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产业学院: 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办学模式

产业学院: 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办学模式

产 业学 院有 明 确 的服 务 产 业 , 并 始 终 围绕 着 产 业 的发 展进 行专 业设 置 、 人 才培 养 和 师 资 建设 等 运 作 。以 中山职业 技 术学 院古 镇 灯 饰 学 院 为例 , 中 山 古镇是 “ 中国灯饰 之都 ”, 全镇 有 较 大规 模 的灯饰 企
群转型升级急需 的高技能人才 , 先后在 中山产业集
利 益相 关者进行 分析 , 最后结合 中山职业技术 学院四个产 业 学院的办 学经验 , 阐述 了产 业学 院的基 于利 益相 关者
共 同治理 下 的 办 学机 制 。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 产业学院 ; 利益相 关者 【 中图分类号 】 G 7 1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7 9 4 ( 2 0 1 4 ) 0 3 — 0 0 6 2 — 0 3
【 作者简介 】 郑琦( 1 9 7 3 一 ) , 男, 河北张 家口人 , 经济师 ,
研究方 向为国际商务与 电子 商务 。

6 2一
外, 与学 院之 间有着 服 务 关 系和 紧 密 的 产学 研 合 作
关 系。 3 .与产 业链 对接 的专业设 置 和人 才培 养
和个 人 。按此 定义 , 产 业 学 院 的利 益 相关 者 就 表 现 得较 为复 杂 , 产业 学 院 是 高职 院校 和 行 业企 业 共 同
人才 需求 , 培养专 门的高技能型人才 , 为 密 切 和 当 地产 业集 群 的 联 系 , 更好 地服务于产业发 展 , 中 山 职业 技术 学 院将 专 业 办 到产 业 园 区 , 与 产 业 行会 和 行业 中的龙头企 业 进 行 深度 合 作 , 共 同培 养 产业 集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 , 强调高职院校

高等职 业院校是 典型 的利益相 关者组 织
大学 , 尤其是公立性大学, 是非营利机构, 无利润可言。因此 , 没有人能够获得剩余利润并对大学进 行独立控制 , 大多是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 , 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我国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
此问题上也 曾指 出: 大学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 , “ 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 每个人都承担一些责 任, 但没有任何一部分人对 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 大学里面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教授、 校长、 院长 , 包括 行政人员 , 包括学生及毕业了的校友 , 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个社会本身( 纳税人 ) 。 ” 《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 》 1 条指出,有关各方—一国家的和学校的决策者、 第 7 “ 教学人员、 研究人 员和学生 以及高等院校的行政和技术人员、 职业界和社会 团体一
[ 王淑萍 : 1 】 北京政法职业学 院教务处 。 [] 2张维迎 : 大学的逻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 , 04年版 , 1 页 。 第 9
17 0
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与联盟是进行
王淑萍 :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研究 改革的一支强大力量” “ ,合作 , 将是世界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 高职院校同样是利益相关者共 同控制的教育机构, 目 但 前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建设国 内少有研究。高职院校肩负着很重的社会责任 , 高职院校与企业各方能否长期合作 , 实现工学结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 , 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激励点的寻找与把握 , 对于这一论题各界 已没有疑 义。但我们发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 比呈现出更多的社会相关 陛, 外部环境呈现多元化和多变 化, 需要寻求普遍的利益均衡 , 需要和包括企业在内的许多不 同领域、 不同层次的组织和个人发生利益

高职教育的相关利益者分析

高职教育的相关利益者分析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职业数 育 0
S IN Leabharlann I F R TON C E C N O MA I
20 06年 第 l 期 0
高职教育的相关利益者分析
(. 中科技大 学 教育 科学 院 1华 湖北 吴 伟 ’ 李 秀敏 武 汉 4 0 7 2山东省 东 营职 业学 院 山东 东营 3 0 4;. 2 79 ) 5 0 1
一 一

