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抒情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学会抒情》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写作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腻脚中学 xxx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和抒情方式,并能在写作中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加于运用。

2.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分析经典语句和优秀例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自我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抒情和抒情方式。

2.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法。

2.通过分析经典语句和优秀例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自我写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品读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4.启发、迁移法。

教学过程一、有趣导入多媒体出示相同意思,不同表达的两句话,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哪句话写得好?(三至四名学生简要谈谈)(由抒情句的“美”)最终导入教学内容——“抒情”。

二、深知目标(重点、难点)——明确教学达到的任务。

三、情境触动(出示四副情境图片,并配音乐《生死不离》)1、写下所感(请同学们静静观察并想想自己的感触)2、同桌交流(取长补短)(引出,怎么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动人之情。

)四、我能析:出示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部分经典抒情语句。

1.我能读:带着情感深情自由朗读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句子。

2.我能析:○1重温课文,再次分析阅读课文中的抒情语句,并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

○2初探抒情方式:以上句子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品析——小组合作——集体探究)3.引导订正。

(同学们的分析概括完不完整呢?请听老师的详细讲解)五、知识解读(一)抒情及其方式所谓的抒情,是和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指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不通过其它媒介,直接把情感吐露出来。

如《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明白了老师穿礼服是为了纪念最后一课,“可怜的人”这是他鲜明的表述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作者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在叙述、描写中渗透强烈的情感,或借人、物之口抒发自己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和导学稿(2课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和导学稿(2课时)

习作《学习抒情》(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当中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2.学习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预习指导](一)知识链接1.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议论、说明、抒情。

(1):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如:豆子发芽很重要。

(2):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如:豆子发芽了。

(3):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

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

如:豆子发芽需要水分。

(4):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如:豆子长出了瘦弱的小芽。

(5):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在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

如:啊,豆子发芽了!(二)预习新知1.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提示:认真阅读课本44—45页)概念区分表达效果对比方面抒情方式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是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2.间接抒情的方法有:(1)寓情于“叙”:如《邓稼先》中“德国抢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抢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就在叙事中表达了对列强强占中国领土的愤怒情绪。

(2)寓情于“景”:如《散步》中描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描写初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色,也表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寓情于“议”: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段:“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学习抒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学习抒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进修抒情》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进修抒情》是一篇意境安静、情感精致的作品,通过描绘着凡人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呈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忱与对美妙的倾慕。

本篇导学案将指挥同砚深度了解抒情诗的特点与表现手法,培育同砚观览抒情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导学内容】一、课文导读1. 课文背景介绍《进修抒情》是一篇抒情诗,作者以平实的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忱和美妙的倾慕,呈现了一种恬淡平宁、浪漫唯美的意境。

2. 课文作者介绍《进修抒情》的作者是摩登著名诗人余秀华,她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奇特的表达方式,创作了许多美丽感人的诗歌作品,深受宽广读者喜爱。

3. 课文核心内容课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细微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情眷恋,呈现了一种由内而外的美妙情感。

4. 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主题是对生活的热忱与倾慕,通过美丽的抒情诗歌,传递出一种虽平凡却值得珍惜的生活态度。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抒情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育同砚观览抒情诗的能力。

3. 提升同砚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抒情诗的表达意境与情感。

2. 分析作者选用的语言、修辞手法。

3.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妙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培育同砚对抒情诗的理解与观览能力。

2. 融入诗歌中的精致情感,培育同砚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请同砚闭上眼睛,想象一个安静的午后,微雨纷纷,遥山缭绕,一颗暖和的心静静地绽放。

然后请同砚沉思:你对生活有怎样的感悟和倾慕?2. 观览课文播放《进修抒情》诗歌朗诵音频,让同砚倾听作者的声音,感受诗歌的韵律与美感。

然后请同砚阅读课文《进修抒情》,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课文分组谈论课文的主题思想、表达方式以及所呈现的情感。

引导同砚找出诗歌中的抒情点及其表现手法,如暗喻、拟人、排比等。

4. 情感表达请同砚以《进修抒情》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美妙倾慕。

鼓舞同砚用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心里的情感。

《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学习抒情”课文。

本课程是语文课程中的一节阅读理解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抒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该篇课文通过对比两则关于夏天的描述,介绍了“抒情”的写作特点,启发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的概念。

