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程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高频课程设计

高频课程设计

调频无线话筒1 概述通信的主要任务就是传输消息,最早的无线通信出现在工业化时期,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

1.1无线话筒准用的频段无线电波可以在空间自由传播,不受用途和地域限制,因此造成各种无线电设备的频率交叉重叠。

如果不加以规定和约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互干扰,影响正常的通信。

为此,世界上无线频率管理部门对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范围作了统一规定,使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降到最低。

无线话筒使用频率为88MHZ-108MHZ。

1.2各频段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自由空间电磁波的传播衰减包括距离衰减(衰减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传播媒体的吸收(空气、人体和墙体等)和金属结构物的反射。

频率越高,传播媒体的吸收越大,金属物体的反射越强(即阻止电磁波传播的能力越强)。

金属物体对电磁波都有反射作用。

阻挡电磁波传播的能力与电磁波的波长和金属物体的大小有关。

电磁波的波长小于金属物体的尺寸时,会被全部反射,传播受阻。

或者说,频率越高,金属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越强。

相反,如果电磁波的波长大于金属物体的尺寸时,部分电磁波会绕过金属障碍物继续传播(电磁波的绕射特性)。

电磁波对金属网格(或金属孔板)有穿透能力。

电磁波的波长小于金属网格孔的直径时,则会被通过。

也就是说,波长越短,通过金属网格的穿透能力越强。

非金属物体(人体、墙壁等)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电磁波的频率越高,非金属物体对它的吸收越大,电磁波的传播衰减也越大。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信源输入换能器发射机无线信道接收机噪声图1.1 无线电通信系统框图1.3 无线话筒无线话筒是一个简单的发送设备,由输入换能器和发射机构成。

输入换能器将待发送的信息变换为基带信号,如果信息表现为声音,那么换能器便是将声音变换为电信号的话筒。

发射机将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播的信号,并送入信道。

这种变换称为调制。

用来对载波进行调制的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

高频课程设计

高频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超外差式收音机安装与调试报告一、设计目的:1. 熟练焊接的基本技巧和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艺操作性能;。

2. 熟悉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和解收音机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电路原理、印刷和调试方法。

3. 掌握收音机的调试方法能安装、调试出成品收音机。

4通过收音机的原理电路图,对一台调幅收音机进行安装、焊接和调试,了解类似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

二、设计要求(1).对一台调幅收音机进行安装、焊接(2).对安装好的收音机进行调试(3).课设的要求是分析调频接收的工作原理,对所组装电路进行调试。

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创新设计,如改善电路性能。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1、系统概述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过程将所要收听的电台在调谐电路里调好以后,经过电路本身的作用,就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定好的频率(在我国为465KHz),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检波。

这个固定的频率,是由差频作用产生的。

如果我们在收音机内制造—个振荡电波(通常称为本机振荡),使它和外来高频调幅信号同时送到一个晶体管内混合,这种工作叫混频。

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作用导致混频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就是外差作用。

