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_3862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摘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对学习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然而,在大多数学生的意识中,写作固然无法推托,而批改作文,则是于己无关的事。

为何会造成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是学生自己没有参与,不容易引起关注。

第二是评语的平淡或概念化。

语文教师的工作负担重,对学生的每一篇文章,无法进行精琢细磨,一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高质量、论文式的批语,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寥寥数语。

【关键词】昨晚教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一、转换角色,诱发学生对作文的评改兴趣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本文从作文教学的批阅入手,以作文互批为切入点,探讨这一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积极意义。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作文批改费时多,收效少,是语文教师的心腹之患。

我从事语文教学20年,逐渐认识到学生互批作文的重要性,它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积极意义。

但如果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文,就会使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互换,学生在心理上就能产生一种新的兴奋;学生每次批改作文数量较少,也能避免精力不足问题;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旁窥心理,使批改者对阅读他人作文,有浓厚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特别愿看别人的作文,又很愿给人家挑毛病。

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相互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会比较关心别人的文章,评语也写得相当认真;被批改者更会前所未有地关心起作文评语来,对它进行反复琢磨和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毫无疑问,作文互批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对写作和评改的关注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增加压力,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成就动机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批改,有一种“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心理,评语的好差,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压力了。

而在互相批改时,学生心理上就会发生某种变化。

因为青少年心底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同龄人中间,特别是在异性面前,尤其不愿露丑。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语文学习兴趣失落、动机弱化、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等现象,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是统一的有机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应该注意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动机与兴趣能够互相转化。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使之朝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两者都起源于需要,在需要的作用下,进一步产生行动的动力因素。

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动机,并有具体行动,结果反馈获得满足感,则会引发兴趣;兴趣会以满足感的不断产生而巩固加深,如果光有动机而缺乏行动是不会产生兴趣的。

反之,一旦引发兴趣,则必然有与之相伴的动机。

情感与意志是能够互相影响,且密不可分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意志努力往往在情感体验中得以有效地实现,对语言的学习、对美的感受、对写作命题的推敲,历来不是容易的事,学生在这些困难面前具有强烈的情绪特征。

如果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待困难,那就会是一种有益的、积极的挑战,也是促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力。

反之,如果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体验对待困难,那么困难就会成为一种痛苦的负担。

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

一方面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怀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这样就构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强烈的、持久的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把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归类,列出教学计划,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使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获得了应有的学习任务,自然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由“要我学”产生“我要学”的动机。

二、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和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关键词】语文教育非智力因素培养【摘要】语文教学更要依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为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是要把握语文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然后是要运用好语文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

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一般情况下,人的智力因素差别不大,而非智力因素水平往往差别很大。

因此,非智力因素便成了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语文教学更要依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语文教育之本,是对学生“言语生命”精神的滋养。

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尤以“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技能更为重要。

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并不是单靠智能和技能就能奏效的。

一个学生语文上的成才,依靠的是他的综合素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合力;一个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必须有才、学、识。

而才、学、识这些智力因素的提高有一个漫长、艰苦的累积过程。

期间,学生还得具备非智力因素,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情感意志、强烈的责任感、认真的态度、超常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等。

没有这些,是不可能获得言语表现上的成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甚至比智力因素的作用还要大。

因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激发、维护、定向、调节的作用,可以说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因素,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譬如,“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如饥似渴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意志”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就能锲而不舍的攻克难关,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个性”在学习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一个人的个性性格,它能以较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中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要有成功的语文教育,自然离不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语文既受智力因素影响,也受非智力因素影响。

一个学生智力水平再高,如果不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取得突出的成绩。

大多数的学生智力水平处于正常状态,所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因素,如自信、兴趣、情感、和意志等。

”弄清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就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成功学认为: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

要学好语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个学生体味语文的精彩与魅力,自信心必不可少。

在多年语文教学的跌宕起伏中,我逐渐悟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在千丝万缕的细节中逐渐聚积逐步铸就的。

①细化目标,缩短与目标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学生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如果总是不能品尝成功的果实,学生会逐渐丧失自信,熄灭学习的热情。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将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容易化,让每个学生都有目标可依,并且轻轻跳一跳就能达到目标。

