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深意的外交辞令
外交辞令成语(精选)
外交辞令成语(精选)
外交辞令是国家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了表达对外态度严谨规范,外交辞令中流传着许多精选成语。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常用的外交辞令成语。
1. 原则问题
在国际关系中,原则问题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这时候可以使用“恪守原则”一词,表明自己的态度。
同时也可使用“原则上”来适度保留自己的立场。
2. 在意见不同场合
在意见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各有立场,尚无共识”来透露双方达不成一致的情况。
3. 不干涉内政
在国际交往中,不干涉内政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干涉内政”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4. 裁决
在裁决问题上,可以使用“接受裁决”来表明双方在裁决问题上达成一致。
5. 双方关系
在双方关系中,可以使用“共存共荣”一词来表达合作和友好。
6. 互利合作
在互利合作场合,可以使用“平等互利”一词来显示自己的崇尚合作的态度。
7. 和平共处
在和平共处原则中,可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来表达国际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8. 环保
在环保方面,可以使用“可持续发展”一词来表达可持续的发展重要性。
9. 灾害
在灾害方面,可以使用“人道援助”一词来表达国际上互相援助的重要性。
10. 军事
在军事方面,可以使用“军控”一词来表达控制国际军事竞赛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外交辞令成语,这些成语能够清晰地表达双方的立场和态度,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有助于在国际关系中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十大外交辞令
煮粥用料:瘦肉1块(猪腿肉最好),皮蛋2个(无铅皮蛋),姜1块,水足量,油盐适量。
操作过程:1.挑米:煮粥用的米最好用东北大米,就是圆圆短短的珍珠米,煮出的粥特别绵软。
2.煮粥的米要预先腌:约半碗米淘洗干净后,要用2汤匙的油、1个半茶匙的盐和少许水(2茶匙)拌匀,腌至少半小时。
放心,虽然用了很多油,但是油会在煮粥的过程中挥发,令米绵烂,所以并不油腻的。
3.煮粥的肉要先用沸水煮煮去腥,或腌成咸肉:煮粥用瘦肉或腌的咸瘦肉,要保持一整块肉块不要切开(我一般用大约巴掌大、1~2厘米厚的一块猪肉,如果条件许可,用猪腿肉味道更好)。
如果用瘦肉煮粥,那么要先用沸水把瘦肉略微煮煮,然后洗净;如果喜欢用腌的咸猪肉煮粥,那么要提前一天腌咸猪肉,方法如下:猪肉一块,冲洗干净,抹干,撒2~3茶匙盐,均匀涂抹在肉上,放冰箱冷藏箱腌12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可以入味。
4.煮粥的水要充分沸腾才下材料:大汤锅中放很多水,煮沸,才放材料。
先下肉块、姜片,火不要关小,肉块到了沸水中,外面的部分遇热而熟硬,封住了里面的肉汁,这样肉煮了粥后也不难吃。
然后待水再次沸腾时下腌好的米和一个切碎的皮蛋,而这第一个皮蛋切碎下粥与米同煮,皮蛋会融化,融入粥的味道中。
5.先大火,后小火,火候要足:水沸了,下了材料后,先大火煮20分钟,然后再转小火煮1个半小时,火候足,粥就绵软入味而且容易消化。
6.粥的质感处理:在转小火煮了1个半小时后,把第二个皮蛋也切碎,同时把煮在粥中的瘦肉捞出来,用筷子扒拉撕成丝丝状(如果嫌麻烦,可以直接用肉沫),跟第二个皮蛋一起放回粥中,同煮最后半小时,然后关火。
第二个皮蛋在关火前半小时加入粥中,半小时可将第二个皮蛋煮得既没有石灰味,同时又变软滑,吃粥时也能吃到有皮蛋,而肉因为是水沸时下的,还保持了一定鲜味,撕成丝后放回粥中,特别好吃。
这样煮出来的粥不必下盐,好吃,而且败火,容易消化。
如果粥有点粘底,请千万不要用勺子扒拉锅底的粘皮,要不粥会有糊味。
中国外交辞令对照表
中国外交辞令对照表
中国外交辞令是指在处理外交事务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外交官使用的特定词汇及用语,这些词汇和用语在外交场合有着特殊的含义和用法。
这种特点使得中国外交辞令成为国际外交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中外交往中,了解并掌握外交辞令十分重要。
以下是中国外交辞令对照表:
1. “高度重视”——表示非常关注并愿意努力解决。
2. “积极推动”——表示将会积极推进相关事项。
3. “友好交往”——表示愿意以友善的态度与对方进行交往和合作。
4. “坚定支持”——表示会坚定支持对方所提出的意见或主张。
5. “重视关切”——表示非常关注对方所表示的关切,并会尽力解决相关问题。
6. “保持密切沟通”——表示愿意与对方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
7. “和平解决”——表示愿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矛盾。
8. “互相尊重”——表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不干涉彼此内政。
9. “求同存异”——表示双方在共同点上寻求一致,在分歧点上保持差异。
