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级机能
神经系统
时,大趾背屈,其它四肢展开如扇形。
(2) 节间反射(搔爬反射)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脑干结构:腹面、背面
(一)脑干部位下行系统 1、下行易化系统:网状—脊髓通路(5);前庭—脊髓通路(6) 易化区: 分布于脑干中央区域,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 脑 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和被盖,前庭,小脑前叶两侧。 2、下行抑制系统:皮质—延髓—网状通路(1);尾核—脊髓 通路(2);小脑—网状通路(3);网状—脊髓通路(4) 抑制区: 位于延髓网状结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章概述:
一、神经系统如何接受感觉信息(感觉机能); 二、神经系统如何支配躯体骨骼肌的运动及内 脏肌肉的运动(运动机能); 三、神经系统有哪些高级机能及其特征(高级 机能)。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NC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 结构和功能单位,故称为神经 元(Neuron)。 按照生理机能,一般可将 神经元分为三类 (1)感觉(传入神经元) (2)运动(传出神经元) (3)中间(联合神经元)
三、 反射的分类
按反射形成的特点 将所有的反射区分为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条件反射不是先天就具有的,是动物个体后天通过学 习和训练所获得的。
四、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2、聚合
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五、 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 1、单向传布 在中枢内兴奋传布只能由传入向传出 的方向进行,而不能逆向传布。 2、中枢延搁 从刺激感受器起至效应器开始出现反 射活动为止,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反射时。兴奋通过 中枢部分较慢。 3、总和 如果由同一传入纤维先后连续传入多个冲 动,或许多条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至同一神经中枢 ,则阈下兴奋可以总和。当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发放冲 动,引起反射活动。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一、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特征。
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主要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4、心理活动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3、内化学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最初的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
维果斯基给内化概念赋予新的含义,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
内化的过程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而且也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重要假设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都是被中介的。
在此基础上,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和“意识”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心理适用于动物和人,而意识只适用于人。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时必须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二、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维果斯基及其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概述
维果斯基及其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概述通过近期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想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是“维列鲁学派”(列昂节夫、鲁利亚都)中的重要人物。
㈠维果斯基理论的基本前提1、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所经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2、他认为发展依赖于随着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sing systems)。
㈡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的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1、两种心理机能:低级机能&高级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作为动物而产生的进化结果,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作为历史产物的进化结果,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系统。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2、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心理工具(各种符号系统)维果斯基认为最重要的心理工具是语言,他认为儿童使用语言不仅限于社会交往,而且也是以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计划、指导和监控自己的行为。
自我管理的语言被称为“内在言语”或“个人言语”。
3-7岁,儿童出现了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程的表现—自言自语。
3、心理机能的中介结构——历史文化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始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儿童的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的发展都和学习使用社会的创造发明有关。
如语言、数学体系和记忆方法,在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学习如何借助电脑进行计算;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用自己的手指或珠子计数。
㈢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技能转化的过程。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二章: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目标】1.概述人脑的语言中枢及其相应分区2.明确学习、记忆、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课前案一、语言功能1.人的大脑(1)作用:神经系统的。
