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治吏的非常举措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

清代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及其启示清朝的雍正皇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他十分注重财政改革,不断推出各种措施,为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以及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加强财政监管在雍正皇帝的统治下,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控。

他改革了省、县、乡三级地方官员的选拔及任免制度,实行了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严惩贪污浪费行为,确保了财政的合规与健康发展。

这种财政监管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地方财政的监督力度,确保财政的公正透明,有效遏制腐败现象。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个人的财务管理,避免浪费,保持资产的稳健增值。

二、发展经济与外交雍正皇帝提倡发展经济与外交,他的政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

他推行“市舶司”,鼓励北方商人南下海南进行商贸活动,加强了对南海的开发和管理。

同时,他还重视海外贸易,派遣人员出国进行商贸活动,积极谋求国际贸易发展。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和外交是现代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我们应该着眼于全球化竞争格局,注重发展国际贸易和合作,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三、节约财政与鼓励生产在雍正皇帝的统治下,清朝深化了财务改革,提倡节约财政与鼓励生产。

他规定“六削六省”政策,六削为:削减王公封建财政、精兵简政、削减俸禄、削减冗员、削减建设基础设施、削减奏折数目;六省为:省钱、省盐、省兵、省兼、省仪、省祭。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渐改变了清朝特有的奢侈浪费风气,提倡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财政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厉行节约,持续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优化教育等政策,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供我们以历史的经验为借鉴,它告诉我们要加强财务管理,发展经济与外交,同时又保持节约和鼓励生产的态度。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作者:徐丽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5期【摘要】纵观雍正一朝,其吏治政策是后人最为称道之处。

雍正一朝的吏治不仅扭转了康熙后期对官吏过于宽容造成的腐败现象,同时也为乾隆时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本文从官吏任用和监察两个方面就其吏治政策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雍正皇帝;官吏任用;监察雍正皇帝时期,面对复杂的吏治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选官用人的新策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监察制度。

他的吏治制度虽然没有达到无官不清的理想状态,但是,其独特的选官用人策略和官员监察制度还是值得我们赞扬,对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雍正皇独特的选官用人策略(一)任用贤才、不因旧例在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过程中,出生的贵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而雍正皇帝在官员选拔上却对此并不看重。

他曾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他的这一用人艺术在雍正朝名臣田文镜的仕途发展上最为明显。

田文镜出生于监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不能以功名晋升,只在县衙做书吏,年过花甲仍然默默无闻。

按照旧例他这种未有科举功名,又非满族贵族的官员,在仕途上几乎是没有上升空间的。

但是他遇见了自己的伯乐——雍正皇帝,从此平步青云,仕途一帆风顺。

他之所以被破格任用,正是得益于雍正个人敢于破除旧例、独具一格的用人策略。

(二)因事用人、重用有才能官员雍正一朝在许多官员的调动和升迁上速度较快,主要原因就在于皇帝重用有才能的官员,这使得部分朝臣对此颇有微词,但是雍正皇帝本人对此确有一番自己的见地,他认为,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形势的变化和对人认识的不断深入。

鄂尔泰曾上奏雍正皇帝,陈述自己关于官员任用的观点,他认为,在用人方面要因事择人,不能因人派差事。

雍正皇帝对他的这种用人观点非常赞同,还将其转告田文镜,并且还说:不懂得这个道理就谈不上用人,我就是按照这种方法用人,各位臣工应当效法我的做法,这样就永远不会被人愚弄。

治国就是治吏_雍正王朝吏治革新的启示

治国就是治吏_雍正王朝吏治革新的启示
雍正在位期间, 尽管未拿出 有 关 用 人 方 面 革 新 的 条 例 、规 定 等, 但他那用有才之贤人, 回避 和 不 用 阿 谀 奉 承 、趋 炎 附 势 之 小 人的用人导向和实践, 极大地左 右和优化着官场环境。世袭贵族 鄂尔泰 , 很 有 才 华 , 20 岁 就 中 了 举人, 但因为人性刚直, 不肯趋 附权贵, 所以到 40 岁才混了个 内务府员外郎。当时还是亲王的 雍正为了笼络鄂尔泰, 让人给他 捎话, 托他办事, 有意向他表示 亲近, 不料鄂尔泰却严词拒绝。
雍正碰了个大钉子后, 不但不忌 恨 泰立即委以重任。一年升藩司, 三年升总督, 十年后升首辅。
雍正不但善于识别和使用 能臣, 也注意重奖和使用谏臣。 对于谏臣, 不计较他们是否犯颜 抗上, 或者上书所言的是与非。 雍正即位之初, 有个名叫孙嘉淦 的翰林院检讨上书, 要求雍正 “亲骨肉、停捐纳”。“停捐纳( 停 止卖官) ”雍正是易于接受的, 因 为这符合皇帝的心愿和主张。但 上书雍正亲骨肉, 影射的是他登 基 后 杀 害 亲 兄 弟 、逼 死 亲 生 母 的 不实之说, 这使得雍正龙颜大 怒, 拍案而起。但事后冷静下来, 雍正仍然佩服孙嘉淦的过人胆 量, 将其提升为国子监司业, 委 以重任。
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 无 论对于什么性质的社会, 治理国 家靠的是各级官吏。官清吏廉, 民心归顺, 这也是一种无法更动 的铁律。
作者: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原 副校长
(责编/ 赵哲)
59
由此, 可以看出, 雍正如果 没有对康熙王朝末期吏治状况 的深入了解和洞察, 即位后是不 可能提出革新议案和各种职官 道德操守及要求的。
其二, 用人为本: 吏治革新 的重点。千秋大业, 用人为本。雍 正皇帝在位期间十分重视用人 问题, 把用人作为治国理政的要 务来抓。他说:“治理天下以用人 为本, 其余都是枝叶小事。历史 上帝王治理天下, 都说理财用人 最重要, 我看用人比理财更重 要。如果用人得当, 何患财之不 理? 如果用人不当, 财又怎能理 得 好 ? ”有 一 次 , 他 对 云 贵 总 督 说:“你们封疆大吏, 重要的是选 好 人 才 。 庸 碌 安 分 、洁 己 沽 名 的 人固然驾驭省力, 但恐怕会误 事。”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雍正是清王朝的第四任皇帝,是清王朝最为勤勉的皇帝。

