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生课程设置(2013.10修订)-10.29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全面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案:1.课程教学(1)学位课程: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表征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性能、材料设计与应用等。

(2)研究课程:开设科研讨论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材料领域的前沿问题,并结合实践进行实验室研究和论文撰写。

2.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材料制备、加工和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科研训练: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学术活动(1)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2)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展示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4.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反映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能力。

三、培养评价:1.课程考核(1)学位课程:根据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考试或评分,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2)研究课程: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和学术讨论情况进行评定,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

2.实践实习根据实验报告、科研报告和实习单位评价等进行评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学术活动根据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和学术论文等进行评定,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

4.学位论文评审学生的学位论文,包括论文的创新性、科研实用性和论文答辩情况等,确定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

四、培养总结通过以上方案的培养,预期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点自1977年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2002年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设有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六个本科专业。

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通用航空产业重点工程实验室、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与教学平台。

在省内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可满足研究生的培养需要。

一、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科技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工作和学习作风严谨,身体健康。

2.有坚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并能熟悉运用到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本学科的科研动向。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工艺设计、软件开发、科研实验的水平,能够独立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2.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3.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4.材料精确成型及控制(铸造、锻压、焊接)5.绿色冶金过程及控制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学制为2.5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年限为2-5年。

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不低于16学分。

四、课程设置1、课程分配:课程计划按18课时一学分设置。

2、学位课为考试课程,必须采用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3、非学位课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导研讨或实践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500
(一级学科)
一、培养目标:
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具有坚实宽广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适应能力强,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能从事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本专业技术开发工作。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石油工业材料腐蚀与防护
2.材料连接新技术
3.材料失效及表面工程
4.能源新材料
5.材料复合与界面
6.高分子功能材料
7.材料多尺度模拟与分子设计
8.纳米材料与微结构
9.材料加工及其自动化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 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跨学科领域,融合了物理、化学和工程原理,旨在开发、表征和应用先进材料。

该专业课程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材料科学基础,培养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实验技能。

基础课程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物理: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核心课程固体材料物理:晶体结构、电子能带结构、缺陷和输运现象材料表征:显微镜、光谱学、热分析、力学测试材料加工:铸造、冷加工、热处理材料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热性能材料设计:相图、微观结构控制、性能优化专业选修课程纳米材料:纳米颗粒合成、纳米结构表征、纳米器件应用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医学植入物电子材料:半导体、磁性材料、光电材料能源材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实验室和项目课程设置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验室和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培养动手技能。

这些活动包括:材料表征实验:使用显微镜、光谱仪和热分析仪分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材料加工实验:进行铸造、冷加工和热处理实验,探索不同加工技术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团队设计项目:与同学合作设计和制造材料器件或系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研究机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有机会参与教师指导的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特定领域,并参与前沿研究。

职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广阔的职业前景,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生物技术电子能源制造业纳米技术该专业培养出的工程师拥有解决复杂材料问题的技能,并且在材料开发、制造、表征和应用方面具备全面知识。

他们为创新材料解决方案做出贡献,推动技术进步和解决全球性挑战。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定稿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定稿
3-4
10:20—12:10
高分子材料
罗丙红,饶华新
A 308
必修3学分
大学英语四级
选修
高分子分析与表征
容建华,赵剑豪A 413
必修3学分
体育
选修1学分
生物化学
丁珊A519
选修2学分
7—8节
15:00—16:50
高分子加工原理(7-9节)
A207
刘明贤
必修3学分
高分子加工实验
林志丹
必修1学分
高分子材料实验
材料加工技术(3-4周)A113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5-7周)A519
材料物理学(13-14周)
A418
补实习落下的课程
形势与政策(内招生)
第7周四7—8节
第11周四7—8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实验
第5周开始
薛博
选修1学分
第2理工楼3楼335
生产实习2学分11-12周进行刘明贤
第四学期
2012级
材料科学
专业
28人
1-2
8:00—9:50
大学英语四级
选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林子华A203
土木、力学、材料
高分子材料
罗丙红,饶华新A415
选修2学分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1-9周)
丁珊A1202
选修1学分
高分子物理(1-8周)
容建华鲁路
A102
必修3学分
3-4
10:20—12:10
大学英语四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表(定稿)2014年3月3日正式上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

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制备的工艺技术、分析手段及评价方法,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

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

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

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01 无机非金属材料 02高分子材料 03功能材料 04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05 金属材料五、课程学习和要求1.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

(≥18学分)①公共学位课(6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②学科基础课(5学分)③专业学位课(7学分)(2)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8学分)①入学教育:0.5学分,必选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材料科学
与工程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具备掌握先
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以及解决实际材料工程
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
1.基础课程:学生需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专业课程: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
材料合成与加工技术、材料表征与分析技术、材料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课程。

3.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学校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实
践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

4.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的研究工作,并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5.学术交流:学生需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内外相关学者进行
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流程
1.入学前培训:学生入学前需参加学校为期一周的入学前培训,学习
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2.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在第一学期需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3.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在第二至第三学期需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深入研究本专业领域。

4.科研实践:学生在第四至第五学期开始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 硕士 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 硕士 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培养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实验和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撰写。

二、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学术硕士研究生需要修读一定的基础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课程、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的学习旨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课程学术硕士研究生需要修读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涵盖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分析与测试等方面的知识,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

3. 科研实践学术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包括参与科研项目、实验室实训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

通过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术交流学术硕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等。

通过学术交流,学生可以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要求1. 学分要求学术硕士研究生需要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等。

学分要求的达标是学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2. 学位论文学术硕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学术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是学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重要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术道德学术硕士研究生需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抄袭、剽窃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硕士研究生应当具备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学术品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领域代码:085204)一、领域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05年获批,主要由材料加工工程(1986年获批)、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组成。