采用了这种电路的收音机叫外差式收音机,混频和振荡的工作,合称变频。

外差作用产生出来的差频,习惯上我们采用易于控制的一种频率,它比高频较低,但比音频高,这就是常说的中间频率,简称中频。

任何电台的频率,由于都变成了中频,放大起来就能得到相同的放大量。

调谐回路的输出,进入混频级的是高频调制信号,即载波与其携带的音频信号。

经过混频,输出载波的波形变得很稀疏其频率降低了,但音频信号的形状没有变。

通常将这个过程(混频和本振的作用)叫做变频。

变频仅仅是载波频率变低了,并且无论输入信号频率如何变化最终都变为465KHz,而音频信号(包络线的形状)没变。

混频器输出的携音频包络的中频信号由中频放大电路进行一级、两级甚至三级中频放大,从而使得到达二极管检波器的中频信号振幅足够大。

高频课程设计liubing

高频课程设计liubing
压控振荡器MC1648采用外接LC电路形式,随压控信号输出89.6~110.4 MHz之间的频率,实际上是外接LC电路的谐振点(可变电容)随压控信号变化,而滤波范围为69.6~89.6 MHz,采用相同的LC电路形式,如图三(b)所示,用VCO的电压榨制信号,改变滤波LC谐振电路的容值,使其谐振频率点与VCO的输出频率“同步”,即滤波谐振频率总是与VCO的输出频率相差约20 MHz左右,称之为“滑动”LC谐振带通滤波电路,考虑到混频后两个边频最少相距20 MHz,可适当降低谐振电路Q值(并联合适电阻),达到69.6~89.6 MHz覆盖,从而灵活解决了高频带通滤波问题。
沈 阳 大 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NO.3
图二高频宽带滤波电路模型
2.3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2.3.1DDS相位噪声
DDS实际上是一个数字分频系统,理论上输出相噪应该以分频比N=fCLK/fDDS相对于系统时钟相噪优化-lg N(dB),0<N<1,但实际上,由DDS系统内部数字部分引入了相位抖动,不仅有可能抵消相噪优化的部分,而且还要恶化相噪,最坏情况可达10 dB。DDS相噪的近似关系:
2.3.5跳频时间
跳频时间包含两部分的计算,一部分是DDS跳频时间,另一部分则是环路的频率稳定时间。
DDS核心技术包括相位累加器。正弦表查值,DAC转换及LPF平滑,按芯片AD9850的资料,频率控制寄存器为40 b,采用并行方式需用5个时钟周期(TS)改变频率控制字,FQ_UD信号有效后,间隔tCF输出新的正弦信号。因此DDS跳频时间至少为:
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技术(DDS)的频率分辨率高、频率转换速度快,在通信、遥感测量、雷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DDS/PLL混合频率合成是一项新兴技术。DDS激励PLL倍频的方式能发挥DDS高分辨率的特点。但采用DDS技术制作的频率合成器在使用中还必须解决低相位噪声和抑制杂散等问题,DDS信号中的相噪与杂散一旦落入环路内将会恶化lg N。尤其当采用倍频、变频等方法将频率提高到微波频段后,该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此外还必须面对实现宽频带和降低成本的问题。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DOC)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DOC)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班级:通信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8日成绩: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三年摘要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功能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所谓外差,是指天线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超外差收音机在检波之前,先进行变频和中频放大,然后检波,音频信号经过低频放大送到扬声器。

由于其中的中频放大器对固定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所以该收音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课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会附带中频干扰。

关键词:收音机、组装、调试1.设计任务及目的1.1设计任务完成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1.2目的通过这次实验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仪器仪表检测元器件的能力以及焊接、布局、安装、调试电子线路的能力,培养及锻炼我们测试排查实际电子线路中故障的能力,加强对电子工艺流程的理解熟悉。

2.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原理及电路图2.1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电路原理图如图2-1为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电原理图:图2-12.2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分析超外差式收音机主要由输入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前置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2.2.1输入调谐电路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A和T1的初级线圈Lab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Tl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电台信号频率是f=l/2πLabCA,当改变C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2.2.2变频电路本机振荡和混频合起来称为变频电路。

变频电路是以VT l为中心,它的作用是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VTl、T2、Cb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电路,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465 KHz的等幅高频振荡信号。

高频课程设计资料

高频课程设计资料

2015 ~ 2016学年第1 学期《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指导教师:电气工程学院2015 年12月12日任务书摘要高频功率放大器是发送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信电路中,为了弥补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衰耗要求发射机具有较大的功率输出,而且通信距离越远,要求输出功率越大。

所以为了获得足够大的高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高频功率放大器。

由于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高,相对频带窄,所以一般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

本次课设报告先是对高频功率放大器有关理论知识作了一些简要的介绍,然后在性能指标分析基础上进行单元电路设计,最后设计出整体电路图,在软件中仿真验证是否达到技术要求,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课设体会。

关键词: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谐振回路;耦合回路;工作状态目录《高频电子线路》 (1)任务书 (2)摘要 (3)目录 (4)第一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简介 (5)1.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5)1.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6)1.3 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6)1.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7)第二章放大器电路分析 (9)2.1 谐振功放基本电路组成 (9)2.2 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分解 (10)2.3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11)2.3.1 谐振功放的三种工作状态 (11)2.3.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特性 (12)2.3.2.1 负载特性 (12)2.3.2.2 集电极调制特性 (12)2.3.2.3 基极调制特性 (13)2.3.2.4 放大特性 (13)第三章单元电路的设计 (15)3.1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15)3.1.1放大器工作状态的确定 (15)3.1.2 谐振回路和耦合回路参数计算 (15)3.2甲类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16)3.2.1电路性能参数计算 (16)3.2.2 静态工作点计算 (16)3.3 电路原理图 (17)第四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0)参考文献 (21)答辩记录及评分表 (22)第一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简介在通信电路中,为了弥补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衰耗要求发射机具有较大的输出,通信距离越远,要求输出功率越大。