化” 逐步演化 的进程 中 . 针对 中国的现有 国情 而呈现 出的高 等职业教 量逐 年增多 , 以此来促 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 使学校的办学达到规模化 。 育, 与我国当前 的经济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说 . 可 高等职业教 追求 办学效益最 大化 。 由此而 引起教育投资加大 。 相对而言 , 高职 院校 育 已 经 成 为 中 国 的 高 等教 育 的 “ 壁 江 山” 在 我 国 作 为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的毕业生逐年增多 , 半 。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 越严峻 , 就业压力增 大。
强 国 中 担 当 着 重要 角 色 。2 0 0 5年 l 0月 2 8日《 国务 院关 于 大 力发 展 职 二 是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重 能 力 培 养 。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的高 等 职 业 教 注 业教育的决定》中对发展职业教育做 出了明确决定 。“ 落实科学发展 育与毕业生的就业 关系最为密切 . 在一定意义上可 以说就业状况是衡 观, 把发展职业 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 和教育工作的战略 蛰高职教育成效的综 合性指标。而影响学校 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 多方 重 点 ” 发 展 商 等职 业 教 育 , 力 培 植 国内 人 力 资 源 市 场 . 快 人 力 资 面的 , 努 加 其中有两个 方面的因素更为重要: 一是沟通政府 、 市场和学校 的 源 开 发 , 新 型工 业 化 道 路 . 决 “ 农 ” 题 , 进 高 职 院 校 的 毕 业 生 关 系 . 是 具 有 机 制性 作 用 的 因 素 。 市 场 经 济 条件 下 . 业 由劳 动 力 走 解 三 问 促 这 在 就 就业 和创业 , 国家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性要求。 以就业为导 市场的供求关系调 节 . 是 “ 以就业 为导 向实 际上就是 以市场 为导向 ; 而学 向” 推进高等职业 教育办学思想 的转变 . 加强 高等职业 院校学生实践 校能否主动适应 就业市场 的 一个重 要条件就是政府 能否保证学校享 能力和职业技能 的培 养 , 严格 实行 就业准入制度 。 完善职业 资格证书 有 面 向 市 场 的充 分 的 自主 权 : 否 通 过 法 规 、 策 、 息 等 多 种 手 段 , 能 政 信 制 度 。这 些 政 策 的 出 台 为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 发 展 奠 定 了坚 实 的 基础 。周 调 控 学 校 与 市 场 的 关 系 , 就 要 求 通 过 体 制 改 革 形 成 政 府 、 校 、 场 这 学 市 济部长在“0 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生就业 工作会议上 的讲 话” 20 中也 之 问 的 协 调 和 制 衡 的 关 系 . 就 业 正 是 学 校 与 市 场 、 府 关 系 的 晴 雨 而 政 充分 体 现 出 了 高等 职 业 院 校 在 我 国经 济 发 展 中 所 起 到 的 重 要 作 用 。 但 表。二是处理好人才培养 的针对性 和应变性的关系。高 职教育强调职 是, 也强 调 指 出 了全 国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方 面 所存 在 的 突 出 问 业 岗 位 群 的 针 对 性 , 种 针 对 性 有 助 于 强 化 职 业 能 力 培 训 , 就 业 市 这 在 题 和解 决 这些 问题 的 关 键 环 节 。 国家 提 倡 高 职 院 校 毕 业 生 应 “ 就 业 , 场上会有独特的优 势 ; 先 但是 , 在产业结 构和技术结构 变化迅速的条件 后择业” 的就业观念 , 鼓励毕业生 到西部工作 。 到基层工作 的号召 , 鼓 下 , 职业 和岗位也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 因此 , 在重视针对性 的专业 教育 励 毕 业 生 自主 创业 等 等 。 的同时 . 也要拓宽专业面 ,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高他们 适应就 提 20 0 6年 9月 1日 ,国 家 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出 台 了八 项 措 施 帮 助 业 市 场 变 化 的 能 力 。 各类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尽快就业 . 仔细解读这八项措施 . 不难发现 , 把 三 是高职院校 与企业联手 , 三 打造 自己的“ 品牌 ” 。产教结合校企合 这些有关高等教育毕业生问题分解到这些职能部 门。 工作压力势必太 作 、 产教联盟是 高等职业教 育的突 出特点 , 备高 等职业院校充分 利用 大、 太难 , 正能 落 到 实 处 的 又 有 几 何 ? 为 国家 大 力 兴 办 高 等 职 业 教 这一有效措施 , 真 作 与企业达成联 盟 。 方面解决 了高职 院校学生 的教学 一 育 , 是国家经济 发展的需要 , 是 社会所需 , 这 也 国家 举 办 高 等 职 业 教 实习和生产实习的需 要 . 同时 , 也为毕业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这是 育, 目的是提高生产力水平 . 提高劳动者隶质 。 提高全 民族的综合应用 由 高 职 院 校 的 教 育 职 能 、 养 目标 和 途 径 的 特 殊 性 所 决 定 的 。 与发 达 培 能 力 和 实践 能 力 。承 担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学 校 也 秉 承这 一 光 荣 重 任 . 勇 的 工业 化 国 家 相 比 , 国 职业 教 育 中 学 校 与 企 业 的 合 作 无 论 在 广 度 和 我 敢 地 担 当这 一 历史 重 任 ,努 力 实 现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为 当地 经 济 发 展 服 深 度 上 都 有 较 大 的 距 离 。 中 既 存 在 着 体 制 性 障 碍 , 与 我 国 企 业 发 其 也 务, 培养高素质 的劳动者 。 提高 当地经济的“ 毛收入” 但 国家政府又能 展 中技 术 进 步 的作 用 和学 校 教 育 中 能 力 建 设 的 地 位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 为 当 地 的 高 等 职业 教 育 投 入 多少 ? 高 等职 业 教 育 在 政 策 上特 别 是 高