②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中获得自信。

不论是上课还是改作业,对表现突出或认真踏实的同学我总是不吝赞美之词,每次考完试,我都会发放奖品给成绩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学生在赞美和表彰中逐步建立自信,点燃学习的热情。

所以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很小,课后忙着补课、上兴趣班、玩游戏,因而看课外书、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就很少,知识面比较狭窄。

课本上有些知识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如果脱离生活,只捧着书本教学,学生也只学书上的语文,那么这样的语文是枯燥的,无意义的,学生就不会“好之”“乐之”。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摘要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们的关系是辨证的。

智力因素是开发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是培养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强化和保证作用,在学习中起调节、维持、推动的作用,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且共同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非智力因素促智力发展:培养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动机, 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活情感, 增强学习效果;砥砺意志, 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学会自学......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以非智力因素促智力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习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老师们过多的重视语文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课变成了生硬呆板的习题课。

语文所特有的丰富的情感、感悟、熏陶的教育方法已经荡然无存了。

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甚至于厌恶语文了。

既然如此,又谈何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呢?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引入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凡智力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人智力因素而言的。

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习惯等。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经过数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生的智力因素不是学习优劣的重要原因。

绝大多数学生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都应该可以学好。

而差异存在于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方面。

因此要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除了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外,更应积极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一、设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学生的质疑发问若是比较肤浅难以触到重点,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什么地方需要设疑呢?重点和难点之处需要设疑,特别要巧在生于“无疑”处。

二、及时点拨,诱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感往往是一闪即逝,学生求异思维也常有一刹那的表现,应该立即锁定它。

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新知时尝到创造的甜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三、设置坡度,引导学生奋力攀登有时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似乎很活。

这或许是一种表象,学生求知的“失衡”心理并未形成。

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因得不到新的满足而疲劳。

我们发现,学生对已知的东西兴趣不能持久,对想知而未知或一知半解的东西兴趣浓厚,迫切希望去理解它。

语文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善于在学生心理上制造不平衡,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但问题也不是越难越好,不符合实际的陡坡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

我们给学生的坡度既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又不是难于上青天。

这样,学生有“坡”可爬,要花力气,经过奋力又能到达顶峰,自然乐在其中了。

四、调动非智力因素,要理解、尊重后进生,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会获得成功。

对任何教育对象,教师都要以真情实感去理解,尊重他们,更何况后进生由于正处在心理断乳期,适应能力较差,自尊心理特别敏感,因学习成绩不佳,其心理缺陷更显得突出,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也只有他们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了,才能卸下心理包袱,鼓起学习信心,产生学习兴趣。

理解和尊重后进生,需要教师付出全身心的爱的情感,而情感是非智力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者:李慧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6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构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且后者影响、制约着前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非智力因素在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形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兴趣、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一、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对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识到:兴趣与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学生对某学科产生的兴趣越浓,那么与之有关的能力发展就越全面。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方面的才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2.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设计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不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要紧扣一篇课文,进行细读精思,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总之,要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精心设计导入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够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导入语设计的方法很多,设悬置疑、故事笑话、诗词歌赋、情境冲突等都可以。

4.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游戏、幽默、笑声和争论,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单调乏味,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形式要灵活多样、新颖独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柱。

卡斯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的知识,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

”这说明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及智力开发有很大影响,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要在学生心中播撒兴趣的种子人类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视听并用记忆3小时后能记住90%左右,三天后记住75%,可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效果极佳。

例如,教学《小小的山村》时,我让学生边看多媒体课件边听范读录音,引导学生“我们跟作者一起去看一看小小的山村好吗?”这样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定向作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的学生问:“为什么题目中用了小小的这个词?小山村有什么特点?”课后我留了一项弹性作业,请学生平时留心观察自己的家乡或大自然的美,坚持写观察日记,这样做既注重了读写结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续了学生的兴趣。

可见以趣导学、引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创新的潜能轻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所以,我特别注重开展好情境教学。

例如,教学《“真美”和“真糟”》时,充分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采用以情激情的方式创设这样的情境: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爱。

有的同学画了一幅简笔画,写上自己的心里话,有的学生则要给父母捶捶背,倒杯茶……通过不同形式的汇报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文题的深刻内涵。

