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第三章_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2)

合集下载

《信息经济学理论》

《信息经济学理论》

一、信息经济学理论的提出
➢ 信息的不完全、信息分布的不均衡、信息服务业 和信息系统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都已是经济学 家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把信息不均衡分布的基 本事实纳入经济理论的框架,重新思考和审视经 济学的有关问题,从而为现实生活提供更符合实 际的理 论观点、方法和政策建议,则是经济学发 展的自然趋势与产物。
一、信息经济学理论的提出
➢ 国内不少院校相继开展有关研究工作,并已开设 了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级的有关课程。按照教育部 新的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要开设《信息经济学》 课程。鉴于《信息经济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日 新月异的发展,其实质、内容、范围存在多种不 同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
• 一、信息经济学理论的提出 • 二、信息经济学基本内容与基本理论背景故事]
• 故事1: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供应链 中的信息不对称)
• 故事2:婚姻选择中的帕累托最优(婚 姻选择中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搜寻成本)
一、信息经济学理论的提出
➢ 从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的著名论文《信息经济学 评论》算起,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已 有40年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人类社会的 巨大变革,信息经济学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发 展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今天,它已经成为经 济科学中得到普遍重视的、 不断取得新成果与发 展的活跃的前沿之一。
信息经济学基本内容体系举例
➢ 第—篇: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二篇:信息系统经济学理论 ➢ 第三篇:信息产业经济学与信息化社会理论
第—章 信息经济学基础 §1. 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信息经济学对象、体系和方法 §3.信息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 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 §1.博弈论基本理论 §2.委托——代理理论 §3.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 §4.信息搜寻理论

信息经济学(第四版)

信息经济学(第四版)
再次,删除了与信息经济学关联较弱的内容,例如部分综合分析及第八章有关信息化的内容等,从而使教材 进一步聚焦于信息经济学的特点和成果。同时,对各章的习题进行了修改,更换和新增了部分习题。
2019年6月,《信息经济学(第四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信息经济学(第四版)》共分8章,分别是导论、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委托代 理与激励、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信号发送与信号甄别、信息搜寻与信息系统选择、信息市场与信息经济。
该书选取了信息经济学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委托代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信号发送与信号甄别、搜寻与信 息系统选择等内容给予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同时,通过对信息市场和信息经济理论的分析,讨论了信息经济学 基本理论对于现实生活和经济管理实践的理论意义。
每章后带有小结、练章练习题之外,还增加了二维码即测即评栏目,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进入 章节的即测即评页面。
谢谢观看
该书分为8章,重点讲述了信息经济学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委托代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信号发送与信号甄 别、搜寻与信息系统选择等内容。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工作人员
《信息经济学(第四版)》是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教授和肖静华教授负责主编,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生夏正豪、吴小龙、胡杨颂、李文韬,硕士生高巧慧、金佳丽、林晨舸等协助完成。
作者简介
谢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奖评选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 专家。
肖静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商务厅 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信息经济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Economics(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在经济决策中,必要的信息能够减少决策的损失,增加决策合理和科学性,但是信息获得有一定的成本,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的科学。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问题、信息经济的问题,以及信息与经济关系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课程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基础课,一般按照应用信息经济学的体系来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能够掌握信息社会中一门重要的科学知识——信息经济学,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及未来工作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信息的性质和分类、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信息经济与社会发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6学时学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在讲授的过程当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穿插课堂讨论和课后实际调研。

课程结束之前,主讲教师应提出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专题讨论,并撰写课程论文。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及课堂讨论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最终成绩。

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性质;了解信息的分类以及信息的作用;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知识经济的定义;熟悉知识经济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一、信息的含义二、信息的性质(一)基本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二)其他重要性质1.共享性、2.异步性、3.不完全性、4.可伪性三、信息的分类四、信息的作用第二节信息经济学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信息经济学的诞生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3.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2.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4.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知识经济一、知识经济的提出二、知识经济的定义三、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异同点考核要求:1.1 信息信息的含义信息的性质信息的分类信息的作用(识记)1.2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识记)1.3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提出知识经济的定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识记)第二章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商品的定义及特征;了解信息商品的转化条件及其生产过程;掌握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掌握信息商品价格均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博弈论

