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实验及改进方案
《第五单元 活动 稍息 立正 站好》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三年级下册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并理解音乐课程中的基本音乐要素,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2. 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 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增强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请学生在家中自行练习歌曲《稍息,立正,站好》。
要求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高和音色,并在练习中注意自己的演唱状态。
2. 合作表演:在练习歌曲的基础上,尝试与学生或家人合作进行歌曲表演。
要求学生在表演中注重与他人的配合,通过动作和音乐的融合,展现歌曲的内涵。
3. 音乐小任务:搜集与军训相关的音乐或歌曲,并与同学分享。
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主题,拓宽音乐视野。
三、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形式可以是音频、视频或文字等形式。
2. 作业内容应符合课程要求,不得抄袭或使用未经授权的音乐。
3.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 作业完成后,请家长签署意见。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完成情况以及与课程内容的符合程度进行评分。
2. 评价方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结合课堂表现给出最终成绩。
3. 鼓励创新:对于有创意、有特色的作业,将在班级中予以表扬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认真查看教师的批改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教师:教师将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同时,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家长:请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请家长积极与教师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我们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新部编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2. 掌握通过平面镜反射的方法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3.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并写出实验过程和结论。
二、教学准备1. 课本和教辅资料。
2. 平面镜和光源。
3. 实验器材:小纸片、放大镜、直尺等。
4. 各种材料的反射和折射实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光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问题。
2. 提出问题: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图片中光线的传播方向。
3. 指导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平面镜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4. 教学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6. 拓展应用:设置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8. 课堂练:布置一些练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9. 课堂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做出教学改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正确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2. 检查学生对于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是否准确。
3.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应用中的表现。
4. 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和思考,提高了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以及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六、教学扩展为了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理解,可以安排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实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实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五年级学生整理和复第五单元的科学实验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他们对该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实验整理和复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概述:对第五单元中进行的实验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2.实验步骤:逐步介绍每个实验的步骤和要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
3.实验原理: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例子,解释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概念。
4.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次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操作实践:提供实验材料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加深他们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实验结果,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总结归纳: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他们梳理实验过程和理解实验原理。
5.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察和思考,通过互动讨论来深化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1.引入:使用一张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实验和故事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猜测能力。
2.实验概述:回顾第五单元中进行的实验,简要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大致步骤。
3.实验步骤:逐个介绍每个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可以使用图示或实物演示辅助说明。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
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4.实验原理:用简明的语言和例子解释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5.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帮助他们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变化。
《第五单元 唱歌 森林水车》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唱歌森林水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复习并巩固歌曲《森林水车》,能够准确演唱;2. 通过观察、聆听、讨论,了解森林和水的生态价值,培养环保意识;3. 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以“森林与水”为主题的小诗或歌曲。
二、作业内容1. 歌曲复习:学生在课后复习《森林水车》歌曲,确保准确、熟练地演唱。
教师可提供伴奏或原声音乐,供学生练习。
2. 生态观察: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森林和水资源,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可以拍摄照片或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3. 创作活动:根据对森林和水资源的观察,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小诗或歌曲。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形式:作业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包括歌曲演唱录音、观察记录、创作作品;2. 提交时间:作业应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提交;3. 作业质量:要求观察记录真实、详细,创作作品具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意;4. 合作与分享:鼓励学生在提交作业的同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提交的完整性、观察记录的真实性、创作作品的创意性以及歌曲演唱的准确性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总体评价,同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互评;3. 评价结果反馈:对于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作品,将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形式:作业反馈将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私下交流或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反馈;2. 反馈内容:反馈内容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未来学习的期望等;3. 落实改进:学生应根据反馈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师也应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我们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造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反馈和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改进措施
一、前言五年级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作为我国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课程内容调整1. 重新梳理知识点针对第五单元的知识点,重新梳理整合,剔除冗余的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2. 补充拓展教学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提高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对教材中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案例进行科学性的重新编写,使其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改进1. 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展示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体验式教学运用实验、活动等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评估体系完善1. 完善评估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加入适当的评估内容,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考察,使评估更加全面和客观。
2. 多元化评估方式在评估方式上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3.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他们和家长,指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他们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五、教师培训与指导1. 针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专门针对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学习。
2. 督导与指导在教学中加强对教师的督导与指导,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教导学生进行指导与交流。
2022下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热对流和热辐射
两组不同对比方案: 1. 染红热水,先将染红的热水瓶 放在冷水瓶上,再将冷水瓶放在 染红的热水瓶上。 2. 染红冷水,先将染红的冷水瓶 放在热水瓶上,再将热水瓶放在 染红的冷水瓶上。
将实验中热水和冷水的运动 情况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 册上。
在液体中,热主要用什么方式传递呢?