10. “共同发展”——表示愿意与对方合作共同推动发展和繁荣。
中国外交辞令深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并被广泛运用于国际外交中。
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准确使用外交辞令不仅有助于传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而且有助于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
因此,作为一名外交官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和掌握外交辞令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外交辞令句子大全
外交辞令句子大全
外交辞令是指在外交场合使用的措辞和话语,通常具有严谨、委婉和策略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交辞令句子:
1. 双方应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
2. 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 我们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避免采取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的行动。
4. 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5. 我们重视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愿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6. 希望有关国家能够认清形势,不要采取损害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动。
7. 我们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8. 我们对某些国家在某些问题上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
9. 我们强烈谴责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
10. 我们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向发展。
这些句子只是外交辞令的一部分,实际上外交语言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维护国家利益。
政论外宣常用外交辞令翻译
1. 日益昌盛
2. 快速发展
3. 隆重集会
4. 热爱和平
5. 追求进步
6. 履行权利和义务
7. 回顾奋斗历程
8. 展望伟大征程
9. 充满信心和力量
10. 必胜
11. 主张各国政府采取行动
12. 和平共处
13. 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
14. 经历两个不同时期
15. 战胜无数的困难
16. 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17. 完全意识到
18. 迈出重要的一步
19. 采取各种措施
20. 得出结论,告一段落
21. 实现民族独立
22. 追求真理
23.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4. 根除(防止,消除)腐败
25. 响应号召
26. 进入新时期
27. 实行新政策
28. 展现生机和活力
29. 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竟争力
30. 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1. 解决温饱问题
32. 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
33. 与日俱增
34. 实现夙愿
35. 必将实现
36. 锻造一支人民军队
37. 建立巩固的国防
38. 进行和谈
39. 修改法律
40. 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交辞令对照表富有建设性
外交辞令对照表富有建设性
外交语言的建设性,就是以包容性与和谐性的拓展双边或多边的利益关系,在新的共识中求发展。
其实,所谓外交辞令就是比较婉转的语言艺术.
举几个例子吧:
最后通牒——“我们期盼您可以在.之前作出决定并通知我们,否则我们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差不多就是宣战了)我很生气——“我们认为您的举动是没有善意的(或者对我们利益可能造成影响的)
我很担心——“我们对您的活动表示关切”
你打算找茬么?——“我们对您的举动表示担忧”
我打算教训你一顿——“对于您的举动,我们要求您给与明确地解释”
宣战——“我很遗憾的通知您,由于.我们不得不中止目前的状态了(目前是和平哦)”
我不相信你的话——“我对您的话表示谨慎的担心”
随你便好了,别来缠着我——“我们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
我不想告诉你——“我没有看见相关的报道”
你说的也许是真的,我反正不承认——“我无法证实您的.”
想表示亲热“我们亲密的朋友.、与我们友谊永存的.”
想表示冷淡“希望可以成为朋友的.(我们目前可不是哦)”
外交语言必须严谨,礼貌,中性.就算是宣战,开头也要“尊敬的.”
