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发展史考试重点
大一中外服装史知识点
大一中外服装史知识点服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能反映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
了解服装史的知识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大一中外服装史的一些知识点。
1. 早期文明时期的服饰早期文明时期的服饰主要以动物皮革和天然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简单的设计和结构。
例如,埃及的古代法老常常穿着长袍和头巾,而古希腊和罗马的人们则喜欢穿着华丽的长袍和斗篷。
2. 欧洲中世纪服饰欧洲中世纪服饰以宗教和封建制度为背景,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类。
贵族穿着富丽堂皇的礼服,常常用金线、珠子和宝石进行装饰。
平民则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并以布料的颜色和质地来显示社会地位。
3. 东方古代服饰东方古代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
中国的汉服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它以绸缎和细腻的手工制作而闻名。
日本的和服则以其独特的剪裁和染色技巧而闻名。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性。
女性的服装开始展示出丰富的细节和裙摆的蓬松,男性的服装则强调身材的线条和轮廓。
此时期的服饰也开始使用丝绸、绢和纱等贵重的面料。
5. 近现代服饰革新近现代的服饰革新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使得服装的样式和数量有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服装也开始与时尚产业和广告业相结合,成为个体身份和时尚态度的表达。
6. 当代服装设计当代服装设计追求个性化、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们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创新的方式来推动服装设计的发展。
此外,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交流也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7. 中外服装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外服装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
跨文化时尚和混搭风格成为当代服装设计的热点。
同时,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也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
以上只是大一中外服装史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了解服装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
选择题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中国服装发展史
第一章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思考题:1.中国传统服饰的哪些元素能够继续运用和发展?2.服饰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对吗?3.简述东西方服饰的异同。
02年考试真题:论述题:中国服装史上,中国服装在何时、因何由开始吸纳西方(欧洲)服装样式?08年考试真题:简答题:胡服骑射04年考试真题:简答题:《史记六国表》记载:“赵武灵王十九年,初胡服。
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
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单选题()1.D 的发明,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
A.石针B.骨锥C.石矛 D .骨针()2.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植物是在C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A.英国B.西班牙C.瑞士D.法国()3.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可概括为三类,即生理、心理需求论及A论。
A.性需求B.遮羞C.装饰D.异性吸引4.原始人类发明腹布、兜裆布是把性器官保护起来,这属于服装起源动机理论说中的C。
A.图腾崇拜说B.遮羞说C.身体保护说D.异性吸引说()5. C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中的一项重要事件。
A.织物B.纺坠C.骨针D.纺轮()6.人类最早的骨针出现的时间是B时期。
A.早期智人B.晚期智人C.直立人D.猿人()7.“冀州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
”出自于D 。
A.《春秋》B.《周易》C.《礼记》D.《尚书》()8. C出现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促进了人类纤维衣料的产生。
A.蛮荒时代B.蒙昧时代C.野蛮时代D.文明时代()9. D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
A.文身B.人体装饰C.兽皮叶草D.纤维材料()10.人类为了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这属于C。
A.身体保护说B.装饰审美说C.气候适应说D.护符说()11.世界上虽然有不穿衣的民族,但极少有不对身体进行装饰加工的民族,这是一种A的着装动机。