了解文学抒情的写作特点,以及抒情在文学作品表达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抒情的魅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意义的深层次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教师通过一幅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领学生对图片进行简短的描述,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张图片有什么感触吗?”2.阅读课文教师向学生朗读课文,调整语调表情,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情感表达。

学生在听教师读完后,跟着教师再读一遍,同时在发现错别字和错漏字的时候提出并修正。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的主旨、文化内涵和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1.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 如何理解“抒情”?它是什么?3. 文中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抒情呢?4.如何理解文中的“绿茵茵的草地,天蓝蓝的天空”?5. “清风送来的是阳光的气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4.文学鉴赏教师向学生讲解抒情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认识含蓄的抒情、直截了当的抒情、隐喻的抒情以及比喻的抒情,并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启发学生产生观感和共鸣的情感。

此外,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5.巩固练习教师通过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同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抒情初中教案

学会抒情初中教案

学会抒情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抒情的方法,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抒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抒情的方法2. 抒情句式的运用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文章中自然地抒发情感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抒情的效果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抒情文章、诗歌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抒情文章,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抒情句子,从而激发学生对抒情的兴趣。

2. 讲解抒情的方法:(1)直接抒情: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2)间接抒情:通过描写景物、人物等来抒发情感,例如:“夕阳西下,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3)比喻抒情:运用比喻手法,使情感更具有形象性,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让我感到温暖。

”(4)排比抒情: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情感的力度,例如:“我喜欢春天,喜欢夏天的热情,喜欢秋天的丰收,喜欢冬天的纯净。

”3. 抒情句式的运用:(1)疑问句:例如:“这美好的景色,难道不让人陶醉吗?”(2)反问句:例如:“这份感动,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珍惜吗?”(3)感叹句:例如:“大自然真是神奇啊!”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句式,写一段抒情的文字。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抒情的方法和句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自信心,提高抒情能力。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抒情的含义和作用,认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2、能够结合文本,分析并体会不同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3、通过写作实践,学会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抒情方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难点(1)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抒情方式。

(2)避免抒情空洞、虚假,做到情真意切、自然流露。

三、知识链接1、抒情的含义抒情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2、抒情的作用(1)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2)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

3、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媒介,直接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感情。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直抒胸臆,情感强烈、鲜明。

例如:“啊,我爱你,我的祖国!”(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人物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常见的间接抒情方式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情。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通过描绘凄凉的秋景,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借物抒情:借助对某一物品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借莲花的高洁品质,抒发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借事抒情:通过叙述某件事情来抒发感情。

例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通过描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事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学习过程1、阅读下面的语段,分析其抒情方式及表达效果。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抒情的含义和作用,认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抒情的能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两种抒情方式,使情感表达自然、真切。

2、难点(1)如何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境,恰当地选择抒情方式。

(2)避免抒情过度或虚假,做到情真意切,以情动人。

三、知识链接1、抒情的含义抒情是作者或作品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2、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其他手段,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种抒情方式坦率、直白,往往能强烈地传达出情感的力度。

例如:“啊,我爱你,我的祖国!”“我的心好痛,仿佛被撕裂了一般!”3、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情感,使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

这种抒情方式较为含蓄、委婉,需要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来体会其中的情感。

间接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借景抒情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景物染上了作者的情感色彩,成为情感的寄托物。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通过描绘萧瑟的秋景,抒发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2)借物抒情作者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将情感寄托在事物上。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借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借事抒情作者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情感,事件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例如:“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砰砰直跳。

今天考试没考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爸爸妈妈。

”通过叙述考试没考好后的心情,抒发了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学习抒情导学案

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学习抒情导学案

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课题学习抒情学习目标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

2.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3.把握好抒情的度,运用抒情方法进行写作。

4.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把握好抒情的度,运用恰当的抒情方法进行写作。

一、预习与汇报1.五种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情的概念:“情动于中而言于行”,这就是抒情。

抒情是五种__________的一种。

二、尝试与探索抒情方式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三、交流与讲解牛刀小试:借鉴以上技巧,选择一个对象,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他/她/它的情感。