本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具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第一批)、“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粉体制备及应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多人,占总数的70%以上。

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

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星火计划奖1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0余篇。

本学科还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日本琦玉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及交流关系。

二、培养目标1.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学习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承担工程技术研发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提升对材料工程领域外文阅读和翻译水平。

3.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 先进汽车用钢2. 低成本钢铁生产3. 高精度板带材生产4. 环境友好的轧制润滑技术与产品开发5. 凝固及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6. 铸坯缺陷诊断与对策研究7. 加热炉节能新技术8. 冶金用高性能耐火材料9. 表面工程四、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1.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5年(其中课程学习期限不得超过4年)。

2.可以按“进校不离岗”方式培养,但在校本部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

3.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

4.论文(设计)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选派的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作企业导师联合指导;论文研究工作应结合企业的科技开发、工程设计与建设、工业生产实际来完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综合素养,能作出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汽车工业及区域经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下设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材料成形新技术与应用”、“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金属材料强韧化”、“材料表面强化”、“光电功能材料”、“汽车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汽车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年。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30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课外实践活动2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五、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两项必修环节,各记1学分,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1、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参加研究生素质教育讲座“中华文明概论”、“声乐作品鉴赏与演唱”、“现代汉语修辞学”、参与学科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明确任务的企业、社会调查等。

2、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内容包括研究生参与“三助”工作(至少30学时),或者参与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实践工作(至少15日),或者参与研究生处集中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参与导师安排的科研实习工作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电、磁、声、光、热、力及生物等功能材料及应用的理论、设计、制备、检测等,涉及到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处理与控制等。

它包括“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二级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越来越紧密,如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等。

我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色和优势在于对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教授18名和一批由年轻博士为梯队的学术队伍,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作为当代文明的重要支柱,本学科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定位于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电子科学、计算机应用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和宏观特性测试技术的人才。

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识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加工和测试分析技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学风正派、工作严谨求实,善于与人团结共事;能胜任本专业的科研、教学、产业部门的技术工作、或以上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1.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2.磁性材料与器件3.电子材料及器件4.半导体材料及器件5.材料化学与工程6.纳米电子材料7.敏感与智能材料8.材料分析表征9.电子陶瓷及器件10.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96 1 48 2 32 6 176
需选择与所选选修课模块相对应的课程设计,修满1学分。
备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MT366 MT367 MT368 MT369 MT370 MT371 MT372
智能与生物医用材料课程设计 金属材料科学课程设计 复合材料课程设计 液态成型与控制课程设计 材料连接工程学课程设计

3.0 48 48 48
4
3.0 48 48 48
5
4.0 64 64
5
4.0 64 64 64
5
总 66.0 1056 1056 968
72
备注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MT206 MT207 MT346 MT308 MT309 MT321 MT347
选修课
材料科学基础(1)
3.0 48 48 48
3
材料科学基础(2)
MT354
复合材料设计原理与力学
2.0 32 32 32
7
MT35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0 32 32 32
7
MT356
陶瓷基复合材料
2.0 32 32 32
7
MT407
金属基复合材料
2.0 32 32 32
7
MT481
表面复合材料
2.0 32 32 32
7
总 10.0 160 160 160
材料学方向-金属材料,全部修业期间需在A-F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修读8学分,总共修读10学分,其余2学分可跨模块交叉选择,卓工班学生需选择卓越工程师计划G模块。
塑性成形及数字化制造课程设计 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8
1
S11021
数理分析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3
48
1
S11007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3
48
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Functions of Complex Variables &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3
48
1

群论
Group Theory
3
48
1
S06003
Visual C++程序设计
Visual C++Language Programming
3
48
1
G20002
精神分析与生活
2
32
1
任选1
G08001
管理学
2
32
1
G08002
创业管理
2
32
1
G08003
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
2
32
1
G09001
管理经济学
2
32
1
G17001
知识产权法
学科代码:0805
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程(必修10学分)
S20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Research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2.5
40
1
陶瓷材料学
Sciences of Ceramic Materials
2
32
2
纳米技术
Nano -Technology
2
32
2
矿物材料功能化技术
Mineral Materials Functional Technology
2
32
2
S04051
新型复合材料
New Composite Materials
2
研究方向文献综述
3
48
选修课
(至少修6学分)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
Advanced Material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3
48
1
现代测试技术
Modern Testing Technology
3
48
1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Polymeric Materials
3
48
2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3
48
2
稀土材料化学
Rare Earth Materials and Chemistry
2.5
40
1
S04010
电子材料与薄膜制备
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Thin Film Processing
2
32
1
G19001
高等教育管理
2
32
1
G20001
青年心理学
2
32
2
G20003
沟通与谈判
2
32
2
材料晶体化学
1
1
补修课程
材料研究方法
1
2
学术报告
听报告至少3次,做报告至少2次
2
32
2
科研文案写作规范与技巧
Scientific Writing Norms and Skills
1.5
24
2
必选
S11002
多元统计分析
Ma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3
48
1
任选1
S11015
数学物理方程
Mathematical Physics Equations
2
32
1
S20025
自然辩证法概论
The outline for Dialectics of Nature
1
16
1
科Hale Waihona Puke 英语写作与交流(A)348
1-2
第一外语(B)
First Foreign Language
4
64
1-2
学位课
(至少修9学分
固体物理学
SolidStatePhysics
3
48
1
任选1
现代高分子科学
Modern Polymer Science
3
48
1
S04003
材料结构与性能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3
48
1
多晶X射线晶体结构解析
Crystal Structure Refinement on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3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