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惩戒而完整
教育教学,因“惩戒”而更加完美
教 育” 是解 决单一 “ 应试 ” 和“ 体 罚” 教 育的有 效方法 . 但“ 赏识 教育” 不是万能无缺的 很多
家庭 和学 校教学管理 中常会 出现不 尽如人意
的情况 , 如孩子被过度溺爱 。姑息 、 纵容 , 长期
盲 目地赏识 下去 .孩 子会 . 顾 名思 义就是 教师通 国, 议院通 过一条法规 : “ 允许教师 在历 经劝 告无效 的情况 下 . 可 采取包 括身体 接触 在内
教 育 管 理 移
1 . 对内 向型的学生 . 教 师可以暗 示他 . 一
过 一定 的惩 罚 、 警 戒等手 段教育 犯错误 的学 生. 使 之达 到纠 正 改错 的 目的 . 其前 提 是不
案例 : 《 忘不了教师 的教鞭》 《 忘 不 了教 师的教 鞭》是 采取 惩处技 巧 获得成 功的一 个例子 一个学 生常 迟到 、 旷
信、 狂妄 , 容不得半点批评 , 受不 得一点挫折 ,
最终 会变得 心态不端 、 是 非不分 、 为所欲 为 。 因此 . 在教 学 中 . 必要 的时候 . 教 师适 当施 以
课、 跟教 师顶 嘴 . 这 些都 受 到过 教师 的好 言
相劝 . 也受 到过教鞭 之下 的教育 但最 后一 次, 这一鞭却打 在学生 的心 中 . 为什么 呢? 是 因为违 纪学 生 被教 师 叫到 办公 室后 .教 师 问: “ 这节课讲 的什么? 压 力 的作用 效果与什 么 因素有关?” 学生答不 上来 于是 . 教师 叫 学 生伸 出手 . 同样 的力 . 用 教鞭 和直 尺 平面
识 教育 . 就 会纵 容 学生 的错 误行 为 . 导 致学 生 一错再错 . 永不 回头 二、 “ 惩 戒教 育” 是教 育教 学的 必要组 成 部分 教 育 教学 . 既 是一 门学 问 . 也是 一 门科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3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3篇[精品]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1学校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但也必然强调“师道尊严”。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教育少不了爱,更少不得惩戒!爱和惩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
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戒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学习进步;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敬畏规则;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若把纵容孩子视作爱,那么,老师其实不爱孩子。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吧!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2近日,教育部研究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稿,将于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该规则出台背景是来源于过去过份强调赏识教育,因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学生家长将学校、将老师告上法庭事件屡出不鲜;老师被动,学校尴尬,以至于“谈管色变”。
在这样大的环境下,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利和责任的底线保障。
就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作为校方和教师怎么理解、认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措施,淺议个人拙见。
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扛起教育责任,培育具有“脊梁”的中国好学生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中的人,人必然要接受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管理,要遵守各项制度,法规政策。
而过份赏识教育,会导致家长、社会、学校三方对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人”认识水平不同,管理缺乏必要的底线意识,规则意识,学校管理的效果甚微,一度教师职业成了“高危”行业,教师不敢管,学校无法管,个别学生“无法无天”。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集合10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集合10篇【篇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作为家长,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明白惩戒的背后应该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诚的关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只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希望老师只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
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易采用温和式的方法;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应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易采用谈心式的惩罚方法。
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惩罚。
每一位家长都会信任老师,也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
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
家长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
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
在《规则》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学《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3篇
学《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3篇学《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3篇【一】一场球赛要想精彩绝伦,除了运动员精湛的球技、观众的文明观战,还需要裁判的准确执法。
正是裁判对比赛规则的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场上运动员最佳状态的发挥,该吹哨时就吹哨,该亮牌时就亮牌,甚至可以罚下场去。
惩戒恰恰是为了让比赛更精彩。
人生如赛场,既有硝烟弥漫的竞争,也不乏波涛汹涌的暗战,虽不说是头破血流、你死我活,但也是你争我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越是充满竞争的地方,越需要惩戒的存在,没有了规则的参与,一盘散沙,甚至是乌烟瘴气都在所难免。
