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档案完成万源老红军遗愿
一心向党 赤诚为民
一心向党赤诚为民作者:***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2年第08期“草鞋书记”周永开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周永开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
周永开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入党那天开始,70多年来他听党话、跟党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小事”。
这些“小事”成为他始终如一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好见证。
1945年,周永开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他所在的党组织遭到破坏,他是幸存下来的几人之一。
周永开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那时巴中县还处于国统区,入党是要被杀头的。
当时一个乡小学有23名教师是地下党员或共青团员,其中16名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杀害了。
”周永开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面对危险,共产党员不能怕牺牲。
”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他把一个仅有16人的党支部发展到有1300名党员。
当时,为了让党员大会按时召开,周永开巧妙地将大会讨论融入到薅秧过程中。
党员们一边薅秧,一边低声讨论安排工作。
就这样,周永开用自己的机智躲过敌人的搜查,使巴中中心县委成为当时少数没有暴露的党组织之一。
周永开时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周永开从来没有停下为党和人民工作的脚步。
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
任巴中县委副书记时,为了选址和发动群众参加林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工作,周永开常身着粗布装、脚穿谷草鞋、头戴黄荆圈,走进千家万户,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群众说,以前国民党当官的都是穿皮鞋,最少也是个布鞋,你一个共产党的县委副书记居然跟我们农民一起穿草鞋,很不一样。
”周永开笑呵呵地说,“从此大家开始叫我‘草鞋书记’,我感到这是对我的一种认可。
”1991年离休时,周永开已63岁。
他还一直惦记着要为党和人民再做点事。
他关注到曾是万源保卫战主战场的花萼山因乱砍滥伐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感到十分痛心。
他决定在万源市项家坪村成立花萼山护林队,开始守山护林工作。
最新长征烈士事迹材料800字
长征烈士事迹材料800字红军需要渡过天险大渡河,三条小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
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只有这样,红军才能通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征烈士事迹材料,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长征烈士事迹材料1《我的长征》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通过长征亲历者王瑞老人的回忆,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解救贫苦百姓、飞夺卢定桥等一系列英勇事迹。
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使我记忆深刻,遵义会议后,正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才能摆脱敌人的一次次围剿,红军知道了自己往哪里走——向胜利的方向走;瑞娃子和他的姐姐通过以诚待人的我军民族政策取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
而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辛,日以继夜赶赴目的地,红军组织的突击队,攀着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勇敢顽强的向前冲,最后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为他们身后千万个红军战士顺利通过泸定桥铺平了道路。
一个个赤血男儿怀着革命的激情和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难使国家转危为安。
敌人的枪炮是猛烈的,却始终打不倒战士们勇敢的心,自然条件是恶劣的,但依然撼不动他们对革命胜利的憧憬。
为了革命,他们甘愿献身,为了新中国,他们不惧死亡,他们用热情和鲜血缔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明天。
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柱,伟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一件档案洗却屈冤——老八路陈开金沉冤39载得昭雪
一件档案洗却屈冤——老八路陈开金沉冤39载得昭雪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档案》
【年(卷),期】1989(000)003
【摘要】原新四军、八路军战士,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骑龙村农民陈开金沉冤39年,现依据档案得到了澄清。
现年75岁的陈开金,1939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
【总页数】1页(P48-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
【相关文献】
1.无辜入狱三载沉冤终得昭雪——一起因刑讯逼供造成的冤案始末 [J], 中东;魏法
2.四载沉冤彻底平反——山西省为在《三上桃峰》事件中受冤屈的人员昭雪 [J], 无
3.觅踪档案洗沉冤 [J], 陈思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追记四川省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
追记四川省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追记四川省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四川省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是宣汉县红岭乡人,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林森养成了吃苦耐劳、追求上进的品格。
