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改革发展的问题和取向_以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为鉴_孙刚成

合集下载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全面深化和创新发展。

推动高等教育的与发展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本文将从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学科结构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与发展。

首先,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具有国际性。

中国高等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一方面,中国高校要积极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只有通过不断与国际接轨,中国高等教育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国际化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与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人才。

因此,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再次,优化学科结构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一些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设置过多,而一些专业性大学的学科设置过少。

优化学科结构,一方面要通过整合学科,提高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通过重点发展一些有特色的学科,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学科。

优化学科结构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推进。

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学科结构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和创新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的启示

V0 . 7 No 3 12 .
Se 2 0 p. 01
雅斯 贝尔斯 《 大学 之理念 》 的启示
冯 海伦 , 步成 武
( 同大 学 政法 学 院 , 西 大 同 0 70 ) 大 山 30 9
[ 摘 要 ] 斯 贝 尔斯的《 雅 大学之理念 》 书对后 世 高等教 育的研 究影响颇 深 , 一 文章 主要从 大 学的 内涵、 学教 学、 大 大学制度 、 大学存在 的条件 四个方 面来论 述《 大学之 理念 》 当今 大学研 究 对
的启 示。
[ 关键 词] 学 ; 学; 大 教 制度 [ 中图分 类号 ] 6 0 [ G 4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6 3— 4 7 2 1 ) 3— 0 8— 3 17 9 7 (0 0 0 0 5 0 作为 2 0世 纪德 国著名 的存 在 主义哲 学 家 、 理学 皇帝 的许可 , 是 得 自省或 者 州 的法 案 。在 每 种情 形 心 还 里 面 , 的独 立 存 在所 表 述 的都 是 大 学创 办 者 这方 面 它 家和 高 等 教 育学 家 , 卡尔 ・ 斯 贝尔 斯 的 《 学 之 理 雅 大 念》 书不仅 在高 等教育 史上 占据重要 地位 , 一 还对 世界 的 明确 愿望 , 者 是得 到 了创 办者 的持 久容 许 。就 像 或 各 国大 学的发展 产生 了深 远影 响。《 大学 之理 念 》 写于 教会意 义 , 的 自治 权—— 这种 自治 权 甚 至 都得 到 国 它 二次世界 大战 德 国战败 之 际 , 当时 的德 国大学 正 经 历 家 的尊重 ——是 来 自一个 具 有 超 国家 、 普世 性 特 点 的 学术 自由。 l ( , ”1 在雅斯贝 尔斯看 来 , 学 l 大 着 最痛苦 的灾难 , 管如此 , 有少 数 的德 国学 生 和教 不 朽理念 : 尽 仍 授坚 守着 自己独立 思 考 的 信念 , 斯 贝 尔斯 就 是 他 们 的学术 自由是 大 学 的一 项 特权 , 雅 大学 可 以抵 制 剥夺 这 也 其 中的代表 。他 呼 吁从 根 本上 重 建 德 国的 大学 , 且 项 自由的任 何人 , 正是 这 种特 权 使 大学 承 担 了传 授 并 从哲学 的 角度 以哲 学 家 的 身 份 对 大 学 进 行 重 新 的思 真理 的职责 。二战期 间希特 勒 的纳粹 统 治摧毁 了德 国 因此 在 这里 雅 斯 贝 尔斯 反 复 强调 大 考 , 如 哈佛 大学 罗 伯特 ・ 里希 教 授 在书 中前 言谈 大学 的独 立 自由 , 正 尤 大 到 : 本 书 的作 者 是 在 经 历 了十 多 年 的 禁锢 和 苦 痛 之 学学术 自由的重 要 性 。学 术 自由是 一 种特 殊 自由, “ 后, 再次重 新将 自己对 于真 理 恒久 而且 在本 质 上 是 压 学应 当为 教师创 设 自由思 考 、 研究 、 表和 传授 观点 的 发 大 服 不 了的价 值 的信 念 告 白于天 下 人 , 于这 样 一 个 人 空 间 。对 于现代 大 学 来 说 , 学 只有 保 障 了学 术 自由 对 否 大学将 的声 音 , 们该 用 心聆 听 。我 们 应 该把 他 的话 作 为 金 才 能真正 承担起 知识传承 与创 新 的职 责 , 则 , 我 丧失 追求真 理 和探 究 知 识 的 能力 , 失批 评 和 创新 的 丧 石 之言 , 以之作 为反 观 自身处境 的镜 鉴” 。 功能 。这种 学术 自由不仅表 现在 师生 的信念 和思 考独 对大 学 内涵 的理解 立于外 在力量 , 还体现在 他们 的思考 不会 受制 于政 治 、 任何 一个学者 在研究 大学 时都 离不 开对 大 学涵 义 经济利 益的驱使 。 的探讨 。在《 大学 之 理念 》 书 的 绪论 里 , 一 雅斯 贝尔 斯 ( ) 二 学习 自由 着 重 阐述 了 自己对 大学 的理解 。在他 看来 , 大 学是 一 “ 雅斯 贝尔 斯 认 为 大 学 不 仅 是 一 个 传 授 学 问 的 场 所, 还是学 生参 与科 学研究 、 得学 术训 练 和指 导 的地 获 个 由学者与 学 生组 成 的 , 力 于 寻求 真理 之 视 野 的共 致 同体 ” l P’ 学 生到 大 学里 来 , 为 了学 习人 文科 方 。“ “ l 。“ ( 是 从理论 上说 , 生在 大 学 里 面应 该 独立 地思 考 , 学 并 学 和 自然科 学 , 为将 来 从 事一 门职 业 做好 准备 。尽 批判地 学 习 , 且 要 学会 对 自己负 责。他 应 该 有学 习 并 管 目标是 明确 的 , 境况也 是清 楚 的 , 大学 生 们仍 时常 的 自由 ”】 啪 大学 教 育 是一 个 潜移 默 化 的过 程 , 但 l ( 。“ _ 。 自 感到 困惑 。大 量新 知 识蜂 拥 而来 , 因此 他 想知 道 什 么 目的是为 了获 得 一 种 意 义 深 远 的 自由 ” … ,“ 一词是 雅斯 贝 尔斯 的存 在 主义 哲学 里 的一 个 核 心 才是 当务之 急” 儿 ’针对 这一现状 , ¨ , 雅斯 贝尔 斯认 为 由” 在这 里 , 我们 可 以这样 理 解 大学 里 的学 习 自由 , 大学 必须要做 的三件 事情是 : 职业 训 练 、 全人 的教 化 和 概念 , 自由…‘ 不仅 仅 是 H常 概念 中的不 受 约 并 科学研 究 , 大学也兼具 着 职业 学校 、 而 文化 中心 和研究 这里 所说 的“ 雅斯 贝尔斯 所 主张 的学 习 自由、 学 自 教 机构 三重身 份 。这 三个 方 面 是 大学 必 备 的要 素 , 果 束和 限制之 意 , 如 分割开 这三 方 面 , 大学 精 神将 不 复 存 在 。雅斯 贝尔 斯 由首先 强调 的是大学 师生作 为独 立 的个 体应该 坚 持 的 理解 的大学有 四个显 著 特 征 : 术 自由 、 习 自由、 学 学 求 独立思 考 、 自我 抉择 并 各 负其 责 , 与 自我 的交 往 中、 在 在 自由学术 中获 得成 长 。 随着 社会 发 展 , ” 创新 人 才 真、 求知 。 ( ) 一 学术 自由 的培养成 为知 识 经 济 时代 国家竞 争 的焦点 , 多 大 学 许 大学应 该是 “ 一个管理 自身 事物 的 团体 , 而不 管 它 也 意识到大 学创新 人才 的培养 不仅 需要 良好 的师 资 和 更 的资 产 是来 自捐 赠 , 自古 老 的财 产 权 , 是来 自国 外部 条件 , 重 要 的是 给 大 学 生提 供 宽松 的学 习 环境 来 还 家; 也不管它最 初 的公 共许 可是 得 自教 皇 的饬令 , 自 和 自由选择 的权利 。 得

