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典型例题分析
高中政治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专题9劳动者的权利的义务新人教版
【挑战高考】高中政治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专题9 劳动者的权利的义务新人教版【高考预测】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3.劳动合同制度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难点突破】难点1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例1、2010年初,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用工荒”加剧,不少企业拥有生产订单却招不满工人.下列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措施有(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③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④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拓展提升】1.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
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
2.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1)要自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要具有自主创业精神。
创业是指劳动者自己进行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自我雇佣,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劳动者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给别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
对当代劳动者来说,自主创业是一条利国利民的光明之路、希望之路。
难点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例2、企业年金是指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企业及其职工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
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这一制度( ) A.扩充了职工医疗保险品种B.增加了职工工资收入C.提高了职工社会福利水平D.满足了职工较高层次保障需要难点3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高考政治题型专项突破—措施、启示类选择题
高考政治题型专项突破—措施、启示类选择题【题型特点】“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
【设问方式】这类选择题的题目的指向或要求上看从怎么办角度思考,文字信息常有“措施是”、“应该”、“要求”、“要”、“可以”、“必须”、“启示”、“告诉我们”等。
【解题思路】解答措施启示类题型,应从情境出发,从题干中寻找答案,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特别要注意题目的范围限制、主体限制等。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
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
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专题0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 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专题0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目录
一、考纲考情素养 二、重点知识核心突破 三、高频大题答题模板 四、典型例题
考纲考情素养
....................................
考纲考情素养
思维思导维 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维思导维 图
社会主义革命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考点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1)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 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2)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 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4)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 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 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政治:高考政治学科中计算题解析及其他计算例题分析
高考政治学科中计算题解析及其他计算例题分析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
例1、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 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 有X=12.5 综合式为 15÷(1+50%)÷(1-20%)=12.5。
正确答案应为B例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
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高考政治材料题审题思路及解题技巧-- “启示类”主观题
高考政治材料题审题思路及解题技巧-- “启示类”主观题“启示类”主观题一、【方法指导】1.分析材料,挖掘信息点。
既要分析材料呈现的现象所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获得启示,也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可取之处从中总结经验,得出启示。
2.回归课本。
把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教材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对应起来,即找到“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在教材上的对应知识点。
3.格式:该主体的做法→启示(抽象概括)→此做法能达到的效果。
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即可,不必展开分析。
二、【典型例题】乡村兴则国家兴。
10月23日,2021乡村振兴大会在山东省淄博市举办。
如皋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田园党建”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获评“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并在大会上发布推广。
如皋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探索“田园党建”新模式作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
紧扣“田园初心”提质赋能,建强乡村振兴“红色头雁”。
紧扣“田园特色”创新载体,打逢乡村振兴“红色样板”。
锻造“田园党建+”系列品牌,推广“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链”党建模式。
全面推行“进村入户走访”“接待群众说事”“联系群众帮扶”“党群议事反馈”等制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如皋市的经验做法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参考答案】①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②创新经营体系,发掘农业新功能新价值,让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评析类主观题一、【方法指导】1.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描述、体现类(是什么)主观题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描述、体现类(是什么)主观题【题型特点】“是什么”类主观题主要是要求学生概括归纳经济、政治或文化现象与体现的哲学基本原理,基本可以分为描述类与体现类,二者主要突出考查准确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突出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题型分类】1.描述类一般是试题提供数据、图表等,要求学生进行概括和归纳,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不需要练习教材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答案中并不出现教材的相关理论,但侧重“获取信息”,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得满分比较难。
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依托表格、坐标、曲线、饼状图、柱状图等图示,考查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焦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其具有内容的鲜明时效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设问的层次递进性等特点。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反映了什么问题”“包含了什么信息”“分析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从考查的知识看,集中考查经济生活中的主干知识,特别是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密切相关的知识。
【解题方法】首先,认真分析图表中蕴含的信息,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①读图表的标题(即名称)。
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同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②读图表的内容(即各种数据),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对此,要做到纵向和横向结合,既要从纵向上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又要从横向上看到不同数据间的差别;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结合,既要看到数据变化间的共同之处,又要看到数据间的区别所在;要做到成绩与问题结合,既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成绩,又要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不足;要做到现象与本质结合,既要对图表信息进行表面性梳理和归纳,又要通过表面信息把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开放类主观题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开放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开放、探究类非选择题一般通过一段或几段鲜活的素材,设置一定的命题情景,提起某种话题,提供一定的条件,围绕特定的目的,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进行适当的探究性创造。