结尾也要“顺致崇高敬意”。
《吕相绝秦》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吕相绝秦》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吕相绝秦》文章选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叙秦、晋交恶,晋国派使臣吕相到秦国宣布与之绝交。
吕相先历数穆公为德不终、私与郑盟、乘危灭晋等等罪状,尔后归入绝秦主旨,是一篇保存完整的外交辞令。
作品原文吕相绝秦晋侯使吕相绝秦1,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2,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3。
天祸晋国4,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无禄5,献公即世6,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7,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8。
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9,是穆之成也10。
“文公躬擐甲胄11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12,则亦既报旧德矣。
郑人怒君之疆场,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13。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14。
文公恐惧,绥靖诸侯15,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大有造于西也16。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17。
蔑死我君18,寡我襄公,迭我肴地19,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20,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21,倾覆我国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肴有之师22。
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23。
天诱其衷,成王陨命24,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25,康公我之自出26,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27,我是以有令狐之役28。
康犹不悛29,入我河曲30,伐我涑川31,俘我王宫32,翦我羁马33,我是以有河曲之战34。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35,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36,焚我箕,郜37,芟夷我农功38,虔刘我边陲39,我是以有辅氏之聚40。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41,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42:‘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43。
君又不祥,背弃盟誓。
中国大国外交30个经典说词
中国大国外交30个经典说词〖1〗有些问题,不立即解决比立即解决效果要好一些。
比如,中国没有在1949年收回香港,没有拿下金门。
留下香港,在西方的封锁中留下了一扇让中国可以与世界保持联系的窗口。
留下金门,保留了台湾与大陆母体的脐带,从此,无论这个孩子如何哭闹,都无法离开母亲的怀抱。
〖2〗有些牌,我们可以当它是对方的牌,也可以当它是我们的牌,具体取决于我们的需要。
如西藏问题与人民币的汇率。
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是他们的牌,我们主动把人民币贬值的时候,是我们的牌,而升与贬的实际操作权在我们手里。
他们愿见达赖的时候,是他们的牌,我们想批达赖的时候,是我们的牌,当然,西藏在我们的手里,不在他们手里。
〖3〗有一张牌,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效,这张牌叫国家实力。
有了这张牌,一个国家可以纵横天下,没有了这张牌,一个国家的命运总是容易操纵在别人的手里。
〖4〗台湾问题的本质,绝对不是统独问题,而是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统一的问题。
我们在经济总量不及台湾的时候,在列强的围堵下,都没有让台湾都没有实现独立,更何况今天,台湾甚至不及内地的一个省,我们甚至有勇气敲打西方。
〖5〗有些时候,不与政治持钩比与政治持钩可以取得更好的政治效果。
如对非洲援助,既然是一件帮助人的事情,双方都愉快的效果总比双方都不愉快要好。
〖6〗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
我们要是放弃了武力,还能和平崛起吗?〖7〗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前提是,由我们自己来确定对方是不是已经使用了核武器,也由我们来确认我们是不是真的使用了核武器。
〖8〗声称不要主导权,并不代表放弃主导权。
比如,我们对待东盟的态度,我们的态度是由东盟实施主导权,我们只需要对这种主导权施加足够的影响就可以了。
〖9〗我们是美国的朋友吗?我们是俄罗斯的朋友吗?都不是,他们的共同的唯一的朋友叫利益。
所以,与他们相处,我们的朋友也叫利益。
〖10〗西方先用贸易打击我们,然后用民主打击我们,现在,我们用贸易打击西方,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用民主打击西方。
那些有深意的外交辞令
那些有深意的外交辞令作者:胡佳恒来源:《领导文萃》2013年第03期很少有人会将“外交辞令”当成褒义词。
那些正确的废话,往往会让倾听的一方不耐烦。
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听懂了它?外交辞令与真话之间的微妙距离,用高等数学都无法精确计算。