工作中,他坚守清正廉洁、恪守责任,对群众满怀深情。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担任五宝镇党委书记期间,李林森没存下一分钱,债务倒背了不少。
特别是在灾后重建的日子里,李林森总会几十块、三五百块不等地捐赠或借给特别困难的群众。
20XX年离开五宝镇时,李林森欠下了1。
7万元债务,直到两年后才陆续还清。
“20XX年X月,李书记离开五宝镇那天和来的时候一样,行李只有两个装书和衣被的纸箱,其他啥都没有。
”五宝镇干部杜吉田说。
20XX年乡镇人事调整,在组织部工作的徐世和被调任“八大高寒山区乡”之一的堰塘乡任党委书记。
李林森找徐世和谈心:“组织部的干部用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很关注。
把你安排到偏远乡镇,你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
你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好好工作,用成绩来证明你的能力。
”徐世和愉快地奔赴新岗位,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他最终理解了李林森的良苦用心,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好领导。
20XX年X月底,徐世和得知李林森在家养病,专程上门看望。
看到昔日干练的老领导日渐消瘦,脸色憔悴,徐世和心如刀绞。
临别时,徐世和眼含泪水,悄悄把一点现金塞给李林森的母亲,托老人给李林森买点营养品。
“收回去!不然看我怎么处理你!”李林森发现了,急得从沙发上站起来,脸涨得通红。
“老领导,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能来看我,我精神就好多了。
拿钱的话,以后就别见我了!”面对一脸真诚的徐世和,李林森依然严词拒绝。
“林森同志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把下属、把群众放在心里最重的位置。
”与李林森共事多年的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刘家忠说。
20XX年,组工干部曾伟患肺结核,妻子无业,孩子还小,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全家人急得团团转。
李林森得知后,迅速组织部里干部职工捐款,及时给曾伟送去了一笔治疗费。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小学演讲稿(11篇)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小学演讲稿(11篇)虽然他们讲的历史我没有切身体会,但是翻看老相册里那些黑白的影像,我仿佛回到了他们那个年代。
10岁的爷爷背着篓子去割草,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泥泞的小路上,一不小心把草鞋陷进了泥里,使劲一拽,草鞋散架了……10岁的爸爸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放学后牵着牛去野地放牛,怕弄脏了奶奶给他买的新鞋,一手提着鞋,一手牵着牛赤脚走在土路上……而10岁的我呢,放学后穿着崭新的运动鞋在广场上和朋友们玩丢沙包……影像播放到这里,我好像体会到一点点他们过去的生活的艰辛,也为自己平白享受现在的这些文明和进步而有些羞愧,那我能做点什么吗,也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努力读书,发奋图强,长大了能为为社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将来我和自己的孩子畅谈往事的时候,“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小学演讲稿(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杨琴,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在空前高涨的“两学一做”活动中,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与培养,是同志们对我的鞭策与鼓励,让我感到重任在肩,斗志昂扬,同时也让我感到前途光明,信心百倍,为此特向大家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与曲折中走过了95个春秋,在这悠悠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红色经典画卷,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基因。
凝神静思,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抵御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场景。
当我们一次次聆听父辈们讲述那些红色英雄故事,当我们一次次捧读那段艰难与辉煌的历史,当我们一次次瞻仰那些洒满烈士鲜血的革命遗址,无不激情澎湃,热泪盈眶。
凝望贵州,红军长征从这里走过,遵义会议熠熠生辉,四渡赤水闻名天下。
探寻红色足迹1
红色见证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纪念中 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保卫全国第 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而 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重大战役并 取得辉煌胜利的专题性纪念馆。也 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 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86年3月 建成开放。
战史陈列馆
武器
陈列军公园,主要是以反 映“万源保卫战”这一重大革命 历史缩影的战史陈列馆的改扩建 为核心,积极弘扬红军精神,发 展红色旅游。 2006年接待省内外游客28万 多人次。
红军公园
青龙关大捷
万源保卫战中,川军凭借巴山天 险,以青龙关为核心阵地,构成一条二 百里长的防线,堵住四方面军的去路, 企图在三个月内把红四方面军“困 死消灭”在通南巴地区。 8月10日,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动 出击,大破第六路汪铸龙于四川万 源青龙关。
探寻红色记忆 ——万源
红 色 史 实
1934年夏季,坚守在万源主战 场的红四方面军40个团、8万多指 战员,在徐向前、陈昌浩、李先 念等指挥下,进行了两个多月的 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140 多个团、26万余人的围攻,共歼 敌6万多人、俘敌2万多人,取得 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最辉煌的胜利, 成为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 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一战。
黄钟——青龙关
黄钟新景
万源雪景
美丽新万源
谢谢!
