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5检测: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2节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学业分层测评 第1章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学业分层测评 第1章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一)[学业达标]读某山区的自然灾害链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上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2.该示意图所反映的自然灾害特点是()A.区域性B.联系性C.周期性D.不可避免性【解析】第1题,地震所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暴雨所产生的短时大频率降水使破碎的物质大量运动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

第2题,灾害链现象反映了自然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答案】 1.C 2.B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4.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重旱的主要省(区)是云南、贵州和四川。

第4题,滑坡多发生在雨季;沙尘暴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多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农业区;西南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干旱最容易引发森林火险。

【答案】 3.B 4.C5.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975~201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灾害类型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类型总计气象灾害11.9 19.0 27.1 10.0 4.3 72.3地质灾害0.9 3.7 7.8 2.7 0.9 16.0生物灾害 6.7 1.2 3.1 0.5 0.2 11.7大洲总计19.5 23.9 38.0 13.2 5.4 100(1)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较小,试分析原因。

(2)非洲的生物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地质灾害主要和板块活动有关,受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影响。

非洲和大洋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质灾害较少。

第(2)题,生物灾害主要是受气候影响,非洲气候干热,多生物灾害。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章末检测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章末检测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就是( )A、滑坡、泥石流B、海啸、地面塌陷C、台风、火山爆发D、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答案 A解析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就是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就是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而不属于自然灾害;森林火灾、地面塌陷既有自然原因引起的,也有人为原因引起的。

2、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就是( )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社会秩序混乱D、以上都就是答案 D解析自然灾害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或对人类心理与精神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3、下列关于自然灾害区域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非洲就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大洲B、非洲北部的干旱灾害比南部地区严重C、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D、日本与澳大利亚因地处板块边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都比较高答案 C解析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大洲就是亚洲;非洲北部就是沙漠,干旱灾害不严重;澳大利亚属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低的地区。

4、关于干旱灾害叙述正确的就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就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就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C、西亚、北非沙漠出现的共同原因都就是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与寒流的影响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与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答案 D解析A项我国东部地区的伏旱就是因为受到副高控制形成的,而春旱就是因为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造成的。

B项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就是由于受单一气团控制造成,而锋面易形成降水等天气。

C项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都就是由于受副高控制造成,而没有寒流的影响。

D项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与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世界许多地方,特别就是中纬度地区干旱严重。

5、关于风暴潮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多由大气运动引起,属于气象灾害B、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与寒带风暴潮三种类型C、海啸就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风暴潮D、就是一种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答案 D解析风暴潮不属于气象灾害;没有寒带风暴潮这种类型;海啸不属于风暴潮。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综合检测 湘教版选修5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综合检测 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分值: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6分×10=60分)2010年3月1日晚,一阵狂风暴雨夹杂着冰雹突然袭击了广西龙胜部分乡镇,短短几十分钟几千户村民的房子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粮食作物和其他一些农作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据此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灾害( )A.属人为灾害B.属自然灾害C.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灾害D.是战争造成的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毁灭D.环境受到污染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的是A.自然作用B.人类活动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D.人类和人类社会【解析】材料中的灾害是由暴雨和冰雹造成的,导致灾害发生的原因为纯自然作用,主要造成的影响是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答案】 1.B 2.B 3.D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完成4~6题。

4.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5.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及板块内部断裂带上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6.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4题,由图知从①到④灾害持续时间依次增长,而地震、干旱、火山、洪涝中持续时间最短的为地震,其发生往往是瞬间完成,其次为火山,持续一定的时间,洪涝持续时间较长,干旱是典型的渐发性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最长,故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第5题,地震灾害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及板块内部断裂带上。

火山喷发可进行监测,洪涝主要造成财产损失;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第6题,蝗灾的发生与干旱关系密切,有旱蝗之说,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讲义)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讲义)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讲义)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的有关概念1. 灾害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 形成条件①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②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 类型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人为灾害是指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因的灾害。

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3)二者关系:一些灾害表现形式为自然灾害,但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影响所产生的。

如过量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

4. 基本属性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自然属性: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4. 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5.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6. 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三、自然灾害的影响1. 人员伤亡2. 财产损失类型具体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讯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损失的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4.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①相关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防抗灾害能力。

②具体表现: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危害程度就低。

如下图:【典例精析】例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当地时间2012年3月18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卡塔尼亚镇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这是该火山在当年的第四次喷发,巨大的蒸汽柱从火山口升起,火山灰喷发至7000米,导致欧洲多家航空公司的航班被取消。