高频频率及课程设计

高频频率及课程设计

高频频率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高频频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

2. 学生能掌握频率分布表的制作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数据分布的特点。

3. 学生能运用统计学知识,对高频频率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进行高频频率的计算和分析。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频率分布表的制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高频频率的知识,培养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对高频频率的实际应用,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以统计学为基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要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对课程目标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定以下教学内容:1. 高频频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频率的定义与性质- 高频频率的计算公式- 实际问题中的高频频率分析2. 频率分布表及其制作:- 频率分布表的概念与作用- 制作频率分布表的步骤与方法- 频率分布表的解读与应用3. 统计数据分析与推断:- 数据分布的特征参数- 高频频率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据推断与预测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高频频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引入频率的定义,讲解计算公式,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第二课时:频率分布表及其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频率分布表,分析数据分布特点。

第三课时:统计分析与推断,运用频率分布表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推断和预测。

高频课设资料

高频课设资料

高频课设资料第一篇:高频课设资料一、课程设计目的由于高频振动器所产生的高频振动信号的功率很小,不能满足发射机天线对发射机的功率要求,所以在发射之前需要经过功率放大后才能获得足够的功率输出。

本次课程设计使通过已学的电路基础知识,模拟高频振动功率放大器,使发射机内部各级电路之间信号功率能有效传输,这就要求放大器输入端和输出端都能实现阻抗匹配。

即放大器输入端阻抗和信号阻抗匹配,放大器输出端阻抗和负载阻抗匹配。

我们知道能量是不能放大的,高频信号的功率放大,其实质在输入高频信号的控制下将电源直流功率转换为高频功率,因此除要求高频功率放大器产生符合要求的高频功率外,还应要求有尽可能高的转换率。

主要是根据已知数据设计一个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设计一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1.要求三极管工作在丙类状态;2.主要技术指标:输入已调波的峰值为100mV;载波频率为6.5MHz,输出功率≧1w,负载50Ω,效率≧80%;3.用相关仿真软件画出电路并对电路进行分析与测试。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1 设计方案的论证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用是放大高频信号,并且以高效输出大功率为目的,它主要应用于各种无线电发射机中。

发射机中的振荡器产生的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多级高频功率放大器才能获得足够的功率,送到天线辐射出去。

高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范围,可以小到便捷式发射机的毫瓦级,大到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几十千瓦,甚至兆瓦级。

目前,功率为几百瓦以上的高频功率放大器,其有源器件大多为电子管,几百瓦已下的高频功率放大器则主要采用双极晶体管和大功率场效应管。

如图所示是一个采用晶体管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线路,除电源和偏置电路外,它是由晶体管、谐振回路和输入回路三部分组成的。

高频功放中常采用平面工艺制造的NPN高频大功率管,它能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并有较高的特征频率fT。

由先修课程可知,低频功率放大器可以工作在甲类状态,也可以工作在乙类状态,或甲乙类装态,乙类状态要比甲类状态效率高(甲类效率最大可达到50%;乙类效率最大可达78.5%),为了提高效率,高频功率放大器多工作于丙类状态。

同步检波器的设计(高频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同步检波器的设计(高频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名称:高频电路课程设计二、题目:同步检波器的设计三、目的:1、采用MC1496等集成电路构成。

2、设计一个同步检波器电路。

3、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4、掌握同步检波器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四、主要内容要求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双边带信号的解调。

五、仪器、设备和材料1、双踪示波器(20MHZ)2、高频信号发生器(40 MHZ、FM)3、函数信号发生器(2 MHZ)4、频率计(100 MHZ)5、超高频毫伏表(1000 MHZ)6、交流毫伏表(1 MHZ)7、稳压电源(0-30V)8、调制度测量仪(500MHZ)9、万用表10、敷铜板、导线以及工具一套;11、根据元器件清单,每组提供元器件一份。

六、步骤1、查阅资料,参考有关书籍和杂志.2、结合课题提出设计方案.3、方案验证,初步设计电路,验证实际电路并作修改.4、电路制作调试,记录数据.5、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七、注意事项1、焊接、调试时注意用电安全。

2、注意论文中元器件的位号。

3、调试中出现问题时,应从前往后逐级查找,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课程设计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知识的融会贯通。