A.装饰审美B.异性吸引C.身体保护D.护符(C)12.以下哪种不属于人类着装动机中的心理需求论?A.护符说B.象征说C.遮羞说D.装饰审美说B)13.以下哪种学说不属于服装产生的起因,而是服装产生后的一种结果?A.吸引说B.遮羞说C.装饰审美说D.身体保护说(B)14.中美洲早期人类的泥塑人像代表的服饰形式说明服装与有着密切联系。
A.审美B.劳动C.身体保护D.异性吸引(B)15.在澳洲发现的原始腰带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装饰B.实用C.护符D.象征二.填空1.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有皮肤着色、文身、人为变形2.刺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瘢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群. 。
中国服装史重点整理及简答题型
第一章中国服装史起源和先秦服饰(一)原始社会的服饰(前5000—前2000年)概况:茹毛饮血,衣禽兽之皮,树叶蔓草遮体人们用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染饰物(目前所知最早的矿物着色工艺染制品)。
他们把死去的人加以埋葬并举行仪式,还在死者尸体周围洒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以象征鲜血。
红色在原始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寄望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的。
原始人使用这些附属饰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
10万年前出现的“智人”能够制造衣服及饰品,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
(二)中国早期服饰服装起源:保护说,装饰说,遮羞说。
早期服饰状况:1,裸态生活期;2,兽皮,树叶与装饰期:(典型服饰特征:兽皮披,戴贝壳,兽牙等装饰。
服装款式:最常见是裙,其次是遮挡前胸后背坎肩式长衣,下摆过臀)骨针,约在2万年前后北京山顶洞人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表明史前人类已懂得缝纫的方式3,纤维织物期:(典型服装特征:贯口衫,贯口衫织出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面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竖口,穿时可将头伸出,前后两片,以带束成贯口,也称作贯头衫。
)主要衣料:葛布,麻布,纺织品(三)先秦服饰---奴隶社会(前21世纪到前771年,中国服装史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走向成熟)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到了周代冠服制度趋于完备。
3.1)商代服饰:上衣下裳(chang)是当时的主要服饰形制,上衣多为交领右衽,腰系带,下裳即裙,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为汉服体系的第一个款式。
蔽膝:一种权位的象征,上广一尺,下展二尺,长三尺。
(下图阴影部分)3.2)周代服饰:仍保留商代的上衣下裳服饰形制,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衣襟,袖身比商代时宽博。
西周代衣料已用织锦和刺绣。
一、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冕mian冠)1、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的特定时期。
服装史答题简版
1、中国的冠服制度何时形成,何时趋于成熟?周隋唐2、纵观五千年中国服饰,在式样上归纳为哪两种基本形制?上衣下裳(襦裙)上下连体(深衣)3、“十二章”分别表现的是什么?日、月、星辰(三光照耀,取光明之意);龙(富于变化,有神意,比喻天子善于应变);山(沉稳、慎重、表示帝王镇四方);华虫(雉鸟华丽,喻文章有采);宗彝(祭祀用礼器,表示忠孝);藻(水草,取其洁净);火(炎火向上,喻黎民百姓归顺帝王);粉米(滋养育化);黼(斧形纹样,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4、胡服骑射——战国时期,我国服装史上出现了以为改革者,即果断推广“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胡服本指西北少数民族的服装,一般为短衣、长裤合革靴,衣身紧窄,便于活动,适合胡人善于骑马射矢的生存方式。
赵武灵王为了顺应战争的需要,在军队里推广胡服骑射,以此取代了中原地区汉族宽衣博带式服装,使赵国趋于强盛。
5、袴褶——是一种北方游牧民族上衣下裤的形式,对襟,腰间束革带,方便利落。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种服饰对汉族服饰的影响非常大,后演化为裤腿宽大,膝部缚带的形式。
6、缚裤——裤褶虽然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之意,离汉族服式裙、袍相距过远。
于是,在此基础上,将裤脚加肥,宛如裙服,并在膝盖下面用绳带系扎,保持了行动方便的特点,又不失翩翩礼仪之风。
7、裲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其初是由军戎服中的裲裆甲演变而来。
此种衣服无衣袖,只有两片衣襟,一片当胸,另一片当背,肩部以带相连。
后称之为“背心”或“坎肩”。
魏晋时不拘男女,均可穿在外面,成为一种便服。
8、唐代妇女着装主要分为哪三种大的类型?请分别对各种类型服饰搭配进行具体的表述。
答:唐代妇女着装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大的类型:1,襦服裙——唐代妇女主要的服饰类型,唐代的上襦很短,多为对襟敞口式样,下裙长至地面,与短襦相交覆盖的位置很高,平齐于腋窝;2,女扮男装——女子着男装在唐代流行,头戴幞头(也可不戴),身穿圆领袍衫,腰束革带,足蹬乌皮靴。
中西服装发展自测习题史答案
