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不需要惩戒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辩论会部分实录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辩论会部分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8b1df0d2b160b4e777fcf2a.png)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辩论会部分实录一、陈词(一)立论陈词 1、正方各位评委、来宾、对方辩友:下午好! 我方的观点是:"教育需要惩戒"。
什么是"惩戒"在《辞海》中"惩戒"的解释是:"惩治之过,警戒将来。
" 教育学作如下解释:惩戒是指施罚,让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
它与体罚、心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戒第一,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
"我们呼唤教育惩戒,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犯错后,应该承担责任,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纪观念。
教育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 第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自控能力和是非辨识能力都不成熟,经常需要"他律"来调控其行为。
因此教育惩戒作为"他律"力量将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教育惩戒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第三: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法行使权力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1?7?1?7?1?7, 更是老师的义务。
"《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生享有教育权: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指导学生权、评价学生权和惩戒权。
当然,教育惩戒的关键是要把握 "度"。
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惩戒不是为了"惩"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 "引以为戒",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教育需要惩罚吗?
![教育需要惩罚吗?](https://img.taocdn.com/s3/m/1e260a2f195f312b3069a531.png)
教育需要适当惩罚,这本来是一个常识,可如今这个常识已被歪曲。
当然,对那些在名利心驱使下,因学生成绩分数排名影响了自己的业绩、奖金或者升迁之路就惩罚学生的教师,我们予以坚决的鄙视和反对。
我敢肯定,那样的老师绝对是少数。
对于一般小错误,予以批评教育即可,但对那些品行出现问题或者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孩子,予以适当的惩罚乃至适度的体罚,肯定有必要,否则不足以起到惩戒的效果。
如果惩罚一下学生就被认为是施暴行为,那当年我们的父母和现在我们的不少同行,都难逃“施暴者”的嫌疑。
我想,与其让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因不良习性遭到别人更严厉的惩罚,不若趁现在我们尚有能力及时纠正他的某些不良恶习。
除了少数心理不健康的(每个职业都有这样的人)老师,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故意发泄到学生身上,可以说,那些对学生成长严格要求,对犯下过失的学生予以及时惩罚和教育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只有那些有头脑有眼光的家长才可能正确对待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适当惩罚,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跑到学校闹事,找老师索要赔偿。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难管教,现在的学校教育为什么这么苍白无力,与家长们已经混乱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有很大的关系。
老师们不敢管,怕家长到学校闹事到教育主管部门告状,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敢放手去管,怕给自己和学校惹麻烦。
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起了好好先生甩手掌柜,放任甚至放纵学生。
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任,恰恰害了许多学生。
网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意将教师处罚学生的视频或者截图剪辑在一起,以此激起义愤,让社会仇视教师群体。
需要指出的是,精心挑选、剪辑的视频或者截图里的少数教师行为,不代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队伍的整体风貌,这些视频往往有断章取义之嫌,因为我们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武断下结论。
另外,也不排除可能有一些对教育尤其教师这个群体误解甚至仇视的人,有意无意地向教育和教师队伍泼污水。
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效益,博取眼球,成天找一些“人咬狗”的无聊新闻,比如,早几年救人反被人讹的“南京彭宇案”,这类新闻对推动社会进步有害无益,现在大街上遇人有难,不敢出手相救,很大程度上与媒体对类似案件的报道和渲染有关。
教育,需要适度的惩戒
![教育,需要适度的惩戒](https://img.taocdn.com/s3/m/de052e02763231126edb11d0.png)
故事 他说正 是通 过这样一 件事让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懂得 了什么是责任 , 责任就是 为 自己 的 过 错 负 责 。
读 了 这 个 故事 , 才 明 白拉纳 为 什么要 对 儿子 的过错 “ 小题大做”
了 , 他 是 要 让 孩 子 从 小 就 懂 得 :人 ,
礼 这 。 就 使 种 子 增 强 了 免 疫 力 , 蓄 足
重学生人格 、 不 搞体罚 的前提下进
行。 “ 父母 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 ” 。
教师爱学生 . 就要 着眼 于学生 的未
来 .