附录 1 参考资料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过程称为检波。

常用方法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种。

由于有载波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直接反映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二极管包络检波的方法进行解调。

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不能直接反映调制信号变化规律,所以无法用包络检波进行解调,必须采用同步检波方法。

同步检波又分为叠加型同步检波和乘积型同步检波。

利用模拟乘法器的相乘原理,实现同步检波是很方便的,其工作原理如下:在乘法器的一个输入端输入振幅调制信号如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t t U t U c sm S Ω=cos cos ω,另一输入端输入同步信号(即载波信号)()t U t U c cm c ωcos =,经乘法器相乘,由式(4-4)可得输出信号()t U O 为()()()()()t U U K t U K t U U K t U t U K t U c cm sm E c sm E cm sm E c S E o Ω-+Ω++Ω==ωω2412cos 41cos 21 (条件:mV u U c x 26〈=,s y U U =为大信号)上式中,第一项是所需要的低频调制信号分量,后两项为高频分量,可用低通滤波器滤掉,从而实现双边带信号的解调。

高频电子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高频元件的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指标,如频率范围、带宽、增益等;3. 引导学生掌握高频电路的调试与测试方法,了解各类高频电子仪器的使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高频电子电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高频电路故障并进行调试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高频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频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高频电子技术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高频元件的原理图绘制;2. 学生能够使用高频电子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完成高频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高频电子电路基本原理:- 振荡器原理及其分类;- 放大器原理及高频放大器的设计;- 滤波器原理及其分类。

2. 高频电路实际应用及相关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带宽、增益等参数的介绍;- 各类高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分析;- 高频电路的阻抗匹配原理。

3. 高频电路调试与测试方法:- 高频电子仪器的使用及操作方法;- 高频电路调试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

具体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1-2课时:高频电子电路基本原理;2. 第3-4课时:高频电路实际应用及相关技术指标;3. 第5-6课时:高频电路调试与测试方法。

教材章节及内容:1. 教材第3章: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基本原理;2. 教材第4章:高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分析;3. 教材第5章:高频电路调试与测试方法。

高频课设

高频课设

调幅发射机1.课程设计的目的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室高频电子线路的综合应用,是现代化通信系统、广播电视系统、无线安全防范系统、无线遥控和遥测系统、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无线电制导系统等,必不可少的设备。

希望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可以了解其工作的原理、过程。

并可以用软件熟练的对其进行仿真,更直观的理解调幅发射机的工作。

2.设计方案论证2.1调幅概念及其分类2.1.1调幅的概念在时域上,可以认为调幅的实现是以代表信息的基带信号(调制信号),去控制不含信息的高频载波振幅为基础来实现的。

2.1.2调幅分类:(1)普通调幅,简记为AM ;(2)双边带调幅,简记为DSB ;(3)单边带调幅,简记为SSB ;(4)残留边带调幅,简记为VSB 。

2.2本设计任务总体实现方案的确定2.2.1调幅电路的两种方案下图为最基本的调幅发射系统框图。

主要由主振荡器、缓冲级、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调制器、高频功率放大器、低频电压放大器等电路组成。

图1 调幅发射系统框图方案一:低电平调幅发射机由于设计任务要求实现的是小功率发射机,发射功率(输出负载RL上的功率)P大于0.25W即可。

所以,可以利用提供的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1596G,组成低电平调幅电路。

如下图所示:图2 低电平调幅电路双差分对MC1496\MC1596如图:图3 双重差分MC1496\MC1596方案二:高电平调幅发射机因为设计任务中对发射功率并没有限制上限值,所以,也可以采用高电平调幅电路组成发射系统,如下图所示。

若缓冲级输出电压能满足高电平调幅电路的要求,并且最终负载上的输出功率也满足指标要求时,则应力求电路结构简单,去除高频放大电路。

图4 高电平调幅电路组成发射系统2.2.2调幅发射系统各单元电路的分析(1)主振器主振器就是高频振荡器,根据载波频率的高低和频率稳定度来确定电路形式。

在频率稳定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电路,如克拉泼、西勒电路。

高频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频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吴青萍马建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一章概述3 1.1 何谓课程设计 3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4 1.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4 第二章线路板的组装与调试6 2.1 元器件的识别与应用 6 2.2 焊接技术9 2.3 调试技术9 第三章高频电路课程设计14课题一小型等幅(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14 课题二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22 附录:常用阻容元件性能与规格32第一章概述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