【毕业论文选题】122个有关教育学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122个有关教育学论文题目

122个有关教育学论文题目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15、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1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31、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2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37、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40、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42、浅谈小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348、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51、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研究5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3、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54、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研究55、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56、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57、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58、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59、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教育研究60、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研究61、我国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研究62、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63、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464、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65、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研究66、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7、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8、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69、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70、教育政策评估研究71、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72、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73、当代我国学校内部组织变革研究74、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75、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76、高等教育变革视角下的大学治理77、3-5岁幼儿攻击行为与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78、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79、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及培训成效研究5。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论纲——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论纲——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改革 过 程 中 同样 具 有 适 切性 。从 利 益 相 关者 理 论 的视 角 ,以我 国高 等职 业教 育近 年 来 办 学 改革 的 实 践 为 分析
样 本,尝试 在影 响其办学改革 的利 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交互、冲 突与协调 中,理解 高等职业教 育办学改革 的本质和作 用机制 ,并就如何 在制度层 面延 展和深化我 国高等职业教 育 办学改革将成为研 究高职办学模 式改
为 ,高等 职业 教育 办 学模 式 ,是 指其 办 学主 体在


高等职 业 教育 办学 模式 改革 的界域
所谓 “ 界 域 ”,英 文 为 b o u n d a r y ,原指 两 国
定 历史 时 期 的教育 制度 约 束 下 ,按 照 高等 职业
珂 搦l 歪 2 0 1 3 年 第 2 8 期
化 的人才 培养方 式和 学校 运行机 制 。
把 握
理论研究
当前 我 国高 等职 业教 育 办学 过程 中具 有 多种利 益 办 学模 式改 革施 加 影响 ,进 而实 现 自身 的利 益 。
革 的新 视 角 。
关键词 :高等职 业教 育;办学模 式 ;改革 ;利 益相关者
基 金 项 目:国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 教 育 学 )2 0 1 2年 度 青 年 项 目 “ 利 益 相 关 者 参 与 职 业教 育 办 学 的 长 效机 制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C J A1 2 0 1 5 6 )
数4 7 . 7 % ) 。 u 但 由于近 年 来 办 学 规模 急 剧扩 张 , 导 ,在 办学 实 践 中逐步 形 成 的规 范化 的 结构形 态
高 等 职业 教育 办学 中仍 存在 教 育与 产 业 、学校 与 和运 行机 制 有 的从运 行机 制 角度讲 办学模 式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研究

总之,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产教 融合的运行机制,有助于提高广东省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和产业的 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活跃。在这个背 景下,高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产教融合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可 以为高职创业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持。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 业教育机制,以期为高职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分析该案例的成功之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政府、企业、学校和 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利益共同体;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 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企业和产业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企业要积极参与到人 才培养过程中来,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实践机会;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产教融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 重要途径。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都应该在产教融 合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财政支持;行业需要为学校 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培训;企业需要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各个环节;学校 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
然而,这种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与企业对接不够紧密、教师 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推动高职创业教 育的健康发展。
谢谢观看
实践基地:建立与产业对接的实践基地是产教融合的关键。学校可以与优秀 的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doc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doc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作者:洪延艺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9期[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高等职业教育,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政府、企业、教职工和学生。

在此基础上,探究高等职业学校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机制,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作者简介]洪延艺(1969- ),男,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福建泉州362000)[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9-0008-03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试图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期为调动政府、企业、教职工、学生等各方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1.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中文化(含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门教育①。

它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ISCED1997)第五层次B类型。

2.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从此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2007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人数达283.8万人,是1998年5.9倍,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的比例为50.15%②。

高职教育的区域、行业分布日趋协调,为区域、行业统筹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趋于多元化,弥补了原来以学科为主体的单一的高等教育结构。