这其中不乏自嘲——有国外外交官说他即使不说话,也要考虑三件事。
一是时刻准备着连续参加一周宴会,不干任何工作;二是记得宴会上偶遇的女士生日,但永远记不起她的年龄;三是时刻保持多疑状态。
所以假使你想欺骗外交官,最好的办法是对他说真话。
但这一定有偏颇之处。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活在一套自己熟知的语言体系里,用一个个不起眼的词语,去传递一条条有深意的信息。
优雅表达不同意见会谈在“坦率”的气氛中进行,这是暗示双方对所讨论的问题存在意见分歧。
对某事表示“遗憾”,这对他人表达不满情绪——在有些场合,它也有含蓄表达抱歉的含义。
双方经过会谈,对问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分歧依然如故,这种情况不好直说,便用以下一些方式表达——“会谈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这是避开分歧,而有分寸地强调会谈的积极面。
“双方的态度是积极的,气氛是友好的”的表述,暗示会谈没有取得进展,但突出的是双方的态度,会谈的气氛,强调双方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愿望。
“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观点”、“阐明了各自的立场”,这是暗示双方分歧较大,会谈仅止于自说自话。
说某人进行“不符合他身份活动”,指的是此人被认为是间谍。
宣布某人为“不受欢迎的人”,其实是要将他驱逐出境。
“无可奉告”就是拒绝回答。
对于对方的某种立场、主张或做法需要表示态度,可是却既不能轻率地表示同意,也不能冒然反对,而是要持慎重态度,有某种保留。
这时往往说“可以理解”或“表示理解”。
“注意到”也是一种留有余地的表达方式。
它比“可以理解”这样的表述更轻,只是表示对方的某种立场、看法或做法已经引起我方很大重视,但是我方却不愿或不能、至少是暂时不能表示赞成与否。
这是一种避免明确表态的用语。
外交辞令门外谈
外交辞令门外谈作者:范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6期一小时候,喜欢听父亲说古道今,纵谈天下。
父亲本一介草民,读书不多,却特别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形势,典型的吃地沟油的命,操紫禁城的心。
他最佩服的人是周恩来总理。
那会儿经常听他说周总理如何如何了得,主要是口才了得,机智敏捷,幽默风趣,又绵里藏针,让对手敬畏。
上网一搜,发现不少段子从那时一直流传至今。
且说三段: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
狡猾的赫鲁晓夫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他进行挑衅,因为老赫是工人大老粗出身,算“苗红根正”,周恩来则是资本家的后代,属“出生不好”。
赫鲁晓夫故意说:“你说我们搞修正主义、资本主义什么的,批评得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生于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是指周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
周恩来不慌不忙,波澜不惊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各自的阶级。
”另一个故事是与美国人的较量。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大家都看着周恩来。
总理依旧淡定自若,面带微笑说:“这并不奇怪呀。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一语双关,话里有话,但又无懈可击。
第三个故事涉及“国家机密”。
据传有西方记者问周恩来:“总理先生,请问贵国总共有多少钱?”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实话实说,如何应对还真是很考验人的。
而智慧过人的周总理从容不迫,给予了这样的回答:“我们新中国用的是人民币,国家的银行存款是18元8角8分。
”当时,我们国家的钱面值只有1分、1角、1元、10元、2分、2角、2元、5分、5角、5元,加起来正好是18元8角8分。
这可谓妙答。
如此经典幽默的回答令提问者佩服有加。
虽然这些故事也许有夸张或演绎的成分,但从50年代的万隆会议,到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再到70年代中美建交,周总理一直活跃在国际外交舞台,从容大气,风流儒雅,机智幽默,尽显大国领导人风范,则都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经典外交辞令
外交语言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
难怪曾在联合国内担任过美国代度表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感叹地说:同样的一些话,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含义,但在外交文件中却是另一种含义,“这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外交语言讲究委婉。
有位外度交度官甚至戏;为什么总是“答非所问”?是的,外度交度部发度言度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回答有时不是很切题,有点答非所问,让人不知所云。
并且发度言度人总说些我们“注意到……的表态”、“我们注意到……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好像总在说废话。
确实,外度交度部发度言度人的表态中有时有答非所问、说套话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透度明度,增加信息量。
但另一方面,公度众也应了解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外交语文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
