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延单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课前思考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自主进行意义构建。

再运用科学情境进行变式练习,丰富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从而内化比例的意义。

教学实践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为了让大家对陈老师的印象更深刻点,陈老师带来了自己的一张照片(课件出示照片),这张照片好看吗,陈老师打算把这张照片放在房间的各个地方,这些就是打算放上去的照片。

(课件连续出示3张照片)图片二、课堂探究同学们为什么笑了?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3号图与原图不像,1号、2号与原图像。

1号照片放大了,2号照片缩小了,3号照片变扁了。

1号、2号照片按比例变化了。

1号、2号照片虽然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是像的。

为什么有些照片像,有些照片不像,“像”与“不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长和宽)。

照片的“像”与“不像”原来与照片的长和宽有关,那么长和宽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隐去照片内容,显示长方形)图片1.我们来看看原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6和4)1、2、3号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1号图的长是(),宽是()。

2号图的长是(),宽是()。

3号图的长是(),宽是()。

2.为什么1号2号图形与原图像,3号图不像,你能用算一算的方法来说明理由吗? 同桌合作算一算、说一说。

课件出示学习单:图片3.交流:⑴材料① 6÷4=1.5 12÷8=1.5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算法,你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原图、1号图的长是宽的1.5倍。

材料② 6:4=6/4=3/2 12:8=12/8=3/2你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原图与1号图的长与宽的比值都是3/2材料①②同屏对比:我们发现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就是长与宽之间的比。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图)问:这些都是长与宽的比,有没有同学写的是宽与长的比,谁来说说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比例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请问,他们两个人买的水果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小明和小华购买的水果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奥秘。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他们发现的比例关系。

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比例关系,并讨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比例的概念。

4. 讲解与示范:我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同时,利用教学卡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两个比例,让学生求解缺失的数值;或者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典型的例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或者设计一些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作业题目:1. 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学期最后的一节新课,我们知道最后一节课上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生:齐答:有!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成正比例)(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

(不成比例)(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成反比例)(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成反比例)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一定))3.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六年级下比例的意义导学案.doc

六年级下比例的意义导学案.doc

1、2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的后项是(),比值是( ),比的前项是 )二、自学课本32——33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看书32页,写出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各是多少? 左上图:():() 左下图:():() 计算后我发现:( 所以 15: 10=( 样表示(比值是(比值是( ),右上图:():()),右下图:():() )也可以写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必备条件是什么?必须是()个比,比值( 比值是() 比值是() ) )像这 【自学成果展示】1 .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2: 16 10: 6 4.5:2.7 0.3:0.55:6组成的比例有( ) 4. 5:2. 0. 3:0. 2、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温故知新 引导学 生础探 究新知。

巩新知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姓名:年 班课题 比例的意义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1主备副备审稿备课时间2013.3.19授课时间领导审核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42 .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E 件,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 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能快速正确判断两个简单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形成一定的数感。

教学内容引导点拨【自主学习】 一、旧知回顾:比(例:)✓IX{示由表)个数组成,是一个()),比例有()个数组成,是一个(),(例:) 表示()【自我检测】(一)、填空1 .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是不是相等。

3.直出比值是2的两个比()和(),组成的比例是【总结评价,归纳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 ( 5. )o4: 6和8: 12,他们的比值都是( ),也可以写成( 12的因数有(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二)、在( 教 学 流 程)里填上合适的数 3: 4=6:() 1/5: 1/10= ( ): ),组成的比例可以写成)。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

(板书:比)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什么叫比,谁和谁比……)二、自学探究新知1.探究比的概念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12:16 : 4.5:2.7 10:6二、新授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3)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并自学课本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6:10=9:15 8:3=3.2:1.2 1/3:1/6=16:8(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于数学六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这份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尺的概念、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应用。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深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定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3. 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幅比例尺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个地图上找到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吗?如果知道实际距离,你们能计算出学校和家之间的图上距离吗?”2.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一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已知一张地图上,学校到家的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10公里,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已知一张地图上,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8厘米,乙地到丙地的距离是12厘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4. 比例的应用:我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例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46页《正比例的意义》图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知道正比例的图像和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并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经历数据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和推理思想,感受正比例关系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师:这张统计表怎么填完整?师:你是怎么思考的?生:总价÷数量=单价(一定)图片师:表2谁会?生:因为体积不变,10×30=300,20×15=300,所以300÷15=20,300÷30=10…师:真好。

