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货币超发严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
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
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
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2011年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
2011年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2011-09-08 10:07摘要: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成本的过快上涨和输入型产品价格的上涨。
2011年全年通货膨胀将呈现“前高后稳”态势,预计通货膨胀率为4%-5%。
为此,应实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和供给管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走势,流动性过剩,治理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为24万亿元,比上月增加了3017亿元,1至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14348亿元。
巨额的外汇占款大大增加了国内货币的流动性,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二)成本上涨过快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人工成本、土地价格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2011年原材料、燃料等成本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此外,2011年劳动工资将会持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都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推动了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三)输入型产品价格上涨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金属矿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都达10%左右。
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再加上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大宗商品存在供需缺口,都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二、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走势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
通胀的高点出现在第二季度,之后将略有下降且趋于稳定,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确定性:第一,2011年物价上涨仍有较大的流动性过剩基础,流动性回收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首先,长期的高速货币发行导致目前累积的流动性存量较大,只要2011年M2的增速达14%以上,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率(M2/GDP)就将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预测2011年M2增速将有可能达到16.5%,因此,流动性过剩问题仍难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今年来我过物价指数持续上涨,央行也开始多次提高贷款基准率,一次来抑制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这些措施实施以后,通货压力似乎没有减轻的迹象。
所以我们必须采用控制币供应量、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等政策来解决通货膨胀这个问题。
通货膨胀原因: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
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我国由于经济结果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包括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体制型通货膨胀和供求混合推动型。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其成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的论点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而引发的。
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成本推动;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
温和性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国际传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属于需求拉动;而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即所谓的流动性过剩。
浅谈新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新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摘要: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通货膨胀显现,价格持续上涨。
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应在分析新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治理的对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字一、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应大于实际需求而产生的货币贬值、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现象。
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现象,通常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太多,推动价格总水平持续、显著上升。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错综复杂,除投机炒作、自然灾害等短期或偶发因素外,主要与货币、财政政策引起的需求变动、工资和价格政策引起的成本变动以及经济全球化下国际上通货膨胀输入相关。
(一)货币超量供应。
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源于2009年开始的货币、信贷超量投放。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主要经济体逐步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避免国内经济大幅下滑,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和信贷迅猛增加。
(二)投资规模过大。
在保增长、保就业的政策目标下,政府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导致投资规模过大,引起价格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面临出口下滑、实体经济回落的危险。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避免经济的急速下行,2009年中央财政拿出4万亿元、各地方政府拿出18万亿元与之相配套,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以项目求发展。
加之长期以来各地迷恋GDP,以政府主导投资形式推高经济增速,使投资规模迅速扩张。
各级政府和企业拼投资、上项目,热火朝天搞建设,确实带来了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和就业增加,但也加速了通货膨胀的形成。
(三)生产成本上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紧密联系在一起,劳动力工资增加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摘要:2011年我们对于通货膨胀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不仅是因为cpi,gdp等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还由于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本文将着重分析今年11个月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以之探索今后政府面对的通货膨胀及调控压力。