胡耀邦与万源
胡耀邦与万源作者:王发祯来源:《百年潮》2014年第10期胡耀邦同志逝世已经25年多了,但他对万源人民的关切却永远铭刻在万源人民的心中。
1950年2月,中共川北区委和川北行政公署在南充成立,胡耀邦任川北区委第一书记和川北行政公署主任。
1951年10月下旬,万源按川北行署安排进行土地改革。
10月16日,县委组织700余名干部和积极分子,办一个月培训班,学习土改政策。
10月24日,西南、川北、营山、蓬安等地254名土改工作团干部奉令来万源,并参加培训班学习。
在土改工作的关键时候,胡耀邦千里迢迢前来万源视察工作。
万源县委集中土改干部,党、政、军机关工作人员和工商、文教、人民团体代表及民主人士等1000余人在县城新会场(后县委招待所)召开了欢迎会。
胡耀邦在欢迎会上讲了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出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千百年的夙愿,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土改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大家要认真学习土改的有关政策,严格按土改政策办事,使耕者有其田。
同时要求广大干部要抓好生产,抓紧秋耕、植树造林、挖塘修堰、多喂牲畜,做到人人植树、村村修塘、家家喂猪、户户秋耕,为明年的大生产打下基础。
在县委大院,胡耀邦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谈了抓生产的问题。
县委书记苟润堂、县长高林青、组织部部长赵秉兴汇报了万源的工作,指出万源县城河堤堤坎低,河床高,山区暴雨多,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淹没城区街道,特别是河街居民深受其害;城区的詹家坝、马家坝、二层岩三道主要护城河堤还是前清年间修的,由于年久失修,崩缺十之八九;二层岩河堤同时受后河和庙沟河交汇冲袭,每次山洪暴发,河街居民和汉渝公路都受到严重威胁。
今年(1951年)9月5日,山洪暴发,将城区数处护城河堤冲垮,洪水淹没河街,多家民房冲毁,公路护岸被冲垮。
胡耀邦听了之后说:“我们莫在屋里谈,到现场去看一看。
”他们沿着河堤边走边谈,看了二层岩、马家坝,又来到詹家坝。
他要求县委、县政府领导要做好预防,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杨德千:情系祖国的未来甘做蜡炬献晚年
142杨德千:情系祖国的未来甘做蜡炬献晚年⊙文/王高岩前 言首都北京是我国离休干部比较多的城市,这些老革命中的很多人离开领导岗位后,又自觉投身到关心下一代的新工作中,以亲身经历和掌握的详实史料,给青少年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做革命传统报告,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帮他们树立远大人生理想。
老红军、原北京军区装备部副军职离休干部,101岁的杨德千,就是这只队伍中的一员。
每当他出现在青少年中间时,那满头银发与孩子们洋溢着朝气的笑脸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关爱情’的感人画卷。
■从帮身边战士开始,倾情关心下一代杨德千1915年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1936年参加革命,由于作战勇敢、头脑灵活,很快在部队中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政工干部,历任“晋绥军区8分区3大队”副政委、“晋绥独五旅51团”政治处主任、“石家庄第6高级步校直属大队”政委、“军委防化兵学校”政治部主任、“防化兵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10师”政委等职。
参加过“百团大战”、“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大小战役战斗上百次,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1982年10月,杨德千告别摸爬滚打了近半个世纪的火热军营离休了。
离休后他住在部队干休所里,生活上受到很好的照顾,可谓衣食无忧。
但杨德千觉得自己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现在身体还可以,不能坐在家里享受国家给予的优厚待遇,还应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地为党和社会做点贡献。
干点什么呢?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后来他发现干休所里为他们这些老干部服务的战士大多只有十八九岁,凭着在部队长期担任政工领导的经历和经验,他清楚,这些年轻人从地方到部队,是人生中的一次巨大的变化,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思想问题,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关心这些年轻战士的思想情况,帮助他们进步。
想到此,他立即找干休所的领导表明心迹,所领导听后非常感动:“老首长,您经验丰富,有了您的指导,所里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战士们的一些思想问题也能得到更好地解决!只是这样您要多受累啦!”“只要年轻战士们能健康成长,我累点没关系!”杨德千的回答斩钉截铁。
老党员张富清:用一辈子践行初心
老党员张富清:用一辈子践行初心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19年第08期杨胜友是张富清在卯洞公社的老部下、老同事,1975年到1978年间一起共事过。
他的印象里,这位老同志经常穿一套深蓝色的中山服,头上戴顶军帽子,工作极其认真,比较内向,但是见人很爱笑。
同样感到惊奇的还有张富清的妻子和儿女。
“过去完全不知道他还有这段历史”。
大儿子张建国告诉记者。
事情起源于2018年12月份,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要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张富清为了配合党和国家的工作,拿出了尘封在破皮箱里的老物件。