那么你刚才说的体积不变是怎么求的?生:底面积×高=体积(一定)图片师:这张表格呢?为什么填不出来?生:因为车价和车险的变化没有规律,没有不变的量。

师:请观察这3张表格,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称为两种相关联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数量与总价、底面积与高和小轿车的价格与保险费这三组感性材料,让学生认识变量与不变量。

并从一般出发引导学生抽象出概念的基本特征,如果一种量变化会引起另一种量变化,那么这两个变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学习新知1.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师:谁来说说看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生: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师:谁能结合表格1来说说看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生: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数量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所以数量和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师:表格2呢?生:因为底面积变化会引起高变化,所以底面积和高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P47~48,例7、正、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判断下面两种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

1、揭示课题2、学习例7(1)认识:“千米/时”的读法意义。

(2)出示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逐一回答。

(3)提问:谁能说一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关系式?(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别表示两个表的内容。

当()一定时,()和()成()比例关系。

还有什么样的依存关系?(5)教师作评讲并。

(6)用图表示例7中的两种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描点、连线观察:在表里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表示正比例关系的是一条什么线?A点表示什么?B点呢?在这条直线上,当时间的值扩大时,路程的对应值是怎样变化的?时间的值缩小呢?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右表。

3、正、反比例的特点(异同点)由学生比、说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2题2、P49第1题。

四、课堂:正、反比例关系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关键是什么?五、作业P49第2题(1)(4)(5)(6)(9)六、课后作业1、P49第2题(2)(3)(7)(8)(10)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2】篇〗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4,练习十七第2、4----7题。

教学目标: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单》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实用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单》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实用

1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第四单元 比 例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
和比值?
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
类呢?
2:3 4.5:2.7 10:6
80:4 4:6 10:
2
1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

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3)比例的应用 6课时(4)整理和复习 1课时(5)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 1课时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判断等方法帮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通过动手绘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比例意义及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秋无含,2课时

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比例意义及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秋无含,2课时

<<比率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率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2、经过研究、概括概括、谈论、合作学习,能正确判断两个比可否能组成比率。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比率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2、难点是应用比的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数可否成比率,并正确的组成比率。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研究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导教学设计,经过独立思虑及小组合作,解决困难。

尔后学习小组谈论交流,进行显现,小组间互相谈论,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4.5 :2.7 10 :63、上面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10: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二、研究新知1、自学 P32-33例 1。

〔1〕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2〕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什么叫做比率?(4)举例说明比率的两种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比率的意义我们能够知道,比率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定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够组成比率,重点是看什么?若是不能够一眼看出两个比可否是相等的,怎么办?第 1 页☆友情小提示:比率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够组成比例时,重点是看这两个比可否是相等。

若是不能够一眼看出两个比可否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今后再看。

比方判断 10:12 和 35: 42 这两个比能不能够组成比率,先要算出 10: 12=,35: 42=,因此 10:12=35:42。

2、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率〞的意义,那么“比〞和“比率〞有什么差异呢?☆友情小提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率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3/4:1/84.5:2.7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

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0:40=3/2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也可以写成:2.4/1.6.=60/40(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如:5:10/3=15:105:10/3=2.4:1.615?10=2.4/1.615/10=60/40(5)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

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导延单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体验获取获取知识的过程。

3.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快乐,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预习内容:教材第40页
阅读课本第40页,思考:
1、这两种国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大小?)
2、如果从数学角度看,可以用什么方法说明它们形状相同?你觉得这两种国旗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3、请你尝试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要求:同一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不同国旗之间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

4、观察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5、通过比例的意义表示,我明白了
是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根本标准。

6、说一说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延学单
1.口算:有关求比值的口算20道
2.课本:①P40做一做
②P43练习八第1、2、3题
3.拓展延伸:
⑴ 24的因数有,选出其中的4个因数组成的比例:。

⑵请你给6,8,15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