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框架效应下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_袁国方

合集下载

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整理版)

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1、的过程。

2、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研究;<1><2><3>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和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3、知识。

4、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6、(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8、9、(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10、感性认识活动,而社会研究是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1、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作为社会研究之一的社会学研究更具综合性与实证性。

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12、北大92<详>:试说明在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北大2003<简>:简述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1)孔德提出“观察优于想象”,“实证”含义:<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2)孔德提出社会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3)马克思方法论(复旦98<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手段,在具体的社会过程和社会联系中探求历史发展规律。

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

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科学一.什么是科学(重点)1、科学: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的基本特征是,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科学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科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展研究活动,发现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另一方面是掌握和推广现有的知识体系。

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科学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缺乏科学知识就很难从事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则是科学知识的来源,科学知识体系是依靠研究成果来建立、充实和完善的。

2、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3、科学知识:科学是系统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组织在具有逻辑性的理论系统中,它们以论文和专著的形式发表,并在教科书、百科全书、词典以及各种普及读物中得到推广。

科学知识可应用于各种目的、各个领域,它是教育的主题,是文化的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所说明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现象或特殊事件。

科学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它是通过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删除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旧知识来逐渐积累和发展的。

4、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科学研究是具体的、分析性的,研究通常是将事物分解,然后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最后才加以综合、概括。

科学研究是人的活动,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如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受个人主观因素—如个人偏好、价值倾向、世界观等—的影响。

此外,现代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许多个人的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研究活动受到社会结构和组织规范的影响。

5、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种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2)因果决定论,科学假定,食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因果关系,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表现为概率形式;(3)普遍性,科学的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4)开放性,任何科学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

基于特定区域背景下的不同时空视角试题设计

基于特定区域背景下的不同时空视角试题设计

杨国兵(铜陵市第一中学, 安徽 铜陵 244000)摘要:时空关系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地理时空思维对于其理解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及提高综合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以某一特定区域为背景,从区域的不同时空视角设计有针对性的试题,既能加强学生对相关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和把握,还能凸显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探究能力。

关键词:特定区域;时空视角;试题设计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相互联系等是地理区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

应该说,有效整合地理要素的时空关系是培养学生地理时空探究能力的主要路径。

在高三复习时,笔者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先选定某一区域,然后以该特定区域为背景设计一系列从不同时空视角命制的试题,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元化理解地理时空内涵的能力。

对于区域的选择一般需要基于详尽的资料,可以来源于知网、谷歌地图、百度百科等搜索引擎,但要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所选区域的地理环境应存在一定的内部差异,这样便于从不同时空视角和知识范围设计相关试题。

笔者以“新疆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县)沿线及其附近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区域相关地理信息的整合,从不同时空视角设计了几组试题,旨在达成以上目标。

一、结合不同尺度空间设计试题在试题中的时空表达方式是多样化的,从空间角度看,大多是基于不同尺度空间信息的组合。

大尺度空间旨在明确区域所处的气候、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背景信息,小尺度空间则强调在大尺度背景下,地形、地势、坡向、风向、河流、湖泊、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在小范围内的相互关系,其过程往往比较复杂,这种“小切口、大纵深”的命题方式能有效加强学生对地理要素的空间理解和整合能力。

(原创题一)雪山冰川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当前的休闲体验旅游中,显示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图1所示,独库公路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端伊犁河谷附近,该公路翻越了四个冰达坂,冰达坂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