所谓委婉,就是有些问题不便或不能直说,就用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让为对方领悟。
因此,外交语言有时就不是直白式的一问一答,会绕点弯子,或声东击西,需要注意其字里行间、或留意其弦外之音。
亲切友好的交谈——字面意思;坦率交谈——分歧很大,无法沟通;交换了意见——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充分交换了意见——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吵虑这一问题的立场——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友好)政度策;拭目以待——最后警告;请于*月*日前予以答复——*月*日后我们两国可能处于非和平状态;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负责——可能的话我度国将诉诸武力(这也可能是虚张声势的俗语);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战争在即;这是不友好的行动——这是敌视我们的行动,可能引起战争的行动;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打算忍了,要动手了;悬崖勒马——想挨打么?勿谓言之不预也——准备棺度材吧。
最后一句自从中度国开始韬光养晦发展经济之后就没用过了。
关于“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度国政度府的两次生动使用:一次是1978年越南军度队对中越边境的侵犯;另一次是印度军度队对中印边境的侵犯。
《左传》外交辞令观点汇总
《左传》外交辞令观点汇总先把个人的相关部分写出来,方便各位总结。
选题动因:选择外交辞令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兴趣推动。
我当时只是希望,如果作专题研究,口应该开的小一些,所以诸如思想倾向之类很大的题目就直接跳过了,后来也在犹豫到底是写个人案例诸如子产还是外交辞令,但是一看具体篇目,觉得外交辞令篇幅更短小,加上我对言辞上的东西和言辞背后的思维的维度更感兴趣,因此选了这个题目。
书目:《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齐桓公伐楚》,《展喜犒齐师》,《烛之武退秦师》,《秦晋殽之战》,《郑子家告赵宣子》,《王孙满对楚子》,《楚归晋知窑》,《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收获:通过做这个小专题,让我对于外交辞令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因为在研究时发现自己由于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不够了解而有些困难,使得我对春秋各国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更重要的,我学习了一些外交辞令中的基本技巧和基础,得到了演讲与口才方面的理论提升。
疑惑:我在阅读中发现,当小国面对大国时,态度竟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先礼后兵,前面很恭敬温顺,一旦发现大国有侵吞己国的狼子野心,立刻摆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姿态。
果然令大国觉得不划算于是讪讪而去。
我想问的是,这种做法有普遍的意义么?还是说有一定条件下的?如果有条件,那么是什么?观点汇总:周允淇:劝说方所应具有的能力:抓住主要矛盾,发现要害。
渲染后果。
道德至上。
言词得体。
被劝说方所应具有的能力:指出对方道德上的欠缺、增强攻打对方的合理性。
言辞软中带硬、毫不妥协。
魏尔曼:外交辞令的共同特征:1. 多喜欢搬用周天子的名号,奉天子以令诸侯。
【诸侯搬出周天子的根本目的无非是确认自己师出有名,加固战争的正义性,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妄图从战略上藐视对方。
】2. 重视以德服人,强调道义。
3.绵里藏针,软中带硬。
综上所述,左传中的外交言辞具有强调道义感和正义性,绵里藏针,软中带硬,言辞含蓄,态度分明的特点。
姜孟圻:外交辞令的不同类型:【共性:这些外交辞令格式各样,但都带着共性,就是目的指向性。
我国外交辞令完整解读
我国外交辞令完整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我国外交辞令,这可真的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啊!
比如说“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哦!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房间,别人不能随便乱闯一样。
当某个国家试图侵犯别国主权时,咱们就会严肃地强调这一点。
还有“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好比是大家相处的基本准则。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准则,那国际关系不就乱套啦!中国一直是这五项原则的坚定践行者,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再看看“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这就好像两个朋友闹矛盾了,坐下来好好谈一谈,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而不是直接撸起袖子干架呀!比如某些国际争端,中国就积极推动通过对话来化解矛盾。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哇哦,这简直太伟大啦!这不就是说整个地球村的人都是一家人嘛,要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中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中都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呢!