大学理念与大学的发展和改革

大学理念与大学的发展和改革

大学理念与大学的发展和改革摘要:大学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大学理念作指导。

国外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北大改革都证明大学理念在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具有指向作用。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发展;大学改革一、大学理念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审视、理想追求及所持有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点。

“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有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

”哈佛大学前校长奈森·普西在他的《学者时代》一书中所说的“传递深奥的知识”、“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指的就是高等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也正是大学理念的本性所在。

这种本性是大学所必然具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性。

任何大学校长要办好大学都必须深刻理解与关切大学理念以便于正确把握大学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组织好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大学理念引导着大学的航向影响着学校领导者的管理也决定着学校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综观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由于意识形态、时代、大学类型、研究者各不相同关于大学的理念存在着多种阐释。

如创建于1851年的英国天主教大学的首任校长纽曼认为“大学是一个传授所有知识的场所”。

随着时世的变迁大学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调整。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批评家、改革家弗莱克斯纳1930年提出了“大学是有意识地献身于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机构”的现代大学观。

到了20世纪70年代前后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科尔则提出了多元化的巨型大学观。

3种不同的大学观体现了不同的大学理念是不同时代和不同背景的产物也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如果说纽曼所赞赏的大学是一个受人文主义者、通才和本科生拥护的知识型村落;那么弗莱克斯纳所追求的则适宜于科学家、研究家和研究生支持的研究型城堡;而克拉克·科尔时代的大学则是受广大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欢迎的变化无穷、五光十色的城市。

二、大学理念与大学管理关于大学的理念因时擅变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校长治校的模式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在大学管理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却大体相似。

对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自由理念的解读

对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自由理念的解读

Total.375January 2016(C)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75期2017年1月(下)摘要关于大学教育的发展,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理念是真理、交往和自由三位一体的,其中自由是一切的开端。