时间框架效应对团队知识冲突的影响:案例研究

时间框架效应对团队知识冲突的影响:案例研究

前景理论 F - . - 心
、 I ,
决 策
心删 睛
结 果
图 1 时 间 框 架 效应 产 生 的 时 间 心理 过 程
( ) 突 处理 决 策 中的 时 间框 架效 应 二 冲
S n & S rn flo og tig elw,1 9 。 冲 突 处 理 策 略 按 9 8)
作者 简 介 : 张
照” 作性 ” ” 合 和 自我 肯 定 性 ” 个 维 度 被 划 分 为 五 两 类 : 回避 、 争 、 就 、 作 及 折 中 ( al& C l 竞 迁 合 W l a— l tr 9 5 , 作 性 维 度 代 表 了 个 体 对 待 冲 突 积 i e ,1 9 ) 合 s
( ) 间框 架 效 应 及其 解 释 一 时 问 题 实 质 未 变 但 因 框 架 不 同 而 引 起 不 同 选 择 的 现 象 被 称 为 框 架 效 应 ( e s y & Ka n ma Tv r k h e n, 1 8 ) 时 间 框 架 效 应 是 框 架 效 应 理 论 在 时 间 维 91。 度 上 的 拓 展 与 深 化 。Pe s ( 9 5 首 先 明 确 提 出 ae 19 ) “ 间 框 架 ” 概 念 , 时 间 框 架 效 应 现 象 进 行 了 时 的 对 初步 探 讨 。他 基 于对 实 际 时 间 分 配 决 策 的 分 析 , 从 活 动 耗 用 时 间 量 的 角 度 , 察 了 被 赋 予 积 极 或 考 消 极 前 景 的 时 间 框 架 分 别 对 个 体 决 策 产 生 的 不 同


该 理 论 描 述 了 框 架 效 应 产 生 的一 般 心 理 过 程 : 行 为 主体 根 据 不 同 框 架 出 的 选 择 进 行 编 辑 和 评 价 并 得 出 不 同 的 收

课例与课例研究

课例与课例研究

现有条件下我们可采用的模式: 1.同课异构 1.同课异构 2.片组内互助式课例研究 2.片组内互助式课例研究 步骤: (1)片组讨论:研究与准备,定人定题。教师共同为 “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初步教学 研究课” 设计)。 (2)研究课1:实施。由一或两名教师讲授“研究课”, )研究课1:实施。由一或两名教师讲授“研究课” 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3)片组讨论: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 “听课情形”,提出改进意见。 听课情形” (4)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教师(也可以是另一名教师) )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教师(也可以是另一名教师) 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 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5)片组讨论:教师讨论“听课情形”,提出改进意见。 )片组讨论:教师讨论“听课情形” 直至满意为止。(可以循环2 直至满意为止。(可以循环2-5步) (6)反馈与存档: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二、课例研究模式
各位专家阐述的多种模式: 1.同课循环: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关键在 1.同课循环: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关键在 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 2.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 2.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 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流程为: 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 容),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 课、评课,再改进。 3.多课一题:不同的教师上不同的课,研究同一个问题。 3.多课一题:不同的教师上不同的课,研究同一个问题。 先确立同一学科教师都关注的教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科 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教学 设计研究。
三、课例的特点及撰写
1 课例有哪些要素构成? 课例有哪些要素构成? 2 课例有哪些类型? 课例有哪些类型? 3 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 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 4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

学会质疑,构建有效学习模块

学会质疑,构建有效学习模块
. All1.对R文ig题h的t质s 疑R遥e文s题er是v文e章d.的眼睛遥 它往往概括了课
文的主要内容袁蕴涵着文章的中心遥 对文题进行质疑袁既可 以激起学生探求文本的兴趣袁又能为学生的 阅读指明方向袁 有效推动学生对文本 内容的理解袁对作者情感的体验遥理解 文 题的关 键就 是学 会 针对文 题 质疑 遥
阅读经纬窑说文论道
学会质疑袁构建有效学习模块
江苏连云港市关里中心小学渊 222064冤 周志兵
爱因斯坦说院野 提出一 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遥 冶美国著名教 育家布鲁巴克说院野 最精湛的教学 艺术袁遵 循的最高准则袁就是学生 自己提问题遥冶可见袁学生的 提问是 衡量教师教学 水平高低的标志袁 也是对学生 进入学习状 态 程度的衡量遥 因而袁 教师在教 会学生学习时的 重要任务就 是 引导 学生 质 疑袁教给 学生 质 疑 的方法 遥
一尧学会预习质疑袁构建有效预习模块 预习袁 就是学生在教师 组织新授课之前对学习 内容的 先期学习袁具有独立性尧前瞻性遥 学生通过 预习对课文 进行 初步感知袁产生问题袁有助于学生 进入学习的状 态袁能够激 发 学生 积极 思考 袁激起探索 和质 疑的 兴趣 尧欲望袁从而促 进 学生构建有效的预习模块遥
3.对人物关系进行质疑遥 小学阶段多以记叙文为主袁学 生 能够 厘 清文中 人 物 的关 系 袁体 会 他们 之 间的 情感 袁就 算 达 到很高的学习 层次了 遥 所以袁我在学生 预习的时 候袁就引导 他 们 从文中 人 物关 系 入手 袁进行 质疑遥
如在指 导 学生 预 习叶 彭德怀和 他的大 黑骡 子曳 一文时 袁 引领学生思考院 一头普通的大 黑骡子和首长彭德怀之间能 有什么事情钥 学生带着好奇心袁就会一口气把文章读完遥
渊 2冤 寻找文题的空白进行 质疑遥 如预习叶 大江 保卫战曳 袁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院文题中有人物吗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 下进行 保卫战的袁交代清楚了吗钥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在预习 后 提出 了下 列 质疑 院谁 在 进行 大江 保卫 战 钥为 什么 要 打响 这 场保卫战钥大江保卫战是怎样展 开的钥可见袁学生需要引导袁 只 要引导 得好 袁他 们的 能力 会 很快 提高 遥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学研究的评估)【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学研究的评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社会学研究的评估23.1 复习笔记社会学研究的评估是运用社会学方法的原理,依照社会学研究过程的逻辑,从社会学方法的技术性角度对已经得出的社会学研究结论——研究报告——进行有效性检验,判断该项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和可推论范围,以确定它的可信程度,对它的解释力以及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作出评估。