三、上活语文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除了可以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美,文章的意境美等,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鼓励学生演一演文中小主人的遭遇,表演后,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纷纷表示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河北省永年县第八中学 段蹙梅
[ 摘 要 ]学生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 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密切 的关 系。在大力提倡 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非智力 因素 的培养 更有 着 举 足 轻 重的 作用 。 [ 关 键词 ]语 文 教 学 非 智 力
求 教师 把主 导作用 的落脚点 放在调 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上 , 积极性 高 ,学习效果才会好 。 3 、调节学生 的学 习情 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 体验,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始动作用。它贯穿于非智力因素 的各个环 节之 中 ,在人 的理 想 、信 念和个性 品质形成 中起 着 定作用。没有情感的参与 ,其它非智力因素就不可能很好 地发挥效应 。 列 宁指 出 : “ 没 有人 的情感 ,就从来没 有 、也不 可能有 人对 真理 的追求” ,这句话 充分表 明了情感在人 对真理 的追 求 中所起 的重 要 作用 。情 感 是 沟通 教 师 、教 材 、学 生 的纽 带。教材的丰富内涵 、 教师的热情 、学生的共鸣,凭借的都 是情感的传递。情感的传递也是语文学习的手段。语文教学 要充分 生情 于 “ 文 ”, 移情 于 “ 人”, 融 睛于 “ 境” ,在教材 、 教师 、学生 之 间建 立感 情的流通 网 , 创 造一种 与教学 相一致 的氛围 , 使 “ 智育”与 “ 情育”同化 ,教师应抓住时机,在 范畴 。 情感的关键处点拨 ,从而诱发学生 引起共鸣 。 二 语文教学 中学生非 智力 因素 的培 养策 略 情感 对 学 习有 推 动或 阻碍 作 用 。基 本 的情 感 可 分为 快 1 、培养学 习的兴趣 乐 、悲哀 、愤怒 和恐惧等 等 。积极 的情 感可 以促 使学 生产生 众所 周知 ,人 的求知活 动需要 兴趣 。兴趣是 人认识 某种 浓厚 的学 习兴趣 ,进而激 发学生 强烈 的学习动机 ,提 高学 习 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 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 效率 ,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使学生丧失学 习 “ 没有丝 毫兴 趣的强 制性学 习 ,将会 扼 杀学生探 求真 理的欲 兴趣 ,甚至 产生厌 学情绪 ,降低学 习效 率 ,起反 向的阻碍 作 望 。 ”语 文教学 实践也 证 明 :学生 如果 对学 习内容或学 习形 用 。因此教 师不仅要 积极 主动地促 进学生形 成 良好的情感 状 式产生了兴趣 , 其时 ,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 的状态下进行 , 态 ,还 要注 意防止 给学生带 来消极 影响 。爱 默森 说过 : “ 教 就会 采取 积极 的态度 ,学习起 来就会 全 神贯 注 ,不知疲倦 , 育成功 的秘 密在于 尊重学 生” , 对 智力好 的学生 要关 心 ,对 学 习效果 就会显 著 。反 之 ,假 如失去 了兴趣 ,认 为学 习是 一 智力差的学生更要关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 ,用 件 苦差 ,学 习 时就 会采 取消极 被动 的方法 ,这样 ,自然就 难 自己的情感去感 染学 生 ,以情动情 。上课 时教师要把 快乐 和 以掌 握知识 了 。鉴 于这 种认识 和体会 ,笔者 在长期 的语 文教 成功带给学生,让他们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和情感。采用 民 学实 践 中都 注意讲 究教 学艺术 ,不断 点燃学 生对知识 的好 奇 主、宽容、友好 的态度,创造轻松 、和谐、快乐的氛围,经 之火 ,让学 生在趣 味 中 ,在审美 中产 生一种 想要学 的欲望 和 常对 他们 表示鼓 励 ,用丰 富的表情 、高 昂的情绪 、抑扬顿 挫 能学好的信念 。教学新课之前 ,本人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 的节奏 去感染 学生 ,调动他们 的积 极情绪 ,让学生感 到老 师 从导语到作业 ,都讲究趣味性和艺术性 ,力求从课伊始就抓 对他 们 的喜 爱 和重视 。相反 ,当学 生犯错误 时 ,教 师就板 着 住学 生的心 ,唤起 学生 的注意力 ,诱发 学习 的兴趣 ,使学 生 脸 训斥学 生 ,这 样学 生必 然敬 而远之 ,甚至 出现逆反 心理 。 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 , 从而取得 学 生对教 师没有 感情 甚至反感 ,那 么教师讲 课再好学 生也 听 最佳 的教学效果 。 不 进 去 。如 果 学 生长 期处 于愤 怒 、绝 望 、烦 恼 、恐 惧 、焦 2 、处理好教 与学 的关 系 虑 、轻蔑 、忧郁 、寂 寞之 中,不 仅对身 体健康 不利 ,而且还 教学 活 动 是一 项 双边 活动 ,它需 要 师 生双 方的 共 同参 会严重影 响学 习 ,变得 消沉 、懒 散 、 厌学 、 自 暴 自弃。 与 。在这个活 动 中 ,教师应 该起 到主导 作用 ,因为学 习 的内 总之 ,在语 文教 学中 ,注 重学生非 智力 因素 的培 养 ,不 容、进程要由教师决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靠老师指导;学 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能力 ,而且使学生时常保持积 生学习目的、态度 、兴趣及其习惯要通过老师去培养 ,所以 极、乐观 、好奇以及求知的热情。同时,应该把智力因素和 教 师在 教学过 程 中起 到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但 是学 生 的学习不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统一在教育和教学过程 中,两者不 是被动的、消极的 , 他有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传授只有通过 可偏废,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 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 自己的财富 ,任何人不能代替, 这 就是说 ,学 生是学 习 的主体 、主人 ,因而学生 能动性 的产 生、调动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成为教学效果 的基点,这就要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情绪和兴趣,坚定学习意志,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树立目标,激发动机,促进学习教师要不断改变教法,诱发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树立目标,激发兴趣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发、激励的心理功能,有极大的诱惑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诱导、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目标确定了,学生虽然遇到了困难,也会投入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调动了非智力因素。