雍正在其即位之初,面对吏治腐败、贪贿成风的社会现实,为了规范百官,稳固社稷,他刚毅果敢,狠下决心,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治贪的得力措施,不仅立竿见影,而且留下了深远影响。

经过他在位13年的不懈努力,大清出现了一种“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良好局面,社会风气和官场风气大为改观,从而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严”字当头用重典雍正帝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选派钦差大臣查办地方官的贪污腐败案件。

这些人既无前车之鉴,又无后顾之忧,且直接归皇帝领导,由中央的一些官员或直属中央的官员组成,尽是些清正能干之人,与地方没有瓜葛。

这有点像今天的“中央巡视组”。

同时,雍正还抽调一大批候补州县官员与钦差一起查办贪官污吏,这样就使得调查组官员既不会与被查的贪污犯有利益上的关系,也不会对地方官进行包庇纵容。

每查处一个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职,从调查组里选派同级官员接任,并明确规定新任者放纵前任贪墨者不但自己和其同罪,而且要追缴与前任同额的罪银。

这样一来,谁也不愿为前任背黑锅,填补亏空,使所有前任贪贿者难逃法网,从而遏制了前腐后继的歪风。

当时,各个地方的钱粮奏报水分很大,为了审计各地方上报数字的真假,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雍正专门成立了“会考府”,即高度集权的监察审计机关,相当于今天的审计署。

这个特殊的审计机关对各地方上缴的税银或报销的各种开支,各部院动用的银粮或报销的各类经费都要进行稽查核实,让谁都难以作手脚。

结果是各个部院的长官既无法贪污,地方官员想通过花一点好处费,就把自己上百万的亏空全部赖掉,也成了不可能的事。

在肃贪的过程中,对贪官的贪腐行为一经查实,雍正绝不姑息迁就,总是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予以严惩:一是罢官。

针对前朝“留任补亏”让贪官们得以勒索百姓补亏的弊端,雍正坚持先罢官后索赔,一定要贪官们自掏腰包赔补,不让他们留在任上假公济私。

二是索赔。

雍正下令,查出亏空的,无论什么人,决不宽贷。

《雍正王朝》读后感

《雍正王朝》读后感

《雍正王朝》读后感《雍正王朝》是一部以清朝雍正皇帝为题材的历史剧,我在观看该剧后深感震撼和思考。

通过该剧,我对雍正时期的政治斗争、改革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雍正皇帝的治国才能与人格魅力产生了敬佩之情。

雍正时期,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期。

作为康熙帝的四子,雍正继位后面临着众多的政治挑战。

他以其睿智聪慧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成功地应对并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清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首先,雍正皇帝在政治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智慧。

他深知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清廉政府和顺民心。

为了清除贪腐现象,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反贪措施,打击贪官污吏,使朝廷清明廉洁。

同时他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地方官员的监督和调度,提高地方政府效能,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雍正皇帝在经济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农业和工商业的技术水平。

他还推行开放政策,积极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同时,他注重节约开支,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财政制度,使国家财政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雍正皇帝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

他积极振兴文化事业,修订了历史书籍,编纂了《雍正四库全书》,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学校建设,提倡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作为一位伟大的君主,雍正皇帝不仅在政治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个人品质上也堪称楷模。

他勤政爱民,推行了“六艺班”制度,注重人民生活,并多次减免赋税,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他礼贤下士,任用贤能之士,推动了政务的高效运转。

此外,他还十分关心战争和灾难中受难的百姓,积极组织抗灾救灾活动,展现了一位善良和亲民的君主形象。

通过观看《雍正王朝》,我对雍正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这位伟大的君主产生了敬佩之情。