一、评估的基本逻辑1.社会学研究的理想模型依照“理论—证据”联结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所有的社会学研究划分为两大类型(或理想模型),一类称为理论检验,一类称为理论构建。

(1)理论检验理论检验是指通过调查研究来对已有的社会学理论加以验证。

验证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理论的正确性程度;二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结论来对理论的错误及疏漏之处进行修正与完善。

这类研究中,“理论—证据”联结的性质表现为:搜集资料获取证据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评价理论的正确性程度,并在验证过程中引申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理论构建理论构建是指对某一社会事实只有现象上的认识,还缺乏理论上的解释,因而需要通过研究来建立关于该社会事实的理论。

这类研究中,“理论—证据”联结的性质表现为:搜集资料获取证据的目的是为了构建理论,为了对某一社会现象作出社会学意义上的归纳、概括和解释。

2.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性质资料的性质是指一项研究用以分析的资料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

(1)由研究的不同类型来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资料。

①以理论检验为主的社会学研究所依据的多是定量性资料,又称统计资料。

在理论检验的调查过程中,多采用结构性调查,即事先设计好标准化问卷,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取样本,运用统计原理处理资料数据,然后通过对各种数据分析来寻找检验理论的证据。

②以理论构建为主的社会学研究所依据的多是定性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多采用非结构性调查,如参与观察法,访谈法等等。

研究程序不是预先明确制定的,而是在调查过程中根据调查的逐步展开形成的。

资料的形式更多地也不是数据,而是各种文字记录。

组织双元视角下正式与非正式管理控制匹配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权变机理

组织双元视角下正式与非正式管理控制匹配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权变机理

管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第16卷第6期2019年6月Vol. 16 No. 6June. 2019DOI 编码:10. 3969/j. issn. 1672-884x. 2019. 06. 005组织双元视角下正式与非正式管理控制匹配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权变机理吕鸿江1吴亮2周应堂彳(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3.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摘要:从正式与非正式管理控制匹配的视角,将二者的匹配模式分为关系监管、官僚目 标、人际影响与文化熏陶4类模式,并从组织双元能力视角探析了其影响企业绩效的权变机 理。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一致性在关系监管与官僚目标模式影响短期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中介 作用,环境动态性对官僚目标模式发挥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组织适应性在人际影响与文化熏陶 模式影响长期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环境复杂性对人际影响与文化熏陶模式均发挥有 调节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正式管理控制;非正式管理控制;匹配;组织双元能力中图法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9)06-0828-11The Contingency Mechanisms of the Impact of Matching Model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Management Control on Performance :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LYU Hongjiang 1 WU Liang 2 ZHOU Yingtang 3(1.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China ; 3・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Abstract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tching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management con ­trol ,this study divides the matching patterns between them into the relationship supervision pattern, the bureaucratic target pattern, the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attern and the cultural edification pat ­tern, and analyzes its contingency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rganizational consistency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supervision pattern and the bureaucratic target pattern on short-term performance ・ Moreover, environmental dynamics plays a moderated mediation role to the bureaucratic target pat ­tern. Organizational adaptability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per ­sonal influence pattern and the cultural edification pattern on long-term performance ・ Moreover, envi ­ronmental complexity plays a moderated mediation role to them.Key words : formal management control ; informal management control ; matching ;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正式管理控制与非正式管理控制作为企业 管理控制系统的两种基本类型,被广泛地应用 于监督组织内部运作和人员管理的活动中⑴。