第三章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博弈论

第一节 概述-人生处处皆博弈
人生是永不停歇的博弈过程,博弈意 略达到合意的结果。
作为博弈者,最佳策略是最大限度地 利用游戏规则,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作为社会最佳策略,是通过规则使社 会整体福利增加。
一、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game theory,又译为对策论,游戏论)
定义: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 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
五、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是给定信息结构求均衡结果,它实际上是一种均衡理论, 我们最终要找的是一个均衡的结果,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 它实际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个实证的方法。
信息经济学是给定信息结构求契约的安排。它实际上是一种契 约设计理论,它是问题导向的。它是一个规范的方法。
石匠的决策与拳击手的决策的区别
一、博弈论的定义
2、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是指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在面临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最大化自己的偏好。
博弈论说起来有些绕嘴,但理解起来很好理解,那就是 每个对弈者在决定采取哪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 和目的行事,而且要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可能的影 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一)囚徒困境
假定: (1)每个局中人都知道博弈规则和博弈结果的支付
矩阵; (2)每个局中人都是理性的(个人理性和个人最优
决策); (3)不能“串通”
(一)囚徒困境——纳什均衡
囚徒A
坦白
坦白 囚徒 B
-8,-8
抵赖 -10,0
抵赖 0,-10 -1,-1
-8大于-10 0大于-1
(坦白,坦白)是纳什均衡
第三章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博弈论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的学科,它使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来了解经济现象并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学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它对经济学研究的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和计量分析。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一种基于经验数据和事实的分析方法。

通过实证分析,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得出对未来经济行为的预测和规律。

实证分析可以基于统计数据、案例研究以及实证模型等来进行。

实证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并提出假设。

2.收集数据: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并进行整理和清理。

3.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如描述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

4.结果解释: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对研究问题的解释和结论。

实证分析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真实的实证依据,有助于经济学家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然而,实证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性、数据收集的困难以及数据误差等。

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经济学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它基于经济学理论的建立和推导,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分析来研究经济问题。

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和变动规律,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经济问题。

它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并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来研究这些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从微观的角度来考察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体的供求决策、市场交易、价格分配等微观经济问题,并通过建立微观经济模型来研究这些问题。

理论分析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分析来研究经济问题,有助于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释。

然而,理论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经济理论的假设性、缺乏真实数据支持等。

计量分析计量分析是一种结合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它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经济问题。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乌家培)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乌家培)

信息经济学(乌家培)第一章导论▉信息经济学含义: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再次理解: 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发展的结果,具体来说是研究信息如何制约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如何改变经济参与者和决策环境而影响经济行为,或者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自身处于更为有利的博弈地位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的作用:1)有利于揭示市场中低效率的原因所在。

2)可帮助人们建立对市场经济中无形的信息市场运行的认识框架。

3)有助于人们掌握和运用信息系统、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

4)有利于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的成因。

5)促使人们理解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披露方式对市场和政府有效运作的重要性。

6)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越是复杂的经济活动(如金融、环保、脱贫因素等)越依赖于信息。

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不确定性的含义:是与确定性相对立的,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不确定性基本类型:外生不确定性: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围之外的不确定性。

内生不确定性:产生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畴之内,影响经济系统操作效用的不确定性。

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风险的含义: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根据对事实的客观分类有能力计算出概率的随机状态。

它是比一般不确定性包含更多的确定内容的不确定性。

▉风险偏好类型:1)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表明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状态,其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风险爱好者(Risk Lover):其效用和风险规避者一样,也会随着风险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的是其边际效用呈现递增趋势,这是风险爱好者与风险厌恶者的一个重要区别。

3)风险中性(Risk Neutral):其既不厌恶风险也不爱好风险,对风险没有明显的偏好。

他们既愿意接受无风险的较大收益,也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不确定的随机收益,风险对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因素。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

而要深入研究经济活动,就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指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分析手段和调查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首先,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从而得出客观的经验规律和结论。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某一地区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来研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次,理论分析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理论分析是指通过对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对经济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利用假设和推论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例如,通过供求关系、边际效用理论等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价格形成、消费行为等经济现象。

此外,历史分析也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分析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经济现象的回顾和总结,来揭示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历史上的经济事件和政策的分析,来得出对当前经济问题的启示和借鉴。