曾几何时,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许多教育方法蜂拥而入,不仅冲击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而且也带来了社会思想的不断发展。
面对琳琅满目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界一时间真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于是赏识教育大行其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标语张扬在校园上空,保护孩子的天性成为纵容娇惯的借口,无私地爱护成为小皇帝们的庇护伞,发展的眼光成为学生任性妄为的障眼法。
戒尺的悄声消退,恰恰是飞扬跋扈的粉墨登场;惩戒的众人喊打,恰恰是无视规则的肆意生长;教师权威的颜面扫地,恰恰是目空一切的横行无忌。
当我们感慨巨婴的横空出世,当我们悲叹啃老族的层出不穷,当我们哀伤精神缺钙的难以理喻时,是否想过,高悬在教育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剑的陨落,恰恰是许许多多教育怪相诞生的缘由。
环顾我们的周围,蔑视规则者有之,逃脱责任者有之,心理脆弱者有之尽管不能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罪给教育,但是缺失了惩戒的教育变得软弱无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今日的问题青年,今日的柔弱中年,今日的蛮不讲理的老年,多年以前,他们可都是在接受教育的少年啊。
惩戒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了惩戒的参与,教育成为了苍白的说教,成为了滥好人的爱护,成为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混日子。
曾经,我们是那么厌恶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暴式教育思想,我们是那么厌恶道貌岸然的学究式的师道尊严,我们是那么厌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等级森严的依附关系。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无批评教育,似乎对学生多加鼓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因为经不住批评的孩子是脆弱的。
对父母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这是孩子成长的人生路标。
因为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也就学不会承担责任。
惩罚绝不是体罚,惩罚的前提是尊重。
我一直在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在提倡表扬、奖励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夸奖、表扬孩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如果仅仅是害怕引发孩子的极端行为与举动,而一味地姑息孩子犯下的错误,这将会酿成大错,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
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
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惟一的全部的方法。
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我们需要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有一个学生干部贾华威(化名)带头嘲讽、打击某位同学,使该同学处于孤立的境地。
然而,贾华威在班里很有威信,颇得师生赏识,几乎从未有人批评过他。
那么,如何处理他的错误行为呢?可以说,在学校里这一类学生干部并不少见。
如果对其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是不可能起什么作用的,而这往往是一些爱才心切的教师的选择。
其实,贾华威的行为是出自极其恶劣的心态,尽管它在贾华威身上仅仅是个嫩芽,却是一种邪恶的生长。
关于这一点,前苏联著名电影《丑八怪》(又名《稻草人》)揭示得淋漓尽致。
一个一心想当英雄的学生干部,见义勇为保护一个转学来的丑女孩。
可是,当丑女孩因感激他而代其受过之时,当同学们因误解而一时无法原谅丑女孩时,他居然带头折磨丑女孩。
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
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云南省普洱市思茅第一中学朱华20161126【关键词】:教育惩戒合情合理适度合法【内容摘要】: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
采取惩戒措施,应该坚持合情、合理、适度、合法原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惩戒措施时还要特别谨慎!不能随意采取惩戒措施。
采取惩戒措施的前提是:爱生如子、教育为本、说十不一、重起轻放。
别慌,不能因为标题“惩戒”而认为此文是“洪水猛兽”,避之千里,为打消您心中的困惑,咱们先来谈谈“惩戒”与“体罚”“惩罚”之间的关系。
“惩戒”老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老师们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遭到误解,同时各媒体对体罚学生恶性伤害事件屡屡曝光更使老师们噤若寒蝉,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也从媒体或其他途径看到很多因为体罚或变相体罚而导致学生、家长和老师冲突不断的例子,更有甚者让老师身败名裂,臭名远播的实例也比比皆是。
其实《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惩戒就是通过处罚来警戒。
教育学解释:惩戒是指施罚让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戒方式,它和体罚的本质区别是罚者是否损害了身心健康。
因此所谓“惩戒”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给学生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惩戒,顾名思义包括“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处,惩罚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一句话惩戒意味着手段和目的统一,教育惩戒除具备这种统一之外,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合格公民,为家、为民族、为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科学知识,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关于教育惩戒的名言名句
关于教育惩戒的名言名句
1、教育必须是关乎生命的关系,而不仅仅只是惩罚恶劣行为。
——
马尔科斯。
2、惩戒,在教育上,是管理者最大的义务,而不是恶习。
——梁启超。
3、当一个孩子能从惩戒中受益时,他就不至于受害。
——伏尔泰。
4、惩罚就是教育,宽容就是放任。
——苏格拉底。
5、教育的意义,在于把孩子从恶中救出来,而不是把他们送进去。
——韩非。
6、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它的本质是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关心
和担心。
——王跃国。
7、任何的惩戒都必须以教育为最后目的,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有效的