掀起你的盖头来——以课堂观察的角度看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掀起你的盖头来——以课堂观察的角度看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3-03观察思考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散步学校:石碁四中班级:初一(2)班上课教师:陈老师观察者:杨老师观课日期:2012年10月观察者和学生的座位关系示意图:关键学习点: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句或者语段加以赏析。

掀起你的盖头来———以课堂观察的角度看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文/杨娇林课堂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舞台,它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课程以及教学、评价、学习等活动互相融合的综合体。

合作学习课堂则是以师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课堂模式,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那么,怎样的合作学习课堂才是有效的呢?课堂观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判断“支架”。

一、课堂观察的内涵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也许有人会这样认为,课堂观察不就是我们平时的听课评课吗?其实,课堂观察更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往的听课评课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环节和目标的达成度问题,所以说,课堂观察更能发现学生课堂学习的差异性、有效性。

课堂观察的目的不在于给某节课评出个等次,而是在观察记录的数据和事实中进行反思,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改进课堂教与学。

二、进行合作学习课堂观察的主要策略随着课堂改革在番禺区的全面铺开,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常态化地出现在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但是,作为一种课改,学生固然很难评判这样的课堂是否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授课教师也会因“身在山中”,并且由于初步实践阶段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课堂变革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增值。

但是,一种理念只有在到达学生层面时依然理想,这样才是一种真正理想的教改理念。

课堂观察为我们对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的判断和优化提供了帮助。

1.看课堂目标预设的效度无论是合作学习课堂还是独立学习课堂,课堂目标的预设都是十分关键的。

作为课堂观察者,我们可以选择目标预设角度作为观察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一般应从语文课程标准、本课内容、本班学生原有学科认知水平出发。

2022年04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袁正宏老师课题组招聘1名科研助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2022年04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袁正宏老师课题组招聘1名科研助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2022年04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袁正宏老师课题组招聘1名科研助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1.根据十九大报告,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是()。

A.2000年B.2020年C.2035年D.本世纪中叶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B.变相体罚C.体罚、变相体罚D.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答案:D本题解析:《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不仅应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还必须告知申请人()。

A.需要进一步补充哪些申报材料B.需要获得哪些审核意见(或考试成绩、听证笔录等)C.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D.再次申请行政许可的时间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设立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国家的责任B.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C.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D.保证每个适龄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时间是()。

A.1978年B.1985年C.1986年D.1993年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作出下述深刻的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样一种崭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了人民“美好生活”以丰富广泛、远近兼顾的多层面内容。

由此而言,“优先发展教育”是指:()。

A.扩大就业机会B.增加创业机会C.教育就是最重要的民生D.实现人生价值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是()。

胡立国在平实中升华

胡立国在平实中升华

胡立国在平实中升华
冯立;张跃
【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冯立;张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眼镜第二代"胡立国素描 [J], 回光时
2.平实蕴含目标能力升华素养——全国历史Ⅰ卷第40题的命题特点及教学启示[J], 吴富林
3.不图浮华但求平实的胡世铎 [J], 贡淑芬
4.从教育立国到技术立国——谈谈人口素质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J], 罗家云
5.中国计量科技发展中的一次盛会——“国际计量科学发展论坛”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实验基地启用仪式”在计量院昌平实验基地成功举行 [J], 杨学功;马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发表时间:2020-07-17T14:31:24.100Z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作者:孙杨[导读]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教育的变革也变得尤为重要,在此形势下提出了立德树人,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理论基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重庆市丰都县都督乡中心学校重庆市 408228摘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教育的变革也变得尤为重要,在此形势下提出了立德树人,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理论基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引言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将大大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于促进初中教育发展,也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与策略,希望对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理论概述小组合作学习也称协作学习、共同学习,20世纪美国教育家DavidKoonts最早提出合作学习的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完善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其在现在的初中道法课教学中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一种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密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通常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会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大约4—6个人,并根据活动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开展讨论、并自主学习,最后回答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和团队的作用,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