材料2:火山喷发的图片。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 课时1 气象灾害 名师公开课市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 课时1  气象灾害  名师公开课市

(2)干旱的分布: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全球
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思考】 2.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答案 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
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4)雨涝灾害等级划分 雨涝等级 轻涝 中涝 重涝
积水深度(厘米)
⑭___ <3
⑮_____ 3~5
⑯___ >5
积水时间(天)
⑰___ <1
⑱_____ 1~2
⑲___ >2
【思考】 3.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 (集中在夏季 ),降
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而位 岸附近,如北
副热带型 于大陆西部的沿岸地区,海洋上 非、南非、北 有寒流经过,大气稳定,进一步 美、南美的副 抑制了降水的发生 位于温带内陆地区,距海洋遥远 温带型 或位于湿润水汽的背风坡,海洋 热带西岸地区 亚洲、美洲的 温带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 带草原气候或温带 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造
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
答案
(3)简要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
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水汽难以到达
荒漠气候)
迁移应用1
读右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检测:第1章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检测:第1章 第1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结合实例,学会判断自然灾害。

(难点)3.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自然灾害的概念阅读教材P 2~P 4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自然灾害: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如地震、 台风等人为灾害: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如交通 事故等2.自然灾害(1)概念: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 ①自然属性: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活动只有在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正误判断:(1)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高雄市发生的6.7级地震属于自然灾害。

()(2)2015年8月18日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属于自然灾害。

()(3)2016年1月24日暴风雪袭击美国致17人丧生,11个州进入紧急状态属于自然灾害。

()【提示】(1)√地震是由自然异变引起、并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

(2)×危险品仓库爆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3)√暴风雪是由自然异变引起并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

教材整理2自然灾害的特点阅读教材P4第2段~P8,完成下列问题。

1.意义: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特点(1)广泛性与区域性①分布范围很广。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①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且出现增加的趋势。

②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①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②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①自然灾害发生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

②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危害具有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湘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同步测试

湘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同步测试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同步测试1.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进展活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A.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B.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不妥C.水土流失、荒漠化 D.人口过量、工业集中2.生态破坏的直接表现主若是A.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日趋严峻B.丛林锐减和草原退化C.水源枯竭,水质下降 D.泥石流多发、旱涝频繁3.关于水土流失灾害的直接危害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变浅,洪涝增加B.山体滑坡渐增C.泥石流危害日趋严峻 D.土地肥力下降,人类生存条件恶化4.在水体污染灾害链中,致使地下水超采的最直接缘故是A.社会经济进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水源不足B.污水排放量增加,地表水污染严峻,水危机加重C.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减少,水危机加重D.全世界变暖,海面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水源充沛5.不属于对气候变暖事实叙述的是A.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含量迅速增加B.全世界平均气温不断上升,上升幅度也有明显增加C.某些特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出加速增加趋势D.某些传染性疾病蔓延的风险增加,防治难度加大,死亡率增加6.因人类活动给我国南方农业带来灾害性的阻碍有A.湖面萎缩,土壤盐碱化B.河道淤积,稻田减少C.毁林拓荒,坡地盲目垦耕D.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贫瘠7.下列行为中可能会直接造成土壤污染的是A.生物灭虫 B.垃圾焚烧处理 C.建筑废料的填埋 D.推广施用有机肥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地下管道宣泄不顺畅,某些路段积水成灾,给城市交通及公共治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

回答8~9题。

8.这次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损失远比周围郊区大,对城市“突发性考验”,远比郊区严峻,要紧缘故是:①城市绿化面积少,对雨水的调剂功能差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水不顺畅⑤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⑥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⑥ C.①④⑤D.②③⑤9.由于暴雨而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汇入河湖,可能引发的人为灾害是A.水体富营养化,致使鱼类缺氧而亡 B.泥沙淤积,致使河湖面积减小C.水质变坏,危及人类健康 D.水量剧增,淹没农田,冲垮交通10.下列能够正确表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是A.由于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对自然的阻碍不断加大,因此目前自然灾害增多主若是人类活动不断增强致使的B.各类自然灾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发生,事实上是自然对人类进展活动的报复C.某些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散布范围不断加大、危害增强,实质上与人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直接相关D.某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海啸等,发生猛烈,危害重大,对人类来讲是难以幸免和防治的。