该类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自主探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挖掘潜能、展示个性、进行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该类试题背景往往紧扣社会重大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起的话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角色”的设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探究活动的目的指向性明确、符合立德树人的宗旨,有利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题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特征。
【设问方式】从考查的方式看,根据贴近最新时政、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围绕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设置情境,要求学生灵活调动高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积累的生活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设问日趋多样性,思维日趋发散性,答案日趋探究性。
通常以提出方法或建议、撰写宣传用语和发言主题、设计操作方案等方式呈现。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是将教材知识融合在现实生活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中。
一是考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有关公民参与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二是考查哲学中的相关的方法论要求。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调动相关知识去分析和探究问题。
【题型分类】(1)建议类问题要注意思维的拓展性,作答时要注意行为主体(如党、政府、社会、公民等,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要求)和正确运用政治术语,如果让写方法论建议那一定要写哲学的方法论+具体建议。
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三忌”,即忌空,抛开教材,缺乏知识底蕴,或脱离材料简单照搬教材的做法;忌乱,逻辑混乱,没有层次;忌寡,角度单一甚至重复。
解答建议、倡议类试题,答题思路与方法应遵循以下4点:⑴建议和倡议一定要适合主体身份特征,要有针对性;⑵写出的一定是具体而具可操作性的措施,反对空洞无物,忌讳理论堆砌;⑶密切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⑷不一定体现主语,但一定得有谓语动词。
【政治】图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图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近九年的高考,两个论述题中必定有一个图表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常识的内容,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型。
一、试题特点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
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
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1、三读:①读图表。
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
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
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
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②读注文。
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
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③读设问。
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就联想到党的十五大。
2002年应联系到党的十六大。
)2、三比①纵向比较。
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
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横向比较。
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
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③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
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
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
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题,两个表是互补关系。
高考政治 热点时政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2013年12月2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切入点1: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说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二、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论:人民日报评论员: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评论员: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切入点2:从哲学角度,说明应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点3: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打击网络谣言,服务社会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
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和员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等人被刑事拘留,揭开了多起网络造谣事件的真相。
秦志晖因编造散布“7•23”动车事故赔偿意大利籍乘客2亿元、雷锋生活奢侈、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谣言被刑拘。
2013年来,公安部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总结及例题分析
真题回眸1.2010·浙江文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到处推销其民主,但事实上这种民主内含着一系列矛盾,如①理论上国家代表全社会利益与实际上国家保护资本特殊利益的矛盾②政治法律形式上的平等与社会经济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矛盾③民主主体的多样性与民主表达机制单一性的矛盾④代议制下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在本组合选项中,③是属于民主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不是民主内含的矛盾,排除。
①②④均是正确表述了民主内含着的一系列矛盾。
2.2010·浙江文综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与单一制国家相比①美国的主权不太充分②美国地方政府的独立性较强③美国政府的工作效率比较高④美国的立法权相对分散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国家结构形式即中央与地方、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与单一制国家相比其地方政府的权力较大,各州具有立法权,故②④正确。
美国虽是联邦制国家,但主权属于联邦政府,①说法错误;美国经常出现扯皮现象,效率低下,③说法不准确。
3.2010·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于2010年4月25日在美国举行。
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
这次改革,使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
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体现了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的要求,是迈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投票权的重要步骤。
1 世界银行是政府间、全球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下列国际组织与世界银行类型相同的是A.联合国 B.欧盟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2 运用国际组织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的意义。
解析第 1 问,考查国际组织的类型。
联合国属于一般性,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 2 问,世界银行投票权的改革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稳定发展,因而主要回答其积极意义。
2020高考热点:一带一路政治知识点及例题分析
2020高考热点:一带一路政治知识点及例题分析一、高考政治一带一路知识点梳理【背景材料】2015年3月28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命题角度】1、文化生活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启示?(1)文化具有多样性。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经济生活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三政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材分析: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这是与国家政权紧密相连的两个重要问题,国家都是由一定民族构成的,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国家荣辱盛衰与民族荣辱盛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民族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有效的使各民族和睦地生活于一个安定的国家之中,它对维护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宗教是现实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焦点,它与民族问题密切相关,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
宗教,就其思想来说,是一种崇拜超自然力量,相信有神论的意识形态;就组织上来说,宗教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不同性质的国家对宗教采取不同的政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利用宗教麻醉人民的必要,但却肩负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任务,对宗教的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团结、国际间的交往。