课题_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课题_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1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加强了学年教育,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

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第1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信息时代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信息时代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信息时代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袁振国
【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国家,无不希望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传授给下一代。

可是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主张和课程政策。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袁振国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从常规专长到适应性专长——知识社会背景下对知识价值与学习目标的反思 [J], 王美
2.职业教育视角下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J], 李天航;
3.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互动效应探讨 [J], 牟松会;
4.探究“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J], 张响
5.信息时代视域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J], 田婧[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间管理倾向团辅对中学生时间管理技能的干预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团辅对中学生时间管理技能的干预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团辅对中学生时间管理技能的干预研究
孙国峰;林芳
【期刊名称】《课堂内外(高中版)》
【年(卷),期】2024()7
【摘要】团辅活动帮助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学会了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管理时间,并提高了他们的时间效能感。

时间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

黄希庭等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人格特质出发,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倾向,包含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孙国峰;林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江苏省海门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进展
2.中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护理专业技能的关系研究
3.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4.贵州省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
5.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习倦怠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效科学课堂呼唤长时探究

有效科学课堂呼唤长时探究

有效科学课堂呼唤长时探究作者:周伟军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第02期小学科学教师一直致力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

美国兰本达教授把学生当作“学习者”,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她在给中国学生上《蜗牛》一课时,用了两个15分钟让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使学生在交流研讨时有了许多发现和思考。

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曾在一次评课活动时对师生活动时间进行了统计,其意见大概为:师生时间比为1:1时,教师为及格;时间比为1:2时,教师为好教师;时间比为1:3时,则为优秀教师;如果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几句话点到为止,则为特级教师。

两位科学教育界的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同样一种信息,一种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长时间的探究。

依笔者之见,“长时间探究”就是指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包括材料及为学生提出挑战性的目标,把学生当作“学习者”,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研讨。

回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体会,长时间探究应注意“四度”的控制,真正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延伸“长度”,让学生的探究更持久增加探究的“长度”指的是在学生探究时间上的开放,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畏首畏尾,更不能代替包办,让学生的探究时间更长。

1、保证小组内的长时间探究在小学阶段,组织学生较长时间探究活动要求不宜太高,必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的过程进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在组织形式上,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从不同组合方式(同桌、小组、全班等)去开展探究活动。

重要的是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较长时间探究的机会,要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对探究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在旁指导,切不可采取“放羊式”探究。

2、延长探究之后的研讨时间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以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团队为研究样本,主要考察了时间框架效应、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不同,时间认知特征差异与知识团队创新程度正相关,时间情感特征差异与知识团队创新程度负相关,两者都与知识团队创新速度负相关;时间框架效应能够对时间个性差异影响知识团队创新程度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但对时间个性差异影响知识团队创新速度的调节作用则不明显。

研究结果为知识团队设计和实施以时间框架转换为基本思路的时间管理策略提供了初步理论支持。

关键词时间框架效应;时间个性差异;时间认知特征差异;时间情感特征差异;知识团队创新*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172117)资助引言创新是企业积累竞争优势的源泉,组建知识团队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如何管理知识团队以促进创新更是企业亟需面对的关键问题。

由于知识型任务的复杂性、团队成员构成的异质性等区别于常规团队的特征,知识团队达成创新更容易受各类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变化节奏日益加快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条件下,知识型任务情境中的时间要素变得尤为敏感而且至关重要,[1]其对知识团队执行知识型任务形成的约束不容忽视。

无论是由任务的时间限制条件构成的外部时间约束,还是由成员间时间个性差异形成的内部时间约束,都会对以知识型任务完成质量为衡量标准的知识团队创新产生影响。

一方面,知识型任务具有复杂、模糊以及伴随任务进程逐渐清晰完善等特征,这些不确定性特征也是知识团队达成创新性成果具有潜在风险的主要原因,它们同样也决定了知识团队的外部时间约束——知识型任务的时间限制信息难以以稳定的、唯一的方式进行表征,同一时间信息将呈现为不同的语义表征和构造形式,即不同的时间框架。