关键词:通货膨胀;2011年一、2011年通货膨胀的总体形势201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社会明显感受到了”通胀来敲门”。
2010年12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最能说明其严峻性: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此项调查实施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点,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进入2011年,通胀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
今年以来,cpi同比增幅从年初的4.9%一路高歌猛进至年中的6.5%,从8月份开始有所下滑,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从12月9号的最新cpi数据来看,11月cpi出现年内最大环比降幅。
同时,货币政策的松动,也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正在减小。
总体来说2011年的通胀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通胀高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cpi在三季度见顶后高位震荡,逐渐回落。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按成因可分成三种类型。
由货币供应过多形成市场需求远超市场商品供应量,从而导致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于能源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劳动报酬过快增加趋近生产增长速度,从而推动商品价格最终上涨的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经济国际化大背景下,一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国际上大宗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外来游资的大量流入而推动或加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的现象是输入型通货膨胀。
据此分析本通胀是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结合。
其中,需求拉动型通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投放量过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我国新增贷款18.9万亿,外汇占款5.7万亿,两者相加接近25万亿,相当于我国1949年至2009年货币投放总量的53.4%,我国去年货币供应量为72.6万亿,我国gdp是美国的1/3,而货币供应量是美国的120%。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第⼀篇: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既有短期因素,⼜有长期因素。
受到的影响也是多⽅⾯的,包括内外需求、⾃然因素、市场波动、资源价格、经济结构调整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益加快,现阶段正是⼤⼒推动经济发展⽅式转变是我国加快宏观调控,取得经济改⾰的重⼤历史阶段。
从短期看需要经历阵痛期,从长期看,必须深化⾦融体制改⾰,完善货币调控机制,才能处理市场经济中各种各样的⽭盾,迎接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对策分析2008年全球⾦融危机爆发。
我国经济也经历过了巨震。
当时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危机成效。
但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果然来临并逐步加剧,经济回落速度持续加⼤,经济多次触底,其迅猛之势波及到各⾏各业。
如何应对成为党和国家、政府、经济学家的最关⼼的问题。
各界都在为通货膨胀的形成与治理寻找出路与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消费者价格指数指数呈现上升态势截⾄2016年3⽉,CPI虽然以前有过⼀个阶段的⼩幅下降,但整体⽔平⼀直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2016年1⽉以来,CPI始终处于较⾼⽔平。
再加上新常态下因为经济下⾏的压⼒央⾏采取了多种稳健宽松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通货膨胀压⼒出现了增加的情况。
(⼆)⽣产价格指数呈现上升⾛势随着外资资本的流⼊,我国⼈民币呈现了升值态势。
2016年1⽉以来央⾏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持续增加,促使国内投资需求开始回暖,使得从2015年10⽉到2016年3⽉PPI同⽐增幅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通货膨胀特点(⼀)我国的通货膨胀与世界很多国家是同步的本轮通货膨胀出现了全球⼀体化的特征。
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平要⾼于我国⽬前的发展⽔平,因此衡量标准会有所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百分之三是⼀个分界线,低于这个数字即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我国来说,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五。
以美国为例,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际,其CPI出现⼤幅波动,⼀度达到了百分之四以上,在采取了⼀系列措施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不久就⼜抬起头来,上升接近到百分之六。
2011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成本上升仍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劳动力人口增速的下降,职工工资必然呈上涨的趋势;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另外,受宏观调控暂缓涨价的部分商品和服务,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下半年可能进行调价,增加新涨价的因素。
似乎在短期内都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2011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货币供给增加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央行在大量印刷货币,是一种内生性通胀,说白了就是货币多了,央行为什么要滥发货币——①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②政府主导的投资体系。
③联系汇率制度。
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
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3我国农业的基础不牢固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低;我国人口多,对农畜产品的需求旺盛,农畜产品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价格必然呈上升趋势;如遇大的自然灾害,这种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价格上涨也会加快。
4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原油、铁矿石、粮食、油料等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波动,推高国内商品的价格,这种原因是存在的,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有经济学家测算,这种涨价带来的通胀相关度也就是4~5%。
而且国外大额商品涨价往往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需求大增。
5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长期外贸顺差多发的货币和2009年前后大量的贷款还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化,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性流动过剩对我国的影响也还在发生作用。