一本立功证书上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讲述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一枚西北軍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张富清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近70年去了,怎么能封得这么严?”张建国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和每个人打招呼,“我的东西任何人不能翻。
”以前一直不理解,直到现在,父子俩就这件事交心,老人说出了自己的考虑:怕家人会拿出去炫耀,或者以生活上困难为由向组织提要求。
张富清是陕西汉中人,1948年3月参军,8月入党,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战士。
期间经历了壶梯山、东马村、临皋、永丰城等大大小小战役,多到他自己都记不清。
老伴孙玉兰虽然搞不清他立过什么大功,但是她知道丈夫满身的伤疤,右身腋下,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一大片;脑壳上面,陷下去一道缝,一口牙齿被枪弹震松。
每一次参加战斗,张富清总是积极报名当突击队员。
突击队,是一个部队中,战斗力最强最勇猛的敢死队!用他的话说:“突击队的任务就是消耗敌人,怎么消耗?很多时候就是用身体消耗敌人的弹药,用命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张富清历经的战役中,最为惨烈的莫过于1948年11月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
在这场配合淮海战役的重要战役中,虽然他获得了军甲等“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但这却是他最不忍触碰的记忆。
万源之行,红色之旅
万源之行,红色之旅——游万源红军公园,重温入党誓词10月24日清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跟随全校党员干部和年度优秀教师,在学校党组织的带领下,踏上期待已久的万源之行。
一路上,我向老同志们请教万源的革命历史,听他们讲述反六路围攻,谈论万源保卫战。
以前虽然到过万源,但跟随组织外出瞻仰革命先烈,还是第一次,所以抱着虔诚的学习心态默默感受前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
尽管雨水在这仲秋季节,还在肆虐的下着,却挡不住我们重温入党誓词的步伐,经过一百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万源市红军公园。
站在李家俊烈士塑像前,在德高望重的刘双江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和优秀工作者手握拳头对着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在响亮的誓言里,在红色革命基地,我再一次感受到对党忠诚的重要性,大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也彰显着开江中学实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面貌。
带着誓言参观位于万源市驮山上的红军公园,漂亮的解说员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这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保卫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并取得辉煌胜利的专题性纪念馆。
切身体会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红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受到作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熏陶,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伫立在纪念馆大厅,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年代。
参观一件件石刻和振奋人心的标语,看着关于万源保卫战的视频和电子沙盘对当年反六路围攻的演示,我心中更多的是思索和感慨,对革命先烈倍感崇敬。
每到一处,我无不被每件历史实物及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所感染。
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红军不怕艰难困苦,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万源之行,红色之旅,人生大课堂。
瞻仰革命遗址,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奋斗、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
七一参观万源战史陈列馆简报内容
七一参观万源战史陈列馆简报内容
摘要:
一、前言
二、万源战史陈列馆简介
三、参观过程及感受
四、总结
正文:
【前言】
在建党100 周年之际,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四川省万源市的万源战史陈列馆。
此次参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也让我们对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充满敬意。
【万源战史陈列馆简介】
万源战史陈列馆成立于1960 年,占地面积约5000 平方米,馆内珍藏了大量关于万源战役的文献、实物和图片等资料。