当行为主体面对实质相同但表征不同的时间信息时,不同时间框架将改变其时间认知、情感乃至行为结果,[2]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框架效应”。

因此,当任务时间限制信息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表征而形成不同的任务时间框架时,知识团队很容易因其所处的任务时间框架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团队过程及结果,知识团队创新也极可能会因时间框架效应的出现而受到影响。

Pe a s e最早提出时间框架效应概念,他考察了时间分配决策中分别被赋予积极和消极前景的时间框架对个体决策产生的不同影响。

[3]此后,Chandran等又检验了不同时间框架(同一时期实际相同的疾病发生率但分别表达为“每天发生率”和“每年发生率”)对个体面临疾病威胁时的风险知觉、态度、情绪以及预防性行为意向等的不同影响。

[4] Tangari等也基于实验检验了顾客在商品评价与选择中存在的时间框架效应。

[5]张钢等则通过案例和实验分别验证了冲突处理决策和任务参与决策中存在的时间框架效应。

[6,7]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时间框架效应概念,但其实质也是对这一现象的检验,如Tu等对个体任务处理方式因同一任务时间条件的不同内涵设定而发生变化现象的考察。

[8]另一方面,知识团队的成员构成具有高异质性或差异性特征,时间个性差异作为时间维度上的团队差异也会对团队过程及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形成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内部时间约束。

Tversky等曾指出:“决策者做出何种决策,一方面取决于问题本身的表征形式,另一方面取决于决策者本身的规范、习惯等个性特征”。

[9]这提示我们,在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因素中,除外部时间表征因素即时间框架以及由此导致的时间框架效应外,还包括团队成员本身的时间个性以及彼此间存在的时间个性差异。

关于时间个性差异对团队创新的影响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

例如,Mohammed 等认为,团队内成员间存在的时间紧迫感差异会对团队创新产生消极影响,[10]而G i b s o n等则认为,团队中存在的时间视野差异会对团队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11]因此,如何协调具有不同时间个性的团队成员进而有效管理团队集体时间,也是实现知识团队创新的重要保障。

[12]以上分析表明,在知识型任务情境中普遍存在的时间时间框架效应下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袁国方 张 钢框架效应现象以及知识团队成员间的时间个性差异状况,使得运用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线性、客观和统一的时间理解模式来管理知识团队并促进其创新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关于知识型任务情境中不同时间框架的协调以及借助时间框架效应来有效调节知识团队创新过程的研究,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然而,以往专门从时间视角对知识团队创新问题进行探讨的研究仍很匮乏。

第一,知识型任务情境的时间维度及其多重表征问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

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对个体层面行为决策中时间框架效应的检验,缺乏将知识团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创新行为受时间框架效应影响的研究分析。

第二,团队时间个性差异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仍较欠缺。

以往研究在考察时间个性差异及其对团队创新的影响时,大多仅从单一角度关注某个类型的时间个性差异,这也是相关研究存在不一致结论的主要原因。

第三,时间约束下的知识团队创新研究缺乏规范性的内部机制分析。

由于行为主体的认知与情感机制历来是框架效应和个性研究关注的重点,并且两者对个体及团队行为存在重要且不同的影响,因此,时间约束下知识团队创新研究也应借助认知与情感分析框架尝试进行规范的内部机制分析。

本文基于时间研究并结合认知与情感研究等相关理论传统,着重分析时间框架效应、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以期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探索促进知识团队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1. 理论推演及模型构建(1)关于时间框架效应的理论推演。

框架效应是一种可靠的现象,是行为主体的认知与情感过程“分头行动”并最终通过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结果。

[13-15]行为主体的认知和情感过程都既包括无须付出努力的自动过程,也包括需要付出努力的调适过程,后者反映了行为主体认知与情感资源在任务进程中的卷入程度,而卷入(认知卷入、情感卷入)程度会在不同框架下呈现不同水平。

[16,17]因此可以认为,框架对于特定行为中认知与情感成分的影响表现为,对行为主体所付出认知努力及其结果、情感努力及其结果的影响,框架效应则是一种体现行为主体认知努力、认知结果、情感努力、情感结果受不同框架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综合效应。