6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①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加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对生态的全面需求急剧增长,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产生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010~2011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2010~2011国内通货膨胀状况调查分析一.通货膨胀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从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去年的物价上涨,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物价新鲜词”,例如“蒜你狠”、“豆你玩”、“油不得你”、“姜你军”到“糖高宗”等,各种新物价名词层出不穷,戏说中透露着物价高涨。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越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 5.3%。
但是许多老百姓认为这一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二.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在查找相关资料之前,个人根据所学的内容对2010~2011年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个自己的分析。
通货膨胀的最直观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这两年新闻里最经常听到房价上涨,油价上涨,菜价上涨。
房价上涨自然是因为炒房热引起的。
油价基本是由政府控制的,油价上涨意味着政府要多收钱。
菜价上涨或许因为供不应求,这两年国家自然灾害比较多,导致农作物歉收,菜价自然要涨。
石油涉及到工业,石油价格涨了,许多生产的成本也就涨了,相应的产品价格就涨了。
菜价,房价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吃住问题。
综合这三类,物价统统上涨,而人们的生产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我想这些应该是导致物价的部分原因。
以下是我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的引发通货膨胀的若干要素,事实证明我还说对了几点。
(一)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欠收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首先,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至东部和南方地区;其次,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再者,青海省玉树####族自治州玉树县4月份发生7.1级####,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同时,海南作为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却在10月发生洪灾,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严重。
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2011年GDP及通货膨胀分析
2011年GDP及通货膨胀分析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1.国内需求增速有所回落。
2.外贸逆差再次出现。
3.通胀压力进一步蔓延。
4.居民收入增长受通胀影响。
二、GDP发展情况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从生产角度看,——分季度看,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同比增长比率9.7% 9.5% 9.1% 8.9%三、2011年CPI走势分析1、CPI走势2011年CPI涨幅呈倒“V”型,其中1月份为4.9%,6~9月份以后均在5.6%以上,7月份最高达6.5%,这是2008年以后的最高涨幅,8月份CPI下跌到6.2%,然后逐月回落,到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1%,2011年CPI涨跌幅度同上年相比2011年CPI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5.4 5.3 5.8其中:食品11.8 11.6 12.4 烟酒及用品 2.8 3.0 2.4衣着 2.1 2.2 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2.4 2.7 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4 3.4 3.3交通和通信0.5 0.2 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4 0.3 0.8居住 5.3 5.1 5.72、影响CPI因素·食品类价格上涨2011年,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1-11月份食品类累计涨幅为14.9%.在食品类中粮食、肉禽蛋、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军”,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拉动CPI上涨4.2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累计涨幅为41.9%,拉动CPI上涨2.58个百分点,鸡蛋价格累计涨幅为14%,拉动CPI上涨0.13百分点,鲜菜、鲜果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了0.13和0.38个百分点。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09级会计二班学号:20094084030 魏冶中国目前仍然是成本推动型的、结构型的通胀压力,而并非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而成本推动型通胀是指成本太高,企业抗不住,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把成本上升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今年以来,公用资源价格上涨也非常明显,这反映在了民用燃料价格、自来水价格、客运价格等方面。
从2010年10开始,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我国通货膨胀由预期变为现实。
2011年,食品类、居住类价格依然有上涨动力,中长期我国劳动力成本将继续上升,流动性背景下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将延续,这些因素将使得通货膨胀呈现出长期化趋势。
从时间上来看,由于2010年前半年物价水平较低,受翘尾因素影响,2011年上半年可能是全年通胀的高点。
现在看来,不但是生产成本,经营成本和流通成本的上升也是非常显著。
食品价格已经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无论宏观经济怎样波动,粮食价格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与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产品的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刚性上涨,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同时,由于粮食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其价格的不断上涨充分说明粮食产品的供求关系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态势。
房价上涨成为原因之一。
房价上涨要传导到消费价格上还得经过许多中间环节,比如通过劳动力工资上涨、房租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最后传导到消费价格上去。
在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又是整个消费价格上涨的最后一个环节,因为它不仅最为弱势,而且离政府权力最远。
当整个经济生活的物价上涨最后传导到食品类的消费价格上时,国内CPI上涨就真正全面启动了。
也就是说,当2009年信贷资金泛滥而导致这一轮的房价快速上涨之后,全社会物价上涨将成一种趋势。
如果房地产政策要让以投资为主导房地产价格上涨持续下去而不挤出房地产泡沫,那么这种房价快速飙升最后一定会传导到消费品的价格上去,最后难以控制。
要管理好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最为重要的就得紧缩银行信贷,就得全面遏制因房地产投机炒作而推高的房价。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对策探讨_贸易经济论文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对策探讨_贸易经济论文摘要:2010年年我国开始我国进入了一轮新的通货膨胀周期,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9月份我国通货膨胀率依然处于6.1%的高位,这意味着我国从2011年3月开始已经连续7个月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