不 要让他们在 风 和 日丽 的环境
中娇 生 惯 养 , 要 让 他 们在 人 生 的 春 天 就经 受一 些 惩戒 和磨练 . 这 样他
们才能够练 就 一 副好筋骨 。 才 能在 人 生 的道路上 经 受住狂 风暴雨 的袭
了力量 一 ,
旦 气候适宜 ,它便茁壮生
长 。 这样 的菠菜 ,没 有病害 , 营养丰
富 。 当然好吃 了 。
中 国的 传 统 教 育离 不 开 一 个
“
严
”
字
所
。
谓
“
严
师
出高徒
”
、
“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 这 , 个 传 统 我 们 不 能 丢 ,
只是在惩戒学生的方式上不 能学过
去私 塾先生 的那一 套 。 而应该在 尊
办 法 , 只 好 回 去 找 父 亲 , 父 亲 说 要 ,
你赔你就要赔 ,没钱我可 以借给你 。
一 年后还 。 在接下 来的一 年 中 ,这个
小孩利用 课余时间擦皮鞋 、送 报纸 ,
终于挣 了
12 5 .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2020.7.4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2020.7.4](https://img.taocdn.com/s3/m/ce9dc0a790c69ec3d5bb75c7.png)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一、立论陈词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教育需要惩戒”。
什么是“惩戒”?在《辞海》中“惩戒”的解释是:“惩治过失,警戒将来。
”它与体罚、心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戒?理由有三:一、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错。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
惩戒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三、惩戒是教育的辅助手段。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老话说:宽是害,严是爱,惩戒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因此,正方认为教育需要惩戒。
谢谢大家!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各位领导、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戒!理由有三:一、惩戒损伤尊严影响健全人格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
”但当前,教育观念滞后、方法简单粗暴的父母师者大有人在,他们的教育方法,必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二、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
只能限制负能量,不能激发正能量,惩罚通常是事后而为,缺乏事前的导向性,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三、正面教育更有利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教育要以理解、尊重学生为前提,本着允许错误、理解错误、原谅错误的工作思想,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不进行惩戒,而是创造性地采取多种积极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学校教育惩戒制度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惩戒制度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53fc5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6.png)
学校教育惩戒制度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惩戒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校教育惩戒制度的实施,能够维护校园秩序,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让学生更加遵循社会规范,有助于学生成长成熟。
首先,惩戒制度能够维护校园秩序。
在学校里,存在着种种规矩和纪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些规矩和纪律的实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执行方式,惩戒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没有惩戒制度,学校里的秩序就会变得混乱,学生会无法遵守纪律,从而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可能导致校园暴力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惩戒制度能够规范学生行为。
学生在校园里面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早恋、玩手机、上课睡觉、打架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危害到学生自身的健康和心理,还会对别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实施惩戒制度,可以让学生遵守规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惩戒制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惩戒制度并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存在的,而是通过制度的执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偏差,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需要得到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培养出自我意识和自律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惩戒制度是必须要有的,但是要求制度必须科学合理、合理公正。
惩戒制度必须从多个维度和角度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心理需求,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施加不必要的打击和伤害。
同时,惩戒制度也需要适时调整和变革,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使用
![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b4b5c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3.png)
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使用教师惩戒权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和教育法律法规,对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规定行为进行纠正和制止的权力。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使用的价值。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有利于维护课堂纪律。
适度的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并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从而使课堂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根据教育规则进行相应的批评、警告或制止,提醒学生改正错误行为,使学生明确纪律要求,不至于打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予以制止和纠正,学生可能会养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影响其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惩戒,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错误行为的危害性,及时改正并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教师惩戒权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惩戒是教师教育管理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合理使用惩戒权可以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对维护学生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享有受教育权益。
