义特色,从而倡导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引入与实际运用。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女性翻译;《简·爱》《简爱》是女性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具有女性主义特色的作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传入中国。
一时间,挖掘优秀女性作家、翻译女性作家的文字形成了一股风潮。
女性译者开始在翻译界崭露头角。
祝庆英,著名女性翻译家。
通过对比宋兆霖的翻译版本,突出女性译者的女性主义特色以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特点。
1 女性主义翻译(1)女性主义翻译西方女性主义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分化成两派:英美女性主义Anglo-American Feminism和法国新女性主义French New Feminism。
前者更注重文学批评,特别是对经典文本的颠覆;后者将视线投射在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分析等理论方面。
法国新女性主义批评借鉴解构主义理论,将妇女问题的症结归结于语言。
(刘军平,2006)并将女性主义翻译有以下特点:消除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重新界定译作和原作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享有同等的地位;翻译不单是具体的语言“技巧”问题,还应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
从女性主义翻译者具体的翻译策略来看,弗罗托总结出如下三种做法:Supplementing (补充):HuMan中用大写的M指示原文隐含的男性中心主义;Prefacing and footnoting (加注与前言);Highjacking (劫持):hystory(Mary Daly从希腊语词根hyst“子宫”+story创造出来,意为“女性的历史”)。
翻译中的性别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四个中译本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而译者的性别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则 是一个鲜少被探讨的话题。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这种影响显得尤为明显。本 次演示以《简爱》的三个中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中的女性声音和性别立场。女 性主义译者强调原文中的性别意识形态,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与权力关 系。这种理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分析《简爱》三个中译本的性别问题提 供了理论基础。
三、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用了女性主义色彩的元素,强调了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三、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而其他三个版本虽然在女性主义的表达上不及宋海萍版,但也都有所体现。 例如,祝庆英、宋兆霖版在词汇选择上虽然没有大量使用女性主义色彩的词汇, 但在一些关键句子的翻译上,却充分展现了女性主义的立场。例如在翻译简·爱 对罗切斯特的经典
3、李霁野的《简爱自传》
3、李霁野的《简爱自传》
李霁野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他的《简爱自传》于19351936年。在性别问题的处理上,李霁野的翻译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他对简的描 述更加细致和准确,也更多地呈现了原文中的女性主义主题。然而,在描绘罗切 斯特的角色时,李霁野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男性形象的束缚。
四、结论
四、结论
总的来说,《简爱》三个中译本的性别问题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尽管 如此,这些译本仍然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部世界文学经典的机会。通过 对比和分析这三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到译者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 如何被翻译者所
四、结论
理解和处理。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应当更加注重原文中的性 别问题,尽可能地保留和传达原文中的女性声音和性别立场。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作者:宋澄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11期《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历经磨难仍不断追求自由和尊严,终于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第一章作者用主人公,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和舅母一家的关系,为后文作铺垫。
现试从词汇,语义,和风格方面将祝庆英的译文和学生习作加以对比评析。
一、词汇1.penetrating rain 祝庆英:透骨的雨;学生:冻雨。
Penetrating英语解释为:spreading deeply or widely,汉语解释为:弥漫的,渗透的。
祝庆英翻译的十分到位,“透骨的雨”把天气的寒冷描述的入木三分。
该学生理解应该是对的,她想把雨的寒气逼人表现出来,又简洁有力,展开一番头脑风暴后给出“冻雨”一词,却又犯了用词上的错误。
根据字典上释义,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多见与我国南方。
这毫无疑问会给读者造成困惑。
启示:译者在翻译每一个词时都要用心理解,细心选择出合适的词,切忌用容易引起误解的词,造成词不达意。
2.questioners 祝庆英:寻根究底的人;学生:好事的人。
Questioner在字典上的解释为“提出问题的人,提问者”,这里小简爱对舅母的话有些不服,略带质疑的问她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事要受到那样的冷遇,被舅母无情的驳回。
祝庆英翻译成“寻根究底的人”,表达出舅母对她提问的厌烦和不以为然,让读者联想到她嫌恶的打发外甥女的形象。