热水会下沉还是会上升
作出推测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热水在冷水里也会上升吗?
形成假设
热水在冷水里也会上升。
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
玻璃杯、玻璃片、热水、冷 水、红墨水。
各组根据已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完善方案 动手实验
1.将一瓶染红的热水紧紧套在另 一瓶冷水上,快速地抽开中间的 隔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思考
空气也是通过热对流传热吗?
空气也是通过热对流 传热,使房间降温或者暖 和。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 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思考
站在太阳下会感 到温暖甚至很热。太 阳和地球的距离那么 远,太阳的热是怎样 传递过来的?
讨论
1.太阳和地球之间没有接触,能用传导 方式传递热吗?
2.太空中没有水,没有空气,能用对流 上部 分的水到沸腾,烧 瓶下部分的水温会 升高吗?
预测结果 演示实验 讨论交流
小结
观察温度计读数
实验结果怎样?这 说明了什么?如果在烧
瓶底部加热呢?
小结
烧瓶上部分水沸腾了,但 烧瓶下部的水温并没有怎么升 高。这说明水的传热能力不强, 但加热烧瓶底部,则上部的水 也会较快升高。
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
热水瓶在上冷水瓶在 下时,无变化;冷水瓶在 上热水瓶在下时,热水会 上升,冷水会下降。证明 热水比冷水轻,它在冷水 中会上升。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活动主题:我是校园美容师活动背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旨在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体会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搭船的鸟》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金色的草地》讲述了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本单元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处在三上学段的学生,阅历和体验较少,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但缺乏顺序重点,因此教学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能运用多种感官辅助观察,写作有重点且内容完整。
因此结合第五单元的内容,鼓励引导学生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造美的小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为“我是校园美容师”。
活动目标:1.通过开展“我是校园美容师”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美”的定义、做一个“心灵美”、“笑容美”、“劳动美”、“行为美”的“四美学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人表达美好意愿,并且能明白美的生活和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创造。
3.培养学生笑对他人,笑对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孩子学会用微笑解决和处理问题,帮助孩子收获“美”的回报。
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规范言行举止”的活动,让孩子养成“行为美”的习惯。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珍惜劳动成果,相互合作,相互体谅帮助,一起进步。
活动内容:活动一: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1.发现生活的美,关心他人,设计并记录“日行一善”小卡片,记录自己做的好人好事,每日至少行一善。
2.发现故事的美,以“美”文欣赏为主题,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学生谈感受。
3.开展“我是微笑小天使”活动,微笑面对我们身边的人,微笑面对自己的事情,微笑面对困难,教会孩子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关于科学实验的学习内容。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了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首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观察现象、验证假设、发现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和工具,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实验的步骤。
实验的步骤是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性步骤,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般实验的步骤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的总结。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验的操作阶段,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在实验的总结阶段,学生需要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最后,学生需要学习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是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结论。
在实验结果的分析阶段,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并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在实验结果的总结阶段,学生需要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同时,学生还需要思考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以便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科学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观察现象、验证假设、发现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画教学反思(包括优缺点和改进措施)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画》教学反思一、背景与目的最近我负责一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五单元《画》的教学工作。
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绘画知识和技巧,通过学习如何欣赏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优缺点分析优点:课程内容设计丰富,涵盖了绘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构图、线条等。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绘画知识。