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权益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和侵犯。
教师惩戒权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保护学生的权益,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使用的价值。
教师惩戒权的合理使用可以维护课堂纪律,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以及保护学生的权益。
在使用教师惩戒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滥用惩戒权,切实保障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
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使用
![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5a23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1.png)
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使用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或者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当行为进行处罚、教育和改正的一种权力。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使用的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有助于维护教育秩序和教学安宁。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如果教师无法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惩戒,那么学生可能会出现纪律松散、教学秩序混乱的情况。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维护学校的教育秩序和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专注学习,提高学业水平。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责任。
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适度的惩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激发他们对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追求。
通过惩戒,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能。
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学生的不当行为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时,教师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这不仅可以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还可以提醒学生重视学习、遵守纪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能。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有助于保护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而且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往往密切相关。
如果学校没有教师惩戒权的存在,学生可能会出现欺凌、暴力、恶意竞争等不良现象。
教师对这些不当行为的惩戒,可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权益安全。
教师惩戒权的合理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遵循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规定,不能超越规定的范围。
教师在给予学生惩戒时也需要注重方法和态度,确保惩戒的公正、合理和有效性。
只有教师合理使用惩戒权,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使用的价值。
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3a050fac8d376eeaeaa3199.png)
惩戒教育惩戒教育是相对于赏识教育、奖励教育而言。
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
“惩戒教育”则是学校和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惩戒。
学校和老师用适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哪些“高压线”不能触,从而止于犯罪的边缘。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经验的浅显总结,教育需要惩戒,并谈谈惩戒教育的策略。
一、教育需要惩戒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强调社会、家长、学校、老师要尊重学生,爱学生;要打破师道尊严,给学生以平等交流的机会;学生需要的是表扬、奖励、激励和肯定。
这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该拿他们怎么办?激励和赏识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在提倡和要求这些的同时,是否还缺少点什么?即需要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惩戒。
(一)尴尬的教育现实需要惩戒有人认为,通过惩戒实施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完善的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教育作为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一种激励,一种保护,一种关爱和一种宽容。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呵护,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他们“修枝去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一味地姑息和软弱才是教育的一种巨大的失败。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病”,必要的惩戒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案例一:某省会初级中学一名女生,因与校外人员谈恋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教师知道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多次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但该女生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后因失恋,竟在家中偷偷吞服大剂量安安眠药。
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脱离危险。
案例二:某市初级中学一男生,因迷恋上网,上课昏昏欲睡,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教育、教育再教育,可该生屡教屡犯,令老师非常头痛,无可奈何。
当班上同学劝说该生要听老师话时,该生竟说:“老师不过说说而已,不痛不痒,他能拿我怎么样?”案例三:南方某省会城市初级中学两名男生,放学后就去玩电子游戏,把钱花光了,就开始拿东西抵押。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https://img.taocdn.com/s3/m/7114ad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2.png)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社会的未来,而老师则是教育的中坚力量。
在现代教育中,老师是否应该拥有惩戒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有人认为老师应该有惩戒权,而另一些人则觉得老师不应该有这种权力。
那么,教育究竟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让我们看看老师应该有惩戒权的理由。
在教育中,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不仅需要教授知识,还要负责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习惯。
有时候学生会出现不好的行为,如果老师没有惩戒权,那么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会不断滋长。