在通胀不断高企的背景下,如何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阻止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攀升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阐述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对策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率逐月攀升,到2011年7月达到了6.5%高位,创37个月以来新高,8月份以及9月份通货膨胀率仍处于6%以上的高位,处于一个严重通胀的阶段。
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开始冲击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通货膨胀率攀升原因分析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率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货币层面的因素,也有经济政策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流动性过剩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的过度发行导致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尽管目前学界对流动性过剩的标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是对流动非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却比较统一,即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经济运行所需。
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我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依然偏松,根据央行的统计2011年6月新增贷款高达6339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累积4.2万亿元。
6月广义货币M2增速达15.9%远高于名义GDP增速,总量升至78万亿元,我国货币超发高达40多万亿。
事实上自2008年11月开始至今的三年多时间,中国货币环境的整体特征为“非正常化”状态,即货币政策仍然处于一个非常态的量化宽松状态,导致今天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能高企。
流动性过剩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目前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导致大量的美元涌入国内,截止2011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热钱”,由此导致大量的外汇占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摘要: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由于受货币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需求过度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断攀升,2011年我国价格消费指数上涨 5.4%,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为此,我国要进一步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还要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政策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综合治理,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消费指数;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是一个使用广泛的经济范畴。
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总体来说,在国际上,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主流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保罗-萨缪尔逊,他们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强调总体需求在通货膨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另一种是货币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认为无论何时,通货膨胀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1]。
而国内经济学家大多数是综合二者的观点,认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这种经济现象就定义为通货膨胀。
2010年以来,我国各种商品价格纷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国际上通常将CPI(价格消费指数)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2011年,我国全年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上涨5.4%,2011年7月CPI更是高达6.4%,创34个月以来的新高,说明我国已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
二、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在西方通货膨胀类型的理论中,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进型和结构性等[3]。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开放,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层面成因:1.货币超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导致货币超发。
这种货币超发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供求平衡,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稳定货币供应量,通过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避免过度印钞造成货币超发。
2.外部因素: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建议:加强国际市场监测和合作,及时掌握国际经济形势,采取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应对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政府政策层面成因:1.财政政策不当:财政政策的粗放运用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过度扩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加强财政收支的平衡,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确保财政政策的稳健性。
2.货币政策失衡: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等领域,推高了商品价格。
对策建议:加强货币政策的精细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过度流动性泛滥。
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遏制房价上涨。
三、供需情况层面成因:1.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提高供给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扩大,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以满足居民需求。