而学生译为“好事者”,虽然考虑到简爱和舅母的关系,用了贬义词,但意思准确性大打折扣,“好事者”出自古文《黔之驴》,一般指多管闲事的人,与原文意思大相径庭。
启示:做好翻译离不开文学素养和一定知识的积累,但做翻译时一定要控制好“引用”的欲望,一切以原文为主,首先做到忠实原文,不能望文生义。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英汉译艺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领域。
《简爱》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很多译者翻译出来,但这些译本对于中文读者来说有着不同的风格,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英国文学的不同之处。
本文以《简爱》两个中文译本为例,对英汉译艺进行浅析,旨在从新的角度探讨英汉译艺的一些特征。
《简爱》是由英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创作的,讲述了小女孩简爱及其家庭成员们卷入英国上层社会的荒谬时代中,被迫屈服于社会的种种客观条件下的爱情的故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作品就被世界各地的读者熟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其中有两种中文译本,分别是张梓敏译本和李元应译本。
张梓敏的译本重视文字的表达形式,将英文的精髓准确地传达出来,在表达和意义上贴近原文。
但他的译文中仍会有些陌生、生硬的词语,使得人们难以理解。
同时,他在译本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李元应的译本则比较注重叙事的流畅性,他的译本的文字更加流畅,但有时也会改变原意。
此外,他的译本中也加入了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从新的角度理解这部作品。
从上述对两种中译本译者英汉译艺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译艺本质上是根据原作的内容和文体特征,将英文表达的思想准确地传达到中文中,并采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使译文准确、丰富、流畅。
首先,译者需要熟悉英语语言特点,例如英式及美式语法、词汇及句子构造等,其中的趣味及表达也要搞清楚。
其次,译者也要深入理解原作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把握译文的灵魂,全面准确地表达文字的精髓。
此外,译者还要把握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免违反文学惯例,使译文更具有文学性和文学质量。
因此,在实践中,译者们要更好地理解原作的文学思想,把握译文表达的重点,尽最大可能还原原作的内容,使译文表达准确、流畅。
同时,在译文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丰富读者阅读体验,让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全面把握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有趣。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简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英语小说,发表于1848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简爱的女孩在试图建立自己的未来并对自己的命运抗争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文笔以及弥漫的爱情气氛而受到阅读者的热烈欢迎,它极大地影响了后人的文学创作,被世界上的许多文学家认为是现代英语小说的奠基之作。
经过几代译者的努力,《简爱》最终以中文形式出现,这其中最著名的中译本有姚若龙译本和高峰译本,这两种中译本的译本不仅受到了国内的好评,而且被国外学者所认可,成为研究夏洛蒂勃朗特文学的基础。
一、姚若龙译本姚若龙译本是著名译家姚若龙于1944年翻译的一种中译本,其简洁的文笔忠实地呈现了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主题,简爱对所处的环境的看法、其心理变化的客观叙述,正如英文原著一般,读起来极具节奏感,充满欢乐与抒情气息。
姚若龙翻译的《简爱》具有良好的读者友好性,把他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描绘得栩栩如生,不仅准确、精确,而且读起来颇为贴近原文。
在情节上,姚若龙重新构筑了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简爱从心理上的变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重现了简爱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使之真实可信。
二、高峰译本高峰译本是由学者、译家高峰所翻译的一种中文本,它的翻译风格比姚若龙译本更接近英文本,充分发挥了译者所掌握的英语文法及实际知识,强调了简爱对抗亲情、理性及对尊严的种种斗争,把原文的抒情和乐趣完整地表现出来,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在高峰的翻译中,简爱的思想观念、其不断追求自由的精神行为,以及其在处理家庭关系时的自我探索,都被高峰用犀利的文字表达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在《简爱》的中译本中,高峰的译本可以被认为是最具艺术气息的译稿。
三、比较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姚若龙译本和高峰译本在译者所挑选的文本,以及翻译时所用的语言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从而把原文传达得更加明晰,让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精神。
翻译批评视角下《简爱》汉译分析
THANK YOU
汇报人:
主题:小说以简爱的 成长经历为主线,探 讨了女性独立、自尊 、爱情、宗教等主题 。
地位:《简爱》被誉 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 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对后世的女性文学创 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简爱》汉译的历程和现状
早期翻译:1925年,周作人 翻译
现代翻译:1980年,祝庆英 翻译
当代翻译:2005年,黄杲炘 翻译