《中西服装发展史》自测习题答案冯泽民编2010.9←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单选题← 1.D 2.C 3.A 4.C5.C 6.B 7.D 8.C 9.D 10.C←11.A 12.C 13.B 14.B 15.B←二.填空← 1.皮肤着色、文身、人为变形← 2.肤色较浅的人群,肤色较深的人群← 3.裸态生活期、兽皮叶草与装饰期、纤维织物期← 4.宗教信仰,象征标识,异性吸引,装饰审美← 5.欧洲及北美大陆、印度、中国←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一.单选题← 1.B 2.A 3.C 4.C 5.B 6.A 7.B 8.C 9.B 10.C←二.多选题← 1.ABCD 2.ABC ?应BCE 3.BCDE 4.ABCDE 5.ABC ←三.填空题← 1.物质功能、精神功能← 2.政治思想和人文、科技和经济、习俗心理和时尚← 3.阻力与动力、渐变与激变、外因与内因← 4.人、服装、环境← 5.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第三章原始社会服装←一.单选题← 1.B 2.D 3.C 4.B 5.D 6.D 7.D 8.B 9.A 10.D←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B 4.AC 5. ABCD←三.填空题← 1.骨针、纺坠 2.颈 3.4千7百年← 4.颈饰、耳饰、臂饰、手饰← 5.碧玉、玛瑙、石英、大理石、象牙←←第四章奴隶社会装←一.单选题← 1.B 2.C 3.D 4.A 5.A 6.D 7.B 8.D 9.B 10.A←11.C 12.A 13.B 14.A 15.A 16.B 17.A 18.C 19.B 20.A←二.多选题← 1.ACD 2.ABCDE←三.填空题← 1.上衣下裳、上下连属 2.五服← 3.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4.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5.袆衣、揄狄、屈狄←第五章封建社会前期服装← 1.D 2.B 3.A 4.D 5.C 6.D 7.B 8.D 9.B 10.C←11.A 12.A 13.B 14.D 15.A←二.填空题← 1.楚汉 2.汉,殓 3.刘氏冠,进贤冠,通天冠,貂禅冠。
服装史考试试题
服装史考试试题服装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服装最早出现?A. 裙子B. 裤子C. 长袍D. 背心2. 古埃及时期,人们常用什么材料制作服装?A. 丝绸B. 皮革C. 木棉D. 羊毛3. 欧洲中世纪时期,贵族女性常穿的头饰是什么?A. 高冠B. 钗C. 头巾D. 帽子4. 以下哪个时期的服装风格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影响较大?A. 文艺复兴时期B. 工业革命时期C. 维多利亚时代D. 现代时尚5. 中国古代的汉服是指哪个朝代的服装?A. 春秋战国B. 唐朝C. 明朝D. 清朝二、填空题1. 著名设计师Coco Chanel以其简约而时尚的设计风格而闻名,她首次推出的经典设计是________。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时装之王”的设计师是________。
3. 印度的传统服装是________,通常由一件长袍和一条宽松裤子组成。
4. 在古代中国,________是贵族阶层的服饰,代表着尊贵和地位。
5. 20世纪60年代,________成为了一种反传统的时尚风潮,代表了年轻人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古埃及时期的服装特点。
2. 你认为服装对个人形象的影响有多大?请举例说明。
3. 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服装汉服的特点和演变。
4. 你对时尚产业的发展有何看法?它对社会和环境有何影响?四、论述题请以你所熟悉的一个历史时期或文化为例,论述服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结束语服装史是一个有趣而广阔的领域,通过对服装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变迁。
希望以上试题能够激发你对服装史的兴趣,进一步探索这个有关美学、历史和文化的精彩领域。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一、中国服装史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答: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
(骨针)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
(夏、周、秦)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
(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时期。
A、汉朝B、六朝C、隋朝D、唐朝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是_________。
服装史复习重点
一、服饰起源和衣料绕体人类服装起源归结为三种自然演化的需要:一是保护的需要,二是遮羞的需要,三是装饰的需要。
原始人使用附属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
文身是指人类早期出现的用锐器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各种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期留存在皮肤上的风习。
块料型服装由单块或多块衣料构成,不经过或稍经缝制,主是是通过缠绕或披挂的方法,包裹在身上或利用腰带捆系披挂在身上,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披绕式服装。
1. 埃及:腰衣(前2686—前1786)、筒形长裙、垂褶装束(前1550)面料:亚麻和棉布。
附属品和妆饰:凉鞋,流行戴假发,注重眉眼修饰,喜欢香水。
纸莎草和莲花是经常出现的植物题材2. 美索不达米来:苏美尔人的卡乌那克斯(有缨的穗的裙子)巴比伦人的缠绕式服装 亚述人的流苏服装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间,服装中除了日常服装以外,还出现了礼服、军服、猎装这三种在特定场合穿着的服装类型。
3. 古印度服装:女子的莎丽,男子的陶迪,产于前6世纪附属品和妆饰:发卡和项链4. 中国服装:十二纹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周礼》是后世历代封建帝王修订服装制度的参照范本 款式:上衣下裳和深衣连体。