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缺点: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课程中对于绘画技巧的讲解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层次感。
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三、改进方案针对以上缺点,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让他们亲自动手绘画,体会绘画技巧和要点。
针对绘画技巧的讲解,增加更多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的意义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反思对于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反思能够帮助我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其次,反思能够促进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最后,反思也是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总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设计创新有趣的科学实验——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
设计创新有趣的科学实验——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实验已经成为了学生探索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三年级的科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班级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创新有趣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的探究,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原理,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够设计出自己的科学实验。
3、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动手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设计创新有趣的科学实验”,需要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制作实验器材,探索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科学实验。
任务重心在于学生自主制定实践计划、设计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次科学实验的主要内容,可以进行一些例行的复习导入。
可以通过抛硬币、猜拳、打太极拳等身体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活动铺垫。
2、重点讲解在学生领悟游戏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认识科学实验的功能和意义,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并启发学生提供创新的实验想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实验演示、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3、自主设计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要自行思考并制定一项科学实验方案,不止限于听课笔记和课本内容,而是要借助网络、参观实验室和身边的物品等多个途径,发掘新的想法,来提高整个活动的趣味性。
在制定实验方案时,学生需要考虑实验器材的可行性、结果分析的可预见性,同时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为结果分析做准备。
4、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在完成实验方案下,学生可以开始制作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
《第五单元 欣赏 金蛇狂舞 》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四年级上册
《欣赏金蛇狂舞》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金蛇狂舞》乐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其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作业内容1. 听辨练习:学生需反复聆听《金蛇狂舞》乐曲,至少三遍(可参考音频或视频),在听完每遍后进行简单的小组讨论,了解自己对乐曲的初步感受和疑惑。
2. 旋律默写:每位学生需根据记忆默写出乐曲的主旋律,并尝试分析其特点。
3. 节奏游戏:小组合作设计一款与《金蛇狂舞》乐曲节奏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乐曲节奏。
4. 音乐故事创作:根据对乐曲的理解,每位学生尝试创作一个小故事,描述一个与乐曲相关的场景或情感。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或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给教师。
2. 小组讨论应真实反映学生的理解和疑惑,鼓励创新思维。
3. 旋律默写、节奏游戏和音乐故事创作需符合学生现有水平,鼓励个性化表达。
4. 作业应体现合作精神,小组内应分工明确,共同完成。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评价内容包括完成质量、创意性、合作性等。
2. 小组讨论记录将作为评价小组整体理解程度的依据。
3. 教师将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4.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深入理解《金蛇狂舞》乐曲。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在下节课前向教师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及疑惑,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将根据学生反馈和作业评价结果,对《金蛇狂舞》乐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金蛇狂舞》乐曲,还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金蛇狂舞》音乐的理解,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四年级上方案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
四年级上方案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第五单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实现更高效、更有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大单元教学方案。