例如,通过对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效果的分析,来指导当前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最后,比较分析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和政策进行对比和分析,来揭示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政策和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来得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验。

例如,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分析,来得出有关经济增长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多种手段。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研究目的,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以期得出科学、客观的研究结论,为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信息经济学》读书报告The book report of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摘要读完这本《信息经济学》,收获颇多,由此总结出这篇读书报告。

这篇读书报告内容依次是(1)作者简介;(2)本书内容概要;(3)对各章特点的概括;(4)对第四章第二节激励机制设计中参与约束的讨论;(5)关于第一投标法与第二投标法的讨论;(6)关于张维迎给出莫里斯最优税原理模型中不同生产者无差异曲线的讨论;(7)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我对《信息经济学》这本书的一个归纳以及对个别问题的质疑和思考。

关键词参与约束第二价格密封拍卖无差异曲线Abstract After reading the "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 get a lot of harvest. Thus I conclude this book report. The contents of this book report as followed :(1) About the Author; (2) A summary of the contents; (3)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hapter; (4) The discussion of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in the desig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5) The discussion of First-Price Sealed Auction and Second-Price Sealed Auction; (6) The discussion of Indifference Curve in the model of James A. Mirrlees’s Theory of Optimal Income Taxation; (7) Conclusion. Overall, This is my summary of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my questioning and thinking on isolated problem.Keywords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Second-Price Sealed Auction Indifference Curve 一.作者简介乌家培,出生于1932年5月29,浙江宁波人,著名经济学家,我国数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

经济学 研究方法

经济学 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是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论。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经济学家系统性地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发现经济规律和原理,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原理。

其核心是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

经济学家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实验研究和计量经济学等。

相关性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质和程度。

例如,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其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回归分析则是用来测量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并利用实证数据来拟合模型,可以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

例如,研究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分析这种关系。

实验研究方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例如,研究某种政策措施对就业率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就业率的变化情况来进行研究。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经济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分支学科。

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并利用实证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例如,通过利用经济数据来估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参数,以及对其进行假设检验来验证供求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研究方法是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利用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来揭示经济规律和原理。

经济学家通过构建简化的经济模型来抽象和概括复杂的经济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经济学家常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经济动态分析和经济实验室等。

数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工具和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

经济学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微积分、线性代数、最优化理论等数学工具来分析经济问题,从而得出合理的经济结论。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的。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

理论分析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假设推断,构建经济学模型,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背后的内在关系;实证分析则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验证或修正理论分析的结论,从而使经济学理论更加接近于现实经济。

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理论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理论分析是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假设推断,构建经济学模型,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背后的内在关系。

在理论分析中,经济学家们运用数学、逻辑学、统计学等方法,构建各种经济学模型,如供求模型、边际分析模型、收益递减模型等,从而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另一方面,实证分析也是经济学研究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证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验证或修正理论分析的结论,从而使经济学理论更加接近于现实经济。

在实证分析中,经济学家们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实际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经济现象的客观认识和理解。

除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

历史分析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数据的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对当今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理解。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其异同之处,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还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随着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经济学将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方法论。

经济学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基于已有数据和经验观察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家通过收集数据来检验经济理论和假设的有效性。

他们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出结论和建议。

2. 理论模型:理论模型是建立在假设和推理基础上的抽象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经济学家可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走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的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供求关系、价格变化等。

3.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控制变量和随机分组的方法,用于研究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

经济学家设计实验来测试不同政策或措施对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实验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4.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或群体进行比较来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

经济学家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以了解不同因素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5.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事件的研究,来分析经济发展和变革的原因和结果。

经济学家通过对过去的经济情况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对当前和未来经济问题的洞察和理解。

综上所述,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模型、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和支持,帮助经济学家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指用于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难题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标、数据可用性和研究者的偏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1. 理论模型:理论模型是指基于经济理论构建的数学模型,用于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

理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并推导出经济理论的预测和政策建议。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基于经验数据的定量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经济学家可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探索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并评估政策的影响。

3.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来研究经济问题。

通过直接观察和实验数据的收集,研究者可以实际测试经济理论,并获得对经济现象的详细了解。

4.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一种结合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它利用计量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并对经济政策进行评估。

5.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一种基于经济数据的定性研究方法。

通过对特定案例或现象的详细观察和分析,研究者可以提供对经济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洞察。