通过对自由理念的探索,雅思贝尔斯提出对大学教育的观念更新及改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自由理念启示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Freedom Concep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Proposed by Jaspers //Qiao YuanAbstr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Jaspers expounds his own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in his book "What is Education".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istentialist philos-ophy,he holds that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truth,communication and freedom,while freedom is the beginning of all others.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free-dom concept,Jaspers proposed the concept updating and reformof university education.His education thought is still of great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today's education.Key words freedom;concept;enlightenment卡尔·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病理学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刘赞英康圆圆(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18) 摘要:笔者站位新的起点,从知识教育到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从以教学为中心到教学、科研相统一理念;从闭关自守到国际化理念三个维度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轨迹,进一步探究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跨越式发展经验,进而总结提炼大学理念对当代大学发展的启示,以求为新的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改革开放大学理念转变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作为关系我国国家和民族发展命运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8年,全国共有高校598所,专任教师20.62万人(正、副教授1万人),在校本专科学生85.63万人,研究生10934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共2321所,其中普通高校1908所,成人高校413所,专任教师116.83万人,在校本专科学生共1884.90万人,研究生119.50万人。

这一改革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是先导”的正确指导思想。

这三大要素中,理念的先导作用不言而喻。

故此,笔者站位新的起点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理念的转变与发展轨迹,进一步探究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跨越式发展经验,进而总结提炼大学理念对当代大学发展的启示,以期对新的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从知识教育到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一)改革开放30年从知识教育到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轨迹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知识爆炸”的世界格局下,我国迅速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常轨道,百废待兴的局面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加强文化知识的有效传授与学习不容置疑的成为当时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重新回到课堂的大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

致使本已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已萌发过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热潮,在阔别20年之后,又在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下兴起。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一、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推进,大学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学本科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传统教育理念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现代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这种转型是对社会需求变化的响应,也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

同时,我国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推进中。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各高校纷纷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的改革尝试。

这些改革实践对于提升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仍面临许多挑战。

如何更好地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公平?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国际化水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既是对当前教育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与规划。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时中国刚刚开始近代化进程,高等教育也逐步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始与国际接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国际化和多元化。

对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

对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

对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摘要:中国的大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研究领域,社会的转型、1978年以来的大学教学改革历程使当今的中国大学教学改革的逻辑变得更为多元和系统化。

关键词:转型;大学教学改革;逻辑大学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职能实施的核心活动,在中国的政策环境下,大学教学改革是大学教学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

从1978年以来,中国大学教学改革的逻辑呈现出多元和系统化的特点。

一、中国大学教学改革所谓大学教学改革,乃是指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和要求,通过各种政策、策略和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转变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体制、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使其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1]。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要点:首先,大学教学改革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性。

它必须转变高校教育教学中陈旧的、不合理的内容,使高校教育教学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进步和发展,表现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其次,大学教学改革内容具有选择性,改革对象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一切陈旧的、不合理的方面。

从理论上看,包括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从实践看,包括教育教学体制、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等。

最后,大学教学改革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

其需要科学的分析、设计、规划和论证,这表明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复杂性和严密性。

二、1978年以来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回顾根据高校教学改革重点和主体的变化,可以将1978年以来中国高校教学改革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政府主导。

这一阶段是政府主导构建高校教学体系阶段。

首先从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目录开始。

1978年8月,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出了《关于进行高等学校专业调查和调整工作的通知》,指出专业陈旧落后、专业面宽窄不恰当以及有的专业设置重复浪费等问题,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基础理论薄弱,因此必须进行专业调整。

其后,分别于1987年、1993年、1998年三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都是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抉择。

对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理念的解读

对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理念的解读

对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理念的解读作者:吴胤喆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8期摘要:雅斯贝尔斯从他的“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细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其中对大学教育的论述,批判人们对教育目的的误解,提倡“自由学习观”,“在交往中学习”,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大学的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并引导我们探寻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大学教育;自由;精神的交往一、自由的学习观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这种“自由”除了学习的自由,也包括了接受大学教育人群的自由。

这项权利不仅仅面向特定阶层的那些有能力的人,而应该面向全体公民。

每个个体都具有其特殊性和创造性,如果通过考试来层层筛选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话,这对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便意味着自由学习权利的丧失。

二、研究、传授与精神交往雅斯贝尔斯认为“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科学研究是大学的第一要务,只有真正的投身于研究工作当中去,才能了解其含义和真理所在。

研究本身是一项需要热情的工作,因为研究本身是很枯燥无味的,就像雅斯贝尔斯说的:“真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贵族的事业,只有极少数人甘愿寂寞地选择了它”。

我们追求真理绝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改善而去为之努力,而是一种忠诚一种坚持。

社会和法律赋予了我们每个人自由权,但这种自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得以体现,有了交往,就会交流,有了交流,就会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不管是过往还是未来。