由此规定了课程设计的三个性质:一是教学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门课程学习工程设计;二是实践性,课程设计包括电路设计、印刷板设计、电路的组装和调试等实践内容;三是群众性或主动性,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人人动手,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程设计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

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就是依靠实践性教学体系来培养的。

1.1 何谓课程设计所谓课程设计就是大型实验,是具有独立制作和调试的设计性实验,其基本属性体现在工程设计上。

但课程设计毕竟不同于一般实验。

首先是时间和规模不同,一般实验只有两学时,充其量为四学时;而课程设计一般为一~两周。

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较小。

通常只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掌握某一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习某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而课程没计则是涉及一门课程甚至几门课程的综合运用,所以课程设计是大型的。

其次,完成任务的独立性不同,一般实验学生采用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板和仪器,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地介绍了做什么和如何做,实验时还有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主要任务是搭接电路,用仪器观察现象和读取数据,因此实验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课程设计不同,课程设计只给出所要设计的部件或整机的性能参数,由学生自己去设计电路、设计和制作印刷电路板,然后焊接和调试电路,以达到性能要求。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高频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安装与调试一、实验目的和意义1)熟悉实验调幅电路原理,掌握常用仪器使用;2)熟悉并测试电路元件参数,掌握测试方法;3)熟悉印刷版与电路、元件的对应关系;4)掌握电路焊接、调试技术;5)掌握电路测试方法、并记录参数。

6)与理论设计相结合,验证设计结果。

7)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的能力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8)通过一套完整的调幅发射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试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设备1)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数字信号源,数字万用表,双路稳压电源等仪器各一台。

2)电烙铁,镊子,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一套。

3)调幅发射机实验板,套件,天线,焊锡,漆包线等。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3.1 实验电路框图图 1 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3.2 实验步骤1.焊接调试振荡电路(图2),使输出电压幅度和频率连续可调,尽量减小波形失真。

说明:载波振荡器采用并联型晶体振荡器,产生频率为6MHz的正弦信号作为载波。

本电路中,三极管的型号为9018,电阻R1和电位器RP0为三极管T1提供基极偏置,调整RP0可以改变三极管T1的基极电压,从而可以调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

振荡电路的负载为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射极跟随器作为振荡器与下一级的隔离级,用于减少两级振荡产生的影响,具有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特点,带负载能力很强。

RP2作为分压电阻将电压输出到调制端,通过改变RP2可以调节载波信号的幅度。

载波信号容易受到电源中杂波信号的影响,在电源和载波回路之间必须接入高频滤波电容滤除杂波。

测量时可以在B点接入示波器通过观察示波器的波形来检查是否起振。

调试步骤:测量前要先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电压,调节RP0,使基极电压为6V。

测量载波信号时将测试B点接入示波器,若没有出现波形可调节滑动变阻器RP0,直至出现频率为6MHz的正弦波信号,若仍没有波形,要再仔细检查每一个焊点。

高频课程设计教案

高频课程设计教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高频课程设计教案姓名:温锦辉研究室:电子二00八年九月十一日高频课程设计教案项目1:调频发射机电路框图,振荡器电路和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工作原理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调频发射机电路框图2、掌握高频振荡器与调频电路的设计、装调及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3、掌握高频振荡器与调频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画出交流等效电路4、了解高频电路中分布参数的影响及如何正确选择电路的测试点主要教学内容:1、调频发射机电路框图2、高频振荡器与调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难点:1、调频发射机组成框图确定振荡器电路,放大(缓冲隔离)电路,甲放丙放的信号流程2、高频振荡器与调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交流等效电路3、高频振荡器与调频电路的设计及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教学内容:一、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组成框图从框图可知小功率调频发射机有五部分组成:LC振荡与调频电路,缓冲隔离级,功率激励,末级功放,调制信号。

在该设计中我们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电路即西勒电路,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高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甲类状态),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丙类状态)。

二、LC振荡与调频电路(一)LC振荡电路1、工作原理(电路如图4.2.1所示)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T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电路即克拉泼电路,它被接成共基组态,C B为基极耦合电容,其静态工作点由R B1、R B2、R E和R C所决定,即V BQ = V CC R B2/( R B1+R B2) (1-1)V EQ = V BQ -V BE ≈I CQ R E (1-2) I CQ = (V CC -V CEQ )/(R E +R C ) (1-3) I BQ = I CQ /β (1-4)小功率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电流I CQ 一般为(1~4)mA. I CQ 偏大,振荡幅度增加,但波形失真加重,频率稳定性变差.L 1、C 1与C 2、C 3组成并联谐振回路,其中C 3两端的电压构成振荡器的反馈电压V BE ,以满足相位平衡条件∑ϕ=2n π。