2.供应不足:一些因素影响到生产和供应能力的正常运转,导致商品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加大对生产和供应能力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结论:面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别、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使用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从年初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但是很多老百姓认为这个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5.3%。
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高0.8个百分点。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高0.7个百分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的CPI与PPI由负转正,并迅速攀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
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注重和调控的对象。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在2011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方面提出: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本文尝试着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的水准实行判定,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持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
浅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今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1.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
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
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
投资既得的利益也不能完全弥补先前投放的大量基础货币,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贸易顺差过大也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特别是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加大,本文以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为研究主题,对目前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对策研究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
国际上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主要指标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
在我国,公众多使用cpi指数来观察通货膨胀程度,国外许多国家使用核心cpi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分析,该指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2007年以来,被人们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cpi、ppi、rpi、gdp紧缩系数都出现了上涨。
仅以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cpi 数据来看,2011年3月份,cpi同比增速均值为5.2%,较2月份的4.9%有所提高。
3月cpi同比增速预期最高值为5.7%,最低值为4.2%,预期中值为5.2%。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8%。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调 控 的 紧 迫任 务 。文 章 结 合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实 际 情 况 , 当 前 通 货 对 膨 胀 的成 因 进 行 分 析 . 出控 制 通 货 膨 胀 要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着 手 : 提
调 控 房 地 产 市 场 的发 展 . 快 平 稳 回 复 到 一 个合 理 的 发 展 水 平 : 尽 尽 快 平 稳 过 渡 到 “ 松 一 紧” 策调 控 组 合 : 进 收 入 分 配 改 革 , 高 一 政 推 提
20 0 7年 美 国 为 应 对 次 贷 危 机 这 一 重 大 挑 战 相 继 采 取 了一 系
3
FN C & E ON IAN E C OMY 金 融 经 济
列的应对措 施 , 括 传统 的政策手 段 、 新 的流 动性管 理工具 、 包 压力 。一松 一紧 ” “ 的调控 组合或许 会更 能有
效 缓 解 本 轮 通 胀 。 “ 财 政 ” 策 有 必 要 维 持 一 段 时 间 , 要 更 有 松 政 但
济刺激 方案 、 金融 监管体系 改革 、 出台《 房和经 济恢 复法案 》 住 等。 21 0 0年 1 1月 4日美 国实行 第二轮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向市场 注
资 6 0 美 元 。首 先 , 济 全 球 化 和 美 元 的 特 殊 地 位 , 得 这 些 0 0亿 经 使 措 施 不 仅 难 以从 根 本 上 改 变 美 国 经 济 周 期 性 走 势 , 美 国 带 来 更 给 大 的 通 胀 压 力 , 会 推 动 美 元 到 其 他 国 家 套 利 , 一 步 加 剧 全 球 也 进 性 的 流 动 性 过 剩 、 融 风 险 和 通 胀 压 力 。 次 , 量 过 剩 的 流 动性 金 其 大
分析中国2011年的通货膨胀
要分析中国2011年的通货膨胀,就要了解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就要先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老百姓感觉中,所谓通胀就是钱不值钱了,原来一百元的票子,放在身上觉得很踏实,现在似乎还不够一家三口一顿麦当劳。
用经济学术语通俗解释就是生产的物质总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发行的货币多了,就会导致通胀。
好比原来只有一个面包,一个面包一块钱,你有一块钱,只能换一个面包,现在还是只有一个面包,你有十块钱了,那么要换面包,面包主就可以涨价了。
说到涨价,一种解释是输入性通胀,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这种原因是存在的,比如铁矿石涨价了,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有经济学家测算,这种涨价带来的通胀相关度也就是4~5%。
而且国外大额商品涨价往往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需求大增。
如果不是输入性通胀,那就是内生性通胀,说白了就是货币多了,央行为什么要滥发货币?关于这个问题我给过一个解释,但不全面,最近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房价的本质是什么?是把你未来20年,甚至是30年,50年的收入现在一次性拿出来买一套房,可这套房钱是你的未来收入,你没有,怎么办?银行说,我借给你,你要还贷款,于是皆大欢喜签了合同。
你终得了房子跻身房奴;银行得了利益变成债主;房地产商卖了房得了钱。
可这钱一进入房地产,就可以纳入流通,你想想,全国假如有5亿家庭,如果有5%贷款买房,就是500万套房,假如每个家庭平均贷款20年,就是10亿家庭的年收入,这几乎相当现在家庭收入的2倍,这些未来的收入都会变成现金,进入各个市场,引发物价上涨。
因为未来的收入已经花了,可未来的东西还没生产出来呢。
所以政丅府一打丅压房价,必然导致资本外逃引发其它方面的物价暴涨,这在2010年被农产品反复证明了的。
假如政丅府不管制房价,房价这个泡沫又太大,不可收场。
这造成两难。
2011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1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论文关键词:通货膨胀,供给管理,流动性过剩,总供求模型论文摘要: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
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
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提高,10月份中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4.4%,11月份更是高达5.1%,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央行也随之在10天内连续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那么,本轮通货膨胀有什么特点?成因是什么?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本人认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这与以前的通货膨胀有所不同。