翻译批评的意义: 推动翻译事业的 发展,促进文化 交流与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翻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忠实性原则:翻译应忠实于原文,保持 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通顺性原则:翻译后的文本应通顺易懂,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审美性原则:翻译应注重审美效果,使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功能性原则:翻译应考虑文本的功能和目的,如文 学、科技、商业等不同领域的翻译要求不同
致的误解和误译
文化层面的分析
翻译过程中,译 者需要充分考虑 源语文化源自目标 语文化的差异, 以避免文化冲突
和误解。
添加标题
在《简爱》的汉 译过程中,译者 需要关注英汉两 种语言在词汇、 语法、表达方式 等方面的差异, 以实现文化的准
确传递。
添加标题
译者还需要注意 源语文化和目标 语文化之间的价 值观差异,以避 免价值观的扭曲
06
结论:总结《简爱》汉译的 成就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简爱》汉译的成就和影响
翻译质量:忠实 原著,语言流畅,
表达准确
读者接受度:深 受读者喜爱,成
为经典译本
文学价值:推动 了《简爱》在中 国的传播,促进 了中英文学交流
社会影响:激发 了女性自我意识,
从《简爱》第十三章看翻译技巧
从《简·爱》第十三章译文探翻译技巧《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十九世纪的文坛,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驱使人拿起这本书,随之深深感动,心灵也为之震颤。
经过翻译传入中国后,《简·爱》也是广受好评与欢迎。
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女主人公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里。
舅舅病逝后,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最终把她送进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森严,生活艰苦,简·爱在这里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摧残。
毕业后,简·爱通过在报纸上刊登求职广告而来到了桑菲尔德,在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家任家庭教师。
罗切斯特先生脾气古怪,但经过几次接触后,他和简·爱相爱了。
就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的疯女人是洛奇斯特先生的妻子。
于是,简·爱离开了桑菲尔德。
她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圣约翰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传教,简·爱拒绝了他,她始终忘不了罗切斯特。
最终,她又回到了桑菲尔德。
此时的古堡已成废墟,罗切斯特也受了伤且双目失明,但简·爱又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
这部作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国内有如此之多的译本,这里选取两本——宋兆霖和黄源深翻译的译本来进行研究论述。
宋兆霖,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
现为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省翻译协会、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
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简爱》是英国19 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自1935 年首次译为中文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数个译本,其中以李霁野和祝庆英的译本最为突出。
李译本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模仿了英语句子的结构,多把时间状语放在句末,并频繁地运用系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得句子定语较长且句子结构复杂,充分体现了当时翻译界所使用的欧化汉语的特点。
祝庆英的译本,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四字短语或成语的频繁使用,长短句交替,这使得祝译本的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同时使文章更有韵律感,可读性更强。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用另一种语言去阐释原作者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更是对原著语言的再创造。
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将原著要表达的意思传递给读者之外,同时也会尽力去体现原著的语言的风格。
然而,由于不同的译者会受其所在时期、外语程度、思考方式、生活经验以及自身语言风格等等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词语、句子甚至段落的选择都会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词语的选择词语之于句子就像珍珠之于项链一样。
为了能够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译者必须仔细选词。
两部中译本中,李译本喜欢直译词语的意思,而祝译本则更多联系上下文译出词的隐含意思,有时还会加上原文中没有的词或猜测原有词的内在含义,使得表达更形象生动。
例1:Everything appeared very stately and inposingto me;but then I was so little accustomed tograndeur.李译:一切东西在我看来都庄严堂皇;不过那时候我对富丽堂皇的东西是见识很少的。
祝译:对我来说,一切都显得雄伟和庄严;可是当时,我对富丽堂皇也不太习惯了。
英语的词汇可分为字面意义和内涵意义。
词汇的内涵意义蕴含在语境和情景之中。
译者要理解其内涵意义需要联系话语,话语所处的客观环境提供的信息,以及上下文的内部信息。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
- 233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宋澄《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历经磨难仍不断追求自由和尊严,终于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第一章作者用主人公,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和舅母一家的关系,为后文作铺垫。