深衣之制必须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四大原则。
面料:丝绸,印花工艺出现了与印章和印刷术密切相关的凸版印花织物。
汉代的丝绸图案从原来以几何纹为主发展到以动物纹为主,织锦上面的吉祥文字与动物云气穿插,成为中国古代丝绸图案的一大特色。
5. 克里特—迈锡尼服装:紧身上衣和吊钟开的层褶裥裙6. 古希腊服装: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多里亚式希顿的款式特点:用一整块布横向对折制作衣服,不需要裁剪。
特点:一是增多了一层折返,增加了服装造型的变化,可用后面的折返包头,二是块料上移,形成了展宽垂坠的希腊式腰曲线造型,三是对折处不全部缝合,增加了布料自然垂坠感。
服装简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服装简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服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服装不仅是为了遮体保暖,更是人们表达个性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服装风格和流行趋势也不断改变。
在本文中,我将对服装的简史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类服装的发展历程。
1. 早期人类的服装早期人类生活在野外,需要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和野兽的侵袭。
因此,他们开始使用动物皮毛等材料制作衣物,用来遮体保暖。
最早的服装主要是为了生存需要而设计的,没有太多的装饰和款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装开始有了更多的用途和形式。
2. 古代服装古代服装在各个文明中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比如,在中国古代,男子常常穿着长袍和宽松的裤子,而女子则穿着褶皱的长裙和宽袖的上衣。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穿着简单的长袍和斗篷。
古埃及人则将服装视为一种象征,不同的服装款式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身份。
古代服装的设计和制作都受到当时社会和宗教文化的影响。
3. 中世纪服装中世纪是欧洲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代,欧洲的贵族和教士们开始注重服装的奢华和装饰,他们常常穿着华丽的长袍和披风,头戴高贵的头饰和面具。
而普通人则穿着简单的上衣和长裤。
在东方,中世纪的服装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日本的和服和中国的汉服等。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代,服装开始出现更多的艺术元素和装饰风格。
人们开始注重服装的款式和质地,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古典主义风格,充满了奢华和优雅的特点。
5. 近现代服装近现代是服装发展的高潮期。
在这个时代,服装的种类和风格开始变得多样化,受到不同文化和时尚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服装的生产和流通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人们开始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时尚性,服装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近现代服装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趋势,比如西服、旗袍、和服等,都是代表性的服装款式。
服装史重点问题
1、唐代女装风格是怎样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唐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以上身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丰富是前代从未有过的。
初唐女转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长裙,裙束襦外,腰节线提高,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
裙常用两色绫拼合,形成褶裥效果。
中唐以后,唐女装越来越趋长大宽博。
盛唐后,女装袒胸为时髦。
裙长多可曳地,以多幅为佳,常用两色绫拼合而成褶裥效果,外束裙腰上压上金银线作装饰,上有双垂绣带,红裙最流行。
唐女着男装成为当时世风,上行下效。
幂篱、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颜之物,幂篱在先、帷帽在后。
开元时用没有遮挡的胡帽,中唐后索性露髻驰骋。
这个过程不仅反映了服饰的演变,也深刻而有意味地反映了唐时社会的开明、女子的相对自由和唐人对健硕之美的欣赏。
(1)唐代开疆拓土,军威四震。
中外贸易文化交流发达,丝绸之路引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和美术等。
(2)唐代国力强大、思想开放,无所畏惧地引进吸收各国文化,表现了唐代的博大胸怀和民族自信心。
(3)其实自战国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汉文化与西北少数民族大融合,服饰上相互影响,上身短褶,下身穿裤成为流行。
.“胡服”在初、盛唐的广泛流行,说明汉族衣文化同样不断吸收他民族的精华。
对异族服饰唐政府兼收并蓄,对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服饰文化起到重要影响,是中国服装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服饰改革。
2、宋代背子的特点?背子,又名绰子。
宋代男女皆服,但其使用、形式及时间上都有不同变化。
其形制如衫,但偏窄小,贵妇穿在大袖衫内,士庶妇女以背子为主。