《高频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频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通信工程教研室目录1.1 概论 (3)1.1.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1.1.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4)1.2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5)1.2.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5)1.2.2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7)1.2.3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10)1.2.4画出总体电路草图 (12)1.2.5总体电路试验 (13)1.2.6绘制正式的总体电路图 (14)2.1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内容 (14)2.2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14)2.3课程设计题目 (15)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通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的综合性训练,通过学生独立对某一课题进行设计、调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

然而,要完成一个课题将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设计原理与方法),还要涉及到许多实践知识与技能(安装、调试与测量技术)。

本指导书将把高频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主要基础知识作一全面的介绍,以帮助学生解决入门之-难。

1.1 概论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实验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的三大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课着眼于通过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并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

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毕业设计虽然也是一种综合性训练,但它不是针对某一门课程,而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更为全面的综合训练。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综合运用高频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调频收音机制作及调试》课程设计报告专业:通信工程班级:0802姓名:XXX指导教师:XX XX XXX2010 年12 月22 日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3)2实验仪器 (3)3课程设计内容......................................................3~6 3.1实验原理图及具体原理阐述..........................................3~5 3.2安装工艺要 (6)3.3调试过程 (6)4个人总结 (7)1.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学会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2.实验仪器晶体管超外差教学收音机零件一套工具组(万用表、电烙铁、松香、焊锡丝、镊子等)3.课程设计内容3.1实验原理图及具体原理阐述电路原理图(a)电路板(b)3.1.1输入电路又称输入调谐回路或选择电路,其作用是从天线上接收到的各种高频信号中选择出所需要的电台信号并送到变频级。

输入电路是收音机的大门,它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对整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有重要影响。

3.1.2变频电路又称变频器,由本机振荡器和混频器组成,其作用是将电路选出的信号(载波频率为fs的高频信号)与本机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频率为fr)在混频器中进行混频,结果得到一个固定频率(465kHz)的中频信号。

这个过程称为“变频”,它只是将信号载波频率降低了,而信号的调制特性并没有被改变,仍属于调幅波。

由于混频管的非线性作用,fs与fr在混频过程中,产生的信号除原信号频率外,还有二次谐波及两个频率的和频和差频分量。

其中差频分量(fr-fs)就是我们需要的中频信号,可以用谐振回路选择出来,而将其它不需要的信号滤除掉。

因为465kHz中频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所以本机振荡信号的频率始终比接收到的外来信号频率高出465kHz,这就是“超外差”的由来。

3.1.3中频放大电路又叫中频放大器,其作用是将变频级送来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一般采用变压器耦合的多级放大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吴青萍马建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一章概述3 1.1 何谓课程设计 3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4 1.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4 第二章线路板的组装与调试6 2.1 元器件的识别与应用 6 2.2 焊接技术9 2.3 调试技术9 第三章高频电路课程设计14课题一小型等幅(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14 课题二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22 附录:常用阻容元件性能与规格32第一章概述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

由此规定了课程设计的三个性质:一是教学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门课程学习工程设计;二是实践性,课程设计包括电路设计、印刷板设计、电路的组装和调试等实践内容;三是群众性或主动性,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人人动手,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程设计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

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就是依靠实践性教学体系来培养的。

1.1 何谓课程设计所谓课程设计就是大型实验,是具有独立制作和调试的设计性实验,其基本属性体现在工程设计上。

但课程设计毕竟不同于一般实验。

首先是时间和规模不同,一般实验只有两学时,充其量为四学时;而课程设计一般为一~两周。

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较小。

通常只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掌握某一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习某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而课程没计则是涉及一门课程甚至几门课程的综合运用,所以课程设计是大型的。

其次,完成任务的独立性不同,一般实验学生采用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板和仪器,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地介绍了做什么和如何做,实验时还有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主要任务是搭接电路,用仪器观察现象和读取数据,因此实验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课程设计不同,课程设计只给出所要设计的部件或整机的性能参数,由学生自己去设计电路、设计和制作印刷电路板,然后焊接和调试电路,以达到性能要求。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性质非常接近,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则是工程设计实践的初步训练,它为毕业设计打下一定基础。