现试从词汇,语义,和风格方面将祝庆英的译文和学生习作加以对比评析。
一、词汇1.penetrating rain 祝庆英:透骨的雨;学生:冻雨。
Penetrating 英语解释为:spreading deeply or widely ,汉语解释为:弥漫的,渗透的。
祝庆英翻译的十分到位,“透骨的雨”把天气的寒冷描述的入木三分。
该学生理解应该是对的,她想把雨的寒气逼人表现出来,又简洁有力,展开一番头脑风暴后给出“冻雨”一词,却又犯了用词上的错误。
根据字典上释义,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多见与我国南方。
这毫无疑问会给读者造成困惑。
启示:译者在翻译每一个词时都要用心理解,细心选择出合适的词,切忌用容易引起误解的词,造成词不达意。
2.questioners 祝庆英:寻根究底的人;学生:好事的人。
Questioner 在字典上的解释为“提出问题的人,提问者”,这里小简爱对舅母的话有些不服,略带质疑的问她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事要受到那样的冷遇,被舅母无情的驳回。
祝庆英翻译成“寻根究底的人”,表达出舅母对她提问的厌烦和不以为然,让读者联想到她嫌恶的打发外甥女的形象。
而学生译为“好事者”,虽然考虑到简爱和舅母的关系,用了贬义词,但意思准确性大打折扣,“好事者”出自古文《黔之驴》,一般指多管闲事的人,与原文意思大相径庭。
启示:做好翻译离不开文学素养和一定知识的积累,但做翻译时一定要控制好“引用”的欲望,一切以原文为主,首先做到忠实原文,不能望文生义。
简爱译文赏析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郁自传色彩的作品,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人物塑造,而其译本也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简爱》译本的赏析:首先,这部译本在语言运用上非常出色。
原版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文风朴素而深情,译者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基础上,用流畅的中文表达出来,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原版中有一句话:“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译者在处理这句话时,将其翻译为“我做这件事比以前做的任何事都更正确;我所得到的安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美好。
”这种翻译既保留了原句的韵味,又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其次,这个译本在人物塑造上也非常成功。
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了简爱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用生动的语言将其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原版中有一段简爱对罗切斯特的表白:“You think I am an angel! I额头上没有天使的光芒,眼睛里也没有,我长得和常人一样,我不是架着翅膀的精灵。
”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增加语气词和形容词等手段,将简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独立和自尊。
最后,这个译本在情节处理上也十分出色。
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安排,展现了简爱的成长历程和爱情故事。
译者在翻译时,准确地把握了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用生动的语言将它们呈现给读者。
例如,在原版中有一段描写罗切斯特和简爱在庄园里散步的情节,译者通过增加形容词和语气词等手段,将这个场景的情感氛围表现得更加浓郁,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两人的情感交流。
简爱译文及赏析
简爱译文及赏析《简爱》译文及赏析《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简爱》的译文进行分析,并对小说进行赏析。
一、《简爱》的译文分析《简爱》的译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金未铄等人的翻译。
这些译本在传达小说的情节和意义方面都有所突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和问题。
首先,译本在保持原著语言风格的同时,会根据不同的翻译风格和观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例如,有些译本更注重保留原著中的古英语的特点,以增加文化氛围,但在现代读者看来可能有些生涩和难懂。
而另一些译本则更注重流畅和易读性,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和改动。
其次,英语中的一些表达方式、习语和文化背景在不同的译本中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同的翻译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选择相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贴近当地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但这也会导致不同译本的词汇和语句有所不同,读者在选择译本时需要考虑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最后,译本在解析小说中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内涵时,也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翻译者在理解和诠释原著时,会受到自身文化和认知的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解读。
因此,读者在选择译本时应尽量选择专业和权威的翻译版本,或者参考多个译本,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二、《简爱》的赏析《简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以女主人公简·爱为视角,描写了她从贫困和苦难中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的故事。
小说通过简的成长经历,探讨了女性地位、社会阶级、宗教与爱情等话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实的刻画。