在交往中,双方始终处一种相互平等的状态,没有所谓的权威和中心。

这也是雅斯贝尔斯所推崇苏格拉底的“催产术”教育原则,在对话和反讽中唤醒学生内在的潜力,通过不断地追问,促使学生产生内动力,逐渐自我反省、探索真理。

大学_一个寻求真理的地方_雅斯贝尔斯_大学之理念_的解读

大学_一个寻求真理的地方_雅斯贝尔斯_大学之理念_的解读

理工高教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一、雅斯贝尔斯与《大学之理念》的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希特勒纳粹政权的独裁统治让当时的整个德国都处于了最为深重的灾难之中,德国的大学也未能幸免。

“外在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证据就是城市里的瓦砾。

而内在的劫祸虽不触目,但回忆起来却更加惊心: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他们因为受到戈培尔高音喇叭的蛊惑,因为受到党卫军长筒皮靴的诱惑,而把康德的书丢在了一边;也有这样一些教授,他们轻而易举地听信了国家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宣传,放弃了独立思考的基本标准,成为了纳粹政权的帮凶,这其中就包括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1969)的一些著名哲学同事。

”[1]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轻易的听信了种族主义的宣传而放弃了独立思考的信念?大学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大学应当坚守怎样的品格?大学的本质和任务又是什么呢?正是怀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雅斯贝尔斯开始了《大学之理念》的写作。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际,出版于1946年。

事实上,凡是熟悉雅斯贝尔斯早先著作的人都会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特别的新意。

因为,雅斯贝尔斯在这本书中所揭示的大学的精神生活和任务,以及大学存在的必要条件等都可以散落的见诸于《什么是教育》、《关于高等学校革新问题的提纲》等著作论文,以及雅斯贝尔斯1923年以“大学之理念”为题做过的讲演之中。

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否认本书的价值,因为,《大学之理念》一书毕竟是雅斯贝尔斯对于其长久以来关于大学理念所做思考的总结,并且也是雅斯贝尔斯一生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高等教育著作,而也唯有借助于本书我们才可以全面了解雅斯贝尔斯的高等教育思想。

“大学之理念”,也有人称作“大学之观念”,探究的不是大学的外部因素,而是大学的内在精神。

在人类教育史上,纽曼、洪堡、加塞特等思想家都曾经对大学的理念做出过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而雅斯贝尔斯也无疑是他们中间的一位。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以及启示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以及启示
的变化 ,但是雅斯贝尔斯对大学教育独到的见解仍给予
我 国高 校深 刻 的启示 。
3 . 自由、平 等 、 交流 和教 学科研 相 结合 的 大
学教 育方 法 关于大学教育的方法 , 雅斯贝尔斯有 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 , 强 调教 师 和学 生有 教学 的 自由和学 习的 自由。
雅斯贝尔斯在其书的开篇就提到,学术 自由是大学应该 被赋予的一项特权。他所理解的学术 自由除了指大学不
2 0 1 5 年 第2 4期
第二,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平等关系虽然在大学里
受 到极力 倡 导 ,但是 在 真正 的教 学 过程 中 ,教师 与 学生
有教学 , 那 么老师传授给学生的就只有那些简单 、僵死 的事实 。 他认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好的和唯一的教师 。
的关系不是平等 的,教师对学生而言高居于一种知识权
的途径 ,“ 不是一项靠孤军奋战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他
1一
个单独的知识 门类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一个更加广泛
的意义上来理解知识的统一性与整体性的含义” 。 所以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里面虽然划分了各门学科 , 但它们仍然是独立的整体,

学园 I X U E Y U A N
认为大学教育中教学和科研应该结合起来 ,如果仅仅只
1 . 以培养 全人 为 目的 的 大学教 育
雅斯贝尔斯在 《 大学之理念 》这本书中认为大学是

个 由学者和学生组成的 ,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 的共
真理 的前提条件 。这个模式 的核心就是反对 “ 教师中心 论” , 认为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 学生
可以崇拜优秀的教师 ,但是不存在教师的绝对权威 ,学 生也不仅仅只是服从教师的命令 。 第三 ,注重师生交往。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

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简析

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简析

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简析雅斯贝尔斯关于“大学的自由与理想”及“大学改革的两项任务”的论述深刻隽永,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色彩。

以此反思我国大学之现实,深感其一方面因缺乏生命意识而保守僵化、师生因学术自由不彰而难以自我建构;另一方面大学组织有形无神、形式发达而精神萎缩。

因此,急需实现大学观念的内在转变,重塑大学的精神生活。

[标签]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 改革他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曾任海德堡大学、巴塞尔大学等校教授,二战后积极参与重建海德堡大学的工作并任该校评议会主席,一度俨然成为“联邦德国的精神领袖”。

这位大学时学习法律,而后获得医学博士,最终又在胡塞尔的影响下研究哲学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哲学家,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他所著《大学的理念》和《什么是教育》两书对德国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拟就《什么是教育》中“大学的观念”一章进行解读,以探讨这位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在大学观念上给予我们的教导。

一、大学的自由与理想(一)大学的自由雅氏首先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

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

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

”这里论述了大学的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似乎与通常关于学术自由的论述并无太大区别,但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深意。