办法,而不是一种报复手段。
——伯恩斯。
8、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白行为规范,以及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属性和能力。
——休谟。
9、惩戒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忽视更加灵活的教育方法,以及执行惩戒的方法。
——居里夫人。
严而有爱的教育惩戒方显教育者之大智慧——浅谈教育惩戒的艺术
严而有爱的教育惩戒方显教育者之大智慧——浅谈教育惩戒的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
”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表示:“教师的正当惩戒,不属于体罚。
”那么,怎样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何时进行教育惩戒方能显成效?这些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
笔者认为:严而有爱的教育惩戒,方显教育者之大智慧。
首先,教育惩戒必须要严格。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
严是爱,松是害;师者,严也。
该惩戒的必须惩戒,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徒。
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成年之后,很感谢当年的严师;还有的学生懂事后,对自己曾经的年少不懂事,悔恨不已,反倒责怪起家长与老师的不严;古训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讲的也是教育惩戒必须要严的问题。
就像中国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老师所说的那样:孩子该打时就得打。
不打不骂,教育不出有教养的孩子,熊孩子都是被宠出来、惯出来的!当然,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记得:严而有度、注意分寸。
惩戒用好了,它会起到激励作用;用得不当,则适得其反,令人从此一蹶不振。
在平常使用教育惩戒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条原则:一、事先声明原则。
惩戒教育之前,一定要事先声明,约法三章,并在班规中明文规定: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违规,就会受到怎样的惩罚?所有惩戒措施都是先向学生征讨意见,由学生们共同商量,班主任斟酌定稿后明确公示,形成文字,再制作成班规。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学生犯错误、受惩戒时,他会心甘情愿!其他学生也认为这样做合情合理!二、速战速决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犯错时,其内心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准备接受惩戒的心态。
所以,学生犯了错误,一定要及时处理。
因为,此刻学生明白的道理,往往刻骨铭心,同时也能让其错误行为得到控制,不会蔓延!若延迟惩戒、秋后算账,学生则会认为老师斤斤计较,纠缠不清,教育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软硬兼施原则。
在宣布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前,要对其进行教育疏导,教育学生认同犯错误,就要勇敢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观念,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惩戒。
惩戒教育是一种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教师称惩戒教育是一种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日前,西安市莲湖区某小学一英语老师,因学生没有把课文背下来,一怒之下用铁棍打13名学生的屁股,造成5名学生几天后屁股仍然青紫、淤血。
此事一出,该不该体罚学生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
虽然大多数人对体罚持反对意见,但为数不少的人仍认为“不打不成器”;不少人也认为,惩戒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找到惩戒教育的身影。
惩罚教育,应该把握好尺度雒红艳(西安市六中教师):我教的是高中学生,就不存在打不打的问题,因为孩子们已经长大了。
但我也遇到过一些学生,你批评他两句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老是编一堆谎言来应付你,这个时候,如果一味的纵容就是害学生了。
有些学生吃软不吃硬,有些吃硬不吃软,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的惩罚,可能效果就会更明显,但要有尺度。
于亚男(退休教师、曾获得“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称号):作为老师来说,出发点再好,也不能太出格了。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轻轻地打两下,或许还可以理解。
要对孩子有训诫,孩子没有压力也不行,一个孩子送到学校,老师不敢说不敢动,这样老师也就无法开展工作。
申臻:如果说体罚学生是为他好,那这个“为他好”的尺度是什么呢?让他听话就是为他好吗?他不写作业你揍他就是为他好吗?学生不会做题不会背课文,我希望这些不要再成为体罚的理由。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再好,心理与人格被扭曲,这无疑是更糟糕的。
学生成绩至上的观念必须改变,学生“学做人”出现问题,再适当的体罚才行。
法治社会,体罚是不能容忍的梁伟(高校教师):刚才有不少人提到,这次事件中,大家都认为打得太残忍了,打得太狠了。
如果打的不是十几个学生,打的是一个学生,只是打两下,可能许多家长都会认为,这不算个什么事。
实际上,不光是老师不能打学生,家长也不能打孩子。
批评、处分这个打人的老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就是如何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依法施教。
吴志有(小学校长):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有明确的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这个底线不能动。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教育惩戒心得体会1学校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但也必然强调“师道尊严”。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束同步、严慈同体的。
教育少不了爱,更少不得惩戒!爱和惩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
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戒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研究进步;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敬畏规则;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认识打听:若把纵容孩子视作爱,那么,老师其实不爱孩子。