(2)功能:感知;控制机体的活动;具有、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人脑的语言功能(1) 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2)言语区(右图)(3)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Ⅰ.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半球负责。
Ⅱ.大多数人的大脑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
(4)区分听觉中枢和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Ⅰ.能否“听见”声音,与中枢有关,而能否“听懂”语言,与中枢有关;Ⅱ.能否“看见”物体,与中枢有关,而能否“看懂”文字,与中枢有关。
二、学习与记忆、情绪1.学习与记忆(1)概念: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和积累的过程。
(2)阶段: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的合成。
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的脑区有关。
长时记忆可能与形态功能的改变以及的建立有关。
2.情绪(1)概念:情绪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分类及表现Ⅰ.积极情绪:表现为、兴奋、对生活充满。
Ⅱ.消极情绪:表现为、沮丧、对事物失去。
(3)异常情绪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Ⅰ.抑郁a.产生原因: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通常是的。
b.解决方法:、以及Ⅱ.抑郁症a.产生原因:抑郁持续下去而。
b.解决方法:到医院接受。
c.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课中案一:人脑的语言功能【任务驱动】自主阅读课本P37----3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因为大脑皮层有_______个神经元组成,组成许多_______,是神经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具有对外部世界的_________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的作用外,还具有_________、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
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相对于低级心理机能而言。
认识它首先你得先认识一位心理学天才叫维果茨基。
简单的说,高级心理机能便是:随意注意、概念思维、理论性想象、高级情感和预见性意志等。
在维果茨基看来,心理机能有两大类:一类是所谓的低级的心理机能。
这就是指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以至形象思维、情绪。
等心理过程。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低级的心理机能是最古老的,是动物和人的共有的。
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每一种新的较高的心理机能的产生都必须伴随着有机体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复杂化。
到了人的阶段,随着心理的不断发展便产生了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发展。
在机械记忆上增添了逻辑记忆,在不随意注意上增添了随意注意,在形象思维上增添了概念思维,在再现想象的基础上增添了理论性想象。
在低级情绪的基础上增添了各种如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的情感,在冲动性意志的基础上增添了预见性意志。
所有这些如随意性注意、概念性思维、理论性想象、高级情感和预见性意志等等,便称之为高级心理机能。
这些心理机能之所以“高级”,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指心理的“随意机能”,二是指心理的“抽象机能”。
所谓随意机能,也就是说相应的外界刺激物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较强作用的时候,人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意志的努力去寻找它、追求它,把它呈现在自己的头脑之中,并产生相应的反映动作;所谓抽象机能,就是概括的作用,通过概括形成各种级别的概念,并且运用他们来判断或推理。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五讲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
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
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
维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一、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基本观点是,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个体的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1.低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机能,是心理的种系发展的结果。
低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的主要形式有: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记忆、形象思维、情绪、冲动性意志等心理过程。
2.高级心理机能(1)维果斯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机能,它具有以下特点:●高级心理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和抽象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过程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在起源上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从个体发展上看,它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2)高级心理机能的主要形式思维、有意注意、抽象记忆、高级情感、理智性意志等均为高级心理机能。
(二)心理发展的机制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由于工具的使用,其心理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
这是维果斯基对人类心理起源的基本假说。
1.人类的两种生产工具(1)物质生产工具物质生产工具(如石刀乃至现代机器)的使用,使人类脱离了动物世界,而成为人类。
(2)精神生产工具精神生产工具(如符号和词)的使用,使人类的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转化。