2.端正态度,激发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因为人的学习行动是受意识支配的,有了学习动机,才开始端正学习目的,选择学习途径、方法,进而执行学习行动,在执行中克服外部困难和内心障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最后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抓住教学中蕴含的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动机。

3.精心设计导语,培养学习兴趣“教师怎样一下子把学生领到这座宝库的大门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从教师手中接过打开大门的钥匙,争先恐后地走进去,获取新的知识?这就要讲究导入新课的艺术。

”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承上启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提高授课效果。

如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一夜的工作》,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为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的。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情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为什么人们如此崇敬总理的认识。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 中学生非智力 因素 的培 养
水 日, 水 余 昌江 余 秋 凤 上
( 西景德 镇 七 中 江
中图分类号 : 3 .7 G6 24 4
江 西・ 景德 镇
330 ) 300
文章 编号 :6 2 7 9 ( 0 】3 0 8 — 2 1 7— 8 42 1 2 — 0 3 0 1
④为祖 国需要而学 习。 ③为个人前途而学 习。 ② 为了父母而学 习。
T a hn / u C ag ag uQue g e c ig /Y hnj n , if i Y n
Ab t a t T e c l v t n o o — n el e c a t r h u d b sr c h u t ai fn n i tl g n e f co s s o l e i o i
①毫无 目标 , 日子而已。 混 我们 的 目的是要把学生第①② ③种较低 的层 次特征转 变为最 高层次 。在语文教学 中, 可通过课 文讲授 、 文评 改、 作 个别 谈话等多种渠道 ,对不 同的学生进行贴 近他们层次特 征的教育。如对第①层次特征 的学生 , 如果 在他的联系 ( 或
22 增 强 竞 争 意 识 。 发 强 烈愿 望 . 激
在学校里 ,我们不难 发现这样两类 学生 :一类聪 明伶 俐, 但上课 心不在焉 , 课后也 不用功 , 成绩提不高 ; 另一 类学
生思维并 不敏锐 , 上课情绪 稳定 , 但 课后 较用功 , 结果学 习
要 达到 目的 , 须要 有强烈愿望 , 必 愿望能激励 学生为 了 渴求 的 目的而去克 服困难 、 力奋 斗。一个对 目的抱着无所 努 谓态度的人 , 然不会 为能否实现 目的而苦恼 , 不会为此 显 也 而坚 持不懈地努力 。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教学论文动机是学习的内驱力语文学习动机,就是其中一种需要的基础上指向语文的一种学习意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多种需要可按其性质由低到高分为七层: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四是自尊需要,五是求知需要,六是美的需要,七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四种称为缺失需要,是一般人维持生活所必须共有的,后三种是成长需要,是个体生存的目的,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动机就是属于成长需要中的求知需要。