成就孩子比较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吧!教育惩戒心得体会2学生不服从管理、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吸烟饮酒、欺凌同学,学校、老师能不能管?怎么管?日前,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等等,那么这样的规则,家长、学校、专家们都怎么看呢?规则明确,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根据程度轻重,教育惩戒被分为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并应当及时告知家长;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并应当事先告知家长。
学生家长杨先生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以前站在学校的角度,他不好管或者是不敢管,现在有这个细则出台,学校可以把自己该做的这块做好。
上海教师招聘: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最全汇总>>>上海教师资格真题上海教师招聘: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对此你怎么看?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报名时间:9月6至9日;面试报名时间:12月13至16日。
笔试时间为:11月5日,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结构化面试题目:有人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对此,你怎么看?参考答案我认为这种观点十分正确。
因为“惩者,以正其心也。
”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
因此,合理行使教师惩戒权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而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明事理。
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徘徊时,需要有人去指点、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
教师就是这个人,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惩戒学生的责任,并通过适时、适度的惩戒,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惩戒教育中,学生才能辨是非、知对错、懂权责。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
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有“惩戒教育”。
如果说赏识是阳光,孩子在赏识的阳光下可以自信而快乐的成长,那么惩戒就是风雨,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接受磨练,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作为教师,对待正处于发展中的这一群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宽严并济,赏罚有度,辅助学生健康成长。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是如何设置教学的!中公教育上海教师资格证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教师资格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上海教师资格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上海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上海教师资格证信息。
教育莫丢“惩戒”
教育莫丢“惩戒”【摘要】随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于到了谈“惩”色变的地步,“惩戒教育”似乎成为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撞击的“高压线”。
前苏联马卡·连柯说过:“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合理的、机械地使用惩戒会是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
”“赏识教育”应当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主体,但纯粹的“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它必须与适度的惩戒教育结合起来,才是一种完整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惩戒教育二者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乃至触及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戒。
可是,随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泛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到了谈“惩罚”色变的地步。
环视当今社会,一味倡导赏识教育的例子屡见不鲜。
专家旁征博引,家长著书立说,教师介绍经验,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均离不开“夸”字。
高考状元是“夸”出来的,特长生是“夸”出来的,后进生转变是“夸”变的,优秀的课改也是“夸”出来的,等等。
总之,似乎没有“夸”,也没有教育;只有“夸”才是最科学的教育方法。
孰不知过度的使用“赏识教育”却带来了种种弊端。
1会重蹈溺爱教育的覆辙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是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本来中国的教育是以严著称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除了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为人处事上也要对其严加管教。
而现在有的家长及老师对孩子则极尽宠爱,只能是,这样的孩子往往表面上“完美无缺”,实际上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又馋又懒,唯我独尊,谁也说不得,动辄伤心落泪,甚至离家出走。
惩戒也是这一种教育发言稿
惩戒也是这一种教育发言稿各位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关于惩戒教育。
近年来,对于惩戒教育的讨论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但无论如何,惩戒教育都是一种教育方式,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惩戒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实施方式。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是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与奖励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惩罚和规劝,是惩戒教育的一种体现。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责骂、处罚和规劝,也是惩戒教育的一种形式。