从哲学思想来看,“自由”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他的哲学又被称作“自由哲学”。

雅氏在其生存哲学中十分强调个人的自由,认为人是自由抉择的主体,人的存在和自由几乎是同一个东西。

他认为,“自由就是为了自由,为了提醒人去注意人的尊严,为了使人对其可能或对其前途的思维明亮起来,为了倾听超越存在向人诉说的语言”。

雅斯贝尔斯哲学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并非就“自由”论自由,而是从“可能生存”及其交往共同体中澄明自由。

我国大学书院制改革概述与思考

我国大学书院制改革概述与思考

我国大学书院制改革概述与思考■丁佩琦 刘 娜 马海媛/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摘 要:本文在整理、分析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后,对我国高校书院制改革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从高校书院制改革原因、改革现状与成果、未来改革方向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书院制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有所帮助。

关键词:书院制改革 育人模式 通识教育一、我国书院建设历程作为一种育人模式的新方法,以及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我国大学的书院制改革,借鉴了欧美大学博雅教育与导师制的经验,传承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精髓,在他山之石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志德、克卿、任重、腾飞四个书院,面向大一新生推行通识教育;同年,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文治苑”;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孟宪承书院”,对师范生实行导师制并开展通识教育;2008年,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进行了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同年,汕头大学成立至诚书院。

据最新研究显示,截止到2017年3月,我国共有37所高校建立了114所书院。

二、我国书院制改革措施与成果(一)环境育人(1)选择优良的校园地理位置。

回望历史长河,中国古代文人学士基于环境育人的思想,都将治学、讲学的地点选定为景色优美的僻静之处。

如岳麓书院,就坐落于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的岳麓山脚下。

我国高校建设书院时也十分注重地理环境,如应天府书院建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等。

(2)开展书院内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都在书院设置了公共活动区,提供师生学习、娱乐、交流所需的资源。

同时,学生宿舍的内部环境、设施也有所改善,如安置饮水机、洗衣机、空调等。

(二)文化育人(1)设置有教育意义的院名、院训等。

如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均以其老校长的名字命名。

另外,部分高校书院的院徽、院匾、楹联等由学生自己设计,以此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

(2)定期举办有组织性、教育性的校园活动。

关于新时期我国大学理念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我国大学理念的思考

第 卷第 期 年月教学研究关于新时期我国大学理念的思考秦 军 王爱芳( 南京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摘 要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

大学理念的产生 晚于大学的产生,但对于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确定等却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

我国大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曾 经有过辉煌,但也存在着许多与现代大学理念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应该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大学理念, 改进我国大学理念中的不足之处,塑造新时期的大学理念,使我国大学获得新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理念;现状;塑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 及所持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 大学理念体现着大学精神,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 向、目标确立、专业设置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大学理念是大学之魂,并随时代发展而 发展,今日的大学虽由昨日发展而来,但受到所处 时代的影响,今日大学的理念中自然会有时代赋予. Al它l的R特i质gh。

t一s所R优es秀e的rv大e学d不. 仅仅有优良的传统,也处处体现出时代的光芒:立于时代潮头、站在时 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这就是大学理念中的时代 精神。

我国目前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理念已经发生并 且继续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所以,对我国高等教育 者来说,探索这个时代大学的理念极富现实意义。

中外大学理念的回顾及其启示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最早的大学于公 元十一世纪在意大利波隆拿出现。

大学理念滞后于 大学的产生,但同样具有悠久历史。

最早对大学理 念进行系统论述的是牛津学者纽曼,他认为,大学 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 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大学教育要达到提高 社会理智格调、培养大众的心智、净化民族的情趣 等目的,大学应为自由教育而设,并且提供普遍性 和完整性的知识教育,而不是狭隘的专门化教育 。

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1 对西方教育思想研究的益处瑞士教育家阿尔伯特·威尔斯·雅斯贝尔斯(Albert Wilso Jones)在20世纪期间是近代教育家,也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以其独特的观点和睿智的思想影响了欧洲及英语语境中的教育实践。

他的思想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尤其是对中国的教育改革的启示。

研究雅斯贝尔斯的思想,具有多重益处。

首先,它可以引导教育实践,激发创新思维,融合多元文化和传统实践以完善教育,帮助教育从西方社会向东方社会转变,充分发挥本土文化教育和民族教育传统的独特性和优势。

其次,它有助于科学研究教育形态和实现教育目标,例如持续发展,家庭教育,多元文化,尊重人权和多样性,实施以政策为基础的针对性政策,形成独特的思想,士德标准,以及多元教育。

2 从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看中国教育改革与传统一元教育相比,雅斯贝尔斯提出的多元教育思想更具有创新性。

多元教育思想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发展潜能,以及爱和责任的培养,以及培养全面的品格教育。

该理论聚焦于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构建有利的环境,从而培养孩子的素养和礼仪。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一书中,雅斯贝尔斯介绍了五种生命段跟中心理发展: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和成人,以及在每一阶段采取相应对策的发展理念。

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借鉴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需要注重育人。

因此,中国的教育改革应坚持“政策为根本,实践为关键,督促为保障,心理发展为目标”的理念,全面改革教育方法,突出孩子的特色和能力,实施全面的学生发展规划,推动孩子发挥主动性。