参考句式:_______,我想对你说:1.爱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爱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爱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会忘记,________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不会忘记,______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更不会忘记,_______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道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道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2.教学难点
(1)抒情手法与情感表达的融合:学生在运用抒情手法时,往往容易出现手法与情感表达脱节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举例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将抒情手法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使作文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2)个性化抒情作文的撰写: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同,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独特的元素融入作文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抒情作文,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评互改,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作文质量。
在理论讲解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说明抒情手法,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式还是有效的。但在难点解析部分,可能我还需要找到更多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教学方法,以便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进行抒情作文练习时,课堂氛围很活跃。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今后,我需要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抒情作文的构思和创作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抒情美,并能运用所学抒情手法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文,提升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抒情作文的写作,让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文化内涵。
(3)抒情作文的结构安排:学生在写作抒情作文时,往往结构松散,缺乏逻辑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作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使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会抒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特别想表达自己情感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抒情的奥秘。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抒情的含义和作用,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2、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学习抒情,提高写作能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学会在作文中恰当运用抒情,使情感自然流露。

2、难点(1)如何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描写中,做到情与景、事、物的有机结合。

(2)避免抒情空洞、虚假,使情感真实可信。

三、知识链接1、抒情的含义抒情是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抒发主观感受、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2、抒情的作用(1)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2)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使主题更加鲜明。

3、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媒介,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

4、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

(2)借事抒情:借助叙述事件来抒发情感。

(3)借物抒情:依托对某种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分析其抒情方式。

文段一:“啊!祖国,我的母亲!我永远热爱您!”这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作者直接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段二:“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的心情也如同这美好的景色一般,轻松愉悦。

”这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作者通过描写阳光、花朵等景物,间接表达了心情的愉悦。

2、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尝试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各自的写作片段,讨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运用效果。

2、分析以下优秀范文,探讨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抒情手法的。

范文一:《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七下语文学习抒情 导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七下语文学习抒情 导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手法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作品,学生能够掌握抒情的技巧,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抒情的手法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掌握抒情的技巧,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具有抒情特点的诗歌或散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a. 抒情手法的定义及分类b. 抒情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c. 抒情手法的运用技巧3. 学生活动:a. 分析典型作品,找出其中的抒情手法b. 讨论抒情手法的作用和运用技巧c. 学生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抒情手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抒情手法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作品中的抒情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抒情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写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进行写作,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抒情手法的定义、分类、作用和运用技巧等内容。

2. 典型作品: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学生写作样本:准备一些学生的写作样本,用于实践和评价。

七、教学时间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课间休息:10分钟。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抒情手法:讲解抒情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分析典型作品:分析典型作品中的抒情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抒情手法。

5. 评价与反馈:评价学生的写作,给予反馈。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抒情的含义和作用,认识抒情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学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抒情能力,使文章情感真挚、动人。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2、难点(1)如何使抒情自然、真挚,避免空洞、虚假的情感表达。

(2)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抒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知识讲解(一)抒情的含义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抒情,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抒情的作用1、突出主题抒情能够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让读者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增强感染力真挚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4、营造氛围抒情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如欢快、悲伤、宁静等,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抒情的方式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其他手段,直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冲击。

例如:“我爱你,中国!”“我心中充满了喜悦,简直要跳起来!”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情感,使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和感受。

(1)借景抒情作者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景物的特点往往与作者的情感相契合,通过描绘景物来烘托或寄托情感。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通过描绘一系列凄凉的景物,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学习抒情导学案》

《学习抒情导学案》

《学习抒情》导学案《进修抒情》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学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掌握抒情诗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重点:1.抒情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抒情诗的写作技巧;3.抒情诗的表现手法。

三、导学难点:1.抒情文学与其它文学体裁的区别;2.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四、导学内容:1.抒情文学的观点和特点抒情文学是一种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标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真情表露、感情饱满、语言漂亮。

抒情文学主要包括抒情诗、抒情散文等形式,是人们表达心里情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2.抒情诗的写作技巧(1)选取主题:抒情诗的主题通常是人的情感、思想、生活体验等,要选取一个切近读者生活、易于引起共鸣的主题。

(2)运用意象:抒情诗常常通过意象来表现情感,要选择生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3)运用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抒情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注意节奏和韵律:抒情诗的节奏和韵律对于表达情感至关重要,要注意诗歌的音韵美感。

3.抒情诗的表现手法(1)描写细节:通过描写细节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运用比照:比照是抒情诗中常用的手法,可以突出情感的强烈比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运用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诗歌更加漂亮感人。

(4)运用抒情色彩:抒情诗的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五、导学活动:1.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抒情文学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引导学生讨论抒情文学与其它文学体裁的区别。

2.诗歌赏析:教师选取一首经典抒情诗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3.诗歌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抒情诗的创作活动,引导学生选取主题、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体验。