马斯洛把学习动机看成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内驱力。

良好的育人环境,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

从缺失需要的性质看,它的满足要靠别人,对中小学生来说,生理与安全需要的满足要靠成人,归属与爱心及自尊的需要,也只有靠成人设置良好环境,才有可能获得满足。

因而要求社会、学校、家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教师与家长应密切配合,使学生不愁吃,不愁穿,老师关心爱护支持,同学互相尊重,这是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

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具有明确的目的是学习的动力。

一个学生如果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决心。

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克思青年时期立志要改造旧世界,他一生都在为人类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赶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所谓正确的学习目的就是把人类的命运、祖国的前途、人民的需要同个人的学习动机结合起来。

当前中学生就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把升学、就业、光宗耀祖作为学习目的,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或一时而很难持久,一遇挫折就难以坚持。

认清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主动去学习。

1、语文是个人和社会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语文是思维工具,如果一个人语言运用不好,连话都说不明白,或语汇贫乏,或句式单调,就不能很好满足思维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既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识品质的任务。

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综合性的。

叶老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经过不断学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他还说:“语文文字,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培养一种习惯。

”可见,叶老早就重视“养成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方面。

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也体现了他们具有优良的自身素质。

语文教学中,要关注“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这一“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如我曾组织学生办《校园小报》,要求学生努力做到:版面设计,尽量与正式发行的报纸相似;书写要端正,标题要新颖醒目,插图要美观大方。

办报过程,我注意从多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和热情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加倍努力,从版面设计到内容裁定都能独立完成,有一位还在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讲解。

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约束人们崇尚教化,立德从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德的重要,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

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谈语文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唐代散文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大文豪郭沫若说:“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艺术大道上荆棘丛生这是件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者除外。

”这些大家所说的“勤奋”、“坚强”等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

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但对智力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此,我认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可用心理学思想,从以下几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一、情感因素的培养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那么,什么是情感?卢家楣等主编的《心理学》中说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情感相对成熟,但时常处在矛盾状态中,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时常易于冲动。

因此,加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调节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而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千姿百态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舒乙的《父子情》的父子之情;高风的《黄金的大斗笠》中的姐弟之情;李密的《陈情表》所抒发的作者与祖母相依为命之情;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所表达的对挚友的深切缅怀之情等。

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情真意切,真挚深厚,往往会打动学生,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情感之美。

二、意志因素的培养杨成章在《语文创造教育学》中指出:“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动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即它是自觉地确定目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

”而“一个人的意志主要体现在人的忍耐性、坚持性、刚毅性、坚定性、自制力等方面”。

由于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意志不稳定,往往表现出问题时,或者积极应对,或者产生动摇、悲观的情绪。

论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

论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

论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变高分低能为德才兼备。

衡量学生的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习惯、情商等,它是成功的关键。

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往往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单方面都是特别出色的。

所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是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积极探求某种事件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之分。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兴趣的培养则应是分步骤的。

1.轻易兴趣的唤起。

用视频课、演出课、竞赛课等多种课型,引发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还可以用美文赏析、学生精彩作文共赏等活动,迎合学生步入语文自学的殿堂。

2.间接兴趣的形成。

主要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

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还可以从课外介绍一些文章,如摘抄青春小品文、读报等,教育学生保持纯洁品质,让青春闪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3.将较长时间兴趣变成平衡兴趣。

可以通过谈话法,与学生交朋友,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亲其师,信其道”,平衡其自学兴趣;可以将引导与鞭策结合,尽量并使学生少走弯路,多一些顺利的激动和欢欣,并使学生的兴趣以求长久和平衡。

4.制止学生的不良兴趣。

如有的学生读书只重情节、课外只对武侠书感兴趣等,教师应及时引导,推荐好的书目,引导学生欣赏高品位的文化成果。

再者,必须培育学生较好的自学习惯。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倾向,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稳定后,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应抓主要方面。

