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7页)

合集下载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科学探究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科学态度、STSE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科学探究欲,并愿意将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难点: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烧杯,石块,水,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橡胶塞,漏斗,吸管,水槽,乒乓球,有盖但去底的矿泉水瓶,水,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演示实验——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实验操作1: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

现象:水溢出来了。

(2)实验操作2: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

现象:水溢出来了。

(3)思考: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4)学生汇报(5)小结: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后面倒的水进不去了。

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部分水。

这种占地方的现象,可以称为占据空间。

2.提出问题——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新课学习1.灌水入瓶(1)介绍实验装置:教师出示并介绍预先组装好的实验装置(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不透气)。

(2)教师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

(3)思考: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4)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水灌入瓶中?(5)学生实验设计汇报,教师进行方法小结:想办法让瓶内的空气跑出来,水才能灌进去。

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

2、能够对看不见的物体是否占据空间设计实验和做出假设。

能够根据间接的实验现象,推理空气占据空间。

3、意识到科学结论需要客观证据来说明。

感悟科学知识对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教学难点:经历发现问题一提出猜想一验证猜想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瓶、橡胶塞、漏斗、烧杯、石块、吸管、水槽、乒乓球、去底的矿泉水瓶、水等课时安排:1或2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用带刻度的量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让学生描述水占据了杯中哪些地方,继续倒水,水位高度会怎样变革?水占据的空间又有什么变革?(水占了杯子下局部的地方,继续倒水,水位上升,占的空间就越多)2、接着用这杯满满的水,教师出示一块石头,如果将它轻轻放入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因为石头要占地方所以就把这部分水给挤出来了。

)3、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地方”就是“空间”。

石头要进入,水假如已经占满杯中的空间了,这时水流出来,给石头一些空间。

4、教师出示一个被彩纸罩住外壁的杯:怎样知道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呢?(因为我们看不到杯子里面的情况,所以不克不及间接判断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

)教师把乒乓球放到杯子上,看到什么征象?申明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是否是和你们的预测相吻合(撕开包裹在杯子外壁上的纸)。

5、小结: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占据空间呢?①直接观看是否有物体占据了空间。

②继续往里面添加物体,进不去,也能推理出有物体占据空间。

③原本占据空间的物体被挤出来,也能推理出物体占据空间。

6、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那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空气是气体,不像液体、固体可以间接看到所占的空间,我们今天要借用工具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活动1:灌水入瓶1、任务驱动:要利用漏斗将水灌入瓶子。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校园寻“宝”【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2.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笔和一个小盒子。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生学习卷首语,师介绍指南: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2.师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二)教学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达尔文的寻‘宝’活动”。

2.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3.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师介绍游戏要求。

(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2)查看寻“宝”清单。

(3)生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4.生交流寻“宝”发现。

(三)拓展延伸:1.教师检查“百宝箱”,总结全课。

2.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观察“宝贝”【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做出初步的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2.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学生展示找到的“宝贝”2.师: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二)教学新课:1.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像达尔文一样观察宝贝。

202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能够对看不见的物体是否占据空间设计实验和做出假设。

能够根据间接的实验现象,推理空气占据空间。

3、意识到科学结论需要客观证据来说明。

感悟科学知识对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教学难点:经历发现问题一提出猜想一验证猜想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瓶、橡胶塞、漏斗、烧杯、石块、吸管、水槽、乒乓球、去底的矿泉水瓶、水等课时安排:1或2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用带刻度的量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让学生描述水占据了杯中哪些地方,继续倒水,水位高度会怎样变化?水占据的空间又有什么变化?(水占了杯子下部分的地方,继续倒水,水位上升,占的空间就越多)2、接着用这杯满满的水,教师出示一块石头,如果将它轻轻放入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因为石头要占地方所以就把这部分水给挤出来了。

)3、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地方”就是“空间”。

石头要进入,水如果已经占满杯中的空间了,这时水流出来,给石头一些空间。

4、教师出示一个被彩纸罩住外壁的杯:怎样知道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呢?(因为我们看不到杯子里面的情况,所以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

)教师把乒乓球放到杯子上,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和你们的预测相吻合(撕开包裹在杯子外壁上的纸)。

5、小结: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占据空间呢?①直接观看是否有物体占据了空间。

②继续往里面添加物体,进不去,也能推理出有物体占据空间。

③原本占据空间的物体被挤出来,也能推理出物体占据空间。

6、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那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空气是气体,不像液体、固体可以直接看到所占的空间,我们今天要借用工具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活动1:灌水入瓶1、任务驱动:要利用漏斗将水灌入瓶子。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校园寻“宝”【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2.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笔和一个小盒子。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生学习卷首语,师介绍指南: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2.师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二)教学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达尔文的寻‘宝’活动”。

2.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3.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师介绍游戏要求。

(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2)查看寻“宝”清单。

(3)生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4.生交流寻“宝”发现。

(三)拓展延伸:1.教师检查“百宝箱”,总结全课。

2.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观察“宝贝”【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做出初步的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2.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学生展示找到的“宝贝”2.师: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二)教学新课:1.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像达尔文一样观察宝贝。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单元:走进科学1、校园寻“宝”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标: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教学过程教学导入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

(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寻“宝”发现。

拓展延伸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2 观察“宝贝”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导入一、展示找到的宝贝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教学新课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