我国实行的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对于调动信教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的作用。
本讲主要讲述有关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一〕基本观点1、民族2、民族平等3、民族团结4、民族共同繁荣5、民族区域自治6、民族自治机关〔二〕基本观点1、民族的基本特征2、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的祖国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那么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重点和难点分析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那么。
正确认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那么,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1〕民族平等原那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族人民群众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历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
②马克思主义认为,古往今来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本质上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殊性。
高三政治常见主观题解析
高三政治常见主观题解析高三政治常见主观题解析Ⅰ意义类题型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典型设问有“有何经济政治意义”“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
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政治意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一定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搜索——一一对号入座,否则便会缺漏要点。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
▲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
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
☆、政治意义方面的答题思路: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等。
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要害,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说明,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点出他的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
高考政治“做法”类题解题指导
高考政治“做法”类题解题指导高考政治“做法”类题解题指导一、试题特点:1、设问一般是:xxx是怎样坚持(做到、贯彻、体现)政治学科中的一个具体知识点,或某具体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而不是笼统的体现或坚持什么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道理。
2、解答此类型题中,必须紧密结合材料的观点,离开材料就无法答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1、审题:(1)审清设问是针对什么材料和限制性语言?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多个。
审清设问是针对所以材料还是部分材料。
或者是材料中的部分观点(比如:什么措施、做法、观点)。
(2)审清设问考查或应用什么具体的知识点。
2、解题步骤:(1)思考和罗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内容。
(2)要坚持“ 一一对应” 的原则, 逐一进行分析说明。
(3)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进行筛选,进行组合。
并不是把每一个具体知识都答出。
3、答题要求:一般可采用“观点+ 材料” 或“材料+ 观点” 。
以试题限定的理论观点为出发点,以材料所提供的事实为着眼点,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材料,找出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点进行分析说明。
才能使答案思路更清晰,条理性更强,更有针对性。
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不能只简单的罗列知识点。
说明:“xxx体现什么政治常识道理、经济常识道理、哲学道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道理)”类型题目,解法与该类型题差不多,采用“观点+ 材料” 或“材料+ 观点”的形式,找出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点进行分析说明。
三、例题讲解例题1、1999年11月1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T)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请回答: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分析:一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二联系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联系所给材料:所给材料的关键词句是”中美就中国加入T的问题达成协议”, “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双赢’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典型例题分析
高考政治典型例题分析
高考政治典型例题一: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高一政治中出现的两个概念,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存在模糊认识,出现理解错误。
正确使用这两个概念,必须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
(1)涵义不同。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其内容主要有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简单地说,依法执政,涵盖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制改革等内容,而依法行政只涉及执法的要求。
(2)主体不同。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3)内容不同。
依法行政的“政”,应为政务之“政”,即国家权力部门赋予的行政工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其应负的行政职责;依法执政的“政”,则为政权之“政”,即组织和领导国家政权,它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
(4)原则不同。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依法执政的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依法行政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前者相对更加宏观,后者相对更加具体。
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1)都强调“依法”,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2)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
(3)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
高考政治典型例题二:“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些人经常把“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事实上,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范畴。
就思想实质来说,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颠倒了客观和主观的关系,贯彻的是从主观到客观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因而必然造成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但是,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又毕竟不是一回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外延不同。
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外延不同的两个概念。
唯心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则是精神的产物,从根本上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其次,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面不同。
主观主义的对立面是实事求是,唯心主义的对立面则是唯物主义。
人所共知,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是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它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了的错误世界观。
而我们通常说的主观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是在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时采用的一种从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客观实际的错误思想方法。
犯有主观主义
错误的人,他们不一定信奉唯心主义,也不一定有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主张。
但是,他们在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却颠倒了物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多数情况下是受了唯心主义的思想影响,或者因其他原因使自己的思想脱离了客观实际,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再次,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不同。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
一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是由独立于人和人类以外的“客观精神”派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
二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却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都认为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物质由意识派生,由意识决定,都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
因而,唯心主义是歪曲了世界本来面目的哲学理论。
而主观主义有多种表现形式:既有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又有急躁冒进、保守主义,还有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