背子两裾离异,前后片不缝合,腋下或后背垂有带子。
其窄长而平顺的外观,使之成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3、明代补服的构成及其特点?职官外褂在胸背正中位置缀以补子,俗称“补褂”或“补服”。
前襟的补子不是另缀,是直接绣于其上。
4、清代男子主要服饰种类有什么?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裤等。
常服主要为褂、袍形制。
满族袍为上衣连下裳形制。
圆领或立领,对襟、大襟、琵琶襟,皆用纽扣系合;袍身紧窄,袍长至脚背。
服装史 给学生的复习题总汇
西方服装史复习题汇总1、古埃及人喜用什么材质的服装面料?最喜用哪一种服装色彩?是通过何种方式将缤纷的色彩代入其服饰之中的?2、古埃及服饰中时常看到“蛇”、“鹰”、“甲虫”等的图案形象,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3、古埃及服饰是以怎样的方式体现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的?4、古代美索布达米亚地区服饰的特点是什么?5、古代美索布达米亚地区主要采用的面料是什么?在服饰装扮上有何特点?6、古代克里特男女服饰的特点分别是什么?7、古希腊服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8、古希腊服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西方男子“上衣下裤”,女子“连衣裙”的基本形式是在哪个世纪形成的?10、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尖角式的造型对同时期的服饰有很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1、中世纪拜占庭服饰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12、为何说欧洲中世纪服饰在西方服装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3、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服饰现象,举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加以具体说明。
14、西方服饰中的裙撑产生于何时?15、轮状褶皱领是一种独立于服装而存在的领饰,它出现于何时?16、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用什么进行服饰装饰的时代?17、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男女服装造型上出现了怎样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是以怎样的手段体现的?18、十七世纪上半期和下半期分别出现了男装女性化的倾向,分析之间的区别。
19、男子套装(外套、背心、短裤)的雏形是在何时形成的?20、分析比较十八世纪罗可可风格女装与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的特点。
21、简述十八世纪罗可可时期法式女裙袍的特点。
22、男子普遍穿长裤是何时开始的?23、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克里诺林时期和巴瑟尔时期女子服装在造型风格上各有何特点?24、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是谁首先采用真人模特儿进行服装展示的?他是法国什么的奠基人?25、爱德华时期流行的是怎样的服装造型?26、二十世纪初出现的“蹒跚女裙”是由那个设计师推出的?此名的由来是什么?27、女子晚装流行穿大面积露背式样可以追溯到哪个世纪?哪个年代?28、请对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女装风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业服装史考试重点jingle教育Education 2010-11-06 16:41:35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冕服: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
◆冕冠:其板为綎板,前后有旒,一般为十二旒,每旒穿的五彩玉珠多为九颗或十二颗。
◆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连同綎板,都是上为黑色,下为暗红色,或称绛,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象征黄昏之地,然后施以纹样,这既有时间又有空间的概念,说明帝王的至高无上。
◆十二章纹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深衣:“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
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
上为竖幅,下为斜幅,因而上身合体,下身宽广,长至足踝或长曵及地,走起路来不觉拘谨。
◆胡服:(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胡服骑射:赵国第六个国君赵武灵王是一个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他看到赵国的武器虽然比胡人优良,但大多数是步兵与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烦琐,动辄既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灵活迅速的骑兵却很少,于是想用胡服学骑射。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女子以深衣为尚。
◆襦群: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群,这是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