同样,时间框架效应也可以被进一步被分解为,时间框架对行为主体认知维度上的认知结果、认知努力以及情感维度上的情感结果、情感努力分别产生影响的子效应。

由于很多研究都证实了团队层面的认知(如共享心理模型)与情感(如团队士气、凝聚力等)对于团队决策与行为存在重要影响,[18]因此,时间框架效应的存在表明,团队可以通过转换时间框架影响团队认知与情感进而影响知识团队创新。

(2)关于时间个性差异的理论推演。

M is chel提出的关于个性研究的认知—情感系统(CA P S)理论指出,个体内部存在不同的、稳定的“心理表征单元”(即不同的个性特征单元),其认知与情感取向各有侧重。

[19]因此,决策者个性特征往往基于认知、情感分类原则被区分为认知特征与情感特征。

[20]尽管Fr a nci s-Smy t he等将时间个性定义为个体与时间相关的认知、情感及行为特征,[21]但包括其研究在内的以往研究(如时间视野、时间紧迫感、时间深度和步调风格等)都没有按照认知、情感的分类原则对时间个性特征进行系统归类。

由于个体的认知与情感特征对其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别,[15]时间个性特征也有必要分解为时间认知特征与时间情感特征。

时间认知特征可以视为个体对时间信息的认知风格与特点,而时间情感特征则是个体在时间信息刺激下的情感反应特点。

相应地,团队时间个性差异也可被细分为时间认知特征差异和时间情感特征差异,我们应分别考察这两类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

(3)时间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模型构建。

M i s chel的认知—情感系统(CA P S)理论指出,人的行为之所以存在差异是由于其各个心理表征单元即个性特征被不同情境激活的难易度存在差异。

[19]因此,在不同时间框架导致的不同时间情境下,个体的各类时间个性特征会被不同程度地触发和激活,进而个体会呈现不同的行为意向以及外显行为,在团队层面上则表现为团队成员间不同的互动与合作过程及不同的团队结果。

具体而言,知识团队成员间存在的时间个性差异会令彼此间产生不同的时间认知与情感反应,进而使不同团队成员对任务的认知与情感反应也存在差异。

[22]上述差异的存在会进一步影响团队成员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甚至会导致彼此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知识团队创新也会因团队中的合作水平或冲突程度的改变而受到影响。

[11]而当知识团队管理者对团队实施时间管理或任务进程控制时,时间框架会被有目的地(也可能是无意识地)操纵、转换,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任务认知或情感的反应及投入都可能因时间框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又会经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与合作进一步影响团队整体认知或情感状态,即团队整体对任务的认知一致性及团队内情绪气氛会因此受到影响,最终反映为团队层面上的团队合作或冲突状况发生改变,这也可以被理解为团队层面上的时间框架效应现象。

由于知识型任务的不确定性,其时间限制条件的表征或构造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不同类型时间框架之间的转换以及转换的跨度和频次,就可能导致团队层面上的时间框架效应在任务进程中呈现的强弱程度不同。

对于同一知识团队而言,时间框架转换的跨度越大、频次越高,意味着团队进程中出现的时间框架效应的程度也越强,反之则越弱。

因此,如果把时间框架效应视作团队层面上的情境变量,知识团队就可以设计和运用多样化的时间框架转换工具,通过操控时间框架效应的强弱程度改变任务的时间情境条件,以达到管理任务进程的目的,当然也包括对时间个性差异影响知识团队创新过程的管理,即不同强弱程度的时间框架效应赋予知识团队不同的时间情境条件,具有不同时间个性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水平或冲突程度会在不同的时间情境条件下发生改变,知识团队创新也因此受到影响。

由此,本文构建一个关于时间框架效应调节作用的理论模型(图1),以考察时间框架效应对时间个性差异与知识团队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在该模型中,我们区分认知与情感维度上的时间框架效应和时间个性差异,以分别考察这一模型在团队认知与情感机制上的不同表现;另外,由于以往关于团队创新的研究往往只考虑创新程度却忽视了创新速度,而创新成果达成的领先性往往意味着企业在获取市场机会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模型中的知识团队创新既包括创新程度也包括创新速度。

ͺ͉ӵӵ ӵH2H12.研究假设(1)时间个性差异与知识团队创新。

Fr a n c i s -Smy t h e 等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时间个性研究成果,他们认为时间个性是一个关于个体的时间意识、计划性、准时性、多重性和紧迫感的综合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