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文练笔,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fhrl
【内容摘要】因文而异,随文练笔,合二为一,让学生写自己所思所想,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一改传统作文教学,它没有繁琐的习作要求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展开心与心的交流,把对教材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款款流淌于纸上,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许多鲜活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读”得透。
随文练笔,读写结合,获得了最佳的课程效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随文练笔文本练笔点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
养。
”据此,我认为,抓住阅读和写作这两项最重要的语文素质,就抓住了语文
教学的主要矛盾,随文练笔正好把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所谓“随
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妥善处理好
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
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这体现了学和用的同步性,符合阅读教学的学用迁移
性原则。
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
心理,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
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这样的阅读教学,应是成功的阅读教学。
因此,我们
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
去解读,或诠释,或补充,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丰富,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
充盈……那么,如何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随文练笔策略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仿效文本,随文练笔
1、仿句式。
如语言大师老舍《猫》的第一自然段中,用了“说它……吧,可是……”的句式来表达对性格古怪的大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我在引领学生充分品读、感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写写第二、三自然段中所描述的猫性格古怪之处。
有学生这样仿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说它温柔可亲吧,可是它不高兴的时候又是一声都不吭;说它胆小吧,可是它有时又是那么的勇猛。
以上仿关联词的句式练笔不仅促使学生学会运用与表达语言,而且融理解与
积累于一体,可谓一举多得。
仿句是基础,只有从仿句起步,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地掌握写句的方法,提
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构段、谋篇的能力。
2、仿构段。
如《桂林山水》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采用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山水的特点。
学文后,可让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来写自己观察到的一处景物;学习《富饶的西
沙群岛》,可让学生模仿第二段写一段因果关系的话,或模仿第三段写几句并列关系的话。
显然,片断仿写让学生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获得简单的习作方法,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练”之快乐。
3、仿篇章。
文章结构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
我们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
如《牧场之国》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课文首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其他段落具体描写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家畜家禽。
可让学生学习课文总分构段方式描写一处景物。
二、拓展文本,随文练笔。
1、续写结尾。
如学完《穷人》,可引导学生紧接课文的结尾,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为题,让学生写渔夫和桑娜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是如何生活的,使课文的情节得以延伸,穷人那善良、勤劳的品质得以再次体现。
这种续写结尾的练笔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合理延伸和发散,又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合理的推想。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填补空白。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老班长牺牲后,“我们”如何走出草地,如何把鱼钩送达革命圣地,作者留下了空白。
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这一情节补上,把“鱼钩”在途中的鼓舞作用表达出来。
3、利用插图。
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的插图除了可以让学生直观看恐龙飞向蓝天的进化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以“在一片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恐龙可真多啊!”为总述句,写出恐龙的不同形态,不同的生活方式等,加深对恐龙知识进化的理解。
运用插图进行练笔,丰富了文本内涵。
三、转换文本,随文练笔。
1、改变体裁
如可把《新型玻璃》改写成童话《玻璃兄弟》;把《西门豹》改写成《给魏王的信》。
2、转换角色,移情体验。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作者把朝鲜人民当作亲人,描述了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回国时,志愿军回忆与朝鲜老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间感人肺腑的事情。
通篇是志愿军战士在深情对朝鲜人民话别,我针对课文内容特点,设置了这样的训练情境:“既然是话别,就应是双方的,但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在这难舍难分的时刻,朝鲜人民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些什么呢?接着,我就把学生分为三组,各组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正因为学生被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中朝人民间的深情打动着,他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笔,直抒胸臆。
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学内容,在参与创作过程中拓宽审美情趣,这样的理解,恐怕是教师千言万语难以抵上的。
总之,随文练笔不但符合现代语文教育思想,而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特点,它变乏味的写作练习为一种轻松的充满乐趣的练笔活动,培植孩子“想写”的意识,激发孩子“乐写”的兴趣,培养孩子“会写”“善写”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了最佳的课程效益。
我们坚信,只要矢志不渝,不断努力,勇于实践,以新课标,新课程的精神为指导,“随文练笔”这朵小花一定会在素质教育的百花园里灿烂盛开!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