4.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抒情诗的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感和情感表达。

七下语文学习抒情 导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七下语文学习抒情 导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抒情导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学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内容:1. 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及方法。

2. 优秀抒情作文欣赏与分析。

3. 学生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抒情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使作文具有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选材、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3. 示例:分析优秀抒情作文,让学生体会优秀作品的魅力。

4. 练习:学生动手练习写作抒情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抒情作文。

2. 搜集更多关于抒情的优秀作文,进行欣赏和分析。

3. 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准备下次课程的分享。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评估学生对抒情作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分享,了解学生对优秀抒情作文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抒情作文写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抒情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优秀抒情作文示例等。

2. 音乐素材:用于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作品:用于课堂分享和评价。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鼓励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学习抒情》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学习抒情》导学案
2、抒情的作用?
3、抒情的方式?
三、实践探究:
1.寓情于“景”
如《散步》中描写: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地的誓言》中: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写作实践4.:
上面习作在叙事抒情时,情感的表达还不够充分,请根据中心加上一段结尾,运用直接抒情的写作手法。
写作实践2
3.寓情于“议”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段: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写作实践3
4.直接抒情
一般用在人物情感的高潮或者事件激动人心的时刻,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动人心魄。
寓情于“景”
寓情于“叙”
寓情于“议”
写作实践1:
上面习作在叙事抒情时,情感的表达还不够充分,请根据中心加上一段关于梨花的描写,达到烘托、渲染的目的。
写作实践2:
上面习作在叙事抒情时,情感的表达还不够充分,请根据中心加上一段母亲为我收拾行李的记叙,力争做到寓情于叙。
写作实践3:
上面习作在叙事抒情时,情感的表达还不够充分,请根据中心加上一段对母爱的议论,力争做到寓情于议。
《写作:学习抒情》导学案
课程内容
学习抒情
核心问题
学习在写作中抒情
学习目标
问题解决(问题情境,解决策略)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 导学案

学习抒情导学案【课程目标】抒情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

这个写作训练,我们要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抒情。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实践法。

发现美、品味美、抒写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4、重点难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课前探究:(1)如何发现美?(2)发现了美,该如何表达出来呢?课中探究案(合作、交流、展示、点评)(一)课中探究探究一:表达方式有哪些?抒情方式又有哪些?探究二: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二)课中检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1、练习:选择某一个物象,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成为描述想象的一首精短小诗,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如(腊梅、浮萍、飞蛾、蝉、牛、彩虹、露珠、风、蜡烛、橡皮、眼睛、气球、粉笔)2、以“美的瞬间”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抒情文段。

课后巩固案(自我完善、训练提升)实战演练: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经历:老师的一个微笑像暖流进入你的心田……同学的一句轻柔的话语像春风般的温暖……见义勇为者的一个动作一直留给你难以磨灭的印象……朋友的一件寻常而珍贵的物品一直被你收藏……其中的一种经历给了你心灵的震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就用你动情的笔墨以“我青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抒情文,诉说你的经历、你的志趣、你的梦想……。

写作学习抒情导学案

写作学习抒情导学案
我的烦恼
烦恼,像彩虹桥,赤橙黄绿青蓝紫,虽繁多却绝不逊色于五彩缤纷;像调味瓶,酸甜苦辣麻咸涩,其中的滋味你自己试过才知道;像七音符,哆来咪发嗦拉西,稀零散落但也能凑成美妙乐章。我的烦恼我做主,我要让它转化为我快乐的力量!
短暂的时间不饶繁多的作业
寒假里的一天下午,窗外的树叶儿一片片地掉下来,微风把它们吹进来,落在书桌的一座作业小山上,我坐在椅子上看着那些作业,头皮不禁一阵阵发麻,这么多作业,只有十几天时间就要开学了,怎么做得完呀?
当复习的烦恼来到你身边时,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它,这样的话,想玩的烦恼就会跑掉的!
烦恼烦恼,我不再认为你是那么讨厌,因为我会用各种方法,让你成为我快乐的力量,我要去更多地认识你,给我的青春增添花样年华。
【名师点评】这篇命题作文从身边的小事写起,真实具体,特别是小标题的设置把两个故事串联起来,使结构清晰、合理。开头一段就抒发了作者对烦恼的认识,中间叙事后又来一段抒情,既能总结上文,也能表达自己的感想。这样情感真实,同时又做到了首尾呼应。
2.感情要健康、真挚。
古人云“情贵乎真。”只有表达健康、真挚的感情文章才能感动人。如果感情虚假、无病呻吟,甚至有低级趣味,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也只是表面华丽,实则没有可读性,更别谈有感人的力量了。
3.会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直抒胸臆。它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基础,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往往用在作者感受最深、感情最强烈的地方。这种抒情,由于感情浓郁、强烈,直抒衷肠,感染力很强。如都德在《最后一课》中直接抒发对最后一课的难忘:“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四、板书设计
1.自然、真切
2. 健康、真挚
学习抒情 3. 直接抒情 通过叙事抒情