1.细致治学的习惯。

这将并使学生终生受惠。

平时建议学生讲话必须言之有据,大至一个注音,小至一种观点,从而培养密工具书和动脑筋想要问题的习惯,不敢当然,不人云亦云。

2.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曾说过:“自觉是教育上的最高原则。

(论文发表)1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论文发表)1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应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由于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其它学科更为有效,更为重要。

一、教学常规“五优化”优化的教学常规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具体表现在:1、备课时优化的课时教学目标备课中应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编写教案、教案中的课时教学目标应结合课文内容明确提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标,不冗长,不矫揉造作,例如:在《海上日出》一文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陶冶爱美情趣;在《田忌赛马》中应让学生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从《丑小鸭》中培养学生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提纲、指导、评价的作用。

2、上课时优化的教学过程构建科学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标,最终还得以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一位高级教师在讲解《骄傲的孔雀》时,有如上一段讲授:1、用投影打出课文插图2和插图4,板书让学生比较:第2幅第4幅五彩、酒全、大扇子湿淋淋、发抖↓↓骄傲(美中不足)→低头、(承认错误)2、小结:孔雀低下头后会怎么样?(知错就改也是一种美)既向学生进行了审美情趣的教育,又教育了学生不能骄傲,知错就改,尊重别人。

3、优化作用作业标准作业中应培养学生如下几个习惯:○1认真书写的习惯;○2有疑必问,有问必答的习惯;○3独立思考的习惯;○4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5课前预习的习惯;○6姿势端正的习惯;○7整洁的习惯;○8自觉阅读的习惯。

4、优化辅导中的教师客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把握好辅导的客体作用,使学生能自己“悟”出道理,形成人生观,发展学生接受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

5、优化测评手段。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测评手段应形式多样,除口试、笔试外再进行行为测试,以公正的评估反过来促进、指导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四突出”1、突出阅读教学的开拓性学生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学校教育,其余的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在阅读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世界观较为稳定,这是现实的,老师应主动地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让学生通过阅读进步书刊学习有益知识,这是语文具有思想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通过这一途径,让学生学习我们生活当中的英雄模范,做好人,做好事,抵制像法轮功一类不良思想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布时间:2022-04-23T02:52:39.611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5月作者:唐艳[导读] 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能力活动有关的一切非智力(非认知)、非能力的心理因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非智力因素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日益突出。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

目前所强调的深度学习,其特征定义中就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持续投入。

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度,并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的素养。

唐艳四川省蓬安县锦屏镇中心小学校四川南充 637800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能力活动有关的一切非智力(非认知)、非能力的心理因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非智力因素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日益突出。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

目前所强调的深度学习,其特征定义中就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持续投入。

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度,并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5-314-01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汇中,大部分教师更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但语文教学和非智力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忽视这一方面不仅会影响教学质效,还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语文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的学科,着眼学生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其本身就存在较高的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价值。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优化教学,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不竭的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

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全文)

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全文)

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学生要进行有效地学习,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其中一类是有关认知活动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另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

前者直接涉及到学习本身的是智力因素,后者是与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动机紧密相关的,实际上指非智力因素。

美国的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也认为:人的一般智力不能简单地等同智慧能力之和,还应该包括非智力因素。

因此,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也就是IQ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克服困难的坚持性,良好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和期望成功的愿望。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班级中有个别的学生平时上课不太用功,下课又总是满头大汗,作业也是信手拈来。

其他同学还在埋头作业时,他却拿着球到操场上龙腾虎跃去了。

可是每次考试,成绩又总是名列前茅。

我想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独特的学习天赋,他们除了能领会知识要点外,更主要的是有着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然而,这种非智力因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有一个教育、培养、强化、进展的过程。

那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是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动力。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为了在教学上取得理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制造学习的诱因。

人们通常把促使人去活动的原因称之为动机,动机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发动起来。

”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动机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国时,刘备乐不思蜀,是因为刘备迷恋眼前的所有,丧失诸葛亮指点的强国富民的动机。