地理(单元检测):湘教版选修5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本章高效整合

地理(单元检测):湘教版选修5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本章高效整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据报截,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红色荒漠”。

据此判断完成1~2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 B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D.环境污染【答案】 A(2009年江苏苏州模拟)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答案】 D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 A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 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

据此回答5~8题。

5.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①强风②风暴潮③特大暴雨④干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下图是“云娜”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

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7.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①破坏性大②季节性强③可以缓解旱情④复合型特征明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台风登陆后,风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是因为()①水汽补给越来越少②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大③由低压逐渐演变力高压④中心盛行的上升气流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5题,台风属强烈热带气旋,来势迅猛,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6题,台风属强低压,台风“云娜”势力强大,应选图中心气压低且与周围相比气压差大的图。

7题,洪涝灾害破坏性也很大,且有较强的季节性。

台风能带来降水缓解旱情且由多种灾害构成,这是洪涝不具备的。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讲义)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讲义)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讲义)高中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考点精讲】1. 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在枯水期补充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性和强度。

2. 生态破坏:致使环境更不稳定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就会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

3. 环境污染:(1)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如下图所示:(2)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典例精析】例题(江苏高考)下图是“1992年和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1)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①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②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 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因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

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灾害中的易损性不同,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方式有可能改变灾情。

根据图例,该流域从1980年到2019年间,大面积的耕地、林地、灌草地转变为城镇用地,而且城镇用地的建筑密度加大。

同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对应区域的洪水流量明显增大,而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地区洪水流量则无大的变化。

可以看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洪水流量大小的区别,即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量的增加,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5课件: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1节

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5课件: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1节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能力拓展篇
地理 X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1.自然界的变异并不一定都构成自然灾害 自然变异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它能不能构成灾害 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变异是否超过一定的限度,二是 变异是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比如说气温升降、刮风
自然”来“消灭”自然灾害,你对此有何看法?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是各种引发自然灾害的原
动力是自然固有的,目前人类无法改变其进程;二是自然力量
是巨大的,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地理 X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图 1- 5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中倒塌的房屋
该图以实景照片的形式展示了地震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的
下雨属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 10
℃,就可能出现冻害,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地理 X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2.如何分析自然灾害相对集中区灾害集中的原因? 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自然变异强度,二是灾区的 经济、人口密度。教材在此所说的灾害区域性主要是自然变异 的强度和集中的程度,单就这方面而言,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都处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地理要素的交界处,地理环境表现得尤 其不稳定,例如位于海陆板块碰撞处多火山和地震;位于干旱 区与湿润区的过渡区则多旱灾,海陆交界处则多风暴潮等灾
自然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为灾害只有社会属
性。
地理 X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5课件: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3节

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5课件: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3节

地理 X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气候变化 煤炭、石油 等 燃 料 消 耗 的 不 断 增 (1) 原 因 : 随 着 全 球 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温 长,大气中人为排放的____________ 室气体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海平面 上升。 (2)表现:全球表面_________ 平均气温 上升,全球________
思考2
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大风、不稳定的大
气层结状态和地面上的沙尘。荒漠化的土地与空气层的摩擦力 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速。而失去植被裸露的土地,成 为沙尘暴的沙源地。近年发生的沙尘暴中,沙质草地和旱作耕 地是主要沙源。因此,荒漠化扩大了沙尘源,增加了沙尘暴天 气的发生。同时沙尘暴频发也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表现。
台风 暴雨 增加;春季和 害增多;东南沿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干旱 初夏____________ 加剧;对农业影响大;海平面上升,加剧风 暴潮和台风的频率和强度。
地理 X 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2.臭氧层耗竭
太阳紫外线 的功能,保护人类及 (1) 臭氧层作用:吸收 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氟利昂 (2)破坏的元凶:人类大量排入____________ 。 免疫力 ,使 (3)危害: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损坏人的_________ 传染病 的发病率增加。 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_________
(2) 从世界范围看,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过度放牧 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是:____________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5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2节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5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2节含解析

第一章第二节6月5日,重庆武隆山体崩塌事故造成80多人死亡,此次滑坡山体十几万立方米,形成一个长约600米,高约40多米的地带,滑坡发生处整体坡度在45°以上。

完成1~2题。

1.关于滑坡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地区,地形破碎B.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C.开垦梯田D.过度砍伐森林、滥捕野生动物答案:B2.滑坡多发生于()A.平原地区B.河口三角洲地区C.平缓的高原上D.丘陵、山区答案: D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 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