而如果老师有了惩戒权,就可以有力地制止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而且,有惩戒权可以增强老师的权威,让学生明白只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和纪律性。
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有效地维护教育的正常秩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老师是否应该有惩戒权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一些老师可能会滥用惩戒权,给学生造成身心上的伤害。
因为有了惩戒权,一些老师可能会因为个人情绪或者其他原因对学生进行过度惩戒,从而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
一些老师可能并不具备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行为规范,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时冲动或者个人偏见对学生进行惩戒,从而造成不公平的对待。
而且,给老师惩戒权也可能导致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和不满,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
给老师惩戒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师是否应该有惩戒权呢?我认为,确实老师应该有一定的惩戒权,但是这种权力应该有所限制和规范。
任何一种权力都是需要受到监督和制约的,老师的惩戒权也不例外。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惩戒制度,明确规定老师可以使用的惩戒方式和范围,并且保证老师在使用惩戒权时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能随意滥用权力。
老师在进行惩戒时应该依法行使,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对学生进行人身侮辱和身体伤害。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https://img.taocdn.com/s3/m/d3b97d5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c.png)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的发展直接相关。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人认为惩戒是教育必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保持纪律、形成规矩和强化道德。
然而,也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惩戒是有害的,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育是否需要惩戒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惩戒。
惩戒是指教师对违规学生实施的惩罚措施,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纠正不良行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惟其如此,惩戒才有正确的实施价值。
然而,惩戒并不是唯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应成为常规方式,因为惩戒的所谓针对将错就错的做法,更容易让孩子们对惩罚倦怠,或产生反感。
另外,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原因或其他生活压力触发问题,并不是道德问题。
针对这样的学生,用惩罚来解决问题会导致他们更加沮丧和退缩。
与此同时,惩戒也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和不信任,因为受惩罚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被老师不公正对待。
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使得他们对学校和老师失去信心。
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气氛、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效果。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惩戒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怎么惩戒。
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在面对不同学生和一些特殊情况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执着于惩罚,更应该结合智慧和幸福感知能力教育、引导、沟通等方式,融入学生的认知、思考、发展。
因此,教育、引导、沟通等方法比惩罚更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行为。
总的来说,教育需要惩戒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惩戒并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反,我们应该用智慧和幸福感知能力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其真正明白行为的后果并思考自己的行为。
教育是一个繁重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教育者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细节,使他们受到全面、健康、科学的教育。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7cb89f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79.png)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最近几年,我国教育界普遍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要遏制体罚和变相体罚,强调教师、家长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
不过在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真的就学生的某些过失、错误等行为不需要实行强制性的措施了吗?这种强制性措施就是惩戒教育。
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以前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一、理解惩戒教育的内涵教育惩戒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惩戒作了这样的解释:“惩戒是严厉的处罚”。
而“体罚”则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的等方式来处罚学生的一种方法。
”惩戒是绝对不等同于体罚的,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我违犯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严重的侵害,它是违背法律,违背师德的。
教育惩戒是对违纪犯错的学生的心理或生理施与一种刺激,从而减退或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措施,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
惩戒教育大体可分为精神的和行为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惩戒,前者如扣操行或纪律分,对犯错误严重的学生甚至能够令其反思过错,后者是对学生的某种过失补偿行为。
二、理解惩戒教育的必要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社会的缩影。
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学生,会从事各式各样的行业:工人、教师、警察、商人,也可能走向犯罪道路……学校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大。
所以,在学校就要让他们知道将来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需要法律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个良好的班级需要树立良好的班风,也需要他们自己的“法律”——班规,它和法律一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不是道德的约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出现违纪现象时,学校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惩戒”措施,适时适度的惩戒具教育既能够使学生理解错误,也能够起到防微杜渐、惩前毖后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ac2d3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b.png)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分析教育是国家的希望,中小学教师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体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行为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1.有助于维护学校教育秩序。