我国以前的通货膨胀多数为需求拉动型的,现在,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的通货膨胀中成本推动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们分别讨论为什么会出现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个类型的通货膨胀。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则是外汇流入过多。
近年来,外汇流人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途径。
图2反映了这种情况。
图2给出的是从2000年1月到2010年9月我国的外汇占款与储备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之比。
在2001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43%左右,2006年初这一比例超过100%,此后这一比例继续上升,最高时达到129%,目前维持在120%左右。
这意味着我国的基础货币完全是由购买外汇投放的,不仅如此,中央银行还得通过其他途径回收因购买外汇投放的部分基础货币。
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论文关键词:通货膨胀,供给管理,流动性过剩,总供求模型论文摘要: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
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
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提高,10月份中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4.4%,11月份更是高达5.1%,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央行也随之在10天内连续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那么,本轮通货膨胀有什么特点?成因是什么?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本人认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这与以前的通货膨胀有所不同。
我国以前的通货膨胀多数为需求拉动型的,现在,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的通货膨胀中成本推动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们分别讨论为什么会出现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个类型的通货膨胀。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则是外汇流入过多。
近年来,外汇流人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途径。
图2反映了这种情况。
图2给出的是从2000年1月到2010年9月我国的外汇占款与储备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之比。
在2001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43%左右,2006年初这一比例超过100%,此后这一比例继续上升,最高时达到129%,目前维持在120%左右。
这意味着我国的基础货币完全是由购买外汇投放的,不仅如此,中央银行还得通过其他途径回收因购买外汇投放的部分基础货币。
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其结果,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
但是,我国的物价上涨却有其特殊性。
当流动性过剩出现时,首先上涨的是资产价格,随后商品价格开始上涨,而且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低于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从供给一边说的,从需求一边看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二者是一个意思。
“有效需求不足”的意思就是老百姓的基本消费需求快达到饱和,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很低,因此随着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增加,老百姓并不大量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而储蓄就是对各种资产的需求。
2.成本推动。
生产成本上升是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
(1)工资成本上升。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各种引入瞩目的事件如“民工荒”现象、某企业连续出现十几次员工跳楼事件、频频出现的劳资纠纷和罢工等等都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
相应的,中国各地政府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也导致工资成本上升。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工资成本上升并不是坏事。
实际上,工资成本上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
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居民生活水平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是工资收入,因此,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提高工资,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工资成本的上升。
因此,工资成本的提高本身对经济就有了两面性:一方面,工资提高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工资提高又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生产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问题。
(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
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随着节能减排在全世界逐步得到认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压力,我国政府对节能减排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就得增加人力、物力,这就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小结。
以上分析有助于解释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1)流动性过剩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这包括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两方面;(2)流动性过剩和产能过剩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商品价格上涨从时间上落后于资产价格的上涨、从涨幅上低于资产价格三、我国目前应该采取的政策组合那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目前的通货膨胀呢?我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过于简单,已经无法应对目前的通货膨胀。
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需求管理,而需求管理在应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时效果很好,但在应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时就显得力不从心。
1.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
关于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所论述,本文就不重复那些了。
在本人看来,教科书上说过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并不是最重要的,需求管理政策最主要的局限性有两个。
(1)需求管理政策不能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众所周知,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
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得忍受高失业。
这是需求管理必然的结果。
(2)需求管理政策在治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滞胀”)方面效果很差。