他在短短的十三年时间里,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为中国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雍正清朝中兴之君的治国智慧

雍正清朝中兴之君的治国智慧

雍正清朝中兴之君的治国智慧雍正皇帝,清朝第三位皇帝,自即位以来,以其卓越的治国智慧和卓著的领导能力,在一片混乱的时代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才能和智慧。

他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为清朝带来了繁荣与稳定。

那么,雍正清朝中兴之君究竟有哪些治国智慧?一、加强廉政治理雍正皇帝非常重视廉政治理,他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廉政,打击贪污腐败。

首先,他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强调以德为先,以清廉为本,确保官员的廉洁自律。

其次,他建立监察机构,监督官员的行为,严厉打击贪污行为,使清廉成为一种风气。

此外,他还加强税收管理,规范财政收支,防止贪污侵蚀国家财富。

通过这些措施,雍正皇帝成功地加强了廉政治理,保持了清朝政府的纯洁性,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农业生产,改善民生雍正皇帝深知农业的重要性,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生。

首先,他推行均田制,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

其次,他改善灌溉设施,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了耕地的产量。

此外,他大力推广新农具和种植技术,引进新作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雍正皇帝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农业产量,改善了民生水平,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加强教育普及,培养人才雍正皇帝非常注重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

他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提倡儒学教育,加强对学校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他还设立各级学府,为有志于学习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此外,他注重选拔人才,提拔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推动国家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雍正皇帝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边疆防御,确保国家安全雍正皇帝非常重视边疆防御,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确保国家的安全。

首先,他加强了边防军队的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其次,他修筑了一系列边防设施,加强了边境的防御能力。

此外,他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政策,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防止外来敌对势力对国家的侵犯。

雍正皇帝读书笔记

雍正皇帝读书笔记

雍正皇帝读书笔记雍正皇帝读书笔记篇1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皇帝之一,雍正皇帝的生平经历充满了许多谜团。

在历史文献中,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往往相互矛盾,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然而,通过阅读《雍正皇帝》这部小说,我逐渐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说中,雍正皇帝被描绘为一个具有强烈野心和政治才能的统治者。

他继位时面临着清朝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困难,通过推行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成功地使清朝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然而,他的统治手段也十分强硬和果断,常常采用高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种形象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有所不同,但也并非完全脱离现实。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雍正皇帝的决策和行为产生了许多疑问。

例如,他为什么要推行改革?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是出于其他原因?他的高压手段是否真的能够维护清朝的长治久安?这些问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和探讨雍正皇帝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雍正皇帝周围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既有强烈的政治野心,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

他既是一个成功的统治者,也是一个普通的人。

这种形象更加接近真实的历史人物,让人更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他们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的人物,而是具有许多复杂性格和行为特点的个体。

这使我更加欣赏这部作品,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总之,《雍正皇帝》这部小说让我对雍正皇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这种认识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自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雍正皇帝读书笔记篇2雍正皇帝,清朝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父亲。

康熙四十五年即位。

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

一、摊丁入亩清世宗在位期间最重用的文字狱案例就是“摊丁入亩”了。

此案诱发了大批缙绅地主和知识分子的不满。

雍正二年,下令实行“摊丁入亩”。

雍正吏治整顿

雍正吏治整顿

中国古代整顿吏治举措研究——以雍正朝为例吏治,指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方式和治绩。

放宽一些,它涉及到官吏的教育、选拔、任免、考核、监察和奖惩等诸多方面。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吏治也就是治吏,或者叫吏政。

官吏、官或吏,是各级官员的通称。

官分文武,这里只讲到文官,武官的一些特殊问题,也先不涉及。

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吏治,乃至“治吏”重于“治民”,韩非子甚至主张“治吏不治民”,可以说吏治的好坏是一个政权是否有希望的重要标志。

中国历史上对吏治的重视程度,在世界历史上似乎绝无仅有。

道路、纲领、政策制定之后,“干部决定一切”,吏治的成败涉及王朝的兴亡,正因为古代中国对吏治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吏治整顿。

其中雍正朝对吏治的整顿针对性最强、最具体,效果也最明显,影响也比较大。

本文试图对雍正朝整顿吏治的背景、措施做一个梳理。

一、雍正推行吏治整顿的背景雍正帝即位初期面临吏治败坏的严峻形势,官吏贪污愈演愈烈,官场陋规层出不穷,是雍正开展吏治整顿的大背景。

康熙后期官吏贪污、钱粮短缺、国库空虚的情况已相当严重,“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

有些道府州县“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十万”。

这些亏空不是受上司勒索,就是自身侵渔。

同时,每年四时节会、上司喜庆丧葬、下属晋见上司,都要按规定馈送礼金,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不成文的规定。