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

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

企 业 可 以解 决工 人 缺 乏 的 问题 . 【 t 】 是一种“ 双赢 ” 的 教 育 合 作 模 式 尽 管 国 家 和 各 级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已 经
出台多 项政 策来 保 障高等 职业 教 育校 企合 作 、 工 学
结 合 的开展 : 尽 管 目前 情 况 下 各 高 职 院 校 都 以 各 种 形 式 和 企 业 建 立 了合 作 关 系 . 但 大 多 数 职 业 院 校 与 企 业 的 合 作 还 停 留 在 比较 浅 的 层 次 . 是 一 种 松 散 型 的 合 作 关 系 企 业 真 正 做 到 全 程 参 与 人 才 培 养 改 革 的还很 少 . 大 部 分 合 作 企 业 停 留 在 提 供 实 训 场 所 和 指导 实践 教学 的外 围层 面上 . 而 在 专 业 课 程 的 开 发
这样 一 来学 校可 以解 决实 习实 训工 位 不 足 的问题 .
改 革 的积极 性 。 另 一 方 面 体 现 在 地 方 政 府 的 责 任 落
实. 为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良 好 条 件 。 中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已 形 成 以 省 级 地 方 政 府 统 筹 管 理 为
院 校 的 建 设 不 再 盲 目攀 比 实 训 中 心 、 教 学 大 楼 等 硬 件 教学 设 施 和 设备 . 而 是在 抓 软 件 建设 , 坚 持 走 内 涵式 发 展道路 ,坚持在 工 学结 合人 才 培养模 式 、 体 现 岗位 工作 过 程 的 课程 开发 、 融“ 教 、 学 、 做 ”一 体 化 的教 学方 法与 手段 等建设 上 下功 夫 。
( 三 ) 改 革 发展 逐 渐 顺 应 高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规 律