《学习抒情》导学案

《学习抒情》导学案

学习抒情信宜第六中学:初一语文集备组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欣赏两个例文,谈谈各自的赏析二、导入新课例文引出,探讨文章常用的抒情方式和抒情方法。

三、有“情”品读1、直接抒情,是直接、明朗地抒发感情。

常常是作者,或文中人物,不借助任何外物,不借助别的手段——不结合叙述、描写等表现方法,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诉肺腑、直剥胸臆,直接地表白自己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

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例文: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的说和做》分析:2、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对而言的。

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样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而是借助各种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达。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例文: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分析:四:作文训练(一)活动一:小试牛刀修改下面一篇例文《看雨景》。

参照上节课的学习,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和抒情手法,使文章情感饱满。

例文:看雨景今天下午,我正写着作业,雨下了起来。

我打开窗户趴在窗台上,欣赏起了美丽的雨景。

雨落到山里,还落到土地上。

雨落到房顶上,雨还落到马路上。

雨落到窗户上,“噼噼啪啪”的响着。

马路上的人们,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有红的、黄的、绿的……。

突然,一辆车疾驰而过,溅起一片水花,我才回过神来。

(二)活动二:实战训练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

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抒情学情分析: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

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

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提前一周思考写作题目:《乡情》和《我的烦恼》。

二选其一挖掘可写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了解抒情(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3.反馈指导:(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即抒发感情。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

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

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

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

”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

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

1.出示任务: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进行对比,体会抒情的好处。

片段一: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

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

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

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片段二: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

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

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妈妈,谢谢您!2.反馈指导:(1)学生反馈:片段一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片段二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2)教师补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二、名篇引领,感知抒情(一)名篇指路,初识抒情导语: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也有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名篇。

研读这些名篇有利于我们区分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并继而掌握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技法。

1.出示任务:让我们阅读名家名篇,体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不同。

区分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PPT显示3页)片段一: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羚羊木雕》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片段三: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最后一课》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土地的誓言》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走一步,再走一步》2.反馈指导:(1)学生反馈: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间接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表达委婉,要将人、事、景、物融为一体,篇幅较长。

(2)教师引导: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

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比如:片段三《最后一课》中,文章充分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体悟,用我的心去味万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

比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借太阳和花来表达感情。

(二)比较分析,体会不同1.出示任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填表区分。

2.反馈指导:预设(PPT显示):(1)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44页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2)教师引导:准确区分两者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更好使用两种抒情方式,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区分类型,体会间接抒情导语: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

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出示任务:间接抒情,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或者说,间接抒情有几种类型呢?2.反馈指导:预设(PPT显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

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

比如:片段五《散步》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浓厚气息,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描摹景物,处处充溢着作者莫怀戚的情感,正所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浑然天成。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

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于物,借东北特有物产,抒发了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与爱恋。

记事抒情(融情于事):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

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

比如:片段七《最后一课》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义的“最后一课”,震撼每个心灵!议论抒情(融情于理):议论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观点。

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议论。

比如:片段八《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在文末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1)学生活动:结合文中间接抒情经典名篇(片段五——八),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

(2)教师引导: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类型,并形成板书。

准确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学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借鉴名篇,学习技法导语:有的人形容说:“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

”好文章,会把你带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美感享受。

从经典文本的经典抒情段落来看,抒情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学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技法,一定会使文章更上层楼。

(一)借鉴名篇,学习直接抒情方法1.出示任务(PPT显示):让我们观察课文《土地的誓言》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土地的誓言》中这句直抒胸臆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反馈指导:(1)学生反馈:人称发生了变化由她变成了你,便于直接倾诉;用了比喻、拟人、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此片段人称发生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除此之外,《荷叶·母亲》中将母亲比作荷叶,“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珍爱、庇护,“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运用反问,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庇护子女、荫泽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