该馆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通过五个展区详细介绍了万源战役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参观过程及感受】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依次参观了五个展区,通过观看文献资料、实物展示以及聆听讲解员的详细介绍,让我们对抗日战争时期万源战役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先烈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而倍感珍惜。
【总结】
通过此次参观万源战史陈列馆,我们不仅了解了万源战役的历史,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万源四川巿保卫战史陈列馆的作文300字
万源四川巿保卫战史陈列馆的作文300字我小时候喜欢听红军歌,喜欢看红军影视剧,喜欢游览红军故地。
说到这儿,我会不禁自问,红色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她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她对于今天的我们,到底有什么现实价值和意义?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书店,找到一本书,书名叫《红军过草地》,便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红军为了完成任务,连野草都吃,一个手掌大的青稞饼,几个人推让来推让去,谁都舍不得吃,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他们团结一致,越过千山万水,宁可饿死,也不愿做敌人的俘虏,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看到最后,我泪如雨下,红色文化,令人感动。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跨进大门,红色的枫叶像染上了血,鲜红鲜红的血!难道这是红军烈士的鲜血吗?我抬头一看,青灰色的红军将领塑像整齐地排列着,徐向前、陈昌浩、许世友我一一看着。
我走进展览大厅,倾听讲解员的解说:在万源的土地上,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数万优秀万源儿女用鲜血浇灌了巴山,用生命换来了解放!什么是红色文化?虽然我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我多少能感悟到一些:崇高的理想、坚韧的毅力、团结的`力量、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终生奋斗!我们是少年,今天,我们踏着红色的足迹,传承着红军文化,努力争当祖国的双好少年:热爱祖国、理想远大,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向前。
祖国是耀眼的太阳,我们将是灿烂夺目的光环。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
我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向着理想而前进,为祖国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争当双好少年:勤奋学习、追求上进,丰富的知识是我们翱翔的翅膀,飞向蓝天。
祖国是和谐的家园,每个人享受着幸福和温暖。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是每个学生的座右铭。
“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每个少年时刻不忘的真理。
为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努力,就是上进。
我们争当双好少年:品德优良、团结友爱,挽起我们友谊的双手向着未来,勇敢登攀。
祖国是广阔的舞台,我们将成为未来的中坚。
遗体捐献:两位垣曲籍抗战老战士的崇高选择
遗体捐献:两位垣曲籍抗战老战士的崇高选择◇ 史光荣初心不改,使命在肩。
作为共产党员和抗战老战士,91岁的丁清和101岁的姚崇仁身体力行、一心为公,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理想牢记于心、外化于行,矢志不渝、奋斗不止。
两位抗战老战士的崇高选择丁清和姚崇仁都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籍贯都在革命老区垣曲。
他们一个出生于垣曲王茅,一个出生于垣曲古城。
相隔仅十余公里的他们,彼此并不认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马克思主义。
在那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饱受压迫和欺凌的年代,为了追求革命理想,他们不约而同地突破千里封锁线,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中国女子大学、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的熏陶。
为了革命事业,丁清和姚崇仁都从事了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
他们两人,一人追随王震将军去了位于北方的新疆,一人谨遵白求恩先生的教诲去了位于南方的广州。
虽然不曾相识,但他们在晚年时都作出了遗体捐献的崇高选择。
这两位有着七八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生致力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为穷苦大众服务。
他们心怀群众,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不谋私利。
他们的身上,充分体现着共产党员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91岁的老革命战士丁清丁清,又名文兰芳,1921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王茅镇王茅村的一个富裕家庭。