6. 客观研究:客观研究是一种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要求研究者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总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标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研究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导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而经济学研究方法则是指通过采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详细阐述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一种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对经济现象的定性和定量的结论。

实证分析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然而,实证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实证分析只能观察已经发生的经济现象,无法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详细观察和分析,来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的方法。

它通常采用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式,对个案的历史和背景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影响经济现象的各种因素。

案例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详尽的细节和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复杂关系。

但是,案例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它往往是基于研究者的个人观点和解释。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收集群体的意见和观点,从而了解经济主体的行为和态度的方法。

问卷调查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手段,可以通过问卷的结构化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问卷调查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获取较大样本的数据,结果可以反映出群体的普遍观点和趋势。

但是,问卷调查也受到样本选择和回答者主观偏好等问题的影响,可能存在数据的不准确性。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通过构建实验环境,对经济现象进行控制和干预的方法。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可以设计实验条件和设定变量,以此来观察和测量不同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得出对因果关系的推断。

然而,实验研究往往需要控制一系列的变量,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外部有效性。

信息经济学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第⼀章导论1、信息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影响进⾏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研究的经济学。

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①思想萌芽:凡勃伦《资本的性质》②信息经济学的产⽣: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信息经济学的拓展时期的发展:①1970年,阿克洛夫提出“柠檬”市场理论,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由产⽣形成阶段进⼊到发展阶段;②斯彭斯,信号发送理论;③1976年,斯蒂格利茨,信息甄别理论;④斯蒂格利茨与格罗斯曼提出市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之间存在悖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4、信息经济学⼋⼤理论:①1970年,阿克洛夫创⽴柠檬市场理论;②1971年赫什雷弗提出信息市场理论;③1972年马夏克和拉得纳完善团队的经济理论;④1973年斯彭斯提出信号发送理论;⑤1976年斯蒂格利茨提出信息甄别理论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⑥1976年,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⑦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⑧史蒂格勒搜寻理论和马夏克信息系统选择理论5、三位⾮合作博弈的主要学者及其理论:①美国普林斯顿⼤学的约翰.纳什—静态环境,纳什均衡;②加利福尼亚⼤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海撒尼—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海撒尼转换;③德国波恩⼤学的莱恩哈德.泽尔腾—动态博弈6、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度:①不完全信息与⾮对称信息②统计决策③企业管理与信息管理④信息产业⑤信息经济第⼆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1、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不可控制变量的产⽣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根据已经认识的可能经济环境状态的不同,分为外⽣不确定性和内⽣不确定性。

外⽣不确定性:⽣成于某个经济系统之外的不确定性,也指与⾏为者本⾝⽆关的环境不确定性;内⽣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成于经济系统内部,影响经济系统操作效⽤的不确定性2、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

(完整版)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完整版)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一、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一些学者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如果从广义上讲,除了包括狭义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外,信息经济学还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大致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孙立武,2004)。

(1)信息技术:如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微观经济学政策。

(3)相关学科:制度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信息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情报学等。

这些部分都涉及信息要素,或是研究技术手段,将改变信息传输过程;或是探讨信息政策,分析宏观产业、微观政策的信号;或是探讨有关学科,这些学科隐含或强调某种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因此,从广义上讲,这些研究部分都可以称为信息经济学,如图1.1所示。

图1.1 广义信息经济学根据图1.1可知,由于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涵盖众多学科与技术,因此在关于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是以狭义信息经学内容为主。

二、狭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当前狭义的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即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和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1. 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由斯蒂格勒的研究成果出发形成的,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则是由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出发发展形成的。

其中强调信息产业的作用,将其研究提取出来,也可称为中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如图1.2所示。

图1.2 信息经济学“三分法”理论体系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重点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信息的经济分析”、“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三个方面。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国际信息经济与本国信息经济的关系等等,即关于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信息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信息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信息经济学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

2.掌握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信息经济学相关问题。

4.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第一章信息经济学概述1.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信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信息经济学分析框架1.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信息不对称的产生途径和影响。

3.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模型。

第三章信息经济学模型1.隐私保护的信息经济学模型。

2.市场竞争的信息经济学模型。

3.合作博弈的信息经济学模型。

第四章信息经济学应用1.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2.金融业中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3.文化娱乐产业中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