首先,小说通过对简的描写,展示了一个普通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困境和挣扎。
简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又被寄养在一个富贵而冷淡的家庭。
她经历了孤独、冷漠和歧视,但始终保持着独立和坚强的个性。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幸福。
其次,小说对女性地位和社会阶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
抽象与具体表达法的英汉对比研究——以《简爱》(JaneEyre)为例
2018年06期总第394期ENGLISH ON CAMPUS抽象与具体表达法的英汉对比研究——以《简爱》(Jane Eyre)为例文/周昕【摘要】由于英汉民族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英语惯用抽象表达法,而汉语则更偏向于具体的表达手法。
这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一大显著差异,而此差异的存在,给英汉互译造成了一定难度。
本文通过对《简爱》(Jane Eyre)两个经典译本——祝庆英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的对比分析,结合两译本中的具体案例,探讨英汉互译中抽象与具体表达法的差异。
【关键词】抽象与具体;简爱;英汉对比【作者简介】周昕(1994- ),女,山东菏泽人,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翻译。
一、引言英汉对比研究表明,英语往往运用抽象的、一般的概念来表达具体的意象,抽象思维是主要思维方式,而汉语则倾向于具体的表达形式,善于把事物具象化,具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简·爱》的汉译本目前已多达20余种,其中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由祝庆英翻译的译本(译文版)和译林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由黄源深翻译的译本(译林版)是较为出色的两个汉译本。
《简·爱》的英文原版中涉及大量抽象表达,本文将这两个译本对抽象表达的处理方式进行对比,继而分析出英汉互译中抽象与具体表达方式的差异。
二、抽象和具体思维与英汉语言特征中西方受地理、历史和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侧重于抽象思维方式,中方则倾向于具象思维。
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比较注重科学和理性,更加看重分析和实践,喜欢在重复的论证中实现对事物的认识,最后才归纳总结事物的本质特征,找出内在的规律。
而中国的思维模式则是更加看重经验且依靠直觉,喜欢从总体上把握和认识事物,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也是从模糊的总体上来完成的。
因此,在词汇的使用上,西方人更习惯用范畴词来表示具体的事物,多使用抽象名词、不定时、动名词甚至是主语从句作为话题主体,而中国的象形文字就决定了汉语具象化的特点,多倾向于使用具象化的词汇。
浅析贾文渊版《简·爱》的翻译艺术
浅析贾文渊版《简·爱》的翻译艺术作者:冯佳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8期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有很多中文译本,本文将以贾文渊先生的译本作为目标文本,浅析其运用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简·爱》;中文译本;翻译技巧作者简介:冯佳家(1989-),女,汉族,四川省巴中市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8--01翻译是把原语所表达的信息用目标语传达出来的过程。
仅仅找到与原语相对应的目标语远远不能做出好的翻译。
翻译是语言与情感的综合艺术。
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必须对作品非常地了解,包括对作品中角色的情感定位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主旨。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译入语导向原则,汉语语言习惯,译者翻译态度,和对原作的充分尊重等方面对贾文渊先生的译本进行翻译鉴赏和评析。
一、考虑文化差异译者在原著中涉及英国重要文化习俗的地方,充分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顾及到译文读者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译文中相对应的地方添加了特别的注释,以便理解。
下面是译者在第一段中对“正餐”一词在页底作的注解:“英国人一般在午间用正餐。
然而在十八、十九世纪,人们以推迟正餐时间为时尚以标榜自己的社会地位。
里德太太在有客人时用正餐的时间晚,没客人时用餐时间早,与此时尚有关。
”译者的这一注解不仅让读者对英国的正餐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给读者暗示:里德太太同当时很多上流社会的妇人一样都有着强烈的虚荣心。
这样也有助于读者对里德太太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定位。
二、适当坚持译入语导向原则译者恰当地坚持了译入语导向的原则,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口味(在此表现为中文读者的语言习惯),于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侧重采取归化的文化处理手段,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遵循了汉语语言文化特色,以更接近读者的表达方式来对原著进行翻译。
从《简爱》看翻译技巧北交大
2.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re good to those who are good to you.
版本1:别人待你好,你待别人也好。 版本2:你对那些对你好的人也好 此句的定语从句隐含着条件关系,译文省略了关联词“如果”。若把定 语从句译成定语,效果就太差了。
达
版本1 连用两个”只要“更具有节奏感,使得 语言优美,活泼。并且,此句是只要...就的关 系,使得感情表达更加强烈
3.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版本1:青春,不是粉颊、红唇和柔韧的膝盖。 版本2: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 版本2 更好,因为较版本1更加工整,富有韵律
达
2.The length of the midsummer(仲夏) days favoured(赞成) my inclination(倾向,爱好) to apply.