教育教学是需要一定秩序的,只有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稳定地学习和成长。
然而,某些学生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如纪律问题、迟到早退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对教师的教学秩序造成干扰,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有权利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惩戒,以维护学校的教育秩序。
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任务。
对于某些行为问题严重的学生,仅仅依靠口头教育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
此时,教师有必要行使惩戒权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对其进行改正。
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走向成熟和成功。
3.有助于维护教师的教育尊严。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学生常常不尊重教师,甚至对教师进行侮辱或谩骂。
如果教师没有惩戒权,那么他们将失去对学生的管教能力,会被学生视为无能和可欺负的对象,从而进一步侵害教师的权益。
在这方面,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惩戒权,以确保他们的教学权威和教育尊严的得到尊重。
然而,在行使惩戒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守一定的原则和限制。
首先,惩戒应当是合理和适度的,不能过度惩罚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教师必须以教育为目的,借助惩戒引导学生,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或压制学生。
最后,教师应当在行使惩戒权的过程中,秉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所有学生受到平等对待。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是必要的。
它有助于维护学校的教育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维护了教师的教育尊严。
对教育惩戒的看法
![对教育惩戒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9647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c.png)
对教育惩戒的看法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或儿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达到教育、纠正行为、培养品德的目的。
教育惩戒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教育惩戒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然而,另一些人则反对教育惩戒,认为它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这个议题,我认为教育惩戒是需要慎重看待的,并应以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
首先,教育惩戒在某些情况下是无可避免的。
在学校教育中,一些学生可能会有不良行为,如欺凌、作弊、违反纪律等。
对于这些行为,及时进行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
通过教育惩戒,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并从中汲取教训。
例如,对于作弊行为,学校可以采取严肃的纪律处分,以警示其他学生,维护公正的教育秩序。
同时,对于欺凌行为,学校可以通过适当的惩罚赋予受害者应有的保护和支持,同时对加害者进行教育引导,以促使其改正错误,增强其对他人的尊重意识。
然而,教育惩戒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首先,一些过度严厉的惩罚措施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严厉的体罚、羞辱等惩罚方法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损,产生心理创伤,甚至对学习和社交产生长期影响。
此外,教育惩戒的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
有些学生可能对惩罚充耳不闻,或者只是暂时的行为改变,而没有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因此,对教育惩戒的看法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
教育惩戒应该建立在科学、公正的基础之上,避免滥用和过度。
学校和教师应该确保惩戒手段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避免使用体罚等严厉手段。
同时,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学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之,教育惩戒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明确教育惩戒的目的和意义,并遵循科学、公正和适度的原则进行。
对教育惩戒几点看法
![对教育惩戒几点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af834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c.png)
2021年5 期 总第 610 期新一代New Generation对教育惩戒几点看法宗奎林(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学生可不可以打”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认为是绝对不能的,特别在中小学。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反应就是这么一致:中小学生是不可以被“打”的,或者说,中小学老师不可以打自己的学生,甚至也不能“骂”自己的学生。
这是现在普遍的观点,但还是值得探讨。
关键词:教育;惩戒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打”不是指揍人,而是指教育惩戒。
之所以这里用“打”这个词,是从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戒尺”而来。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需要教育,这没错,但真的只靠说教就能教好学生吗?事实证明,这是不行的,至少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用常规教育的方式来改变,有的甚至因为厌恶老师的教育,做出伤害老师身体的行为。
这种案例也多有看到,所以有必要对这样的学生用上“戒尺”,实施必要的惩戒。
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帮助、纠偏的一个过程,是老师教导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是要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向成长的过程,要是学生走偏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纠正偏差,否则教师就没尽到责任。
但学生如果不听,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向走,老师就要想办法把他纠正过来,那就可能需要一定的惩罚性措施,让学生知道自己错了,得改正。
惩戒是为了让学生守规矩。
一个孩子只有在一定的约束之下才能健康成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惩戒是要让学生懂得“规矩”,学会遵守“规矩”。
教育是一个细致活,是一个慢活,不能急功近利。