试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试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二、 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分类管理
为广泛 的概念可 以用来 描述对于 高等 教育质量所 涉及 的判 断、 决策和行动的整个过程 。它 涵盖 保证 高等教育质量所 涉 及 的一 切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和过程 , 其中对 ‘ 质量评估 ’ 的安 排构成 了质量管 理的重要部分” _ 从现 在许多国家高等教 。2 ‘ 育大众化对大学管理 变革的影响来看 , 质量管理是 利益相关 者参与大学管理的核 心内容 。 J ”3 ( 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是与股 东至 上理论相 对的企 业治理理 论, 是为解决企业管理领域 诸多矛盾而提供 的分析框 架和分 析方法。从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看 , 企业是物质 资本 与人 力资本的特别契约 , 企业并非仅仅依赖于股 东, 而是更多地依 赖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为了提高 公司治理 的效率 , 必须 就 平等地对待和保护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产权权益。因此该理论 反对企业运 营追求股东利 益最 大化的 目的 , 认为公司决策由 各利益相关者合 力参与 、 共同决定。企业不仅要为股东服 务 , 实现股东资本的增值 ; 同时要保护其4 f 益相关者的利益 ,  ̄ , J 比 如要实现雇 员人力资本的增值 、 为消费 者提供性 价比高的产 品或服务等等。 利益相关者是 指“ 任何能 够影 响公 司 目标 的实现 , 或者 是受公司 目标 实现影响 的团体或个 人” 大学 已经越 来越 。 受到来 自利益相关者的影 响, 利益相关 者模式 正在 成为高等 教育发展的战略模式 。从大学属性 来看 , 大学作为一个 非营 利性组织或 第三部门 , 没有严格意 义上的股东 , 没有人能够获 得大学 的剩余利润 , 没有人能够对大学行使独立的控制权 , 因 此也没有人能够独立地在大学 实施质量管理 ; 从大学的历史 发展维度看 ,O世纪 中叶以降 , 政府 、 2 在 市场 、 消费者三 方合 力作用下 , 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 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 实行以及人才市场 、 高等教育资源市场的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 的话语权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局面开 始改 变 , 等教 育质量成 高 为高校各利 益相关者诉求的契合 点 , 大学 的利 益相 关者共同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高职教育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高职教育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基于利 益相关者视 角 的 国外高职教育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口 胡大 立
( 州航 海 高等 专科 学校 , 东 广 州 502 ) 广 广 175
摘 要 : 美等 国家“ 欧 问责制” 成为唤起 利益相 关者关注高职教 育的有效方式 ; 国“ 德 双元制”
高职教 育模式 , 被认 为是政府 与企业在 高职教 育领域 内利益相 关者合作的一个创举 ; 学徒制” “ 是
信有 效 地利 用 相关 资 源 , 到社 会 各利 益 相关 方 对 它 达
的期 望 。Βιβλιοθήκη 三、 瑞士“ 学徒制” 利益相关高职教育模式
19 年 Cako 通 过多 维细 分法 将利 益相 关者 划 9 5 lrsn
分成首要相关者与次要相关者 , 瑞士“ 学徒制 ” 高职教 育首要利益相关者为瑞士联邦政府 、 瑞士高职院校及 管理者、 教师 和学生、 相关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师傅 , 其
伴 随着欧美 国家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 , 高职教育 的问责 , E 正 t 益成为欧美 国家公众和政府利益相关者 所关注的焦点。欧美高职教育通过履行问责制度的方 式来有效 回应公众和政府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诉 求 , 证 明自 身的诚实可靠性以及向公众利益相关者呈现如何
自我 改进 , 应 了高职 院 校 自身 生存 和发 展 的 内在 需 顺 要 。 问责制 度是 欧美 国家社 会公 众及 政府 部 门利益 相
相关高职院校管理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公众利益相关
者 对 高 职 院 校 办 学 的公 平 、 率 、 益 和质 量 等 的诉 效 效
求的不断增加 , 社会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 的信任度
由于 教 育 质 量 的下 滑 而 产 生 质疑 。要 结 合 相 关 院 校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学院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学院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研究
才发 展战 略高度认识 到校 企合 作 的重大 意 义 。学
障, 导致 校企 合 作 在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制 定 、 课 程体 系的优 化 、 程 标准 制 定 、 习 实训 、 课 实 师资 队
伍建 设 方 面难 以开 展 长 期 性 、 质 性 的合 作 , 实 高
校方 面 , 为 自己的 主要 工 作 是单 纯 的教 学 活动 认
利益相关者视 角下的高职学 院校企深度合作机 制研究
陈 中耀 罗 竣2 李 凌 , ,
( , 3 重庆城市职业学 院经济 贸易系 , 12,. 重庆 永川 426 ) 0 10
[ 摘
要] 坚持 校 企 深度 合作 、 学结 合 的 办 学模 式是 高 等职 业 教 育发 展 的 必然 要 求 , 是 高 工 也
1 校 企 合 作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11 高 职学 院 校企 深度 合 作 的理 念 问题 .
[ 收稿 日 ] 0 1 1 — 期 21 — 2 5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 在校企合作 的
政策 方 面存 在 一 定 缺 失 。相 关 主 管 部 门没 有 建
立权 威 、 整 的 校 企 合 作 指 导 准 则 , 完 国家 没 有 出
[ 者简介] 作 陈中耀( 9 5一) 男 , 18 , 重庆永川 人 , 助教 , 管理学学士 , 主要从事现代 企业 管理制度研究和连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经营管理研究 。
71
台针对 大 力支 持 和 积 极 参 与 校 企 合 作 企 业 的奖
励 机制 或减 税机 制 , 缺乏 负责 设 计 、 监督 、 考核 和 推行 校企 的 专 门协 调 机 构 。而 校 企 合 作 政 策 却 是高 职学 院有 效开 展校 企合 作 的重 要 制 度保 障 。 如何建 立科 学完 善 的校企 合 作 政策 与 制度 体 系 ,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收 稿 日期 :2 1— 5 1 0 10 .9
育 服 务 的提供 者 ,对 企 业 来说 ,是人 力 资本 的提 供 者 。 高职 教育 的本质 是 面 向行 业或 岗位群 ,培养 生 产 、建 没、管理和 服务 第一线需要 的高级技术应用 型 人才 ,其办学性质决 定了必须走校企结 合之路 。高职 院校在校企 合作 中应该得到 以下利益 :( )运用 企业 1 资 源使 高 职 院校 完成 实 践性 教学 ,充 分体 现 人才 培 养 目标 的 “ 职业 性” 2 ;( )充分 利用企业 的信息优势 , 包括人才 市场需求信息 、行业最新 技术信息 ,调 整专 业设置 、人才培养 目标和 规格要求 ,能及时调整和增 强人才培养 的灵 活性 、适应性 ;( )充分利用企业 的 3 设 备优势 ,缓减学校实 习实训设备不足 的矛盾 ,减轻 高职 院校 的投 资压 力 。 然而 目前高职 教育在 此环 节上却 存在诸 多 问题 , 对 于大多数 专业 来说 ,校企 合作只是学校 的 “ 一厢情 愿” ;而某 些供不 应求 的专业 却又 因为生 源不 足而无 法 开 展校 企 合作 ;更是 有 些学 校 把学 校 办成 了劳 务 派 遣公司 ,在所 谓 “ 校企合作 ” 中不顾学生 利益 ,专 业 不对 口,收取学 生管理费 的案例也 经常见诸 报端 ; 有 的学校 则认 为 “ 多一事 不如少 一事 ” ,怠于开展 校 企 合作 ,教师 也 因缺乏相 应激励 机制 而积极 性不 足。 这样一来 ,校企合 作则 流于形式 ,从根本上偏 离了校 企 合作教 育模 式 的本 质 目标 。 在校企合 作 中,高职 院校首先应该 改变观 念 ,明 确认识到 “ 向社会 ,着眼未来 ,服务 经济” 是高职 面 教 育 的办学 宗 旨。学 校在 人 才培 养 模 式和 课程 设置 方面 应该更 多地 征求企 业 的意见 ,在 专业设置 方面 , 把市 场 的短 周 期性 和 教育 及 人才 培养 的长 远性 有效 地 结合起来 。其次 ,应该 成立专 门的校企 合作的管理 机构 ,集 中优 秀人才进行行业 、产业调研 ,掌握人才 需求市场 的第一 手资料 ,搭 建企业与学校 的平 台,铺 设 企 业与 学 生互 动 的通 道 ,全 方 位为 学 生和 企业 提 供 优质服 务 。再次 ,在课 堂教 学 中改变传 统 的模 式 , 把 学校在 一定 程度 上建成 工厂 ,教 室 同时也是车 间 , 教 师 是老 师 也是 师傅 ,学 校在 校 园文 化 的建 设 中应 融 入企 业 元 素 ,高职 院校 的校 长 除 了丰富 的教 育 管 理能力 外 ,还应有企业 人的素质 。另外 ,学校还 应该 建 立与 校企 合 作相 匹配 的弹 性学 制 ,以适 应企 业 用 人的季节性 变化 。最后 ,高职 院校应 该建立一支专职 和兼职相结合 的 “ 双师 型”师资力量 ,集 中本行业 的 技术 骨干 和 专业带 头人 。