28亿元。

据此回答3~4题。

3.台风所蕴藏的能是( )A.比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小B.是蕴藏在宇宙空间的能量C.已经能够被人类接收利用D.是地球上巨大的自然力量4.台风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的好处是()A.能缓解旱情,解决灌溉水源B.利于长江“黄金水道”轮船的行驶C.能直接为三峡水库的发电提供动力D.能为平原地区带来肥沃的土壤解析: 3题,台风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的自然现象,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次台风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千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台风的能量是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的,人类还没有寻找到很好的利用方式。

台风不可能发生在没有大气的宇宙空间。

4题,台风多发生在7~9月份,而7月正值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伏旱期,台风带来的降水能大大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而大风天气是不利于轮船航行的.三峡水库利用的是水力发电,而不是风力发电。

答案:3。

D 4.A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6年8月25日13时51分41秒,云南盐津县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03′,东经104°07′,震源深度7千米.据当地政府报告,此次地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盐津县和大关县部分乡镇受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盐津县,但大关县的部分地区被破坏的程度比盐津县的部分地区大。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讲义)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讲义)

湘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讲义)欧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低温灾害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非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

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现象。

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北美洲自然灾害类型齐全,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损失严重。

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龙卷风、飓风灾害突出;中、南部洪涝灾害严重南美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主,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大洋洲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灾害4. 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分类主要灾害孕灾(环境)圈层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大气圈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岩石圈水文洪涝、风暴潮、海啸、海冰水圈灾害等病害、虫害、鼠害、赤潮等生物圈生物灾害【典例精析】例题(福建文综)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思路导航:第(1)题,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地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该区域地形坡度大。

因而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

第(2)题,主要从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随堂练习: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6月5日,重庆武隆山体崩塌事故造成80多人死亡,此次滑坡山体十几万立方米,形成一个长约600米,高约40多米的地带,滑坡发生处整体坡度在45°以上。

完成1~2题。

1.关于滑坡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地区,地形破碎B.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C.开垦梯田D.过度砍伐森林、滥捕野生动物答案: B2.滑坡多发生于()A.平原地区B.河口三角洲地区C.平缓的高原上D.丘陵、山区答案: D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 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

据此回答3~4题。

3.台风所蕴藏的能是()A.比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小B.是蕴藏在宇宙空间的能量C.已经能够被人类接收利用D.是地球上巨大的自然力量4.台风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的好处是()A.能缓解旱情,解决灌溉水源B.利于长江“黄金水道”轮船的行驶C.能直接为三峡水库的发电提供动力D.能为平原地区带来肥沃的土壤解析:3题,台风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的自然现象,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次台风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千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台风的能量是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的,人类还没有寻找到很好的利用方式。

台风不可能发生在没有大气的宇宙空间。

4题,台风多发生在7~9月份,而7月正值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伏旱期,台风带来的降水能大大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而大风天气是不利于轮船航行的。

三峡水库利用的是水力发电,而不是风力发电。

答案: 3.D 4.A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6年8月25日13时51分41秒,云南盐津县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03′,东经104°07′,震源深度7千米。

据当地政府报告,此次地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盐津县和大关县部分乡镇受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盐津县,但大关县的部分地区被破坏的程度比盐津县的部分地区大。

下列解释最不可信的是()A.震源太浅B.盐津县有些地区到震中的距离大于大关县的部分地区C.大关县的部分地区地质构造不稳定D.大关县部分地区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太低答案: A6.据统计,云南省是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多的省份之一,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B.云南多山,地形崎岖,地势陡峻C.云南是世界主要的火山活跃区D.云南是我国大型水利工程的集中地,多水库地震答案: A第8号台风“桑美”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店镇沿海登陆。

这是50多年来登陆我国内地最大的强台风,给福建、浙江等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请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图回答7~9题。

7.上图为8月10日台风“桑美”路径示意图,台风中心位于图示时刻时,福州市的风向最不可能的是()A.西北B.北C.西偏北D.东南答案: D8.下图中属于台风中心经过A点前后A地气压变化状况的是()答案: C9.“桑美”的源地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B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显著,每年因虫灾造成的损失重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下列图片中的动物会造成灾害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C11.下面四种自然灾害中,与图片①所示虫灾相关联的是()①寒潮②干旱③连阴雨④洪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B12.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古城发生的强烈地震导致了2万人死亡,震惊世界。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高达10米的海啸,向附近的东南亚国家沿海地区呼啸而去,已造成2.4万人死亡。