后来,幸亏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传锦囊妙计给赵子龙,晓以大义,才将刘备接了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倡分层次、分类型要求的异步作业。无论哪类学生,都不能使题目太易,题目太易,不仅不会产生成功 后的快乐,增强兴趣,反而会引起“没意思”感,挫伤积极性。科学的作法是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定在学 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一定高的难度,让学生在“跳起摘桃”中感受到成功和胜利的欢乐与自豪。实践 证明,凡经过自己奋力取得的成功最能激励人、鼓舞人。语文教学开展“表现教育”。成功和表现是互相联系 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成功。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这从本质和主导方面说是个积极因素,引导得好,能 发挥大作用。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作业、活动中得到充分表 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在表现中优化个性。最近北京东城区开展的“表现——成功——快乐”的 三步曲,我认为是较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经验。
2.模象情境。指根据相似原理,运用语文教学各种模拟手段栩栩如生地再现事物形象。如模型展示、图画 再现、音乐宣染(配乐诗或配音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把文字形象化,句子趣味化,学生学习起来便会兴味 盎然。
3.语艺情境。指通过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绘形、绘声、绘色地描摹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以激发学生的 情绪、情感和想象、联想。
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简红光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近几年来,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逐 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至于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本文拟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机制方面 提出一些浅见。
一、情境刺激
非智力因素的最主要因素是情绪、情感,而人的情绪、情感和动机、兴趣的产生受外部世界情境刺激等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异、宜人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语文教 学课堂的兴奋度。
1.体态语。指以人身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摇头、手势 、动作等。这些在师生之间的交往、理解过程中,尤其是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然而这却常常被语文教师所忽视。有的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视和颜悦色为有失尊严,在语 文教学中很难给学生宽松感、愉悦感;有的只注意知识讲授中的传情入神,不注意自身体态表情给学生学习情 绪上带来的影响。殊不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次肯定的点头,都会给 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样,一个轻蔑的目光,一个冷漠的脸色,也会给学生造成压抑和挫伤。
五、氛围优化
语文教学或学生学习语文应进行氛围优化。氛围优化指的是个体所处的周围环境气氛宜人,特别是人际关 系和谐优化。
情绪是个体搞好学习语文的首要条件,而周围环境气氛,尤其是人际关系则是影响个体情绪的重要因素。
氛围优化强调环境气氛的暗示作用,它通过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以潜在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 生潜意识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热情。在日常生活中,优化的氛围如同演戏中的音响、灯 光、布景、色彩等因素一样有着强有力的激发情感作用。而人的情绪、情感都具有弥散、泛化的特性。凡愉快 、兴奋等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各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干什么都情绪高、效果好;反之,凡恐惧、苦恼等 消极的情绪,会使人的大脑皮层各区域处于抑制状态,干什么都情绪低、效果差。
怎样实现氛围优化呢?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学生生活环境氛围的优化,尽力使学生生活在快乐之中。只有愉 快地生活,才能愉快地学习。在精神上要多给学生快乐感、兴奋感;少给他们压抑感、恐惧感。要把“欢乐的 童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象小燕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展翅在生活的太空。语文学习虽然有紧张的一面,但“主 旋律”应该是快乐,这就不能片面宣扬传统的“苦作舟”的信条,而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各种艺术手段多给学生 创造“乐作舟”的氛围,使语文教学在愉快之中进行。
3.语文教学的副语言。又叫辅助语或类语言。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的音量、音调、速度、节 奏和类似语言的笑声、感叹声等。比如,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有偏见,尽管没有通过言语直接表示出来,学生 仍可从教师讲话声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或者欢笑、叹息中有所觉察,因而也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语文教学重视反馈强化。学生成功体验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自我获得的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 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表扬、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我们要多通过肯定评价— —特别是在作文批改方面,使学生自我成功的内在体验因语文教师的反馈评价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对差 生,更要多给肯定。如果对差生只看到其不足,只会使他们更加退避三舍,造成主体意识低下的恶性循环。在 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的“在学生尚未感受到取得成绩的欢乐之前不打分”、“不给坏分数”的作法很值得借 鉴。
2.人际距离。霍尔的经典研究认为,人们总是根据某个特定时刻对他人的感情而选定彼此之间的某种距离 。人际距离是情感活动的一个变量。日常生活,语文教学中确也证明,人际距离潜在地表现着交流者的情感性 质(爱或恨)与情感变量(强或弱)。人际靠近会在对方身上产生深厚的情感效应。据此,我认为,人际距离 是影响非智力因素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人际距离的调控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 “动之以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意精神受挫时,教师有意靠拢他们,使之在感情上得到补偿,等等。