如何推进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价值趋瓦——基于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如何推进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价值趋瓦——基于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当前 . 国 职业 教 育 大 力倡 导工 学 结 合 、 我 校企
合 作人才培 养模 式 。2 0 0 5年《 国务 院关 于大 力发展
职 业教 育 的决定 》 2 0 、0 6年 我 国 “ 十一 五 ”规 划纲
养模 式 面 临着 “ 学校 热 、 业 冷 ” 问题 , 至 出现 企 的 甚
21. 盈肌- 01 3支 -膏 31
百 家论坛
在 实施工 学结 合 、 企 合作 人才 培养 模式 的过 校 程中, 学校 一直处 于主 体地 位 。 当前 , 职业教 育过 在
校 企合作 人 才培 养模 式 提供 政策 支持 和行动依 据 政府 部 门通 过倡 导工 学结 合 、 校企 合作 人才培养 模
模式 的成功 案 例来 看 , 他们 都基 本 实现 了校 企合作 利益 相关者 的 目标 价值 趋 同 。
1 学校 是 校 企合作 的主要 组 织者、 . 实施 者
合、 校企 合作 人 才培 养 模 式 , 得 了一 定 的经 验 和 取 成果 。 但在 实践 过程 中 , 学结 合 、 工 校企 合作 人才 培
家长 等利 益 相 关 者 的 目标 价 值 并 不 完 全 一 致 。 为 建 立校 企合 作 的 长 效 机 制 , 析 了工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人 才 培养 模 式 中利 益 相 分 校 关 者 的构 成 . 阐述 了学校 、 生 及 家 长 、 业 和 政 府 等 利 益相 关 者 目标 价 值 趋 同的 必要 性 及 建议 。 学 企 关 键 词 : 企合 作 : 学 结合 ; 益 相 关 者 ; 校 工 利 目标 价 值
作 、 岗实 习 的人才 培养 模 式 。要 求建 立健 全 政府 顶

学校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研究

学校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研究

学校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研究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息息相关。

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会团体、政府等,他们在学校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关系复杂。

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协商、合作,以实现共赢局面。

首先,学校教职员工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

教职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他们的权益,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

通过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方式,激励和支持教职员工的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学生是学校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是学校发展的最终受益者。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等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家长是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反馈。

通过家长会议、家访等形式,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社会团体和政府也是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社会团体关注着学校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政府则是学校的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

学校应该与社会团体和政府密切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接受政府督导和评估,学校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管理水平。

在学校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和谐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各方共赢。