咱中国的外交辞令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都是有着深刻含义和重大意义的。
它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国际关系的道路,指导着我们与其他国家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不是吗?反正我是觉得特别自豪!中国的外交辞令,就是这么牛!这么厉害!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外交点赞!。
那些绝美的外交辞令,折服了霸主,惊艳了岁月
那些绝美的外交辞令,折服了霸主,惊艳了岁月在《左传》《国语》等先秦史书中,经常会出现较大篇幅的外交场景描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外交辞令。
这些绝妙的外交辞令,委婉典雅,刚柔得体,充分体现了我们先祖的智慧和谋略,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根植在我们血脉深处中的文化基因。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外交辞令,是如何折服春秋时期那些叱咤风云的诸侯霸主们的。
屈完折服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一生纵横捭阖,九合诸侯,风头无两。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纠集八个诸侯国,亲帅联军入侵楚国。
面对齐桓公的突然发难,楚成王很是吃惊,于是派使者到前线质问:“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楚使者问:齐君您住在北方,寡君住在南方,即使是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不成想您踏进我们的国土,请问是什么原故呀?这个发问,虽然没有责备的字眼,但暗指了齐君的行动十分唐突和无礼。
齐国国相管仲一看来者不善,于是亲自出面回复:“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管仲讲,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所有的诸侯和各地的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以共同辅佐周王室。
管仲的意思是,我们这次为周王室远征,是师出有名的。
管仲还讲,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意思是,你们楚国,也在这个范围之内,非“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等于把楚使的质问全怼了回去。
管仲接着讲,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应不上,没有用来过滤酒渣的东西,我们特来征缴;另外,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们也特来问问是怎么回事。
齐桓公如此兴师动众,竟是为几捆包茅而来,显然是在挑事找茬。
周昭王南巡落水淹死是300多年前的事了,且不发生在当时的楚国境内,果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外交辞令精辟解释
外交辞令精辟解释
嘿,你知道外交辞令不?这可真是一门超级有趣的“语言艺术”啊!
比如说,“我们对此表示关注”,这就好像是说“嘿,我们可看着呢”。
再比如,“我们对此表示遗憾”,其实就是在说“哎呀,咋这样呢”。
你想想看啊,在国际舞台上,各国之间交流那可得谨慎又谨慎。
那
些外交辞令就像是精心编排的舞步,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和目的。
“双
方进行了建设性的对话”,这就如同两个人在小心翼翼地搭建一座桥,
努力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点,例子就像甲乙两国代表在谈判桌上,微
笑着说这句话,其实心里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呢!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哇哦,这就像是一个侦探在暗中
观察,随时准备行动。
好比说丙国对丁国的某个举动发出这样的辞令,其实就是在告诉对方“别乱来,我们盯着呢”!
还有啊,“我们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这不就是在说“咱好好谈,别动手”嘛!就像两个小孩争一个玩具,大人过来说“好好说,别打架”。
外交辞令有时候就像是一层面纱,让你看到一些,但又不完全看清楚。
它既可以表达立场,又能避免过于直接的冲突。
“我们敦促对方采
取积极行动”,这感觉就像是老师对学生说“赶紧去做,别磨蹭”。
说真的,外交辞令真是太有意思了!它就像是一场微妙的游戏,各
方都在其中周旋,寻找着最佳的平衡点。
每个人都得小心翼翼地选择
用词,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发一场风波。
这不就跟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嘛,得考虑对方的感受,得让别人能接受。
总之啊,外交辞令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好好去琢磨,去理解。
它不仅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也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与人相处的技巧呢!你说是不是?。
中国外交十大霸气话语:最后一句国人沸腾(含5篇)
中国外交十大霸气话语:最后一句国人沸腾(含5篇)第一篇:中国外交十大霸气话语:最后一句国人沸腾中国外交十大霸气话语:最后一句国人沸腾外交(diplomacy),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一、60代初,由于大陆经济困难,美国觉得有机可乘,积极支持蒋介石准备反攻大陆。
当时中美正在波兰秘密接触,周总理指示我方代表警告美国:“如果台湾胆敢反攻大陆,反攻大陆之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之日!”美方立刻表示不支持台湾反攻大陆。