这几年,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教育改革,经受了一个又一个舶来的“先进理念”的洗礼,可我们的教育到底成长了多少,进步了多少却很难衡量。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们把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智育上了,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格成长,导致很多智力优秀的孩子最后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一不小心就崩溃了。
这其中跟我们的教育放弃了必要的“纠偏”举措,忽视了必要的惩罚教育是有关系的。
教育该不该惩罚
![教育该不该惩罚](https://img.taocdn.com/s3/m/febcbb6e561252d380eb6e5c.png)
教育该不该惩罚杨亚平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当学生犯了错误,教育者对其课以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
所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适度的惩戒一下,可以使受教育者懂得分寸和秩序,懂得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任,并由此学会理性规范自身行为。
其警示作用和规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惩罚”毕竟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教育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不可常用和滥用。
民间流行一句教育格言,叫做“打皮了,骂滑了”,意思是说,一个学生如果总是被教育者打骂,他就会对打骂有了抗性,而对打骂这种极端的教育手段都无所谓的学生,基本上就无药可救了!因为实在是再找不到比打骂更为严厉的教育手段了!这种抗性的产生,正是常用和滥用“惩罚”的结果。
“惩罚”应该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惩罚”也不等同于“暴力”。
以下几种“惩罚”方式是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努力避免的,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放下鞭子”就是指放弃使用以下几种“惩罚”方式:一是无价值惩罚。
比如罚写生字100遍,罚站X 分钟,登楼,跑圈等等。
这样的纯机械性、体力性惩罚除了可以使学生的手脚暂时感到疲劳、酸痛,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更实际的意义。
二是精神惩罚。
或采取长时间不跟学生讲话,或动员其他学生一起孤立犯错误的学生,或采取羞辱、恐吓等伤害学生自尊自信的方式方法……这种精神的惩罚有时比棍棒教育更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
虽不伤及学生身体,却伤害学生的心灵。
长此以往容易使被教育者产生孤僻、抑郁、自卑、狭隘、仇恨等诸多心理问题,很容易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巨大隔阂,伤害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的正常感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是粗暴体罚。
教育者采取打骂等暴力手段惩罚被教育者,比如,抽嘴巴,打板子,罚跪……这已经不是惩罚,而是伤害,甚至是犯罪了。
四是只罚不奖,为罚而罚。
“惩罚”只是在被动状态下的一种辅助教育手段。
而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好。
所以应以正面鼓励为主。
也就是说,“惩罚”必须与“激励”相结合。
不能只罚不奖,为罚而罚。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https://img.taocdn.com/s3/m/9e1cd3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3.png)
教育该不该给老师惩戒权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的承担者和推动者。
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学生不听从教师的指导或做出不良行为的情况。
这时,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帮助维护教育秩序,促进学生的正常成长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也要注意合理运用这个权力,避免滥用和伤害学生的情感和尊严。
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加强教育秩序的管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行为举止是需要纪律约束的。
学校里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规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如果教师没有惩戒权,就无法有效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秩序就会混乱,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也会受到影响。
给予老师惩戒权可以促进学生的行为改变和成长。
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听从教师指导、扰乱课堂秩序或者欺凌他人等不良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惩戒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时,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进行改变。
给予老师惩戒权也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给予老师惩戒权也需要注意合理运用,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尊严。
教师在使用惩戒权时,应该慎重考虑其方式、程度和目的。
惩戒措施不应对学生造成伤害或侮辱,而应该是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和成长的。
教师应当明确告知学生其行为的不当之处,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惩戒的原因和目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动力主动改正,避免再次犯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
导读:本文是关于教育需不需要惩戒,希望能帮助到您!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也就是发生在前两天的事。
手机响了,是一个学生家长打来的。
“谭老师,这事你必须和我解释清楚,否则我告到你们校长那儿去……”家长的语气很不好。
怎么回事?我的心顿时崩紧了。
待我问清才知道是这样一回事:今天他的孩子在在学校里打闹时,撞了一个同学头上一个包,被我批评了几句。
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后又哭又闹!孩子的理由是平时别人欺负了他,没有人跟他赔礼道歉,今天他打了别人老师竟批评了他;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他竟说我打了他!这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看到他那哭闹的样子,非常心疼,一听说老师打了他,生气极了,便找我麻烦来了……
处理完这件事以后,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下来。
难道这事我做错了吗?凭良心说,对这学生我就连过重的话都没有批评,并没有伤极自尊心,更何况是动手打他呢?可我们的学生怎么呢?他们长期生活在“甜蜜“的世界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当遇到一点挫折,有一些不如意时,就变得非常的脆弱,有时甚至会发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像我的这个学生一样,我批评他,他心理不平衡,还在家长面前捏造事实——老师打了他。
是的,教育学生时要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
我们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今天的教育界,“赏识教
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了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
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我们教师最敏感和困惑的问题,加上媒体、家长、社会对这事的关注,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慎之又慎,唯恐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帽子。
可是面对教育的现状,我们是不是应该深思一下呢?在教育学生时是不是只一昧地表扬孩子的优点:“你真棒!”“你做得真好!”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能有?