版本1 :仲夏的白天很长,能让人专心致志地工作。 版本2:仲夏白昼很长,有利于我专心致志。
英语中有很多省略的现象,而翻译成中文时有时是不能省略的,不 然句子结 构就会不完整,也就不能确切表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这 里看来显然后者少了一部分,所以读起来不完整
1. I will never call you aunt again as long as I live. I will never come to see you when I am grown up
简爱的两本译本比较
简爱的两本译本比较
《简爱》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也有多个译本。
其中,祝庆英和黄源深的译本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两个版本。
下面就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
首先,祝庆英的译本在语言表达上比较自然流畅,易于阅读。
她采用了较为直译的方式,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著的风貌,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原著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祝庆英的译本在细节处理上也比较到位,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了注释和说明,方便读者理解。
而黄源深的译本则更注重文学性的表达,他的语言更为生动有力,富有感染力。
他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原著进行直译,还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得译文更具有文学价值。
同时,黄源深的译本在篇幅上相对较长,对于原著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和解释,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原著的内涵。
总的来说,祝庆英和黄源深的译本各有特色,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解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译本来阅读。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理解原著的内涵和人物关系,可以选择黄源
深的译本;如果你只是想快速地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祝庆英的译本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简爱》看翻译技巧
罗切斯特先生问简爱在罗伍德学了什么谈 到:Can you play? 达
• 有些省略的句子对于说英语的人来 说易于理解,但对于汉 语则不适 用了,所以在翻译时省略的部分要 通过上下文翻译出来。
“达”,即通达晓畅, 言简意赅,讲求在正确 表达原作者原意的基础 上满足另一语言 读者的 阅读习惯,使读者能够 读懂文章。
简·爱谈到罗伍德的牧师布洛克赫斯特的 性格时说:He is a harsh man.
• 宋版:他是 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 黄版:他是一个严酷的人. • 从这句话中即可看出感情色彩表达程度。 因为简· 爱非常厌恶布洛克赫斯特,所以 “冷酷无情”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更 好一些。
信
“信”即义不违背原文,讲求 翻译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这是翻 译的基本条件。
• 宋版 :仲夏的白天很长,能让人专心致志地 工作。 • 黄版:仲夏白昼很长,有利于我专心致志。 • 英语中有很多省略的现象,而翻译成中文时有 时是不能省略的,不然句子结 构就会不完整, 也就不能确切表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这里看来 显然后者少了一部分,所以读起来不完整。
达
罗切斯特先生对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说: “Don’t trouble yourself to give her a character, eulogiums will not bias me”
• 如果不看上下文直接翻译就是“你 会玩吗?”没有宾语,“play”的 具体含义 也不知是否是指“玩” 还是指进行某种运动或弹奏某种乐 器。所以,这句话的翻译就必须 参照上下文,由此翻译出是“你会 弹钢琴吗?”
The length of the midsummer days favoured my inclination to apply.