地方官为固位邀宠,狂征滥派,又私征火耗于民,“竭小民衣食之资,供官司奴隶之费”。

大小官吏除侵盗国库钱粮外,还加紧压榨劳动人民,他们私自加派,收取陋规,当时全国各地官府的杂派之多、陋规之繁,真可谓前所未有。

在这些名目繁多的杂派当中,以耗羡(亦称火耗,即是官府征收田赋时附加的损耗)为最大。

据有关史籍记载,火耗派征起于明代,清代刚建立时,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曾宣布禁止征收耗羡。

但事实上办不到,旋至康熙年间,耗羡已得到朝延的默许,“听其自取”。

于是,闸门一开,其势难挡。

地方官吏更加肆无忌惮地苛征耗羡,其数额日见提高。

雍正王朝的观后感

雍正王朝的观后感

雍正王朝的观后感《雍正王朝》是一部根据清代皇帝雍正的治国事迹改编而成的历史剧。

该剧通过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雍正王朝的兴衰和雍正帝的治国理念。

观看完这部剧后,我深受触动,对雍正王朝的治理方式产生了很多思考。

首先,雍正王朝勤政爱民的治理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剧中,雍正帝勤勉谨慎,尽职尽责,深入民间了解百姓苦难。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他关心百姓,以天下为己任,注重社会稳定,对腐败和贪污进行了打击。

他抑制了贪官污吏,加强了官员的监督,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

雍正帝的这种治理方式深得民心,使国家逐渐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其次,雍正王朝首创的考试制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剧中,雍正帝废除了贡院制度,实行了科举制度改革。

他通过开展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不论身世背景,只要有才学就有机会得到官职晋升。

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使政府得到了更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科举制度的推行不仅给了每个有才华的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鼓励了国民的自学自强。

这种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对于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次,雍正王朝对外扩张的政策使我感叹不已。

在剧中,雍正帝积极参与和引领西藏和满洲地区的开发,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

雍正帝扩大了中央政权的影响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他重视统一思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种对外扩张的政策,使雍正王朝成为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也为后来乾隆王朝的疆土扩张奠定了基础。

最后,雍正王朝的历史价值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该剧通过纷繁复杂的宫廷斗争和雍正帝的英明决策,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且充满传奇的历史时期。

雍正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

它的出现和兴衰不仅与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状况有关,也与雍正帝的个人智慧和才能分不开。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品人录雍正能让我们学到什么?

品人录雍正能让我们学到什么?

品人录雍正能让我们学到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

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

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的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的“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

雍正:一如此父子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大清世宗宪皇帝爱新觉罗胤,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雍正皇帝,突然在北京圆明园神秘地死去,终年五十八岁。

雍正的死,十分蹊跷,因为事先并无任何征兆。

据《世宗实录》和近臣张廷玉自撰的年谱,雍正只是二十日“偶尔违和”,但“听政如常”。

十八日、二十日处理了重要军机大事,二十一日也照常办公。

然而二十二日深夜,却突然召见皇子弘历(即乾隆)、弘昼,皇弟允禄、允礼,近臣鄂尔泰、张廷玉等,其时已口不能言。

接着便在一两个时辰内骤然去世,连传位密旨放在哪里都来不及交代,难怪张廷玉要表示“惊骇欲绝”了。

中国古代的宫廷总是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秘密,烛影斧声,扑朔迷离。

目击者们早已作古,有关证据也早已销毁,可供考证的蛛丝马迹确乎不多,能够肯定的只有三点:一、雍正以前并无重病;二、雍正死得十分突然;三、雍正死前知道自己危在旦夕。

如果是因患急病而死,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急病?为什么所有的史书,对其病因、病情、病状和病名都一字不提?看来,雍正一定有自己的苦衷。

雍正确实有心病。

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帝位多少有些来历不明。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代雄主康熙大帝病逝于畅春园。

他留下了一片大好河山,也留下一个严峻的问题:谁来继承?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生前没有明说,只是对大臣们说,“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赔累尔诸臣也。

雍正传读后感

雍正传读后感

雍正传读后感读罢,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这位在清朝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说起雍正,那可真是个大忙人。

他在位的时间不算长,可干的事儿那是一件接着一件。

书里描述的雍正,成天不是在批奏折,就是在琢磨怎么治理国家。

我就感觉他好像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整天都在为了国家大事操心。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雍正对于改革的那股子狠劲儿。

他推行的那些政策,像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可都是动了不少人的奶酪。

就拿摊丁入亩来说吧,这在当时可是个大胆的举措。

以前交税是按照人头来算,不管你家里有没有地,都得交税。

这可苦了那些穷苦的老百姓,本来就没啥地,还得交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雍正大手一挥,改成按照土地的多少来交税,有地的多交,没地的少交或者不交。

这一下,那些大地主们可不乐意了,这不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嘛。

可雍正才不管呢,他心里清楚,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家才能富强。

还有他批奏折的认真劲儿,也让我佩服得不行。

书里说他经常批奏折批到深夜,而且批语写得那叫一个详细。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皇帝当得也太累了吧,啥事儿都要亲力亲为。