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讲解分析方法和工具。

2.案例分析。

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经济学理论,掌握分析方法和工具。

3.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指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思想和体会。

4.个人作业。

布置个人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五、教材使用1.教材名称:《信息经济学》第二版。

2.主编:阎伟民。

3.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六、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占20%。

包括课堂表现、个人作业、课外阅读等。

2.期中考试占30%。

主要测试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占50%。

主要测试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课堂PPT。

2.教学案例。

3.相关论文和书籍。

4.Moodle在线学习平台。

八、教学提高1.推广信息经济学教育,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2.定期更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有助于经济学家收集和分析数据,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计量经济学、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

实证研究是经济学研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它的目标是通过实证数据和经验观察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实证研究通常依赖于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其中包括收集经济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得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计量经济学是实证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经济方程来描述经济关系,并利用统计方法对这些模型进行估计和验证。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此来推断出经济活动的原因和结果。

除了实证研究和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家还可以使用案例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个别经济事件或个案来了解特定经济问题。

案例研究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进行。

它通常用于研究那些无法通过实证数据进行普遍性结论的经济现象。

实验研究是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另一种方法。

经济学家通过设计实验来模拟真实的经济情境,并观察实验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经济主体的决策依据和行为模式,同时还可以测量不同政策和方案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总结起来,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计量经济学、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经济问题和研究目标。

经济学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题目和可行性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实证验证,以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研究方法,经济学家可以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经济学讲义(修改稿)

信息经济学讲义(修改稿)

第一章信息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认识学习信息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本章着重要讲清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围[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启蒙1919年,索尔斯坦·凡勃伦在其出版的《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源泉的思想,是关于信息经济学见诸文字的最早的启蒙思想。

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在其《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特有的信息范畴,正式使用了“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二、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59年~1970年)如果将信息经济学形成以前的阶段称之为酝酿阶段,在其酝酿的过程中,冯·诺依曼(1944),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杰拉德·德布鲁(1959)、弗兰克·奈特(1921)、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49)、雅各布·马尔萨克(1949、1954)、赫伯特·西蒙(1954)、肯尼思·阿罗(1957)的贡献将是不可磨灭的。

尤其是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在1 944年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杰拉德·德布鲁在1959年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在这一阶段,肯尼思·阿罗、赫伯特·西蒙等人对有关问题的启蒙性研究,也奠定了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一般是有差别的,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信息经济学-第三章之一