◆圆领袍衫:亦称团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当为常服,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处有缘边,文官衣略长而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多随时尚而变导,也有加襕褾者,其某些款式延至宋明。
◆宋代背子服: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钮,袖有宽窄两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群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
另在左右腋下开长衩,好像辽服因素也有不开侧衩的。
◆两宋时期的统治思想是理学又叫道学,是以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学为核心的儒道佛相渗透的思想体系,学术界称之为“程朱理学”。
这种哲学体系影响到美学理论,出现南宋一代理性之美,诸如建筑上用白墙黑瓦与本质木色,绘画上多水墨淡彩,陶瓷上突出单色釉,服饰上即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也一反唐代浓淡鲜艳色彩,而形成淡雅恬静之风。
◆水田衣: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这是出自民间妇女手中的艺术佳品,至20世纪末还可以看到被称作”百家衣”不过多为儿童缝作,而且主要是被褥了。
◆中山装:基于学生而加以改革的国产形制,据说因孙中山先穿用得名。
其式样原为九钮,胖裥袋,后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于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前襟四个口袋,依据**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查)而确定前襟五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必须为三个扣子等,在西装基本样式上掺入中国传统意识。
★唐代整体服饰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特点:①唐代服饰制度趋于完备,民风奢华,各民族服饰特点相互渗透图案丰富,在服色服饰上出现多姿多彩的局面,形成新颖富丽的唐代服饰。
②男装服饰相对于女装较为单一,但是肤色讲究,主要搭配为首服幞头,穿圆领袍衫,下配乌皮靴,官服服色有严格规定,以紫,绯,绿为九品之列。
③女装则喜穿袒领衫裙与男装,亦有胡服盛行,上襦很短,服饰华美丰丽,装饰图案绚丽多彩,配饰华丽,浓妆艳抹。
●形成原因①隋代丝织业发达且经过魏晋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唐代服饰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布全国产量质量惊人为其服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频繁,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奠定了文化及服饰元素的多样性基础。
④唐朝南北统一,国内经济发达,首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无疑促进了服饰的发展。
★宋代整体服饰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服饰上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也一反唐代浓艳鲜丽色彩,而形成淡雅恬静之风。
人们提倡服饰简练,质朴,洁净,自然,反对过分豪华。
由于丝织业大为发展,丝织品的产量,质量和花色品种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与提高。
纹样有很多,另外还有寓以吉祥的民间趣味图案等,但相对于唐代来说,服式样式变化不大,远不及唐代开放,服式于配饰也不如唐代丰富华贵●形成的原因:这一时期各方面发展极不平衡,北宋工商经济异军突起,农业手工业发展迅猛,出现汴梁繁华之日。
汉族人民于契丹,女真,党项,蒙古族人民各自为捍卫其领土于主权或是企图扩张而展开殊死搏斗。
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在对外贸易上,西欧那个较唐代更胜一筹。
对外交流中我国的服式及日用习尚产生很打影响。
? ?★唐代女装风格?形成原因是什么?①女子主要配套服饰为襦裙服、男装、胡服。
②喜穿袒领衫裙,上襦很短,群腰上提高度。
③服饰华美丰丽,装饰图案绚丽多彩花团锦簇,祥光四射,配饰华丽,妆容登峰造极。
④女服式样并面妆流行周期短。
●形成原因①隋代丝织业发达且经过魏晋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唐代服饰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布全国产量质量惊人为其服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频繁,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奠定了文化及服饰元素的多样性基础。
④唐朝南北统一,国内经济发达,首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无疑促进了服饰的发展。
⑤唐代对妇女束缚小于其他封建王朝,男女可通衣裳。
★宋代女装服饰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①宋代女装以背子最具特色典雅大方,内衣为抹胸裹肚,外面多穿袄或衫,外面套背子,下裳为裙或裤,裙腰降至腰间,头戴盖头巾,一般妇女多穿深色素裙。
②服饰花纹多为应景花纹,色彩没有唐朝奔放艳丽。
③南宋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偏于理性美,服饰较为简练质朴,洁净自然。
④各民族交往较频繁,但战乱不断,各民族互有抵触情绪,服饰仍基本保留各民族特点。
●形成原因①宋朝统治思想是理学,推崇理性之美,服饰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一反唐代浓艳鲜丽。
②这一时期各方面发展极为不平衡总体政治形势远不及唐代。
③由于丝织业大为发展,丝织品的产量,质量花色又较大增长,但仍没有唐王朝的新颖富丽。
④这一时期各方面发展极为不平衡总体政治形势和经济文化氛围远不及唐代。
★希顿(Chiton)名称来自希伯来语的Kethoneth,在古希腊语中意为“麻布的贴身衣”。