板书:观察宝贝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三、观察宝贝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湘教版(2020)3上科学 全册教案

湘教版(2020)3上科学 全册教案

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么?又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空气占据空间 )三、活动:“听话”的乒乓球1.出示实验装置,预测:如果用去底的瓶子罩住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垂直扣入水槽底部,乒乓球会在哪儿?预测的依据是什么?2.学生做出不同的预测,并说明这样预测的理由。

3.师:我这里有个带条纹的矿泉水瓶,如果任意指定条纹格数作为停留位置,你能想办法控制乒乓球的停留位置,让乒乓球听话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同时上台来操作演示。

四、拓展迁移1.出示图片:生活中还有许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例,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充气的轮胎、篮球难以压瘪、倒扣在水中的杯子,放在杯底的纸团不会湿......2. 寻找生活中更多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或事物,写一写、画一画。

3.我们能让乒乓球再回到水底吗?怎么做?为什么能实现?课后我们再去试一试吧。

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灌水入瓶“听话”的乒乓球空气占据空间方法:插入吸管.....教学后记:水和石块占据空间,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理解水会溢出。

灌水入瓶实验易漏气,刚开始一滴滴慢慢滴水,重复实验水滴就加快了。

学生能回答出。

要让滴水加快可拧开拧松瓶塞。

使乒乓球浮上来,学生最先想到的是拧开瓶盖,斜放瓶身的办法学生思考了很久。

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土壤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9、下列属于仙人掌生长习性的是( )。

A 、喜高温耐湿B 、耐干旱、贫瘠C 、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 10、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中有腐殖质B 、土壤没有肥力C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三、对错审判厅(20分)1、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 )2、土壤中有水,但没有空气。

( )3、土壤是有微生物存在的。

( )4、植物对土壤也有保护作用。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2019年整理】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19年整理】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走进科学1、校园寻“宝”教学目标:1、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2、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教学过程教学导入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

(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寻“宝”发现。

拓展延伸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2 观察“宝贝”教学目标: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导入一、展示找到的宝贝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教学新课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

板书:观察宝贝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三、观察宝贝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3、整理“百宝箱”教学目标: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自己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么?又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空气占据空间 )三、活动:“听话”的乒乓球1.出示实验装置,预测:如果用去底的瓶子罩住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垂直扣入水槽底部,乒乓球会在哪儿?预测的依据是什么?2.学生做出不同的预测,并说明这样预测的理由。

3.师:我这里有个带条纹的矿泉水瓶,如果任意指定条纹格数作为停留位置,你能想办法控制乒乓球的停留位置,让乒乓球听话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同时上台来操作演示。

四、拓展迁移1.出示图片:生活中还有许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例,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充气的轮胎、篮球难以压瘪、倒扣在水中的杯子,放在杯底的纸团不会湿......2. 寻找生活中更多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或事物,写一写、画一画。

3.我们能让乒乓球再回到水底吗?怎么做?为什么能实现?课后我们再去试一试吧。

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灌水入瓶“听话”的乒乓球空气占据空间方法:插入吸管.....教学后记:水和石块占据空间,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理解水会溢出。

灌水入瓶实验易漏气,刚开始一滴滴慢慢滴水,重复实验水滴就加快了。

学生能回答出。

要让滴水加快可拧开拧松瓶塞。

使乒乓球浮上来,学生最先想到的是拧开瓶盖,斜放瓶身的办法学生思考了很久。

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土壤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9、下列属于仙人掌生长习性的是( )。

A 、喜高温耐湿B 、耐干旱、贫瘠C 、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 10、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中有腐殖质B 、土壤没有肥力C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三、对错审判厅(20分)1、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 )2、土壤中有水,但没有空气。

( )3、土壤是有微生物存在的。

( )4、植物对土壤也有保护作用。

湘教版()3上科学 全册教案(共57页)

湘教版()3上科学 全册教案(共57页)

示:气球充气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现象。学生操作:第一步,每组小天平达到平
衡。第二步:把其中的气球充气,观察出现的现象并记录。
三、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实验结果
1.实验现象统计:向充气气球一边倾斜(
)组;向垫圈一边
倾斜(
)组;继续保持平衡(
)组。
2.从这些数据看,你觉得空气有质量吗?质量怎么样?为什么这么
1.出示一瘪一鼓两个气球,先明确鼓的气球里面充满了空气,然后请学生用
手掂量掂量。你觉得哪个重?掂量不出来就说明空气没质量了对不对?为什
么?(a 太轻,手灵敏度不够 b 气球和气球夹本身质量也有差异,应用同一个)
2.师: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使用一个简
易小天平)。师视情况出示跷跷板图片。(a 跷跷板能给你什么启发吗?b 跷跷
9、演示实验:“纸蛇实验”,学生观察,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10、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是不断上升的热空气推动纸蛇转动。) 11、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12、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板书:向上流动)
活动 3:(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学生猜测、交流。 3、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教师演示纸杯平衡实验,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5.学生讨论交流。 6.小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解释: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就会上
演示实验用:皮球、打气筒、天平秤、砝码。 分组实验用:每组细木条做的小天平一架,铁架台一个,气球、气球夹各两 个,铁垫圈两个。 课前训练: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并用气球夹卡住。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谜底:空气) 2.师出示一个尼龙袋,请学生装一袋空气,再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空气的知 识。 3.相机抛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空气有质量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设计实验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