第四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 低级心理机能,是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 低级心理机能, 机能,它是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 机能,它是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如感 知觉、不随意记忆、形象思维、 知觉、不随意记忆、形象思维、情绪等心理过 程等均属于低级心理机能。 程等均属于低级心理机能。 • 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它以人 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 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受社会历史 发展规律所制约,思维、有意注意、高级情感、 发展规律所制约,思维、有意注意、高级情感、 逻辑记忆等心理过程则属于高级心理机能。 逻辑记忆等心理过程则属于高级心理机能。 • 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 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 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 历史所制约。 发展则受社会文化 历史所制约。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维果茨基( 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茨基(1896—1934) )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 历史发展理论
• 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 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历史发展理论, 历史发展理论 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 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 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 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四、智力的内化学说
• 智力是外部形式的活动“内化”到人脑的结果。 智力是外部形式的活动“ 内化” 到人脑的结果。 • 实物——>表象——>符号 >表象 > 实物
• 独立言语 交流言语பைடு நூலகம்外部言语
内化
内部言语
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 三个重要思想: 三个重要思想: 最近发展区: 1、 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 差异。 差异。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2 、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 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 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3、学习最佳期限 : 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 、 学习最佳期限: 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熟为前提 , 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 最佳期限 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 如果错 过学习某一机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 过学习某一机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 。 教育教 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 响的时期。 响的时期。
神经系统—大脑的高级功能(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2.皮质诱发电位
皮质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 导出的形式较为固 定的电位变化。
皮质诱发电位的成分
(1)主反应:为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 (2)后发放:为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
觉醒与睡眠
01
觉醒状态 的维持
02
睡眠的时相
觉醒与睡眠
觉醒和睡眠的昼夜周期性交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生理过程。 机体只有在觉醒状态下,才能进行各种活动。通过睡眠又可以 使机体的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
1.觉醒状态的维持
各种传入冲动,经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 导,使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
觉醒
1.脑电觉醒:脑电波呈快波表现 2.行为觉醒:清醒状态下的各种行为表现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01
第一信号 系统
02
第二信号 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现实的具体信号。如光、声、嗅、味、触等。 2.第一信号系统:能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3.特点: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
2.第二信号系统
1.第二信号:虚拟、抽象的信号。如语言、文字图画等。 2.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3.特点:该系统为人类所特有。人类可以借助语词表达思想,进行抽象思维。
优势半球与语言中枢
01
优势半球
02
语言中枢
03
语言功能 障碍
1.优势半球
指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向一侧半球集中的现象 优势半球: 一侧优势
右利者:优势半球在左侧
左利者:优势半球在右侧
2.语言中枢
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例子
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例子
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例子包括:
1. 饥饿感:饥饿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
当我们饥饿时,大脑会发出信号,提醒我们需要进食。
2. 疼痛感:疼痛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大脑会感知到疼痛并做出反应,以保护身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3. 记忆:记忆是大脑的一种重要机能,它使我们能够存储和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或经历新事件时,大脑会将这些信息存储在记忆中,以便我们以后使用。
4. 情绪:情绪是大脑的一种复杂机能,它使我们能够体验和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
当我们面对不同情境时,大脑会根据情境的特征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
5. 思考:思考是大脑的一种高级机能,它使我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活动。
当我们进行思考时,大脑会利用其复杂的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和处理信息。
以上例子表明,心理是脑的机能,大脑通过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和化学信号来感知、处理和表达心理现象。