1936年,丁清高小毕业,在学校担任教师。
1937年2月,她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1938年3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垣曲县妇女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妇救会)组织干事、一区秘书、平陆县妇救会组织干事等职,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主张,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宣传八路军深入敌后、英勇作战的事迹,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与敌人狼狈为奸、破坏抗战成果的卑劣行径。
晋西事变后,敌人加紧了对共产党员的搜捕。
1940年3月,党组织安排已经暴露党员身份的丁清及其他几名同志,分批撤离垣曲,转移至太行革命根据地。
1940年3月15日,丁清、王铭三、马子谦、文宗廉(文平)、普世法(蒲勃)、张若愚、李正心、申子良8人,奉命从同善北垛八路军兵站向太行革命根据地转移。
一封珍贵的红军家书
一封珍贵的红军家书
胡剑
【期刊名称】《四川档案》
【年(卷),期】2016(000)003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胡剑
【作者单位】南充市档案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全国名家书画艺术大展”于石家庄开展 [J], 周西娟;
2.一封家书情意长——《京师得家书》赏读 [J], 张英华
3.家书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商丘工学院“一封家书”活动为例 [J], 李娟;彭敏
4.国际高中开设书法课的思考与实践——以《出国前的一封家书》为例 [J], 刘观
明
5.一封珍贵的红军家书 [J], 莫蕾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座红军光荣业绩的丰碑——介绍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作者: 余天建
出版物刊名: 四川文物
页码: 48-52页
主题词: 万源 保卫战 红军 陈列馆 战史 刘湘 川陕革命根据地 业绩 石刻 徐向前
摘要: <正> 一 金秋季节,大巴山区果香稻熟,《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正式揭馆开放了。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建于1984年5月,馆址在万源城后驮山之右,系砖木结构的平房,两套四合院,三道保坎,占地10余亩。
远看并不壮观,算不得什么宏伟建筑。
然而,当你从县城出发,绕过一面月牙形水库,穿过林荫路,登石梯千级,入万松深处,走近陈列馆,便会感到这里既典。
万源市红色故事作文
万源市红色故事作文张国礼,原名张国田,1921年7月出生于万源市八台乡五村天池坝一个农民家庭。
天池坝东越八台山可达城口县的双河镇,北通白沙,无关隘阻隔,可长驱直入,南接堰塘、旧院。
1929年,李家领导的川东红军游击队在八台开展革命。
张国礼还不到十岁,听大人们说这是“闹李家俊”。
他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共产,只觉得这些人来了后发财人不再欺负穷人了,他心里觉得这些人好,好在哪里,他也说不出来。
1933年,张国礼听大人们议论,“闹张国焘”了,他不知道什么是闹张国焘。
不久,红军到了八台,张国礼看见这些头戴五角星的人和李家俊的人差不多,打土豪分田地,发财人有的外逃,有的藏匿财物,他还看到别人参加了红军,看见他们穿上红军军服、戴上八角红星军帽,显得特别精神、特别威武。
他也想参加红军,他去找到红军说:“我也要参加你们红军”。
红军看他还小,就问“你几岁了?”张国礼不知道问他的年龄是为什么,就说:“12岁了。
”红军说:“你这么小,我们不收。
”张国礼一听,心想:“早晓得小了不收,我该扯个谎,说大些。
”可是,他甘心,又去找红军缠,硬要参加红军。
不论怎样说,红军总说他年纪小,不收他。
张国礼又去问别人:“我去当红军,他们嫌我小了,不要我,有啥子法去哦?”他听说15岁以下的娃娃要大人(家长)领去说明才行。
他回去跟父亲说要当红军。
他父亲说:“别人要大人,你一个细娃儿,当啥子兵?”还说:“好铁不打钉,养儿莫当兵。
”张国礼听了,心里更急了,说:“你不要我当兵,我就不做活路。
”嘴上这么说,但活路不做不行,只是他想当红军。
随时缠到他父亲说要当兵。
他的父亲被缠得实在没法,又决定这些兵与以前见到的兵不一样,就答应了。
张国礼一听可以去当红军了,高兴地跳了起来。
10月的一天,张国礼的父亲带着张国礼找到红军说:“你们收下这娃儿,他闹得我都莫法了。
”红军问他:“他要当红军,你同意吗?”他:“说我同意,只是他小,怕给你们添负担。
”就这样张国礼就参加了红军。
万源红色革命基地文稿
万源红色革命基地文稿四川万源,红色历史源远流长。
1929年,万源固军坝武装起义,建立了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起义军创建了四川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万源成为了四川红军之源,起义领导人李家俊等万源籍革命烈士,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在中共党史上,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驻万源,指挥千军万马。
当年,红四方面军先后有5个军13个师30多团驻扎万源。
在万源战斗过的开国将帅共有303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14人、中将35人、少将252人。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它们是一部部生动的教科书。