还需要注重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调节,尊重孩子的意志,强调学习主动性,培育独立性,发挥国家文化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雅斯贝尔斯大学制度观及其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大学制度观及其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大学制度观及其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雅斯贝尔斯大学是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高等学府,该大学拥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观念,并且对中国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大学的制度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该大学高度重视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在这个大学里,教师和学生都被鼓励追求真理,自由表达观点,并对不同的观点持开放的态度。

这种制度观念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才。

这对于“双一流”建设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才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和突破性的研究。

雅斯贝尔斯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提倡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之外,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研究、实习、社会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模式在今天的中国大学教育中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双一流”建设中。

只有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需求。

雅斯贝尔斯大学还十分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在这个大学里,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

他们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和全球问题,鼓励学生与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种师生互动的模式,不仅能够加强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

对于“双一流”建设来说,也非常重要。

只有在鼓励师生合作、促进学术共同进步的环境中,才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领军人才。

雅斯贝尔斯大学的经验对于中国的“双一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给予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更多的空间和保障,鼓励教师和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和社会服务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供一个促进学术共同进步和创新的环境。

全球化视域下我国个性化教育发展探究_孙刚成_王莹

全球化视域下我国个性化教育发展探究_孙刚成_王莹

全球化视域下我国个性化教育发展探究*孙刚成1,王 莹2(1.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2.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1)摘要: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人的跨区域融合为标志的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教育变革和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呼吁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面向未来,培养张扬个性、充满活力的新人。

为此,未来的教育应当取向个性化的学习时代,让每一个孩子都进入合适的学校,接受因材施教的教育,都获得人尽其才的发展机会,以促进社会更加人性化、生活更加舒适化、环境更加生态化,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全球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698(2014)06-0061-06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政治和经济交互作用的不断加深,作为成就并享用全球化网络最终端的人自然就成为全球化的主体。

人的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已然成为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中心课题。

全球化使人的个性化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尊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使充满个性的人获得全球性的交往。

人的个性化得以实现的同时,也在促进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教育变革取向和人的发展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呼吁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面向未来,培养张扬个性、充满活力的新人。

为此,未来的学习应该取向让每一个孩子都进入合适的学校、都接受因材施教的教育、都获得人尽其才的发展机会的个性化学习时代,以促进社会更加人性化、生活更加舒适化、环境更加生态化。

一、全球化视域下个性化教育的必然性(一)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对个性化教育的影响人类社会正由以机械动力为核心的工业社会进入到以脑动力为核心的全面的信息化社会,“它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

”[1]相应地,全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日益加深,这一特征使得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处于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之中。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的启示冯海伦;武步成【摘要】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一书对后世高等教育的研究影响颇深,文章主要从大学的内涵、大学教学、大学制度、大学存在的条件四个方面来论述<大学之理念>对当今大学研究的启示.【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7)003【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大学;教学;制度【作者】冯海伦;武步成【作者单位】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大同,037009;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大同,0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作为 20世纪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高等教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一书不仅在高等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还对世界各国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之理念》写于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际,当时的德国大学正经历着最痛苦的灾难,尽管如此,仍有少数的德国学生和教授坚守着自己独立思考的信念,雅斯贝尔斯就是他们其中的代表。

他呼吁从根本上重建德国的大学,并且从哲学的角度以哲学家的身份对大学进行重新的思考,正如哈佛大学罗伯特·尤里希教授在书中前言谈到:“本书的作者是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禁锢和苦痛之后,再次重新将自己对于真理恒久而且在本质上是压服不了的价值的信念告白于天下人,对于这样一个人的声音,我们该用心聆听。

我们应该把他的话作为金石之言,以之作为反观自身处境的镜鉴”。

任何一个学者在研究大学时都离不开对大学涵义的探讨。

在《大学之理念》一书的绪论里,雅斯贝尔斯着重阐述了自己对大学的理解。

在他看来,“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视野的共同体”([1](P19)。

“学生到大学里来,是为了学习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为将来从事一门职业做好准备。

尽管目标是明确的,境况也是清楚的,但大学生们仍时常感到困惑。

大量新知识蜂拥而来,因此他想知道什么才是当务之急”[1](P65),针对这一现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必须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职业训练、全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而大学也兼具着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三重身份。

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杨晨美子
【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
【年(卷),期】2022(36)12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是孙刚成教授和雷伟副研究员合著的学术著作,2021年9月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用“开启中华民族教育新篇章”为序,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念,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观、育人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为读者系统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总页数】1页(PF0003)
【作者】杨晨美子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新探索——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2.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
3.高举思想旗帜砥砺初心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第三次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验交流会召开骆惠宁讲专题党课杨雄出席楼阳生主持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
系梳理与建构——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5.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农业发展——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整体性

论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整体性

论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整体性
刘黎明;武甜羽
【期刊名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40)1
【摘要】整体性是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根本特征。

雅斯贝尔斯反思了当时
德国大学教育的弊病—整体性缺失:教育构成的“支离破碎”,专业教育与精神教育的分离,职业教育与精神交往的分离,职业训练、整全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三者的相
互分离。