《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学说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学说》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言:本导学案主要介绍了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学说,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将了解到该学说的基本理论、相关概念及其在教育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维果茨基的生平及学术背景1.1 维果茨基简介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生于1896年,逝世于1934年。
1.2 维果茨基的学术背景维果茨基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和文学,后转向研究哲学和心理学。
他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方面。
二、高级心理机能学说的基本理论2.1 高级心理活动与低级心理活动的关系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活动是在低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低级心理活动是感知、运动和记忆等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高级心理活动是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语言、符号和概念等复杂的认知过程。
2.2 社会文化的影响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个体的认知和情感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高级心理机能学说在教育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应用3.1 ZPD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区别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理论,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他们的ZPD,即那些学生能够在师生合作的情境下成功完成的任务的范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ZPD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3.2 认知工具与文化工具维果茨基提出了认知工具和文化工具的概念。
认知工具是指帮助个体解决问题的外部工具,如计算器、笔记本等;文化工具是指社会文化中使用的工具和符号,如语言、符号系统等。
教育应该把这些工具和符号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促进其认知发展。
3.3 科学研究的启示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学说为教育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一)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于这个知识点,考查的最多的便是他的两种心理机能,以及两种工具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值得同学们注意的是,维果斯基一直强调的是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缺一不可。
这个在判断题中考查居多。
如若题干中说维果斯基强调的是高级心理机能,那么这种说法必然是错误的。
2.心理发展观这个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通常以简答题考查大家,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简单的识记。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此处随意是指跟随意识,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随意有所不同,同学们需要注意。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低级心里机能名词解释
低级心理机能名词解释一、引言心理机能是指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层次,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注意和意识等。
在这些心理机能中,有一些被认为是较为基础的,称为低级心理机能。
本文将对低级心理机能进行详细解释。
二、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选择、组织和解释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工作。
感知的过程涉及感官接收外界刺激、传递到大脑并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
2.1 视觉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号。
视觉系统包括眼睛、视神经和大脑中的视觉皮层。
视觉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外界环境提供了基础。
2.2 听觉听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音并将其转化为听觉信号的过程。
听觉系统包括耳朵、听觉神经和大脑中的听觉皮层。
听觉不仅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感知其来源,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识别音乐、判断声音方向等。
2.3 嗅觉嗅觉是通过鼻子接收气味并将其转化为嗅觉信号的过程。
嗅觉系统包括鼻子、嗅觉神经和大脑中的嗅觉皮层。
嗅觉是人类最古老的感觉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味道、感知危险物质和识别个体之间的情感。
2.4 味觉味觉是通过口腔接收食物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味觉信号的过程。
味觉系统包括舌头、味觉神经和大脑中的味觉皮层。
我们能够通过味觉感知食物的甜、酸、苦、咸和鲜味,这些味觉信息对我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意识有重要影响。
2.5 触觉触觉是通过皮肤和其他感觉器官接收物体的接触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触觉信号的过程。
触觉系统包括皮肤、触觉神经和大脑中的触觉皮层。
触觉能够帮助我们感知物体的形状、温度、质地等特征,也是我们与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三、思维思维是指人类进行推理、判断和概括等认知活动的过程。
它是人类高级心理机能之一,与语言、记忆和理解等紧密相关。
思维的过程涉及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以及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概念形成概念是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抽象概括。
动词搭配 机能
动词搭配机能
“机能”是一个描述事物功能或作用的词语,通常与描述性、说明性的动词搭配使用。
以下是一些与“机能”搭配的动词示例:
1.发挥机能:描述某事物或系统在特定情境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或
作用。
2.实现机能:强调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使某事物的机能得以实现。
3.保持机能:指某事物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其机能得以持续维持
或稳定。
4.优化机能:通过改进或调整,使某事物的机能更加完善或高效。
5.丧失机能:描述某事物因某种原因而失去其原有的功能或作用。
6.恢复机能:指某事物在经过维修或调整后,重新恢复其原有的机
能。
7.增强机能:通过加强或改进,提高某事物的机能水平或能力。
8.分析机能:对某事物的机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或分析,以了解其工