作为四川红军之源、川陕苏区核心区的万源,有组建大巴山红军学院二院的条件:一是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硬件方面,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有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级4A级景区红军公园,有固军坝起义军总指挥部旧址文昌宫、李家俊烈士故居等,以及大面山、玄祖殿、花萼山、五龙台、竹峪关等红军重要战场遗址,有红军石水缸、刘湘自叹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布告、红军自制手榴弹、川陕苏区种烟证等重要革命文物等,以及散布在全市各地的红军石刻和墨写标语。
软件方面,境内有许多感人的红军故事和传唱着不朽的红军歌谣,以及在万源保卫战中孕育出的川陕苏区红军精神等。
二是有较强的人力资源。
万源市境内有一大批红色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愿意从事这项事关万源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工作。
三是有时代的需要。
红色文化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它不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而且也是培育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需要。
阿坝是老师,长征干部学院是老师,把红色做成经典,让红色经典永久流传;把红色做成产业,让红色文化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传奇老红军杨永孝
传奇老红军杨永孝文/倚新虎老红军杨永孝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战斗故事1921年2月6日,杨永孝出生于富平县流曲镇梅家庄一户贫苦家庭,他7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孩童时期他给富人家里干零活、放牛。
1936年1月,他在放牛时遇到饥渴交加的红军交通员,便把自己的干粮和水给了一些,后来在红军交通员的宣传鼓动下决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媒体采访老红军杨永孝1937年,杨永孝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后来的革命战争生涯中,他参加了平型关大捷、解放石家庄、新宝安等战斗几十次,多次出色完成艰险作战任务,屡立战功,杨永孝也从一名战士升任班长、排长、连长到营长,并获勋章数十枚,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英勇贡献。
老红军杨永孝荣获的奖章和证书1951年,响应国家号召,他踊跃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他和战友们并肩战斗,参加过上甘岭等经典战役,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后凯旋回国。
1954年,杨永孝因作战期间曾5次负伤,感到留在部队需要护理照顾,便主动要求退役回农村生活。
在老家的日子里,杨永孝积极参加家乡建设,多次谢绝政府照顾,他的几个儿子现都还生活在农村,杨永孝始终保持了一名老红军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
2015年11月23日,老红军杨永孝在家乡流曲镇梅家庄去世,享年95岁。
老红军杨永孝同志荣誉资料捐赠仪式2016年10月12日,老红军杨永孝的儿子代表家人向渭南市档案局(馆)捐赠了他的遗物,共计四大类23件,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建国6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70周年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等8块奖章,退伍老红军战士证明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军人证明书等,还有一些珍贵照片以及老红军接受采访时留下的珍贵音像资料。
老红军杨永孝是渭南最后一位离世的老红军,他一生参战70余次,屡次负伤,革命意志坚强,战斗作风顽强,是我们永远缅怀学习的精神榜样。
赞老红军杨永孝少小艰辛多苦难,七岁母亡断炊烟。
帮工放牛度时光,喜遇红军加入党。
献身革命工作忙,奋起抗日拼疆场。
为了老刘的心愿
为了老刘的心愿
高勇
【期刊名称】《四川档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征集解放战争后期改造四川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档案,是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的刘义权同志生前的心愿之一。
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解放军档案馆解放战争后期改造国民党投诚起义部队档案征集小组带着老刘的心愿先后两次来到四川省档案馆查阅、复制保存的改造国民党投诚起义部队档案。
【总页数】1页(P33-33)
【作者】高勇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34
【相关文献】
1.“福娃的心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活动一:《“福娃心愿”我宣传》教学设计
2.上海老刘营养面条在纽约唐人街大受欢迎香港夏面馆邀请老刘营养面条赴港献艺
3.拓展思维,写下“心愿”——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心愿》为例
4.“魔力心愿卡”放飞孩子们的心愿——迎接第五次全国少代会“心愿卡”征集活动侧记
5.实现小心愿凝聚大能量——以《镇江日报》公益栏目《心语心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 ,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 而产生
的。那达慕 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 。 过去 , 那 达慕大会期 间要 进行大规模 祭祀活动 , 喇 嘛们要 焚香点灯 ,念经诵佛 ,祈求 神灵保