基于此,他构建了大学教育思想五维度的思想体系,涉及大学理念的整体性、大学使命的整体性、大学教育目的的整体性、大学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大学育人格局的整体性。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表现为关联性、层次
性和开放性。

研究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整体性,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深入地
理解和把握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形成整体性的大学教育观念。

【总页数】9页(P112-120)
【作者】刘黎明;武甜羽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研究的历程、主题和趋势
2.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对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3.哲学逻辑中的大学理念与使命——雅斯贝尔斯高等教
育思想解读4.大学生科学精神与技术责任理念的培育——雅斯贝尔斯科学技术教育思想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6 卷 第 4 期 2015 年 7 月
集美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Vol. 16 No. 4 Jul. 2015
中国大学改革发展的问题和取向
———以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为鉴
孙刚成1,2 ,曲 歌1
( 1.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2.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1)
[收稿日期] 2014 - 11 - 12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重大招标课题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合理划定市、县、镇政府教育行政职能的政
策研究” ( GBPKT21) [作者简介] 孙刚成 ( 1969— ) ,男,河南濮阳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
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和教育经济与管理。
第4 期
孙刚成,等: 中国大学改革发展的问题和取向
39
在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下,绝大部分被动地或主动 地选择了服从行政需要,无法按照自己的教育信念 和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学生也无法在 大学中真正发挥自己的特点,真正地进行自主快乐 学习。学校这种行政管理意识的发展,使人们越来 越漠视教育的本质,只是一味地追求表面形式,对 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兰克福特认为: ‘大学的四项基本自由是根据学术 理由来自我决定: 谁可以当教师; 教什么; 应该怎 样教和谁可以被准许入学……为了社会的利益,除 了出于紧急的原因和有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理由,政 治力量必 须 避 免 介 入 此 类 自 由 活 动。’”[3] 由 此 可 见,大学的学术自由主要包括教师聘任的自由、教 师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自由、以及学校招生的自 由等,这些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并从不同方 面促进着学术自由的发展。从大学发展的历程中可 以看到,学术自由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不仅会体现 在大学的学术研究中,也会体现在大学的管理上。 只有在学术自由的大学环境下,才能够把追求真理 当作一种内在需要,真正参与到学术研究中。现代 美国多元化大学能够在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除了我们在外部看到它们在与周围社会环 境和谐相处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服务职能之外,更 重要的是这些大学在维护、传播和研究永恒真理方 面的作用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在探索新知识方面的 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纵观整个高等院校史,它们在 服务先进文明社会的众多领域方面所作的贡献也是 无与伦比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美国大学宽 松自由的学术氛围[4]。
( 一) 学校内部管理行政化 教育行政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官化、教 育权力化。行政官员虽然处于教育之外,但他们拥 有教育资源的管理权力,并由此而衍生了行政领导 教育,教育服从行政的现象。表现在大学中,就是 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和外部缺少话语权化。大学 的行政机构掌握了学校各项事宜的决定权,学校的 教师等在教育一线的相关人员无法参与其中,只能 按照行政机构的政策要求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但 行政归行政,教育归教育,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领 域,在教育领域需要的不是服从而是自主,如果没 有自由和自主,大学就会丧失应有的灵魂。在我国 目前的行政化体制下,由于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机 构惯于将自己的利益需求强加于教育教学活动之 上,容易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和宗旨,使教育失去了 自身应有的精神和自由。本应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教 育的主体,自主地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大学教师
[摘要] 大学发展的理念,在很大层面上制约了我国大学的良性发展。以雅斯贝尔斯的学术自由思想为
鉴,可以发现制约我国大学学术自由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内部管理行政化、人员队伍近亲繁殖系数较高、
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和办学模式单一。依据归因分析和雅斯贝尔斯的思想指导,我国大学应该通过树立唯学术
至上的治学观念和建立公平、公正、包容的学术交流机制,努力扩大学术自主权,营造学术自由的制度环境,