二、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
”对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三、1982年9月,在西方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与小平同志就香港主权进行谈判。
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到1997年还收不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面对撒切尔夫人要以非和平方式保留香港治权的威胁,小平同志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话:“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四、1987年,菲律宾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
”邓小平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五、1989年7月,邓小平提及钓鱼岛问题时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
以汉武帝为首的十句外交宣言,句句震慑他国
以汉武帝为首的十句外交宣言,句句震慑他国告诉大家,中国历史上对外最强硬的朝代,就是汉朝,绝对是汉朝。
不信的话,我们就来看一下汉朝人这十句霸气无比的对外宣言吧!第一句话,乃汉武帝所说——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矣。
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
何但亡匿漠北寒苦之地为?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朝大军灭掉南越国,南越王赵建德的头颅也被高高的悬挂在了长安宫北面的门楼上,汉武帝刘彻龙颜大悦,于是随随便便组织了十八万骑兵十二路大军,旌旗千里,浩浩荡荡,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横临边朔,饮马北河,耀兵扬武,向匈奴示威,并给匈奴乌维单于下了道很屌的战书,给了他两个选择:“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矣。
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
何但亡匿漠北寒苦之地为?'乌维接到这封战书后,《汉书》中用了两个字来形容他的的表情:詟焉。
所谓詟(zhe,音折),本意为哭泣过度,以至失声而不能言语。
不过这里乌维应该是心惊胆落,害怕到说不出话来,哭倒是未必,毕竟人家也不是小孩子。
于是,匈奴只好灰溜溜的逃回了漠北苦寒之地,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第二句话,乃出使大宛的汉使所说——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
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遣使臣车令等持黄金千斤及金马一座,去大宛购买其国宝汗血马。
大宛为希腊后裔所建之国家,地处今土库曼斯坦一带,是西域与中亚的连接点,为康居、大夏、乌孙等国交通之枢纽,有大小属邑七十余城,胜兵六万人,实为中亚大国。
所以大宛国王也是很拽的,他竟然不肯卖马,汉使大怒,便在朝堂上大骂大宛国王,骂的大宛国王非常没面子,于是派属下郁成王率兵截杀汉使,夺其财物。
刘彻的真金没换来宝马,反而打了水漂。
汉武帝暴怒。
钱倒是小事儿,关键面子挂不住,所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两国并未交兵,汉朝可是带着厚礼来与大宛做文化商贸交流的,却遭如此对待,这简直是对大汉天威赤裸裸的挑衅与侮辱!刘彻在庙堂上咆哮:你们说,咱们怎么办?一旁,另一位曾出使过大宛的汉使姚定汉露出了轻蔑的笑容:“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浅析《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诸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
居为《春秋》三传之首,是主流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既然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涉,便少不了外交官间的唇枪舌战,少不了精彩的外交辞令。
《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逻辑之谨严、道理之明晰、辞采之华瞻、委实让人叹为观止,有着极为动人的感染力。
无论是在敌强我弱,还是在敌胜我败,甚至是在订立城下之盟,身为俘虏之时,外交官都能巧妙地使自己的说辞入情入理,起到折冲樽俎、消弭战祸的作用。
它不但反映了春秋时代复杂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机巧微妙的外交活动, 同时又表现了春秋时代外交场合那种彬彬有礼的风尚和高度的语言技巧。
先看其中的两个外交事例。
在《秦晋殽之战》中,秦军在盂明、西乞、白乙的率领下浩浩荡荡过周及滑时, 被郑国商人弦高偶遇, 他急中生智, 送牛犒师, 并用略带欢迎的口吻说出了弦外之音:“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敢犒从者。
不腆敞邑, 为从者之淹, 居则具一日之积, 行则备一夕之卫。
”弦高这一番话, 表面上在犒劳秦师,实际上是在警告秦军休要轻举妄动; 表面上是说为秦师提供粮草,做好保已工作, 实际上是告诉他们郑国已经作好了应战的充分准备。
郑穆公接到弦高报信后, 派使者到客馆看视, 知道了秦客已收拾好车子, 磨好兵器, 喂饱马匹而枕戈待旦, 于是郑穆公又派大夫皇武子去客馆辞谢秦客。
皇武子绵里藏针、巧揭实质, 用挽留式的语言下达了使对方非走不可的逐客令:“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这一番辞令, 表面上句句是颇具歉意, 恭敬协商的客气话, 实际上却句句带刺, 嘲讽与谴责双管齐下的逐客令; 表面上显得热情好客, 实际上却表现了对他们的无限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