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在规模上和要求上,大小高低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工程设计,因此工作步骤是类似的。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把一些单元电路有机地组合起来,组成小的系统,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并使学生巩固和加强已学理论知识。

并掌握一般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步骤。

2、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识别方法及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印制板的制作流程以及电路板的安装、布线、焊接等基本技能。

(1) 按规定的印刷线路的大小设计印制板图,并通过描图、腐蚀、钻孔等过程制作电路印制板。

(2)对要求的电路进行元器件的安装、焊接,要求安装整齐,焊点光滑,无虚焊、错焊。

4、培养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有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调试中出现的故障,能通过独立分析,找到故障发生原因及排除办法。

5、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树立经济观点、全局观点,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1.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1、方案论证根据设计指标要求查阅资料,确定采用晶体管电路还是集成电路,采用模拟电路还是数字电路,或者采用它们的混合电路。

分析比较这些电路的性能、繁易程度,再从性能、价格、实现难易等几方面进行方案论证。

然后,确定电路方框图,并将总体指标分配给每个小框,即明确每个小框的性能要求。

2、工程估算确定每一个小框的单元电路,计算单元电路以达到分部指标的要求,计算本级时要特别注意相邻级对本级性能的影响,因此计算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确定本级元器件的数据和型号。

电路计算与元器件的确定这两步通常需要反复进行,按照经验选取某些数值的元器件,计算结果不一定符合分部指标要求;按指标要求计算出元器件值,却又不一定能找到这种规格的元器件,只得选取相近的元器件再行计算。

这种反复计算和计算中容许的近似最能体现工程设计的特点。

3、备料及设计制作非标准件电阻器、电容器、晶体管、集成电路、开关和接插件等是标准件,变压器、电感器、波段开关、设备外壳等既有标准件,也可能需要非标准件,非标准件市场上没有现货,需要订制或自制。

印刷电路板是非标准件,必须订制或自行设计、制作。

4、根据所设计方案组装电路并调试。

在印刷电路板上焊接电路,或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然后进行调试,使电路性能达到设计要术。

调试包括修改电路和用仪器测量两个内容,修改电路主要是更换元器件,部分电路的更改也是有的。

采用电子仪器测量才能准确地判断设计电路的性能,这是电子产品试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那种靠主观感觉判断性能的业余方法是很不可靠的。

5、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应包括从指标要求到调试结果分析等各个方面。

特别对于作为学习环节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来说,书写设计报告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书写报告可以系统地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第二章线路板的组装与调试2.1 元器件的识别与应用一、元器件识别元器件识别第一步应区分是什么元器件,其次是判断元器件外引线功能,然后才能进行测试。

安装前元器件的测试(也称筛选或认证)是整机制造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元器件凡正式产品一定有标注,通常元件标注量值和单位。

根据单位即容易区分是什么元件,标注欧姆(Ω、kΩ、MΩ)的是电阻器;标注法拉(μF、pF)的是电容器;标注亨利(H、mH、μH)的是电感器。

从形状看,电阻器总是长圆柱形;而电容器外形就较多,有长圆柱形的电解电容,又有扁圆片形的陶瓷电容、涤纶电容,还有长方形的云母电容,至于可变电容形状则比较特殊;可变电阻器(电位器)也有圆盘形和柱形两种;电感器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可以一眼看出,从形状看也有长圆柱形、圆环形多种;变压器是电感器的特例,它有4根以上引出端(两根初级,两根以上次级)。

总之,从形状不易区分元件,只要多熟悉、多使用元器件,经验多了区分并不困难。

二、元器件外引线识别电阻器和电感器两只外引线性能相同,不存在区分问题。

多数电容器也如此,但电解电容器有极性,需要识别正、负。

它在外壳上已注明(+)号;或者只有一只外引线,则此外引线为正,外壳为负;或者两只外引线一长一短,则长者为正,短者为负。

变压器外引线区分也是看标注,如果是电源变压器,由于总是降压的(升流),则初、次级漆包线粗细不同,初级线细、次级线粗,通常初级在内部(有利于安全),次级在外部。

晶体管外引线识别如图1-1所示。

外引线对准自己,从凸嘴开始,顺时针数为E、B、C,如果有第四脚则为屏蔽极S;如果是场效应管,也从凸嘴开始顺时针数为D(漏极)、S(源极)、G(栅极);如果是大功率晶体管,可能只有两条外引线,如图所示,此时外引线对准自己,外引线在上端,右上角外引线为E(射极),左上角外引线为B(基极),外壳为C(集电极)。

