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2020.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
一、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教育需要惩戒”。
什么是“惩戒”?在《辞海》中“惩戒”的解释是:“惩治过失,警戒将来。
”它与体罚、心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戒?理由有三:
一、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错。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
惩戒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三、惩戒是教育的辅助手段。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老话说:宽是害,严是爱,惩戒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因此,正方认为教育需要惩戒。
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各位领导、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戒!理由有三:
一、惩戒损伤尊严影响健全人格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
”但当前,教育观念滞后、方法简单粗暴的父母师者大有人在,他们的教育方法,必将
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二、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
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
只能限制负能量,不能激发正能量,惩罚通常是事后而为,缺乏事前的导向性,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三、正面教育更有利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教育要以理解、尊重学生为前提,本着允许错误、理解错误、原谅错误的工作思想,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不进行惩戒,而是创造性地采取多种积极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教育不需要惩戒。
谢谢!
二、攻辩环节
攻辩阶段:
正方二辩提问:
如果教育不需要惩戒,那么对于屡次教育不改的学生,就任其发展了吗?
反方四辩(答正方二辩)尊敬的对方辩友,我方的观点仍然是教育不需要惩戒。
因为,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做错了事,他已经吃了不少苦头。
良心谴责比任何惩罚更厉害,此种情况下,如果再惩罚孩子,只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和老师对着干。
一个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尊心,没有了羞耻感,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反方二辩提问:在此,我想反问对方辩友,如果运用惩戒,那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倡导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等这一主导思想?
正方三辩应答:我认为,惩戒与师生平等,民主并没有直接的矛盾,严厉是
最高层次的爱,教师的惩戒是源于对学生爱和责任,只要惩戒时我们以爱为前提,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身心差异。
那么我们的惩戒就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体现了教育中的师生平等。
正方三辩提问: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仅用赞扬和宽容,能让孩子纠错吗?
反方二辩应答:苏霍姆林斯基青年时期当老师时,班里顽皮、活泼的斯捷帕无意中碰折了全班钟爱的玫瑰花,青年苏翁大声斥责,并在班级看护玫瑰的活动中排除他,该生不再淘气。
正当苏翁觉得教育产生效果时,他与斯捷帕单独相处,并无意中邀孩子去草地上采花时,孩子先是苦笑、落泪,然后径自跑去!青年苏翁惊愕之余意识到,责罚对孩子而言,心里会是多么的难受呀!由此可见,教育不需要惩戒,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
反方三辩提问:对方辩友好。
在现实中,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往往不自觉地使用侮辱性的言辞甚至是体罚,在这种体罚下,学生只能沉默,伤心,痛苦,心理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们知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请问对方辩友,学生带着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又如何“信其道”呢?
正方四辩回答:对方辩友,关于你方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方一辩在理论时已有答案,惩戒”是惩治过失,警戒将来。
惩戒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惩戒是一把无形的“戒尺”,“惩”是为了“戒”,是为了还儿童一个完整的教育,促进儿童生命的完整成长。
我方认为,惩戒的重点在于戒而不是罚,请你方不要混淆概念。
攻辩小结:
正方三辩攻辩小结: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敢管学生的老师恰恰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惩戒只是手段,目的是让学生遵守规则,改过
向上。
频频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警示我们,不痛不痒的批评教育难以起到纠偏纠错的效果,对未成年人要宽容,但不等于纵容,适当的惩戒就是告诉学生,犯了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今天老师管不了你,明天社会会好好管你。
有了管教,方知敬畏。
因此我认为,教育需要惩戒!
反方三辩攻辩小结:对学生身体的惩罚,已受到国家的明令禁止;然而对学生心灵的惩处,却象幽灵一样在校园徘徊。
心灵惩罚也是一种惩戒,而它对学生身心的伤害却极为严重。
惩戒的本意是帮助孩子纠错,让孩子接受教训。
然而,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博士通过研究发现,“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行为者在犯错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以及更有技巧而不被发现。
小孩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诚实、更负责。
”
爱心教育能培养健全人格,惩罚教育易歪曲人格。
绝大多数未成人犯错不是惩戒不够,而是缺乏爱的教育。
绝大多数屡教不改的惯犯都是因为在小时候缺乏关爱,惩罚教育是责备处罚。
爱心教育重在源头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三、自由辩论:
正方二辩:学生教育离不开惩戒。
如果教育缺少了惩戒,我想请问:学生考试作弊,损坏公物、屡次旷课逃学时该怎么办?如果陶行知的“四颗糖”对于任何学生都管用的话,为什么国家要制定“高考舞弊者三年内不得参加考试”、“损坏公物照价赔偿”、“无故旷课开出学籍”的惩戒措施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提到高考,而我们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十分重要,而保持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更为重要!爱与关心永远比指责与批评更有效教师的优雅与温和远比大声呵斥更让孩子心存美好。
正如苏霍林斯基所言: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
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们的心灵。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你好,请听清楚我方的问题,如果教育不需要惩戒,国家为何还要制定惩戒制度?
反方三辩:如果每个老师都能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都能找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充分理由,都能找到教育的最佳契机,都能找到孩子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都能从每件事中发掘出教育智慧,都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都能把劣势转化为优势——那么,惩戒制度也就形同虚设!