可转念一想,这也正是他负责任的表现啊。

他不想被下面的官员糊弄,想要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所以才会这么认真地对待每一份奏折。

记得有一次看到雍正批的一份奏折,那上面的字密密麻麻的,全是他的意见和指示。

我仿佛能看到雍正坐在书桌前,皱着眉头,一边思考一边奋笔疾书的样子。

他的批语不光是说事儿,还会骂人呢。

要是哪个官员办事不力,他可不会客气,直接就开骂。

“你这蠢货,这点事儿都办不好!”看到这样的话,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心想这皇帝也太接地气了吧。

雍正对于官员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

他绝不允许官员贪污腐败,一旦发现,那处罚可绝不手软。

有个大臣因为贪污了一点银子,就被雍正给严惩了。

这在当时可是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让那些想动歪心思的官员都收敛了不少。

再说说雍正的勤奋吧。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处理各种政务,一直忙到深夜。

雍正年间整顿吏治研究

雍正年间整顿吏治研究

雍正年间整顿吏治研究
吏治历来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政权的安危。

清康熙皇帝曾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吏治进行整肃,但是到了康熙末年,吏治却有每况愈下之势。

康熙皇帝的继任者——雍正皇帝即位初期面临官吏贪污严重、官场陋规丛生,以及由吏治败坏引发的钱粮亏空严重、国家财政困难、政务懈弛、朋党纠集、阶级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封建统治面临严峻形势。

为挽救和巩固封建统治,雍正帝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对吏治进行大力整顿:首先是清查钱粮、惩治贪污、褒奖廉洁;其次是整顿官风、澄清吏治;第三是打击朋党势力;第四是火耗归公、实施“养廉银”制度。

经过雍正皇帝对吏治进行大刀阔斧的、持续不断的整顿,清代迎来了一个政治相对清明的短暂时期。

雍正帝对吏治的整顿为“康熙盛世”向前延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综合治理的特点使其在中国吏治改革史上独树一帜。

但由于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整顿又具有强烈而又鲜明的封建性和专制性,是一次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行动,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固有的吏治腐败问题。

雍正帝对吏治的整顿及其思想对我国今天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雍正皇帝到底有多勤勉治理贪官有绝招

雍正皇帝到底有多勤勉治理贪官有绝招

雍正皇帝到底有多勤勉治理贪官有绝招雍正雍正是清朝皇帝中最赋争议的一个,他在位13年,做过的贡献和举措也不少,是一个真正的勤勉的皇帝,然而他的名声却还是不好,他刻薄寡恩,对待亲兄弟心狠手辣,而且野史中有篡改诏书以阴谋登基的传说。

但雍正的勤政,雍正对腐败的毫不留情,却是没人否认得了的。

雍正留下的朱批奏折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13年的总天数相除,平均每天批示8000多字。

撇开雍正皇帝的功过是非不谈,光说这每天批写8000多字,就不是现在一般的公仆们所能望其项背。

雍正的勤于政事于此可见一斑。

雍正在位时诛杀贪官不计其数,在追查贪官时,就是死也不放过他,让他的子孙做穷人。

雍正说:这些人自知罪大恶极自身难保,就想一死抵赖,借死保住财产,让子孙后代享用,这万万不行。

雍正的前任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

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

雍正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

”又说,“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十万”。

如此看来,则堂堂大清帝国,竟是一空架子。

外面看强盛无比,内里却空空如也。

雍正对官场上的流习和积弊都一清二楚,他知道官员搞贪污主要有三招:靠上司包庇、借钱粮充账、花小费报销。

为此,他苦苦思索治理贪官污吏的对策,经过调研与反复思考,他终于想出了治理贪官的策略——先堵退路,后算账。

第一招:雍正的对策是派钦差大臣清理亏空雍正知道,如果不派钦差大臣,靠贪污犯去查自己的贪污,那是永远也查不出来的;靠贪污犯的上司也同样不可行,因为没有一个贪污犯不巴结上司,不给上司行贿送礼。

即使贪污犯的上司是清廉的,也不可靠。

因为地方上的亏空如此严重,贪官如此猖獗,他们居然毫无动作,那就只能是两种情况:要么是昏官,要么是庸官,靠这些人去清查亏空,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只有派出钦差大臣才能彻底查清贪官污吏,钦差大臣直属朝廷,与地方没有任何瓜葛,这些人,既无前车之鉴,又无后顾之忧,直接归皇帝领导,一定会尽心尽力,何况他们还想靠查除贪官污吏来邀功请赏呢。