所以,惩戒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那么,惩戒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惩戒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自己的过失,从而能够自我调整,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次,惩戒教育的目的还在于维护学校和家庭的秩序,保障良好的教育环境。
只有通过严肃的惩戒教育,才能让学生明白错误的严重性,从而遵守学校和家庭的纪律,共同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所以,惩戒教育的目的是积极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环境的改善。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惩戒教育的实施是要慎之又慎的。
因为,不当的惩戒教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要惩戒得当,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惩戒教育要实施得合理。
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和心理特点,在惩戒的程度和方式上做出适当的选择。
其次,惩戒教育要注重疏导。
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配合以言传身教,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并且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最后,惩戒教育要具有启发性。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指出,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除了惩戒教育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奖励教育。
“为戒而惩”应成为惩戒教育的基本遵循
20
智慧管理 2021 年 3 月
班会、主题展板、主题绘画、主题征文等主题活动, 从不同侧面为学生知道和理解《惩戒规则》提供 帮助,力求形成“人人知法,个个守法”的良好 局面。
(二)严肃区分并柔性执行教育惩戒的三个 层面
《惩戒规则》根据学生违纪情形的严重程度 把需要实施的教育惩戒区分为三个层面:一般教 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严重教育惩戒。这样的 区分,对于把控惩戒力度自然有了好的参照,但 教育惩戒执行者在具体实践时仍有不够清晰之感。 如“违纪情节较为轻微”“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 教育惩戒拒不改正”“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 响恶劣”,这样表述如何与对应的违纪行为准确 挂钩呢?在《惩戒规则》刚刚出台,还处于“试 行期”,缺少大量生动实践的今天,基于规则的“细 则”的出台需要一个过程,这是非常自然的。此 种情形下,笔者的建议是,就低不就高,柔性执行: 如果是在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之间摇摆,那就认 定为第一层面,实施“一般教育惩戒”;如果是 在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之间摇摆,那就认定为第 二层面,实施“较重教育惩戒”。这样做的基本 考量,一是体现优先保护学生的原则;二是相信 “人之初,性本善”,坚信学生有可塑性,学生 是接受教育的,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三是惩戒 不足可以追加,但如果过了,却不能有效弥补。
三、“为戒而惩”的评价论
任何教育行为都必须有对应的评价机制,这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运行在理性的轨道上,检讨优 劣,扬长避短,除弊扬善。
教育惩戒的评价一般包括这样几点——惩戒 的认定是否适当,惩戒的过程是否做到了客观公 正,惩戒的结果有没有达成教育目的,惩戒须告 知家长的环节是否落实,家长的意见反馈如何, 惩戒的效果有没有再优化的可能;惩戒善后,如 学生对于惩戒可能有的申诉,有没有告知和及时 跟进,惩戒的相关记录有没有做好存档,等等。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如何应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的基本原则1.强调规范性和正当性:在实施惩戒教育时,必须根据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确保每一种教育措施是合法的。
2.以人为本:在实施惩戒教育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别化、分层化、人性化。
3.注重综合效益:惩戒教育不仅是为了纠正某一个学生的不良行为,而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的具体操作1.准确分析问题:在惩戒教育中,要抓住问题的本质,避免出现过度惩戒或处理不当的情况。
2.采取多种形式的处理措施:在惩戒教育中,应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处理措施,如课外作业、批评教育、限制离校等方式,以达到预期效果。
3.注重品德建设: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应注重学生品德教育。
学生需要清楚了解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做出不良行为的后果。
三、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的效果1.提高学生自觉守法意识: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觉守法情况。
2.增强学生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独立:惩戒教育是有力的教育工具,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责任,增强自我管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促进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认知,并使他们更加独立、负责和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四、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惩戒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不能简单地惩罚学生:单纯的惩罚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反而可能会引起反感和逆反情绪。
2.要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惩戒教育必须慎重考虑行为的后果,不能将教育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
3.不能忽视个性差异:在惩戒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必须得到充分关注和认识。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惩戒教育必须平衡教育效果和个人利益。
没有惩戒的教育谈不上完整
没有惩戒的教育谈不上完整随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于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