一、单元主题与目标本单元的主题围绕“自然奇观”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阅读并理解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等。
2、学会观察和描写自然景观,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清晰、生动地向他人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观。
4、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懂得珍惜和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文教学选取了《观潮》《走月亮》等经典课文,通过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观潮》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感受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象,体会潮的雄伟壮观。
同时,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声音、形态等方面来展现潮的特点。
《走月亮》则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在月下漫步时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亲情的温馨表达。
2、写作训练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观察校园中的一处景色、附近的公园等,然后进行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观。
3、口语交际组织学生开展“介绍一处自然景观”的口语交际活动。
让学生提前准备,在课堂上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4、综合性学习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自然景观的图片、文章、诗歌等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展示。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提出一些保护自然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
5.16《测试与改进》教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2.作业内容应涵盖本节课所学的测试方法、原则、案例分析和改进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测试的理解和应用。
3.作业形式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业反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测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板书设计
标题:《测试与改进》
一、测试的定义和目的
1.测试:通过实验方法对某一现象或物体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
2.目的:发现问题、验证理论、改进方法。
二、测试的方法和原则
1.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判断。
2.原则:客观、公正、准确。
三、测试案例分析
1.案例一:物理实验——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2.案例二:化学实验——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测试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试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测试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案例三: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氢气的爆炸试验
化学演示实验改本节课选自初中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洁净的燃料氢气,本节课介绍了H2作为一种新能源,生成物是水,是洁净的燃料,使学生感受到H2的燃烧既能为人类提供能量又符合现代社会低碳环保的主题,但是H2这个易燃气体又是危险气体,跟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水的电解的基础上继而学习H2这个洁净的能源,而且今后的学习会经常遇到H2,所以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上课的时候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忆很重要,要让学生记住实验现象,还要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氢气的爆炸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其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在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点燃时会发生爆炸,近而让学生明白氢气点燃前验纯的重要性。
氢气的爆炸实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教材使用带孔塑料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排水法收集一筒氢气,拿出水槽倒置(筒下垫木条),拿掉纸团、点火。
因为用排水法收集,有些学生纸团堵不紧,水排不出,学生不易操作,或者收集好的氢气,很多同学因为心理原因,不敢点火,即便点燃,也难以制造出爆炸的效果。
该实验因为存有较大危险性,起初不敢做,怕出事故,但后来发现只要实验的方法适宜,实验的现象很明显,实验成功时学生对实验很有兴趣,所以为了安全、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很多教师对该实验都实行了改进。
本人在实行该实验教学时,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实行反复的讨论、试验、比照、研究,想要寻找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实验方案,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出了几种比较理想的实验方案。
一、实验改进的方法。
在初中的教材中安排有氢气燃烧爆炸的演示实验,通常是把收集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来做爆鸣实验,而把气体与空气混合装在铁罐里,点燃来做爆炸实验的等,这些实验危险性较大,成功率不高,不易操作,成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难题。
能够对这个实验实行一些改进,方便、简化实验操作,突出实验现象,降低危险性,提升实验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实验改进(20210421094451)
小学科学《制作火箭及发射器》实验的改进平昌县浙滩小学:XXX《运动和摩擦力》是小学科学(科教版)六年下册第五单元第1 节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节教学内容中,研究物体的运动距离与能量的大小的关系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对这种制作火箭的过程的理解很容易。