【最新2018】雍正皇帝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2018】雍正皇帝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2018】雍正皇帝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雍正皇帝读后感雍正皇帝读后感每当合上一本好书时,总会有恋恋不舍甚至无法释怀的感觉!《雍正皇帝》就是这样一部给人无穷回味的好书!赞叹于二月河先生的神来之笔,情节的铺陈、人物的刻画再加上诗、联、曲、赋的点缀就像一杯成年佳酿,是那么地让人回味!最近很火的《明朝那些事儿》与之相比确实只能是部“白话大记事”(《明朝那些事儿》还是有很强的可读之处的,这里不是想贬低它)!还是讲讲我读了《雍正皇帝》后我对雍正皇帝极其时代的一个认识吧,我觉得雍正皇帝是个悲情皇帝!是的,我用来“悲情”两字来形容他!雍正处在康熙和乾隆两大盛世之间,而且在位只有13年,在后世人的眼里和容易被他前后两个皇朝给比下去。

但我却认为雍正皇朝确是个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的非常关键的皇朝!想想,康熙稳定了天下,但在他晚期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国库亏空等都非常严重,只不过那时的现象就像现在的经济泡沫一样,还没破灭,但内里其实都是虚的!这个时候雍正接下这么个烂摊子你说能不累吗?!况且前面还有个这么“光辉”的老爸的榜样在束缚着他,兄弟们排挤他!但雍正就是在这么短短13年时间里解决了他老爸留下来的那些难题,也才成就了他儿子的又一个盛世!老实说雍正为了自己不丢老子的脸,为了给儿子接任铺平道路,更为了大清江山的延续(没有雍正整顿吏治、肃清腐-败,大清的江山没那么长久),确实留下了些骂名!杀官太多,还杀兄弟甚至是儿子!但大家结合现实不用想都知道,解决吏治等问题不下重手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说雍正清廉、刚阿的“够绝”(连儿子都杀)!雍正皇朝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有争议的地方,比如雍正的继位问题,说什么把“传位十四子”的“十”改成了“于”字!其实当时传位诏书肯定是满文或满汉双份,大家都知道那个满文像蚯蚓一样,改字一说肯定是不成立的!至于这么荒谬的谣言也只能说是以前政治斗争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吧了(老百姓一般更偏向于相信小道消息,而小道消息很多有都是骗骗人的)。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雍正多次忍耐,压抑自己的本来想法,克制自己,在委屈中求得朝廷事业的发展。

1、刚一登基,第一次朝会,雍正正在训话,十阿哥胤额故意捣乱,不顾朝廷体面,吵嚷着上厕所出恭,雍正强压怒火,扫了一眼龙案上的一幅字“戒急用忍”,在大臣哄笑中,答应胤额上厕所,并脸带怒意的询问,还有谁想去方便?2、雍正登基以后,办了两件事,都办砸了。

一是山西诺敏挪借银两填补亏空案;二是恩科科考舞弊案。

出了这样的大案,八爷党试图遮掩,联络很多京内外、省部级高-官联名上折子保诺敏、保张庭路,表面上是照顾朝廷体面,实际上是为了把这两件案子演变成两把利剑,长期摆在那里,让雍正时刻想着它、念着他,在世人面前展现雍正的无能。

雍正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一切责任自己承担,忍耐了八爷党阵营的结党营私;3、十四阿哥胤题奔丧,不听雍正安排,擅闯灵堂,并且当众咆哮,公然挑战雍正的权威,甚至指着自己的母亲大嚷说,你是德妃,我是大将军王,你级别比我低,不配管我!这时大家都在瞅着雍正,雍正还是强压怒火,缓慢地搬了一把椅子给德妃,让她坐下,并当众宣布,从现在开始,德妃就是圣母皇太后了,要求百官朝拜。

面对这个局面,十四阿哥也低下了高昂的头!4、十四阿哥胤题在遵化守灵,不想回京帮助胤禛,还大放厥词,咒骂雍正,雍正一气之下,将胤题宠爱的侍女乔引娣带回,乔引娣初始不服,雍正多次约束总管太监,不要难为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乔引娣的态度。

后来一次,乔引娣给雍正倒茶,雍正看了看她,写了一个“忍”字给乔引娣,并说,咱们都忍一忍吧,到时候,我会送你回去。

苏轼说:“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平时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学习雍正皇帝这种忍耐精神,包容他人,原谅别人的冒犯,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把《雍正王朝》看完了。

还是这样先看看本剧的历史客观性。

总的来说是比较尊重历史的,我之所以看它,就是想知道导演是怎么演继位这一段儿的,呵呵!该剧还是演的还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个版本!剧我从史料得知,其实在当时,遗诏书是分满汉两种文字的!满文怎么改啊!而且按规定,在汉文的遗诏书上应该有“皇”字。

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雍正皇帝

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雍正皇帝

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雍正皇帝雍正帝一生以务实精神治天下。

做事要求实际而不应该有虚念,这是雍正帝的再三要求。

他刚一即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地惩治与清肃。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

一“憎”一“恶”,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风气的批判态度。

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勤政皇帝,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少则一二十件,多则三四十件,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他的批语甚至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要多。

今天,在留存下来的清宫档案中,就有数以万计的雍正帝批过的奏折。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帝务实的作风。