作原理或性能特点。
这些动词与“机能”搭配,可以丰富对事物功能或作用的描述,使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当然,具体搭配还需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进行选择。
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
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1. 运动皮层:运动皮层位于大脑的顶部,控制着人体的运动功能。
它分为主运动皮层和运动规划区。
主运动皮层负责控制肌肉的运动,而运动规划区则负责计划和协调复杂的运动序列。
2. 感觉皮层:感觉皮层位于大脑的中央区域,接收并处理外界的感觉信息。
它包括视觉皮层、听觉皮层、触觉皮层等不同的感觉区域。
这些区域负责解码和解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的感知经验。
3. 语言皮层:语言皮层位于大脑的左侧,主要负责语言的产生和理解。
它包括布罗卡区和温克尔区。
布罗卡区负责语言的产生,而温克尔区负责语言的理解。
这两个区域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流利地表达和理解语言。
4. 认知控制皮层:认知控制皮层位于大脑的前额叶,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调节和控制。
它包括前额叶皮层和顶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参与决策、计划和执行控制功能,而顶叶皮层负责注意力、工作记忆和灵活思维等认知过程。
5. 情绪和奖赏皮层:情绪和奖赏皮层位于大脑的边缘区域,参与调节情绪和奖赏反应。
它包括扣带回和岛叶等区域。
扣带回参与情绪的调节和压力的应对,而岛叶参与奖赏和社交行为的调节。
6. 记忆皮层:记忆皮层位于大脑的颞叶区域,负责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
它包括海马体和额叶皮层。
海马体参与新陈代谢记忆的形成,而额叶皮层则负责长期记忆的储存和检索。
7. 视觉处理皮层:视觉处理皮层位于大脑的后枕叶,负责处理和解释视觉信息。
它包括初级视觉皮层和高级视觉皮层。
初级视觉皮层负责基本的视觉感知,而高级视觉皮层则参与对视觉信息的分析和理解。
总的来说,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在人类认知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分区相互连接和协同工作,使人类能够感知、思考、记忆和行动。
对于了解大脑的机制和功能,对于研究认知和行为障碍以及开发相关治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并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提供更深入的解释和理解。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及其主要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指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维斯基区分了两种心智功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智功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方式与外界互动的特征;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功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功能。
所以,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结构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意识体系。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高级心理机能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特点是:(1)它们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它们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机能由于有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它们实现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4)它们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因此,维果茨基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和历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类高级心理功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心智功能来自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还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
另一方面,内在的理智行动也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主观得以客观看待。
内在化和外在化之间的桥梁是人类活动。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在详细定义和描述人的高级心理功能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维果茨基提出了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社会性的。
在讨论发展时,维果茨基首先定义: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功能转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理论的基本观点
维果斯基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七章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维果斯基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心理发展观传统的心理维果斯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低级心理机能,一类叫高级心理机能。
通过阅读教材,弄清什么是低级心理机能?什么叫高级心理机能?两种心理机能各有什么特点?从起源上看: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发展的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物。
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对于个体来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维果斯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据此,维果斯基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
教材中列举了儿童指物和随意注意的发生和发展的例子,说明人际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这里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新概念:“两次登台”。
这是维果斯基为了表述儿童的高级心理机能如何从外部的人际交往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而使用的形象化语言。
儿童的高级心理机能首先产生于社会的人际交往,属外部活动,然后才内化为内部的活动。
一外一内,维果斯基把它比喻为“两次登台”。
他认为,两次登台是“一条真正的规律”。