Jane Eyre三种汉语译文对比及复译
Jane Eyre三种汉语译文对比及复译谢培瑶(20102810018)一、前言《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回忆自述的口吻,写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女简爱如何从小就受到收养她的舅母及其子女们的歧视和虐待,如何在冷酷艰苦的慈善学校中长成一个勇敢刚强的少女,踏上了社会后如何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而突然遭到惊人的意外变故,在经过出走、流浪甚至乞讨的生活后如何终于跟她一向眷恋的男主人结合而最终获得了幸福。
1作者以简洁而传神、质朴而生动的文笔,描摹了每个时期不同的人物环境、生活细节和思想感受,同时始终以主人公的自我心理反省把它们贯穿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善于思考、敢于抗争、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简爱》的汉译本已逾20余种。
其中,李霁野译本(193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祝庆英译本(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吴钧燮译本(1990)较具有代表性。
本文拟从词义把握、英汉对比、语篇组织、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上述三个译本第十一章的其中两个段落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
为了复译的方便,本文将逐句进行分析。
二、第十一章内容简介洛伍德环境恶劣,生活单调,简爱不安于这样的现状,渴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因此,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Thornfield)做家庭教师。
初到这里时,费尔法克斯太太(Mrs. Fairfax)的嘘寒问暖、热情接待,让简爱受宠若惊,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重视和款待。
费尔法克斯太太(Mrs. Fairfax)还为她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卧房,这使简爱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卧房,仿佛找到了避风港一般。
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疲倦的简爱很快就酣然入睡,一觉醒来时,天已经大亮。
本文节选的就是简爱醒来之后的所见所想,既有景物描写,也有心理描写,读起来节奏欢快,充满生机。
简爱黄源深译本
简爱黄源深译本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一部经典小说,该
作于1847年首次出版。
而黄源深则是将《简爱》进行翻译,
使其更贴近中国读者的心理与阅读习惯。
黄源深译本的《简爱》在译文中保留了原作的细腻描写和复杂情感。
他用流畅的语言和娴熟的翻译技巧,将勃朗特原作中的情节与对话准确地呈现给了读者。
黄源深在翻译中注重细节和准确度,刻画出了原著中各个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变化。
他对主人公简·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纠葛的描写尤为细腻而精准,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她的成长和痛苦。
此外,黄源深在翻译中注重保持勃朗特原作的叙述风格和文学特色。
他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译文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带有一定的文学韵味。
总的来说,黄源深的《简爱》深译本在翻译水平和文学价值上都具有一定的高度。
他以准确、细腻和流畅的翻译方式,将勃朗特原著的精髓呈现给了中国读者,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世界文学经典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
从《简爱》第十三章看翻译技巧
英教二班2009140132 张玉印
宋兆霖,1953 年毕业于浙江大 学 外文系。现为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 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省翻译协 会、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名誉 会长。译著曾多次获奖。
黄源深,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 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华东师 范大学外语系主任,澳大利亚拉特罗 布大学客座 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 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 中心主任, 教授。译著《我的光辉生涯》获 1996 年澳大利亚政府翻译奖。 翻译讲求的原则是“信、达、雅”, 下面也就会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简·爱谈到罗伍德的牧师布洛克赫斯特的 性格时说:He is a harsh man.
• 宋版:他是 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 黄版:他是一个严酷的人. • 从这句话中即可看出感情色彩表达程度。 因为简· 爱非常厌恶布洛克赫斯特,所以 “冷酷无情”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更 好一些。
信
“信”即意义不违背原文,讲求 翻译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这是翻 译的基本条件。
• 宋版:你别费神给她作什么品德鉴定了,颂扬话左右不 了我。 • 黄版:别忙着给她作鉴定了,歌功颂德并不能使我偏听 偏信。 • 黄版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但不得不指出这是意译,宋 版则是直译。所以有时这种译 法也要视情况而定,要 考虑到不要太偏离原意。
“雅”指文章翻译得优美, 具有文学价值, 体现出原 文的语言美以及词句的精炼优美。 在“信、达、雅” 三原则中,“雅”是最难做到的,有时为了追求“雅” 会失掉“信”,但优雅 的语句无疑也是提高或保持原 著文学价值的重要因素。
• 宋版 :仲夏的白天很长,能让人专心致志地 工作。 • 黄版:仲夏白昼很长,有利于我专心致志。 • 英语中有很多省略的现象,而翻译成中文时有 时是不能省略的,不然句子结 构就会不完整, 也就不能确切表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这里看来 显然后者少了一部分,所以读起来不完整。
达
罗切斯特先生对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说: “Don’t trouble yourself to give her a character, eulogiums will not bias me”
• 如果不看上下文直接翻译就是“你 会玩吗?”没有宾语,“play”的 具体含义 也不知是否是指“玩” 还是指进行某种运动或弹奏某种乐 器。所以,这句话的翻译就必须 参照上下文,由此翻译出是“你会 弹钢琴吗?”
The length of the midsummer days favoured my inclination to apply.
罗切斯特先生问简爱在罗伍德学了什么谈 到:Can you play? 达
• 有些省略的句子对于说英语的人来 说易于理解,但对于汉 语则不适 用了,所以在翻译时省略的部分要 通过上下文翻译出来。
“达”,即通达晓畅, 言简意赅,讲求在正确 表达原作者原意的基础 上满足另一语言 读者的 阅读习惯,使读者能够 读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