具体地说,雍正帝的务实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奏报(奏折)“只可信一半”虚假不实的奏报,在封建官场上比比皆是。

因为有那么一批所谓巧于仕宦的官员,往往能通过弄虚作假吹拍弹唱阿谀奉承而获得那些好大喜功的君王的赏识,并从中捞到好处。

然而,这一套在以务实精神治天下兴邦国的雍正帝那里,却是行不通的。

在清代,官场上曾流行着这样一种陋习,文武百官刚刚到任时,几乎都是极力地述说当地的吏治民生如何地糟,等过了几个月,就一定奏报说,通过雷厉风行的整顿,情况已经如何地好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

对这类奏报,雍正帝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

绝不放过浮夸粉饰的奏报。

对于大臣奏折中的浮夸成分,雍正帝总是毫不客气地明确指出,并进行尖锐批评。

雍正二年(1724年),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报说,全省各州县的蝗虫灾害已扑灭十之**。

雍正帝通过查问河南的其他官员,察觉到石文焯的奏报不是实情,于是尖锐地批评石文焯说:如果不是你在欺骗朕,就是你本人被下属欺骗了!可是,这个石文焯不知悔改,他调任甘肃巡抚之后,依旧故伎重演。

雍正四年(1726年)夏天,甘肃大旱,七月下了一场小雨,石文焯赶紧奏报说:已是丰收在望,这都是皇上敬天爱民的结果。

雍正帝看了很不耐烦,挥笔批道:“经此一旱,何得可望丰收?似此粉饰之言,朕实厌观。

回看雍正皇帝亲批的奏折,你能完整的读完一篇吗?

回看雍正皇帝亲批的奏折,你能完整的读完一篇吗?

回看雍正皇帝亲批的奏折,你能完整的读完⼀篇吗?苹果先⽣ 2017-01-04 15:17
雍正作为中国清朝第五位皇帝,⼊关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在位
的13年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系列改⾰,勤于政事,⾃诩“以勤先天下”。

雍正应该算是最勤政的⼀位皇帝了,在位13年,每年只是⾃⼰寿⾠这个普天同庆的⽇⼦,才会
允许⾃⼰休息⼀天,平时基本上平均每天⼋千字御笔亲书批改奏章,通宵达旦。

作为⼀代明君,呕⼼沥⾎,没有雍正皇帝的13年,没有每天⽇以继夜的奏折批改,也没有后来
的乾隆盛世!看着雍正皇帝批改的奏折,我表⽰很羞愧,作为当代受过⾼等教育的⾃⼰,竟然
都⽆法顺利的读完⼀篇⽂章!
现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机电脑慢慢的替代了⼿写。

但是⽆论科技再发达,也写
不出⽑笔字这种情怀了,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精髓!任社会发展,我们也不能将我们中国的国
粹都丢了,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的艺术品!。

雍正反腐有高招儿,以至于有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现象

雍正反腐有高招儿,以至于有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现象

在雍正着一个朝代,可以说清官遍地都是,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少见的,当然反腐倡
廉是清政府允许的,光允许是不够用的,这与当时统治者的英明决策是分不开的,当时,雍
正的反腐倡廉的方法就特别独特,今天就一起来谈谈雍正反腐倡廉的高招儿。

雍正防腐倡廉的高招就是“即时候补”,所谓的“候补”就是,有很多官员都符合这一职位,当
前任死了或者不称职被干掉了,朝廷就直接派这些候补官员走马上任,这种方法在古代十分
常见,关键是雍正在这个候补的前边加上了一个“即时”。

雍正打开脑洞,突发奇想,每次派
钦差大臣下去查地方官员的时候就会在钦差大人后面跟上一大批候补官员,这些候补官员,
当然也有三六九等,只要发现贪污腐败,立即免职,候补官员在三分钟之内就可以交接工作。

这一招十分的快速,也非常的有效,这就有力的避免了贪官之间的官官相护,也少了很其他
官员接触,跑关系这一层,可以非常有效的预防贪污事件。

很多官员存在反正要走了,走之
前要多捞一把的想法,这种方法也可以预防官员被免职期间的巨额贪污。

另外,这种方法也可以促进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雍正总结范文

雍正总结范文

雍正总结引言雍正帝(1678年-1735年),原名胤禛,中国清朝第四位皇帝。

在位期间,雍正帝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整顿政府机构、加强军队管理、改革财政制度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清朝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雍正帝在位期间的政策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整顿政府机构1. 任用正直官员雍正帝上位后,积极选拔正直官员来担任重要职位。

他通过内阁改制、晋升贤能,并依赖这些官员来推动国家改革。

他注重选拔有能力和忠诚的官员,以确保政府的高效运行。

2. 建立直署管理制度雍正帝创立了直署制度,直接管理一些重要的地方,提高了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力。

这一举措有助于减少官员的腐败行为,并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军队管理1. 重建抚宁营雍正帝对国家军队进行了重组和改革。

他重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抚宁营,并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纪律。