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教师纷纷发出“老师越来越难当”的感慨。
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呵护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此番表态颇具现实意义,即使如此,却遭到了不少质疑。
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简单地将惩戒与体罚画上了等号。
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惩戒的意味。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由此不仅意味着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按照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
因此,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适应集体领域的社会规范,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为了确保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有效,现实社会中充满了惩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今后必然面对的充满惩罚的社会?有多少“社会不适症”的发生,不正是肇始于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衔接出现问题吗?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质疑惩戒教育者显然是模糊了惩戒与体罚两个概念,现实生活中持有此看法者不在少数,甚至包括一些教师。
概念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中的两个极端——要么认为惩戒是体罚而对孩子放任自流,要么以为体罚就是惩戒而对孩子大打出手,而这两者无一例外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惩戒与体罚的根本区别在于,惩戒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而体罚不过是教育者个人情绪的宣泄。
两种不同的态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惩戒是无损身心健康的适度处罚,体罚则是毫无顾忌对身体恶意侵犯。
将两者混为一谈的质疑声越强烈,越是足以说明教育部门致力于厘清惩戒与体罚边界的努力十分必要。
无论“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教育本身都是一门“爱的艺术”。
因此,衡量一种教育手段是否科学合理,首先就要看是否将满足孩子的需要、呵护孩子的成长放在了首位,而大可不必对其中“惩戒”之类的字眼过度敏感。
惩戒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浅谈惩戒在教育中适用的领悟(一)时下,做什么都要强调“以人为本”,这是正确的。
“以人为本”是指做任何事都要以“关心人、谋求人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但对于教育,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姑息、迁就、纵容和放任。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都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
学校的校纪班规里没有了惩戒的条文,教学中少有教师愿意选用惩戒教育,害怕一不小心就祸从“惩戒”出,以至谈“惩戒”色变,如履薄冰,使得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投鼠忌器,所以对惩戒教育讳莫如深,惟恐避之不及。
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戒”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正确理解与认识惩戒教育,分清惩戒与体罚教育手段都要作用于一定的教育对象,而教育对象又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教育手段必须多元化,故任何一种教育手段的存在,总有其存在的科学性。
对于惩戒教育,当前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古人言:“惩者,以正其心也”,惩戒作为常规的教育手段之一,其实质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实施不愉快的刺激,从而遏止其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规范行为。
惩戒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道德品质及遵守社会文明规则的行为意识,能锻炼学生的心志,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惩戒有养成、矫正、威慑的科学功能。
当学生行为明显超越出学校教育章程时,适时适量的惩戒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善行”与“恶行”的界限,明确是非观念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唤醒固有的道德责任感。
惩戒让犯错的学生有痛悔之感,也让其他学生知道在学校里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从而内化于学生的潜意识中,达到以外因促内因的目的。
马卡加柯曾经指出:“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
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学生身上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时通过说服教育不能使其改正,但通过合理的惩戒都能奏效,这时教师就应该大胆地使用惩戒。
中职学校“爱”的教育中不可缺少“惩戒教育”
中职学校“爱”的教育中不可缺少“惩戒教育”作者:苏益冰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7年第5期摘要:“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老师运用赏识教育,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留美博士后,所取得的成功经媒体报道后,“赏识教育”不仅被无数家长奉为“宝典”,媒体更是把“赏识教育”推崇到了极致。
本文提出中职学校“爱”的教育中不可缺少“惩戒教育”,而把“惩戒教育”和“赏识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爱”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惩戒教育惩戒制度笔者在中职学校工作多年,担任了数届不同专业的班主任,亲身体会到,由于生源和教育结构等问题,在中职学校仅依赖“赏识”来教育学生是行不通的。
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惩戒”制度,把“惩戒教育”和“赏识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爱”的教育。
一、“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老师运用赏识教育,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留美博士后和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