我反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对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是一种相当在的伤害,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坎坷坷,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误入岔道,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
教育就是唤醒人,就是使人健康成长。
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此时,给予孩子们恰当的惩戒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在澳大利亚有一家私立学校,该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早晨几点起床,一定要把被子都叠好,然后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三次没有叠好被子,周六就会没有假放,要到农场劳动去。
这就是一种惩戒。
惩戒不是打,不是辱骂,它并不等于体罚,它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可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惩戒的度没有把握好,就会适得其反,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有时惩戒就会变成体罚,就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这样的教育惩戒我们真的应该大呼一声“狼来了”。
那怎样的惩戒才不过度呢?我觉得我们
教师要真正读懂惩戒,运用教师的大智慧,让惩戒成为一种教育艺术。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满爱心。
教育者对孩子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而且能易于被孩子觉察。
有些教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孩子的爱戴,那是因为孩子们能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
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
如果说一个教师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大大地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教师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
因为在这个教师眼中,学生只是挣分数、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他对学生没有关爱之情、扶助之心,他采取的所有教育手段都将是冷酷的、危险的。
二、掌握尺寸。
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即可,不可求全责备。
如果惩戒过了头就会变成体罚。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必须切实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同时教师对惩戒的过程要多一点监控,多一点反思。
如果教师用几个耳光或罚款代替惩戒,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等,这些惩戒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也是极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
听说有一位教师为了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采取了一个罚买本子的办法。
违犯纪律,罚;作业做错或者忘带,罚;班干没管好班级纪律,罚。
教师一句“明天带本子来!”学生深悟其意,第二天乖乖地买十个本子上交。
据说老师的讲台桌上本子就有百余个,
当然这些本子老师也不是据为己有,而是用来奖励班上学习突出表现好的学生。
罚买本子,以示警戒,初衷是好的,可这个老师就没把握好这个“度”。
试想一下,这样的罚是不是太重了?做法是不是太过火了?班上的学生是听罚色变,惟恐自己的稍有疏忽就挨罚,怎么办?作业怕错就去抄学习好的,班于部想想吃力不讨好,谁还会愿意干?更何况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就不咋样,哪来钱买十个别本子?惩戒不是杀一敬百,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这件事情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处理?把买本子的数量由十变为一,并且把学生罚买的本子暂时放在教师这里,当被罚的这位学生学习上有进步或有好的表现时,就把本子“奖励”给这位学生,事后找学生谈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用我的心去感化他。
三、因材施教。
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
而现实当中,我们的教育者习惯采取简单的“表象----惩罚”的教育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教育者应该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或不同性格作深层次的分析,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从对孩子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教育方式,力争实现对孩子错误的有效矫正和对孩子成长的真正促进。
比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孩子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罚跑步,对不爱阅读的罚朗读一篇课文等等。
记得一次上课,一个学生在底下偷偷地玩橡皮泥被我当众拿
住,众人目光一致向我,看我如何处理他。
我知道这个学生平时就爱玩这些东西,于是就坡下马,罚他用两天的时间给我用橡皮泥设计一份晚餐,这也是上课必须用到的,结果他上交来的东西有模有样,色彩也搭配得特别好,得到了班上同学的称赞。
让他尝到甜头后,我再找他进行谈话。
从这以后,他上课时的小动作也就没有了。
以趣施惩,可以让学生在惩戒中享受兴趣,甚至获得成功。
当然在惩戒之前,我们必然要充分了解受惩对象。
了解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惩戒内容有的放失,学生才能在惩戒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四、及时肯定
惩戒并不排斥肯定与表扬,教师要敢于打破成见,坚持就事论事,学生一旦有了进步就要加以褒扬,一旦有了进步就要及时肯定。
如此就能加深对惩戒的印象,促使学生理解教师对实施惩戒的用心良苦,有利于惩戒作用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