只有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学校与利益相关者携手并进,共同开创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利益相关者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利益相关者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利益相关者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一、引言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利益相关者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分类1. 政府政府在教育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分配资源、监管教育质量,对教育发展有直接影响。

2. 学生及家庭学生及其家庭是教育的主要受益者。

他们对教育质量、学费、学科选择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3. 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

他们对教育实施和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能力对教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4. 企业及行业组织企业及行业组织在教育领域有一定的利益诉求。

他们与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岗位等,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5. 社会团体及公众社会团体和公众是教育发展的参与者和监督者,他们通过舆论引导、法律监督等途径,对教育政策和实践发挥影响。

三、利益相关者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政府是主要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各方利益相关者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进行诉求,影响政府的决策。

学生及家庭、教育工作者、社会团体等也通过各种机构和方式,参与教育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2. 教育资源的分配利益相关者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政府、学生及家庭、教育工作者等都在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并影响资源的分配方式。

资源的公平分配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公平与质量。

3. 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及家庭对教育质量的追求使学校和教师面临挑战,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政府和社会团体通过监督和评估,推动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4. 职业教育与就业企业及行业组织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与就业领域。

企业提供实习岗位、职业导向课程等,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推动教育实现就业导向。

五、利益相关者对教育改革的启示1. 多方合作与沟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达到协同发展的效果,共同解决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育变革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分析

教育变革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分析

教育变革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分析教育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互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这种变革不仅影响了教育体系内部的结构与功能,也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因素。

理解教育变革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推动和实现有效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等。

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其独特的立场和利益,这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变革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

政府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通常侧重于教育公平、质量保障和资源配置。

教育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引导和规范学校与教师的行为。

学校管理者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肩负着落实教育目标和促进学校发展的责任。

他们需要在利益相关者中寻找平衡,协调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多重需求。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对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教师的参与和反馈能够有效反映教育变革的实际效果,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

与此同时,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要受益者,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直接影响教育变革的方向和效果。

学生的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愈加重要,既反映了他们对教育内容的期望,也传递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家长同样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通常对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有着极高的关注,积极参与教育事务。

家长的支持和反馈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形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互动。

然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并非总是和谐的,利益的冲突和期望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教育改革的进程被延误或偏离。

教育变革的需求常常源于对现有教育体系不足之处的反思。

例如,面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必须采用更加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以确保变革措施能够有效实施。

高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合作关系研究

高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合作关系研究

高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合作关系研究【摘要】高职教育扎根于社会获得强劲发展,需要利益相关者有效合作、和谐相处。

教师、学生、管理者及企业、社区、政府等都是高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准确把握他们的性质与特点,探究其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机制,是推动高职院校更加合乎理性地融入社会,促进高职教育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要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关系职业教育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正在从设计模式向内生模式转换。

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再也不能游离在社会体系之外办学,必须扎根于社会汲取营养,获得顽强的生命力,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这样,高职教育必将与各社会组织发生实实在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

一、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高职院校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的教育机构。

在国外,职教比较典型的发展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日本的企业内培训等,这些模式的内容有别,但企业、行业、政府及社区公民、新闻媒体等构成院校实在或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与师生一道共同作用于学校,是相同的,只不过各自对院校的支配权有大有小而已。

在我国,一度在政府扶持之下蓬勃发展的职教,在遭受了措手不及的冲击后,迅速调整思路,逐步把着力点放在“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

校企合作、政府统筹正在成为高职教育新的增长点。

高职教育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任,决定了高职院校必将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在交流与合作中,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与社区相互依存,课程设置也是由那些致力于技术革新、知识应用和创造最佳业绩的学者共同来制定。

正如吉利所说:“学校与它所在社区的企业界、公众及政界的领导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为实现社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公正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学校不仅愿意而且能够吸收社区公民成为学校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或‘共同产权人’”。