佑, 消灾消难。现在 , 那达慕大会的 内容主 四川省万 源市竹峪镇 人谢朝均 ,9 2 13
一
份档案完成万源老红军遗愿
哈 尔 滨 市 建 立
被烧 毁 , 谢朝均 的退 伍证 等证件及 档案付 到恢复 。前不久 , 民政局 为谢 朝均恢复 了
之一炬 。15 9 6年因眼伤复发 , 无法继续上 老红军荣誉 , 一次性补 助 1 2余万元 , 并为 班 , 回到老家万源市竹峪镇 。 就 老红军立碑 。 ( 万源市档案局 袁明超 )
跤手 、 马匹的基本情况等 , 了较 为详细 的 刘效礼在发布会上宣读 了获奖名单 。 作 牌形象 , 为了充 分发挥 其档案 作用 , 由 将 记载。 那达慕 , 蒙语是“ 娱乐” 游戏 ” 或“ 的意 “ 红旗飘飘 九十 年 ” 色经典 纪 录片 中央档案馆首次进行收藏 。” 红 思。它在蒙古族人 民生活 中占 有重要 的地 评 选活 动举办在 党 的十七 届六 中全会 提 f 自《 摘 中国档案报 》 )
落脚在一富裕农民家里做长工 。9 9 案局。在通江县档案局查 阅了 20多卷档 14 0 f 自内蒙 档 案信 息 网 ) 平村 , 摘
年 通江县解 放 ,谢朝 均任洪 1 3区仓库 主 案 , 谢登植终 于找到 了父亲生前 的档案资
任。其间 , 由于土匪武装袭击 , 口区公所 料 。有 了档案 , 洪 谢朝均老红 军的身份也得
文化大革命 期间 , 朝均 因为没 办法 谢
当时 由熊 国炳 带到通江县加 证 明 自己的身份 , 被认 为是革命不坚 定分 要有摔跤 、 马 、 赛 射箭 、 布鲁 、 马 、 蒙 年参加红军 , 赛 套 下 1 在四川与红一方面 子。在去世前 , 他给儿子一个遗愿 , 希望能 古棋等民族传统项 目, 有的地方还有 田径 、 入到红 四方面军 1 师 , 结 找到他参 军 的档案 资料 ,还 自己一个 清 拔河 、 排球 、 篮球等体育竞赛项 目。巴林左 军会合长征 到延安 ,后派到抗大学 习 , 眼部 中 白。谢朝均的儿 子谢登植等到万源市档案 旗档案馆征集该 资料进馆不仅弥补 了馆藏 业后 到山西五台山参加对 日作 战 , 蒙文史料的不足 ,也为这一地 区蒙古文化 史研究工作积累了翔实的资料 。 弹受伤 ,伤愈后 因视 力下 降不能 继续 战 馆查找其父档案 , 我们建议 到他战斗和工 斗, 经组织批准退伍 回到通江县洪 口区和 作过的地方查找 , 并帮忙联 系了通江县档
赛 马 、 箭 3大 项 20 射 80集 ,将 20 年 以来 出品的国产红色 出 :红色经典纪录片高潮迭起 , 向中国 05 “ 是 目和这一地 区 自 14 9 7年夏 天举 办 的第 一 纪录片尽数涵盖 , 经纪 录片学界业界专 家 共产党 9 O华诞献上 的厚礼 , 响应六 中全 是
史 资料《 巴林左 旗 将全部赠予 中央档案馆收藏 。 现 代那达 慕》 书 一 中央档案 馆 和湖北省 委联 合拍摄 的
征集进馆。这部文 电视 片《 中原雄 师》 在这 次评选 中获优 秀 出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 之际 , 此次活动组 委 史 资 料 对 “ 达 奖。此次 活动 自2 1 年 4月开始 , 国各 会 主任 、 国政协 常委 、 那 01 全 全 中国视协 主席 赵 慕 ”传统 的摔 跤 、 地 电视 台及影视 机构 报送 作 品 30部 共 化 勇就此 在讲话 中给予 高度 评价 。他 指 5
技 能 、 事 的主 业 , 立 个 人 档 案 , 成 立 档案局 ( ) 馆 。瞿启 甲是清末 四大
省 无 锡 市 档 案 局 藏书家之一 、著名藏书楼— —铁琴铜剑楼
( )举行 了一场 第 四代主人 , 馆 是常熟 图书馆的创始人 , 其藏
全市第一个农 民工档案馆 。各村每月向档 案馆报一次剩余劳动力的统计 情况 ,由镇 政府设专人对全国劳动力需求信 息进行分 、 j
特 殊 的 名 人 手 迹 书中仅宋 、 、 金 元刻本即达 28种 。无锡市 6 捐赠仪式 , 在无 锡 档案局 ( ) 馆 将捐赠线索和捐赠物品转介给 市档案局 ( ) 馆 领 兄弟档案部门 , 尚属首次 , 突破了档案征集 导 的见证 下 , 无锡 的固有方式 , 将对推动档案馆际合作 、 增进 市 民陶 淇 先 生 将 业务交流产生深远 的影响 , 也体现了无锡 、
第一个农 民工档案馆
近 E,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个农民 l
工档案馆在道里区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 。
哈尔滨市道里 区现有 1 . 4万农村劳动人 口,
江苏 无锡 、 常熟两地档案馆携手促成地方名人档案 回归故里
该区新发镇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因盲 目流动
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 ,多方筹集资金 2 万元 , 0 按照年龄 、 、 性别 身体 隋况 、 掌握的
■■_
l 秘用鼹 务 l
■ 、o gu ・y n f wu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档案馆征集 《 巴林左旗现代那达慕》 进馆
近 日, 内蒙 古
“ 红旗飘飘九十年” 色经典纪录片获奖作 品入藏 中央档案馆 红
1 月 1 l“ 1 7E ,红旗飘飘 九十年”红色 自治 区 巴林 左 旗 经典 纪录片评 选新 闻发布 会在 首都人 民 档 案 馆 将 蒙 古 文 大会 堂举行 。 会议宣布 ,1 部获奖 电视片 11
瞿启 甲
析 ,按季节有序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 向人
力资源匮乏城市流动。这既解决了农村剩
余 劳动力盲 目外 出问题 ,又能为农 民工外 出打工提供信息参考。
3 茸 ● 世 暴 2 1 - 月 上 旬 6 02 1
上 世 纪 初 常 熟 名 常熟两地档案人友好合作的情怀 。 《 闽金立》 人瞿启 甲写给其父 陶达三的信 札手迹捐赠 《 自江 苏档 案 信 息 网 ) 摘
届 至 18 97年 7月举办的第十六届 现代 “ 那 学者初评和终评 ,其 中 11 1 部作品脱颖 而 会决定 的重大举措 。红色经典纪录片彰显 达慕” 的举办地点 、 规模 、 目以及 获奖摔 出 , 项 中国视协 电视纪 录片学术委员会会 长 了主流媒体 的核心价值 , 树立 了 良好 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