上升到理论高度,维果斯基这样表述:“人的心理实质乃是移置在内部并成为个性的机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那么,外部的、社会的东西,是怎样移置到内部的呢?维果斯基认为需要借助于心理的工具——符号,具体地说,即语言。
符号是心理发展的中介环节。
儿童借助语言符号作为工具,实现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这种转化的标志包括四个方面,请阅读教材第244-245页。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探讨发展的实质以及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观点,其思想对儿童心理发展领域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低级的心理机能包括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直观的动作思维与情绪冲动等,它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高级的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抽象思维和高级情感等,它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支配,通过语言符号的掌握和运用使儿童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在这里就提出了几个关键词:语言符号、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工具、内化、最近发展区。
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方面。
在学习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维果茨基所做的拼图游戏(这也会成为我们后续知识点的主线材料):4岁的安妮第一次玩拼图游戏,她一开始无从下手,爸爸坐到她身边建议她最好先把有拐角的图片放在一起,然后指着一个图片拐角边缘的粉红色区域说,让我们来找下一块粉红色的吧.....当安妮又做不下去的时候,爸爸就会把两个相连接的部分拼在一起引起她的注意,当安妮拼对时,爸爸会及时表扬她做的很好。
安妮逐渐掌握了拼图的要领和技巧后,爸爸退到后面让她渐渐独立完成。
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②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轻人睡眠时各种生理机能的变化
(自Ottoson “Physiology of the
2 睡眠与觉醒 二、睡眠的机制研究(1)
1. 睡眠中枢和觉醒中枢 ① Hess (1931年) :有节律的电刺激间脑 引起猫进入睡眠;刺激下丘脑后部 产生 正常觉醒征兆。认为脑内存在睡眠中枢, 能主动启动睡眠;同时也存在觉醒调节系 统。
2 睡眠与觉醒 二、睡眠的机制研究(2)
1. 睡眠中枢和觉醒中枢 ② Jouvet等(1974年) :破坏延脑80%的 中缝核细胞(含5-HT) 严重失眠,SWS 减少;破坏脑桥背区蓝斑的某些细胞(含 NE) 消除异相睡眠。假说:中缝核系 统与蓝斑系统周期地抑制网状激活系统 (P270,图12-8) 的活动。 ③ 刺激扣带前回、海马、下丘脑等, 也能诱发睡眠。
Eye Movement Sleep, REMS)
和浅睡期相联系。
(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 Physiology”)
2 睡眠与觉醒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同步化睡眠(Synchronized Sleep);d波,内 脏活动水平,骨骼肌松弛。解除疲劳, 恢复体力。 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 FWS) 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REMS、去同 步化睡眠(Desynchronized Sleep) ;b波,脑血 流量和耗氧量,血压、心搏及呼吸活动 ,难唤醒。做梦;有助于CNS成熟。
癫痫病人可出现高振幅(250 mv)的棘波(P352,图 14-13);脑肿瘤患者清醒时亦可出现θ波或δ波。
2 睡眠与觉醒
脑电形成的机制
条件:①皮层内神 经元活动同步化(程度
越高,脑电波振幅越大、频 率越低);②神经元的
● 诱发电位
感觉传入 (感受器,传 入纤维等) 受刺激时,引 起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电 位变化。若在皮层某一 区域引出,又称皮层诱 发电位,分为主反应 (初 级,丘脑特异性投射) 和后 发放 (次级,丘脑非特异性 投射) 两部分;可用于寻 找感觉投射部位。
排列方向一致。 脑电波是神经元群 (锥体细胞顶端树突)活动 时所产生的突触后电 位总和的结果。
脑电波的产生
(自王建军等译《神经科学—探索脑》)
2 睡眠与觉醒
● 睡眠的不同时相
睡眠不是被动过程, 而是被主动诱发的。 觉醒和睡眠是两种活 动形式的变化。 进入深睡之后,就 交替进行浅睡期和深 睡期(90-100分钟一次), 且快速动眼睡眠 (Rapid
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1 大脑皮层的机能 2 睡眠与觉醒
3 学习与记忆
1 大脑皮层的机能
P. P. Broca (1864):表达性失语症区; J. H. Jackson (1869):皮层存在运动区; G. Fritsch & E. Hitzig (1870):刺激狗大脑皮层 引起对侧肢体规律性运动。 定位:主要运动区—4区;躯体感觉区—3-1-2 区;视区— 17区;听区— 41区。 W. Penfield (1939):电刺激大脑皮层某些部位 能使过去的经验重现。 皮层柱(P345,图14-5):皮层表面到白质的一个 柱状范围内的6层细胞只对来自同一部位的一 种感受器的刺激发生反应…(机能单位)
2 睡眠与觉醒 二、睡眠的机制研究(3)
2. 化学机制 ①神经递质:[5-HT] 完全失眠; [NE] 抑制异相睡眠;侧脑室注射ACh 产生SWS,而阿托品抑制SWS。 ②睡眠肽:S因子—脑室灌流可使清醒 大鼠SWS延长;δ睡眠诱导肽 (δ-sleepinducing factor, DSIF)—9肽(分子量849),注入清 醒动物脑室使δ波增多,活动减少。
(自王建军等译《神经科学—探索脑》)
1 大脑皮层的机能
分裂脑—大脑两半球的机能特化
大脑两半球都能独立感知刺激;切断胼 胝体后,不能交流各自的感知。 胼胝体对两半球间感觉和运动机能的整 合、学习和记忆的传递都是必要的。 左半球支配说话、写字、数学计算、抽 象推理;右半球在形象思维、认识空间 (P347,图14-7)、理解音乐等方面优于左半 球。(p348,图14-7)
视觉通路
神经节细胞的突触 组成视神经,在垂体 前方汇合成视交叉。 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 维交叉到对侧,与来 自另一眼颞侧的不交 叉的纤维合并;抵达 外侧膝状体(四级神经 元),再发出纤维止于 大脑皮层枕叶(纹状皮 层 )。
(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 Physiology”)
对裂脑人的测试实验
(自Ottoson “Physiology of the Nervous System”)
2 睡眠与觉醒
一、两种睡眠状态 ●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δ波:0.5-3次/S,深睡; θ波:4-7次/S,睡眠或深 度麻醉时; α波:8-13次/S,清醒、 安静、闭眼; β波:14-30次/S,清醒, (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 Physiology” 警觉。
( 2001)
自 姚 泰与 等 “睡 人眠 体 生和 理觉 学 ”醒 , 第有 三关 版 ,的 人核 民 卫团 生 出及 版递 社 ,质
视 交 自生 叉 王理 上 建 军性 核 等 译昼 《夜 神 经节 科律 学 的 探生 一 索 脑物 个 》 钟能 产 生
( )
(SCN)——
—
离 分体 泌培 自 王活 建动 养 军 的 等仍 译 视 《呈 交 神 明 经 叉 科 学显 上 的核 探 索昼 脑 组 》夜 织 节, 律其
视优势柱的形成与可塑性
(自王建军等译《神经科学—探索脑》)
(a)传导双眼视觉的LGN输入 最初混合于第Ⅳ层。(b)经过
胚胎阶段及出生后的发育, 双眼的输入发生分离,各自 进入第Ⅳ层的视优势柱。
单眼视觉剥夺的效应 能够简单地通过“睁眼” 闭合、“闭眼”睁开而 发生颠倒。关键期…
视优势柱的形成与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