是古希腊男女都穿的一种衣服。
从着装方式和着装状态上可以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两种。
1.多利亚式希顿(Doirc Chiton)最为单纯的一种,也称作“派普洛斯”(peplos)或“派普龙”(peplon).多利亚式希顿的衣料是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
一般用量为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两倍,约6英尺(183cm左右),短边等于从脖口到两脚踝的长度在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
着装方式:先把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长度,这段折返叫做“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对折的布的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起布,前面约10厘米长的别针固定起来。
多余的布料自然的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
在腰间系腰带,把布往上提一提,使布在腰间形成膨臌的余量,以至垂下来盖住腰带,这部分叫做“科尔波斯”(kolpos)多利亚式希顿的特征是没袖子,造型单纯,粗犷,白色毛织物是根据使用需要织出的整块衣料,毛织物厚重,垂感好,很适合表现这种悬垂褶饰的服装造型。
希顿颜色有绿色,金色,茶色,白色,黄色是只有女性才穿的颜色2.爱奥尼亚式希顿(Ionic Chiton)爱奥尼亚式希顿的材料很薄,主要是亚麻的绉布。
爱奥尼亚式希顿展开时也是一块长方形的布,其长边等于平时两手腕之间距离的两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两脚踝的距离再加上系腰带时向上提的量,两短边对折,侧缝除留出伸手的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
从肩到两臂用安全别针一段一段固定起来,约需8"12个别针。
为便于行动,这宽敞的衣服也要系腰带,腰带的系法不同,使爱奥尼亚式希顿的着装方式产生许多变化。
▲? ? ? ? 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区别①多利亚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②多利亚式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爱奥尼亚式没有③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爱奥尼亚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
④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爱奥尼亚式的侧缝必须缝合;⑤多利亚式没有袖子构成,爱奥尼亚式有袖子构成。
★希玛纯(Himation)希玛纯是指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衣服,相当英语的outer garment、cloak和mantle,广义上也泛指矩形布料。
希玛纯没有固定的造型,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有各种大小,大体上长约3至5.5米,宽约1至2米,四个角常常缀有铅锤,用途上分为有里子的外出用的和没里子的平常用的两种。
披法很多,最常见的是首先把布披在左肩上,使其前边部分长及地,后面从有腋下松松地绕回到前面来,再一次通过左肩和左臂垂在后面。
★? ? ? ? 达尔玛提卡(Dalmatica)达尔玛提卡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平民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洞(领口),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的贯头衣,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
在罗马市民中流行后,克拉比作为基督血的象征,不再表示官阶,纯粹是一种宗教色彩的装饰,所有人都可以随便使用。
初期的达尔玛提卡的用料有毛,麻和棉织物,一般不漂白,很纯朴。
穿时不系腰带,宽敞是其特征。
男用的衣长及膝,女用的衣长及脚踝。
公元4世纪以后,女子用的达尔玛提卡袖口变宽,胸部多余的量被裁掉,渐渐能显出身体的自然形,同时,男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子则明显变窄,向便于活动的方向转化。
★? ? ? ? 西班牙服饰西班牙服装的外观特征是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主要表现在西班牙服装上,这个阶段被称为填充式(bom bast style)时代,主要表现在①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②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Ruff)出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③女服中群撑“法勤盖尔”(forthingale)的发明和使用,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成为定型;④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在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苛尔?佩凯”(corps pique)★? ? ? ? 荷兰风时代A.荷兰风被称为“三L”即longlook长发,lace蕾丝,leather皮革。
拉夫,苛尔?佩凯,法勤盖尔被抛弃。
蕾丝作为装饰被大量运用。
这个时代也可说为是现代服装的直接始祖。
B。
普尔波万变长,盖住臀部,肩线倾斜度变大,拉夫领变成大翻领或折翻下来的平领和披肩领。
过去的褶饰被蕾丝取代,大翻领叫做拉巴。
C。
奥德?肖斯在1630年左右被半截裤克尤罗特取代。
到1640年出现长及腿肚的筒形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