材料二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级以上的地震引起,震荡波可以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材料三罕见地震海啸袭击多国示意图。

(1)巴姆地震和这次地震海啸在成因上的相似点是________。

苏门答腊岛可能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这次地震除导致海啸外,结合东南亚、南亚的区位,联合国警示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里兰卡比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距离震中远,但遇难人数却是后者的几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成因看印度经济遭受________风暴潮的袭击,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1)伊朗巴姆古城和苏门答腊岛都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同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因此地震频繁。

(2)地震能够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

南亚、东南亚位于热带,终年气温高,有利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而经济又比较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无力控制疫病的发生。

(3)所受的灾情与震中距相反,这主要受两个岛屿不同的人口密度的影响,人口密度大了自然死亡人口多。

(4)印度位于热带地区,孟加拉湾又多热带气旋活动,因此一定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答案:(1)都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东北(2)瘟疫东南亚、南亚地区地处热带,气温高、湿度大;经济欠发达,卫生防疫条件差(3)斯里兰卡地狭人稠,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4)热带位于孟加拉湾沿岸,多热带气旋活动;孟加拉湾呈喇叭状开口向南,当风暴潮由南向北进入湾内时潮位抬高,加剧潮势13.读我国洪水和干旱灾害分布图,完成(1)~(4)题。

(1)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有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及江苏南部和上海市。

(3)干旱频次小于1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流域。

(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的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形成原因,解答此题先要对照图例找出各种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然后分析这些地区的气候、地形特点,从中找出正确答案。

答案:(1)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珠江四川(2)广东福建浙江(3)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4)东部季风夏季风1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戊、己两地中,位于消亡边界上的是________,甲位于________板块。

(2)8月23日23时乙处发生4.5级地震,当时丙处区时是8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3)乙处测得的震级为4.5级,己处测得的震级为4.6级,丙处测得的震级为4.4级。

产生差异的原因是()A.三处烈度不同B.距离震中远近不同C.横波不能传播至丙处D.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不同(4)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丁山脉的成因。

(5)乙地位于板块内部,为什么会发生地震?解析:丁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产生的,大板块内部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乙地位于小板块的交界处,小板块碰撞时产生地震。

答案:(1)己非洲(2)233(3)D(4)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5)大板块分成若干小板块,乙位于小板块交界处。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这种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A.台风B.寒潮C.沙尘暴D.干旱2.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风影响小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3.图中所示的灾害多发的季节是()A.夏秋季节B.深秋和初春C.隆冬季节D.春节前后解析:第1题,从次数等值线看,此气象灾害纬度越高发生的次数越多,且源地位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因此可判断此灾害为寒潮。

第2题,图中的甲地通过经纬网可知是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较小,主要是位于盆地中,北部有秦、巴山地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

第3题,由于降温幅度大小是判断寒潮和标准,因此在初春和深秋发生的次数最多。

答案: 1.B 2.A 3.B读下图,回答4~5题。

4.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名称是()A.寒潮B.冰雹C.伏旱D.台风5.这种灾害性天气系统也会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附近海域渔民捕鱼B.有利于附近盐场晒盐C.有利于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D.有利于杀灭害虫,便于第二年农业生产解析: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从台风的结构来看,中心台风眼气压低,风速小甚至是静风,天气晴朗,台风眼周围是漩涡风雨区,外围为大风区。

台风常伴有大风和特大暴雨,但盛夏间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答案: 4.D 5.C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

图中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

据此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解析: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分析,该图所在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从“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分析可知该地所在地区属于日本。

答案: A7.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B.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bC.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D.同样震级,震源d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答案: D下面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某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A.暴风雪B.飓风C.火灾D.沙尘暴9.该灾害多出现于()A.4、5月B.6、7月C.8、9月D.10、11月10.该灾害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A.距海远近B.纬度高低C.地形条件D.植被破坏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灾害主要分布在落基山脉之东的大平原地区,且由西向东灾害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因此它最可能是受到来自西部高原山地沙尘暴的影响。

第9题,10、11月为秋季,该大陆受势力较强的高压控制,风力强劲,故沙尘暴出现的频率较大。

第10题,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主要是西部的高山和高原地区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地表失去了植被保护,从而使得地表的沙子容易被风带走。

答案:8.D9.D10.D11.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每年夏秋季节,该地区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乙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