并且,他们很容易根据生活实际经验得出“能量越大,物体运动距离就会越远;反之,能量越小,物体运动就会越近。
” 的推测。
怎么用实验来进证明呢?根据教科书所设计来实验推测,如下图:制佗伙笳JUT发射藩SI…把一梓呑皮筋削冏■两站分别粘在卫生斌塚卄处荷边,除皮册誌册肾•怛不* A .氏这舶2.从一怅哑管上歹i 3空米,•与另外两根适脅M 7,二複殴f .*齐,粗的一相教占申坷,3*中请一桜长蛻晳上狂馬I用来标上一血号a追珑晁“火肝I处P廿根据教科书所列举的材料,及其制作方法,比较繁琐,复杂。
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内,难以完成实验,并得出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到了,上诉实验,它验证的是“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在实验中,人给出的力,拉紧橡皮筋,紧绷的橡皮筋代表了教材中设计的“能”。
“小火箭”的运动与橡皮筋的绷紧度有密切的关系。
橡皮筋拉得越长,代表橡皮筋蕴含的能越多,反之,则越少。
根据实验原理。
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儿童玩具弓箭, 利用玩具弓箭进行演示实验。
效果较好,完全能替代教科书中的“小火箭”实验。
如下图:(图1)(图2)两幅图,分表表示橡皮筋松紧度不同,射出小箭的距离也就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也能验证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距离的关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五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方案
3.应用题与方程:学会将应用题转化为方程,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4.综合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方程知识。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反思评价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我评价,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创新思维。
5.增强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态度,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方案。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掌握设未知数、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难点在于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正确设定未知数,解方程,以及检验答案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五单元 编创 大钟小钟一起响》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培养对音乐编创的兴趣。
2. 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大钟和小钟声音特性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作业内容1. 模仿大钟和小钟的声音:学生通过录音设备,分别录制大钟和小钟的声音,并尝试模仿其声音特点。
要求尽可能准确地捕捉和模仿声音的节奏、音量和音色。
2. 创作旋律:在理解大钟和小钟声音的基础上,学生尝试为大钟和小钟设计一段旋律。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大钟和小钟的声音特点创作出具有趣味性和特色的旋律。
3. 音乐合作:将编创的旋律与大钟和小钟的声音进行组合,尝试表演一段音乐短剧。
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大钟和小钟,通过音乐短剧的形式展现出大钟和小钟的关系,以及他们共同发出和谐声音的场景。
三、作业要求1. 作业过程中,学生需认真观察、聆听大钟和小钟的声音,做好记录和总结。
2. 创作旋律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3. 音乐合作环节,要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注重配合默契,展现出大钟和小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按时提交录音、旋律创作和音乐短剧的表演视频,视频需保证质量,以便教师进行作业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录音、旋律创作和音乐短剧表演视频,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重点考察学生对大钟和小钟声音的捕捉和模仿能力、旋律编创的创意性和音乐合作的默契程度。
2. 评价方式:教师观看学生提交的视频,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编创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优秀作品展示:对优秀的学生录音、旋律创作和音乐短剧表演视频进行挑选,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音乐素养。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评价和指导,了解自己在音乐编创和合作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
2. 教师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音乐编创和合作方面的进步,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实验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成功关键:1、本章实验目的在于验证质量守恒,所以实验要求定量化;2、所涉
及的反应物质、实验装备应该易于称量;3、建议选区的实验反应类型
应简单,最好在3-5分钟完成;4、由于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质量守恒,
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实验反应装置应该具有封闭性,不与外界进行物质的
交换。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守恒
实验材料:锥形瓶、橡皮塞、玻璃管(小)、小气球、
天平(电子称)、酒精灯、白磷、细沙
教材实验方案:(如图1)
实验步骤: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小粒如火
柴头大小的白磷。
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
璃管并在上端系一个气球。
通过灼烧玻
璃管,然后插入玻璃瓶中引燃白磷。
存在问题:
(1)玻璃管灼烧致热后,再将其塞入胶塞中,很难与白磷正确的接触而且不免被
粘污;
(2)瓶中的白磷燃烧时会有较多的热产生,使瓶内气体膨胀,可能会将胶塞冲落;
(3)将玻璃管灼烧后再深入瓶中,会给学生造成瓶内的反应物质是否已更新的错
觉,实验的科学严密性受到怀疑;[1]
(4)将橡皮塞取下,在锥形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五氧化二磷时不免使少量
五氧化二磷的浓烟散失在教室中,污染环境。