正方二辩:如果我们的孩子一味的生活在肯定、赞扬、呵护的环境中,拥有一颗玻璃心,抗挫折能力从哪里来?树小扶直易,树大扳伸难!儿童还小,可塑性强,所以当儿童犯了错误,我们就应当理直气壮的加以管教,实施教育惩戒,把儿童的不良行为扼杀于萌芽状态,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反方一辩: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批评、打击、失败和拒绝的环境里,他就会自暴自弃,胆小怯懦。
相反,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充满鼓励,赞美、成功和接纳的环境中,他就会更有自信心,会努力进取,因此,宽容比苛责更具教育效力!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请注意,我方提到的惩戒,并不是为了苛责孩子,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有个别学生行为自由散漫、甚至过于张扬随便,很难进行说服教育,但是老师不敢大胆进行惩戒,只能温柔感化,这导致有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甚至助长了某些学生的不良习气,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适当的惩戒必须有,在和风细雨、温柔感化不奏效的情况下,我们就很有必要用惩戒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领!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我方注意到,学生心境平静时呼吸为20次/分钟,而在教师的责骂声中呼吸高达40-50次/分钟。
由于心理惩罚的刺激,造成机体的
正常功能发生紊乱,产生毒素,从而导致疾病,进而导致变态心理,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
实践告诉我们,对教育对象过于严厉,经常训斥、打骂、进行心理惩罚,那么,其对象的性格发展会出现变异,容易养成孤独、抑郁和执拗的性格,且缺乏自信、自尊,行为冲动,甚至变得冷酷、残忍,这难道就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孟子曾发出“教亦多术也”的感慨。
说明古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如磁石的两极,教育惩戒和教育激励是完整的教育应有的要素。
一味强调前者,“糖衣炮弹”便是健全人格塑造中的“温柔杀手”,我方相信,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壮骨剂,没有惩戒的教育,会使孩子成为经不得丝毫风吹雨打的“软骨病患者”。
反方四辩: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谈及惩罚教育他认为,在面对犯错的儿童时,不要轻易惩罚儿童,不要急于惩罚儿童,惩罚手段的使用是为教育犯错的儿童,只要是非蓄意的,就不应该给予惩罚。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据我所知,苏霍姆林斯基也并不是不惩戒学生。
他的学生里有个任性、胡闹、一点也管束不住自己的男孩子,他常常无缘无故地打别的同学,弄脏女孩子的衣裙。
他决定对这个孩子进行惩罚,他用一根绷带,缠住罗曼的手掌和手腕,然后把他的手牢牢地绑在衣袋里,为了不使他一个人觉得孤单,苏霍姆林斯基又用同样的办法让同学们绑住了自己的右手,苏霍姆林斯基在他设计的惩罚里倾注了对学生的满腔的热爱,这种别出心裁的惩罚是一种“热情的惩罚”,更是一种高明的惩戒!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拥有大师一般的智慧,在实际工作中,惩戒往往简单表现为大声训斥,而大声训斥是对儿童所做出的最简单粗暴的反应,会丧失正常人的情感,会把儿童弄得惊慌失措,会使儿童迟钝
麻木。
大声训斥之后,儿童丧失了接受能力,久久还处在大声训斥的阴影之下。
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是让教育的效果更加弱化吗?
正方四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情操高尚、能适应环境的、有责任心的社会人。
在学校教育中,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通过合理的教育惩戒就是从一个侧面告诫学生:生活是有“游戏规则”的,不遵守“游戏规则”,就要受到惩戒。
合理的教育惩戒能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而不至于在赞美声中丧失真正的自我。
所以,合理的教育惩戒是必要的。
反方四辩:我方坚持认为,没有爱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爱融不开的坚冰,没有爱打不开的心锁,没有爱逾越不了的鸿沟。
高明的老师一般不会惩罚孩子。
因为惩罚,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最重要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四、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我方坚持认为教育不需要惩戒。
因为惩戒教育,往往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的代名词。
因惩戒教育而引发的惨案难道还不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吗?惩戒可以限制人们不好的行为,但只能限制和警示人们不犯错、不行恶而已,但激励则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们向善的力量。
惩戒是消极的,只能限制负能量而不能激发正能量,而激励则可以激发人的正能量。
“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为懂得付出爱、懂得感恩的人!总而言之,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戒。
谢谢!
正方四辩:各位来宾,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始终认为教育需要惩戒。
“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
心”。
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没有一套相应的措施去惩戒学生,就像社会发展没有法律保障一样,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以上观点,我方坚持认为:
1.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教育需要惩戒。
对那些学生顽固不化,屡教不改的学生,此时适度地运用惩戒手段就尤为重要。
2.目前中国的教育环境决定教育需要惩戒。
教育就应该跟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应该相信教师起码的素质,承认教育需要惩戒,这是对教师的一种尊重。
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决定教育需要惩戒。
教育离不开适当的惩戒,小惩是为了大戒。
而现实的中国教育中缺乏的就是惩戒,真正的尊重学生,应该是在学生迷失方向时对其当头棒喝,使其警觉,使其猛醒。
当然,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和素养,严格区分体罚和惩戒的界限,也就是说,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手段,应该坚持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实施合理惩戒。
因此,我方观点是教育需要合理惩戒。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