这种办学方略与其他高校迥然有别,即政府、企业界、出资人、社区等与院校有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确立有共同的认识和目标,密切合作,互惠互利,融洽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 以来 . 随 着 国 家 和 社 会 对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不
断重 视 .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已 经 实 现 了 办 学 规 模 上 的跨 越式 发展 . 为 全 社 会 培 养 了 大 批 急 需 的 高 技 能 型人 才 . 为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提 供 了 有 力 的 人 力 资 源支撑 。 到 2 0 1 1年 , 全 国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数 量 已 经 达 到 1 2 7 6所 ( 占普通 高 校 总 数 的 6 0 %) , 招生 3 2 5万 人 ( 占普 通 高 校 招 生 总 数 4 7 . 7 %) ”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升办学 质 量 的根本保 证 。在 经济 体制 、 政 治 体 制 改
首先 . 分 析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模 式 为 何 迫 切需要 改 革 . 即 为 什 么 要 改 革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模 式? 是 什 么 力 量 在 推 动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模 式 改 革
高等 职业 教育 办学 改革 做 了进一 步 的思考 。 本 文 聚
焦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改 革 实 践 . 关 注 前 沿 问 题 . 尝 试 通 过 系 统 且 独 特 的 视 角 来 尝 试 回 答 以 下 问
题 :
办学模 式 改革 是高 等职业 教 育实 现跨 越式 发展 、 提
制研 究” ( 课 题 编号 : C J A1 2 0 1 5 6) , 主持 人 : 刘 晓 。
中图分 类 号 : G7l O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1 -7 51 8( 2 01 3) O1 — 00 3 9 —0 5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是 一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基石 。 是 其 核 心 竞 争 力 提 升 的 源 泉 。进 入 新 世
的 实践 为分析 样本 。 尝试 在 影 响 其 办 学 改 革 的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利 益 需 求 、 交互 、 冲 突与协 调 中, 理 解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学改革 的本 质和 作 用机制 . 并 就 如 何 在 制 度 层 面 延 展 和 深 化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改 革 做 出探 索 。
关键词: 利 益相 关者 ; 高等职 业教 育 ; 办 学模 式 ; 改 革 作者简介: 刘晓 ( 1 9 8 2 一) , 男, 山 东淄博 人 , 浙 江 工 业 大 学教 育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讲 师 ,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为 高等职 业教 育、 职 业 教 育基 本 理 论 基金项 目: 国 家社 会 科 学 基 金 ( 教育学) 2 0 1 2年 度 青 年 项 目 “ 利 益 相 关 者 参 与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的 长 效 机


, r f l : 究 的 思 路
本 文 从 利 益 相 关 者 理 论 的视 角 . 以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今 年 来 办 学 改 革 的实 践 为 分 析 样 本 . 尝 试在
影 响 其 办 学 改 革 的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利 益 需 求 、交 互 、 冲 突与协 调 中 . 理 解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改 革 的 本 质 和作 用机 制 . 并 就 如 何 在 制 度 层 面 延 展 和 深 化 我 国
高等 职业 教育 在我 国 的发展起 步较 晚 . 发 展 还 不 成
与 以往 改 革 相 比 . 现 阶段 高 职 办 学 模 式 改 革 在 哪 些
方面有 所 突破 . 又遭 遇 了哪些 新 的矛盾 ? 其 次 .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模 式 的改 革 触 及 谁 的利 益 . 即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在 办 。 涉及 到 其 办 学 过 程 的 方 方 面 面 , 离不开各 个利 益 主体 的影 响 与参与 。利 益相 关者理 论在 高等职 业教
育 办 学 模 式 改 革 过 程 中 同样 具 有 适 切 性 。 从 利 益 相 关 者 理 论 的视 角 。 以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近 年 来 办 学 改 革
X U E W E I L U N W E N学 位 论 文
利 益 相 关 者 参 与 下 的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模 式 改 革 研 究
口刘 晓
摘 要 : 高等职 业 院校作 为一 个典 型 的利 益相 关 者组 织 , 其 办学模 式 改 革是 一 个 长期 的 、 复 杂 的 系统
的发 生 、 发 展 和 蔓 延 ? 不 同 的 利 益 相 关 者 如 何 规 划 和 实 施 改 革 .他 们 期 望 通 过 改 革 实 现 怎 样 的 愿 景 ?
革 进一 步 深化 和社会 转 型 的大背 景下 . 办 学 模 式 改 革 成 为 教 育 改 革 的关 键 . 是 实 现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新 目 标 的 根 本 动 力 回 顾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历 史 . 其办 学 模式 是 从 一个 高 度 集 中统一 、 产 学 研 相 x - , J 5  ̄离 、 - 机 械 僵 化 和 消 极 被 动 的相 对 封 闭 的 办 学 模 式开 始 向一 个 适度 集 中 、 产 学 研 有机 结 合 、 办 学 主 体 多元 化 的愈益 开放 的办学模 式转 变 。但是 , 由 于
熟 . 至今 仍 有一 些 不 适应 时代 发 展 的 问题 , 在 办 学
都存 在哪 些利 益主 4 57 哪 些 利 益 主 体 直 接 影 响 着 高 等职业 教 育 的办学 模式 改革 ?
和人 才培 养上 面 临着经 济社 会 的种种 挑 战 ,因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