如图3所示,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此时的价格水平为Pf,产出水平为Yf。
假定由于某种原因,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至AS2,均衡价格就会上升到P1,均衡产出下降至Y1,经济中就会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也就是“滞胀”。
此时,如果用需求管理来应对,效果就较差。
因此,在经济面临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需求管理不管怎么做都有重大缺陷。
要解决失业问题;通货膨胀将更严重;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必然进一步推高失业。
因此,要应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就必须引入一种新的管理工具,这就是供给管理。
2.供给管理。
在图3中,在出现“滞胀”的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采取某种办法使得总供给曲线移回ASi,那么失业就会被消除,而且物价也不会上涨。
这样的政策就是供给管理政策。
许多人认为,供给管理政策只适应于长期调控,不适合短期宏观调控。
在他们看来,一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这个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的规模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都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因此在短期内总供给是无法调控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从图3可以看出,总供给曲线的位置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却是可以由政府在短期内调控的,政府只要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
因此,供给管理是可以用于短期调控的。
那么哪些政策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呢?也就是说,政府的短期供给管理政策工具都有哪些呢?我们认为短期供给管理政策工具有以下几类。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
因为货币政策调节的是利率,而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因此,利率的变化直接会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
当然,货币政策也影响总需求,因此,货币政策既是需求管理政策,也是供给管理政策,其需求效应可能大于供给效应。
(2)财政政策。
一些财政政策工具也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
比如针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减税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利润上升,其效应相当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其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以作为供给管理政策工具,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然可以被用于短期需求管理,自然也就可以被用于短期供给管理。
(3)要素价格政策。
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能源、原材料价格等,都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际上,货币政策也是要素价格政策的一种。
3.以总供求模型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
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采用的还是IS-LM模型,强调的是需求管理,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们知道,IS - LM模型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那时的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需求一边,对供给一边缺乏了解,也不甚重视。
本人认为,在宏观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总供求模型的今天,继续用IS- LM模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已经过时,应把总供求模型作为这种框架。
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分析框架应该让位于以“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分析框架。
这两个框架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不同在于:(1)在目前的政策分析框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被看作是需求管理政策。
这实际上是不对的。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都既可以影响总需求,也可以影响总供给,因此可能是需求管理政策,也可能是供给管理政策,一项具体的政策也可能同时具有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苏剑,2008)。
(2)以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显然比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高一个层次,因此内容也更加丰富,可以实现多目标,应对更为复杂的经济问题。
一个经济面临的冲击无非来自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因此,只要我们能够认清楚冲击的来源,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它;苏剑(2008)指出,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用需求管理应对需求冲击,用供给管理应对供给冲击。
(3)与需求管理相比,供给管理政策工具更为灵活多样,可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精细化管理或者“微调”。
比如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都可以对受影响人群、地区或行业予以精确界定,因此就可以针对特定的人群、地区或行业设计政策。
四、我国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那么,“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中,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政策呢?1.需求紧缩。
需求紧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财政性需求紧缩,一是货币性需求紧缩。
在需求紧缩的大框架下,需求管理内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松紧搭配,这跟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没有区别。
(1)在目前的情况下,财政紧缩不合适,因为财政性需求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因此会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尽管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但应该承认的是,通货膨胀率的绝对水平并不是很高。
无论如何,在一个市场经济中,物价不可能不变,否则价格机制就不可能起作用,因此物价的变动是很正常的。
物价上涨率过高,老百姓可能就承受不了;而物价上涨率过低,经济就容易陷入通货紧缩,而治理通货紧缩的难度远远大于治理同样幅度的通(2)我国应该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来实施紧缩性需求管理,也就是所谓的“量化紧缩”政策,而不是价格型政策,即加息。
在我国,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一样。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是市场化的,货币供给和利率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此,货币供给和利率之间中央银行只能盯住一个,放开另一个;而在我国,利率不是市场化的,货币供给和利率同时受中央银行控制,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因此,货币政策的效果跟那些国家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