并因锥形瓶中有沙子,给吸收五氧化二磷及洗涤锥形瓶带来不便。
图1
改进方案1:(如图2)
实验材料:气球、锥形瓶、细沙、白磷、酒精灯、石棉网、
烧杯
实验步骤:取下胶塞,直接将气球套在锥形瓶的瓶口上[1];
或将锥形瓶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或将锥形瓶
放到温度较高的热水中引燃白磷[1][4];
优 点:操作简单
改进方案2:(如图3)
实验材料:直流电源、针筒、锥形瓶、
胶塞、燃烧匙、白磷
实验步骤:按图装好装置,调天平至平
衡,用聚光灯加热使白磷燃 烧。
注射器的作用:防止用灯泡烤热锥形瓶时,因空气体积膨胀而顶开橡皮塞。
便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五氧化二磷的浓烟。
[3]
不足之处:仪器有些复杂。
改进方案3:(如图4)
实验材料:直流电源、电阻丝、燃烧匙、气球、
锥形瓶、细沙、白磷
实验步骤:按图装好仪器,调节好天平平衡,接通
电源,点燃白磷。
优点:开关点火操作简便、科学且时间短。
在瓶内点
火安全且可避免实验误差和防止污染环境。
支管处接一气球可避免因白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膨胀而将瓶塞冲开的事故发生,另外可通过观察气球恢复情况来判断是否冷却。
[6]
不足:材料易得,装置不好安装,白磷有毒。
图
2
图3 图4
实验二、CuSO4+Fe=FeSO4+Cu质量守恒
实验材料:烧杯、电子称、表面皿、砂纸、青霉素瓶、锥形瓶、试管、CuSO4溶液、铁钉
教材方案:在乘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钉,通过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操作:称量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总质量,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比较前后质量变化。
不足:实验是在敞口的烧杯内进行的,这样不利于向学生说明反应过程中及反应后没有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不利于解释“质量守恒”;反应时间较长。
改进方案:
⑴、建议使用锥形瓶或者试管,在瓶口或者管口套上气球,再把铁钉装入气
球里,实验前称质量前不把铁钉放入瓶内或管内的溶液中,反应时再将
气球里的铁钉投入,全部试验中系统不和外界发生联系。
⑵、除了选择锥形瓶和试管外,也可使用医药上的青霉素瓶做微型实验。
实验三:CuSO4+2NaOH=Cu(OH)2↓+2NaSO4质量守恒
实验材料:烧杯、试管、CuSO4溶液NaOH溶液
教材方案:称量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比较前后质量变化。
不足:该实验是在敞口的烧杯内进行的,这样不利于向学生说明反应过程中及反应后没有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不利于解释“质量守恒”;实验的严密性不好;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生成的氢氧化铜是蓝色的沉淀,这样在课堂演示实验
时不利于后排学生观察[7]。
改进方案1:(如图5)[2]
实验材料:直尺、橡皮筋、铁架台、大试管、
小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按图装好仪器,将硫酸铜溶液加入小试
管中,大试管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系上橡皮筋,
记录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将小试管中的硫酸
铜溶液倾倒如大试管中,比较指针的读数变化。
优点:操作简便科学,且反应前后系统密闭。
不足:橡皮筋的拉力系数不稳定,会造成误差。
改进方案2:(见图6)[6]
实验材料:胶头滴管、锥形瓶、NaOH 溶液、CuSO 4
溶液
实验步骤:锥形瓶装适量硫酸铜溶液,用胶头滴管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图装好装置,放在
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挤压胶头使氢氧化
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内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
成蓝色沉淀后再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优点:操作简便科学且反应前后系统密闭。
改进方案3::
实验材料:锥形瓶、滴管(3 支) 双孔橡皮塞、酚酞试液、(第一组) 氢氧化钡
溶液、(第二组) 稀硫酸
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盛有少量水,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在2 支滴管内分别盛
有上述两组溶液,分别滴入盛有酚酞试液的锥形瓶,瓶中会依次变
红、红色消失的同时又出现白色浑浊等现象。
优 点:出现强烈对比的变化现象, (如水变胭脂红,再变牛奶等魔术般的
变化),利于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
图5 图6
实验四:镁条燃烧
实验材料:石棉网、坩埚钳、砂纸、酒精灯、镁条
实验步骤:见教材。
建议:
(1)实验产生的白光对眼睛有巨大的刺激性,建议试验中不要长时间的对其进行注视;
(2)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形成氧化膜,氧化镁没有除尽的话会使质量减少;
实验五: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似“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装置:如图7
实验材料:托盘天平 (附砝码)、锥形瓶(附带气囊
的胶塞)、短试管、稀盐酸(1∶3) 约
10mL 、碳酸钠(或大理石) 约6g 。
实验步骤:向锥形瓶中放入碳酸钠粉, 再把盛有稀
盐酸的短试管, 小心地放入并斜靠在锥
形瓶壁边。
再将带气囊的胶塞塞紧锥形瓶
口(保证不漏气, 需检查气密性) 。
通过
倾斜锥形瓶装置,使盐酸和碳酸钠接触, 让它们充分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气囊膨胀很大。
成功关键:要使实验中天平向右偏的现象明显,锥形瓶装置的气囊需要较大的一
种, 在反应后才能形成较大的气球, 所产生的浮力才较大。
这样, 天平的指针向右偏移现象才明显。
[8]
图7
参考文献:
[1] 余一文.对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实验的改进. 实验教学与仪器.[J],
2003(12)
[2] 佟雪莲.两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启示
[3] 白乙拉刘景林.浅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实验教学与仪器[J]
[4] 胡祥新.浅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中学实验教学[J],2003(2)
[5] 刘新庆.浅谈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实验改进与仪器[J] 2003(1)
[6] 黄国清.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实验教学与仪器[J]. 2001(10)
[7] 刘宏伟, 李霞.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2003(10)
[8] 张必祥.似“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今日中学生[J].2010
[9] 刘淑红.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教学仪器与实验[J].2002(7)。