信息经济学-第三章之一

二、经济博弈论主要概念及表述 (一)博弈的基本概念
局中人(players):指做决策的个体。每个局中人 的目标都是通过选择行动来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虚拟局中人(pseudo-players):指以一种纯机械的 方式来采取行动的个体。自然是一种虚拟局中人,它在博 弈的特定时点上以特定的概率随机选择行动。 例如: ——你要出门,要决定是否带伞 ——两个人打牌
奥曼发现,在很多现实情况中,长期合作关系的维系远比 一次简单的际遇来得容易,因此短期博弈理论往往具有很 多限制性。为此,他首先提出了完整详尽的无限期重复博 弈理论,并严格论证了何种结果能够在长时期的关系中得 到维持。
谢林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著作《冲突的战略》(The Strategy of Conflict),着力阐述了在双方处于僵持时,采取一些战略性手段 的重要性。这些手段包括:事先承诺、边缘政策和有威慑力的威胁。 应用在核军备竞赛方面,上述理论为美国提供了处理一个根本问题 的战略,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发挥那些杀伤力极大武器的作用,由于 它们的杀伤力太大,人们并不认为会真的投入使用。
动态结构 (扩展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练Nash均衡
完全信息结构
Nash均衡
Nash(1950,1951)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Selten(1965)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结构
贝叶斯Nash均衡
Harsanyi(1967-1968)
精练贝叶斯Nash均衡
Selten(1975)等
信息结构与行动结构框架图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数学家John F. Nash,德国经济学家Reinhard Selten,美籍匈牙利
经济学家John C. Harsany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分析 ➢提出假说 ➢构建模型
实证分析 ➢收集数据 ➢数据处理 ➢计量检验
结论 ➢作出预测 ➢给出问题的对策
讨论区
实证研究的步骤
讨论
实证研究能够实现: 反映现实 ? 预测未来 ?
X
信息经济学
第三章 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
—— 博弈论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资源的有效配置 ——人的行为
新古典经济学: 价格制度——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是独立的。 基本假设:(1)市场是竞争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产品是独立的 个人决策的分析:收入—支出(价格),收
益最大化
博弈论: 基本假设: (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2)信息是不完全的 特征: 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
X
信息经济学
第二节 博弈论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
理性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X
信息经济学
第二节 博弈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 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 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 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 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 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 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 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 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 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 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 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 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 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 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 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博弈论
非线性规划
其他
例证
例证 基本概念 经典模型 基本类型
基础模型
应用例证
X
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
一、信息经济学的规范研究
假设条件 ➢与现实不违背 ➢条件之间不矛盾
基本模型 ➢构造合理 ➢推导简洁、正确
结论 ➢不可批判性 ➢与现实吻合或合理
1928年Nash出生于美国,1950年获Princeton大学数学博士学 位,曾先后任教于MIT和Princeton大学。其博士论文《非合作博 弈》首次区分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并且提出了非合作博弈 的所谓Nash均衡概念。
1930年 Selten出生于现属于波兰的德 国城市,196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 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柏林自由大学、 比勒菲尔特大学和波恩大学。其主要贡 献是在博弈论中引入了动态分析。
20世纪60年代,泽尔腾( Selten )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 1967-1968年,海萨尼(Harsanyi)发表了《具有不完全信息的由Bayesian 局中人所进行的博弈》。此后,他们两人长期合作,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理 论
X
信息经济学
第二节 博弈论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数学家John F. Nash,德国经济学家Reinhard Selten,美籍匈牙利 经济学家John C. Harsanyi。
博弈:国家之间、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
生活中的博弈: —— 打牌、下棋 —— 宿舍打扫卫生 —— 宿舍买电风扇 —— 家庭装修 —— 挤公共汽车
X
信息经济学
第二节 博弈论
一、经济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通常,人们将数学家冯• 诺依曼(von Neumann)于1928年提出的二 人零和博弈的极小化极大定理作为博弈论奠基的标志。
古典假设的错误? 经济学规范研究的模型假设两方面要求:
一是与现实不违背, 二是条件之间不矛盾。
完全信息假设可以满足这两方面要求,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种 由简单到复杂的假设扩展过程使经济学的发展更为平稳和完备。
X
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
2. 模型建立的典范 ——一般均衡分析
里昂·瓦尔拉斯,法国经济学家,边际革命领
导人,洛桑学派创始人。19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
政治经济学,1870年被聘为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
教授。瓦尔拉斯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建人之一,
他把边际效用称为“稀少性”,并在经济学中使
用了数学,研究了使一切市场(不是一种商品的
市场,而是所有商品的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状
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从而成为数理经济学和
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者和主要代表,他的一般均
衡分析方法被经济学所普遍使用。瓦尔拉斯把自
里昂•瓦尔拉斯
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看作最理想的制度,但也主张
(Leon Walras,1834~1910) 国家根据正义原则干预经济。
X
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
二、信息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研究结论
1944年,数学家冯• 诺依曼(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恩 (Morgenstern)合作发表了《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被认为是应用 博弈论进行经济分析的开始。
20世纪50-60年代,博弈论确立了发展的基础。1950-1951年,Nash发 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论文。1950年,Tucker定义了“囚犯难 题”(prisoners’ dilemma) 。Nash和Tucker的工作基本奠定了现代博弈 论的基础。
复杂模型(扩展或推广) ➢复杂化 ➢应用
评论
规范分析的基本框架
经济学研究的“四步曲” ?-- 假设条件、模型、分析或结论,评论 经济学研究的“八股文” ?
X
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
1. 假设条件
在信息经济学之前,微观经济学假设中几乎都包括经济人假设和完全 信息假设这两个最基本的假设。
➢ 经济人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 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 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 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 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 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 其它假设: 完全竞争假设、稀缺性假设(资源不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 的需求)、制度假设(既定的市场经济制度)、交易成本 为零的假定
X
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基本方法
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
阿克洛夫首先提出的不对称信息市场更好的贴近了现实,更为 准确地反映了市场上商品的异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