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 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 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 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 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 途”。
新停:刚刚放下。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客居他乡 常:长久。杜甫从 48岁开始,一直到 58 岁去世为止, 11 年中,一直在外漂 泊,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 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一家 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 己的家乡。
七 言 律 诗
作者简介
名 杜甫,字 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时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作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 老别》、《 无家别 》 评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的 诗歌被人誉为“ 诗史 ”。艺术上形 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 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 难,壮志难酬。 苦恨:“苦”:极度;“恨”: 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 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新停:刚刚放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 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 呢?
杜甫身逢战乱, 从48岁开始,一直到 58岁去世为止, 11年 中,一直在外飘零, 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 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 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 年作者寓居夔州时写 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
千古哀情,悲秋绝唱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方法小结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 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意象分析法: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知人论世法: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再见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 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 难,壮志难酬。 苦恨:“苦”:极度;“恨”: 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 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 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 显得悠久。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 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 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 “落木”、“长江”这四个意象?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 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古人用 猿鸣—— 袁鸣代表悲伤之情
飞鸟——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 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 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猿鸣——使人听了它的叫声感到
十分悲凉
飞鸟 —— 在空中盘旋,说明
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新停:刚刚放下。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 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 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 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 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 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 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 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 圣”。
本诗的主旨: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 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 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 伤时叹己的情怀。
首联颔联分析
身冷心更凉 渺小、孤独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冷色调 凄清
无家可归 草木凋零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年似水
抓 意 象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③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艰难
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 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 忧心如焚,当然也忧身,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 (晚年),且浑身是病。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 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表现了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无一语不悲愁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
悲秋:时之凄惨。
常: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百年:年暮垂老。
多病: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 人一起去。此时却是异地独自登台。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 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境界?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 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 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 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 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 “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 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方法小结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 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意象分析法: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知人论世法: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 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
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
间的流逝。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 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 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一家 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 己的家乡。
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 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迟暮也; 多病,衰疾也; 登台,倍思亲也; 独,孑然孤“独”也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 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 难,壮志难酬。 苦恨:“苦”:极度;“恨”: 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 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 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 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 之感! ——国学大师· 王国维
无一景不悲愁
抓住意象品味语言来自风急天 猿
渚 沙
高 啸哀
清 白 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 意境 凄凉
鸟
飞回
品味语言
落木
无边
萧萧
下
沉郁
长江
不尽
滚滚
来
雄浑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 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 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 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 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 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因壮志未酬而产 生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