成功体验的关键在于成功。传统的语文教学采取“一律化”、“齐步走”,经常出现上等生“吃不饱”, 下等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成功率不高;现代语文教学提倡“异步教学”,就使各类学生都能经常体验到 成功的欢乐。“异步教学”有这样几种:一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异步——把学习过程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各 个学生都从独立自学中获得成功。二是作业异步——语文作业布置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情 况分层次设计和布置,使上等生潜力得到发展,下等生也能拾级而上,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三是语文教学进度 异步——成绩好的可以超前;成绩差的允许先慢些,然后再快些。例如某校引进复式教学,根据学生语文成绩 参差不齐等情况,班级里实行分组教学,分上中下三组呈动态结构,定期调整,使各类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兴 趣,下等生也能抬起头来。
(作者单位:永定培丰学区) �
4.问题情境。指通过语文教师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语文的热 情。如,通过语文教师提出激疑性问题,引起学生产生疑问,然后带着解疑的欲望去学习新课,以激起其对学 习的求知欲。
二、活动陶冶
苏联心理学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心理学的根本概念,活动与意识的统一是基本原理。人的心理在人的 活动(包括游戏、学习、社交、劳动等)中形成,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又在人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人 的活动在人的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人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所认识和创造的外 部世界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心理的全部发展过程。人的心理是在个体与外部对象世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规律 ,人的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是外部对象活动的内化,而外部对象活动又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化。智力因素是这 样,非智力因素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活动原理,坚持 在活动中陶冶。
语文教学要善于化败为胜。成功体验的核心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但是,成功体验再多,也难 免出现某些错误。出现失误怎么办?语文教师要注意优化接触方式,主动理解、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转化 “失败者”的心态,尽快从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这样,失败也可转化为胜利。美国心理学 家布鲁姆所调查的一位奥运泳将说,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当他进入另一年龄组后,每赛皆败,因此萌生放弃之 念,但他的父亲对他说:“等你赢了一场再罢休,不要因为输了就放弃。”结果赢了,他也不再想到要退隐。
这种情境刺激首先表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其次,是在语文老师教学的方法上。根据刺激物和刺激方式的 不同,我们可以将各种情境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实体情境。指有形的、实在的物体、物况情境,如课堂里展现的各种的实物、标本;根据语文教学的需 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工厂、新村、矿山、街道的各种现场等。这类情境 实感性强,易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指的是个体在取得的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心理研究认为,学生学习取 得成功或者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当学习取得成功,比如获得一种效益,解决一个难题,学会 一种技能,或者一次作业的优秀,一次比赛的胜利等等,都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 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好了还要更好”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心理,成为促 使其进一步学好的内部诱因。当学习遭受失败,比如连连答题出错,作业失误,考试落伍等等,都可以引起学 生灰心、烦躁、自卑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以致丧失学习信心,挫伤学习热情。无论成功或者失败的情绪体验, 都有一种循环反应。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学习与兴趣》一书中谈到关于学习“魔力圈”的理论,讲的就 是如何变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的“魔力圈”为良性循环的“魔力圈”。历来,人只认为是兴趣带来成功,殊不知 ,在幼少期,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在人的成长发展期,更多的是成功带来兴趣,有时甚至某方面的一次成功在 自己的成才道路上起关键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 的情绪体验,使之进入良好循环的“魔力圈”。
四、非言语交流
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总是以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方式进行 的。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非智力因素中,它总是以潜意识的方式自然地表现出 来。所以,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特别重视非言语交流的应用。
用系统观点看,非言语行动是人际交往中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国外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把它概括为 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语文教师经常用于教学领域的有以下几种:
坚持在活动中陶冶,要树立学生主体观。所谓活动,当然是学生主体的活动,不是语文老师“包办”,也 不是家长“代劳”,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体验。没有主体的活动,就没有主体的发展。社会上某些 怪现象:如爷爷替孙子背书包,奶奶为孙子值日,妈妈为孩子做作业等等。这当然是错误的。正确的作法是贯 彻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倡的给孩子“六个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把儿童关在家中,让他 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经受锻炼;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把时间表排得满满的,要多给儿童空闲 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活动、去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只有在主体的各种活动中,在他们对待人、对待事 、对待困难、对待成功和失败等各种矛盾中激发热情,磨炼意志,陶冶性格。在这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最 要紧的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兴趣活动,让孩子自己去活动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