所取得的成功经媒体报道后,“赏识教育”不仅被无数家长奉为“宝典”,甚至《光明日报》在2003年4月10日的教育周刊中提出“提倡无批评教育”,把“赏识教育”推崇到了极致,一时谈论“赏识教育”的文章与言论铺天盖地。
在我们平时班主任交流中,也常常听到“不要批评,要多鼓励和表扬”的声音。
不可否认,周婷婷成功了,但“赏识教育”真的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吗?个体的成功能代表所有吗?以往的教育方法中确实缺少表扬与鼓励,但教育中仅仅需要表扬与鼓励就行了吗?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都来自于中考落榜生,此外还有初中没有毕业的,不敢参加中考的,有成绩差,也有因纪律差被初中学校劝退的,还有不想学习被父母强迫送来的……这些中职学生可能很需要表扬和鼓励,因为他们身上亮点比缺点少,他们接受表扬的机会要比别人少。
但是一味地表扬和肯定有助于学生改正身上的陋习吗?有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可能助长不良习气的生长和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因惩戒而完整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黄宏军摘要: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的艺术之一,教育惩戒与体罚、心罚是截然不同的,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需要把握最佳的惩戒时机,使用科学的惩戒手段,呼唤绿色效果。
关键词:惩戒教育惩戒时机惩戒手段绿色效果在当今中小学教育界,“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
我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据有关媒体对惩戒教育“理解程度”的一项调查显示,91%的教师、83%的孩子、65%的家长都认为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
由此可见,多数人对于惩戒教育的意义是持肯定态度的。
教师是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评学生。
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惟一的、全部的方法。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连一句批评都不能有勇气接受,将来又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这种一味迁就、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了学生,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弱化耐挫力。
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我们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常有人把欧、美等国的教育拿来为中国教育应当宽松自由说话,这种认识是偏颇的。
首先孩子不一样,其次国情不一样,他们的教育可以借鉴但不能移植。
再之,欧、美的教育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宽松”。
黄痊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在美国,如有学生将不允许带的东西带进学校,如传呼机、手机,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
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你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治方式。
最严重的惩戒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
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人拉纳的儿子十分淘气,他用石头砸教授家窗户玻璃,拉纳夫妇并没有因此来道歉,而是让小拉纳自己抱着一块玻璃,低着头来到教授家。
“爸爸妈妈说,自己干了坏事,自己去接受别人的训斥吧!”面对这个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可怜模样,教授摸摸他的头,真不忍心训斥他,结果还给他一些点心带回家去。
事后,拉纳先生对教授非常不满。
对此,教授很不理解。
拉纳先生说:“您这样对待孩子,使我们很为难,本应受到训斥的孩子,却反而受到您的抚慰,希望您考虑一下这对孩子将来的影响。
请您原谅,我想您看在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以严厉的管教吧!按说,您应该为您的宽容道歉。
”拉纳先生正是深知惩戒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他对教授的谈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位伟人说:知识来源于学习,而智慧则来源挫折。
所谓的挫折,实际上就是人为的和自然的惩戒与惩罚。
吃一堑,长一智。
人的一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惩戒,人只有在挫折和惩戒中,才能得到磨练和提高。
突然想起了一首多年前读过小诗——不是所有的赞美都是出自真诚不是所有的敌视都必须用敌视回敬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浪费感情不是所有的胜利都有心灵的鲜花簇拥我突然想:难道“爱”就只有一种滋味吗?惩戒是必要的,但惩戒与体罚难以区分和把握,体罚学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惩戒与体罚在理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体罚是给予学生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
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与“心”罚。
而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在教育犯错学生的同时,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警示作用,让其他人引以为戒。
让学生在这些亲身经历的教训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与错,并通过适度的外在压力使学生的内在因素发生作用,自觉抑制过分膨胀的自我行为,产生对错误行为的趋避意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认为使用惩戒手段必须始终着眼于孩子的可接受性,坚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方向,一般来说,孩子不喜欢古板的程式化的教育方式,说教和体罚、训斥是教育的简单化,也是借惩戒教育来简化教育手段,是家长也是学生反感的。