图1-1 晶体管外引线识别需要指出,晶体管外引线并不统一,也有例外的。

因此,正规方法还是根据型号查晶体管手册,或查厂家提供的使用手册。

如果晶体管没有型号,可用万用表判断,将万用表打到Ω×100档,任测两条外引线,如果电阻值相差不大,则第三条外引线必为基极;将万用表打到Ω×1k档,用黑表笔(内电池正极)接基极,红表笔接其他极,如果电阻小,则为NPN管,电阻大,则为PNP管。

下面判断E、C极:以基极为准,测PN结正向电阻,正向电阻小的为发射极,大的为集电极。

万用表判断晶体管并不很准,特别是性能难定,最好的方法还是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集成电路外引线很多,要区分每条引线的作用,除了查手册外没有其他办法。

手册上注明外引线号及作用。

关于外引线序号,扁平封装的,将型号标记对准自己,从左上角开始顺时针计数;双列直插式封装的,将型号标记正对准自己,从左下角开始逆时针计数;金属壳封装的,将型号标记对准自己,从凸嘴开始逆时针计数。

三、元器件使用注意事项电阻器的使用不仅要注意阻值符合要求,还要注意功率,特别在电流较大的电路中功率更重要,应保持电阻额定功率大于实际消耗功率,否则很容易过热而烧毁。

电阻器高频应用时要注意引线电感,精密测量电路中要注意电阻的精度及稳定性。

用万用表测电阻时不要用手捏住电极,以免将人体电阻并入,特别是待测电阻阻值大时,人体电阻将带来很大测量误差。

使用电容器不仅要注意容量,还要注意耐压,应保持额定击穿电压大于实际工作电压,特别是电容上既有直流电压又有交流电压的情况下,要注意总电压的数值。

电解电容(铝电解电容和钽电解电容)使用时要注意极性,外加电压不能接反,在既有直流电压又有交流电压的情况下,将总电压的高电位接到正极。

接反了电压不仅会破坏电介质造成电容损坏,而且很容易过热而爆炸,伤及人身。

判断电容好坏,简易方法是用万用表测电阻,对于电解电容可用×1档,用万用表中的电池对电容充电,开始电流大阻值小,指针向Ω零端摆动,随着充电电流减小,指示阻值渐大最后达到∞,不能到达∞,说明有漏电,实际使用时阻值足够大即可。

根据指针摆动的快慢可判断容量的大小,容量越小摆动越快,容量太小指针将来不及摆动,所以小于1F的电容改用Ω×10档,指针有摆动则为好电容,完全不动则电容内部可能断路,但要排除容量太小的可能。

测电容时也要注意不得并入人体电阻。

使用电感器不仅要注意电感量,还有注意工作电流,电感常常是自制的,绕制时要根据工作电流决定导线粗细,可以查漆包线规格表。

使用晶体管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类型、型号,区分是PNP管还是NPN 管,以免工作时电源接反。

要注意晶体管的极限参数,工作值不得超过极限值。

在电路通电的情况下禁止焊接晶体管。

MOSFET管由于输入电阻极高,很易发生静电击穿,因此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存放时要放在金属屏蔽盒内,并将各电极短路,焊接时要用20W内热式电烙铁,并且烙铁要有良好的接地线,最好将电烙铁断电,利用余热焊接。

集成电路使用注意事项:首先要保证电源极性正确,集成电路一般使用正压,数值不得超过额定值,使用时不得将电源端与地端接反。

利用插座的双列直插式集成块在通电情况下不得拔出和插入,以免电流冲击造成损坏;多余的输入端不要悬空,以免接受干扰造成误动作,应接在高电平上。

2.2 焊接技术焊接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它不需要复杂设备和昂贵费用,就可将多种元器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电子技术中的焊接采用锡焊。

焊接有一定的技巧,掌握了这种技巧就能使焊接牢固、无虚焊、焊点美观。

虚焊是电路的可怕隐患,一台整机成百上千个焊点,有一个虚焊点找起来很麻烦,虚焊的特点是表面看不出来,实际上里面时通时断,这就给调试和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消除虚焊点是焊接的基本功,其次才是焊点大小适中、形状标准、光洁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