( 二) “近亲繁殖” 比例较高 近亲繁殖原本指物种繁衍中的一种不良现象。 在现代社会,企业、高校中出现了一些本部培养的 人才留企、留校的现象,通常人们用 “近亲繁殖” 来形容这种现象。大学中的 “近亲繁殖” 在形式 上主要表现为学校内部的 “近亲繁殖”、研究领域 或团队内的 “近亲繁殖”,导师与学生之间的 “近 亲繁殖” 等, 本 质 上 属 于 学 术 思 想 的 “近 亲 繁 殖”。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现在的 “近亲繁殖” 比 例普遍高于国外大学 5 倍以上,个别大学甚至高出 部分世界一流大学 10 倍以上。这种 “近亲繁殖” 主要产生两个方面的弊端: 一是造成学术垄断,即 名校与地方院校在 “近亲繁殖” 中形成的自我封闭 现象衍生出一代不如一代现象。这一现象导致地方 院校失去了与名校交流的机会,名校也只局限于自 身发展、闭门造车。二是造成学术思想僵化。导师 与学生师承一脉,学术思想十分相近,加上较为严 重的学术 “尊师” 现象,导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学生即使有不同想法也 不敢公开与师长叫板。另外,许多重大学术会议也 容易被所谓的学术派系或宗亲垄断,致使很多有创 意有思想而未出名的普通高校教师或者派系之外的 群体丧失了应有的话语权,缺少了百家争鸣的氛围 和机遇,本来是学术间的自由交流,却被人为地分 割成封闭式研究,学术会议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术思想的活力在于交流,在于学术论 争,在于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 知识创造需要学术 自由,学术自由离不开人才流动,所以,近亲繁殖 必然导致学术自由的毁灭和学术创造力的衰竭。 ( 三) 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在当今物质至上或者叫物质控制人的时代,现 代大学也陷入了物化漩涡,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在 这种功利主义倾向下,首先是许多大学会一味地迎 合企业或市场的技术需求按照人才需求方的要求培 养人才,而完全放弃大学的底线和本质追求。其次 是许多学校中的行政者和教授会以,教育家认为大学教育 的本真使命是 “追求精神”,把大学改造成为 “自 由” 的场 所,这 也 是 改 造 大 学 的 终 极 目 标 和 真 正 的意义所在。
在中国的大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说这些改 革使 大 学 越 来 越 走 上 精 神 缺 失 的 道 路。偏 离 了 “精神” 的轨道,大学的发展 开 始 遇 到 “瓶 颈”。 如今的大学教育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 并不是为了追求真正的学术研究。学生盲目地加入 考各种资格证、考公务员、考研等热潮中,只是为 了大学毕业后寻求一个所谓的好职业。大学仿佛是 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而生,而本身所具有的追求 真、善、美的精神却被功利主义思想所湮没。这种 发展趋势会使中国的大学教育走向迷途,我们要重 视大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而实现大学内涵式发展,并形成大学之间各具特色的百花齐放格局。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内涵式发展; 去行政化; 雅斯贝尔斯
[中图分类号] G 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6493 ( 2015) 04 - 0037 - 06
卡尔·雅斯贝尔斯是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 也是著 名 的 心 理 学 家、高 等 教 育 家。他 所 著 的 《大学的理念》 和 《什么是教育》 二书中对西方教 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 教育改革同样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二 中国大学办学问题的归因 分析
自 1978 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 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培 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 放促动的经济快速发展走向深入,社会发展的功利 主义与人的物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的大学也出 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偏离了大学教育的本真所 在,制约着中国大学实现学术自由与良性发展。
一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
( 一) 学术自由的内涵与向度 雅斯贝尔斯认为, “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 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 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 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 而拥有学习的自由; 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 理为 己 任, 因 此 他 们 有 教 学 的 自 由。”[1]139 这 种 “自由” 是雅斯贝尔斯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反映 在教育领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自由,就是 “学生和教师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科研,按照他们 认为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意味着大学要求 绝对的教学自由,国家应保证大学不受任何党派政 治的控制,或不受政治哲学或宗教神学的强迫,而 独立开展科研和教学的权利。”[2] “曾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费利克斯·弗
( 四) 办学模式单一 随着现代大学的发展,大学的办学模式越来越 完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特色 越来越不明显,趋同化越来越强。大多数大学都以 综合性大学为发展目标,不管是否有能力办好专 业,学校都会把能开设的专业都开设起来。大学开 设的专业在数量上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开设 的专业教学质量却并没有跟上。以往以理工科专业 为主或以文科专业为主的高校都开始发展成综合性 大学,虽然响应了国家高校扩招的政策,但产生的 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许多有特色的专业可能会因 为办学重点的转移而一般化,而普通的专业也不能 发展成为特色专业,制约了大学的总体发展。全国 的学校办学模式都一样,当特色的学校都被统一 化,独立的学术思想也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施 行千篇一律的规定会削弱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而办 学的多 样 性 对 高 等 教 育 体 系 来 说 却 是 至 关 重 要 的[7]。中国大 学 的 统 一 发 展 把 教 育 变 成 了 产 业 化 链条,生产人的流水线,不再关注人的个性需要以 及各个学校发展的不同需要。
益,追名逐利四处兼职赚外快。这种现象使得学者 们不能专一地致力于学术研究,有的甚至忙于社会 职务而不重视学校中的教育活动。虽然学者们会因 此增加一些收入,生活水平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 高,但是,这 些 利 益 的 获 得 是 要 付 出 代 价 的[6], 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学生的学习也在功利主 义思想的侵蚀下变得不再单纯。学生选择专业看的 是哪个专业工作的薪资高,在社会上的地位高,而 不是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擅长什么领域。学生在学 校除学习以外的课外活动也更多地倾向于扩展自己 的交际能力,如何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赚到 更多的钱是他们进行活动的目的。在这种唯利是图 的观念下,大学教育活动也变得不再纯粹,大学也 无法再做到唯学术是从,学术自由更无法实现,这 些客观上已经导致了大学地位的下降和话语权日益 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