老师对孩子必须有满腔的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孩子的爱戴,那是因为孩子们能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以爱为出发点的惩戒教育,与体罚、心罚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的老师,应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做出分析,从对学生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的教育方式,惩戒有因,惩戒有度,惩戒有爱,这样的惩戒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惩戒教育,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既然“惩”是手段、是过程,“戒”才是目的、是结局,我们就只能把“戒”作为“惩”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且要树立好以下的四大观念:第一备用的手段大家知道,在一些必要的教育原则中,正面教育为主是一条重要原则。
而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本身所具有的辅助性、补充性的特点,决定它只能是一种备用的手段。
这就是说,在运用其他教育方式方法暂时未见效果的情况下,在某种特定场合和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不妨将惩戒拿出来偶尔一用,静观其效,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如果较多以至过多地使用,反“辅”为主,反“备用”为常用,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屡见学生犯错误屡“惩”,屡见后进生屡被“惩”,而且屡“惩”屡犯、屡犯屡“惩”,以至造成恶性循环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惩戒手段的滥用,与诸多教育者不明了它是一种备用手段息息相关。
第二爱心的浸润惩戒,这种备用手段被采用的前提是教育者的爱,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一种人间真情式的情感爱,一种世间真理式的理性爱。
所谓“浸润”,乃“彻底”之意。
也就是说,惩戒,只有以真正的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爱心为底色,才能备而用之,用而有效。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犯了错后,经常采用的是“善意的补偿式惩罚”:犯了小错给全班同学唱支歌;较严重的做一件好事补过;严重的就罚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书。
许多老师赞成这样的教育惩戒方式。
第三艺术的运用如果说,教育是艺术的话,惩戒教育或许是艺术的颠峰。
就是说,惩戒,拒绝随心所欲、简单粗暴。
惩戒,需要精心地预设,审慎地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显乎于行。
这种惩戒方式,在这样的时间、场合能用,在那样的时间、场合往往不能用;那种惩戒方式,对这些乃至只对“这一个”学生有效,对那些尤其是对“那一个”学生很可能无效。
这种惩戒手段,对这位学生第一次使用灵验,第二次使用有可能不灵;那种惩戒手段,对那位学生第一次使用不灵,第二次使用可能很灵……惩戒手段,极为需要的,是因时因地、因人因“生”,独具艺术匠心的运用。
第四绿色的效果这里的绿色效果者,是合乎规律而取得良好效果之谓也。
然而,在一些学校,由不当惩戒而产生不良后果乃至恶果的事情时常见诸报端。
面对后果,当事的教育者往往是追悔莫及、不停地解释:“我是想学生好呀,我的心是好的呀!”殊不知,在人世间,坏心办坏事的当然有,但大量的“坏事”往往是“好心”办的,当不容置疑。
而且,因为虽然办了坏事,毕竟还是好心,所以很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和谅解。
于是,“好心”下的“坏事”便一直频繁发生。
别的不说,单就其频发性而言,“好心办坏事”的危害性,比坏心办坏事或许还要大。
“惩”是为了达到“戒”,惩前是为了达到毖后呀!正如一位外国的著名教育家所说,管理和训育是教育前的准备工作,但他们本身并不是教育。
惩戒教育呼唤绿色效果,拒绝黑色后果。
屡惩不戒、屡治不救的教育,甚至惩而适得其反、惩而后果严重的教育,只能是危险的教育,与我们所讲的惩戒教育决不可同日而语。
怎样的惩戒才是不过度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1、最佳时机原则:教育时机的选择应以有效、有益的双重标准来衡量。
事件刚刚发生时往往并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最佳时机的选择,应以是否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转变其思想和行为方式为基准。
时机恰当的惩戒具有教育价值,也释放出教育价值,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它的教育价值。
2、恩威并重原则:我们常说,严能生威,爱能近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一定要关爱有加,真正意义上完全彻底的为学生服务;但学生如有缺点,犯错误,教师一定要指正并督促其改过,绝不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姑息迁就,放任自流。
严和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关心,才能建立一个情理交融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自己身边产生一种亲合力,树立和巩固起那种倍受敬畏的威信。
3、一视同仁原则:有教育专家就“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做过调查,“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被学生列入标准之一,只要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就可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平等的心理。
对教师采用的行为才能心悦诚服。
可见公正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是惩戒的前提。
4、因性施惩原则:我们平日里常听到不少有关教育的一些报道:说有的学生被教师当众批评,回家自杀了;说有学生被教师当众羞辱,知耻后勇,考到了**学校。
同样的因却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因此我说在惩戒学生上一定要注意受惩者的性格因素,要围绕性格进行惩戒。
如内向的学生可采用间接迂回为本的方式,必要的时候可进行隐性的批评,如事发的一个眼神,事后的单独谈话等等,可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我们在施惩的时候,可采取选择性的惩罚:如罚背诗(几首)、罚值日,罚跑步,罚站……自选其一。
这样将主动权交回学生,让学生有选择的对自己进行惩戒,在适度的惩戒中让本人明白什么是不当行为,同时以一告百,让所有的学生都受到教育。
5、以趣施惩原则:所谓以趣施惩就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内容进行惩戒。
记得一次上课,一个学生在底下偷偷的玩赛车被我当众拿住,众人目光一致向我,看我如何处理他。
我知道这个学生平时里就爱捣鼓这些玩具,于是就坡下马,罚他用一周的时间给我做一份赛车的类别、性能、用途的调查报告,过程略过不说,结果他的报告放到科技比赛中还获了个一等奖。
初尝甜头后,我们就成了莫逆知交。
当然在我的课上他的小动作也就没有了。
以趣施惩,可以让学生在惩戒中享受兴趣,甚至获得成功。
此不失为一个颇得生心的方式。
当然在惩戒之前,我们必然要充分了解受惩对象。
了解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惩戒内容有的放失。
才能在惩戒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没有规矩,无以致成方圆。
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就要让孩子为违规行为负责。
当然,惩戒应有度,要刚柔相济,只有艺术地运用,才能达到绿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