2. 加强边防防御雍正帝提高了对边境地区的防护力度。

他调整了边防部队的布局,加强了边境的巡逻和防范工作,保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三、改革财政制度1. 集中财政权力雍正帝在财政管理方面实行集中的策略,将财政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削减地方财政的独立性。

这使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更加统一和高效。

2. 改革税收制度雍正帝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增加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征税。

这一政策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并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四、社会影响1. 提升社会地位雍正帝的政治改革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并注重贤能的重用,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过选拔优秀官员,他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实现了社会的流动性。

2. 促进经济繁荣雍正帝的财政改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和商业的税收,同时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结论雍正帝的政策对清朝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整顿政府机构、加强军队管理和改革财政制度,提升了政府的效率和人民的社会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治吏的非常举措》心得体会
初读此文,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一个名字:童名谦,他是十八大后首个因“玩忽职守”而获刑的省部级官员。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强力反腐,要求各级党委及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相关会议文件讲话精神,坚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就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根除“四风”问题顽疾,改善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提出更高要求。

自此在个别官员中一直存在着“宁可不干事、不愿再出事,为了不出事、干脆不干事”的心态。

在一些矛盾多发的县市,不少官员都想方设法调到一些“安逸”“安全”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不会产生矛盾或产生矛盾的概率较低,从而“平安退休”。

而童名谦的“快速落马”再次印证了即便不贪污腐败,“为官不为”在当今之中国也行不通了,跟童名谦一样有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政心态的官员该警醒了。

当下吏治不仅止于反腐,已经开始向懒政动刀,廉洁保不了“闭眼干部”。

当前我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读到此文,我又回头审视了自己的对照检查材料,在作风问题上,缺乏为民情怀,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没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真正做到“权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经常为私心所扰,怕出问题,出乱子,缺乏担当精神,例如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上仅仅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把关,做好资料审核工作,而没有要求工作人员大力宣传这项惠民政策,基层群众知晓率较低,没有真正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以创业促就业的政策带动作用,导致上半年发放贷款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惠民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就是庸政懒政的具体表现。

在深入开展作风整改的相关活动中,仅仅严格要求自身做到正派廉洁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上还要勇于担当,“明哲保身,绝不多事”最多可以作为个人处世哲学,硬要视作“官德”,着实牵强附会。

童名谦的可恨之处,是把这种处世哲学应用在官场上,以至于其虽能为官一任,却未见造福一方,甚至祸患无穷。

“如果脑子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这样的干部有什么价值?”十八大以来,中央狠抓反腐,一些腐败贪官纷纷被查落马,大快人心。

对于贪官,百姓早已深恶痛绝,在世人眼里,贪官如人人喊打之“过街老鼠”,而对于一些“庸官”,却鲜有人关注。

现实当中,“庸官”不少。

“庸官懒政”比“贪官”更可恶,庸官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平淡、无能,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简而言之就是“不作为”。

清廉是官员的起码条件,否则一切免谈。

贪能误国,懒也误国,无所作为的“清官”就是庸官,跟利欲熏心的贪官
一样,都不是好官。

作风上正派廉洁,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雍正的用人观。

无官不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常态,所以有一种非理性的官员评价标准:只要不贪腐就是“好官”,至于这“好官”为国为民有啥贡献,倒没人在意,可谓“一白遮百丑”。

为了纠偏,雍正创新工作方法,破格提拔工勤员,哪怕浑身是刺,只要正派能干,雍正都会重用。

这时大家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不是现在官不好当了,而是过去当官太容易了;谁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于是,各级官员很快适应了新形势,纷纷行动起来。

官场风气迅速扭转,号称“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这实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奇迹,也为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条件。

由此不由得佩服雍正治吏的独到之处:考核评价官员,既看其是否干净,又看其是否干事,无所作为的清官照样要摘乌纱帽。

这一用人导向,促使当时的官场风气迅速扭转。

雍正肃贪治懒的治国方略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当前,随着惩贪治腐和作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约束和监督,少数干部认为如今做官没多大意思,于是滋生起“只要不贪腐就行了、工作好坏无所谓”的思想。

其实,不贪腐只是“底线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敢作为、勇担当。

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是一种消极的守规矩,这种不作为就是不负责。

贪能误
国,懒也误国,无所作为的“清官”就是庸官,跟利欲熏心的贪官一样,都不是好官。

所以,我们要像雍正治吏那样,肃贪治懒两手抓、两手硬,既要防止为政不廉,又要防止当官不为。

在重拳惩腐的同时,还要猛药治懒,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加群众评价在干部考核中的“砝码”,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效能监督和刚性问责制度,加大对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推诿塞责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的问责力度, 让“勤勉者不吃亏、懈怠者不得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又艰巨,亟需一大批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干部勇挑重担。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如一地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勇于担当,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变成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并努力实现之;必须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同时,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克己奉公、殚精竭虑地履职尽责。

如此,人民对肃贪治懒的“双赢”改革效应才会充满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